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重慶39歲單身程序員進養老院療養,和老人一起曬太陽
結合相關信息,我來談談我對此事件的幾點看法:
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39歲的年齡應該算是青壯年,是中流砥柱承上啟下的年齡,是公司中的骨幹成員。然而對於程序員來說,39歲的年齡卻已是絕對的高齡。程序員日常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再加上 科技 發展迅速,很多程序員到了35歲之後出現了身體上的退化,再加上自己的技術水平逐漸跟不上時代要求,不得不面臨被行業淘汰的現實局面。
不知道新聞中這位的古先生是否也是一位處在退休邊緣的程序員,也不知道他對未來又有怎樣的打算,難道他要從39歲開始就開啟退休生活嗎?
新聞中的古先生患有腿部疾病,並且看起來還挺嚴重。然而他在進療養院之前卻抽不出一點時間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保養。這也反映了如今 社會 中很多處在亞 健康 狀態的中青年人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長期在高強度高節奏工作環境中拼搏。
如果整個 社會 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想這就是這個 社會 的問題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味追求高速經濟發展,卻忽略了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
和養老院的其他住戶相比,古先生絕對算得上是年輕人,再加上又從事網路行業,對手機電腦等現代通訊工具都非常精通。老人們和古先生生活在一起,對老人們來說也是一種幫助和提高。而古先生也可以在這種慢節奏生活中得到享受,可謂是一舉兩得。
我想這也是給養老院的經營者的一個啟示,養老院並不是一定要面向老人開放,符合條件的年輕人如果有需求同樣可以被允許在療養院生活。
一個無奈之舉卻成了眾人艷羨之福
近日,父母雙雙離世,39歲尚在單身的程序員古先生,兩年前在家摔倒引發滑膜炎,因家中無人照料,在姑姑的建議下,住進了養老院。
令古先生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無奈之舉,卻被不少人嚴重的「福分」,羨慕他尚在「當打之年」,就逃離996的加班生活,還恢復朝6晚9的 健康 作息,每天曬太陽、鍛煉身體,有空就追劇、擺龍門陣。
有小夥伴甚至說看過古先生的遭遇,羨慕的淚水,不爭氣的從嘴角流了下來。作息規律、三餐定時、不用洗碗,有這樣的生活夫復何求?
還有人說古先生的"幸福生活"無疑給買不起房子靠租房而居的青年單身狗們指明了一條改變蝸居生活的明智選擇,那就是與其花錢租房,為什麼不把錢花在養老院呢?那裡一日三餐有人管,房間衛生有人掃,和那些七八十的老人們一塊曬曬太陽打打牌,也是快哉!將來說不定會出現養老院老人不願進,年輕人擠破頭的魔幻現象。
「養老院生活」被追捧的背後有深層次原因
相信很多人還對前不久剛剛發生的拼多多10天內兩個年輕員工非正常死亡的事記憶猶新。
去年12月29日凌晨,入職拼多多僅一年半的23歲的張*霏和同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猝死。
而1月9日,入職拼多多技術開發工程師崗位僅半年,剛剛通過試用期完成轉正流程的譚某林在請假回家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9日中午12時30分左右,從長沙27樓家中跳樓自殺。
譚某林為什麼突然請假?為什麼回到家裡僅僅一天,就跳樓了?他到底遭遇了什麼讓他如此畏生?
對此媒體大聲呼籲:拒絕「拿命換錢」!拒絕低效加班!
這或許可以間接的佐證,為什麼這么多的年輕人對39歲的程序員入住養老院這么羨慕了!
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條的鬧鍾,一刻都不能停下來。
因為你還年輕,你上有老下有小,有車貸有房貸要還,小孩子要上幼兒園培訓班請家教,大孩子上大學要繳學費生活費,這一切的一切決定了你不能停下來。
當你疲憊的目光看到這位入住養老院的39歲的幸福哥,豈有不羨慕之理?
