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英文寫招聘軟體程序員廣告
職位描述崗位職責:
Job description job description:
1、負責線上產品前後端程序設計、開發;
1.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procts;
2、參與項目需求評審,制定產品設計文檔、計劃文檔;
2, participate in project requirements review, make proct design document, plan document;
3、控制開發產品質量,參與制定開發規范;
3,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proct quality,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ms;
4、改進現有框架、基礎構架,提高產品質量。
4, improve the existing framework, basic framework, improve proct quality.
任職要求:
Job requirements:
1. 有php開發工作經驗,精通PHP程序語言,熟練掌握MySQL等資料庫開發,能夠對SQL語句進行性能優化。(實習生)
1 have PHP development work experience, proficient in PHP programming language, familiar with MySQL and other database development, can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QL statement. (Intern)
2. 掌握javaScript語言,能夠靈活運用jQuery,AJAX、json等Web相關技術。
2 master JavaScript language, be able to flexibly use jQuery, AJAX, Web and other JSON related technology.
3. 熟悉HTML、DIV+CSS等web前端技術,能解決一些常見的瀏覽器兼容性問題。
3 familiar with DIV+CSS, web and other HTML front-end technology, can solve some common browser compatibility issues.
4. 具備良好的編程習慣,注重代碼效率,能夠編寫規范、優質與高效的程序代碼。
4 have good programming habits, focusing on code efficiency, able to write specification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gram code.
⑵ 北大青鳥java培訓:北大青鳥的就業情況怎麼樣平均就業薪資達到多少
「學IT好工作
就讀北大青鳥」相信這是一句大部分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而北大青鳥作為在IT職業教育領域深耕細作20多年的大型教育品牌,也確實做到這一口號,從成立至今21年時間里,北大青鳥在60多個城市創辦有200多家校區,累計培養85萬IT人才進入市場。
__那麼北大青鳥的就業情況怎麼樣呢?平均就業薪資達到多少了?
__北大青鳥校區在就業上建立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主要會從以下三點去保障學生的就業:
__1、貫穿全程的COT課程,在授課期間,有9次COT課程;前兩階段的課堂中,開設有課前演講,鍛煉程序員的口才能力;
__2、一周就業集訓(正式課程結束後一周):簡歷製作課—面試技巧課(自我訓練總結)—模擬面試—面試總結—反饋給學員對自己的就業情況進行優化。
__3、三種就業方式:
__①雙選會:企業到校進行招聘,每周2—2次,學員自主選擇,有意向課敲定面試;
__②推薦就業:校區合作企業會來校區要人,企業遞交簡歷,安排面試;以前畢業的學員帶團隊需要招聘,對接我們的就業老師直接推薦;
__③自主就業:學員自主投遞簡歷,老師會進行面試技能指導。
__除去就業保障外,北大青鳥校區的學生在入校前都會簽訂一份就業協議,進一步保障學生能夠成功就業。
__其次,就業情況如何也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相關,而在北大青鳥校區在學生學習管理監控上也具有自身核心的優勢—靠譜的學習平台,對學員的學習習慣、進度、結果進行360°全方位保障。
__當學生真實的學會了北大青鳥老師所教授的課程,就業的結果就必定不會太差。
__平均就業薪資達到多少了?北大青年面向大學生提供多樣化課程培訓,每個課程的平均就業薪資是不一樣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IT互聯網的就業薪資肯定是比其他行業高的。
⑶ 聚美優品陳歐廣告詞
聚美優品陳歐廣告詞大全
聚美優品的CEO的經典語錄,曾經風靡一時,被人稱為陳歐體,下面是整理的關於聚美優品陳歐廣告詞大全,歡迎閱讀!
篇一:
你只聞到我的香水 卻沒看到我的汗水
你有你的規則 我有我的選擇
你否定我現在 我決定我的將來
你嘲笑我一無所有 不配去愛 我可憐你總是等待
你可以輕視我們的年輕 我們證明這是誰的時代
夢想是註定孤獨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樣 哪怕遍體鱗傷 也要活的漂亮。
我是陳歐 我為自己代言
篇二:
光輝歲月,我為自己代言
從未年輕過的人
一定無法體會這個世界的偏見
我們被世俗拆散 也要為愛情勇往直前 我們被房價羞辱 也要讓簡陋的現實變得溫暖
我們被權威漠視 也要為自己的天分保持驕傲
我們被平庸折磨 也要開始說走就走的冒險
所謂的光輝歲月 並不是後來閃耀的日子 而是無人問津時 你對夢想的偏執 你是否有勇氣 對自己忠誠到底
我是陳歐 我為自己代言
篇三:
我是陳歐,聚美優品創始人。
蝸居,裸婚,都讓我們撞上了。
別擔心,奮斗才剛剛開始,80後的我們一直在路上。
不管壓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相信我們,相信聚美。
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
陳歐成長經歷
學生時代
陳歐的家鄉在中國芍葯之鄉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故鄉——四川省中江縣,少年時代的陳歐便天資過人,小學拿過不少奧數的獎,因為成績太好,小學畢業直接跳級讀初二,被譽為「天才少年」。陳歐的中學時代和大多數孩子一樣,讀書、成長,日復一日的過著尋常人家的生活。至16歲,陳歐機緣巧合發現了當年德陽的全額獎學金留學項目。資質過人的陳歐,依靠自身的努力成功考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並拿到全額獎學金。
「這是一塊很好的跳板。」陳歐說,他大學讀的是計算機,業余愛好是掙錢。怎麼掙?打游戲比賽。和時下大多數大學生一樣,頗有天賦的陳歐在大學期間經常參加游戲比賽。但有所不同的是別的參賽選手把打魔獸當成生活,而陳歐只是在參賽前的三四天才抽空練習一下。那時,他的最好成績是曾獲新加坡《魔獸爭霸》前三。雖說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玩游戲並沒有讓他過癮,反而洞察敏捷的陳歐通過參加游戲比賽很快就發掘到了巨大的商機,這也就成就了陳歐打造全球領先的在線游戲平台GGgame。
第一桶金
2006年,他還在新加坡讀大四,僅靠著一台筆記本,創辦了在線游戲對戰平台GGgame。當時盛大浩方想進東南亞市場,但是版本做得很差。作為一名資深游戲玩家兼程序員,陳歐思量,既然市場並不成熟,浩方的產品及本地化也做得很糟糕,不如自己來做。GGgame迅速風靡世界,短時間內吸引了數量龐大的游戲玩家,成為中國之外最大的游戲對戰平台之一。
