① 產品經理與程序員矛盾的本質是什麼
產品的功能、質量、發布時間和需要投入的資源這四者不能都是封閉條件,否則可能無解。需要投入的資源和發布時間一般是大老闆定的,所以產品經理、開發經理和質量經理只能在「砍功能」、「降低質量要求」和「程序員加班加到死」這三個選擇上相愛相殺了。根源是:高層放衛星玩大躍進,那下面只好群眾斗群眾了。佛曰:與人斗其樂無窮。對於程序員來說,很多時候問題是 PM 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PM 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有幾種可能性:
1、色的產品記錄,自己的名字就是個品牌,程序員知道跟著你做事能成功。
2、假會導致產品方向混亂項目失控,這很容易證明為什麼你需要存在。
3、通過程序員可以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講明白,讓程序員信服為什麼你管理產品的方法是對的,以及為什麼程序員自身不可能做得跟你一樣好。
可能還有別的方法讓一個 PM 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但如果證明不了的話程序員就會把 PM 看作純粹的 overhead(額外負擔)。PM 對產品團隊帶來的價值和負擔是不可能客觀測量的,別人的主觀評價是什麼就是什麼。如果程序員對 PM 的主觀評價是負擔大於價值,那這個 PM 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核心原因是——好的產品經理永遠缺貨。當然,優秀的程序員哥哥也缺。既然都缺貨。產品經理是決定公司效率高低的關鍵,產品經理在一個成熟的公司成熟的團隊意味著靈魂和中樞,程序員哥哥不過代表著執行力和能力的邊界(想不明白就瞅瞅喬幫主馬化騰周鴻禕):1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產品經理,2個不經過思考的決策,他的工作量也許只增加了3倍,但他賦予程序員卻是10-1000倍的工作量。
② 為什麼很多人相親不要程序員
程序員一直和代碼打交道,代碼就是他們的生活,生活就是代碼,有些程序員編程一年,基本上很少和女生說話,跟相親對象交流難免有點不習慣,而有些奇葩的妹子會說程序員古板,不夠浪漫。程序員比較宅,有些女孩因為程序員比較宅而拒絕他們,程序員邏輯太強,不得不說,程序員邏輯非常強,如果對方說話有不嚴謹,立馬會感覺到,就能馬上指出,這時候女孩們就會很沒面子,對方只好拒絕你。當程序員相親不合適時,總會聽到這句我們不合適這句話,這是一句非常經典的拒絕告白,有些程序員會深究到底是什麼原因,畢竟已經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怎麼說也要更合理的理由,當然,無論你怎麼問對方,對方只是說看感覺,為了挽回面子,程序員完全可以回她:我也一直覺得我們不合適。程序員有他們獨到的愛情觀:愛情觀就是死循環,一旦執行就陷進去了,愛上一個人,就是內存泄露,你永遠釋放不了,真正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那就是常量限定,永遠不會改變,程序員認為女朋友就是私有變數,只有我這個類才能調用,情人就是指針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不然就帶來巨大災難,酷道喜茶飲品認為,程序員的女朋友就是代碼啊!程序員的圈子特別固定,很難接觸到女孩子,而且就算接觸到了也不會撩,程序員普遍沒什麼話題可以和外行的人說,有人說,和程序員說話有時候還需要保持微笑,這是不是很令人感覺到為難。猿猿們大多被冠以感情白痴的標簽,大傻子反射弧繞地球三圈不會聊天無趣加班狗這些。就像什麼女司機啊什麼的這種標簽,貼久了就會對這一個群體有影響。就是哪個行業都有大傻子都有需要去相親的,我之前在醫院工作,護士醫生也一票人趕著去相親,也一樣有不會聊天接觸不到異性這些共性的梗。猿猿們不要自己滅自己威風啊!天朝活著很容易但是生活不易,單身有單身的壓力,婚姻里的有婚姻里的壓力。一個人已經很辛苦了,如果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不是你心裡的那個人然後還要一起生活去承受更多壓力。就是我對相親不褒不貶,選擇決定的權利在自己啊,從不從心在自己啊!怎麼生活在自己啊!就是我一直都覺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沒有遇到合適的之前,一個人也可以很可愛啊很酷啊!不是嫁或者娶哪一個職業,而是那個人,振臂高呼要嫁程序猿妹子,是要關注那個人然後愛屋及烏呀。就是不懷著憧憬去想像猿猿們有多魚木和聰明的反差萌也不要隨意去貼一臉感情白痴標簽而自恃其才,同理適用於其他。
③ 為何有的情侶總是相愛相殺