重慶一家養老院住進最年輕的單身程序員,今年已經39歲,至今單身。父親患癌症去世後,便來到養老院療養。每天沒有壓力的曬太陽,使用健身器材鍛煉,還和大爺大媽們一起看電視、聊天、打牌、曬太陽。這樣其樂融融的背後,卻是有著程序員的心酸。
首先39歲的身體就進人療養院,可見工作強度之大。互聯網工資的高薪只是一種錯覺,很多人都是一個人頂兩三個人用。程序員更是在倒班,加班中度過屬於自己青春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些程序員剛入職的時候,還會聽到一些老同志的光榮事跡,比如誰進去過ICU,被搶救過來。有些員工的工牌上,就有相關的搶救電話。
程序員猝死,基本上成為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至於為何沒有人鬧,只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關的福利,甚至工資等,實在是非常豐厚。但如今隨著行業的飽和度越來越高,任何職業都不是那麼好乾,只能說保重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再來看看互聯網公司的性質,大多是倒班,加班到凌晨後,滿大街就剩下計程車和黑車司機對你最熱情。就算是談戀愛,聚少離多,對方也會考慮:「你在幹嘛,為何不回復我消息。」有家,事業就會耽誤。有事業,就可能沒有家。這年頭的感情,一旦溝通少後,不歡而散的比比皆是。
長期在高壓環境下工作,內分泌市場,男性功能降低,甚至有時候自我懷疑就是個「性無能」的也有人在。錢賺到,但 健康 也沒有,更沒有女人願意跟著這樣的男人度過一生。到一定歲數,還要面臨著淘汰。都說中年危機,程序員到一定年紀就開始加不動班,會被行業淘汰,或者轉到中低崗,薪資待遇一落千丈。
同時也提醒那些其他行業,程序員尚且如此,其他代替性更高的行業,更是如此,可能30歲就已經開始排斥你。這年頭最吃香的除了體制,事業單位,國企的穩定,剩下的只能不斷提高自己。企業辭退不要怕,企業倒閉更不要怕,只要有能力,到哪裡也還是有一口飯吃。
隨著疫情,年輕人面臨最難就業季,上世紀的大學生是真的吃香,現在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很多大學生學了四年,出去轉行業的也是比比皆是。畢業第一年,其實就已經把人分化的很明顯,有些人步入福利,待遇豐富的大企業。有些人,只能在中小企業里打工。這樣三五年後,人與人之間差距更大。
希望這名程序員能夠打起精神,養好身體,更好的明天在向著他招手。加油吧,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重慶39歲IT小伙因滑膜炎,步履蹣跚地入住養老院。每天和爺爺奶奶們曬太陽,聊天,追劇,「頤養天年」。心情好了,樂觀了,胖了,舒坦。
消息一出,眾說紛紜。不太友好的網友說:頹廢,墮落,懦弱,混吃等老。這話有點偏激,從小伙言談舉止來看,沒這么嚴重。
一則,感覺比住醫院便宜,環境還好。現在正鬧「疫情」,醫院可不是隨便進的,整不好「新冠」了。
二則,就當走累了,休息休息。這里爺爺奶奶們都是老「神仙」,都能給自己人生經驗。
過去,在我家附近有個城鄉結合部「大車店」,很便宜,甚至免費。頭天或大半夜,不少農民兄弟從家裡趕著馬車進城賣菜。他們都要進店裡休息一會兒,然後有精神頭進城。
他們說,人馬走一宿了,都累了,歇歇。飲飲馬,俺也吃點喝點歇歇腳,好有力氣進城賣菜。
其實,農民兄弟就是把「大車店」,當做旅途中的「驛站」,修身養性,繼續前行。我想,咱們這位「小老頭」,也一定如此。
腿病了不假,一定還有工作累了,人際關系復雜,父母不在的孤苦,獨居生活寂寞等原因。養老院對他來說,沒有競爭,沒有人際關系梳理。有父輩爺輩們,目睹他們的從容,聆聽他們的教誨,感悟他們的心境,有啥不好。
等著吧,我相信,小伙休息好了,說不定就是一條生龍活虎的猛龍出世。
別攔我,我想去。但肯定有人不想去,或者他們真心去不了。
我有一個同事,是研究關系攻略的。什麼領導在他這兒,就兩個字「愜意」。而他呢?也享受這種讓領導愜意的愜意,更享受職場升遷的快感。這種人肯定不能去養老院,去了等同受罪。
我有一個同學,是詩和遠方的達人。什麼cosplay、什麼異域風情,對他來說都是擋不住的風情。熬夜就是常態、肥宅就是自殺。這種人也不能去養老院,去了等同煎熬。
我有一個老師,是忘不掉生活瑣事的俗人。上有老,對老人要孝順照顧;下有小,對孩子要嚴格要求。他在生活瑣事的煩惱中,發現了責任,也發現了意義。這種人更不能去養老院,他有太多的重要的事情要做。
同時,我的身邊也有足夠豁達的人。
一個老同志,每年寫讀書筆記能寫幾十萬字(寫得是真好,可以拿出去出版的那種好);一個小夥子,用了五年時間寫了200多萬字的小說(寫得是真差,花錢請人看都沒人看的那種差);一個中年人,能一口氣拉30個引體向上(練得是真好,出去打架肯定不吃虧)。
當然,也有一些已經個性到奇葩的人。
一個痴迷佛法的老頭兒,前不久跟媳婦離婚了,不是感情不好,而是要盡量遠離紅塵。但,夫妻二人還在一起過,因為法師需要俗人發心供養,簡單說就是得有人給做飯。
一個大齡男青年,死活也不結婚。原因是跟誰處久了,都是三種結果:一種是他認為人家腦子進水了;一種是人家認為他腦子進水了;再一種就是互相認為彼此腦子進水了。
還有一個大齡女青年,剛進單位就把單位里的單身青年給追一遍,但誰也追不上。長得不醜,但就是找不到男朋友。所以,沒有原因,初始原因就是與談戀愛這件事無緣。
再一個奇葩就是一個領導,最享受的事情是擺弄權術,而且深諳厚黑學、帝王術。但是,一個單位總共十幾個人,他這套屠龍之術真心找不到用武之地。在池塘里施展降龍十八掌的結果,不是把魚都打死了,而是沒有魚跟他做朋友了。