在GGgame發展得不錯時,不甘心現狀的陳歐決定去斯坦福大學讀MBA,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去斯坦福深造陳歐對此並不後悔,因為在他看來,創業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段創業經歷更多是留給陳歐一個警醒,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健康的股權組織架構,只是憑借對人單純的信任感,很難保證未來不出問題。與此同時,留學斯坦福讓陳歐還結識了第二位創業夥伴戴雨森。
二次創業
2009年7月,陳歐在畢業後的第三天便殺回國,開始第二次創業。他帶著一個全新的項目,找到了已經2年沒有聯系過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早在2007年7月的一天,還是斯坦福大學學生的陳歐飛回北京,為創業項目融資。經朋友介紹,陳歐在北京翠微宮飯店結識了未來最重要的創業恩師——真格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之一)。兩人在北京翠宮飯店喝了一次茶,徐老師便決定投資他的GGgame。但陳歐這一次沒有拿徐老師的錢。因為他當時正面臨畢業後是繼續讀書還是回國的抉擇,「如果拿了徐老師的錢又繼續讀書,就很不好意思了。」
兩年後,當陳歐從美國斯坦福畢業再次回國進行創業時,陳歐在中國大飯店又一次遇到了徐小平。 這一次,陳歐僅用了5分鍾就將自己籌劃的項目解釋了一遍,徐小平並沒有提出太多疑問,很快達成了投資協議。徐小平向陳歐的項目投資了18萬美元,順便還給陳歐的團隊一套房子作為辦公場地。志同道合的斯坦福師弟戴雨森也放棄學位回國追隨陳歐,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斯坦福校園。
這次,陳歐選擇的還是游戲行業,成立了Reemake公司,創業項目是在社交遊戲中內置廣告。「當時有個東西在美國很火,就是網頁游戲通過內置廣告獲利。比如你是游戲用戶要買游戲幣,以前是花錢去買,現在可以去注冊賬戶或者安裝軟體,我們會送你游戲幣。」但他很快發現,他們搬來的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當初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被現實潑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無助和焦慮。折騰掉數月之後,陳歐發現方向、資源、團隊,這些創業的基本要素幾乎一無所有,轉型的方向亦不明確。
成功轉型
作為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男人,陳歐發現中國的廣大女性消費者對於線上購買化妝品的信心不足,線上化妝品行業沒有領頭羊企業存在。對於他來說,化妝品就是新大陸。他總結出了三個「可行條件」。首先,電子商務在中國正在高速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其次,化妝品需求很大,但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可信的化妝品網站;最後,做這個別的男人不好意思做的行業反倒給了自己機會。
公司想要轉型,就必須和投資人有個交代,還得告訴團隊新的同事。問題是,陳歐對自己即將要做的事也沒底。合夥人之間有了激烈的爭吵,陳歐要做電商,戴雨森提議做社區。「我和他說,社區不靠譜,因為需要長時間培育市場。」而雨森覺得電商環節太復雜,「沒做過采購,又不懂零售,大老爺們還要做化妝品。」他們這邊爭執不休之際,國內颳起了團購熱。陳歐提議先借著團購的方式做著玩,憑感覺一步一步來。由於公司的流動資金只剩下30萬,他們只好一面繼續著游戲廣告業務,一面用了兩天時間,在技術上讓團美網(聚美優品前身)上了線。
這是一次依靠直覺的商業冒險。陳歐將代理商的化妝品買斷,存放在倉庫,以限時團購的形式賣出,價格比專賣店低了4成。同年5月,陳歐全面停掉了之前的游戲內置廣告業務,同時再次獲得了來自徐小平的200萬元投資。團美網(聚美優品前身)上線後,業績出人意料地好,不到5個月注冊用戶突破10萬。戴雨森說:「2010年基本沒有投廣告,全部都是用戶的口頭傳播。」2010年9月,團美網更名為聚美優品,有「聚集美麗、成人之美」的含義,同年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2011年3月,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總銷售額突破1.5億,同時也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千萬美元級別的投資。5月,聚美優品轉型為團購外表的化妝品B2C網站。至此大老爺們的「女人生意」也就算步入正軌。
為自己代言
2011年,滿世界都在尋找明星代言的時候,地鐵里,大街上,突然有個人站出來說,我為自己代言。
當董事會要求陳歐出來為他創辦的聚美優品做代言的時候,他非常猶豫。陳歐想低調一點,並不希望自己站出來。是陳歐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鼓勵他,最終他決定捨身一試。徐小平還給他舉了張朝陽的.例子,這位互聯網第一代創業者,通過打個人品牌,以極低的代價成功帶動了搜狐的知名度。
「CEO是企業的天然代言人,他的形象也代表企業形象和價值觀。所以我自己就站出來了。」2011年夏天,陳歐和韓庚雙代言的地鐵廣告一推出後就受到熱烈追捧,在電商推廣費用高企的冷峻行規之下,創業者搖身變為明星代言人的打法,為聚美優品節省了很大一筆廣告費。幾次廣告營銷下來,聚美的銷量幾乎翻了十幾二十倍。
「媒體去關注報道這些事情,等於幫助我們做了很多營銷和傳播,這是有價值的。而且消費者更願意去記住和傳播一個有血有肉的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公司。」
2012年底,聚美優品發布第二支廣告,在那個1分39秒的鏡頭中,陳歐扮演著一個創業者,受到外界各種質疑、攻擊、抹黑……僅僅因為太年輕。結尾處他奮起拳擊,將眼前玻璃擊得粉碎,簡單包紮後繼續踩著玻璃碴前進,「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大家記住了這個背影,並將鏡頭中的9句台詞命名為「陳歐體」。
「陳歐體」迅速躥紅網路,模仿熱潮一路高漲。陳歐的新浪微博粉絲由100萬漲到了154萬。2013年2月20日,「陳歐」二字的網路指數猛漲至40000,「聚美體」、「陳歐體」綜合起來指數為30000-40000。
聚美優品也隨著「陳歐體」的風靡進入爆發式的增長。據Alexa數據顯示,2013年2月,一個月內,聚美優品的UV(獨立IP)訪問量由100萬兩倍三倍地往上翻,UV每天近400萬,一天有20多萬個訂單。
復盤危機
「5,4,3,2,1……」2013年3月1日凌晨零點時分,聚美優品辦公室,所有人在大聲倒計時三周年慶典的到來。陳歐和他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也在跟大家倒計時,現場一片沸騰。聚美以三周年慶典的名義在這天進行降價促銷,代號「301」。
如果從電商行業的幾個數據來講,聚美的「301」大促是成功的。「301」當天,聚美的網路指數飆到100萬,UV翻了15倍。3天下來,聚美的銷售額是10個億。幾乎所有人都說,「301」的巨大流量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期,簡直跟中了彩票一樣。連陳歐本人都沒想到,「陳歐體」的營銷效果這么出人意料。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創始團隊的發展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速度。」陳歐反思之後給出的這個答案,換句話說,大促出現的這種局面,一方面印證了陳歐和聚美能夠創造營銷奇跡的長板,同時無情地暴露了他們的短板。
