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茶的製作工藝流程
採摘標准:
葉梢比紅、綠茶成熟。其採摘標准為:待茶樹新梢長到3-5葉將要成熟,頂葉六七成開面時採下2-4葉,俗稱"開面采"。所謂"開面采",又分為小開面、中開面和大開面,小開面為新梢頂部一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1/2,中開面為新梢頂部第一葉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2/3;大開d面新梢頂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面積。一般春、秋茶採取"中開面"采;夏暑茶適當嫩采,即採取"小開面"采;產茶園生長茂盛,持嫩性強,也可採取"小開面"采,採摘一芽三四葉。
採摘方法:
長期以來廣大茶農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虎口對芯採摘法"即將拇指和食指張開,從芽梢頂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將茶葉採下。一般采葉標準是:長三葉采二葉,長四葉采三葉,採下對夾葉,不採魚葉,不採單葉,不帶梗蒂 。這種採摘方法,優點很多,已得到普遍採用。其次,1980年以來,根據茶樹生長情況,確定一定高度的採摘面把叢面上的芽梢全部採摘,叢面下的芽梢全部留養,以形成較深厚的營養生長層,達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進增產提質。採摘時,應做至"五分開",即不同品種分開,早午晚青分開,粗葉嫩葉分開,干濕茶青分開,不同地片分開,以利於提高毛茶品質。
機械採茶:
茶葉採摘在茶葉生產中是一項頗費工本的勞動,一般要茶園管理用工的50%以上。十多年來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農村大批勞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不少茶區 出現採茶勞力十分緊張,採茶工資不斷提高,導至茶效益下降。因此,分茶區採用了機械採茶。採茶機有單人背負式和雙人抬式兩種。一般工效,比人工採茶提高10倍以上,這是仿後茶葉生產發展的方向。
日光萎凋:
它利用光能熱量使鮮葉適度失水,促進棧的活化,這對形成烏龍茶的香氣和去除臭味起著重要的作用,也為搖青創造良好的條件。曬青溫度要求日光柔和余射,攤葉宜均薄,必要時可"二涼二曬",時間10分鍾至1小時,其間翻拌2-3次。曬青程度,一般 至失去光澤,葉色轉暗綠,頂葉下垂,梗彎而不斷,手捍有彈性感。曬青後要再青,使其鮮葉"還陽"
室內萎凋:
將採回的鮮葉攤放在笳笠上,靜置於涼青架,酌 情翻動2-3次使萎凋均勻,閔青一般不獨進行 ,與曬青相結合,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散發葉面水分和葉溫,使茶青"轉活"保持新鮮度;二是可調節曬青時間,延緩曬青水分蒸發的速度,便於搖青在一天是對曬青不足的鮮葉,也是一種補救的方法。涼青的適度是:嫩梗青綠飽水,葉表新鮮、無水分。
搖青發酵:
茶青通過在搖青機中的摩擦運動 ,擦破葉緣細胞,從而 促進酶促氧化作用,使鮮葉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1搖青時間:通過搖、涼(即動、靜)反復進行4-5次,歷時8-10小時,使葉子由硬 變軟("活來死去"),谷稱為"消青",這達到"綠葉紅鑲邊"。
搖青的原則:
搖青要掌握 "循序漸進"原則 。搖青轉速由,小漸多,用力輕漸生,攤葉由薄漸厚,時間由短漸長、發酵由軾漸重。3搖青"五看"一看品種搖青:葉多搖,薄葉輕搖, 二看季節搖青:春茶氣溫低、濕度大,宜於重搖 夏暑茶氣溫高,宜輕搖 秋冬茶要求達到"三秋"即秋色、秋得、秋味、宜於輕搖。 總之,搖青要做到是"春茶消,夏暑皺, 秋茶水守牢"。三看氣候搖青:南風天,輕搖,北風天,重搖。四看鮮葉老嫩搖青:鮮葉嫩,水分多,宜於曬足少搖鮮葉粗 老,鮮葉粗 老,宜於輕曬多搖。五看曬青程度 搖青曬青輕則重搖、曬青重則輕搖。4看青"三步驟"(即看搖青適度):(1)摸 :摸鮮葉是否柔軟,有濕手感;(2)看:看葉色是否由青輕為暗綠,葉表出現紅點 ;(3)聞:聞青氣是否消退,香氣顯露。
殺青定型:
茶青在室內靜置與攪拌,直至草(嗅)菁味漸失,而香氣微揚時,且制茶師變為發酵已發適中 後,即可准備'殺青"(或稱為炒青)殺青的目的,就是以高濕來破壞酵素的活性,抑制茶葉繼續發酵,以免使得氣溫完全散失 而保有半發酵茶類特有的香味。同時也因殺青時葉中水分的大量蒸散,使葉質變柔軟,以利於揉捻成型及干 燥的處理。在炒青法未發明前,共杏是采"自然發酵"。而在殺青機未發發明前,茶農們炒青是得用雙手在鍋中炒此即"粗青得名之由來。天氣涼爽還無所謂一,大熱天時其燠熱難當,也是相當辛苦。現代用殺青機來殺青就較方便了,其溫度約在160度-180度左右,可以隨意調整,溫度也較易控制,但仍需要相當的經驗。粗青的時間必須控製得恰好,茶青要炒透,才可蠢事我香氣高、水色青,起鍋太早,茶青未熟透,則成茶將帶有草青味 ,炒青過度,葉緣即有刺手的感覺,甚或炒焦味,任由怎麼泡,也無法除去。一般包種茶類的炒青-揉捻-解塊-與烘焙等重復程序都 不止一次,條型包種茶(如文山包種)通常是一-兩回,半球型或半球型包種茶(凍頂茶、松柏長青茶、明德茶及鐵觀音等),通常均須三-五回的團揉與復炒,一直炒到葉征柔軟, 接近成熟時,即可起鍋。烏龍茶類因萎凋及發酵"攪拌的程度較包種為生所以茶葉在炒青前的水分含量較包種少,因此炒青的火候就較包種 茶低,大約是包種火力的八成左右。再加上烏龍茶尤其是高極品的膨脹風茶重視白芽這有無,不重視外觀條 索 的緊結與否,所以炒青-揉邀請書捻-或團揉-解塊-再烘焙等動作的火候用勁道就稍低。