我已人入中年。所以,說的這些人大多已是中年,或者已過中年。這個統計樣本不具普遍性,因為聚焦在了中年這個圈兒。但與這個39歲的程序員,應該有很多相似的情境。
說進養老院是一種逃避,那是對老年人的歧視。
人只要活著,就能創造交易。躺在床上起不來,但還能拿手機點個外賣,也是為 社會 做貢獻。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經不再物質相對匱乏,而是物質相對過剩。所以,只要他還活著就能創造交易,那就對 社會 有好處。進養老院已經創造了巨大的交易。所以,進養老院本身就是做出貢獻的。
不同的生活方式,到底哪個更好、哪個更壞?就看你喜不喜歡。既然是喜不喜歡的問題,那就是個價值問題。價值問題,無法理性推導予以求真。因為求真沒意義,這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在養老院里養老、在遠方做詩、在家裡肥宅,哪個更好、哪個更不好。你喜歡就好,理性給不出答案。
養老院沒什麼不好,這種生活方式也沒必要貶低。
繼續追問的話,這就不是一個進不進養老院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到中年之後到底該怎樣生活的問題。
或者,再進一步追問的話,這也不是一個明確年齡劃分而非到中年才會遇到的問題,而是一個自己為自己尋找意義和樹立目標的問題。
《那不勒斯四部曲》有兩個主角,分別是莉拉和埃萊娜。
埃萊娜一直往上爬,在小學,她要拿第一名;在中學,她要更努力;上了大學、擠入都市,她還要努力進入上層人的世界。她的人生一直在上學,內容就是競爭,體驗就是通關。她為自己考上大學而自豪,她為自己躋身上流 社會 而自豪。
而莉拉呢?莉拉更聰明、更有創造力,她的任何舉動都是那麼與眾不同。但因為家庭原因,她輟學了,在家裡的鞋店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平凡的生活反而給了莉拉更多的創造力。她沒必要應和世俗,沒必要向生活妥協,用自己天才般智慧體驗這個豐富的世界。
擠入上流 社會 的埃萊娜,再一次見到了莉拉。埃萊娜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勝過莉拉。但是,她錯了。因為她還是比不過莉拉。
有一次,埃萊娜帶著莉拉參加了上層知識分子的聚會,而且故意把莉拉晾在一邊,讓她尷尬,而自己與上層人士高談闊論。埃萊娜以為自己能壓過莉拉一頭,但是她又錯了。聚會結束後,莉拉對埃萊娜說:你們這幫人就是互相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你跟他們在一起開心嗎?
萊娜在66歲的時候,消失了。她只為自己而活。埃萊娜用萊娜提供的靈感寫了一本有一本的小說,功成名就。但,高歌猛進的埃萊娜,在平凡的莉拉麵前,為什麼總是一種自愧不如的心態?
因為他們的意義不同,目標不同。人生有兩座山,第一座山是埃萊娜,上最好的大學、做最好的工作、過令人羨慕的生活;第二座山是莉拉,用自己的才華親近世界,在學習中發現樂趣,在世界中發現喜悅。
第二座山,要比第一座山更高。是你在爬完第一座山之後,自己為自己尋找的意義和樹立的目標。而莉拉,或是不屑於第一座山或是沒有機會爬完第一座山,她直接選擇了第二座山。而埃萊娜,則是一直在爬第一座山。
如果我們把埃萊娜和莉拉看成是一個人呢?前半生,我們就是埃萊娜;後半生,我們應該切換到萊拉。但是,非常遺憾,我們要麼做了埃萊娜,一直在爬第一座山,到死都沒有爬完;要麼做完埃萊娜後,卻無以措手足了,不知道第二座山在哪裡。
這就是中年問題。那麼,第二座山到底是什麼呢?
是什麼都可以!
人到中年才懂林沖慫。為什麼林沖那麼慫?魯智深一直在為自己而活,他的第二座山是快意恩仇。而林沖的第二座山是他的娘子,是婚姻、是家庭。我的那個生活瑣碎中發現意義的老師,就是一個林沖。家庭,就是他們的使命。
那個每一年都要記幾十萬字筆記的老同志,他也年輕過,曾經也是一個努力的埃萊娜。但是,他在學習中發現了喜悅。這種喜悅成了他的第二座山。學習成了他的歸屬。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年輕時到一個富人家中作客。他看到了富人的書架、也結識了富人的女兒。為了富人的女兒,他拚命讀書。但是,最後他才知道富人的女兒不喜歡讀書,所以沒能入贅豪門。但是,他卻發現了讀書的樂趣。他發現了人生的第二座山。讀書和寫作成了他一直可以攀爬的那座山。
問登山者,為什麼要登山?登山者回答是:因為山就在那裡。不是因為山就在那裡,而是山需要我。不是登山者需要山,而是山需要登山者。登山者要把自己交付到一件可以為之獻身的大事情。這是一種「委質為臣」的交付。
但問題是我們很多人都沒能發現自己的第二座山。
有的人爬完了第一座山,卻找不到第二座山在哪裡,過完了埃萊娜而不知道莉拉在哪裡,所以茫然了。
有的人審視了人生,覺得這么爬下去沒意思,要改爬另一座山,但不知道那座山去哪裡找,所以茫然了。
有的人爬完了第一座山,也找到了第二座山,但第二座山太簡單,爬到中途也就不爬了,所以茫然了。
我們沒必要太早找到第二座山,做了莉拉;但也不能找不到第二座山,一直做埃萊娜。我們應該在第一座山的途中,就開始思考第二座山。這座山要足夠的嚴肅,像誓言一樣;要足夠崇高,像使命一樣;要足夠復雜,窮其一生也未必爬完。
年輕的時候,看到這句話,覺得保爾太苦了;中年的時候,再看這句話,覺得保爾太幸福了。人到中年才懂林沖慫,人到中年才懂保爾樂,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第二座山。
重慶39歲單身程序員住進養老院療養 ,引來很多同齡人的羨慕 ,很多老人不願住進養老院 ,這個39歲的年輕人,為什麼選擇去養老院療養呢?