「聚美的成長速度很快,從零到60個億,成長速度快其實也意味著問題很多,因為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的。」創意營銷靠大腦就可以了,這些東西可能不需要一個團隊來支撐。但是像運營、供應鏈、物流、倉儲、技術這塊,都需要時間去積累。不得不承認,聚美是個年輕的團隊,可能在某些方面,相比其他一些經過打造的完美團隊是有差距的。」
過後的幾個月,陳歐感覺自己好像被綁住了手腳,干什麼事都宕機,整個人很頹,他連微博都不太敢發。「301」不光被用戶抱怨打不開網頁、發貨太慢,在客服完全聯系不上的情況下,有人開始質疑聚美賣的化妝品有假貨。
2013年7月,曾在網上放言「聚美90%是假貨」的網友「姑蘇毛十七」,被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6個月,罰款1萬元人民幣。這是電商行業第一起因造謠誹謗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
「301」這一局他是必然要扳回來的。三周年慶典之後,聚美於8月1日再次拉出3.5周年的促銷活動。在過去幾個月,聚美上海倉儲升級為原來的3倍,全面升級揀貨、發貨等流程。當然,這也跟陳歐引進亞馬遜物流高管有直接關系。而且不同於上次,在活動開始前幾天,陳歐先發制人,對外宣布推出「真品聯盟」,以應對「301」時用戶對聚美售賣假貨的質疑聲。
簡而言之,授權給聚美銷售的化妝品品牌,每個產品都有相對應的一串數字,這就是防偽碼,首批有60多家化妝品品牌加入,包括蘭芝這樣的一線大牌。用戶拿到手上去真品聯盟網站或化妝品官方輸入這串數字就能判斷真偽。也就是說,這60多家化妝品品牌賣給聚美的產品才有這串數字。
而且陳歐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時機,他希望防偽碼這個規則能影響整個化妝品行業,當然是正面的推動。
他急於通過這場戰役來為自己正名,但是陳歐選擇的戰術更為謹慎,「這次就是收著來」。所以,事先的營銷預熱並沒有導致「801」當天宕機,這是聚美歷史上第一次在大規模流量沖擊下而扛住了。同時,為避免出現上次爆倉的危機,陳歐要求「801」的所有貨品必須3天之內發出,這也是為了照顧用戶的購買體驗。
聚美的新任物流負責人是前亞馬遜倉儲主管,單倉可以至少發20萬單。而「301」的時候,4個倉都力不從心,爆倉幾乎一個月。「比上次強大了三到四倍」。
在此之前的將近半年裡,陳歐都在為這場正名之戰而做鋪墊,說白了也是修復「301」的漏洞。他在不停地優化團隊,尤其是尋找技術和物流的高管。在8月21日創新中國校友會上,陳歐也聊到找人的話題。「其實不得不承認,在國內打仗還是靠強人,靠團隊不適合我們這些創業型公司。很多環節只要你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那就解決問題了。」
「801應該是聚美的涅槃重生,之前所有的質疑我們給他答案,所有的問題我們解決,希望從此開始,聚美重新走上快速奔跑的道路。」
;⑷ 如何高效的將1萬個滑鼠墊送到全國互聯網公司員工手裡
我覺得既然是滑鼠墊,而且你的目標群是互聯網公司里的職工,那很顯然,就非常方便,非常容易了,突然也不多,只有一萬件。
第三個方式的話就更加方便了,你可以聯合網路游戲公司在線推出送滑鼠的活動,而且沒有條件的送滑鼠的活動,只要那些游戲玩家把自己的地址以及聯系方式留給你,你就可以把這些滑鼠送給他們了,況且現在網路游戲非常的流行,玩的人也非常多,這個方式的話就是比較快捷,也比較省力,但是的話你就會要多出一筆郵費的費用。
⑸ 程序員用什麼筆記本電腦好
聯想Y7000的優勢是散熱、性能釋放較好,表現均衡,而且機械硬碟容量更大,固態硬碟速度較快,價位也在6000左右。
⑹ 銷售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銷售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接觸《左手服務,右手銷售》這本書,是在一個同事的辦公桌上,我隨手抄起隨心一翻,看到很多圖表,心想這本書還真是教條啊,少有作者把要傳遞的思想用如此規矩的方式羅列出來,真心說沒打算認真閱讀。
漸漸身邊很多人在說這個書名,懷著對專門寫服務書籍不多的好奇心拍下一本,當看完序後,我發現也許草草下的結論是不對的,序言中點出了很多我們平時觸手可及但卻沒有梳理出來的業務理論,巧妙的用一副對聯道出了在服務中成功營銷的精髓。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閱讀中,我越來越覺得這是服務業務發展中的一本教科書,能引導服務團隊的管理者去思考服務業務發展之道,教導服務工程師掌握一套可行的在服務中增值方法。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的對部門業務策略進行思考,通過對過度服務與過度銷售的學習,我梳理了「左手服務要創新,右手銷售要突破」的具體業務策略。這個梳理不光對年初規劃的部門策略進行了呼應,又做了進一步的深化,原來我們總說服務是本,要抓服務質量,但是根源在哪裡?服務業務的本質就是要創造服務的價值,在服務中不斷的鼓勵每一個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的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中心思想開展工作,我想提高服務質量與服務滿意度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服務增值也是業務盈利中需解決好的問題,我們在團隊中經常在討論如何讓工程師即能修又能賣,通常我們去培養工程師的溝通、銷售能力,但兩者兼備的工程師總是鳳毛麟角,好的增值案例總不能復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我在讀了第三章:」有效駕馭客戶期望」後對服務增值如何開展的感想!
想讓每一個員工熟練的駕馭客戶的.期望值和需求是不容易的,但是從服務流程的設計環節就將服務和營銷的環節加以融合,固化每一個工程師的服務過程是服務管理中可以做到的;不在像原來那樣單純的教工程師在處理故障的過程中去買商品,而是通過反映客戶在應用中的問題,在對工程師加以指導,有目的進行服務營銷,以達到送魚不如教會打魚的方法的目的。我想客戶的需求將不斷的涌現出來,讓工程師有更多的機會去創造服務價值。
知易行難,以上這些感悟紙上談兵很簡單,重要真正與工作相結合產生效果;首先要從觀點和思想上進行統一,希望能通過和大家一起學習《左手服務,右手銷售》,將以上談到的一至兩點先在工作中實踐起來,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真正讓服務業務發展上一個新的台階。
讀後感已經欠了很多篇了,倒不是沒時間寫,而是一本電子書看了很久,才四五分之一,那樣就寫了也太不負責了。昨早上天下雨不能出門,就拿著以前買的銷售大師翻翻,突然想到,這個可以湊數!
有好幾個世界級的銷售大師,我把我這次看到的兩位寫下。原一平,我記得特別清楚。身高一米四五,三十多了一無所有。沒錢吃飯一天只吃兩餐,晚上就睡公園的長凳。命真是比苦瓜還苦,但他依然每天對著每個人微笑,用他的話,這是價值百萬的微笑。有次別人看到他這么開心,想請他吃飯,雖然特別餓,但他還是拒絕了,這位紳士特別敬佩他,最後成了他的大客戶。
喬吉拉德,簡直就是瘋子。每天身上帶著大把的名片,甚至吃飯付錢的時候,也把名片遞上,特別重視人脈,同時在銷售汽車時,不欺騙客戶。他的250定律現在仍然是非常有效。
很多人對自己說,我不具備大師的激情與能力,所以不會那麼成功。是的,百萬圓桌會員可不是人人有分,出人頭地的人也只是書上或電視上才能偶爾看到。不過大師的某些東西我們可能具備,不服輸呀,不抱怨,或者是每天開開心心的呀,不能每天都做到,但是很多時候能做到,相信我們做個小人物還是可以的,你們說呢?