烏龍茶一直炒到茶葉呈銀白色,葉緣稍幹略脆,有些微的刺手感時即可起鍋。然後再以清凈的濕布袋盛裝起來,呈放入谷斗內,上復濕布巾, 將茶葉 稍壓實 以進悶熱 靜置的回潤作用,約經一、二十分,等茶芽變白,葉呈紅、黃、綠鈀後即取出揉 捻民。這個 是烏龍茶特有的步驟、,包種則無,加此歸入殺青一並說明。制茶時,如有機會經過茶農家,置身於其間,陣陣茶香迎風撲來,令人民爽神怡,有如人芝萰之室。 製得好時更有如花香的自然,有時惹 來聞香而至的蜜蜂,除對蜜蜂 說聲對不起外,真會叫人談茶的芳香,可風茶香可比花香,甚至比花香尤有過之,那不是其他得料所能 比擬的。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加料茶,在茶中添加香料以助其香,這在古代已存在這種現象, 宋朝御用的團茶,就有添加龍腦等香精於茶膏中一起製造的情形,但茶錄的作者蔡襄先生卻不以為然,當時建州站門茶也絕不使用香葯加料,這是因怕自然的茶香才是最芬芳。
揉捻加工:
經5-8分鍾的持續揉捻民,使葉片捲成條索,破碎葉細胞,擠出休汁,粘附葉表, 沖光時易溶於水,增濃茶湯。揉捻 掌握"趁熱,適量,快速、短時"原則 加壓要"輕,重,輕"轉速控制"慢、快、慢。
人工解決:
碳火乾燥烘焙是形成獨特滋味的關鍵。其一般 火功的要求是:低溫慢焙,高級茶溫度宜低,時間宜短,低級茶溫度宜高,時間宜長。
揀剔:
揀剔包括機械揀剔和手工揀剔。主要是除去粗老畸形的茶釁,揀出茶子、茶梗。經篩分處理後的中,上段茶,先經73型梗機揀剔後,再經階梯式揀梗機或靜電揀 梗 機揀梗,產生出各號茶的正茶及一號梗、二號梗等。各號茶的正茶及三口茶再經手工揀剔後,做到"三清一凈"即茶中的梗 、片、雜物清,地下茶凈,這樣就可進入下一道工序。
Ⅱ 茶是怎麼產生的有那些流程
在看下這個6大類茶說的都非常詳細,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綠茶製造工藝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徵。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3)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
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曬干三種形式。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干。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會在炒干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二)紅茶製造工藝
我國紅茶包括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其製法大同小異,都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各種紅茶的品質特點都是紅湯紅葉,色香味的形成都有類似的化學變化過程,只是變化的條件、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下文以工夫紅茶為例,簡介紅茶的製造工藝。
(1)萎凋
萎凋是指鮮葉經過一段時間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葉成萎蔫凋謝狀況的過程,是紅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經過萎凋,可適當蒸發水分,葉片柔軟,韌性增強,便於造形。此外,這一過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葉清香欲現,是形成紅茶香氣的重要加工階段。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兩種。自然萎凋即將茶葉薄攤在室內或室外陽光不太強處,擱放一定的時間。萎凋槽萎凋是將鮮葉置於通氣槽體中,通以熱空氣,以加速萎凋過程,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揉捻
紅茶揉捻的目的,與綠茶相同,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並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於葉細胞被破壞,便於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於發酵的順利進行。
(3)發酵
發酵是紅茶製作的獨特階段,經過發酵,葉色由綠變紅,形成紅茶紅葉紅湯的品質特點。其機理是葉子在揉捻作用下,組織細胞膜結構收到破壞,透性增大,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目前普遍使用發酵機控制溫度和時間進行發酵。發酵適度,嫩葉色澤紅勻,老葉紅里泛青,青草氣消失,具有熟果香。
(4)乾燥
乾燥是將發酵好的茶坯,採用高溫烘焙,迅速蒸發水分,達到保質干度的過程。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溫迅速鈍化酶的活性,停止發酵;蒸發水分,縮小體積,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變;散發大部分低沸點青草氣味,激化並保留高沸點芳香物質,獲得紅茶特有的甜香。
(三)烏龍茶的製作工藝