常常會聽到相愛相殺的戲碼,不止在電視劇里,也會在現實生活里看到這樣的情侶。比如有一次聽同事說,她的一個朋友就是和男朋友總是吵架、打架,但是他們還是不能分開。這樣的情侶在一起吵架,卻也難以分離。甚至我親眼見過一對情侶,男的是個程序員,兩個人每隔兩三天就吵架一次,半夜男的被趕出來,在客廳抽悶煙,但是第二天兩個人又和和美美地和好了,男的做好飯叫女孩起床。那時我只是以為這是他們的相處方式,並沒有對此有更深的思考。
後來對人的了解和知識的擴充,我逐漸意識到沒有這么簡單。我想起我小時候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作家和他的妻子,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吵架,然後再和好,但是過段時間又會吵架,又會和好。他們有時親密如一體,有時又冷漠如仇人。而我當時竟以為這是一個多浪漫的愛情故事,那時我也以為理想的戀人關系就是這樣的,熱烈又煎熬,兩者矛盾的融合讓人慾罷不能,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可能在生活里相愛相殺的情侶也有我這種經歷,所以他們會誤以為這樣的相處模式很戲劇性,很有感覺,很浪漫。不要以為這不可能,其實非常有可能。只不是他們沒有看到雜志上作家的故事,他們看到的是身邊的故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
從心理學上說,一個人和戀人的相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家庭影響。迄今為止,原生家庭的影響已經被大部分人所認知。所以那些相愛相殺的人,很有可能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相處的。因為他們從小看到父母是這樣相處,他們就以為吵架然後符合就是愛情的真面目,就是真愛,這些經歷像一個個暗藏的胎記一樣,烙在一個人的心裡,時間一長,因為熟悉,所以更會對它倍加認可,乃至模仿下來。
孩子從父母那裡看到愛的模樣,學習與人相處的模式,所以在孩子的眼裡,愛情的模式或者說愛的模式是由父母教給自己的,自己需要這樣做才是對的,這也是孩子對父母的另一種忠誠。
不要說相愛相殺了,就連家暴,比如一個女人常年遭受家暴,她的女兒找男朋友很有可能就找一個家暴的男人,這是因為在她的女兒眼裡,被人打就是愛,因為自己的媽媽常年被爸爸打,而媽媽仍然不離不棄。常年在家暴的家庭里生活會讓孩子習以為常,也誤以為家暴就是愛情的真諦。你看,人生有時就是很可笑又充滿寓意,你以為的愛情其實只不過是熟悉,當你看到一個人覺得很親切,很想靠近,不是因為你真的一見鍾情,那隻是因為他和你以前見到的某一個親人相似,所以讓你產生熟悉感,很有可能是你的父母。
所以包裹在很多愛情面具下的其實是熟悉,是強迫性重復,本質上並不是你有多愛他,只是因為他和你曾遇到的人很熟悉。可別小瞧了熟悉這個東西,人的熟悉和習慣可能會讓人一輩子都難以改掉。比如你明知道吸煙或者喝酒不好,但是心理習慣卻戒不掉;或者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家已經很破了,卻仍然不願意離開,不願意住到新房子里去,這是熟悉帶給人的懷舊。熟悉讓人懷舊,讓人回憶,也讓人產生惰性,其中的利弊則靠個人去把握。
所以相愛相殺的原因很大可能是父母的相處模式就是這樣的,所以孩子也在延續父母的模式。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情侶們對愛的誤解。
在這些相愛相殺的情侶們看來,或許這就是愛,熱情與冰冷的融匯就是愛,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海水和火焰的交鋒處,愛若隱若現。如果是以前我也是認可的,可是我後來領悟到,這種充滿矛盾和沖突的愛並不是愛的終點。因為這樣的愛會消耗掉一個人大量的情緒和耐心,是很難持續的,更不用說成立家庭,開始婚姻生活。
只有激情的愛難以持續,而帶有激情和冰冷的愛也難以持續。如果一個人像上了癮一樣與另一個人無法分開,那她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這種愛也不是良性的愛,更像是毒品。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認識到,一個真正獨立的人不會離開誰就不能活,如果你離開他不能活,那這不是愛,你只是上了癮,就像吸毒上了癮,難道你對毒品就是愛嗎?
一個良性的愛更注重良性的循環,產生更好的結果,雙方的關系才能持續下去,否則帶有大量消耗性、毀滅性的情感遲早會讓這段感情斷裂。就像一個人大量酗酒,喝的時候很痛苦,但時間一長,也會傷害身體。
所以,相愛相殺的背後除了是對父母的模仿以外,也有可能是情侶們並沒有真正長大,沒有真正地獨立起來,所以需要把私慾摻雜在戀愛中,從而讓愛情變得渾濁又難堪,最後以分手結束。
總希望海浪的激情淹沒自己,狂風似的敵意席捲自己,在被壓垮的情感枝丫中搖搖欲墜,這是對愛的致敬么?如果可以,希望他們選擇更好的一條路,希望他們幸福!