對於向來在推銷領域不是很在行的我來說,這樣一本書的吸引力還是非常大的。有時候我們選擇一本書,想對某些領域的知識進行系統學習時,我更加青睞選擇外國人寫的書。倒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我發現一個問題:
中國的成功人士,比如互聯網行業的馬雲、周鴻禕等人,他們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關於他們的書籍全是旁人代筆所寫。這些成功者很少親自向大眾分享自己的經驗,那些所謂代筆者呢?要麼選擇快餐式的出書,求量而不重質(相同案例在書中多次出現)。要麼選擇妄自揣摩成功人士,在文章中偷換概念,簡單粗暴地分析一下成功者做的某件事,以滿足普通讀者的剖析欲(比如馬雲從小俠肝義膽,好打不平,於是長大終於成功創立阿里巴巴的這種分析。可謂讓人哭笑不得)。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家圖個錢,咱無話可說。但我們是為了求學而來的,你們這些代筆者,不顯得太功利了一些嗎?
決定一本書價值的諸多因素當中,作者是否言之有物而又有能力將內容完全表達出來是很重要的。然而最重要的,是作者本人是否就是運用書中道理的活典範。喬·吉拉德,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譽為「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保持著年銷售汽車1425輛新車的記錄。是選擇這樣一位大師向你「親口」傳授的成功秘訣,還是選擇「快餐」寫手自己理解的牛人故事,相信你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書的內容始終和書名緊密相扣。吉拉德認為我們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再向別人推銷自己。顧客買你的東西,是顧客對你人的一種肯定。女人接受你的愛意,是對你個人的一種接納。就算你是個程序員,整天和計算機打交道,你也依然需要向你的上司銷售你自己。歸根結底就是,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先完全接受自己所做的事,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最棒的,別人讀到你眼中的熱忱時,才有可能被你所感染。想要認為自己做得最好,你需要對自己有信心。有人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兩個詞,一個是:恐懼,另一個是:信心。恐懼讓人止步不前,信心卻能讓你所向披靡。書中詳細地向你闡釋了如何培養自信的方式。此外,還有其他向別人更好銷售自己的方法,比如:誠信、充滿熱情、耐心聆聽、保持微笑、做到200%、站在客戶角度替他們或我們(注意,這是個很重要的字眼,你和客戶應該以「我們」為基礎進行考慮)考慮等等。如果你用心看了,認真想了,堅持做了,那麼無論你做任何事,都會開始變得有所起色。
我曾經以為勵志書大都千篇一律,無需多看。但喬·吉拉德的一席話改變了我的看法。他說:「美國之所以是一個創造出這么多成功人士的國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人比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所讀的勵志書都要多。」我想,持續不斷地讀勵志書籍,就好比充電的過程。每個人都有倦怠期,這時候會變得缺乏自信、妄自菲薄。此時你就要找到其他那些信心滿滿的人進行交流,讓他們給你充電。這樣你才能恢復活力。作者還說過我一句話我覺得特別好:「離開那些向你傳播負能量的人,去和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你的人生一定會有所改觀。」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書叫《銷售團隊管理》,書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學到的東西已經不少,而且還要反復的細讀才能完全消化。本書內容並不枯燥,而以實用為主,配以各種經典案例讓你在的過程更加深了印象,被評為「銷售主管的第一本書」決不為過。
書里首先講到的就是關於一個銷售經理角色認知和轉換。
第一就是從「銷售業務員」到「銷售經理」的轉換。有句話說得挺有意思:銷售經理就是個大業務員。實際上,這樣的理解就是還處於銷售業務員階段。自己的業績好並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名優秀的銷售經理,但銷售經理業績一定要好,這是肯定的,銷售經理業績好不行,還要帶領整個團隊有個好業績。借用一句廣告語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就是從「經理銷售」到「銷售經理」的轉換。說白話點就是從「重業務」到「重管理」的轉換。一個的銷售經理要具有三個主要素質:管理意識、有預見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職業教練。面對團隊人員出現的銷售阻力問題,不可以親力親為,這樣就又陷入到業務的層次上了,而應該作為一個教練,指導銷售員,銷售員,讓其獨立的完成最終銷售。
以上內容僅僅是書的第一章所闡述的,個人感覺還是很受用的,當然藉此機會也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致力於做管理、帶團隊的千禧人,希望大家在看過這本書後都能對銷售經理這個職位的認識更上一層次,也對指導現實工作、處理實際問題有所幫助。
一般的銷售人員最常問的兩個問題是:「我如何可以完成更多的交易?」和「我如何可以減少客戶的反對意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一致的,那就是:你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
本書的銷售技巧都是世界各地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的受訪記錄。書中的一百多個實例,都是他們的親身經歷。《怎樣銷售你自己》是最受肯定的銷售訓練機構多年的心血結晶,是經過證實、條理清晰、步驟明確的銷售工作指南。
《怎樣銷售你自己》是一本銷售工作的教戰手冊,它教導銷售人員所必備的技能和心態,以及如何完美地走完整個銷售過程。戴爾·卡內基所主張的人際關系原則,以及他多年的實務經驗,成就了這本銷售人員必讀的經典之作。
⑺ 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由於工作的緣故,接觸了不少年輕的創業者,在這里說一個我去年遇到的案例吧
本碩都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主修信息安全與計算機專業的薄智元, 從大學開始就沒停止過「搗鼓」創業。
首次創業就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做了一個獨立音樂網紅經濟平台,被收購了。第二次創業是從大學開始試水「申請通」——一款結合表單和簡易流程管理的協作軟體,也就是「輕流」的雛形。
如今的輕流,憑借多年來在「無代碼」賽道中的突出表現,在2018年完成了Pre A輪融資。
「創業是我自小就有的理想,一定要做成一件由自己主導的事業——哪怕是開一間咖啡館。」
大抵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咖啡館自由」的夢想,但有人選擇繼續做夢,有人則會去鑽研「開咖啡館的基本修養」。
薄智元終究沒有開成咖啡館。主修計算機使然,寫代碼使他快樂,能用代碼幫助別人 實現數據管理和流程管理 使他更快樂。
「我們還是挺有使命感的。既然學了計算機,看到了那些處於 科技 前沿的技術和應用, 那就應該利用專業去一些有益於 社會 進步的事。 」
在校內校外的實習實踐過程中,薄智元很快發現了普遍存在於中小型企業中的「痛點」: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企業都在往細分賽道、在線辦公、數據支撐等方向轉型,前赴後繼地出現了 「開發系統成本高」、「搭建系統過分依賴IT程序員」、「標准化系統難以滿足跨部門協作」、「項目管理和執行流程效率低下」、「無法生成實時數據報表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等實際問題。
「我們可以幫助企業在壓低開發成本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薄智元的解決方案,就是基於SaaS打磨出一款 讓每個員工都能輕易上手操作的極簡而高效的流程化團隊協作工具,交付給企業。
「可以像搭樂高積木一樣 通過模塊的拖拽、編輯欄位、流程設定的組合 ,快速搭建出符合企業 個性化需求的業務流程和管理系統 。」
這便是「輕流」,一款無代碼業務流程管理系統搭建工具的由來。
