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該不該讓3歲孩子學代碼 有這必要嗎
1、當然是應該的。編程就像是游戲。編程課更像是游戲課,如果你不想孩子沉迷游戲,不如讓他在編程課的游戲中創造游戲,這個過程會更有成就感!
2、接觸其他學科知識。在學習編程的過程中,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其他學科的知識。就像學習閱讀,同樣也能在閱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3、不僅如此,編程讓孩子的學習更加有意義,讓孩子把學到的知識直接運用到了實踐,這種有意義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4、素質教育的延伸。在編程學習中,不僅有機會學習到更多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學習設計產品的全過程,如何將復雜的想法分成簡單的步驟,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面對失敗的挫折,都是工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無論孩子長大後是做工程師,基金經理,營銷總監,社工,這些能力都將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5、它是興趣,也是技能。家長們,學習編程並不代表孩子以後一定要當科學家,程序員,學習編程過程中所獲得的能力對每個人都有用。就像能夠熟練地閱讀和寫作,不一定代表一定要成為職業作家,實際上成為職業作家的人是非常少的,但是卓越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對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的幫助。
6、讓親子關系更親密。編程課也可以是親子活動課。如果做父母的不知道如何跟孩子交流,更親密地了解孩子,不妨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跟孩子一起學習編程,跟孩子一起思考,感受孩子的想像力。作為零基礎者,你會發現,你不僅是孩子的父母,也成為了孩子的同學。這種奇妙的感受就是編程課帶給家庭的幸福!
⑵ 孩子學編程有什麼好處
鏈接:
少兒編程教學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Scratch或是仿Scratch的圖形化編程教學,以培養興趣、鍛煉思維為主,趣味性較強。在這里,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動畫,故事,音樂和游戲,這個過程其實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此外,還有機器人編程,也就是搭建機器人,通過運行程序讓它動起來,著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類是基於Python、C++等高級編程語言的計算機編程教學,目標往往是參加信息學奧賽等科技品牌賽事,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聯賽、機器人競賽、科技創新大賽等,或為後續的專業學習和職業技能打下基礎。
⑶ 有一個視頻是一個女的帶一個布娃娃去開房女的洗完澡後出來那個娃娃開始唱歌把女的唱暈了,一個很短的視頻
沒有哪個女孩願意陪一個陌生男人喝酒唱歌玩游戲!為的只是那幾百塊!父母給了你女兒身卻無法給你一個富裕的家庭背景;因為他們也不容易。。。7年來,我看到、聽到、並體會到夜場女孩最脆弱的一面每回想起來那一幕幕都會觸動心靈最深處的琴弦。。。大多數人只把女孩招聘進場所上班,隨她自生自滅一切隨緣。而我們團隊不僅僅把女孩招聘過來提供上班平台更重要的是教會女孩掌握夜場生存技巧和賺錢技能!曾經跟過我的隊員都不會在夜場超過2年,因為她們都賺得盆滿缽滿我7年來的努力打拚已經可以讓我和我的家人過得安逸了,那是我在自救。因為我也是窮人家的孩子。而我今天選擇的路是在救人!因為我把夜場的女孩都當成我的妹妹一樣,她們有太多的不容易!人活著,不僅僅是證明自己,還要懂得幫助別人才有生命的價值!並且,我會一直走下去!因為,我愛夜場里打拚的每個女孩!因為她們會懂得放下自己放下尊嚴去拼搏賺錢養家!她們最優秀!我要幫助她們!所以,我願意將我畢生精力付諸於此!因為:我願意
⑷ 女孩子可以學編程課
女孩子當然可以學編程,要比男孩子學編程好處多片。
一、女生適不適合學編程
女孩子適合學編程,第一是現在公司大部分都是男程序員,女孩子去了比較受歡迎和重視,第二個是程序員工資較高,女孩子做這個很容易實現經濟獨立,第三個程序員未來發展前景好,現在已經不分性別,是一個人人都想乾的工作。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並且願意採取行動的話,可以多看看學習視頻,最好去找一個專門培訓編程的機構深入學習。
二、女生學編程有什麼好處
1、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編程是一種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種叫我們用編程思維處理問題。編程體系有著非常嚴密的邏輯,影響著每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式,在編程中學會這種思考方式對孩子看待問題以及處理問題都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2、跨學科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