烏龍茶的製造,其工序概括起來可分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乾燥,其中做青是形成烏龍茶特有品質特徵的關鍵工序,是奠定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基矗
(1)萎凋
萎凋即是烏龍茶區所指的涼青、曬青。通過萎凋散發部分水分,提高葉子韌性,便於後續工序進行;同時伴隨著失水過程,酶的活性增強,散發部分青草氣,利於香氣透露。
烏龍茶萎凋的特殊性,區別於紅茶製造的萎凋。紅茶萎凋不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發酵工序分開進行,而烏龍茶的萎凋和發酵工序不分開,兩者相互配合進行。通過萎凋,以水分的變化,控制葉片內物質適度轉化,達到適宜的發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種:涼青(室內自然萎凋)、曬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溫萎凋)、人控條件萎凋。
(2)做青
做青是烏龍茶製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氣和綠葉紅鑲邊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後的茶葉置於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搖動後,葉片由軟變硬。再靜置一段時間,氧化作用相對減緩,使葉柄葉脈中的水分慢慢擴散至葉片,此時鮮葉又逐漸膨脹,恢復彈性,葉子變軟。經過如此有規律的熟悉動與靜的過程,茶葉發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葉緣細胞的破壞,發生輕度氧化,葉片邊緣呈現紅色。葉片中央部分,葉色由暗綠轉變為黃綠,即所謂的「綠葉紅鑲邊」;同時水分的蒸發和運轉,有利於香氣、滋味的發展。
(3)炒青
烏龍茶的內質已在做青階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啟下的轉折工序,它象綠茶的殺青一樣,主要是抑制鮮葉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進程,防止葉子繼續紅變,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質。其次,是低沸點青草氣揮發和轉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時通過濕熱作用破壞部分葉綠素,使葉片黃綠而亮。此外,還可揮發一部分水分,使葉子柔軟,便於揉捻。
(4)揉捻
其作用同於綠茶
(5)乾燥
乾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發水分和軟化葉子,並起熱化作用,消除苦澀味,促進滋味醇厚。
(四)白茶製造工藝
白茶是我國特產,主產於福建剩白茶的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其品質特徵的形成,一是採摘多毫的幼嫩芽葉製成,二是製法上採取不炒不揉的晾曬烘乾工藝。
目前白茶種類不多,有芽茶(白毫銀針)、葉茶(如貢眉)之分,製作工藝簡單。
白毫銀針製作工序為:茶芽、萎凋、烘焙、篩揀、復火、裝箱。
白牡丹、貢眉工藝為:鮮葉、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或篩揀)、復火、裝箱。
(五)黃茶製作工藝
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製法特點主要是悶黃過程,利用高溫殺青破壞酶的活性,其後多酚物質的氧化作用則是由於濕熱作用引起,並產生一些有色物質。變色程度較輕的,是黃茶,程度重的,則形成了黑茶。
其典型工藝流程是殺青、悶黃、乾燥,揉捻不是黃茶必不可少的工藝。
(1)殺青
黃茶通過殺青,以破壞酶的活性,蒸發一部分水分,散發青草氣,對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悶黃
悶黃是黃茶類製造工藝的特點,是形成黃色黃湯的關鍵工序。從殺青到乾燥結束,都可以為茶葉的黃變創造適當的濕熱工藝條件,但作為一個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殺青後悶黃,有的則在毛火後悶黃,有的悶炒交替進行。針對不同茶葉品質,方法不一,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形成良好的黃色黃湯品質特徵。
影響悶黃的因素主要有茶葉的含水量和葉溫。含水量多,葉問愈高,則濕熱條件下的黃變過程也愈快。
(3)乾燥
黃茶的乾燥一般分幾次進行,溫度也比其它茶類偏低。
(六)黑茶的製造工藝
黑茶的製造工藝為殺青、揉捻、渥堆、乾燥。其中渥堆是黑茶製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1)殺青
由於黑茶採摘的葉子粗老,含水量低,需高溫快炒,翻動快勻,呈暗綠色即可。
(2)揉捻
殺青葉出鍋後,立即趁熱揉捻,易於塑造良好外形。揉捻方法與一般紅、綠茶相同。
(3)渥堆
揉捻後的葉子,堆方在篾墊上,厚15~25厘米,上蓋濕布,並加蓋物,以保濕保溫,進行渥堆過程。渥堆進行中,應根據堆溫變化,適時翻動1~2次。
關於渥堆的化學變化實質,目前尚未有定論,目前茶學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濕熱作用三種學說,但一般認為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熱作用,與黃茶的悶黃過程類似。
