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坐標北京。說說我的感覺。
首先,年薪35萬的人不是滿大街都是,一般國企得是中層以上,外企也得有點職務。一般員工年薪12萬都不容易拿到。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華為,阿里!互聯網公司薪酬高些,傳統企業員工拿幾千塊錢的也大有人在。外企也不是像前些年都舒服地拿著高工資。
其次,如果前幾年買了房子,現在年薪35萬在北京可以過的相對舒服,日常只要不太奢侈,還能有結余。如果沒有房,要麼省吃儉用存個首付,要麼租房,我家附近算學區房,80多平米差不多8千。
第三,在北京已買房,無房貸,35萬年薪養一家三口過得很好,但是還達不到孩子上國際學校的水平。有房貸甚至無房,如果全家年收入35萬,就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節儉一點就多存點。
只有在北京生活了10年以上恐怕才有發言權吧。我一朋友就是在北京讀完大學、研究生之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兒。
他在一個民營企業工作,基本上加上所有的年終獎、補貼等等,年收入稅後20萬。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副業,基本一年也有5萬左右。所以加起來他的收入在稅後25萬。基本上可以等同於稅前35萬的情況了。那麼他的狀況是什麼樣呢?
他去年在五環買一套房子,400多萬,小平米,當時首付了200多萬,剩下200多萬是貸款的。20年,每個月還款約1.5萬。他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2.5萬。扣除這個1.5萬還剩下一萬。他們一家的生活費一個月按照5000算,這樣就只剩下5000了,這5000就算是每個月可以存下的。但是由於剛買了房子,還借了親戚一屁股債,估計在兩年內可以還了。他們剛剛懷上孩子,孩子一出生相信又是一大筆費用了。另外,他們計劃未來一年內買車,那這個又是一大筆錢。雖然也可以貸款買車,但是基本上這3年內什麼錢都不剩,生活過的緊巴巴。當然,好就好在她媳婦也有個普通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這樣雖然沒多少也可以為家庭增添一些收入了。減少一些負擔了。
但是在北京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工資高的必定不少,但是工資不高的也很多。大多數人的工資維持在年薪12萬左右,有的有房貸,那就更苦了。有的沒房貸,那生活相對自由一點。有的還有兩個孩子,這個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過年回家千萬別問人家賺多少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你。本來人家回家開開心心的,你一問賺了多少錢,讓人家想起了外債,這個年都不好過了。有的人你一問收入,那就等於赤裸裸的打自己耳光了,人家一說年薪就是你的好幾倍,就讓你無地自容。你恨不得抽自己,為什麼要問這樣打自己臉的問題呢?
所以奉勸大家一句,過年就拜年,千萬別說錢!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首先,這屬於高收入!
根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的人均工資是94258元。由此可見,年薪35萬絕對是高收入階層。
這個高收入的族群在揮金如土的金融街,光鮮亮麗的CBD,以及碼農扎堆的上地和西二旗等地的密度比較高。在這幾個地區,年入百萬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就整個北京而言,這個群體的比例並不高。
其次,這和高品質的生活關系不大。
35萬的年薪並不意味著好的生活品質,因為開銷也很大。 像我們家,每年房貸得12萬左右,小朋友上學和興趣班加起來又得小10萬,家裡的日常開銷(吃飯、衣服等)每個月小1萬,這些七七八八下來,就得30萬了。如果出去玩兩次,那就差不多35萬(還不能去太遠的地)。
有人可能會說,你一家人的開銷當然大了。如果是年薪35萬的年輕人,那就很嗨皮了啊。沒錯,如果他有房子了,那的確可以嗨皮一下了。如果沒有,那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收入的年輕人,一年租房加其他消費算15萬吧,那一年可以省下20萬。這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可想買房,估計得是10年以後的事了。
越來越多的人搞起了副業
這幾年有個趨勢,就是你不搞個副業在朋友圈快要聊不下去了。其實,這都是生活壓力所致。工資收入上漲困難,於是大家就不得不想想如何利用業余時間,搞點副業,充實下口袋。
搞副業沒問題,重要的是不要影響主業。 我認識好幾個朋友,現在副業搞得都不錯,有點副業收入甚至超過了主業。然而大家並沒有因此放棄主業,因為那是養家糊口的保障,很多副業收入不錯,但並不穩定。