根據 STEM教育理念,編程會涉及到工程、物理、數學、設計等綜合學科知識,也更加註重這些跨學科知識的運用。孩子必須通過靈活運用這些學科體系去完成一個既定的目標,這樣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對各個學科的掌握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3、挫折教育歷練剛毅性格
縱觀古今中外女科學家的成長史,她們在實驗研究中均經歷過數十萬次的失敗。編程正好能夠培養這種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同時編程學習過程中需要膽大心細,這能培養她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養獨立與自信的氣質
編程涉及到的綜合學科知識,不僅能極大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靠自己用代碼一行行敲出來的成果,更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給予孩子極大的成就感。讓孩子們可以帶著信心和興趣去挑戰下一個目標。
⑸ 服務員上菜手滑熱湯灑向小孩,孩子怎麼樣了外出吃飯該如何保證安全呢
孩子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身上受到了大面積的燙傷。外出吃飯時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上菜口,盡量選擇環境較好的餐廳。浙江金華的一家餐廳發生意外,一位服務員在上菜時不小心手滑,一大盆滾燙的熱湯就這樣撒在了孩子身上。
我們在給孩子選擇座位時,一定要是靠牆的位置,盡量不要過道,尤其是遠離上菜的地方。收好桌子上的刀叉餐具,不要讓孩子亂摸亂碰,最好給他們安排一個專門的兒童餐椅。在吃火鍋時就更應該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導致上菜的時候燙傷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一些他喜歡的玩具,這樣就可以讓他安心的坐在座位上。千萬要制止孩子到處打鬧奔跑的行為,不僅沒有素質會影響到他人,還可能會發生危險。
⑹ 最近小視頻抖音娃娃非常🔥
在全網日活用戶增長最快的APP中,抖音、火山、快手、西瓜四款短視頻類APP全部入圍,其中抖音博得頭籌。趣味搞笑、實用技能、生活展示多樣化的視頻內容滿足了廣大群眾窺探、獵奇、求知的慾望,大大的擠壓人們的生活時間。據說短視頻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從2017年12月的3724億分鍾增長近一倍到5748.37億分鍾。
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大家都不專心工作了么?
於是有人開始焦慮了,認為短視頻帶來的社會便利遠遠不能和其造成的弊端對比。
年輕人都不思進取啦,玩物喪志啦各種言論不一而足
雖然有人不看好,但是抖音帶來的商業價值打碎了一切負面言論。
畢竟能賺錢的東西,人們是不會很排斥的。抖音擺脫了「土味」之後,完全以一種華爾街之狼的態勢席捲天下,拔得頭籌。
而正是這火山爆發一樣的商業價值給抖音帶來了無數的流量,流量就意味著價值,價值又會產生磁吸效應,如此循環,更加犀利。
去看看街邊很多的網紅店鋪,很多都是以前很不起眼的,突然就因為某個粉絲眾多的大咖一個小小的短視頻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知名度和銷售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了。
抖音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級經濟生物了
抖音的火爆,不知道帶紅了多少的年輕人,同時也帶紅了無數的景點,商業小鋪。
跟著抖音大咖學跳舞,學唱歌,學美術,學音樂。
跟著抖音去旅行,成為了一種現象級風尚,這春風颳得我的臉好紅。
有人說,打開抖音,全是重慶。好多人看了之後都去重慶體驗了一把!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胖娃娃,他會自己長大遠去我們也各自遠去 最近抖音里是不是時常會聽到這首歌。對,就是青海。
還有更多被抖音帶紅的,美食啊,街邊小吃啊,實在是太多了,走在大街上,抖音就在你左右
⑺ 孩子該不該學編程
孩子還是很有必要學少兒編程的。並不是說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當程序員,而是通過趣味的編程教學,讓孩子可以學會利用計算機實現自己各種各樣的想法、功能和目的,促進孩子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而且未來國家的發展需要這樣的人才來發展技術,那麼就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學習編程。
1、編程可以幫助孩子培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為了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人的意圖,必須將解決的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夠理解的形式告訴計算機,使得計算機能夠根據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學習編程能夠培養孩子的體系化思維、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