(4)乾燥
有烘焙法、曬干法,以固定品質,防止變質。
Ⅲ 採茶的程序
【採茶方法】
從茶樹新梢上摘取芽葉的手段,有手采和機采等。
1.手采有下列幾種:
①掐采:又稱折采,凡細嫩的標准採摘包托頂、撩頭都應用這一手法。②提手采:這是適中標准採摘的手法,大部紅綠茶區均用之。③雙手采:這是提高採茶工效的先進手采方法,比單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達35-40kg,但茶樹必須具有理想的樹冠,採摘面平整,發芽整齊。
2.割采
邊茶的採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進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鐵刮刀、鐮刀或採摘鋏等,工具要求刀刃鋒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將枝條割裂而影響下輪新梢萌發。 機采:在機采前數日用手采掉一批達到標準的鮮葉,這樣機采鮮葉質量基本可以滿足加工中、低級條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園連續機采三、四年後,芽葉逐步變小,密度增加,葉片變薄。
採茶鋏採茶
優點
1、工效較高。據調查,一把採茶鋏在高產茶園一天可采100多公斤鮮葉,在一般茶園一天可采50多公斤鮮葉,比一般手工採摘提高工效1-2倍。
2、質量較好。使用採茶鋏採茶,只要掌握住技術要領,則不論在芽葉的完整率方面還是對茶樹的留養方面都比當前手採的好,而且由於工效高,比手工採茶容易抓住農時,有利選擇最佳時間採茶,保證鮮葉質量。
3、成本較低。一般而言,購買一台採茶機要5000元以上,農民難於承受,而一把採茶鋏只要10多元錢。戶戶都能買得起。
4、適用性廣。採茶鋏使用簡便,婦女及文化水平低的人都能操作使用。此外,使用採茶鋏對茶樹採摘面的平整度要求沒有採茶機那樣高。因此,採茶鋏特別適合山區及家庭式經營的生產者使用。
注意事項
1、要適時剪茶。使用採茶鋏採茶最好與採制名茶結合起來,春茶早期萌發的芽葉應先行手採制名茶,以後按大宗茶的採制標准及時使用採茶鋏剪采。並可實施分批剪采。
2、要適度剪采。春茶掌握在修剪面上3厘米左右的部位下剪,即要達到留1葉剪采。夏秋茶要在上一次剪采面上略提高一點距離下剪,切不可一次比一次剪得重,否則會影響茶葉質量與茶樹生長。
3、要刀口鋒利。剪采必須一刀成功,切不可在同一處連剪兩刀,否則會影響芽葉的完整率,同時也易造成對茶樹剪采過重。
4、要增施肥料。使用採茶鋏剪採的茶園,施肥量應比手採茶園多些。一般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增施2-3公斤純氮來計算。增施肥料不但能提高芽葉的持嫩性,有利於增產提質,而且對提高採茶鋏的剪采工效和芽葉的完整率也都有利。
5、要實施茶樹正常修剪。使用採茶鋏採茶雖比採茶機對茶樹採摘面平整度的要求低些,但不等於不要有一定的採摘面,因此,需要對茶樹作正常的輕修剪。對於茶樹高低不一的茶園,仍要通過重修剪或深修剪措施,將改造成為平整的採摘面,以便於實施採茶鋏採茶,這不但能提高採茶工效,而且剪下的芽葉完整率較高,茶梗少,有利於提高茶葉品質。
【小資料】
在採摘的過程中,為防止鮮葉變質,應注意:①採摘時要使芽葉完整,在手中不可緊捏,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以免芽葉破碎、葉溫增高;②採下的鮮葉要放置在陰涼處,並及時收青,運往茶廠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③運青的容器應干凈、透氣、無異味;④運送鮮葉過程中,容堆放時不可重壓。
Ⅳ 第三節岩茶採制之程序
第三節岩茶採制之程序
岩茶採制各個過程,與普通紅茶綠茶製造方法不同之點甚多,蓋岩茶為半發酵茶,採制方法系取二者之混合作法,經逐步之實驗改良,各種處理方法,均極其精密,且多甚合理。今於未詳論各過程之前,先將採製程序列式說明於後,以明採制過程之概要。
【妞注】
開頭提到與普通紅、綠茶製造方法不同甚多,為半發酵茶,而方法則混合了綠茶紅茶的做法。關於烏龍茶(半發酵茶)的考,實際並無大意義。因為烏龍茶由來,庄晚芳教授陳椽教授曾經對於此進行了學術上的爭論。早年庄晚芳教授曾經肯定的結論:烏龍系地名。後在建國後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確定,親自寫:烏龍茶繫世界三大茶類之一,豈可擅自抹殺! 某種時候,在事實面前,實際利益(庄時期應該是國家利益)的需要重於史實時,許多人往往選擇前者,這也可以理解。
而烏龍茶的出現時間應該是在北苑貢茶之後,關於北苑的由來,沈括的《夢溪筆談》卷24記有:……今建州鳳凰山,土人相傳謂之北苑。言江南嘗置官領之,謂之北苑茶,後因讀李後主文集,有北苑詩、北苑記、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內園使,李氏時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競貴之,謂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學士甌之類,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雲苑者,天子園囿之名,此在列君之東隅。緣何卻名北苑?蓋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誤傳,自晉公實之於書,至今遂之北苑。」 沈括系北宋時期比較有科學精神的政治家,寫《夢溪筆談》的時候恰好是北苑貢茶正火熱當時,而在沈括記錄之後有的《北苑貢茶錄》。寫《北苑貢茶錄》的熊蕃是在極盛時期寫的書,多少收到丁謂的影響。最終北苑的實質由來,由《北苑貢茶錄》後傳為地名。而實際則是因為有北苑使,因其擅長制茶,人敬重而尊為北苑茶。
