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一名程序員,從事技術管理工作,應該注意什麼事情
從程序員到技術管理,這要用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來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從「個人貢獻者」向「團隊管理者」角色轉變的過程,這也是各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會重點關注的一個群體,幫助這些新晉升為管理者的人員快速進行角色轉換。
我將結合我人力資源從業生涯見到過的諸多案例、以及個人從員工升到管理層時的一些心路歷程,來回答這個問題。
依賴下屬完成業績目標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讓下屬會幹活、有能力幹活;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讓下屬有意願幹活,擁有一個能夠好好乾活的環境。
輔導和培養員工能夠解決員工幹活能力的問題,而激勵下屬及增強團隊凝聚力則能夠解決員工幹活意願的問題。主要分享3個主要方法。
② 程序員轉行人力資源或行政 能行嗎
沒問題啊,人力資源需要的是經驗,在公司上過班多少就會了解過人力行政都幹些什麼工作。一旦都不懂的話也可以去艾德報個人力資源管理師的課,像我這樣的小白就是通過課一點點開始了解人事工作的,學習肯定會比不學進步快。
③ 資深程序員想轉行,選擇什麼行業最容易
程序員曾經是一個人人稱羨享受高薪的職業,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程序開發漸漸發展成為一個人人都可以涉足的行業,只要經過培訓,就可以成為一個初級的程序設計者,往日的光環逐漸褪去。此外,行業也有程序員最多做到30歲就要重新定位的說法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程序員開始思考轉型的問題。那麼,程序員轉型的話可以做什麼呢?下面濟南IT培訓優就業給大家列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4、做IT培訓
培訓越來越成為應屆畢業生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跳板之一。掌握一些熱門的技術,參與過一些有實力的項目,同時對教師這一職業嚮往已久的程序員來說,培訓是展示才能,獲得高薪的又一平台。你可以不是那麼牛的技術開發者,但只要你能培養出牛氣的開發者,相信你在培訓這條路上可以越走越順暢。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行業可以供想要轉行的程序員選擇。濟南IT培訓優就業(itzx007)總結,作為要轉行的人來說,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愛好的事,並從中取得報酬」,物質精神兩不誤,才能體會出生活的韻味。
④ 如何從一個技術人員轉變成管理者
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按照王志東的說法,有些技術人員就是為研發而生,而有些技術人員天生就是管理者
,只不過是從技術的門進去而已-他最佩服的比爾蓋茨就是如此。至於自己,10年前他堅定地認為是前者。但現在,他越來越認為是後者。
王志東最初揚名是因為寫出了Richwin和中文之星,他被看成中國第二代程序員的象徵。
1992年他與人合作創辦新天地,向管理邁出了第一步。
雖然當初不情願地認為當總經理是被人推到水裡的
,懷著有朝一日還要回來做技術的夢想,但是現實中他卻在管理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了:從新天地到四通利方總經理到新浪網總裁再到現在的點擊科技總經理,王志東已經在充分享受著一個管理者的樂趣。甚至點擊科技做的軟體就是管理軟體,到今年上半年,其終端產品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套。
技術人員總是希望能找個好的環境,好的老闆
。如果這兩點不能滿足,常常有失落感-這個老闆不行,我就跳槽
,其實就是一種逃避。這是典型的技術人員心態,一碰到人的問題就不想多花心思和精力,覺得沒有價值。但是當理想狀態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存在時,只有自己去創造這個環境,要創造就意味著你碰到任何問題都要自己面對,想出對策,這是一個世界觀的變化。最初在新天地,
新天地的經歷告訴我遇到事情不能躲。轉型的過程中是不是經歷很多痛苦?從1993年到1997年是我轉型管理的過渡期,之前我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之後我完全成了一個管理者。
1993年底四通利方成立,我擔任總經理。
1997年四通利方公司的改組和結構調整告一段落,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寫下了最後一行商業代碼。後來在新浪做的完全是管理工作。
