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國內不足30歲的知名程序員

國內不足30歲的知名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2-12-25 13:30:49

① Github 上有哪些知名的中國程序員

Corrinne Yu,人稱史上最牛女游戲程序員,而且還是中國人喲

看看人家的成就吧:

微軟Halo團隊首席引擎架構師(principal engine architect) ;
微軟游戲工作室的首位女性技術主管 ;
微軟的Direct3D顧問委員會及圖形顧問委員會的創始成員(founding member) ;
Gearbox Software公司技術總監(technical director) ;
ION Storm公司技術總監(technical director) ;
3D Realms公司的Prey引擎首席引擎程序員(lead engine programmer) ;
Zombie Studios首席系統程序員(lead systems programmer) ;
游戲開發者會議(GDC) Women in Games 最佳程序員 ;
Kotaku網站十年內對游戲最具影響力女性(十人中唯一程序員) ;
參與的游戲項目:
Treasure Mathstorm
《星際之門》--Anachronox
《兄弟連:地獄之路》Brothers in Arms: Hell's Highway
《無主之地》--Borderlands
《異形:殖民艦隊》--Aliens: Colonial Marines
Spec Ops: Rangers Lead the Way
除此以外,她還參與太空梭和核能研究項目,包括為加州的直線性加速器(LINAC)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粒子加速器,設計及進行實驗。她的核能研究贏得美國能源部的獎項。在工余時間她也義務為Nvidia在CUDA、visual copmutier及GPU模擬上作顧問。
性別根本不是問題。

② 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看我如何擊碎這個互聯網最大的謠言

大家好,我是禿頂的碼哥!

前幾天和同事聊到一個比較尷尬的話題,程序員該如何面對35歲的這道坎?(之所以感到尷尬,是因為碼哥也即將35歲了)

「高薪」是所有人對於我們程序員的印象之一,上到航天航空,下到社區買菜,背後都離不開我們這些程序員的身影。

但在互聯網這個行業中,大都是年輕人居多,加上網上一直有程序員35歲中年危機的說法,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毒雞湯,不斷宣揚35歲中年危機的論調。

所以導致我們這些快到35歲的程序員都充滿了焦慮,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規劃自己的後半生。

那程序員真的有35歲中年危機嗎?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被優化的中年程序員呢?碼哥作為從事互聯網行業十來年的老油條,發表一些我個人的看法,不對之處還望大家幫忙指出!


為什麼程序員會有中年危機的說法?

其實主要有三點:

1、身體危機

工作壓力大,職場競爭激烈,996的工作環境,讓很多程序員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越來越吃不消,注意力和精力都沒辦法和剛入行相比,開始慢慢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





作為技術出生的程序員,在年齡到達35歲之後,還會出現一個懈怠的狀態。因為到達這個年齡,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而這個時期家裡的瑣事也是最多的。可能今天是老人需要體檢,明天是孩子生病了,一大堆糟心事讓人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心無旁騖地專心研究技術。


3、失去對技術的熱情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能覺得有厲害的技術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更多想法是怎麼去賺錢,慢慢對技術就失去了原有的那種高度熱情。

眾所周知,互聯網行業的技術變化是非常迅速的。而以上的三種情況,都會導致中年程序員無法更好的學習新技術,在與年輕的程序員的競爭中,自然也就慢慢失去了競爭力。

但是,年齡超過35的程序員,就真的會因此被淘汰嗎?

1、程序員中年危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仔細想一下,國內的互聯網發展才20多年,而我們國內第一批程序員群體,大都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到了中年危機這個論調最高峰的2010年,這群人正好30歲左右,那時候的說法是程序員到了30歲就會被淘汰。

結果這批程序員30歲的時候,並沒有被淘汰,反而還有不少人的事業達到了小高峰,於是,程序員30歲會被淘汰的論調又改成了35歲。


2、最早那批程序員現在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過去這十幾年,是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而且全國富豪榜前十的,大多數都是互聯網企業,身處互聯網的從業人員,都吃到了時代的紅利,也賺了不少錢,這些實現財富自由後,不再繼續做程序員了,但這都屬於他們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被淘汰。


3、真的有35歲被淘汰的程序員嗎?

