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薛岳公開電令是哪集
第二十四集。在《長沙保衛戰》電視劇中,第二十四集講述了由於密碼本失竊,薛岳公開電文發布命令。薛岳是《長沙保衛戰》中的角色。《長沙保衛戰》是由湖南和光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浙江美濃影視有限公司投資拍攝,並由董亞春執導,張豐毅、佟瑞欣、鄭昊、戴嬌倩等主演的戰爭劇。
Ⅱ 薛岳有沒有打內戰
薛岳是一個抗戰的將軍,被稱為抗戰殲敵最多的將領,同時也是一個反共的將領,沖圍剿紅軍及紅軍長征、抗戰勝利後的內戰,薛岳都是共產黨威脅最大的將軍之一。
薛岳,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曾參與圍剿紅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以其著名的天爐戰法,消滅了大量日軍,榮膺美國總統杜魯門所授自由勛章。解放戰爭後撤到台灣,蔣介石任命薛岳為總統府一級上將戰略顧問。1958年8月,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1966年5月,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1998年5月3日,薛岳去逝,享年103歲。 1946年6月,內戰爆發。薛岳時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指揮所屬部隊向蘇北、山東進攻。 7月中旬,薛岳指揮部隊分三個方向向淮南、淮北和蘇中進攻。 7月16日,5軍主力和74師、7軍各一個旅(師)進攻淮南。至7月29日,解放軍損失數千人,被迫放棄了淮南解放區。淮南失守後,蘇中和淮北失去了側翼,從長江北岸的南通一直到山東擺成一字長蛇陣,形成了解放軍分兵把口,兵力處處薄弱的局面。 就在淮南戰役前,粟裕已經得到了國軍進攻的准確情報,率先於13日出擊蘇中宣家堡和泰興。由於第一綏區司令李默庵指揮無能,至8月底國軍損兵4萬,陷入困境。不過,這次作戰國軍也不是一無所獲,第一綏區主力使解放軍傷亡1.6萬人(將近佔了蘇中解放軍兵力的一半),消耗了解放軍的兵力,並將解放軍華中野戰軍主力牽制在了蘇中,有效地策應了國軍在淮南和淮北的作戰。 就在淮南和蘇中酣戰之時,國軍於7月18日向淮北發動了第一期攻勢。左路28師和57師一個旅21日到達曹八集、雙溝一帶;右路7軍擊退解放軍華中九縱的阻擊後於23日佔領靈璧;中路69師在58師一部的掩護下於25日攻佔朝陽集、漁溝、雙溝一線。27日,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反擊69師,激戰兩晝夜,擊潰其兩個旅。此時,薛岳趁解放軍主力西移之機命令7軍東犯,至7月30日,相繼佔領五河、泗縣。解放軍被迫東移。8月7日,解放軍主力圍攻泗縣,由於戰況不利於9日撤出戰斗。
薛岳將軍故居(3張)8月19日,參謀總長陳誠在徐州與薛岳召開軍事會議,商定進攻淮陰的戰略計劃。會後,國軍兵分三路:以李延年集團為中路,主攻淮陰;北路馮治安集團進攻台兒庄、魯南,以牽制解放軍山東野戰軍南下的後續部隊;第一綏區李默庵集團在蘇中繼續鉗制住粟裕。 8月底,在完成了進攻兩淮的准備後,薛岳指揮李延年兵團分三路進攻運河以東。北路58師在朝陽集、漁溝與山野對峙;中路69師動作積極,27日佔濉寧,29日克宿遷,擺出了一副進攻沭陽的架勢;南路7軍於31日攻下洋河鎮後即在泗河上架橋,揚言要在泗陽與解放軍決戰;而擔任主攻的74師則隱蔽在7軍後面跟進。這個部署「明攻沭陽,實取淮陰」,但在戰役實施中卻讓人感到,國軍既可能「北攻沭陽,斷敵歸路」,也可能「南下泗陽,攻取淮陰」,使得對手弄不清國軍的真實意圖。因而,雖然在戰役開始前山野就知道了國軍進攻淮陰的計劃,但司令員陳毅和參謀長宋時輪仍然上當,認為薛岳的主攻方向應為沭陽,從而將山野主力部署在了宿遷、沭陽、漁溝之間,在泗陽只放了一個久戰疲憊的華中九縱,而淮陰更未布置一支有力部隊,這給了7軍和74師可乘之機。9月10日,7軍突然南下突破九縱防線,於12日攻佔泗陽。13日,74師越過泗陽,投入戰斗。陳毅這才發覺上當,急調5旅、皮旅、淮南軍分區各部隊趕赴淮陰布防,山野主力南下攻擊74師側翼。中共中央軍委也電令粟裕火速北援淮陰。但薛岳已命7軍除一部協同74師進攻淮陰外,主力在來安、泗陽組織防禦,阻住了山野主力的增援。而此時粟裕已圍攻海安十多天,部隊疲勞加上國軍空軍的襲擾,要撤退談何容易。18日,粟裕部到達淮陰附近,未及投入戰斗,19日淮陰即告失守。20日,74師擊敗華中6旅,攻克淮安。淮陰戰役以國軍獲勝而告終。