眾所周知 ,程序員的工作是讓人很羨慕 ,工資相當高 ,我的外甥就是一位程序員 ,說起來有人會不相信 ,我外甥並不是名牌大學畢業 ,他只考上了北大青鳥 ,我不知道那所學校屬於什麼學校 ,外甥畢業後在北京找工作 ,他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只有每天在網上投簡歷 ,三個月後,他被一家網路公司錄取 。
外甥上班 三個月後 ,外甥就被提拔為主管 ,那家公司所有的程序員都是名牌大學畢業 ,但外甥的業務能力並不比他們差。外甥有一個特長酒量特別大 ,每次公司領導出去談生意,都把外甥帶上。
沒幾年的時間,外甥靠自己的能力買房並還清了上大學時欠下的所有債務,一時間,人們覺得,做程序員 是很有前途的 。
重慶那位三十九歲的程序 ,年紀並不大,原來這位年輕的程序員,父母早已不在,現在是單身 ,兩年前他在家中不小心滑到,把膝蓋摔傷 ,去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後,雖然傷勢有所好轉,但是那位程序員依然不能獨立行走 ,這樣一來,他需要有人照顧 ,他的姑姑建議,讓程序員去養老院 ,開始這位程序員有些抵觸,覺得自己這么年輕,去養老院算怎麼回事呀,養老院都是老人去的 。
不去也沒有辦法,最後那位程序員還是住進了養老院,住進養老院以後 ,程序員打消了自己原來的疑慮,那裡的大爺和大娘們非常熱情,很快,程序員就和他們打成一片,他聽大爺大娘講自己人生的經歷和奮斗史 ,程序員每天過得非常開心 ,生活很有規律 。
有很多和程序員同齡的人 ,他們每天忙在工作崗位上加班 ,看到程序員住進養老院後 ,每天生活的悠閑自在,不免生出羨慕之心 。
程序員因為治療自己的腿病,暫時失去了工作 ,但他完全康復以後,找工作自然不是問題 。
很多網友知道這件事後紛紛慨嘆:程序員住進養老院以後 ,生活上有人關心照顧,還有人陪著聊天,每日三餐有人負責,房間有人打掃 ,自己不用租房不用做飯,輕松解決生活 ,程序員住進養老院,真是「賺」大 了。
這位年輕的程序員,因為生活上的需要住進養老院,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他不住進養老院,自己去請一個專職保姆 ,再加上阻房費用,一個月下來是多大的開支呀 。他住進養老院,這一切都輕松解決 。
幸虧有養老院 ,不然那位年輕的程序員,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有很多人也會這樣想 ,養老院是老人才去的地方 ,在實際生活當中 ,養老院不止接收老人 ,生活上有困難的人,也可以住進去 ,這樣既方便了他人,也方便了自己 。
首先,人家是真的需要休息一下,膝關節滑膜炎,目前在養老院的生活比較適合他。生活規律,又多了很多煙火氣。這位程序員父母已經走了,自己又單身,如果身體不方便的情況下長期獨居才比較危險,而這邊有人照顧,慢慢養病,沒什麼不好。
第二,老人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從報道上看,他和周圍的「爺爺奶奶」相處愉快,他教老人們用手機,老人們給他講人生感觸和「那個時期的愛情」,相信將來他離開養老院之後,這段時間的經歷將是他很大的一筆人生財富。
第三,重新思考一下人生。之前程序員的生活是非常高強度的,也會帶來心理上的壓抑。這段朝九晚六的日子可以讓這位程序員,重新思考一下人生。說不定將來設計一套養老系統,建一棟民宿,自己弄一個網店,換一種活法嘛,讓自己成為 健康 和財富的雙重贏家。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很欣慰,因為我兒子曾經跟我說過,他想40退休,開始養老生活。這個39歲就進養老院的人證明了我兒子的想法並不駭人聽聞,如果他真的那麼做了,也不算離經叛道。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起因的。我兒子有這種想法時,他還在讀大學,好像是大二。我兒子從來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乖小孩,逃學、 游戲 成癮、打架、早戀,最後輟學,可謂無所不為。那時他剛剛過了青春叛逆期,重新進入校園,重新找回了青春勃發的狀態。之前他當過一個萬人 游戲 公會的會長,通過公會,他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他與我談論最多的是一些比他年長的、事業可以說是小有所成的人,還有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這些人都曾是他公會的高管,所以除了 游戲 ,他們還談人生談理想。
公會里對我兒子影響最大的是這樣幾類人。一是幾個人白手起家的人,三四十歲就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能自由運用大量時間打 游戲 ,挑戰技能,或搞極限運動,穿越沙漠、攀登雪山等等。這些人的生活讓他羨慕不已。二是經歷和身世非常特殊的人。其中有一個二十七八的年輕人,擁有巨額財富,可因為家族有遺傳性早衰症,父母雙亡,所有的親人只剩一個病得危在旦夕的姑姑,最後唯一的姑姑也走了。據兒子後來說,這個人最後變賣了自己的公司,離開了公會,從此消失了,相當於就是退休了,或退隱了。這類人的人生讓他懂得了要珍惜生活,要善待自己。
那時他的想法可能還只是一種閃念,並不算確定。最近他突然又說,等公司走出疫情影響,起死回生了,他要先退出來,休養一下身體。這次的想法極有可能變成具體的行動,我也舉雙手贊成,因為疫情爆發前,他的公司剛起步不到一年,他和兩個合夥人幾乎全年無休地撲在初創的各項工作上,吃睡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證。自疫情爆發以來,公司更是舉步維艱,勉力支撐至今,所有人都嘔心瀝血,操碎了心。工作和心理的壓力都太大了,兒子也因此出現了腸胃、關節等多種問題,確實需要休養。