2、編程可以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幫助孩子跳出思維定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在15歲後便會形成思維定式,如果在此前孩子從未有過發揮獨一無二的創造力的機會,將來不管遇到什麼樣挑戰,大腦會慣性地告訴孩子這件事是無能為力的,孩子的人生從此變得平庸。而編程的過程「就像藝術一樣在創作」,孩子們會享受到創造的樂趣。
3、編程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提高做事情的專注力。完成一個完整程序的製作能夠有效提高孩子做事情的專注力,一個由自己一步步建立而來的作品更是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可以更有勇氣地面對將來學習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
4、編程會發展成為孩子最基本的能力之一。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時代的到來,編程已不是工程師的專利。編程會成為下一個「通用語言」。所以,孩子從小就可以通過一些像Light-bot、Scratch、小卡機器人等編程工具來學習編程。
⑻ 程序員家長帶孩子,對孩子來說是什麼體驗
程序員家長帶孩子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說起程序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們的工作是非常機械化的。因此他們帶出來的孩子也可能會是一種較為機械化的孩子。其實並非如此程序員當中也有許多有趣的人,他們帶著孩子對於事物的邏輯性會比較強。但是這些孩子也會擁有較為強大的想像力。這也和程序員這項工作有關,因為程序員這項工作是通過寫代碼的方式進行工作的。寫代碼的時候就需要嚴謹的邏輯性,每一行代碼之間的邏輯關聯都非常重要。同時,在開發程序的時候,代碼就需要我們通過大腦進行創作,因此就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對於孩子而言,如果父母是一位有趣的程序員,他們就會有較高的邏輯性和想像力。這種從小培養的才能,對他們的以後成長以及工作生活都有巨大的幫助。
⑼ 是什麼毀了我們的孩子
我是個70後媽媽,孩子目前在讀初中二年級。
有了孩子以後,這些年我關於孩子的體會只有一個:如果條件允許就趁年輕早點生孩子,要麼就乾脆不生。
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養育孩子這件事情,實在是太讓人勞心勞力。要孩子太晚的話,體力和精力都有點兒跟不上。
偶爾回娘家訴苦,我媽聽著也會充滿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這么難帶呢?
你們小時候生活雖然困難點兒,倒也沒覺得孩子難養,如今日子比以前好多了,這養孩子怎麼反倒變得這么費勁呢!」
是啊,我也很想知道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句名言被教育家們說了無數遍,為此我也一直在努力,天知道我感覺自己都重新活了一遍。
但這仍然沒能達到我想像中的效果,至少在孩子的身上沒有體現出來我的「榜樣」作用。
不得不說,我在努力完善自我的同時,還得忙著跟孩子成長中的「惡勢力」做斗爭。
惡勢力之一:手機 游戲
去年,有一項關於「全國中小學教育質量」的調查結果公布,讓很多人認識到一個現實:現在的孩子,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手機上癮。
我見過網上有些寶兒媽,經常隨手拍攝孩子的成長花絮。才幾個月大的娃娃,已經出現看到手機就笑、拿開手機就哭鬧的場景。
這些父母還不以為然的炫耀,誇自己的寶寶聰明。殊不知,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首先就會傷害孩子的眼睛。長時間地盯著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屏幕,會使發育未完全的眼睛受到輻射,除了引起近視,眼部疲勞還會影響腦部發育。
有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佩戴近視鏡,大部分孩子在三年級左右,眼睛也近視了。
我記得以前只有學習好、愛讀書的孩子才會戴眼鏡,而且起碼得到初中才開始戴。如今倒好,越早接觸電子產品的,戴眼鏡的年齡越小。
除了 游戲 上癮以外,孩子們還對各種短視頻軟體趨之若鶩。
作為孩子,他們的世界不過是一張白紙。
當每天刷視頻成為他們業餘生活的全部,網路也給他們單純的世界,塗抹上濃重的一筆。
朋友的孩子,曾經一度沉迷於網路 游戲 而不能自拔。朋友用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效果。
最後實在沒轍,朋友就跟著孩子一起玩兒。
他帶著孩子一起過五關、斬六將,買裝備、換服飾。不僅如此,他還找了一個專門設計 游戲 軟體的程序員,來幫助孩子打通通關 游戲 。
在這整個過程里,他帶著孩子耗費了時間、金錢和人力,用事實來告訴孩子, 游戲 不過只是生活中一種無聊的消遣而已。
對於 游戲 開發商來說, 游戲 是賺錢的工具。對於程序員來說, 游戲 是他謀生的工具。
如果沒有他們這樣沉迷於 游戲 的消費者,那些人的事業和生活根本無以為繼。