雖然近幾年也有些互聯網大廠遇到財務危機,有裁員的情況發生,但是被裁員的大多數並不是以年齡來篩選的,更多的是會把入職不到一年的新人給裁了,因為這樣才是把企業損失降低到最低的做法。

所以, 程序員35歲的中年危機確實發生過,但並不是普遍現象。



那我們就可以不用擔心中年危機,只需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就行了嗎?

當然不行, 在大型資本機器裡面當螺絲釘的人,是最容易被代替和淘汰的。


想要保證自己職業生涯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就必須做好面對危機的相應准備。

要做些什麼准備呢?

1、必須要對學習保持熱情



互聯網技術的更新非常迅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己的技術保持在行業前端的高水平。


2、一定要讓自己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



身體是一切的本源,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我們什麼都幹不了,什麼都干不好。合理的鍛煉,是最提高身體素質最好的方式,而身體素質加強,也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和更好的恢復體力和精力。所以,只有身體好,才能精力充沛,才能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率。


如果你有擔心自己35歲危機的想法,那不妨先思考自己是否在35歲之前已經做好了應對的准備?

如果做好了,那你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如果你害怕,那說明你做得並不夠好。未雨綢繆,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需要做的。

1、技術永遠是程序員的核心主導力



在公司的項目開發中,可以多思考思考,自己是否對產品邏輯完全了解,對項目所涉及的技術是否全部吃透,甚至是否深知技術原理和特點。


2、晉升管理崗位



如果喜歡專注技術,不希望精力分散,那就可以走技術專家的路線。如果是喜歡和他人協作、關注業務、能帶領團隊、不願意被某個細分的技術領域局限的話,可以去做些管理工作。


3、堅持技術的積累



在你35歲之前,沒有放縱自己,並且一直堅持技術的積累,那即使你到了35歲的時候,依然還是滿懷自信,以你的能力,到哪裡都是無所畏懼的。


最後

我是一枚已經禿頂的程序員,也是一顆在資本機器下有些自我思想的螺絲釘。工作中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分享一些程序員的經驗之談,如果通過我的分享,讓你感到有所幫助,還希望不吝一鍵三連!


另外非常感謝大家能夠閱讀本篇文章,碼哥也准備了一份禮物,給大家可以私信我白嫖!

③ 為什麼很少見到年紀比較大的程序員

他說他已經工作8年了。大專畢業後,一直在當地一家貸款金融公司工作。後來因為去做支付業務的夥伴公司合作項目,接觸了一些網路工程師,覺得很有興趣。而且IT工程師前景好,工資高,想轉行,但又覺得年紀有點大,一時拿不定主意!

而且隨著新的基礎設施戰略的提出,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將IT互聯網推向更新更廣的階段。所以無論從現在的發展還是未來的前景來看,互聯網IT行業都是很有想像力的。所以,即使之前沒有相關基礎,轉編程也不晚。畢竟現在的市場還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

④ 程序員最佳工作年齡不超過30歲嗎

一般來說,是35歲,因為大多數人35歲之後,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精力沒有那麼充沛。程序員又是費腦力費體力的活,所以大多數招聘程序員都要求35歲以下。

⑤ 為什麼國內很少有35歲以上的程序員原因不是技術能力

大家都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認為程序員是體力活,並且在國內,實際情況看到也的確是這樣的,年齡大一點的程序員的確很少,35歲以上的程序員大多都轉技術管理或者做架構師了,或者一些已經轉行做技術培訓什麼的,那麼35歲以後就不能做開發了么?接下來咱們一起看看答案是否真的如此。

35歲以後就不能做開發了么?

當然不是了,35歲以上是可以寫程序的,大家都聽說過java之父,詹姆斯高斯林,他是一位編程天才,他出生於1955年,而java這門語言是他近40歲時才創造出來的,就這個事例就證明35歲以後寫程序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年齡大的程序員往往都閱歷更廣,經驗更深,編程思想更成熟,對技術的細節更敏感。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年齡大的程序員應該更吃香。

為什麼國內35歲以上的程序員很少?