「尤其是當一家企業人數從十幾個人增長至三五百人,從前的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漸漸不奏效了,需跨部門協作推進的項目執行困難。」薄智元表示, 輕流目前的主要客戶群體是三五百人的中小型企業 ,「從前手動錄入訂單、維系客戶的原始操作,在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時,亂作一團;大數據時代,詳盡的數據統計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是最優的決策參考支撐,但是動態數據從何而來?」
薄智元在不斷優化輕流的過程中 深入企業去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我們走訪過不少中小型規模的製造企業,他們就遇到了管理的瓶頸。」他發現,過去十幾年,製造業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大潮,即便是用最傳統的方式,賺錢也很容易。但是生產模式如果長久不更新,隨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傳統模式就跑不過 科技 創新型管理的公司。
「大數據、人工智慧早已不是新概念。但我們真的會看到一些具備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公司,他們的信息化水平依然比較低。」
薄智元舉了個例子。國內一家做晶元的上市公司,他們的機械設備確實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的運作。但是職員還在做著重復勞動的操作。比如機器的定期檢修,依然沿用著人工在紙上記錄。那麼記錄了之後呢?「 企業其實更需要知道機器的整個生命周期 ,比如它有哪幾天是壞的?它的壞損率是多少?它因為什麼問題出現故障?這些都不知道,因為紙上的檢修記錄是獨立的,無法形成基於長期統計的資料庫。
「不瞞你說,我現在完全不知道我們的庫存有多少,即便是有請購單、采購單、入庫單、領用單、財務付款單、合同等, 還是不能實時獲悉我們的采購進展和庫存動態。反倒是要被一大堆簽字和審批流程煩死。 」這是來自企業負責人的真實困惑,相信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內也存在著同樣的困擾。OA上的「審批」完成後,管理者能得知結構性的數據和結果嗎?似乎並不能。
通過對中小型企業內部管理需求的長期調研,薄智元對「輕流」這款產品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大大小小的企業管理需求各不相同。市面上標准化的系統工具難以面面俱到,總有多餘或缺漏的功能,操作界面不友好;而外包的定製化系統開發周期長、費用昂貴,後期也不易於修改。所以輕流要做的是一款『 輕量級』的、可以由團隊成員根據部門實際使用場景自定義、模塊化搭建的業務流程管理系統。 」
01 化繁至簡的企業/流程管理,無代碼搭建,耗時短、成本低和阿里雲、釘釘、麥客表單、石墨文檔、Teambition和喜報銷一樣,輕流是一款「輕量級」SaaS工具。
「像搭積木一樣把業務管理系統搭建起來。」 這並不是一句為了營銷而誇大效果的廣告語,而是「無代碼開發平台」的價值體現。
工程項目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人事行政管理、進銷存、售後服務……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項目負責人,不需要你懂編程基礎,就可以為自己的項目「量身定做」流程管理系統。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你只需在圖像化的界面上通過拖拉拽既有模塊、編輯欄位、設定條件……快則幾分鍾,慢則一周內,你的業務系統即可快速上線。
對輕流而言,樂高積木有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概念,就是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薄智元非常認同這一理念,他認為構建項目管理流程的初期,可以 先從平台已有的基礎模塊開始 ,隨著對平台的熟悉以及高階需求的產生,再逐漸增加高級模塊的構建。
目前輕流已為用戶提供了二十多個不同行業的基礎模板,用戶既能直接使用,也能在參考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修改。「這些模塊可以自由地刪減和變更流程,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優化管理體系的需求。」
相比釘釘, 輕流更偏向於項目協作的功能實現,與單個項目不相關的同事不會被邀請進入項目組。 基於輕流打造的業務流程平台,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不再是「上下級管理」,而是「協作」。人與數據的連接則會擁有更大的自主性,每個人可以獲得最全面的數據。「數據的連接是我們未來的重要突破,也就是讓數據自主的完成傳遞,而減少人的重復勞動。」
輕流最近更新的OCR功能就能有效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這個功能可以實現報銷單、入庫單、采購單等 任意憑證的文字識別 ,掃描後形成文本自動填入表單中的對應的欄位中,可滿足保險、金融、政務、法務、教育等行業文檔快速錄入、存檔和檢索的需求,極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的錄入效率。
02 從「申請通」到「輕流」彎道超車,突破「天花板」的局限從服務校園信息化起步,到為中小企業賦能實現業務流程管理自動化,90後創始人薄智元和他的團隊一路「升級打怪」,陸續斬獲互聯網+、創青春等多項創業獎項,通過上海市大學生 科技 創業基金會的項目評審獲得「天使基金」雛鷹計劃20萬元資助,並在2018年底完成了Pre-A輪近千萬人民幣的融資。
乍看之下,薄智元的創業道路一帆風順,實則不然。
他曾用「壯士斷腕」四字形容他從「申請通」向「輕流」升級轉型的那段經歷。
申請通是怎麼來的呢?還得說回2013年,這一年,薄智元讀大二,雲服務的概念在國內剛興起。
這天,身為學生會主席的薄智元被要求填寫一份三好學生的紙質材料,老師說起了如果有一個在線表單申請系統就好了,可以省下學生來回遞交材料的時間和精力。
聽者有心,薄智元記下了這個需求。
更巧的是,這一年學校也正准備開發一個線上申請系統。因為早有計劃和准備,這個項目標的就被薄智元和夥伴拿下了。
「我們做了一個可以定義數據內容的表單,加入了針對高校不同應用場景的定製化流程,這就是申請通最開始的樣子。」
由於是一款針對高校評估需求開發的產品,當要將它推向市場時,薄智元被多位投資人點醒: 要突破這塊產品發展的「天花板」,還是得去切商業場景。 於是他們將「申請通」的應用場景從高校擴展至企業。
然而,2016年年底,上線一年的「申請通」僅積累了1000個企業注冊用戶,其中付費用戶才30個,還直言不諱「產品不好用」。
「壯士斷腕,推到重來。」有著不服輸性格的薄智元痛定思痛。他給團隊放了個任務艱巨的長假:休假結束,回來共創「申請通」的全新定位和服務體系。
在此期間,他們接觸了大量垂直類SaaS工具行業報告,深入研究了許多國內外協同工具類頭部產品, 聯合了30多家不同領域的真是客戶探討企業需求 ,最終將「申請通」定位為一款基於「表單+流程管理」的協作工具,目標用戶更精準鎖定三五百人規模的中小型企業,並正式更名為「輕流」。
「跳出固定思維、跳出我們原本的視角和立場去發現用戶需求,這對初創團隊的成員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能力。」 薄智元告訴未來的創業者們, 創新創業團隊切忌被一些習以為常的觀點蒙蔽,從而被自己局限在狹小的業務圈子裡。
作為輕流的創始人,薄智元在各個崗位都有過「輪崗」經歷。「我是技術出身,所以最開始就是寫代碼、然後做產品、然後市場營銷、現在主要工作是渠道拓展。」從學生時期就被同學們定義為一個「多面手」,他曾經通過刻意練習培養自己的抗壓能力,可以同時推進多項毫無關聯的工作的進程。
以至於薄智元在處理事情時有一個獨到的理念: 我會先去做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同時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否則所有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都會變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時間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年輕有資本就是有時間,2年一個周期,10年可以試錯5次,如果不是運氣太差或者能力太差,失敗5次基本上能夠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了。所以要創業,真的要趕早,多失敗幾次,就知道自己的路該怎麼走了。
所以年紀輕輕就創業成功,就應該是最大的幸福而且也應該好好的珍惜,因為少走了很多彎路,少吃了很多的苦。
當然,反過來看,你已經30多或者40多了,實在不建議再出來創業,時間浪費不起啊,失敗幾次,和同齡人一比,你的心態馬上就失衡了,何必當初呢,於是就陷入一個怪圈,真的會很痛苦。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我創過幾次業都沒成功,說說我的小看法吧!