這個轉變過程一開始我是抵觸的。我不願放棄這個手藝-比如你是一個舞劍的高手,結果要你把劍掛起來去做別的事。轉到另外的領域,萬一不能成,再回來,也是很冒險的。後來我就採取所謂的甜檸檬心理-不得不吃的時候,檸檬也是甜的。當我不得不接受管理職責的時候,我就只好樂意接受並品味其中的快樂。一品味發現其實也不錯。就和你第一次喝咖啡,咖啡是苦的、第一次喝啤酒,也是苦的一樣。其實你喝多了,就會品味到其中的香醇。
首先,我覺得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就是拜師。所謂拜師指的是一字之師
,就是要廣泛地拜師。比如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可以請他吃飯,然後趁機把使你最難受的一些東西講出來,向他咨詢>咨詢
。甚至有時候就可以找本公司的員工:
關鍵是你得放下架子。
這樣要比我自己翻書效率高很多。
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這種方法的有效,比如一次我在和人民大學的一位管理專家吃飯時,他提到了敏捷組織這個概念,這使我腦子一亮。回來以後我一查,發現這個概念正好和我們的產品很切合。我很喜歡參加一些企業家的聚會活動,在這些場合,你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開闊思維。
第二,
就是要不斷地體會和總結。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邊干邊學。
比如風險投資
,當時我在四通利方時拜師都沒法拜,國內沒有懂這個的人。但我當時隱隱約約知道一些概念,我就自己創造機會,用了兩年多時間終於成功融資
。當時我也找了很多專家,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些專家懂國外的不懂國內,懂國內的不懂國外。還有的懂產業不懂資本
,懂資本又不懂產業。我要把他們所有的信息都匯總過來,再加上自己的經驗一起做判斷。
第三,我覺得很重要的,也值得向那些准備向管理轉型的技術人員推薦的是讀一些哲學書。我現在越來越感覺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和自己看過一些哲學書,進行過一些哲學思考有關。有一個觀點對我影響非常大,就是同構理論。同構理論認為任何體系都存在一種對應關系。你可以用做電路的腦袋去做軟體,也可以用做軟體的腦袋做管理。
⑤ 程序員如何成功轉行
我是25歲轉行學python的。說實在,轉行就是奔著掙錢去的。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給想轉行的朋友帶來一點啟發和借鑒。
先簡單介紹下個人背景,三流大學畢業,物流專業,學習能力一般,沒啥特別技能,反正就很普通的一個人!工作三年存款3000,感覺生活無望,就直接決定轉行。
我決定轉行IT行業理由很簡單,體面行業,不用體力勞動,辦公環境大多不錯,行業回報率高,做哪一行都不輕松,但是IT回報率可能更高。而且現今互聯網趨勢明顯,IT人才是通用人才,走到哪都不怕找不到工作。
我是完全小白,沒基礎,所以學習過程還是非常痛苦的。剛開始網上買了一些IT類書籍,但是沒基礎看起來實在是難以理解。於是網上找教程,但不成系統,起步的那段時間都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學成,是不是該放棄。
雖然否定自己的想法當時而出現,但真的不想一直過著低薪賣苦力沒有未來的日子,內心渴望改變的聲音鞭笞著我堅持。當時為了學習加了很多IT群,認識蠻多朋友,他們建議我學python,相比java,C++,.Net這些IT語言更容易掌握,入門簡單,而且python應用方向也非常多。聽了建議,又重拾信心。
堅持了幾個月,每天差不多學到凌晨一兩點,一天的學習時間基本保持在5個小時以上,從理論到實操,遇到問題就請教群里大佬,通過學習,python大致掌握,還學會了SQL,懂點linux,還會簡單爬蟲,演算法。雖然比不上大佬,但自己還是非常開心的,找一份python相關工作應該還是沒問題的。
辭職後開始找工作,畢竟新手,碰壁難免,但還是找到一個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崗位,6.5K的薪資,雙休,五險一金,加班費,餐補,住宿補貼,3-6月調薪,年終獎,節日福利等等,辦公環境是高檔寫字樓,當時自己非常滿意,相比之前物流工作,覺得未來可期。
⑥ 如果程序員想要轉行,可以去做什麼呢
程序員轉行能夠 做的領域挺多的,如果你搞清楚程序員的優點在哪兒,改行的情況下充分運用這一優點,那麼改行的成本費便會很低,通過率就高。程序員的優點取決於懂技術性,這在一些非技術性領域便是優點沒有錯這就是程序猿的優點,如果是在技術性有關領域,程序猿的技術性優點很有可能就表明不出來,終究大夥兒全是搞技術性的。
可是,在別的行業,程序員的技術性優點就顯出出來。假如把這個優點發揮好,那麼就很受歡迎的。就例如,平常這些不明白技術性的人聽聞你是程序猿,第一反應就是你的技術性毫無疑問很牛。