可見,現在年輕人承受的壓力可能就已經超過了我們半輩子所承受的。他們只有二十多歲,可工作強度過大,精力和腦力的過多透支早就是不爭的事實。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慢節奏做到五六十歲退休是普遍現象,四十歲退休是少數情況,但對於有些人的確是合理的,因為他們在年紀還輕時就已經消耗了一般人半輩子的精力,也到了需要退休的狀況。
當然,我兒子不會進養老院,可能只是讓自己放鬆一段時間,再投入到高強度的工作中。但他的這種情況也恰好能解釋,或者證明39歲退休的程序員,他的行為存在極大的合理性。 命運的重大變故,無法承受的繁重工作和巨大壓力,都可能讓人主動選擇現在正被提及的一種活法—— 社會 性死亡。
存在即有原因與合理性,如果他需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的活法,因為他的痛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沒有他的感受,應該先選擇理解和祝福,批評不是我們首先該做的事。
雖然養老院是一個專門照顧生活能力變弱的老人,但是39歲程序員的身體已經出現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很多不便,養老院是最適合他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妥的。首先有以下幾個原因:
程序員父母已經去世,雖然他才39歲,但是身體已經出現活動障礙,需要長時間的康復訓練,也需要有人照顧。他姑姑出主意讓他進養老院,感覺他姑姑的建議很好,是非常明智之舉。
畢竟這個 社會 ,除了養老院的老年人不忙,能有一點勞動能力的人都在為了現實生活奔忙的,養老院最適合他。
得過膝蓋滑膜炎的人都知道,這病是不能多活動,連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需要別人伺候的。
如果在家請一個保姆,一個月最少也要4000元。而且還不包括買菜,買米面油的錢,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程序員的工資也要看他給公司創造的價值成正比的,如果是一般程序員也就是普通工資5000左右的,所以從經濟角度來說,他進養老院生活是比較合適的。
一方面花錢不多,得到了很好的生活照顧。還有一點是,現在的養老院跟醫療機構都是相結合的。對程序員的身體康復起到更全面的幫助。
雖然他的工作性質是自由,可以不用到公司,一台電腦就可以解決他的工作問題,但是人是群居動物,大多數還是需要身邊有人聊天說話,排解生活的孤獨感。
一般在養老院的老人,都是經歷過苦難日子過來的人,對電子產品是一個盲區,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上網。
程序員就發揮了他的得天獨厚的網路技能,讓老人了解外面更大的人文世界,更廣闊的天地。對於條件好的老人來說,學會購物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沒事和養老院的老人打打牌,下下棋,聊聊天,出門曬曬太陽,享受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好!
生活就沒有那麼的無聊,所以說程序員進養老院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程序員在養老院發揮了余熱,享受了眾星捧月的滿足感。據說他每天活得都很開心,能為身邊的老人講解一些高 科技 智能的知識,而倍感欣慰,很開心!
也給 社會 上一些身體不方便的年輕人提供了新的契機,開出了一個年輕人住養老院的先例,我認為是很不錯的好事。
人世蒼涼,萬念俱灰,無欲無求,心老。
『貳』 程序員辭職回老家茂名改行送菜,他為何放棄高薪工作
放棄這種高薪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壓力很大,自己要找到自由生活中沒有了方向感,所以就換了一個工作,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開心快樂。
『叄』 程序員離職後會何去何從
夜是孤獨的,方向的缺失,階段的迷茫。
1.職場
年輕的時候有著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為公司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吃著老闆畫的大餅,在公司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躊躇滿志,無論加班到多晚都覺得這是在磨礪技術。公司業務越發熟練,技術不斷進步,薪資不斷增長,帶給自己的滿足頗多。
隨著自己年紀增大,身體開始有點吃不消熬夜到很晚了。公司福利待遇慢慢到了頂峰,業務熟練也不會去跳槽安逸於現狀,考慮著只要這樣幹下去,能隨著這家公司的發展直到退休。新的業務在不斷的拓展,新的團隊在構建。你負責的業務的業績下滑或是團隊整合,學習能力沒年輕人強,沒有和年輕人拼身體的資本,優化不可避免。
看了很多35歲以上被默默大廠優化的新聞,或許是別人技術不好,或許是在摸魚度過。但是從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能進大廠技術都不會差,難道都是很笨不努力的人嗎?留下的那都是技術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被優化的是哪類人呢?真的是技術不好導致的嘛?等到真的自己進入職場,慢慢的發現自己做的事情,其實都是微不足道,那種隨時可替代的螺絲釘,一切以公司的發展需要去安排你去干什麼事情,其次是一般給你分配任務的人都是掌握著這個項目的核心,把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安排下去,你走人卻也不影響整體的運轉。金字塔的上方,畢竟不是什麼人都是有機會的,豬一樣的領導比比皆是,卻唯獨你上不去,無關乎智商無關乎情商。
2.何去何從?