我曾經一次創業,是擺攤賣襪子內褲的,不過那陣子進了幾千塊錢的襪子內褲,可能我是男的,長相也有點黑旋風李逵,很少人光顧我的攤子,天天都是0收入,最後挨了差不多一個多月實在沒辦法,我把這些內褲襪子以幾十元的價錢出給收庫存佬。那次擺攤差不多耗光我的儲蓄,那陣子都是啃饅頭挨過去的,或許我講這次創業經歷跟你提問的牛馬不相及,不過我想說創業不容易,怎麼樣才算創業成功,這點容易回答也不容易回答,看你怎麼樣去看待這件事了!
⑻ 一個程序員所要經歷的步驟
程序員應具備的12種能力
畢業四年來,感覺自己也是從一名不合格的程序員一步步走過來的。回頭反思一下,合格的程序員有很多標准和要求,下面是我總結的一個合格程序員應該具備的12種能力。中國軟體行業的崛起,靠的是合格的程序員。任何華麗的管理制度都不能保證軟體項目的成功交付,合格的程序員就是有力的保證,是項目成功的基礎。寫下這些,是為了給剛剛進入程序員這個職業的新同學們一點參考。我一直以為,當程序員是很辛苦的,如果不是真正的喜歡,很難堅持下去。如果真的不喜歡這個職業,也該尊重這個職業,尊重自己,趕緊改行。
1. 編程語言能力
不用多說,作為合格的程序員,精通一門語言是必須的。這種精通,不是說看了一本《24小時精通XXX》,抄了幾個程序就能說精通的,要靠長時間的積累和浸淫。
2.編碼能力
我曾經看多很多程序員寫的代碼,在同一個jsp或者java源文件里,出現了三種以上的對方法的命名方式,有下劃線間隔的,有全大寫的,有拼音首字母的。就像一個菜市場,雜亂無比,估計10天後,他自己都無法看的懂。遵守編碼規范,是一個程序員最基本的要求,可悲的是,很多程序員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隨意堆砌網上搜來的代碼,根本不管可讀性和可維護性,只要能實現功能就行了,心想做完這個項目,就拍拍屁股走人了,缺少最基本的職責素養。我經常把代碼必須成程序員的孩子,你就是是孩子他爹,孩子他媽,是有感情的。對你自己的孩子,你能不仔細呵護嗎?你是稱職的父母嗎?這是我編寫的一個Java編碼規范,供大家參考,這里可以下載http://gurudk.javaeye.com/blog/111734
另外一個就是注釋,要注意不是為了注釋而注釋。對類,以說明職責為主;對方法,以說明意圖為主;對方法體,以說明實現思路為主。對於大段大段的代碼,要分段,使用空行隔開,並使用行內注釋進行說明。
思維的條理性,寫代碼之前,先簡單計劃一下,用自然語言把流程寫下來,用於整理實現思路。不要看了需求或設計之後,馬上就敲代碼了,敲完代碼馬上就debug。花點時間思考,敲代碼只是最後一個很簡單的工作,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代碼打字員,編寫邊想,寫了刪,刪了寫。安安靜靜把實現過程想清楚,在腦子里先實現一遍。再去敲代碼,水到渠成。
3.面向對象思維能力
如今,多數編程語言都是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而這些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的共同的精髓就是面向對象的思想。掌握這些比面向對象語言本身更重要,比如對繼承,多態,重載的理解。對面向對象基本原則的理解,比如開閉原則,介面隔離原則,單一職責原則等。在此基礎上,應該掌握常用的設計模式,比如工廠模式,策略模式,觀察者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命令模式等等。我面試過很多程序員,沒有一個能說得上幾句的。
4.利用工具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趁手的傢伙,工作效率可以提升數倍。你編程序,有沒有選擇一個很好的IDE,以前聽說編程高手都用記事本寫程序,我覺得那是一種自虐。就像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說一幫戶外旅行愛好者,出去旅遊,背了重重的旅行包,裡面裝著什麼壓縮餅乾等快速食品。他們寧可就著礦泉水啃壓縮餅干,也不肯去1里路都不到的快餐店,農家菜館吃飯。工具是為目的服務的,好用,提高效率就行,形式無所謂。
另外一個常用的工具就是日記本,好聽點可以稱為知識管理工具,我用的是myBase,感覺非常好用,在之前,我的所有的片段內容都是記錄的單獨的文本文件里的,非常不好找,管理也很混亂。
經常上互聯網,看到好多好的資料想保存下來,作為日後查看之用.一開始,我用的是firefox自帶的書簽,但是自己分類太累,多了之後不便於查找,很麻煩。後來用了得樂書簽(del.icio.us)的firefox插件,非常方便,現在成為了我必備的一個工具。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搜索引擎了,我裝了google forfirefox插件,感覺不錯,還有英文翻譯功能。按照我同事的說法,內事用,外事用google。很多技術資料都是英文的,用google搜索效率高一些。搜索引擎用好了,就等於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寶庫的門,使用搜索引擎,關鍵字選擇很重要。
經常去瀏覽大牛的blog,逐個網站訪問很麻煩,去看了又可能沒有更新,可以藉助於RSS訂閱工具,我是用iGoogle桌面工具,每天早上花半個小時掃一下,大牛的最新文章盡收眼底了。
5. 英語能力
新的技術資料都是英文的,英語國家的IT技術走在我們前面至少10年(這是我自己估計的數字,可能正在縮小)。就連印度,一個連基礎設施建設都不太完善的國家,因為其英語基礎較好,其在軟體外包領域的發展也非常迅猛,遠遠超過了我們。學英語,首先是有信心,其次就是花時間。多閱讀英文資料,使用金山詞霸,google的firefox插件等工具配合,貴在堅持。
6.學習能力
在IT也混飯吃不容易,整個環境進化的太快,你不學習,就等於落後了。學習要有針對性,別今天學ruby,明天學python,後天php的。首先要認清自己的目標,自己短期目標是什麼,1年後,3年後,5年後的目標是什麼。結合這些目標,確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當然,多掌握幾門編程語言也是好的,可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重要的是為自己的目標服務。
要想系統的學習一門技術或工具,看書是最好的方法。看完後,然後上網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入學習。學習要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比如電腦啟動要花1分多鍾,旁邊放一本書,可以看上幾頁了。公交車上,地鐵上也可以看。
當然,不能只學習技術,要經常聯系自己的軟技能,比如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你可以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解釋給自己的同事聽,既加深了理解,又增進了同事之間的交流。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你能夠把學到的東西解釋給別人聽,這才說明你理解了。在學習心理學上,稱之為構成主義。
我學一樣東西,總是先上網了解有沒有相關書籍,如果想學,就買一本或者去圖書館找相關的書來讀。我買的書,家裡快放不下了(到目前位置,我買了1萬多塊的書)。我多半是把目錄看完,了解這本書講解的主要內容,然後需要的時候,我就可以立即補充它進入到我的知識結構。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意識到學習的重要,並能夠根據需要補充自己的知識,這種能力更重要。
7.創造能力
普遍認為,東方人模仿能力很強,但創造能力差。我見過很多這樣的程序員,經常說,「這個只能這么解決了,我想不出有什麼別的方法。」可能他根本都沒想過別的方法,或者懶得去想。對任何一個問題,找出兩種以上的解決辦法都是非常容易的,簡單的google一下,可能就是數十種。悲哀的是,有些程序員經常止步於自己構建的狹小領地之內。對待客戶也是這種態度,不是積極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而是推脫這只是唯一解決方案。