在大城市打拚不容易,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盡量優先考慮主業的發展,然後才是副業。如果副業能做起來,那也值得一搏,前提條件是你輸得起。
這真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我北京人:
1、家庭稅後工資性收入大概是這個的3倍;
2、家庭月支出沒怎麼認真算過,每年估計能存下來1/2左右;主要花在日常開銷、 旅遊 、購物等,花錢的主力是我媳婦;
3、家庭月負債9000:車貸2年無房貸(房子買的早);
4、丁克家庭。
這問題不就是個互相比的問題嗎?我拿我同事來比吧。和我辦公室挨著的同事是83年的,公司是密薪制所以我「猜」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時不時抱怨收入不夠花。因為剛要了二胎,而且考慮到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房貸負債增加了、所以感覺他的壓力就很大,而且要了二胎後媳婦就不上班了……收入下降了一些且支持與負債又增加。
所以即便收入水平差不多,結合負債與支出以及老婆不上班等因素,我們兩個人的日常狀態差別還是挺大的——比如:
1)我花錢比他要大手大腳,我買東西會沖動而他會精打細算;
2)公司一旦發生組織變革時他比我焦慮、而我更淡定;
3)我 旅遊 次數明顯高於他且 旅遊 目的地的品質也更好;
3)收入的抱怨上我很少、他不少,他會更斤斤計較一些;
4)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媳婦的年紀也差不多,但我媳婦開始逆生長而他媳婦開始走黃臉婆路線;
5)我的頭發還很濃密而他發際線退後很多;
15年時間一直在一個行業,我拿到這個收入也是應得的(想跳槽的話,每年都有獵頭開出double的offer,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開的計劃)。
自認為也比一般的北京孩子要努力,沒靠過父母也沒有拆遷(但作為北京人壓力肯定還是要小一些);
過著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肯定有餘的生活;
工作壓力一點不比我team里那些月薪不過萬的小孩兒們小(或者說壓力不一樣);
享受生活的時候比別人多一點但那源自多年奮斗出來的收入以及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在京馬上20年整,什麼年齡年薪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工作崗位,以及所屬行業。咨詢、金融、會計、法務等領域起步點就高很多;傳統媒體、廣告運維和市場落地端的崗位就比較熬了。後者混五年或許和前者實習生轉正後拿的差不多。
一句話就是,選對專業行當,少奮斗很多年。
至於35萬年薪在北京是什麼概念,根本還是看有沒有北京的房和車。有的話,哪怕是貸款,你起碼能作為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堅守下來。如果沒有的話,稅後每月兩萬來塊除掉衣食住行用,如非親屬贊助,基本和買房無緣了。
如果你兩口子都是這個收入,省吃儉用幾年按揭個5-600萬的房子還是可以的,說白了和10年前月薪一萬來塊買300萬房子性質差不太多,無非就是計數單位膨脹了點而已。
高薪?必然談不上~
在這個消費水平不低的城市裡,3萬月薪也就是尊嚴指數勉強及格的程度。
啥是尊嚴指數?大概意思就是:你賺這份兒錢不至於活得窘迫,除了不切實際的別墅豪車夢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生活消費品、子女(甚至父母)的生活品質將就著達到小康水平。
何為勉強?那是因為你的這份收入並不一定能在職場上(或馬斯洛高階需求上)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榮譽感、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常態,爬上7位數有如愚公移山,爬不上去就意味著你頭上永遠有人對你頤氣指使,而你只能迫於生活的淫威勉強屈就。
最接近的例子?余歡水?或者比他好點。
北京的35萬年薪,永遠比不上重慶的15萬年薪或者開封的十萬年薪活得滋潤。超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就像一個時常對你莞爾一笑、卻永遠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娶回家的綠茶婊,她對你笑得越甜,你便陷得越深,直至你出人頭地踏上成功彼岸,抑或是徹底沉淪如毫無理想與鬥志的平凡社畜為止。
而且,這還沒提戶口問題~[淚奔]算了,還是留給年輕人更多想像空間吧~
我在北京生活十年了,周圍不少人年薪都在35萬元左右,所以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年薪35萬元,在北京屬於中高收入水平,但絕對算不上高收入,而且距離高收入還很遠。此外,不同人群年薪35萬元,過上的生活質量也完全不一樣。
北京市人均工資有多高?