庄晚芳教授認為,北苑貢茶系烏龍茶工藝的最初雛形。在皇甫冉送陸羽的採茶詩里記:「遠遠上層崖,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地點山崖,並非平地;時間,春;事件,采滿盈盈一筐鮮茶需要快日落時。採茶時候,如果在桐木高山地,往返只能徒步。採茶時候背一竹筐,在採摘時候為了避免已經採下的樹葉在陽光下提前萎凋,會把茶筐就近放在陰涼處,採摘一大捧的時候再投入筐內。如果時間過久,會讓茶在筐內通風情況下萎凋,而顛簸下山的路上茶葉互相碰撞,產生了現在烏龍茶做青的搖篩的效果。而後壓製成餅。而武夷山的綠茶即使做工嚴謹的情況下,當年的顏色也極深,不像其他綠茶一般嫩綠如新。但武夷綠茶性不寒 ,因為試制過有體會。後發間崇安縣令王梓在1706年的《茶說》里記有:「武夷山周圍百二十里,皆可種茶。茶性他產多寒,此獨性溫。其品有二,在山者為岩茶,上品也。在地者為洲,次之。」而武夷綠茶製造良好,系在山者品質的,做成口感要賽過現在台灣的包種茶(老包種多為窨花不包含)。
而烏龍茶的歷史記載等級,卻在崇安縣令,後來寫《續茶經》陸廷燦的《隨見錄》里發現,記:「武夷茶在山上者為岩茶,水邊者為洲茶,岩茶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為上,南山者次之,兩山又以所產之岩名為名,其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功夫之上,又有『小種』,則以樹名為名,每株不過數兩,不可多得。洲茶名色有蓮子心、白毫、紫毫、龍須、鳳尾、花香、清香、選芽、漳芽等類。」 此中記載,明晰了當時的等級。而後來廣為流傳的花香型、清香型。出處也一目瞭然了。
在其中陸廷燦紀錄了武夷茶當時的製法:「凡茶見日則味奪,唯武夷茶喜日曬。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為得法。」
1717王草堂的《茶說》則記:茶采後,把葉片均勻鋪蓋筐中,置於架上,在日下風吹日曬,為『曬青』之後加以炒焙。『茶采而攤,攤而摝,香氣發越即炒,過時不及皆不可,現炒現焙,復揀去其中老葉枝蒂,使之一色。 王草堂已經把工藝紀錄詳細。
而其他地方茶,是否可以製作烏龍茶。我認為在完熟工藝下未嘗不可,只是質量完全賽不過武夷。在1743年的時候,邵武、江西廣信等地就開始製作「江西烏」來冒充武夷產烏龍茶。而1851年福建的沙縣也開始製作『烏龍』『紅邊』兩種茶進行出口交易。而其中劣質品多減少工序,加強日曬跟揉捻,取消炒制過程。
就烏龍名稱來源、工藝、製作。進行了擴展討論後。用胡浩川、吳覺農寫在民國時期《中國茶業復興計劃》書中的一段結束今天這節的議題。
製造繁簡自由:茶葉的名稱,因地、因時以及因方法不同,無慮數千百種。但大致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及磚茶等數大類。就一般的情況說:除磚茶的製造較為艱巨外,其餘的各種各式並不怎樣煩難。在過去,乃至現在,一切的製造都委之於生產者的農民之手,便非偶然。這是從製造的簡單容易的方面說,但在另一方面看人人都知道,一種龍井茶有高至十六塊大洋一斤者,也有低到一元買二三斤者。甚至像福建武夷山的鐵觀音、鐵羅漢有一斤高達六十元以上者,這關系於風土者固多,而製造方面的精粗占其大半!上等龍井茶的製造,每斤的採摘費須費去一二元,每人每日的製造量只有四五兩,或半斤左右。如六安的梅片,清香撲鼻,原來是第三四葉的粗片精製而成;名貴的烏龍茶,要使第一葉的嫩芽保持白毛,地二三葉的外綠發酵,內仍舊保持青綠原狀。茶葉的製造者,原帶有一種藝術的意義;但繁簡如何,卻可聽當地農民隨時問的有無多寡,時價的高低變遷,自由支配,這又是一切農產品中所不及的。最近幾年來,各種農產品的價格,武夷不在繼續狂跌;但茶葉還能維持常態,其他原因固多,而茶葉的製造,還不能脫離純手工藝的製品,並能繁簡如意,也是極大原因。——《中國茶業復興計劃》1935年3月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轉自掃葉山房)
Ⅳ 茶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茶葉的製造過程,因各種茶而在程序上有所不同,然而大致上的主要步驟如下 :
一、採摘茶青: 以食指與姆指挾住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力量將茶葉摘斷,不同的茶採摘部位也就不同,有的采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有的多采一葉叫一心二葉,也有一心三葉。
二、.日光萎凋: 採摘下來之茶菁須置於日光下曝曬,或利用熱風使茶菁的水分適度蒸散,減少細胞水分含量,因為只有讓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空氣中的氧才能與葉胞內的成分起化學變化,而這個變化就是所謂的「發酵」。如果要製造「不發酵茶」,則直接進行「殺青」,如果要製造「半發酵茶」或「全發酵茶」則進行「萎雕」。
三、室內萎雕及攪拌: 茶青變軟後就搬至室內,稱為室內萎雕。第一次攪拌主要目的是促使水分散發,到了第二次攪拌是為了要讓葉子與葉子間的充分相互磨擦,以促進氧化(即發酵)的進行。
四、炒菁: 茶菁萎雕至適當程度就要用高溫炒菁破壞葉中的酵素活性使其停止發酵,並可除去鮮葉中的臭味。傳統是用鍋子炒,現代化則是用滾筒式殺青機。在台灣喝到的茶大部分都是用炒的,只有少部分綠茶才用蒸的(如日本的玉露、煎茶、抹茶)。炒青的茶比較香,但蒸青的茶比較綠。