掌握核心技術,這才是競爭力。積極完成自己手上的事情,主動的完成更難的事情,從公司的產品或者項目學習。積極的鑽研主動學習市場上的核心技術,你的競爭力在哪,市場上能做的少之又少。
轉崗做產品經理估計是不少人的去處。多年的積累,技術的沉澱,業務的精進,產品的就輕駕熟。
轉崗銷售,熟悉公司產品細節銷售確實很容易上手,但是也看公司的規模和平台帶來的資源和人脈,小公司產品競爭沒有優勢,朝不保夕隨時面臨破產,銷售需謹慎。
寫技術博客,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寫成博客供大家參考和訂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氣餒。多參與技術群的討論和技術分享,讓大家認可你,慢慢的帶動人氣。
網路接單,自己接私活,找技術單去談,做開發。這個五花八門,還不如再去找個工作去干。
回家做養殖業,養豬或是養龍蝦,有人做的風生水起。養殖業還是看天吃飯,祈求風調雨順,來年才是大豐收。
送外賣,不少在杭州的小哥,從設計技術辭職,專職送外賣,或許是能追求到內心的平靜吧。
擺地攤,去夜市買小飾品,然後慢慢的擴大規模,摸索經驗。
開奶茶店。中心的商業街價格昂貴,看成不預算了。在大學城附近,人氣充足且成本相對較低。隨著平台的回扣逐漸增加,競價成本越來越高,大部分人被平台困在家中。實體也是越來越艱難。
網路寫作,各種網路平台上寫小說,寫文章,隨著閱讀的減少,更多人都刷起了視頻。
自媒體,直播平台的崛起,巨大的流量市場,有喜歡你的群體或許就是火爆全網的人。拍攝段子上傳,直播帶貨,直播玩游戲,直播開計算機課程。
去國企單位考公務員,這個就不多說了,能上岸的都是脫離程序員的苦海。
滴滴司機也是無奈之舉。
3.思考
職場的殘酷像一塊大石緊緊的壓著自己。公司永遠不是自己的家,奮斗付出也許會有很好的回報,活著不易。
都說在絕望想突破想改變的時候,正是這樣的心態會成為人生的轉折點,重新燃起了鬥志。
從公司回家,勞累的只想躺著的時候,深夜寧靜的孤獨,一團火焰在燃燒,我想改變。
『肆』 程序員給人印象很邋遢,該怎樣改變大眾的固定觀念
我覺得首先程序員必須自己從內心想改變自己,因為你的工作已經在大眾的眼裡形成了一個刻板印象,大多數人只要聽到程序員三個字就覺得這肯定是個很邋遢的人,首先你必須自己想要改變,然後再從穿著打扮還有為人處世幾個方面進行改變即可。
綜上所述,程序員想要改變自己的話,必須要自己找一個範本,並且要從內心督促自己去改變,因為改變自己並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的。
『伍』 一北漂程序員回老家當小學老師,月薪一萬變兩千,你遇到這種事會如何選擇
相信這段時間大家都已經在網路上看到過這樣一則讓人非常震驚的消息,那就是有一名程序員在北漂的日子裡面能夠拿到月薪2萬,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當小學老師,拿月薪兩千這趟,很多網友對此非常的疑惑,認為這樣做究竟不值得,但對小編來說,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好的。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我們願意為這名程序員點一個大大的贊同時,也希望這名程序員以後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能夠培育出更多的人才,為國家貢獻更多的力量,這種英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贊美和敬佩。
『陸』 武漢一數控程序員辭職回鄉改行送菜,他是否後悔了當初的選擇
武漢一數控程序員辭職回鄉改行送菜了,他因為一場大病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軌跡。他沒有後悔回家改行送菜,相反他現在活得很充實,最主要的是他的身體很健康。
這名程序員從武漢辭職回到茂名,結束了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回到了父母身邊,不會感覺到有那麼大的壓力,過著簡單而從容的生活,或許這才是他想要的。很多年輕人為了追求高薪水的生活,就去了大城市,在大城市打拚,其實存在著很多競爭和壓力,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生過病的人才能體會健康的重要性,我要給這個程序員點個贊,因為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柒』 作為一個程序員,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做程序員了你還能做什麼
首先扒出網上的一張圖,表明程序員工作的路線圖。雖然只是笑資,但也依舊部分真實。
大多數在一線城市的程序員根本買不起房,特別是北京,當然對比其他薪資更低的其他崗位更是如此。所以基本分為兩大塊,一直留在大城市和後期回到二線甚至三線城市,求個輕松安穩的生活。
管理 :大多程序員在沒有怎麼敲代碼後,都是走管理路線,管理項目,統籌兼顧,這也算是沒有脫離程序員的行業,但也不能算是敲代碼的程序員了。不過管理崗位就那麼多,也只會有少數人能夠晉升。
程序行業的獵頭 :現在很多大公司都需要hrbp等崗位,需要懂得編程的人幫忙招聘真正有本事,能夠聊技術的hr,不過hr更多要有資源,能夠會說話,有大概的判斷,因此程序員行業很多人並不能勝任,但總會有人適合,不是么。
培訓老師 :懂的知識,能夠系統理解就能教書育人。同時也是對自己知識體系的梳理過程。無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可以做講師,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講課風格,但這需要你做一定的適應,最大的難度就是從自己動手做項目到用語言准確表述自己的經驗與技術。
做自媒體 :現在的自媒體已進入成熟期,如果你的技術已經十分嫻熟,可以把專業技能放在自媒體平台上,把你的編程經驗、目經驗寫一寫,以文章、視頻形式展現出來。名氣大了,自然會有人找上你,請教問題或者打廣告,一切都水到渠成。
接私活 :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可以接私活,自己賺錢,趁著年輕多賺錢,至少被年輕人淘汰時候,手上也有很多錢可以任由自己揮霍。
很多人在做程序員後,都會想有更輕松的人生,錢少點無所謂,但不能委屈自己。那能幹啥呢?