人均工資有多個統計口徑,有社保局的,國家統計局的,各大招聘網站的,還有一些研究調研機構的。
社保局公布的平均工資最低,因為有很多單位都按照最低工資標准來繳納社保。根據北京市社保局的數據,2018年北京市人均工資是7855元/月,環比竟然下降了7.23%。實際上,人均工資要比這個要高,我估計這只是北京市一個快遞員的工資水平,京東快遞員的工資還不止這么多。
社保局的另一份數據,2018年法人單位的平均工資是12.7萬元/年,平均每個月1萬元出頭。
根據《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北京市人均工資是11434元/月。
所以,綜合來看,北京市人均工資大概就在1萬元左右,平均年薪在12~14萬元之間。所以說,年薪35萬元要明顯高於北京市平均工資水平,可以算作「中高收入」。
北京的高收入人群真的是太多了,年薪50萬元、100萬元以上的很常見,我周圍一些能力比較強的人,有做律師的,有的在金融業,年薪都有百萬的,有個做人力資源的同學年薪竟然有70萬元,真的很厲害了,能力都非常強。
年薪35萬元在北京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是北京本地人,或者你嫁了/娶了一個北京人,有房有車,而且還是學區房和豪車,平時還有父母補貼,那麼在北京能過上非常滋潤的生活。我有個同事,嫁了北京人,有2套房、2輛車,年薪應該不到30萬元,花錢挺厲害的,包都是LV、PRADA的,過得非常瀟灑。
如果你是外地人,但是家庭背景很好,父母能出資給你在北京買房,那也會過得比較滋潤。只不過能在北京3環或4環內買一套100平房子的家庭很少,所以即使父母給買房,也買不了學區房,或者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但起碼經濟壓力不太大。
如果你是外地人,家裡一窮二白,或者說在買房方面給不了任何資助,而且是最近兩年才買的房子,那麼年薪35萬會過得緊緊巴巴的。我們假設在四環外買一套80平的兩居室,按照6萬元均價來計算,一套房子需要480萬元,不吃不喝也要14年才能買得起房。如果自己有點積蓄,家裡給資助一點,交了首付,貸款買了一套房子,那麼月供壓力會比較大,賺的錢大部分用來還房貸了。當然,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年薪35萬元,那壓力會小很多。
比如我,現在就背負了200多萬的房貸,每年供房的錢就要小二十萬,過得日子其實很一般,遠遠沒有那些月薪10萬的北京當地人過得滋潤。
就是這個概念 top5可以過的不錯了。東京統計感覺過的不錯也是前6%,一年600萬日元。大概40萬人民幣。
我是北京人,我和愛人年薪加起來也才25萬,這是稅前,稅後也就不到20萬,每月房貸6000,有一個在海淀上一年級的孩子,孩子補習班,家裡生活費,再加上房貸,基本上都是靠信用卡活著,實在不行了就跟老人要點。呵呵!至於說家庭稅後35萬的,有不少,但是還是看個人消費支出吧,如果房貸1萬多,孩子再上個私立小學,恭喜你,能活著就不錯了。
這個問題得辯證著看,十年前領導跟我吐槽每個月四萬錢不夠花,說著就掰手指算賬,媳婦不上班,北京供一套大房子一輛車,貼補四個老人,養兩個小孩,保姆,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開銷……,當時我月入還不到一萬,雖然聽著賬算平了,但當時無法理解這種生活,現在可以理解了,人的慾望決定了你過什麼樣的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過得是否富足不應該僅僅用物質衡量,精神上的滿足也很重要,所以年收入35w在北京算什麼水平?恐怕沒有唯一答案,如果按北京2000多萬人收入的總數據衡量,應該中等偏上,如果按熱門行業高知人群數據衡量,可能偏低了,如果按生活質量衡量,那恐怕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所以35萬什麼水平?我覺得只要家人衣食無憂,自己做著體面的工作,過著有尊嚴的生活足夠了
兒子五年前在北京就是年薪四十萬,但是還是窮人一個,買不起北京的房,更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最後,還是忍痛離開了上學4年,工作7年的北京。
兒子大學畢業,留在了北京長安街上的一個國企總部上班,工資年薪40萬,並且娶了一北京的老婆。可是,夫妻倆怎麼努力,也買不起北京三環里的房子,只能租著北三環的和平里的一個40平米的小房子,房租每個月6500元,每天上下班擠地鐵,因為是租的小房子,兒子兒媳婦連婚禮都沒有辦。確實,沒有屬於自己的新房呀!
北京三環里的房價,差不多十幾萬一平,我想讓兒子買在南四環外,價格6萬多一平,可是,兒子覺得買了房,也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確實是這樣!我們家我和老公,兒子和兒媳,還有女兒,5個人,搖了幾年,竟然搖不到一個車牌號,最後,兒子決定,離開北京,去了杭州。
如今,在杭州買了房,有了車,兒媳婦也覺得南方好,天天在微博上曬新家。
反正,我覺的,在北京,如果沒有房和車,年薪35萬,算是窮人一個!一輩子都買不起北京的房!還不如離開北京,至少沒有北京的壓力大!