他整整花費了四個月的時間,陪孩子玩 游戲 、玩到惡心想吐,終於讓孩子明白,你透支 健康 、耗費生命,除了換來在 游戲 虛擬世界裡的「膜拜」以外,在實際生活中,你一文不值。
不僅如此,過於沉迷 游戲 ,也容易使孩子荒廢學業,危害身體 健康 。
雖然朋友幫助孩子戒除 游戲 成癮的方法過於極端,但是放在他的孩子身上,確實起效了。
當朋友看到孩子意識到 游戲 對自身的害處,進入到無法馬上戒除的狀態,也很焦急。
最後父子二人尋求專業幫助和指導,通過多陪伴孩子、豐富其業餘生活,帶孩子參加 體育 運動,慢慢地讓孩子走出房間、放下手機,終於戒除了 游戲 成癮的問題。
2020年底,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游戲 的通知》。
此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於網路 游戲 的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游戲 ,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的心理 健康 。
不得不說,政府這項通知,道出了廣大家長們的心聲,為守護未成年人的成長,做出了實質性舉措。
作為家長,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要求自己少碰手機,多陪伴孩子,不要讓手機代替了父母的位置,更不要讓孩子們在虛擬的世界裡去尋求關愛。
惡勢力之二:網路消費
限制未成年人玩 游戲 的規定執行以後,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們沉迷 游戲 的危害。
接著又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發聲,呼籲政府可以限制未成年人觀看短視頻。
要知道孩子們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他們很容易被那些短視頻裡面的生活假象所左右。
不信你問問周圍的孩子們長大以後都想做什麼?真的會有孩子回答你想做「網紅」,想在網上幫人「帶貨」賺大錢。
在他們眼中,學習、工作都太辛苦了。如果可以天天拿著手機拍攝短視頻,輕輕鬆鬆地就可以實現名利雙收。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容易嗎?
那些成功的「網紅」「代購」確實賺了不少錢,不過他們也同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就拿李佳琦來說,我曾經看過他在節目里的自述。拍攝短短數秒的短視頻,他和團隊曾經連續4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一直都處於工作狀態。
為了賣口紅,他要事先了解產品的相關知識,並且親自去試塗。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塗了近百種口紅。
他這么做的原因,只是為了給消費者們帶來真實的體驗感受。在他還不被大眾所認知的時候,每一件小事都是他自己來完成的。
就算到了今天,他在工作中也堅持親力親為。他背後的團隊作為強大的助攻,更是功不可沒。
一句「買它、買它」使他成名之後,是團隊的支持才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功。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逃開網暴。很多人說他一個大男人賣什麼口紅,女里女氣。
他背後的付出多數人都不知道,或者說不想知道,人們只看到了他的成功。看到他賺錢了,於是就開始有人嫉妒他、詆毀他。
孩子們在沒有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淪為網路消費者。
不僅如此,他們還特別容易被騙。
我的孩子就曾經遇到過騙子,孩子當時很喜歡一本網路預售書,但開售的時間定在上午,正是孩子上課的時候。
於是當孩子詢問如何才能購買到此書的時候,群里一個熱情的書友「大姐姐」表示,她可以幫忙代買。
書不貴,不到40塊錢的樣子。
跟她成為好友以後,孩子很放心地把錢轉給了對方,開始的時候兩人之間還有互動。
後來因為書一直沒有收到,孩子幾番催促,對方慢慢就懶得找理由解釋了。
接下來就不理孩子了,孩子再追問,對方索性就將她拉黑了。
孩子委屈得大哭起來,我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其實我挺理解孩子的,40元錢並不是很多,孩子生氣的原因,無非是對方利用信任欺騙了她。
當然這件事給了孩子一個教訓,我相信她以後再也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了,尤其是在網路上。
除了消費,我知道還有很多孩子為了玩 游戲 ,把零用錢和壓歲錢都充值進去了。
對於他們來說,金錢只不過是數字和紙鈔,他們並未從根本上去理解金錢的意義。
關於這些知識,都需要家長們對孩子們從小就加以管控和正確引導,因為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對於孩子們來說,很多知識和道理,應該從學校、從家長那裡獲取,而不是從難辨真假的網路信息上得到。
惡勢力之三:網路貸款
這幾年各種網路貸款引發的案例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在網路上曾經借貸的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10%。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不能在孩子們成年前,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信用觀念。