④ 為什麼說千萬不要和程序員談戀愛呢
和程序員談戀愛會非常的累,在這場感情里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但換回來的永遠都不是幸福的生活,完全是一種冷冰冰的狀態。
一、以工作為主
程序員的職責就是以工作為主,對於自己的戀愛總是順其自然發展。因為程序員不懂得情趣,在他們的生活里工作往往大於一切,甚至在自己工作的時候絕對不允許別人打擾自己。
和程序員談戀愛除非是一個堅強的人,這樣才能接受程序員的愛情,也會讓兩個人的愛情順其自然發展。如果沒有這樣的本事要遠離程序員,遠離這樣的愛情。
⑤ 和程序員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和程序員談戀愛應該也是會幸福的吧,
只要你們是真心相愛,一定會幸福的。
⑥ 產品經理該如何跟程序員溝通
產品經理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特別喜歡會問一個問題,如果開發人員以無時間為理由拒絕你的需求怎麼辦?工作中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行業內也流行著一些圖片來調侃產品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兩者的關系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之所以這么說有兩個理由,相愛是因為兩者要互利合作,把老闆交給的任務完成,而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讓工作進展的更順利。相殺是因為這兩個職業又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產品經理的需求間接決定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有些技術人員確實對產品經理比較反感。
我也看過一些關於產品與技術如何溝通的文章。這篇文章我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一些小技巧,可以當做是保持良好關系的潤滑劑。
1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技術與產品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在分析之前,先設一個前提,每個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有其標准,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人,所以我一直都相信開發人員並不會無故找理由拖延項目周期。反過來,如果開發人員因為品性而偷懶或者說是耍心眼不幹活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個人主觀因素太大。
第一種情況是產品經理的需求與開發人員手頭的項目撞期了,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來調整開發排期。碰到這種事,有些領導也總是期望產品經理靠著自己的方法解決。但是除了跟上級領導申請調整優先順序,沒有別的好辦法。一個客觀事實,公司在多個項目中確實有優先順序之分,雖然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看重但是在別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第二個原因是開發人員是按照公司意願辦事,說嚴重點你總不希望別人因為你的事情跟領導鬧僵,搞砸自己的飯碗吧。
第二種情況技術人員並不認同產品經理的觀點,雖然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但是在工作中會碰到有些技術對產品特別關心,如果產品經理的做法自己不認同的話會提出質疑。如果質疑的人是技術老大,產品經理往往會更被動。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很正常,想辦法說服技術人員。
除了搬出之前做的產品分析和用戶調研外,我在工作中總結了一點經驗,平時可以多跟技術聊聊天,增進彼此了解,觀察他們經常上使用的產品,在溝通說服他們的過程中,可以拿他們經常用的產品舉例,這樣的話他們本身對那個產品更熟悉,自然也更好理解。另外,在跟技術講解產品的時候也要適當的畫餅,描繪一下產品上線成功後的美好未來,這會帶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
產品經理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這利於給開發人員留個好印象。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兩點,一是想好產品規劃的原由,避免被技術的同學問住。技術人員也特別討厭產品經理說「某某產品就是這么做的,我們按照他們的做就行了」這樣的話;二是寫好產品文檔,在產品文檔中避免有遺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比較復雜的功能,一定要解釋清楚,因為技術人員會遵照著產品文檔進行開發,所以說如果有疏漏的地方會增加溝通成本,如果文檔寫錯了,造成開發出來的產品功能不符合預期就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了。
為了提高文檔的可讀性,我們也可以多使用圖文、流程圖的表現形式,如果只是乾巴巴的一個word文檔,幾千個文字,看起來確實很枯燥。
對於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來說信任尤為重要,如果開發對產品經理缺乏了信任,結果就是你的話開發人員不會再聽了,每個需求他們需要經過你的領導確認後才會去做。獲取對方信任的一個很重要前提就是說話算數,當技術人員詢問你某一個問題時如果自己沒想清楚,可以先暫時別回答,考慮清楚後再說。要是隨口一說,過後又讓開發人員修改,不僅會造成開發人員返工,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即便文檔寫的再完善,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也難免需要當面溝通。項目跟進,需要產品經理極大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一個項目立項後,公司通常會把參與人員列為一個小組,產品人員需要根據開發排期跟進開發進展,避免開發出來的產品與預期不符,驗收產品功能是否與產品期望一致。這個過程產品人員的工作往往會比較繁瑣,也會比較忙,當然也會鍛煉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