⑵ 三十萬年薪的程序員是什麼級別的
如果是在互聯網發達的一線城市,基本就是三年以上的大公司項目經驗,目前在公司不是技術主管,就是精英骨幹級別。
如果是在普通的二線城市,基本就是公司的技術總監,技術負責人這種級別
⑶ 大家知道一個工作四年的程序員,收入一般是什麼水平呢
程序員工資一般都比較高的。比如像初級程序員年薪大概在10-15萬,中級程序員15-20萬,高級程序員30-50萬,13薪、14都是基本的,獎金高:程序員除了基本工資,更多的是項目獎金,這可不是你想像的幾百,一千哦,可以說很多人的項目獎金比工資要高!你帶的項目多獎金就多,多勞多得,公平公正。
程序員月薪多少
能夠上萬的工資基本上只有一線或者二線城市,三線城市不太可能有成千上萬的人,這取決於消費水平。很多三線城市的老程序員工作了好多年,拿不到1萬元,剛從一線城市畢業的學生基本上可以拿到,這個差距仍然很明顯,如果一線城市的水平好,他們很容易就能拿到2萬元以上,能力水平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當能力水平到位時,年限等將被擱置一旁,因此,能力是第一要素。許多年輕人不僅薪水很高,而且因為他們出色的能力,他們還負責管理自己的團隊,他們在特殊情況下受到特殊待遇。
⑷ 年薪25萬只是白菜價,程序員人人工資都那麼高嗎
不是,普通的六七千應該是拿的到的。
⑸ 一般程序員的工資是多少
一般程序員真實工資是一萬左右。
《2018中國程序員薪資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程序員的平均月薪達到1萬元,大多數程序員年薪在9-30萬元。上海程序員收入最高,16.9%月入2萬及以上。其次是杭州、北京和深圳。Java、PHP、Android的月薪在北京、上海都已過萬,在杭州、廣州也是普遍8K以上。其中,Java和PHP的平均薪資要高於另外兩個崗位。
3、能力水準,這是最決定因素,能力水平到位了,年限之類的都會靠邊站,所以實力才是第一要素,很多年輕的因為能力突出不但拿著高薪還負責管理下面的團隊,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⑹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坐標北京。說說我的感覺。
首先,年薪35萬的人不是滿大街都是,一般國企得是中層以上,外企也得有點職務。一般員工年薪12萬都不容易拿到。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華為,阿里!互聯網公司薪酬高些,傳統企業員工拿幾千塊錢的也大有人在。外企也不是像前些年都舒服地拿著高工資。
其次,如果前幾年買了房子,現在年薪35萬在北京可以過的相對舒服,日常只要不太奢侈,還能有結余。如果沒有房,要麼省吃儉用存個首付,要麼租房,我家附近算學區房,80多平米差不多8千。
第三,在北京已買房,無房貸,35萬年薪養一家三口過得很好,但是還達不到孩子上國際學校的水平。有房貸甚至無房,如果全家年收入35萬,就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節儉一點就多存點。
只有在北京生活了10年以上恐怕才有發言權吧。我一朋友就是在北京讀完大學、研究生之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兒。
他在一個民營企業工作,基本上加上所有的年終獎、補貼等等,年收入稅後20萬。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副業,基本一年也有5萬左右。所以加起來他的收入在稅後25萬。基本上可以等同於稅前35萬的情況了。那麼他的狀況是什麼樣呢?
他去年在五環買一套房子,400多萬,小平米,當時首付了200多萬,剩下200多萬是貸款的。20年,每個月還款約1.5萬。他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2.5萬。扣除這個1.5萬還剩下一萬。他們一家的生活費一個月按照5000算,這樣就只剩下5000了,這5000就算是每個月可以存下的。但是由於剛買了房子,還借了親戚一屁股債,估計在兩年內可以還了。他們剛剛懷上孩子,孩子一出生相信又是一大筆費用了。另外,他們計劃未來一年內買車,那這個又是一大筆錢。雖然也可以貸款買車,但是基本上這3年內什麼錢都不剩,生活過的緊巴巴。當然,好就好在她媳婦也有個普通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這樣雖然沒多少也可以為家庭增添一些收入了。減少一些負擔了。
但是在北京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工資高的必定不少,但是工資不高的也很多。大多數人的工資維持在年薪12萬左右,有的有房貸,那就更苦了。有的沒房貸,那生活相對自由一點。有的還有兩個孩子,這個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過年回家千萬別問人家賺多少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你。本來人家回家開開心心的,你一問賺了多少錢,讓人家想起了外債,這個年都不好過了。有的人你一問收入,那就等於赤裸裸的打自己耳光了,人家一說年薪就是你的好幾倍,就讓你無地自容。你恨不得抽自己,為什麼要問這樣打自己臉的問題呢?
