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顧客頭發剪一半急回家,托尼是怎麼做的
山東顧客頭發剪一半著急回家,托尼很無奈,只能跟隨著男子到了小區,隔著柵欄給這個男子剪完了頭發。不得不說這個理發師真的是太敬業了,如果說是一般的理發師,他們根本都不會趕到小區,你要不想剪就不剪了,但是你該給的錢還是要給的。
真的感覺每個網友他們關注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說他跟著去到小區是不是不安全?會不會把病毒帶回去,理發師也做出了回應,他說整個操作過程已經全面消毒了,而且回到店裡面也做好了消殺,希望大家能夠放心。看了一下他們剪頭發的流程,發現真的是比較麻煩的,不過顯示的真的很健康。
2. 《復聯2》中托尼史塔克最後為什麼選擇星期五賈維斯呢跟幻視有怎樣的聯系
在電影《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幻視是鋼鐵俠設計的人工智慧管家「賈維斯」的升級版本,身體是奧創用【再生搖籃】製造,並由泛合金為材料,生命來源來自於洛基權杖上的心靈寶石,後來由布魯斯·班納和托尼·史塔克上傳賈維斯的意識完成。
賈維斯變成了幻視,幻視也不再是賈維斯,簡單說是軟體升級了。沒有了賈維斯這個超級管家托尼就再開發了一個叫星期五的超級智能程序,兩者都是程序。
拓展資料: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 Age of Ultron)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十一部電影。由喬斯·韋登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馬克·魯法洛、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和傑瑞米·雷納主演。影片於2015年5月1日在北美上映。
3. 史蒂夫·喬布斯傳的主要人物
阿爾·奧爾康(Al Alcorn):雅達利公司總工程師,街機電子游戲《乒乓》(Pong)的設計者,喬布斯年輕時的老闆。
比爾·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蘋果早期雇員,為麥金塔開發圖形界面設計。
吉爾·阿梅里奧(Gil Amelio):1996年成為蘋果CEO,收購NeXT,把喬布斯請回蘋果。
克里斯安·布倫南(Chrisann Brennan):喬布斯在家園高中的女朋友,喬布斯女兒麗薩的母親。
諾蘭·布希內爾(Nolan Bushnell):雅達利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企業家偶像。
麗薩·布倫南-喬布斯(Lisa Brennan-Jobs):喬布斯和克里斯安·布倫南的女兒,生於1978年,最初不被喬布斯承認。
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喬布斯在蘋果第一階段工作時的市場營銷主管;1997年喬布斯回歸後,成為蘋果董事會成員和喬布斯的親密夥伴。
埃德溫·卡特穆爾(Edwin Catmull):皮克斯的聯合創始人,後成為迪士尼高管。
乙川弘文(Kobun Chino):加利福尼亞的一位曹洞宗禪師,喬布斯的靈魂導師。
李·克勞(Lee Clow):頑皮的廣告鬼才,製作了蘋果的「1984」廣告,與喬布斯合作30年。
「黛比」德博拉·科爾曼(Deborah 「Debi」 Coleman):早期Mac團隊成員,後來負責蘋果的製造部門。
蒂姆·庫克(Tim Cook):堅定,冷靜,1998年被喬布斯任命為蘋果首席運營官,2011年8月接替喬布斯成為蘋果CEO。
埃迪·庫埃(Eddy Cue):蘋果的互聯網服務負責人,在與內容供應商的周旋中是喬布斯的得力助手。
「安迪」安德烈婭·坎寧安(Andrea 「Andy」 Cunningham):里吉斯·麥肯納公司的公關專家,在早期麥金塔的年代負責與喬布斯打交道。
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迪士尼的鐵腕CEO,達成與皮克斯的合作協議,後與喬布斯發生矛盾沖突。
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CEO,喬布斯的密友。
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朋克工程師,2001年加入蘋果開發iPod。