運用好技術性開展內部換崗,低成本風險性也低。內部換崗是程序員轉行最立即合理的方法,例如換崗產品運營,項目風險管理,乃至市場銷售職位都可以。
2、改行做專業技術培訓,無論是做線上培訓,或是線下培訓。這類全是能夠 非常好的運用程序猿的技術性優點的。對於是找一個培訓學校打工賺錢,或是跟她們協作,乃至自身搞技術性自媒體平台,那麼就看自身的狀況來定了。
3、改行到非技術性有關職位,這類不太提議,由於相當於便是舍棄以前的技術性優點了。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成本費太高了。
⑦ 做技術支持的程序員,想轉行,怎麼辦
無論干什麼,思路理清楚了才是關鍵,想明白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就能更快更好地做事。
看你的提問,先告訴你一個把事情做好的模式吧,我覺得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至少應該是以下這樣子。
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上網找資料or買書來學習,這樣子很容易陷入困境,因為網路是無底洞,這里看看那裡看看,時間很容易就沒有了,要把書里的東西看完至少需要兩周,前提還是你選對了書,因此我推薦更好的辦法:
1、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在這以前,最好自己先對所在的領域有一點自己的初步認識,然後根據你的認識提出問題,讓他們給你清晰的建議or方法,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專家在某一領域多年,工作經歷經驗都很多,聽聽他們怎麼說,才能少走彎路。請教專家,可以去問津網看看;
2、效仿行業里逐步成長起來的其他人,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坑都是一步一步填過來的,別人的行徑過程,將幫助你更快到達彼岸;
3、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進一步搜索網路找到相關資料和書籍,最後才是提綱挈領的系統學習。
還有你自己列舉的自己想做的幾個職位,我個人覺得2、3、5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其他的幾個想法感覺你即使做了也會後悔,最要不得的就是做職業股民,股市是一個很投機的事情,怎麼能靠這個賺錢看按你自己說的銷售,酒精過敏,交際一般,我個人覺得以上兩點你就不適合銷售。另外,開冷飲店,擺地攤,賣水果這是不同的三件事,風險無法衡量,但是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是私人小生意,你的自尊受不受得了看畢竟以前是白領,賣水果我個人建議不要做了,水果易壞,很麻煩的吧。冷飲店加盟也許可以,不過如今的房租和人工,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計程車司機沒有駕照你還說什麼呢看如今網約車如此普遍,目前滴滴收購了uber,形式尚且不明朗之際,建議別輕易入場計程車or網約車行列,千言萬語,先把駕照考了吧,考了你以為就算完看我個人駕照兩年了,敢上路嗎看實踐才是硬道理......大廚,我只想說,哎,愛好變成職業之後,是很苦逼的一件事,有個朋友的老公是廚師,並不是大廚,回家之後從來不做飯,因為一天做飯8h以上,好感完全木有了,有木有,以上觀點,樓主慎重考慮一下吧,有疑問可以後續問。
⑧ 工程師如何從技術轉型做管理
「我,程序員,32歲,距離退休,只剩3年了!」
這句話用來形容2019年互聯網行業最適合不過了。從18年開始,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開始了不止一輪的裁員,19年網上開始充斥一類文章,專門寫互聯網公司超過35歲的人,如果到這個年齡,還不是leader,業務又不核心,那麼請焦慮吧。
昨天聽羅胖的跨年演講,主題是:基本盤。意思是不要受到人雲亦雲的情緒影響,而是轉過頭,看手中的資源,基於基本盤看清自己的努力方向,非常感慨和受啟發。中國互聯網經過過去十多年野蠻式的發展似乎這2年開始慢下來了,程序員35歲的退休年齡雖然只是販賣焦慮的一種說法,但是整個行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是不爭的事實,要求我們的成長速度必須跟上。2020年開始,希望自己在技術、管理、業務3個維度再做更深層次的學習,體系化個人的認知,做一個有特點的IT人。
下面要寫的主題是關於『工程師如何從技術轉型做管理』,這是我在團隊管理上第一篇系統性的總結。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一方面,個人覺得轉型做管理是當前環境下大部分程序員會選擇的職業路徑,另一方面,自己親身經歷了比較漫長的轉型過程,應該能寫出點心得體會。希望下面的內容對於『正在轉型掙扎期』或者『後續有規劃往管理轉型』的同學,讓你們有所啟發,內容大概分成以下4個部分:
1、什麼樣的工程師會被提拔做管理?