所以奉勸大家一句,過年就拜年,千萬別說錢!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根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的人均工資是94258元。由此可見,年薪35萬絕對是高收入階層。
這個高收入的族群在揮金如土的金融街,光鮮亮麗的CBD,以及碼農扎堆的上地和西二旗等地的密度比較高。在這幾個地區,年入百萬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就整個北京而言,這個群體的比例並不高。
35萬的年薪並不意味著好的生活品質,因為開銷也很大。 像我們家,每年房貸得12萬左右,小朋友上學和興趣班加起來又得小10萬,家裡的日常開銷(吃飯、衣服等)每個月小1萬,這些七七八八下來,就得30萬了。如果出去玩兩次,那就差不多35萬(還不能去太遠的地)。
有人可能會說,你一家人的開銷當然大了。如果是年薪35萬的年輕人,那就很嗨皮了啊。沒錯,如果他有房子了,那的確可以嗨皮一下了。如果沒有,那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收入的年輕人,一年租房加其他消費算15萬吧,那一年可以省下20萬。這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可想買房,估計得是10年以後的事了。
這幾年有個趨勢,就是你不搞個副業在朋友圈快要聊不下去了。其實,這都是生活壓力所致。工資收入上漲困難,於是大家就不得不想想如何利用業余時間,搞點副業,充實下口袋。
搞副業沒問題,重要的是不要影響主業。 我認識好幾個朋友,現在副業搞得都不錯,有點副業收入甚至超過了主業。然而大家並沒有因此放棄主業,因為那是養家糊口的保障,很多副業收入不錯,但並不穩定。
這真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我北京人:
1、家庭稅後工資性收入大概是這個的3倍;
2、家庭月支出沒怎麼認真算過,每年估計能存下來1/2左右;主要花在日常開銷、 旅遊 、購物等,花錢的主力是我媳婦;
3、家庭月負債9000:車貸2年無房貸(房子買的早);
4、丁克家庭。
這問題不就是個互相比的問題嗎?我拿我同事來比吧。和我辦公室挨著的同事是83年的,公司是密薪制所以我「猜」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時不時抱怨收入不夠花。因為剛要了二胎,而且考慮到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房貸負債增加了、所以感覺他的壓力就很大,而且要了二胎後媳婦就不上班了……收入下降了一些且支持與負債又增加。
所以即便收入水平差不多,結合負債與支出以及老婆不上班等因素,我們兩個人的日常狀態差別還是挺大的——比如:
1)我花錢比他要大手大腳,我買東西會沖動而他會精打細算;
2)公司一旦發生組織變革時他比我焦慮、而我更淡定;
3)我 旅遊 次數明顯高於他且 旅遊 目的地的品質也更好;
3)收入的抱怨上我很少、他不少,他會更斤斤計較一些;
4)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媳婦的年紀也差不多,但我媳婦開始逆生長而他媳婦開始走黃臉婆路線;
5)我的頭發還很濃密而他發際線退後很多;
15年時間一直在一個行業,我拿到這個收入也是應得的(想跳槽的話,每年都有獵頭開出double的offer,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開的計劃)。
自認為也比一般的北京孩子要努力,沒靠過父母也沒有拆遷(但作為北京人壓力肯定還是要小一些);
過著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肯定有餘的生活;
工作壓力一點不比我team里那些月薪不過萬的小孩兒們小(或者說壓力不一樣);
享受生活的時候比別人多一點但那源自多年奮斗出來的收入以及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在京馬上20年整,什麼年齡年薪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工作崗位,以及所屬行業。咨詢、金融、會計、法務等領域起步點就高很多;傳統媒體、廣告運維和市場落地端的崗位就比較熬了。後者混五年或許和前者實習生轉正後拿的差不多。
一句話就是,選對專業行當,少奮斗很多年。
至於35萬年薪在北京是什麼概念,根本還是看有沒有北京的房和車。有的話,哪怕是貸款,你起碼能作為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堅守下來。如果沒有的話,稅後每月兩萬來塊除掉衣食住行用,如非親屬贊助,基本和買房無緣了。
如果你兩口子都是這個收入,省吃儉用幾年按揭個5-600萬的房子還是可以的,說白了和10年前月薪一萬來塊買300萬房子性質差不太多,無非就是計數單位膨脹了點而已。
高薪?必然談不上~
在這個消費水平不低的城市裡,3萬月薪也就是尊嚴指數勉強及格的程度。