斯科特·福斯托(Scott Forstall):蘋果的移動設備軟體負責人。
羅伯特·弗里德蘭(Robert Friedland):里德畢業生,擁有一處蘋果農場公社,在東方宗教中追尋精神家園,影響了喬布斯;後來經營一家礦產公司。
讓-路易·加西(Jean-Louis Gassée):蘋果法國分公司經理,1985年喬布斯被擠出蘋果時他接管了麥金塔部門。
比爾·蓋茨(Bill Gates):1955年出生的另一位電腦天才。
安迪·赫茨菲爾德(Andy Hertzfeld):活潑友善的軟體工程師,早期Mac團隊成員。
喬安娜·霍夫曼(Joanna Hoffman):早期Mac團隊成員,勇於對抗喬布斯。
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丹尼爾·科特基在里德學院的女朋友,早期蘋果員工。
羅德·霍爾特(Rod Holt):煙不離手的馬克思主義者,1976年被喬布斯聘用為AppleⅡ的電子工程師。
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2005年接替艾斯納成為迪士尼CEO。
「喬尼」喬納森·艾弗(Jonathan 「Jony」 Ive):蘋果的首席設計師,是喬布斯的合作夥伴和親密朋友。
「約翰」阿卜杜勒法塔赫·錢德里(Ablfattah 「John」 Jandali):敘利亞出生,在威斯康星州讀碩士,喬布斯和莫娜·辛普森的生父;後來在雷諾市附近的布姆頓賭場擔任餐飲經理。
克拉拉·哈戈皮安·喬布斯(Clara Hagopian Jobs):亞美尼亞移民的後代,1946年跟保羅·喬布斯結婚,1955年領養了剛出生不久的史蒂夫·喬布斯。
埃琳·喬布斯(Erin Jobs):安靜,嚴肅,史蒂夫·喬布斯和勞倫·鮑威爾的第二個孩子。
伊芙·喬布斯(Eve Jobs):精力旺盛,充滿活力,史蒂夫·喬布斯和勞倫·鮑威爾最小的孩子。
帕蒂·喬布斯(Patty Jobs):保羅和克拉拉·喬布斯在領養史蒂夫兩年後領養的第二個孩子。
保羅·萊因霍爾德·喬布斯(Paul Reinhold Jobs):威斯康星州出生的海岸警衛隊隊員,跟妻子克拉拉於1955年領養了史蒂夫。
里德·喬布斯(Reed Jobs):史蒂夫·喬布斯和勞倫·鮑威爾的長子,有著父親的迷人外表和母親的和善性格。
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2000年被喬布斯聘用發展蘋果零售店。
傑弗里·卡曾伯格(Jeffrey Katzenberg):迪士尼製片廠負責人,跟艾斯納發生沖突,於1994年辭職,跟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大衛·格芬一起創建了夢工廠。
丹尼爾·科特基(Daniel Kottke):喬布斯在里德學院最好的朋友,兩人一起去印度朝聖,早期蘋果雇員。
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皮克斯的聯合創始人及創新主力。
丹·盧因(Dan』I Lewin):跟隨喬布斯,相繼在蘋果和NeXT擔任市場營銷高管。
邁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蘋果的第一位大股東和主席,對喬布斯形同慈父。
里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公關奇才,從早期開始指導喬布斯,並一直是他的顧問。
邁克·默里(Mike Murray):早期麥金塔的市場營銷總監。
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英特爾CEO,幫助麥金塔使用英特爾晶元,但是沒拿到iPhone項目。
勞倫·鮑威爾(Laurene Powell):善解人意,性情溫良,賓州大學畢業,之後去高盛工作,再到斯坦福讀書,1991年嫁給喬布斯。
亞瑟·羅克(Arthur Rock):傳奇般的科技投資者,早期蘋果董事會成員,對喬布斯如同父親。
「魯比」喬納森·魯賓斯坦(Jonathan 「Ruby」 Rubinstein):跟喬布斯一起在NeXT工作,1997年成為蘋果的硬體總工程師。
邁克·斯科特(Mike Scott):1977年被馬庫拉聘為蘋果總裁,試圖管住喬布斯。
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前百事高管,1983年被喬布斯挖到蘋果任CEO,雙方隨後產生矛盾,於1985年把喬布斯排擠出局。