3
說一下行業內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該不該懂技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無論是從個人知識量還是從是否有利工作的角度講肯定是懂技術要更好,而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大的熱議,可能是由於很多產品經理不懂技術,但是又沒有興趣學習,所以心底一直會糾結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特別是你做項目比較多的時候,會發現懂點技術跟技術人員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技術人員也很願意跟你交流技術實現的一些想法,而不會說「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這樣的話。
產品經理懂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益處是當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時,自己就能評估出技術實現的可行性,對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的需求自己就可以跟業務部門商量優化方案。而不必每個功能都去詢問技術,無形中也減少了技術的麻煩。
不過我跟很多人的觀點也一樣,產品經理對技術的了解不需要太精通,說到這我還得慶幸自己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雖然學的不好,但對於現在的工作還是非常有益處的。不過我在工作中也會碰到技術人員偶爾說了一個名詞自己不理解的,這時候兩種辦法,要麼主動問一下,要麼自己去網上查,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好。
畢竟術業有專攻,雖然我們希望知識越多越好,但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況且技術知識也在更新迭代,他們使用的框架也會變化,技術的語言也有很多,如HTML、Java、PHP等,你不可能全都精通。
4
最後說點工作中會遇到的個人主觀因素。
當產品經理跟其他部門提需求或是溝通確認的時候也不排除其他同事有未及時回復的情況,為了確保項目上線也為了爭取資源,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人員更加主動一些,所以產品經理有時候還需要臉皮厚一點。
當提交一個需求給開發部門制定排期,你會發現他們都會把時間定的很充足。也許你會因此對其他同事有看法,但其實在工作中都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太緊張,而且還要考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例如請假的情況。當然也不能把時間定的太長,那樣老闆該不開心了,所以最好是產品經理根據上線時間與開發人員定一個時間結點,讓開發人員在這個時間點前完成即可。
⑦ 為防被程序員「砍」,產品經理需要注意這些場景
互聯網行業中,眾人熱衷於討論「程序員砍產品經理」。雖然,「砍」更多是調侃的意思,一種消遣工作的方式;但是,這不是一個飯後笑話,側面反應了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間的對立關系。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間就像對手,產品研發過程就像打仗,總要爭個你死我亡。「砍」的本質,是程序員表達對產品經理的不滿,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產品經理與程序員對立關系,會嚴重影響項目的推進。一旦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對立關系公開化,很容易導致團隊人心渙散。這種對立關系,經常滋生出一些極端的事情,罵娘、打架已屢見不鮮。
下文就列舉一些程序員想砍產品經理的場景。這些場景都是我過去和很多程序員朋友交流時,他們遇到的對產品不滿的場景。這些場景,都會以產品經理的溝通話語表現出來。通過這些場景,去解析這種對立關系產生的原因。以及,作為對照,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規避和處理這種對立關系。
這樣說法是程序員們最不喜歡的,最容易惹毛程序員的。這句話,在程序員們看來就是削減工時、加班的代名詞,他們當然不喜歡。而且他們也非常討厭,一個非技術人員為技術人員做技術難度的定論。簡不簡單,都需要技術人員做了技術評估,才能下結論。
這種言語,會讓程序員們覺得產品經理不靠譜。大家通常都是比較排斥借鑒。借鑒你也得有合理明確的理由。以我某程序員朋友的話來說:微信怎麼做的,你就怎麼做,那你不如去微信做產品算了。
每個產品,在表面的UI下,都有其背後的復雜的業務邏輯。如果產品經理只是叫程序員照著某個產品做,很多時候技術們是很難實現的,因為他們也需要弄懂背後的邏輯和流程。當然,這應該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這就是抬杠。產品經理雖然名字裡面有「經理」二字,但並沒有經理的權利,當然不能命令合作的技術們。這句話,言下之意也是拒絕了商量和討論。而程序員也需要參與感和團隊感。
這就是質疑他人能力,是人都不會喜歡。如果產品經理提出的方案,程序員們沒有理解。那就說明產品經理的解釋說明和文檔,做的不夠優秀,不夠簡潔易懂。讓程序員們理解需求,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工作內容。