啥是尊嚴指數?大概意思就是:你賺這份兒錢不至於活得窘迫,除了不切實際的別墅豪車夢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生活消費品、子女(甚至父母)的生活品質將就著達到小康水平。
何為勉強?那是因為你的這份收入並不一定能在職場上(或馬斯洛高階需求上)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榮譽感、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常態,爬上7位數有如愚公移山,爬不上去就意味著你頭上永遠有人對你頤氣指使,而你只能迫於生活的淫威勉強屈就。
最接近的例子?余歡水?或者比他好點。
北京的35萬年薪,永遠比不上重慶的15萬年薪或者開封的十萬年薪活得滋潤。超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就像一個時常對你莞爾一笑、卻永遠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娶回家的綠茶婊,她對你笑得越甜,你便陷得越深,直至你出人頭地踏上成功彼岸,抑或是徹底沉淪如毫無理想與鬥志的平凡社畜為止。
而且,這還沒提戶口問題~[淚奔]算了,還是留給年輕人更多想像空間吧~
我在北京生活十年了,周圍不少人年薪都在35萬元左右,所以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年薪35萬元,在北京屬於中高收入水平,但絕對算不上高收入,而且距離高收入還很遠。此外,不同人群年薪35萬元,過上的生活質量也完全不一樣。
人均工資有多個統計口徑,有社保局的,國家統計局的,各大招聘網站的,還有一些研究調研機構的。
社保局公布的平均工資最低,因為有很多單位都按照最低工資標准來繳納社保。根據北京市社保局的數據,2018年北京市人均工資是7855元/月,環比竟然下降了7.23%。實際上,人均工資要比這個要高,我估計這只是北京市一個快遞員的工資水平,京東快遞員的工資還不止這么多。
社保局的另一份數據,2018年法人單位的平均工資是12.7萬元/年,平均每個月1萬元出頭。
根據《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北京市人均工資是11434元/月。
所以,綜合來看,北京市人均工資大概就在1萬元左右,平均年薪在12~14萬元之間。所以說,年薪35萬元要明顯高於北京市平均工資水平,可以算作「中高收入」。
北京的高收入人群真的是太多了,年薪50萬元、100萬元以上的很常見,我周圍一些能力比較強的人,有做律師的,有的在金融業,年薪都有百萬的,有個做人力資源的同學年薪竟然有70萬元,真的很厲害了,能力都非常強。
如果你是北京本地人,或者你嫁了/娶了一個北京人,有房有車,而且還是學區房和豪車,平時還有父母補貼,那麼在北京能過上非常滋潤的生活。我有個同事,嫁了北京人,有2套房、2輛車,年薪應該不到30萬元,花錢挺厲害的,包都是LV、PRADA的,過得非常瀟灑。
如果你是外地人,但是家庭背景很好,父母能出資給你在北京買房,那也會過得比較滋潤。只不過能在北京3環或4環內買一套100平房子的家庭很少,所以即使父母給買房,也買不了學區房,或者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但起碼經濟壓力不太大。
如果你是外地人,家裡一窮二白,或者說在買房方面給不了任何資助,而且是最近兩年才買的房子,那麼年薪35萬會過得緊緊巴巴的。我們假設在四環外買一套80平的兩居室,按照6萬元均價來計算,一套房子需要480萬元,不吃不喝也要14年才能買得起房。如果自己有點積蓄,家裡給資助一點,交了首付,貸款買了一套房子,那麼月供壓力會比較大,賺的錢大部分用來還房貸了。當然,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年薪35萬元,那壓力會小很多。
比如我,現在就背負了200多萬的房貸,每年供房的錢就要小二十萬,過得日子其實很一般,遠遠沒有那些月薪10萬的北京當地人過得滋潤。
就是這個概念 top5可以過的不錯了。東京統計感覺過的不錯也是前6%,一年600萬日元。大概40萬人民幣。
我是北京人,我和愛人年薪加起來也才25萬,這是稅前,稅後也就不到20萬,每月房貸6000,有一個在海淀上一年級的孩子,孩子補習班,家裡生活費,再加上房貸,基本上都是靠信用卡活著,實在不行了就跟老人要點。呵呵!至於說家庭稅後35萬的,有不少,但是還是看個人消費支出吧,如果房貸1萬多,孩子再上個私立小學,恭喜你,能活著就不錯了。
兒子五年前在北京就是年薪四十萬,但是還是窮人一個,買不起北京的房,更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最後,還是忍痛離開了上學4年,工作7年的北京。
兒子大學畢業,留在了北京長安街上的一個國企總部上班,工資年薪40萬,並且娶了一北京的老婆。可是,夫妻倆怎麼努力,也買不起北京三環里的房子,只能租著北三環的和平里的一個40平米的小房子,房租每個月6500元,每天上下班擠地鐵,因為是租的小房子,兒子兒媳婦連婚禮都沒有辦。確實,沒有屬於自己的新房呀!