喬安妮·席貝爾·錢德里·辛普森(Joanne Schieble Jandali Simpson):威斯康星州人,喬布斯的生母,把喬布斯送人後,還育有一女莫娜·辛普森。
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喬布斯同父同母的妹妹,1986年兩人相認後關系日益密切。她的幾部小說均以家人為藍本,例如母親喬安妮(《在別處》),喬布斯及其女兒麗薩(《凡人》),以及她父親阿卜杜勒法塔赫·錢德里(《失散的父親》)》。
阿爾維·雷·史密斯(Alvy Ray Smith):皮克斯的聯合創始人,後與喬布斯發生矛盾。
伯勒爾·史密斯(Burrell Smith):Mac團隊里天真、聰明、躁動的程序員,20世紀90年代患上精神分裂症。
「阿維」阿瓦迪·泰瓦尼安(Avadis 「Avie」 Tevanian):在NeXT跟喬布斯和魯賓斯坦共事,1997年成為蘋果的軟體總工程師。
詹姆斯·文森特(James Vincent):熱愛音樂的英國人,在蘋果的廣告代理公司跟李·克勞和鄧肯·米爾納(Duncan Milner)共事的年輕合夥人。
羅恩·韋恩(Ron Wayne):在雅達利與喬布斯相識,成為蘋果初創期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的第一個合夥人,但是不明智地放棄了他在蘋果的股權。
斯蒂芬·沃茲尼亞克(Stephen Wozniak):家園高中的明星電子極客;設計的電路板被喬布斯成功地加以包裝並推向市場。
4. 誰可以清楚的告訴我,托尼霍克的個人資料啊,最好有照片
空中旋轉900°高手、極限運動冠軍……36歲的托尼·霍克是美國盡人皆知的滑板巨星不僅如此,霍克還是一名商業巨子,他把滑板這項街頭運動推廣到全世界,並創建了自己規模龐大的「滑板帝國」而這一切,都源於對滑板運動的熱愛霍克曾說:「滑板是我的人生首選」
天才少年鍾情滑板14歲獲得首個冠軍
從6歲起,加州少年霍克就開始練習滑板他沒有選擇籃球或棒球這些傳統運動項目,而是專心於滑板訓練,每天至少練習6小時回憶童年時光,霍克說:「我不喜歡別人對我指指點點,不需要為訓練而訓練,也不必依靠同伴取得成功」
圖:與小兒子在一起
昔日創高難度動作今朝締造商業帝國
14歲那年,霍克成為一名滑板選手這意味著他有機會參加一次職業比賽結果他取得冠軍,並獲得150美元獎金霍克回想成為職業選手的情景時激動地說:「150美元!當我16歲時,我的銀行賬戶里好像僅存了500美元,我非常激動你知道,我正打算買一輛汽車」
16歲後,霍克前往聖迭戈上高中離開了輪滑超霍克高中生活並不如意雖然他的智商高達144,學習成績很好,但他看起來非常瘦,因此常受其他同學欺負霍克承認:「在高中,那些(學生)運動員走到我面前,抓住我把我撂倒尋開心……」
在霍克的記憶中,曾有過因為玩滑板而被關入警察局的經歷他說,多數情況下警察只是警告不過,有一次他在皮爾海灘從警察身邊滑過,惹惱了警察,於是他和同伴被帶到了警察局
十年創造不敗戰績900°再創滑板神話
在受人欺負的學校時光里,滑板成為霍克唯一愛好霍克苦練動作,曾4次磕掉牙齒,數次摔成腦震盪不過努力終於換來了回報
18歲前,霍克兩次在全球巡演,並且發售印有簽名的滑板算上版稅、出場費和獎金,他的收入已達到六位數高中尚未畢業,他就買了首套住房此後10年,霍克在參加的各項賽事中均獲得勝利
1995年,隨著人們對滑板運動的熱情減退,霍克考慮准備退役就在那時,美國娛樂和體育電視台邀請他參加極限運動會,他應邀參加並取得勝利更重要的是,電視轉播重新點燃了人們對滑板的熱情大約從那時起,霍克開始嘗試一種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高難度動作——「900」(空中旋轉兩周半即900°)
「之前,我考慮了大概9年,但從來沒有勇氣嘗試」霍克說,「在嘗試過程中,我曾摔斷一根肋骨此後不久,我的肋骨還曾撞到了坡道頂端那時我在想,這種動作不可能完成」
霍克的運動生涯在1999年的極限運動會上達到頂峰當天,他11次嘗試高難度動作「900」均以失敗告終不過,第12次,他完成了這一高難度動作「我只是感覺極大解脫,我終於征服了這個折磨我如此長時間的惡魔從那以後,滑板讓人們變得瘋狂,我不斷接受有關『900』的采訪霎時間,每個人都知道了『900』」
從那時起,霍克數十次完成「900」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似乎在他後代身上得到延續受他影響,3個孩子不約而同地喜愛上了滑板10歲的兒子利萊從4歲起就開始練習滑板