在互聯網產品開發中,修改需求和插入新需求都是挺常見的。對於程序員們來說,這是非常不爽的事情。這種操作通常會打斷程序員的思路,思路被打斷是非常痛苦的。當然,這樣也會影響他們的開發效率。更可怕的是,反復的修改需求,會使他們有種勞動成果不被尊重的感受,同時也會對項目的未來抱有懷疑的態度。反復的更改方案,也說明產品經理設計是未經過嚴密的論證,或對細節的把控是不夠。
程序員都比較討厭反復的催促。當項目的節點確定後,技術們會嚴格遵守節點,產品應該信任他們。當然,時間比較緊湊時,反復催促也會加大程序員們的壓力,使他們變得非常煩躁。在這種時候,催促就是添麻煩。
甩鍋會導致團隊分崩離析,人心不齊。不管任何問題,都是團隊的責任,不要將責任指定給某人。特別是在項目復盤時,如果心態不好同事,這是非常難堪的。所以,我們要盡量以原因和結果為導向,而不是責任為導向。
程序員也是也是團隊的一份子,有權利知道知道需求的背景。同時,了解需求背景也利於程序員們更好的開發程序。
產品經理給程序員們畫餅是最不切實際的,只會引起大家的反感。程序員都是喜歡偏實際的東西,虛的東西只會招致白眼。
任何傳遞給程序員的需求,都是需要有計劃和規范的。如果口頭傳達一個需求,很容易導致開發出的功能與需求不匹配。同時,因為缺乏相關的記錄和文檔,可能會造成需求流失。這對於程序員們來說,可能就是延遲、加班、返工、擔責等等風險。這是團隊合作的大忌,也是項目管理不專業的體現。
以上的這些場景,可能出現一次,程序員們都會順著我們的想法做。但是,這會漸漸改變程序員們的心態,最終會使產品經理與程序員間產生隔閡和矛盾。如果出現這些場景,作為產品經理都需要小心的處理好,以免影響項目的正常推進。當然,最好是不要出現這些場景。作為產品經理,我們的最終目標,都是要保證我們的產品,准時、保質、保量的落地。
產品經理在與程序員們合作時,產品經理需要講究合作共贏、互相體諒。在產品經理的相關工作中,最要避免的就是抬杠。抬杠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很多時候,產品經理要站在程序員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對於產品來說可能就是改改需求,但對於程序員,他們更在意的可能是因為改需求而導致的加班。
產品經理在工作中,經常會追求產品上的極致。追求極致本身是好事,但是切忌過分偏執。我們也需要考慮團隊的現狀和資源,在極致和現實間尋找均衡。畢竟,如果沒有喬布斯的團隊,要像喬布斯一樣做產品,只會拖垮團隊。
在產品開發的過程,改需求、改方案等項目異常,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項目管理的第一部分。如何進行項目異常的處理,考驗的是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產品經理需要在保持技術們高效工作的情況下,完成項目異常的處理。
當然,在產品經理工作中,矛盾的根源也並不總是產品經理。有時候,也可能是某些程序員的性格或者對該工作的態度導致的。這時候,產品經理要明確,作為團隊的潤滑劑,有責任推動和協調大家的工作。如果,矛盾不可調和,我們需要盡早提出問題、控制風險,避免「勉強」行事。
有時候,程序員在私下評價一起工作的產品經理時,總是會補加一句「我感覺我也能做產品經理」。這句話的背後,是產品經理沒有讓程序員們感受到產品工作的價值。在這種背景下,產品經理是很難獲取程序員們的注重,也會為很多爭論埋下誘因。那如何感受到我們工作的價值那?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工作信息的透明。將我們針對需求和產品做的相關工作,體現在我們的溝通或者文檔中。
導致程序員想「砍」產品經理,本質是產品經理工作方式的問題,也有情商的問題。在我的產品經理工作經驗中,我總結下了以下四點,我們需要注意和避免的。這四點,都可以和上文的場景相對應,是最容易慢慢改變程序員的心態的。
⑧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相愛相殺,打完架再「牽手」,全公司都沸騰了
在某個職場論壇里,有網友發帖爆料,大方曬出自家公司 產品經理 和 程序員 相愛相殺的照片。畫面中,兩個大男人手牽著手,面朝牆壁背對眾人,濃濃的基情感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這可不是他們成功「出櫃」了,而是公司對兩個人動手打架的懲罰措施。因為在產品項目上溝通不順,產品經理和程序員起了爭執,兩個認死理的人互不相讓,一言不合就打了起來,拳腳相向好不激烈,費了老大勁才把他們各自拉開。
程序員和產品經理的矛盾,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在 互聯網公司 里, 要論程序員 最討厭誰,產品經理絕對能排進前三。要求多還奇葩,反反復復變動,指手畫腳叨叨個沒完,讓程序員們苦不堪言。只是雖然彼此間矛盾多多,但還算克制,真真動手的還是比較少的,像這種大庭廣眾之下互毆的,就更不多見了,也難怪公司要當眾懲處了。
兩人動手打架的影響非常惡劣,公司要求要麼一起辭職滾蛋,要麼牽手一下午。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雖然這個要求很詭異,但為了不被辭退,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本來還劍拔弩張的兩人,在眾人的見證下,大手拉小手整整牽了一下午,畫風都歪了!
其實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程序員,大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整個項目能夠完美交付,為公司完成這筆業務。只是兩個人的側重點不同, 產品經理 要考慮客戶考慮市場, 程序員 則更關心產品本身的合理性。當關注的重點不一樣,難免會產生分歧,引發彼此之間的沖突。
而且都是公司的同事,平日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大打出手確實不應該。在有著共同目標的大前提之下,即使兩人的立場不同,但也應該彼此互相體諒,只有精誠合作,才能事半功倍不是。
公司的處理決定也很機智,辭退可能只是玩笑話,要他們牽手和好才是真的。畢竟都是為了公司的產品項目才弄得這么大火氣,把他們安撫好了,項目也能更順利完成。而且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尷尬,但也沖淡了矛盾的尖銳,尷尬總好過對立,詼諧才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不,還有網友打算效仿呢!嗯,都是人才!