打破這一思維定勢的首先的一個辦法就是在面臨一個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沒有不可能」,或是「一切皆有可能」,前面那個是阿迪的廣告語,後面是李寧的。只有這樣去想,才能尋找解決問題的別的出路,即使最後我們試了很多種辦法,還是只有著一種解決方案,但我們在這種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很多好的想法,這樣才會使我們真正深刻思考一個問題。建議大家看一看《水平思考》這本書,他提供了一些進行創造性思考的方法和工具。
但我認為,堅持認為存在另一種解決方案的信念是第一位的,方法和工具都是其次。
8.文檔能力
也許有人會質疑,程序員跟寫文檔有什麼關系。大家開源軟體也用過不少,看看Spring,hibernate,Struts等最流行的開源軟體的文檔就知道,他么的tutorial,他們的getstarted,他們的reference文檔寫的多麼的易懂。其實寫代碼也相當於寫文檔,只不過用的是編程語言。同樣,寫文檔,用自然語言,也相當於寫程序,簡單明了,清晰易懂,這樣的「程序」誰看誰舒服。同樣,對於想進階到設計師或者需求分析員角色的程序員,文檔能力更是非常重要。
word是一個最實用的工具,很多程序員,多級編號都不會用,索引目錄也不知道如何生成,更別靈活應用樣式了。很多排版都是所謂的dirty work。垃圾樣式一大堆。其實,靜下心來,稍微學習一下,就能寫出一篇格式漂亮的文檔。
9.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是認識事物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如果你只是停留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層次,客戶說什麼,你就做什麼,設計怎麼做,你就怎麼實現,從來不過問為什麼,也不去想他是滿足了用戶哪些方面的需求呢。這樣可能只解決了表面的問題,可能會引起返工。認識到本質,才能讓你的程序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在做企業應用軟體開發中,抽象能力體現為對問題域的理解能力,對領域模型的抽象。合理的抽象也是代碼重構的前提,每一次重構,都是向更好的抽象邁進了一步。
10.代碼評審能力
代碼評審和單元測試是保證代碼質量的兩種常用手段之一。代碼評審能力,說明了你的審美標准,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優雅的代碼,什麼是糟糕的代碼,你才能讓自己做的更好。
11.單元測試能力
沒有單元測試的代碼,只能說是半成品。因為沒有什麼能證明你的代碼是可以運行的。測試驅動開發是一個非常好的敏捷過程的最佳實踐。單元測試還可以作為回歸測試,在修改代碼時,起到警戒線標志的作用。是否具有單元測試的意識是區分程序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准。寫不寫單元測試是區分平庸程序員和優秀程序員的重要標桿。
12.DRY
DRY是一種原則,就是Don't RepeatYourself.出自《程序員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家》。這條原則可以用到很多地方,比如你經常要編譯,打包,部署應用程序,供集成測試用。每次你都在重復你自己,寫一個自動化腳本(比如用ant,批處理命令)來將這些工作自動化,以提高效率。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經常在不同的地方切換IP,如果每次手工做,也非常浪費時間,寫一個bat命令可以解決,找一個小工具也可以解決。
編碼時,對代碼的復用也是在重復你自己,雖然拷貝過程很爽,但是維護一致性就要付出巨大的工作量,特別是將來維護的人不是你的時候,使用代碼生成工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類似的例子太多了,如果你發現你經常做一些重復的工作,就要警惕了,是否違背了這個原則,想一些辦法將他們自動化。
⑼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40多歲的年齡,面臨上有老下有小,而自身能力卻頗有江郎才盡的感覺,心力憔悴,焦慮之情油然而生。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下面一起了解。
當今社會,線上求職已經非常普遍了,各類招聘網站層出不窮,比如有多少人被某招聘網站「找工作跟老闆談」的魔性廣告詞洗腦了,但是去國務院網站發求職信息的還是頭一次見。
這篇求職留言一發出,文字中些許悲涼而又真實的訴求,瞬間戳中了無數人的內心,彷彿說的就是自己。
作為一名也是JAVA方向的互聯網從業者,表示深有感觸,周圍超過40歲以上的同事,基本都是部門負責人或者高層,真正還在一線做開發或者當個小領導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同事A今年剛滿40,育有一兒一女,從進入公司到現在有七年了,級別一直沒調整,晉升雖然很困難,實際原因卻是他自己放棄了,和每一任上級都打過招呼說自己不願意往上走,訴求是做好本職工作,時間上能夠照顧家庭即可,所幸是老員工,且性格不爭不搶,也是為數不多相安無事到今日的大齡員工。
同事B據說45以上了,目前是個leader,雖然大家都叫哥,實際上喊聲叔叔也不為過,從傳統軟體公司跳槽到互聯網,被冠以架構師職位,功勞自然不少,但最多的還是苦勞,你能想像一個45歲的程序員,和其他剛畢業甚至不到25歲的小年輕一起加班的場景嗎,而且總是加班到凌晨,周末隨時待命,我想他也有危機感,怕哪天拼不動了,就在一次次人事調整中被洗出去了。
公司內網每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今年被新入職的畢業生又倒掛了多少,又有多少人痛罵公司的不公平。
殊不知你們入職那年也倒掛了多少人,只是當自己也變成了前浪,體會到那些不甘心罷了。
自程序員被官方認證為農民工後,青春飯的標簽也貼得死死的了,每逢校招季實習生進來時,老員工都不禁感嘆到:新同學都這么卷了嗎,啥時候把我們給捲走了,拼不過這些小年輕啊。
程序員過了35歲沒有出路了嗎?還是有的。
有人傍上了老闆大腿,這部分人在職場是幸運的。
畢竟混到最後拼的還是人脈,大老闆挪窩時,手下一幫小弟烏泱泱地跟著過去,大有「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氣勢,加上程序員還算是外人看來的高薪行業,大佬吃肉小弟喝湯也是夠的。
樹倒猢猻散是沒錯,但只要大樹還沒倒,是可以繼續依附下去的,況且大佬給力時,財務自由也不是夢想。
還有些人家庭背景好,來干程序員屬於下基層體驗生活的。
這類人要麼家裡有十幾套房,要麼拿著辛辛苦苦賺來的20萬和爸媽給的480萬買套房的,這些人本來就不靠這點工資掙錢,脫離這行也就無所謂了。
也有仍然喜歡這行,並且願意繼續幹下去的,靠家裡走動走動關系,調到清閑的研究所等機構,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對於大部分沒錢沒勢的,上有老下有小多張嘴巴等飯吃的來說,選擇提早面試留條後路的多些。
程序員不是想像的那種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人,干太久反而接觸的面就窄了,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懂敲代碼」也不為過,所以在沒人帶沒人教的情況下,轉行是很困難的,不如提前找個小公司占個負責人的坑位,說不定還能多撐幾年。
當然,憑自己能力找到出路的也不少。
之前帶的一個同學腦子很活,在大學時就各種鼓搗新技術,也懂得怎麼將技術變現,增加我們說的「被動收入」,可能也用不上創業這種高大上的名詞,但是一年能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早幾年就辭了工作自己搞事情去了,一度也讓不少員工羨慕的不行。
現在網路這么發達,搞短視頻、自媒體、電商也是不錯的,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說了這么多例子,其實也是嘗試多舉幾條路,朝九晚六是大部分職場人的夢想,不過也別真把這個當歸宿,人還是不能太安逸,要打破舒適圈。