一般來說,滿足這3個條件的工程師會被提拔做管理:技術能力強、業務熟練、軟性素質達標。(當然還要看公司是否有管理崗位的空缺以及你個人的意願),下面分別展開說下重點。
技術方面:常用技術的深度和寬度缺一不可,架構能力非常關鍵。否則技術方向都把握不好,技術決策也容易出問題。如果技術能力沒達到一定水平,不建議太早轉管理(個人感覺能力至少要接近阿里的P7,騰訊的T3-1,網路的T6)。
業務方面:不了解業務,技術沒法落地,不僅要求熟悉業務而且應該具備比較強的業務意識,(如果能從技術維度提出好想法,幫助業務拿到更好的結果,這種leader是非常受歡迎的)。
軟性素質達標:軟性素質這個詞有些泛,我個人覺得最核心的兩點,溝通協調能力和做事靠不靠譜。軟性都是可以鍛煉的,但是一定要有意識去提升。著名管理學家陳春花老師說,「一個人被組織提拔,其實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信任」,聰明的人很多,但是靠譜的人很少,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投入感和靠譜的態度。
如果你覺得上述3個方面都達到要求了,我覺得只是差一個機會,否則好好提升自己吧。
2、你選擇做管理的初衷是什麼?
之前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你覺得我適合做管理嗎?能給我些建議嗎?」,我當時沒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反過來問他,「你能先告訴我,做管理對你意味著什麼?它能給你帶來什麼呢?」。當然我不是在質疑他,而是想讓他反思他做管理的初衷。我覺得『最原始的動機』會決定你在管理路上能扛多大的壓力以及能走多遠。關於初衷,我見過最普遍的說法有這么幾種:
上面這幾類都屬於『外部因素』驅動,說實話,都很難在管理路上走得很遠。因為技術管理是極其復雜和瑣碎的工作,它遠沒有你想像中的輕松和風光,而在這些外力下,你做出決策後的結果很多時候跟你的預期是不一致的,這個時候你的怨氣和轉型痛苦就會出現,你開始質疑你選擇的這條路是不是錯了?
再來看另外一個問題,作為技術管理者,對於公司、團隊以及你個人,你覺得它的價值分別是什麼?我個人的解讀是這樣的:
這是對於技術管理崗位的基本認知,你的初衷必須建立在這個認知基礎之上。然後試問你自己:是否認可這個崗位的價值?如果你覺得全是犧牲自己來成就公司和團隊,那你不可能做得開心,也不可能做好。
第2個問題,你是否對管理者的工作充滿熱情?並且享受這個過程呢?比如項目協調,比如制定流程並推動落地執行,比如招聘。如果你說我只喜歡做技術相關的工作(比如架構設計、技術評審等),那麼你還是走技術路線吧。
認可技術管理崗位的價值所在,並且能激發你的投入意願。這些就是底層最好的動力,你的成長和回報都是付出後水到渠成的東西。所以這個初衷很重要,三觀一定要正。
3、轉型期你會遇到哪些困惑或者挑戰?
轉型期會經歷心態、工作方式的轉變,很多事情會刷新你的認知。下面幾點,我認為是絕大部分人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的困惑或者挑戰:
上述疑惑是我個人轉型過程中體會最深的幾點,我在後文中會分別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4、轉型期應該具備哪些心智?