⑨ 為什麼程序員是一個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
程序員這個行業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為沒有見過世面,一不小心被忽悠到那些處在創業階段的「公司」,拿著實習生的工資干著全辦公室的活,而且經常被老闆拉過去談人生理想,剛畢業的程序員都是涉世不深的小男生,那裡經得過這些老狐狸的忽悠,一招畫餅充飢就在那幻想未來美好生活了,但凡事都得有個度啊,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小白也變了,只能跳槽另謀出路。
我覺得跳槽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自身原因:因為大多數剛出來實習的程序員大多數對工資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現在是屬於學習階段,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多少,所以一般不怎麼要求工資,但是一旦工資幾個月之後,對整個體系有了較大的了解之後,就要要求有對等的工資,因為在一個技術部裡面每個人的工資都是不等的,這樣會覺得自己有那價值但是沒有那回報,心裡也就有些變扭,也就有了跳槽的想法了。還有一個就是當自己有過硬的技術時,一般也會考慮自己出去單干接項目做。
另外一個就是公司體系問題,在國內外包公司之多,所以大多數的程序員也是在外包公司做,而外包公司的規模參差不,大多數也是在剝削壓榨程序員,各種坑也是居多,管理層體系混亂,這也是造成程序員跳槽的原因
1.互聯網技術風起雲涌,變化之快。公司制定的漲薪制度都有著統一的標准,不會因為某個編程語言熱門而增大漲薪幅度。但是新進員工的薪資待遇往往是根據市場幅度在變化的。 so,常常聽到老員工抱怨,那個新來的誰誰誰,哪哪都不如我,工資卻比我高。
2.據不完全統計,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公司從天使走到D輪概率尚不足2%。大量初創公司的關門倒閉,致使一些程序員「被迫離職」。
3.互聯網公司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一些戰略調整,內部轉崗已是家常便飯。比如本人之前所在的項目組,所做的產品是web端的直播平台。後經市場調研,公司打算將重心放到移動端,部分web組的老員工也就轉崗到了移動端小組。 我想說的是,如果企業內部的調崗不符合個人的職業規劃,那麼也是程序員跳槽的一大原因。
不邀自來,本人目前從事嵌入式軟體開發,也算是程序員大軍中的醫院,下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按理說,薪水高,工作環境尚可的工作一般都是很穩定才對啊,但是據一份調查發現連Google,Amzon這些大廠的程序員的平均在職周期都只有1~1.5年,可見程序員頻繁跳槽不是我國或是某個企業特有的,一線國際名企都如此別說國內小廠了, 那麼為什麼造成程序員為什麼會如此平凡的跳槽,我們來分析一下:
IT產業發展迅猛,市場需求旺盛,程序員有更多選擇
雖然我國的計算機行業起步很晚,但這不影響IT產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發展就需要相關內容的人才,同時我國計算機的培訓起步也不是很早,早起的人才主要是理論研究並不都是真正寫代碼的,供求關系不平衡,導致程序員在就業市場上比較搶手,各行各業一旦某種人才緊缺自然導致有價無市的感覺,所以,各廠想盡辦法招聘讓程序員,誘惑多了選擇自然多了,選擇多了跳槽就頻繁了,這是見怪不怪。
IT行業存在一種「倒掛」的行業怪象,程序員更願意跳槽
「 倒掛 」是指在某個行業內部,由於行業的特殊性,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和業務能力以及技術水平不相關的現象,這種現象尤其在程序員行業存在,一個剛大學畢業的新鳥在待遇薪酬方面可能秒殺一個已經工作四五年的優秀程序員,換誰也受不了,沒有工作經驗還需要人帶的新人工資居然比帶他的人高,有些企業寧願花5000塊錢新招一個新人也不願意多給老程序員多加1k來完成同樣的工作,坐等通過技術積累來加碼自己的報酬的希望破滅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程序員通過跳槽去漲薪了,在猿圏有句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People who stay in one spot earn less than those who move(經常換工作的人比那些安分守己的人賺的更多)」。
公司沒有給程序員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
雖說職業規劃都是自己為自己規劃,但是自己的規劃能否按計劃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是否為自己的員工有良好的職業規劃,顯然,一家沒有為程序員薪酬增長和職位升遷做過精細規劃的公司,讓程序員不在有安全感或是讓他們沒有期望,換做誰都得跳槽另找下家。
程序員厭倦了代碼工廠式的工作,想嘗試新鮮的東西
計算機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此外程序員是一類喜歡挑戰新技術的特殊人群,很多公司的業務模式單一或是業務穩定了,程序員的工作變成流水線的單調模式,他們早已厭倦了日復一日的代碼搬運工的工作,一旦嘗試新的技術並且一改往日的單調與無聊,那麼它們會在合適的機會換個領域,此外,程序員是青春飯行業,代碼工廠式的工作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因為這會讓他們失去市場競爭力。
從業人員層次不一,淘汰提高了程序員跳槽的幾率