北京三環里的房價,差不多十幾萬一平,我想讓兒子買在南四環外,價格6萬多一平,可是,兒子覺得買了房,也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確實是這樣!我們家我和老公,兒子和兒媳,還有女兒,5個人,搖了幾年,竟然搖不到一個車牌號,最後,兒子決定,離開北京,去了杭州。
如今,在杭州買了房,有了車,兒媳婦也覺得南方好,天天在微博上曬新家。
反正,我覺的,在北京,如果沒有房和車,年薪35萬,算是窮人一個!一輩子都買不起北京的房!還不如離開北京,至少沒有北京的壓力大!
年薪在35萬在北京算什麼水平,這要看您是稅前35萬,還是會稅後35萬實得工資,還要看您是12個月月薪組成還是加上了獎金。您的工資組成不同,在北京所處的位置就不同。
我來說說具體的年薪情況以及什麼行業、什麼職務可以拿到這個水平的年薪,以及應聘時談薪水的時候怎麼來避免掉坑裡,爭取更高的月薪。
(一)咱們來看看北京市平均工資是多少?北京市2019年 社會 平均工資是94258,也就是每個月的 社會 平均工資是7854元。
這個說的是稅前工資啊,不是您拿到手的 社會 平均工資凈值。
月薪7854元,如果扣除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拿到手的實際工資大概在5800元6000元左右。
(二)咱們來看看35萬年薪在北京的收入水平排哪一級這主要看年薪35萬是由什麼收入組成的,基本月工資到底在里邊佔比了多少,才能看出這個年薪在北京排行在什麼位置。
(1)年薪絕大部分組成是基本月工資
如果您的年薪35萬只是由12個月工資組成,比較固定,那麼恭喜你,35萬在北京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年薪35萬,咱們按照13薪水+2個月獎金來考慮,也就是35萬除以15個月,每個月23333,月薪過2萬,在北京的月薪中算可以了。
35萬/(12+1+2)月=23333元
月薪23333元,如果扣除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拿到手的實際工資大概在 社會 平均工資5800元的3倍左右。
比如部門經理、總監等等,當然了也得看是什麼行業了,您別拿基礎服務行業和金融業來比較啊,那沒有可比性,都具備各自的行業工資特點,一個是特別低, 一個是特別高,比如飯館服務員和投資公司經理,那工資沒有可比性,這是他們所處的不同的行業工資小環境造成的差別,這不是提升級別可以縮短收入差距的。
(2)年薪絕大部分組成是基本月工資+年度獎金
如果您的年薪35萬是由12月工資加上獎金組成,比如50%是年度獎金,那麼您的月薪就是35萬/2/(12個月+1個月年底雙薪)=13461
35萬/2/(12+1)月=13461
剛畢業的人員很少拿到這個工資,除非你是某些行業的博士畢業生,一畢業就有可能談到這個薪水,絕大部分,如果你在公司里沒職務,那麼肯定不是小年輕,必定是要有工作經驗才可以。
獎金佔比大的通常是做銷售的職員,有時候他們的月薪年度總額還占不到年薪的50%,有極端情況是只給基本的生活費,剩下的那就要看個人本事了,你簽單中掙的提成就多,你簽單少,那對不起,月薪就夠吃饅頭,正所謂多勞多得,少來少得,不勞不得,這是銷售的特殊性帶來的工資差異。
(三)如何談年薪,避免陷阱咱們說到35萬年薪到底排行多少,不如說說您在應聘的時候如何來談年薪,如何讓您獲得比較高的薪水。
剛才咱們分析了35萬年薪有很多種組合可能,這點對於應聘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
因為知道一個公司的年薪組成,才能在求職期間把您的工資弄清楚,不要一聽35萬就樂開花了,一定要問清楚單位這個年薪是怎麼組成的,每個組成的佔比是多少。
直白的說,就是一定要問到你的稅前工資到底是多少,否則的話,35萬和35萬的差別那是相當大的,有的是實打實到手的35萬,有的是一個大燒餅,天天掛遙遠的天邊。
明確的問清楚年薪架構以及每月稅前月薪是避免求職薪水出現陷阱的必要前提。
(四)任何高薪水的前提是你要值錢
在談論35萬到底在北京排行多少的時候,不如看看你到底是否值錢,也就是你自身的價值到底是多少。
通常情況,一個人的薪水永遠和你的價值成正比,要看你能給企業帶來什麼,你才有資格考慮企業能給你多少,才能有機會想到35萬年薪你能排第幾,否則,都是空想。
所以,努力提升你自己的價值才是爭取高年薪的王道。
(五)生活過的好不好並不取決於年薪35萬還是15萬年薪對於現在 社會 生活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事,但是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不僅僅取決於你年薪多少,35萬年薪的不一定比15萬年薪的過的幸福。
努力提升你的生活幸福感,比僅僅努力提高年薪更重要。
如果您的年薪高於35萬,那麼祝賀您,您在北京的職場里屬於更優秀的一批人。
如果您的年薪低於35萬,那麼也要祝賀您,因為這不是在北京生活是否快樂的唯一標准。
年薪高有年薪高的壓力,年薪低有年薪低的坦然。
一切在於您自己追求什麼,看重什麼。
您的年薪是多少呢?