魯南戰役中,薛岳丟了兩個師,更令蔣介石生氣的是,把他的機械化家底——第一快速縱隊給報銷了。於是蔣介石派總參謀長陳誠坐鎮徐州督戰,實際上就是把薛岳給架空了。不想,陳誠的表現比薛岳還要差。由於他和蔣介石的瞎指揮,第二綏區李仙洲集團在萊蕪被全殲,喪師失地。蔣介石面子上過不去,就拿來薛岳替罪羊。3月3日,蔣介石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的罪名撤了薛岳的職。 雖然有魯南慘敗,但薛岳在徐州綏署任上的戰績仍然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粟裕評價薛岳時,說他指揮「機敏」,是國軍的一員「干將」。有人說,粟裕把薛岳抬得過高了。其實不然。在與華東解放軍作戰期間,薛岳採用的「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術深合兵法之妙。首先,他選擇的主攻方向總是能夠打中對手薄弱環節,如:8月中旬,他把淮陰作為主攻目標,就是看準了該地是解放軍華野和山野的結合部,防守兵力薄弱,兩大野戰軍支援困難;10月初,他調整33軍等部進攻棗嶧是因為華野和山野主力被牽制在了淮陰附近,無法增援魯南。其次,注意隱蔽主攻方向。這在淮陰戰役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將「佯攻沭陽」與「在泗陽造聲勢」相結合,竟瞞過了久經沙場的陳毅。第三,重視次要方向上的牽製作戰。淮陰戰役同時的海安戰斗和來安戰斗、棗嶧作戰同時的第一次漣水戰役和鮑河戰役都用相當兵力牽制解放軍主力。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薛岳在徐州綏署任職期間的表現不似現在很多資料上說的那樣糟糕。
影視作品中的薛岳將軍(5張)5月,薛岳出任南京政府參軍長。次年轉任總統府參軍長。在1948年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中,薛岳名列第27。1949年2月,調任廣東省主席。在廣東省主席任上,他積極整頓保安部隊,打擊解放軍游擊隊,取得顯著成效。5月,薛岳憑借保安隊雄厚的軍事實力鎮壓了吳奇偉在粵東的起義,狠狠打擊了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10月,解放大軍入粵。廣東國軍無力抵抗,薛岳只好逃到了海南。12月1日,任海南防衛總司令,統一指揮海南陸、海、空三軍,阻止解放軍解放海南。但薛岳深知,海南守軍戰鬥力低下,不堪一擊,無力防守海南。1950年1月,薛岳飛赴台北面見蔣介石,要求撤出海南。但蔣介石以海南不戰而棄損害台灣的民心士氣為由拒絕了他的請求。3月5日,解放軍發起海南戰役。果如薛岳所料,海南守軍兵無鬥志,一觸即潰。4月22日,薛岳徵得蔣介石同意後,命令所部撤退。由於計劃周密,解放軍又無制空和制海權,撤退比較成功。5月1日,國軍主力全部上船撤往台灣。同日,海南解放。
Ⅲ 《長沙保衛戰》薛岳是誰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軍——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後在國民革命軍李濟深第4軍任師長。1935年任貴陽綏靖主任,曾代理黔省主席。抗戰開始後,薛岳主動請纓殺敵,率部參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戰。1939年代理第9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作戰。
為了加強長沙防守和反擊力量,薛岳又調第77師進入長沙預備作戰。與此同時,他部署外圍的中國各軍由遠處向長沙逼近。當日軍看到被中國內外線兵團包圍的危險准備撤退時,薛岳即命令各部隊從不同方向對日軍展開圍追堵截。日軍且戰且退,損失慘重。薛岳指揮中國軍隊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錯縱橫的復雜地形,繼續以各種方式追擊,使日軍處處挨打。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大捷。整個戰役共殲滅日軍5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抗戰勝利後,薛岳被委任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島防衛總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灣。1998年5月3日逝世,享年103歲。
Ⅳ 拜託介紹一下薛岳將軍