上面得出結論是年齡大的程序員更吃香,可是現實中不是這樣,起碼國內不是這樣,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從這3個維度去分析。咱們把時間按成x軸,隨著x軸的延伸,y軸有這樣3個指標,一個就是閱歷(經驗),一個是編程思想,一個就編程的反應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編程思想,閱歷(經驗)是毫無疑問增加的,可能編程反應速度,精力方面是下降的。如我下面的示意圖所示。

因此年齡大的更適合一些專門研究技術的公司,工作節奏又不是那麼快的,不需要天天加班的公司。不需要天天加班這一點好像不太現實,因為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搞技術的不加班簡直是太少了,國內的公司對時間節奏要求的很高,國外的一些技術公司更注重程序員的編程思想,經驗,而國內的則更注重程序員的編程反應速度,為啥呀,很明顯,產出高呀,不需要你有什麼高深技術,做一個快速編碼的碼農就行了,因為行業競爭的壓力,你有再好的思想,你慢別人一步,你後開發出來就是死,正因為有這樣的互聯網環境下才會出現我們看到的景象,35歲以上的程序員很少了。

年齡還小的程序員應該怎麼做?

鑒於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大環境,建議現在還算是年輕的程序員應該想想以下這些事情。

前幾年把精力主要放在自己的技術提升上,這個是首要任務,不用老想著怎麼升職,只要你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以後就不會發愁。如果把這段黃金時期的心思花在其他事情上,那麼年紀大一點在職業上就會比較被動了。

其次要刻意鍛煉一下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撰寫文檔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這些軟技巧,為以後向管理崗轉型做鋪墊,避免中年危機的到來。

要做好資金儲備,避免月光族,等到你人已中年,發現還沒有任何積蓄,在加上上有老,下有小,外加有職業危機感,那你真的就很崩潰了,如果有一定的積蓄在身,你就不可能這么狼狽了。

「我們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java開發大神,現在開始,找個師兄,帶你入門,學習的路上不再迷茫。這里是java開發修真院,初學者轉行到互聯網行業的聚集地。"

⑥ IT程序員有沒有年齡限制,年紀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系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

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

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

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⑦ 為什麼中國的程序員很少有超過30歲的

這種說法現在是不成立的,我身邊的程序員很多都超過30歲了,有的人還是快30的時候才轉行從事程序開發的呢。

⑧ 在中國程序員一般可以做到多少歲

我是一個程序員,現在做了快3年了,身邊30歲的程序員也有,但一般不會超過35歲。

這個問題其實是比較糾結的,因為大多數到了30多歲,工作都6-8年了,喜歡管理的都當項目經理去了,口才比較好的可以轉做產品經理,深愛技術的可以去做架構……這種職位的變化,直接帶來的就是薪資的提升,所以,到了30多歲,堅守在代碼一線的碼農已經不多了。

⑨ 目前國內外年齡最大的程序員有多少歲了

據我所知現在最大的程序員應該是60歲了吧,平均年齡都在35歲左右,國內的60歲以上的高齡程序員估計得再過十來年才會讓大家習以為常吧。

⑩ 華為發布最新報告,30歲以下員工佔28%,是否能打破程序員35歲門檻

我認為是不能夠打破程序員35歲門檻,絕大部分的員工在35歲之後的創造力在下降,而且能夠創造的價值量也在下降。

我相信很多人這一段時間都已經關注到了,華為公司30歲以下的員工的佔比只有28%,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確實是好事,但是對於員工來說,在30歲到35歲之間是能夠創造大量價值的時期,在35歲之後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肯定是會被開除的。

35歲之後的精力在下降。

這個社會當中的程序員之所以在35歲之後會被開除,主要是因為35歲之後的經歷在下降,而且在短時間之內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那些20多歲的員工可以加班。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35歲以上的程序員在社會上並沒有太好的發展前途。

互聯網公司和科技公司對於人員的年齡的要求確實是比較嚴格的,這從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在進入大公司之前必須要考慮到35歲之後的發展,在35歲之前必須要積極的尋求轉型,只有這樣才能夠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閱讀全文

與國內不足30歲的知名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3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2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5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6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2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50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9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1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3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