推出輪滑搖滾巡演商業版圖越做越大
霍克最終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輪滑運動上,是通過創立一種把極限運動和搖滾結合在一起的「冒險者嘉年華」(BoomBoomHuckJam),活動聚集了世界最棒的專業滑板手、自行車越野賽選手以及摩托車越野賽手等極限運動高手
為打造這項具有藝術風格的輪滑活動,霍克共花費了100多萬美元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時,霍克說:「最近幾年,我曾舉辦多場表演,看到(輪滑愛好者)人數逐漸壯大我們所有表演都在大型活動的間歇進行,可能是在音樂會、博覽會或橄欖球賽中場休息時間,(觀眾的)興趣非常濃厚」
接受《時代》周刊專訪時,霍克說,巡演擁有許多舞蹈表演內容,具有視覺刺激效果,它表明滑板是一種娛樂,而不是競爭而且,滑板不僅屬於年輕一代,它是少數可讓父子同時參與的運動
此前,類似的巡迴表演已經出現,如汽車拉力賽等所有觀眾都喜歡刺激,霍克也非常了解觀眾喜歡刺激的心理他說,「不管人們是否承認,他們希望看到我們摔倒我的意思是,他們希望看到我們最終取得成功,但我們仍有可能摔倒在地你知道,人們喜歡飛一般的感覺」
霍克的姐姐兼公司經理帕特認為,這項活動不像一場體育賽事,更像一場音樂會「這些傢伙現在都成搖滾歌星了」她說
除了大規模推廣輪滑運動外,霍克的生意也蒸蒸日上霍克創建了自己的體育運動「帝國」,產品包括最暢銷的電腦游戲、DVD影碟、滑板裝備和服裝等,年收入達1000多萬美元
此外,霍克還與電腦游戲開發商Activison合作,以他名字命名的電腦游戲《托尼·霍克滑板》成為最暢銷的電腦游戲之一目前熱銷的第5代使Ac-tivison成為納斯達克股民的寵兒,霍克每年也因此獲得600多萬美元版稅收入霍克涉足的其他產業為他帶來豐厚收入:滑板、輪滑服、人物模型和遙控滑板手霍克每年從這些產品中獲益1000萬美元
談到弟弟的成功時,帕特說:「他很清楚什麼對他有益,什麼對他無益,什麼產品適合他的形象」
現在仍然堅持練習想把滑板打入奧運
不少體育明星退役後經商,原來從事的運動逐漸變得陌生,而霍克成名之後仍然保持滑板運動巨星的稱號按照他的說法,他經常專注於滑板運動,拒絕了許多和滑板無關的商業活動與發財機會雖然不必每時每刻踩著滑板,但霍克從事著許多與滑板運動相關的工作
霍克還說,奧運會也同樣需要輪滑運動他解釋說,奧運會需要冷靜和更加年輕的觀眾滑板運動具備奧林匹克運動必須的所有要素,比許多運動項目擁有更多的參與者
如今,霍克仍幾乎每天都練習滑板技術,練習他所創造的「900」,並孜孜不倦地傳播輪滑運動他說,滑板始終是他人生的首選史先振
相關鏈接
霍克訪談錄
問:你發明了多少個動作?
答:我不太清楚,有50個以上了,我記事本里有個列表
問:你骨折過嗎?有幾次?
答:只有一次,我的胳膊肘骨折過,那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我在一次商業表演上做了個後翻180°後沒落到U池上,直接飛出去了
問:對現在玩滑板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嗎?
答:不要做復雜的動作,學會最基本的再說如果你的雙腳帶板起跳還不穩的話就別去跳那種樓梯台階
問:練滑板有什麼技巧嗎?
答:只有不停地苦練我不記得每天花多少時間練習了
問:你會不會覺得現在的滑板運動變得商業化,很多人為了錢玩滑板?
答:我所認識的職業滑板選手都是因為熱愛這項運動才堅持下來,他們經歷過沒錢的日子,但都沒有放棄
問:你不玩滑板時干什麼?
答:盡量和家人在一起
問:你想讓你的兒子也成為一個滑板明星嗎?
答:如果他真的想成為明星的話我不想強迫他,現在他也是自己想學滑板的
滑板的由來
滑板是沖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美國南加州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滑板——一塊固定在鐵輪子上的木板
七十年代中期,滑板飛速發展,各種材料的踏板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美國加州的「西風」滑板隊首次把游泳池作為練習垂直表面滑板的場地,並在全美掀起了「泳池滑板熱」自此,不僅在器材、場地上,也在人員上,滑板運動開始從沖浪中徹底分離出來,並形成自己的語言、技巧、服飾等
這個網站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