五、揉捻(酵素氧化作用): 將炒菁後的茶葉置入揉捻機中,使其滾動並形成捲曲狀(就像是把殺青過的茶青拿來像揉面團一般地揉)。由於茶葉受到揉壓,所以會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附著於表面,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於茶湯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
六、團揉: 又稱為「布揉」。即用布將經過初揉的茶青包成球狀,然後一手提住布巾的頭,一手將布球依同一方向搓揉,使其滾動,如此「布球」就會愈揉愈緊,緊到一個程度後,放置一旁,使其降溫成形。然後再打開將茶青鬆散(稱為「解塊」),加熱後再行包布揉捻,這樣一次又一次,直到揉成需要的外形與茶性。
七、乾燥: 乾燥就是把製作完成的茶青水分蒸發掉。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過後的茶葉,使其含水份低於百分之四,以利於貯藏與運銷,通常為了使內外乾燥一致,常採用二次乾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乾燥,然後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乾燥,就可以了。
Ⅵ 口唇採茶工藝的採茶程序
「口唇茶」源自傳說,據稱要由採茶少女用嘴採摘的春茶,炒成後揣入懷中,通過體溫來窨制。如此一段時間,則茶有體香,因工藝繁復,故產量極低。
口唇茶專用的採茶工具茶柳情是用信陽著名的柳編精製而成,在使用時將茶柳情放置胸間,工口唇接收採茶女用咬下的嫩茶葉。
Ⅶ 採茶的一般方法
一、手采
1、掐采:又稱折采,凡細嫩的標准採摘包托頂、撩頭都應用這一手法。
2、提手采:這是適中標准採摘的手法,大部紅綠茶區均用之。
3、雙手采:這是提高採茶工效的先進手采方法,比單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達35-40kg,但茶樹必須具有理想的樹冠,採摘面平整,發芽整齊。
二、割采
邊茶的採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進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鐵刮刀、鐮刀或採摘鋏等,工具要求刀刃鋒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將枝條割裂而影響下輪新梢萌發。
三、機采
主要是往復切割式採茶機來采。 由0.6~14瓦的小汽油機或40瓦左右的微電機驅動,動力由軟軸傳至手攜採摘裝置,驅動切割器和集葉裝置作往復運動。採下的茶葉在風機或掃葉輪作用下送入集葉袋。採摘質量好,芽葉完整率可達80%左右。
(7)採茶的程序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要適時剪茶。使用採茶鋏採茶最好與採制名茶結合起來,春茶早期萌發的芽葉應先行手採制名茶,以後按大宗茶的採制標准及時使用採茶鋏剪采。並可實施分批剪采。
2、要適度剪采。春茶掌握在修剪面上3厘米左右的部位下剪,既要達到留1葉剪采。夏秋茶要在上一次剪采面上略提高一點距離下剪,切不可一次比一次剪得重,否則會影響茶葉質量與茶樹生長。
3、要刀口鋒利。剪采必須一刀成功,切不可在同一處連剪兩刀,否則會影響芽葉的完整率,同時也易造成對茶樹剪采過重。
4、要增施肥料。使用採茶鋏剪採的茶園,施肥量應比手採茶園多些。一般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增施2-3公斤純氮來計算。增施肥料不但能提高芽葉的持嫩性,有利於增產提質,而且對提高採茶鋏的剪采工效和芽葉的完整率也都有利。
5、要實施茶樹正常修剪。使用採茶鋏採茶雖比採茶機對茶樹採摘面平整度的要求低些,但不等於不要有一定的採摘面,因此,需要對茶樹作正常的輕修剪。對於茶樹高低不一的茶園,仍要通過重修剪或深修剪措施,將改造成為平整的採摘面,以便於實施採茶鋏採茶,這不但能提高採茶工效,而且剪下的芽葉完整率較高,茶梗少,有利於提高茶葉品質。
Ⅷ 程序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程序員個人工作者做好 職業規劃 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助於自身實現職業生涯的夢想。以下是我精心推薦的一些程序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 範文 ,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程序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一)
一、引言
隨著新的高校 畢業 生就業機制的形成,獨立院校計算機專業就業工作應該展望就業前景、面對嚴峻形勢、轉變工作觀念、改進工作方式,提高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二、自我分析
我是成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名本科生,性格外向,喜歡廣交朋友,學習刻苦,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夠得到回報,我有著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歡運動,喜歡與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快樂,我堅信有了刻苦的精神就一定能在當今的社會立足。
三、職業分析