薛岳,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一級上將。曾參與圍剿紅軍,抗日戰爭期間,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以其著名的天爐戰法,消滅了大量日軍,榮膺美國總統杜魯門所授自由勛章。另有台灣歌手薛岳。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台灣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後來,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後在國民革命軍李濟深第4軍任師長。1935年任貴陽綏靖主任,一度代理黔省主席。抗戰開始後,薛岳主動請纓殺敵,率部參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戰。1939年代理第9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作戰。廣州、武漢相繼陷落後,粵漢間的湖南成為日本侵略者攻擊的主要目標。日軍在兩次攻佔長沙均未得逞的情況下,於1941年12月23日,又以第40師團主力發動了第三次對長沙的進攻。薛岳總結前兩次會戰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一套利用湘北復雜地形,與敵後退決戰的「天爐戰法」。敵軍先乘大雨和夜色突破了我軍前沿陣地,渡過新牆河,撲向汨羅江北,並與沿粵漢線南下的日軍第3師團會合後,很快攻至汨羅江南岸,進入我軍預設之決戰區域。薛岳向所部官兵下達手令:「第三次長沙會戰,關系國家存亡。岳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他要求「各集團軍總司令,軍、師長,務必確實掌握部隊,親往前線指揮,適時捕捉戰機,殲滅敵軍」。日軍第3師團在飛機支援下向長沙東南阿彌嶺等中方陣地發起了進攻。薛岳下令第10軍李玉堂布下巷戰陣勢,守衛長沙市區。雙方在長沙東南郊展開激戰,拚死爭奪,幾乎所有據點都反復易手。敵軍的攻勢受挫。為了加強長沙防守和反擊力量,薛岳又調第77師進入長沙預備作戰。與此同時,他部署外圍的中國各軍由遠處向長沙逼近。當敵軍看到被中國內外線兵團包圍的危險准備撤退時,薛岳即命令各部隊從不同方向對敵軍展開圍追堵截。日軍且戰且退,損失慘重。薛岳指揮中國軍隊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錯縱橫的復雜地形,繼續以各種方式追擊,使敵處處挨打。第三次長沙會戰取得大捷。整個戰役共殲滅日軍5萬多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抗戰勝利後,薛岳被委任為徐州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島防衛總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灣。
薛岳成名後,不少人都以為「仰岳」二字本是他仰慕抗金名將岳飛而取的,其實這是個「美麗的誤會」。仰岳的「仰」,本是按《薛氏家譜》的輩分排列而取。這輩序是:向可克明德,忠孝輝其前, 邦家尚勤讀,列朝宗聖賢, 三鳳徽祥瑞,英豪仰秀良, 宏功昭海宇,書澤慶延長。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後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1922年陳炯明叛亂期間,薛岳曾保護宋慶齡脫險。北伐初期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Ⅳ 二戰時期,最倒霉的將軍都是誰,結果怎麼樣了
最倒霉的當然是「網紅」張靈甫的前任長官,黃埔四期的第58師師長廖齡奇,抗日殺敵,作戰賣力,結果稀里糊塗就被斃了。若非廖齡奇意外被殺,張靈甫也不會順利坐上師長的位子,更不大可能後來執掌第74軍以及整編第74師,誠可謂造化弄人也。
(阿南惟幾劇照)
廖齡奇戰前新婚,這位36歲的少將師長率部突圍成功時,身邊只剩下幾百官兵,登時怒火中燒,既憤怒於薛岳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指揮糟糕,又想念新婚妻子,遂將部隊交與張靈甫帶往瀏陽整補,自己率著幾個隨從攔列火車回祁陽老家去者,不幸的是,在車上又被第九戰區司令部的一個參謀認出,並且很快上報到戰區司令長官薛岳處。
日軍在擊破第九戰區主力後曾經一度侵入長沙,只是因為糧彈將盡並且需要回援宜昌,才不得不反轉。如此大敗自然驚動了重慶方面,那位委員長戰後即到衡山召開軍事會議追究責任,薛岳不厚道的一面暴露出來,他開出了一份長長的處分名單,包括第10軍軍長李玉堂、第37軍軍長陳沛、第26軍軍長蕭之楚等等,排名第一需要嚴辦的正是廖齡奇,罪名是「臨陣脫逃」。
(王耀武劇照)
薛岳留了個心眼,他知道王耀武甚為得寵所以未敢追究,並且廖齡奇一向恃才傲物,與王耀武和第74軍其他同僚關系不睦,是個替死鬼的最佳人選。果然,當蔣某人詢問王耀武關於廖齡奇的處理意見時,後者選擇了沉默,沉默就是是不反對的意思(戰場不告而別,老王也確實有氣),於是廖齡奇的悲劇結局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