在老家開一個小店鋪,天天刷刷視頻,看看電視,日子也很悠閑愜意。
甚至在老家開滴滴,自由職業,想上班就上班,手頭缺錢就加油跑,
有一點自己愛好的,開個小餐館做作 美食 ,彈彈吉他教教學生。
修修電腦, 游戲 陪玩。或者自己寫一個伺服器,做個網站玩玩。
只有一份工作,並且還是給別人打工,擔心永遠都不會少,有一份副業才是正道。不要等到年紀到了,發現只能依賴一份死工資,變得唯唯諾諾,一點底氣都沒有,從而變成被公司壓榨的理由。
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要多想想除了現在這份工作,我還能幹什麼賺錢,同時,也要加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而程序員的不可替代性依舊是想法和技術。可以關注私聊我發送「 項目 」獲取很多項目的學習視頻哦,當然覺得沒有你想要的可以私聊說說想要什麼資源,大部分都能給你找到。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程序員,或者說作為一名大齡程序員,肯定都會考慮,中年職業危機的事情,達到一定年齡後,自己該何去何從,中年程序員的焦慮隨著年紀增大而增大。
項目管理,軟體經理
很多公司沒有技術專家的崗位,所以很多人都會考慮轉管理,比如項目管理,軟體經理,因為技術沉澱,可以對軟體開發進行管理,這種職業轉換,相對與研發經理會比較簡單,壓力沒有那麼大。
轉換做技術支持,做FAE
假如你之前從事的工作,是做嵌入式軟體開發,寫C語言編程,那麼對於單片機一般會比較熟悉,那麼可以找一些mcu晶元原廠或者大的代理公司,做技術支持FAE,利用自己的技術經驗,幫客戶解決問題,然後有些公司的FAE的工資也會與銷售額掛鉤,有一定提成。
轉換做銷售
轉換做銷售是很多程序員的考慮,但現實是很多公司不會招沒有銷售經驗和資源,且年紀偏大的人做銷售,主要是培養時間長,穩定性差,沒有資源,當然賣房不需要經驗。
跑滴滴,跑美團送外賣
估計很多人也會想,如果真的失業了,就去跑滴滴,送外賣,肯定也是一個門路,肯定是一定收入,但收入肯定沒有做程序員高。
創業自己做點小生意
做程序員,工資相對於其他一些行業工資要高,或許有點積蓄,就考慮開一個小賣部,或者開餐館,做燒烤,做早餐等等,再或者是不是開一個快遞網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別人做產品,方案開發等工作。這種我覺得是程序員重點考慮的方向。
說實話,確實沒想過,作為一個已經在程序員崗位上幹了10年的老鳥,目前還沒想過不做程序員了還能做什麼,做個小生意,不知道從何做起。合夥開公司,也找不到合適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人跑市場,天天面對電腦,感覺已經喪失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了。
30多歲了,已然變成了00後口中的中年大叔,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你想不做老本行,辭職去做其他的事情?除非有十足的把握,不然還是勸下自己,不如將現金投放到余額寶,或者買一些基金定投產品來的靠譜。畢竟那個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每天睜眼面對的就是父母妻兒,車貸房貸,以及其他的消費生活壓力,想給自己解解壓,還是拋棄不切實際的創業夢想吧。
但是,別忘了,雖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於自己還是要投資的,不論是身體方面,還是職業方面,健身房沒錢去,就到小區路邊多走走,鍛煉好身體,至少用一個強壯的身軀來撐起家庭。編碼之餘,多看下前沿的最新技術,程序員是最喜新厭舊的行業,你所比年輕人多的,不是身份證上的年齡,而是寶貴的項目資歷,不過在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面前,保持一顆善學不斷的心,總歸是沒錯的。
就算你要干別的行業,也請你把現在的程序員做好,既然要當斜杠青年,抑或是斜杠中年,也得腳踏實地,一步步的來不是?分享與大家共勉!