從技術轉型做管理,更多的不是能力的變化,而是思維方式和行為的改變。很多剛轉型的leader管理做不好,絕大部分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出現在了認知上。以下幾點,我認為是轉型期leader一定要具備的心智:
學會從團隊角度考慮問題
以前作為工程師,更多是從事情本身或者從個人角度出發,成為leader後,轉變成團隊思維是最最重要的,因為你的KPI取決於你整個團隊的完成情況,你要權衡的是團隊整體的利益和效能。
上面4項對比,是我個人認為比較典型的case,比如上一節提到的一種情況:leader覺得某個問題很簡單,嫌員工處理效率低,然後自己跳出來三下五除二給解決了,這種就屬於很典型的員工思維。單從搞定這件事情來看,這也許是很好的處理方式,業務方也會很滿意,但是帶團隊是長遠的事情,上述做法緊急情況可行,但是變成常態就是非常大的問題。
團隊能力不提高,leader永遠不會解放,這是作為leader應該具備的意識。如果通過這個問題能夠提升組員某方面的能力,leader應該扮演好教練的角色,放手讓組員自己去做,你要做的僅僅是觀察、給一些指點、適當給予時間上的支持。這次處理也許效率不高,但是下次碰到類似的問題,團隊是不需要依靠你來解決的,另外組員也有自己的發揮空間,覺得團隊在幫助他成長。
注重執行細節
對於剛轉型做管理的一線leader,切忌被放權式的管理方式洗腦。放權式管理對於對管理者的經驗要求很高,它比較適用於工作流程清晰,團隊骨幹目標認知以及自驅力很強的團隊。
當你個人的管理水平還處於菜鳥期時,一定要從細節抓起,通過手把手帶員工,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做事,怎麼才能達到你的要求,以及如何培養出團隊骨幹,搭建出團隊的核心組織架構,所有這些都經歷過了,你在管理上才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才會走得更扎實。
通過觀察執行細節,你能非常清楚團隊每個人的優劣勢,深入感受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存在問題,然後再輔以leader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管理上才能真正獲得成長。這個過程,你可能會收到上級、平級、下級的很多反饋,清楚細節後其實你就有了自己的判斷,知道是否是自身的問題,是否要調整,而不是沮喪抓瞎。
學會用人所長,具備包容心
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是每個管理者都懂的道理,但是能做到的不多。尤其在技術管理崗上,我見過有些leader在技術上非常強勢,技術權威不容有任何挑戰,當組員提出更合理的技術方案時,他會用職級強制要求按自己說的執行,根本不做任何解釋。
對於新晉leader,團隊對你的信任感還在磨合期,上述做法很容易打擊組員的積極性,消滅他們的創造力,這對你帶團隊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如果組員的方案更合理,leader應該倍感欣慰,包容並鼓勵這種行為,因為組員某方面的專業能力超過你了,你不再是團隊各方面最強的人,你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智,學會用人所長。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組員和leader的技術方案都可行,我個人傾向將選擇權交給組員,畢竟他們是真正的執行者,應該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最後就算出問題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經驗積累。
重視情商,做好自我情緒控制
管理上能做多大事情,真的和情商有非常大的關系。IT界的技術人員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普遍注重技術上的提升,而忽略情商的培養和維護,作為新晉leader必須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情商的重要性。管理是一個復合型的崗位,當你的專業技能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論已經形成後,越往上發展,為人處事的軟技能佔比會越來越重。
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這個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因為你需要調動所有可能的資源去解決團隊的困難。面對不同職位、不同level、不同性格的人,你要反復琢磨採取何種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上一節提到一種情況:一件你認為很簡單的事情,推動起來卻很困難。可能是因為你對外的溝通方式太生硬,別人不想配合你,或者別人確實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私下關系建立好,你再當面軟磨硬泡,多半也是可以解決的。人際關繫上,難免會有碰壁的時候,不要氣餒,這跟技術同學寫出1個bug一樣,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但是一定要注意積累經驗。線下和關鍵的配合方維護好私人關系,多吃飯喝酒,別人有困難能及時伸出援手等等,套路有很多。