1、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調整
(2)我國IT人才總量嚴重不足
(3)IC人才、網路存儲人才、電子商務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戲技術人才嚴重短缺
(4)在軟體人才層次結構上,水平高的系統分析員和有行業背景的項目策劃人員偏少,同時軟體藍領也比較缺乏
2、市場需求旺盛
(1)行業需求穩中有變
(2)企業需求格局形成
(3)區域需求差異顯著
3、就業競爭激烈
(1)買方市場已經形成
(2)就業格局逐漸明朗
4、就業工作滯後
(1)疏通就業 渠道
(2)加強就業指導
(3)提高學生素質
5、人才培養脫節
(1)本科計算機人才培養重在特色
大學生就業市場上,計算機人才供需兩旺,買方市場逐步形成,供大於求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實質不是人才過剩,而是供需結構性失衡。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應瞄準IT人才市場變化,調整模式,突出特色。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也應轉變就業觀念,先就業、再擇業。
四、生涯機會評估
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人數的集聚增加,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優勢不斷消失,除了人數增多等客觀因素外,高校專業設置、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變化的錯位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由於高額收費、降分錄取及社會對獨立學院畢業生質量還不完全認同等原因,在就業工作中會碰到諸多問題。20XX年以來,高校計算機專業初次就業率連年下滑,成為大學生就業市場上一大 熱點 ,受到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但值得指出的是,只要專業知識過硬,就業前景還是很光明的。
五、職業目標的確定
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進入IT行業,先從基礎的程序員做起,逐步發展,成為網路工程師,後創辦自己的公司。
六、職業目標計劃和實施
大學二年級,在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的基礎上努力通過六級考試,下半年要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學好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通過各種渠道,拓展自己的其他方面知識。尤其是 企業管理 方面知識,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三年級,通過國家計算機三級考試,掌握更高多的專業知識,在自身的專業方面有更深的發展,了解就業形勢,做好就業准備。
大約四年級,拿到各種必備證書,順利完成學業,找到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
畢業十年內,努力工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積極表現,爭取提升的機會,程序員,軟體開發,軟體工程師企業管理人員。後創辦自己的公司。
七、審查、反饋及修正
工作之路也許會很艱難,尤其是自己的 創業之路 ,資金會是的阻礙,由於種種的位置困難,創業時間可以延長至十五年、甚至是二十年,認真觀察中國市場,慎重考慮自己的發展。
八、備選方案
教師:大學四年內,在完成規定的學業外,考取教師資格證,如果,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前景太差,就從事 教育 事業,教師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份不錯的工作。
九、結束語
無論將來的就業形勢如何,現在關鍵的是打好基礎,用過硬的專業知識武裝自己,堅信自己的選擇,並為之付出努力,相信一定會收獲成功。
程序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二)一、 自我分析
1、職業價值觀
個人比較傾向能讓家人過著無拘無束、舒適安逸的生活,所以我的職業價值觀是不斷鞭策自己,不斷進取,讓自己的價值得到他人、社會肯定的同時,獲得豐厚的薪金,足以讓家人生活體面。其次,在保證小家的前提下,能讓自己的付出不斷給社會輸出正能量。
2、性格
典型的雙重性格,動靜分明。樂觀、開朗、堅強。工作上會表現出積極、主動、落落大方。但在 人際交往 方面,略顯羞澀,被動。
3、興趣
喜歡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喜歡寫博客,有寫 日記 習慣。喜歡彈古箏,喜歡跳舞。喜歡挖掘自己的喜好並加以引導,培養自己成為多才多藝的人。
4、能力
參加學生會及長期擔任班委,獲得較多的管理及組織方面的 經驗 ;在社團里積累了自己的舞蹈基礎;能夠熟練應用繪聲繪影等視頻製作工具;聽從指揮並有責任心、有上進心對待每件事。對決定做的事會堅持到底。能很快上手服務員、採茶、派單等兼職且表現良好。擅於不斷發現自身不足,並不斷充實自己
5、職業興趣
興趣廣泛,因此在任何職業里都可以做得有聲有色。但匹配自己專業,希望畢業後能在有關維護電腦及其安全崗位發揮才能,如網警。