IT的迅猛發展,在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編程行業門檻編低,導致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可能一時的沖動或對自身判斷不足而走上程序員之路,很多人發現程序員並不是媒體所報道的光鮮亮麗,工作壓力大,無休止的加班都會使一些不適合做程序員的人淘汰出局,這在職場非常常見,尤其是剛畢業的新人,這就外界感覺程序員跳槽更頻繁了。
提到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我想除了題目中提到的程序員之外,應該還有餐飲企業的服務員,餐飲企業服務員跳槽基本就是三種情況,一是薪資低,二是工作好找,三是工作時間長。
我們再來看看程序員跳槽,其實也不外乎是這三個原因。
一、薪資低
看了這一條,你可能會說,程序員薪資怎麼會低,剛畢業的就能拿到個7、8千塊,如果是碩士畢業就拿個1.5萬一點兒不奇怪。
這里說的薪資低不是指薪資行情低,而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薪資低,對於程序員來說薪資水平差異很大,但人們往往並不關注工作本身,或是人的能力而關注的是自己怎麼比別人少這么多,但在本公司可能調薪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所以只能通過跳槽來實現工資的上漲了。
二、工作好找
程序員現在可以說是一個熱門崗位了,從業人員比較多,但是需求量也很大,如果你是個程序員,簡歷更新之後,估計每天5、6個面試邀約電話都算少的。因為工作好找,所以工資勢必也就水漲船高,誰也不怕裸辭,工資要求不高,只漲個20%今天離職,估計3天後就能有新工作。
三、工作時間長
程序員工作時間長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有個說薪資高,工作時間長很正常,但人的慾望總是無止境的,沒錢的時候想要錢,有錢的時候想要時間和自由,薪資支撐的滿意度最多也就能維持半年,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會讓人產生厭倦,這個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工資的性價比不好,要麼找更高工資的,要麼就找沒那麼累的。
因為現在部分公司漲薪速度比較慢,跟不上市場的價位。
打個比方:
如果你有拼搏精神,願意在下班後精進技術、學習,
等幾個月後技術成熟了再跳槽,可以一下子就翻倍,甚至直達15k。
但是要正確地跳槽:
第一,找一個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平台,讓自己的價值和技術得到最大的發揮。(這里和薪資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第二,不要只為了加薪而跳槽,不斷地去一個新地方,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在不斷地清零,不符合長期的發展。
引起程序員跳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所有的崗位中程序員的跳槽頻率確實高於其他工作崗位,一般程序員跳槽的原因有這么常見幾點:
第一、由於互聯網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業方向,很多人有著不錯的創業項目,然後開始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時候就需要很多的程序員組成產品開發,而由於程序員的工資支出較高,往往在產品還沒有進入收益期的時候公司很難支撐下去,或者缺少產品推廣資金,這時候程序員就會面臨跳槽的可能。
第二、在成熟的互聯網企業中,由於項目的開啟,而組建新的技術團隊,隨著產品上線,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資在產品的運營上,而對做技術的程序員來說每天的工作都是很清閑,失去了項目研發期的忙碌,讓程序員感到無所適從,從而引起跳槽。
第三、就是大家常說的一點,不跳槽怎麼加薪。這也是程序員跳槽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了,很多人由於不滿現在的薪資待遇,但自己卻有了很多的項目經驗,所以選擇找下家公司,通過以往的項目經驗來提現自己的價值,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薪水,這也就是程序員找工作的時候,工作年限時間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一共參與開發了多少項目,並且更具項目的大小代碼量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
第四、就是有些程序員是追隨技術的,他們認為在軟體開發的外包企業中雖然每天都有繁忙的項目要完成,但是對自己而言卻是千篇一律的重復性代碼的敲寫,甚至是直接使用企業自身比較完善的庫或者框架完成程序的開發,覺得對自己的技術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從而選擇跳槽。
第五、接受別人的老項目進行改造,由於原先的程序員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技術文檔進行參考,所以每天都在糾結一句一行的代碼,再就是程序開發的很多思維思想並不清晰,這就讓程序員很糾結了,所以在與老程序相愛相殺了一兩個月後,實在受不了上級的催促以及難以完成代碼的整理重構而離職,放棄。
歡迎程序員的你在評論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經歷
作為一個在這個行業呆了十幾年的老人感覺上程序員這個職業算是跳槽頻非常高,據不完全統計程序員流動性不低於百分20,相比別的職業已經算是很高的了,為什麼程序員這么容易跳槽,由於程序員這個職業特殊性決定的,是什麼推動了程序員這么多跳槽的勇氣。