情緒控制,是一個比較難的事情。情緒很容易傳遞,如果leader碰到不爽的事情,把組員當做出氣筒,這是非常傷士氣的,之前建立的信任感很容易消失,受不了的組員也可能就離職了。另外,對外溝通上,如果leader控制不好情緒,不將重點放在解決問題上,只是抱怨或者發火,也非常容易引起配合方的不滿,認為你不專業,久而久之,你的團隊也會被打上這種標簽。
個人在情商方面目前做得也很差,踩過很多坑。提供3點建議:
做好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4象限理論可以網路一下。重點說下我個人遇到時間管理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以及技術和管理兩個維度如何分配時間。
第1步,可以拿過去一周或者一個月的時間跨度為例,詳細列一下你的時間花在哪些具體事情上了,以及每類事情大概的時間佔比。對於技術leader可能的事情包括:需求評審,資源規劃和項目排期,技術評審,團隊周例會,研發規范制定和落地,項目管理,技術調研,架構設計,coding,緊急任務協調和處理,業務以及新技術充電等等。
第2步,針對第一步列舉的每類事情,考慮下哪些是非必須的,哪些是可以授權給團隊骨幹去做的,哪些是可以優化提高效率的。比如一些簡單的需求評審或者技術方案評審讓骨幹把關即可,項目管理制定好流程規范同時培養一些scrum master或者項目經理下放給他們來做。不用凡事都事必躬親,leader應該把時間聚焦在對團隊最關鍵的事情上,學會授權和放權。
對於一線leader,技術和管理兩個維度如何分配時間,個人的建議是:
上面這些內容,就是關於工程師轉型管理的個人心得。
⑨ 互聯網開始裁員,大批程序員該如何轉行
開發程序員的工作大多是重復性勞動,容易產生疲憊感,薪資也許在工作2-5年內能達到一個峰值,但較難提升,導致很多程序員最終放棄寫代碼,轉行做了其他。
隨著大數據的爆發,中國IT業內環境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不僅是企業,更是從業人員轉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
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矽谷,此間程序員比比皆是。然而一眼望去,大多數一線程序員的年齡均在20至30歲左右,40、50歲的人在這個行業內頗為罕見。相較於國外五六十歲仍奮斗在一線崗位的老程序員,國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國內四五十歲的程序員去哪兒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程序員的工作大致可劃分為兩類:開發和研發,相對應的崗位則是開發工程師和研發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直接為產品貢獻代碼,以達成產品功能為主要目的,有比較多重復性工作。而研發工程師則更注重研究工作,任務目標一般沒有前車之鑒,多數情況下要靠自身研究創新。
在國內,大多數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被稱作研發工程師,但實際情況是國內幾乎沒有研發項目,只能稱之為開發。開發程序員的工作大多是重復性勞動,容易產生疲憊感,薪資也許在工作2-5年內能達到一個峰值,但較難提升,導致很多程序員最終放棄寫代碼,轉行做了其他。
此外,程序員多處於長時間加班、熬夜和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而年紀大的程序員往往在體力上疏於年輕人。若想繼續在IT行業內打拚的程序員便只能追求成為更高技術水平的架構師或轉至管理層這兩方面尋求職業生涯的突破。一旦轉型失敗,也只能黯然退出這個為之奉獻青春的行業了。一個行業內沒有老員工,這其實是病態的。雷軍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96年時美國主力工程師以30、40歲為主,國內開發的主力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近20年過去,情況仍然沒有轉變。
但是越來越多的IT從業者發現,大數據技術來臨之後也許這個現象就能有所改變。大數據時代,程序員的春天?
首先,大數據從事的是開源工作,更傾向於「研發」,能夠重新激起程序員研發程序的熱情,職業生涯有了新的追求,這意味著大數據會成為值得程序員長期奮斗不斷突破的工作;
其次,由於大數據屬新興領域,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高端人才更是企業爭搶的對象。薪資上升容易,職業發展潛力巨大。
⑩ 不想做程序員,程序員如何轉行
不想做程序員,程序員如何轉行?真的很難。如果從事機械設計,我們也可以在那裡做一天,但有時需要去現場看材料和機器,但不需要加班,也可以轉行做相關銷售。反正我打算做機器對外貿易。也許你不能接受從頭開始。如果不能承受開發事業的壓力,可以去企業管理公司網站。這是為了管理一家公司的網站,但通常負責公司的信息技術工作。
同時要學會及時消除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只有這樣,你才能輕裝上陣,走得更遠。很多人在編程行業感到迷茫。其實造成混亂的有內因和外因。內在原因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能及時更新知識體系,被自己的不安所打敗。至於外部刺激,我們現在每天都收到很多信息,所以程序員到了一定的年齡,不能上夜班,學習能力下降,體力和精力跟不上,所以程序員一定會被年輕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