都說程序員吃的是年輕飯,過了30歲以後的程序基本上都是行不通的。然而好像事實也是如此,一旦上了年紀的程序員,真的沒辦法和年輕的相比。
三四十歲的年紀,論技術沒有年輕人的跟得上時代,論體力你也拼不過年輕人,我老程序員唯一擁有的話就是經驗。那誰說做程序員就得干一輩子,沒有這種說法。如果說你不做程序員以後的話,其實你可以將你自己的這一身經驗,傳授給別人。
說白點就是直接去當老師吧,當老師待遇也不錯,工資而且還挺高的。如果你有教師資格證的話,可以直接去正規的學校應聘,老師如果說你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話,現如今有很多的那種私密的培訓機構,他們都會招收很多的講師。不管是學校還是公立的培訓機構,各自有各自的好處,但整體來說待遇都是非常不錯的。
就以普通的培訓機構為例吧,他們非常需要人才,需要講師,有的培訓機構甚至直接聘請一些在校的大學生去作為他們的講師,但可想而知這些大學生的話,他們也只是學生,真要論起實戰,是遠遠不如退休下來的程序員。
但當老師也不是程序員唯一的屈辱,其實還有很多方向可以去發展,如果你覺得你這個行業做膩了,想換點新鮮的去做一下其他,那你就可以勇敢的去嘗試。不管是各行各業,只要自己喜歡都可以去做,能勝任程序員這個職位的人,我相信都是非常的聰明,去做其他職業只是時間的問題,我相信都能夠勝任。
因為程序員,吃的是一種技術活,頭腦必須靈光。太笨的人真的當不了程序員,所以說那麼聰明的一個人轉行去做其他職業,一點問題都沒有。
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做程序員了,接下來應該去做什麼。
再回鐵路行業,從鐵路行業出來的我,再去應聘個地鐵公司或者廠家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去工廠企業做維護,我的專業是自動化專業,做個電務的維護也還算可以,畢竟還記得PLC,DCS編程語言,我還是一個擁有高壓電工證的程序員。
去輔導機構,去做個英語老師,大學英語六級,以後准備考個雅思,教小孩英語,應該綽綽有餘了。
或者回老家包地,再把畢業以後扔下的單片機,FPGA拾起來,做一些農業自動化的東西,再結合我現在的web編程,創造一些農業新生態。
或者開一家燒烤,開一家有情調,有技術氛圍的燒烤,程序員可以憑工作證獲得優惠的燒烤,因為這個世界上太多的程序員需要安慰。
只要你想活下去,總會活下去。
我想每一個程序員都應該想過這個問題吧
首先,程序員行業普遍加班較多,年輕力壯還好,加班身體也扛得住,年紀大了就不一定了。
其次,步入中年後,你的責任可就不止工作了,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你是家裡的一份子,你要抽時間來陪伴你的她或他,陪同孩子老人吧。
第三,程序員行業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層出不窮,你不可能跟小年輕拼記憶里,拼學習能力,所以你需要考慮轉型。
談談出路:一是堅持一個行業,精通業務,轉行做管理;二是年輕時做好技術積累,可以出書,寫博客做技術專欄,也可以做培訓老師;三是轉行自己創業或是轉移到一個對年紀要求不那麼大的行業
最後,祝所有即將步入中年或已入中年的程序員順利找到滿意的發財之路
1、轉產品經理、cto、管理層,如果往這些方向轉的話,建議平時工作中多管一些「閑事」,除了變成之外,例如產品同事的討論也多參與,多思考從產品上怎麼發展這個產品,對於轉型有很大的幫助。
2、未來編程肯定會往中小學生教育方面發展,可以考慮轉型做編程的教師。
推薦一本對我自己影響比較大的書:《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裡面涉及生活習慣養成、思維方式等等,凸現技術中人的因素,閱讀這本書可以全面了解軟體從業人員所需要知道的所有「軟技能」
『捌』 武漢一程序員辭職回鄉改行送菜,一年騎行7000公里,是否大材小用了
當一個人上過大學,也就是接受過高等教育之後,在人們的心目中,他應該從事一些辦公室裡面的工作,至少看上去是那種白領的工作,所以,如果一些大學生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可能會引起人們的一些議論,甚至有的人可能會覺得上學白上了,這么多年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了。在武漢,有一名程序員,辭職之後,回到家鄉改行送菜,一年之內騎行了7000多公里,那麼他這是否算是大材小用呢?
三、這種改變算不算是大材小用呢?
其實任何一個人從事的工作都說不上是否大材小用,大材小用,只是在別人眼裡的看法。只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雖然在之前這名男子從事的編程工作跟他的所學知識是相符的,但是或許對他的身體是一種摧殘,因此,他的這種改變也是為了適合自己的需求,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不需要去看別人的議論。
『玖』 程序員35歲後就淘汰,為啥不是越老越香
程序員這份工作並不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個職業。因為自己了解和從事過這個行業,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深刻地體會。
程序員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高收入的背後往往有著非常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年齡上的問題,讓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臨轉業或者是選擇第二職業的考慮。
其實從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行業以及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也肯定會出現大齡程序員,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專業人才和技術上的沉澱才是老程序未來的發展優勢,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
『拾』 北漂程序員回老家當小學老師,月薪一萬變兩千,心理上需要作出哪些轉變
需要做出的轉變:
科學看待薪資的變化。這不是你個人能力不行,而是這兩份工作的“核心價值”不同。
從大城市到小城市,生活習慣、生活觀念,社交圈子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