您覺得在北京最少的年薪是多少才能達到一定生活水平呢?
歡迎大家來討論。
⑺ 為什麼程序員在25歲的時候,就可以年薪35萬
丟了工作,收入自然不保,如果還有存款,也只是只出不入,日子一般不能堅持的太長久。家眼中的中國製造並不像大家想像的有如此的強大的抗壓能力,中國也不可能完全支撐起來一條產業鏈。現在疫情非常時期,先工作保住飯碗第一,疫情過去再挑選更合適的工作較好畢竟別人的議論你管不了,老婆孩子家庭放在首位,承擔一個男人在家庭裡面的責任。
比如創業或者做點生意,不能打一輩子工,人到中年,還是早點謀劃出路。副業如果做得可以直接出來自己干,不過前提是你要找個養老公司,工作輕松不能計較工資北京大部分人6-8k,一樣養家活著,你2萬為何不去?其實這個年紀也不急缺錢,看你怎麼規劃了,想休息好了再去也可以,看自己。
激發自己的潛能,也許你只是厚積,缺少一個薄發的機會,加油,祝好運!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的 ,給錢就干別糾結。要是你已經財務自由了就忽略我的回答,多謝這個難度相比你年輕的時候,那就天壤之別了。更不用說50歲了,在其他員工眼裡 你都成糟老頭子了但是這樣的經濟情況下,降薪錄用也會成為常態,關鍵要看你做的事情能不能發揮你的長處。
⑻ 程序員工作三年薪資35萬好嗎
程序員工作三年薪資35萬好。程序員剛開始工作時工資是很低的,年薪只有不到8萬,工作三年薪資35萬也就是每年的薪資是11萬6千元,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工資了,所以程序員工作三年薪資35萬好。
⑼ 搞Java的程序員年薪40w 是個什麼水平
年薪40W相當於骨灰級的程序員,以阿里巴巴的為例則需要有3-5年工作經驗、熟練掌握項目實戰演練,掌握業界核心技術,如流媒體在線直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如果你還有豐富的經驗,獨到的見解,能夠從前台到後台獨立的搭建完成,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那麼拿到40W就是小case了。
⑽ 程序員的平均工資是什麼水平
一線城市程序員的平均工資為13451元,工資中位數為1200元,其中95%的人的工資位於5250到30000元之間。
普遍認為,程序員是一份高薪的職業。從調查結果來看,工作 3 年內,1/5 的程序員群體年收入在 6 萬以下。1/5 的程序員在 3 年內年薪就達到了 20-30 萬的水平。大多數程序員年收入在 10-20 萬之間,相比於其它一些行業,月薪過萬已經是高收入水平。
在工作 3-5 年後,90% 以上的程序員達到了月薪 1 萬 + 的水平,只有大約 10% 的群體年收入低於 10 萬。超過 1/6 的群體甚至年薪達到了 30-50 萬的水平。
10月24日是「程序員關愛日」。
由於信息量的單位1GB=1024MB,1MB=1024KB,這個數字就成為了程序員們表示自己身份的符號。
軟體從業人員分為初級程序員、中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現為軟體設計師)、系統分析員,系統架構師,測試工程師六大類。「幹得比驢累,吃得比豬差,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看上去比誰都好,五年後比誰都老。很多程序員都曾這樣感慨和抱怨過自己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