6、職業個性
在人格氣質的檢測中,自己是ESTP(即督導),但我喜歡在一個團隊中工作,喜歡為人出謀劃策,喜歡集眾智,當然喜歡成為大家的監督者。希望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個人獨特的魅力,也想努力成為一名領導者。
7、自我分析小結
自己本身就不屬於天生聰穎,一學即會的天才,但我很注重個人在後天的努力。並通過不斷的努力達到與天才們可以達到的效果。我像一個玉匠,擅於發現本身這塊玉的瑕疵,更擅於不予餘力地對其給予雕琢,讓璞玉實現它的金碧輝煌。
二、未來人生
1、基本目標
工作穩定,薪金豐厚,家人生活安逸舒適,生活著並享受著。
2、具體規劃
(一)即日起至大學畢業
a、認真修完大學所有學分,拿到教師資格證、學士學位及畢業證書、獎學金;爭取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大一第二學期通過英語四級考試;大二第一學期通過英語六級考試;大二第二學期自考教師資格證;大三(若允許)考駕考證;大四全利准備公務員考試。b、古箏考試至少過六級。
c、關注時事,關注本專業的動態。
d、堅持鍛煉身體。
e、提高自己打字速度。
d、熟用各種辦公、娛樂軟體。
(二)畢業後五年
a、20xx夏-2018夏:還貸完畢。
b、2018夏-2020夏:自由資本積累時期。
c、2020-2021:新家組成時期。
(三)成家後
a、保證生活質量的同時繼續豐富自己。
b、事業有所建樹,不斷進取,不忘根。
三、環境及就業環境分析
(一)自身環境
已戀愛且戀愛對象在異地:省去單身男、女同學因曖昧而花去的時間、精力;省去情侶因頻繁約會而浪費的時間、金錢、精力。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業及自我完善中。
(二)家庭環境
出身在一個農村家庭,家裡姐妹眾多,經濟較拮據,父母擔子重。但父親開明,支持女兒的追求,鼓勵女兒不斷進取。
(三)學校環境
通過初中、高中近似封閉性的生活及很好的學習氛圍,培養了自己獨立、迎難而上、不斷拓取的性格。因此,雖然現處的大學特別是與本專業相關的設備、書籍、輔導員們遠比不上在本專業有很高造詣的清華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院校,但可以善用本校的優勢,明確自己的目標後,有目的地充分利用本校的資源,並通過其他途徑來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學校能授予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而且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極快,哪所院校也無法保障其知識更新得及時。
(四)社會環境
在這個本科生滿街跑,碩士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的年代,就業形勢可想而知。但頭銜高只能說你學的比別人久,至於你的能力能否完全展示,又是另一回事了。像在外企,有能力才是能夠獲得一份好工作、拿高薪的硬體。所以,無論現在外界就業環境多麼嚴峻,想好你想做的,准備好你該做,提升你能做的,再適時出擊,手到擒來。
四、職業選擇及優化
1、職業選擇:公務員
2、專業優勢:復試很多單位的招聘職務都有很強的專業要求,因為公務員考試招聘的都是主任科員以下的非領導職務,且對我們的事實操作能力很高,所以一般都需要中文系、計算機系、法律系火 人力資源管理 專業的學生。
3、職業風險:頂著九成變成炮灰的壓力備考,面對報考人數之多,而適合的職位又少之又少的現實,不斷提高本人的管理、推理等能力。工作時還不能忘給自己充電。
4、職業優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要更加花心思去學習去鑽研。既然選擇了一份職業就得當擔起一份職責,要本著虛心求教之心向前輩取經,不能僅要求自己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對每項任務應力求完美。
五、反饋與修正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規劃歸規劃,實際歸實際。定出的目標隨時都可能變化,所以為了自己的現實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結合自己在現實職業目標的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實際情況對職業規劃進行及時的反饋和修正,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1、 反饋時間:定為一年一次。當出現特殊情況時,要及時反饋並進行相應的調整。
2、 修正原則:過程只是一個形式,途徑是次要的,能達到終極目標即可。
六、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看法
我喜歡有目的、有規劃的去做一件事,因此從高中至今,我習慣特地准備一個本子,專門記錄近期大大小小需要完成的事,當然首頁便是自己的終極目標。我始終覺得一個人的悲哀不是達不到目標,而是沒有目標可達。而這學期開設的《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則讓我懂得了怎樣更規范地寫下自己的規劃書。之前我也寫規劃,但只是草草寫下結果,從沒有記下每個決定涉及的細節。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程序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