空閑時間還是要發展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找找能變現的途徑,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有危機感,保持有競爭力的狀態,這樣才不至於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被末位淘汰或者優化掉。
趁著還有力氣,不如放開步子,大膽往前走,再長的路也不在話下,而停滯不前,再短的路也難以到達,與諸君共勉。
最近,一位程序員的帖文《我精通各種技術體系,因已45歲求職難》引起廣泛熱議。一位45歲的程序員網民在中國政 府網留言,「我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今年45歲,精通各種技術體系……而我辭職回家半年後再回來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卻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卻在網路上引發了廣大的議論。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界嶺,這個年齡之後的職場人逐漸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變得人人自危,觸發了中年人的焦慮。前幾年聽說華為這樣的公司都已經開始考慮淘汰掉35歲以後的技術人員,如果在這個年齡之前還不能晉升到管理崗位,那就面臨著被淘汰掉,多麼殘酷的事實呀,或許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就是這樣的規則吧。
一不小心自己也已是40多歲的年齡,面臨上有老下有小,而自身能力卻頗有江郎才盡的感覺,心力憔悴,焦慮之情油然而生。以前總說自己焦慮了,只是想著給外人說說而已,沒有想到當時的.一語成讖,現在的自己也開始了間接性的焦慮。
多少個晚上在睡夢中驚醒,看著四周漆黑一團,而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睡不著,也不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就那麼靜靜的躺著,消耗著時間,靜待天亮,感覺自己好生的無聊。
下午去和朋友聊天,閑聊中,朋友問我疫情期間,業務應該沒有什麼影響吧,畢竟我們做的是互聯網行業,不比實體經濟競爭那麼殘酷。聽完他的話,我面露苦笑,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他。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互聯網行業,而且現在也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想著一切應該都是最好的發展機遇。可是誰又曾想過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呢!是的,疫情加劇了互聯網的應用,但是也促進了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前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本地化的公司,甚至遠點就是西安的同行,可是現在不同了,我們面臨的競爭對手已然成了華為、阿里、騰訊、網路這樣的技術公司,甚至以前不太注重小型軟體開發的移動、電信和聯通這樣的運營商也進來了。拼技術、資源和人脈,我們都被他們無情的碾壓,多次面對同樣的客戶,我們被無情的掃地出門。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是小公司,沒有他們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小公司的生存就是火中取栗,為了那麼點生存空間,無數次的嘗試,希望能有所轉機,有所突破。
其實,誰的生存都不容易,並不是說45歲以後的人。誠然,發貼的人是精通各種技術體系,也明白其構架,可是互聯網行業就是一個知識迭代更新最為迅速的行業,你一天不學習新知識,你可能就落後於別人;你敢一個月不了解新知識,那麼你可能就落後了這個行業。這不是危言聳聽,是真實的存在。要不然會有那麼多的IT技術人員早早的禿頂,甚至突然猝死。我以前做過技術,是了解這個行業的現實狀態,所以我是有發言權的,並不是憑空臆想。
解決中年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我們還年輕的時間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對自己及時做好安排,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個「千里之外」就是以後的生活。我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的「預」同樣是計劃、安排。好多人在中年時候感覺到工作不好找,各種理由和借口,其實這更大程度上是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好好規劃,所以才導致了在遇到突發事件之後,感覺到茫然無措。
為了避免中年危機,我們就應該在尚年輕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統籌規劃,比如說從生到死大概的花費是多少,養育兒女、父母養老、孩子教育等等,把這個全部加起來就是我們奮斗的長期目標,然後再把這個分攤到每一年,就是我們每年要努力的短期目標。有了人生的目標,就有了奮斗的動力,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生活其實靜下心來想想,不也就是這樣!如果不求大富大貴,那麼我們就力求小富即安,這也應該是一種活著的態度吧!
最近,一位程序員的帖文《我精通各種技術體系,因已45歲求職難》引起廣泛熱議。化名Mary的網友自稱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卻因為年齡原因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更別提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了。這件事讓廣大網友不禁聯想起職場「35歲現象」,也就是目前很多企業崗位年齡大多限制在35歲以下。
作為走在發展前端的互聯網大廠來說,35歲就成為了所謂的「中年」員工,成為企業優化裁減的首要群體。互聯網科技等行業發展迅猛,產品升級換代快,迫切需要30歲以下充滿熱情的「後浪一代」作為主力軍,這是企業盈利需求,也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人的價值」不應單純以「年齡」作為區分,這未免「一刀切」,年輕有年輕的好,年老也有其自身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豐富、心智成熟情緒穩定、責任心強等優勢,企業用人應以能否為企業真正所用,能否在大有可為的時代發揮作用,展現作為為選用標准,而不是以年齡劃線「一刀切」。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讓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作為市場和企業來說,應具備容才的雅量、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情懷,樹立正確用人觀,廣納賢良、育才造士,讓更多類似Mary的就業者發揮自身價值,做可為之事成有為之人,創造一番新天地,為大有可為、爭先進位的大好時代增光添彩。
⑽ 什麼是網站的站點
站點就是網站。都有兩層意思:
一、建立網站/站點,通常就是建立一個網站根文件夾,並在其中建立編輯頁面、服務等。
二、發布網站/站點,使用發布軟體直接發布,如IIS、tomcat、apache等,也可以是直接上傳至某個Web伺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