1.就目前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雖然說程序員的數目越來越多,但高手卻是急缺,主要還是前期積累不夠,再過些年可能會稍微改觀些。技術高手的數量在上升但是軟體公司的數量以及業務需求的增加更快,所以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很多大公司是一直處於缺人狀態。
這種狀態催生了程序員的跳槽,有更好的待遇,為什麼不選擇跳槽,這也屬於人之常情,有些程序員離職也不是因為呆的多不開心,而是外面的誘惑實在太大,出來混還不是為了多掙點錢,有待遇更好的就走人。
2.程序員這個職業本身來講屬於重度的腦力勞動,說的再誇張點就是吃青春飯,畢竟年齡大了競爭優勢在減化這是不爭的事實,趁著自己還年輕還能拼的時候,去掙錢多的公司,其實還存在一種大家容易忽略的現象,整天的加班加點很容易造成一種很壓抑的心情,換個公司換個環境放鬆下,可能會人覺得有點矯情,但現實中的確存在很多,或者在薪資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換個加班稍微少點的公司,這都是換公司的理由。
3.現在很多招聘網站特別是一些獵頭網站滋生了,程序員的不穩定性,把程序員當作商品來運作了,很多獵頭只要在網上搜到合適的人,就開始千方百計的運作,真有點經紀人的感覺,這種無形之中增加了程序員的不穩定性,而且也在無形推動了這個行業薪資的上漲,其實很多人值不了那麼多錢,但物以稀為貴,現實就是這種狀態。
目前市場上講,程序員的薪資的兩極化越來越嚴重,水平差點的大家都不想要,水平高的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爭搶,很多人覺得程序員這個職業已經不行了,主要還是沒爬到食物鏈的頂端,把技術搞得扎扎實實的大把機會等著你。
希望能幫到你。
因為對其他的行業不太了解,所以也沒辦法對比出來程序員跳槽是不是比較頻繁。
我身邊的程序員,有在一個單位工作十多年的,有像我一樣平均三四年換一家單位的,也有跳槽比較頻繁的,平均每年都會換一家單位。
能頻繁跳槽,我分析不外乎幾點:
崗位多 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些IT行業比較發達的城市,程序員真的是不太愁找工作(工作能力不錯的前提下),真的可以說,在一家單位做的不爽了,直接在招聘網站上把簡歷打開(招聘網站上的狀態設置成考慮跳槽的狀態),就會有不斷的有面試電話打進來(當然大多數主動打電話的單位都是外包,哈哈)。
我跳槽的時候,都是主動給心儀的公司投遞簡歷,基本都是可以得到面試機會的,而且通過率也挺高。
大部分IT公司,每年漲薪都不是很多;而跳槽一次的話,至少得漲個30%吧。
我在第一家單位的時候,起薪3K,每年漲500-1000,是不是很可憐。第一次跳槽,工資就從5K漲到了8K。
第二家單位第二年就漲到了12K,但是從此以後,就是每年漲1K的龜速了。第二次跳槽的時候,月薪雖然漲的不是特別多,但是按照年薪計算的話,應該漲了有60%以上了。
當然也有漲薪比較快的單位,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個神奇的網站工作,研究生畢業工資一萬左右,現在工作有三年了,剛剛漲到了20K。如果你在這種單位,好好珍惜吧。
在外包公司的,想去一個非外包公司,跳槽。
傳統行業的,想去互聯網公司尋求技術發展的,跳槽。
互聯網公司的,想去傳統行業養老的,跳槽。
小公司的,想去一個大公司,跳槽。
大公司的,想去初創企業當個技術合夥人,跳槽。
......
歡迎大家在評論中分享自己的跳槽原因和經歷,還有說說跳槽漲了多少錢,哈哈。
幹得不爽,只好選擇辭職。作為一名老程序員,在一家創業公司做了三年多互聯網開發,我現在終於解脫了。三年中加了兩次薪水。第一次700,第二次770。第二次年頭加薪,我要求提高500,老闆說董事會規定一次只能加那麼多,然後要到6月再滿足我。於是到了6月份,我發現並沒有提高500,問之,說到7月份加。快到7月份,有一天晚上項目經理要我留下來加班,我餓著肚子一時間也搞不定手上的任務,就擅自回去了。結果,老闆知道了就取消加薪計劃。5月份以來公司制度越來越嚴格,首先是安裝攝像頭全日監控員工行為,其次規定上班時間不準使用手機,除非工作需要;再次,除了查技術資料,瀏覽各大網頁需要申請;制度下來後,公司天天像在牢房裡渡過,這樣的工作環境,請問大家會喜歡嗎,能否繼續堅持?我是走了……
為什麼程序員是一個跳槽比較頻繁的職業?
因為好的程序員確實值錢,連帶著不那麼好的程序員也相應的值錢了。
其實是現在這個行業導致的,互聯網的世界裡,就算是一頭豬站到了風口上,也能飛的比大師兄還快。
不是你不明白,是我變化快程序員本身是干技術活的,技術迭代比較快,所以一般程序員都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隨著時間的延續,本身的能力水平提高了,那麼肯定期望與之匹配的待遇,但往往很多公司的迭代速度是很慢的,承擔不了程序員這種高薪成長,所以往往滿足不了程序員的需求。
那麼只能跳槽啦!
老用戶與狗不得辦理
還有就是,往往軟體公司也好,互聯網公司也好,很多老闆都喜歡招新人給高薪,但是老人年年不漲薪,最後的結果就是老人紛紛離職,這種情況也造成了外界看來程序員頻頻跳槽的現象,但往往都是情非得已啊。不給漲工資啊。
那麼只能跳槽啦!
跳一跳更 健康
老公司的暮氣沉沉和新公司的造氣蓬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老公司任勞任怨,每年漲薪不超過10%,但是一跳呢,工資普遍double,這種風氣形成並且傳播,明眼的程序員肯定待不住了啊。
那麼只能跳槽啦!
其實苦的是HR,老闆不給力,還讓留人,你告我咋留!!!!!
⑩ 為什麼都說程序員不好
因為程序員這個職業的工作狀態不利於身體健康,要長期伏案工作,而且經常處於一種忘我的狀態,自己很難控制工作時長,而且有些團隊承受任務期限的壓力,不得不經常加班。
所以大家都說程序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