在他們成年以後,會很容易因為各種需求和慾望,陷入網路借貸的旋渦。
我認識的一位老大哥,他的女兒在25歲的時候,聽信別人的話,把父母留給她的婚房抵押了出去,並將借貸的200萬用來經營店面。
一個大學剛剛畢業的孩子,沒有商業知識,沒有參加過工作,涉世不深、又沒有任何商業經驗。
僅憑著一股想賺大錢的熱情投入了經營,結果可想而知。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店面就倒閉了。
由於經營不善,她利滾利的欠下銀行和小額信貸公司總計近300萬的錢款。被逼無奈之下,女兒只得向父親吐露了實情。
大哥知道以後,既震驚又生氣,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乖巧懂事的女兒怎麼會這么糊塗。
氣歸氣,錢總是要還的。大哥手頭沒有那麼多餘錢,最後只能賣掉那套房子,幫女兒還上了貸款。
想來大哥辛苦一生,給女兒積攢下的婚房,就因為網路貸款沒有了。這還是有房可賣,要是沒有這套房產,他也只能賣了自己的房子替女兒還債了。
本來大哥想著給女兒安排好了一切,自己就可以和老伴兒安度晚年。結果老了老了還要幫孩子還債,他又疼又氣,事後大病一場,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後來聽說他慢病纏身,一直輾轉於各大醫院,沒兩年就去世了。
錢幣數字化以後,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只有每年在翻看網路消費賬單的時候,我才會驚覺:今年開銷這么大嗎?
我不敢相信結果,於是不甘心地一頁頁逐月翻查、確認,直到發現金額確認無虞,才無奈地放下手機。
以前用現金的時候,錢包越來越癟,自然知道節儉。如今錢數變成了數字,又有信用卡可以透支,再加上各種借貸軟體的方便操作,錢不知不覺地全都從手指縫里溜走了。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我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慾望。僅僅因為我還擁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和房產,簡單的說,就是我有償還的能力,且沒有特殊和意外情況,我不會去借貸超出我還款能力的金額。
但是對於那些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來說,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大了。
網路上各種借貸軟體說的都很美好,只要你輕松按幾下手機,錢馬上就到帳了。
還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看起來非常合情合理,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
但是果真如此么?
那些最後利滾利、最後連本金都無力償還的孩子們,又有多少被逼得精神抑鬱、最後選擇連生命都放棄了。
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就已經被網路貸款逼得走投無路了。
小學里,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擁有手機,在中學,這一數據更是超過了70%。
在這些孩子中,有10%至30%的人承認自己有手機依賴。
作為家長,我們在指責 社會 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捫心自問:你愛孩子的方式,真的對了嗎?
或許孩子們沉迷手機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家長「懶」。
有人說,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用手機來代替自己。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吵鬧不聽話,當家長有事走不開的時候,塞給孩子一部手機,世界馬上就安靜了。
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們的哄娃絕技,變成了一部手機?
記得我看過一篇小學生的作文,大概內容是:「爸爸每天都用吃早飯、起床,睡覺的時間來玩他的寶貝手機,好像沒了手機就活不下去一樣,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機,我願意用東西來換,哪怕是我的生命。」
這些稚氣的童言,聽起來是不是給人滿滿的心痛感受。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也許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的時光,才能與孩子達成共識,從細微之處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感受。
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收獲一個身心 健康 的好孩子,作為父母,就得擔得起這份責任。
想教育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得努力成為他的榜樣。做父母不容易,做好父母更不容易,為人父母,即是人生的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