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命令與征服3征服全球模式裡面,思金人怎麼發展經濟啊用NOD,GDI控制城市就可以獲得大量資源,用
茄子貌似是靠挖白菜掙錢的,把基地建在大片的白菜地里最好,不過基地周邊的白菜會越挖越少,放置那個價格1000的生長器可以使白菜地消退減緩
Ⅱ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戰爭的輝煌歷史
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Westwood就是即時戰略游戲(RTS)的代名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葉,作為即時戰略游戲鼻祖的Westwood工作室,推出了一款名為《命令與征服》(COMMAND & CONQUER)的全新即時戰略游戲。在大部分游戲都保持在幾兆甚至幾十兆的年代,950兆容量的《命令與征服》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轟動。
《命令與征服》盡管是在DOS下運行的游戲,但是在當時來看已經是相當豪華的
《命令與征服》講述了在不遠的未來,一顆神秘的流星墜落地球,並帶來一種奇特的植物Tiberium(T植物)。T植物具有很強的污染性,會將接觸它的生物同化,含有劇毒。盡管如此,地球的科學家卻發現該種職務含有高能量,可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由於它繁殖力極強,沒過多久就已遍布整個地球。由於遭受T植物的污染,大部分區域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地球的環境空前惡化。為了尋求解決辦法,地球的科學家都在想辦法清楚T植物的影響。而NOD兄弟會(簡稱NOD)為了將T植物的神秘力量據為己有大肆發動戰爭,而地球各個國家則組成全球防禦組織(簡稱GDI)與之抗衡,戰爭隨之爆發了。
雖然《C&C》只能運行在DOS下,但是它率先採用了過關劇情動畫真人演繹的方式,給玩家極強的代入感,吸引玩家繼續游戲下去。而這種方式也被日後的歷代《C&C》以及資料片延續。不僅如此,日後許多游戲公司也紛紛效仿Westwood,將真人拍攝的電影劇情作為銜接游戲前後關卡的橋梁。可以說《C&C》不僅僅掀起了RTS的風潮,更是開創了新的游戲演繹方式。不過鑒於當時的環境,《C&C》對網路對戰的支持並不好,許多玩家都是為了「看電影」才來進行游戲的。
對於廣大PC游戲玩家來說,也許很多人都沒有玩過初代的《C&C》。不過對於這款作品的資料片卻是耳熟能詳,這就是當年國內網吧興起之初,每台電腦的保留游戲之一的《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
《紅色警報》作為《C&C》的資料片,在游戲模式模式和架構方面,繼續沿用《C&C》。不過在難度方面,《紅色警報》將難度降低,同時把游戲開發的重點放到了兩個新的方向上:多人對戰和單人游戲劇情。為了加快游戲的節奏和增強趣味性,在兵種方面使用了陸海空三軍的完整設定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徹底鑄就了WESTWOOD的「簡單硬朗即時戰略」游戲風格。
蘇聯攻打歐洲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紅色警報》頗為惡搞且顛覆歷史的劇情也是吸引廣大玩家來「觀賞」的原因之一。不過正因為如此,這款游戲在國內慘遭被禁的命運。
「2.5D」的《紅色警戒2》預示了《C&C》系列開始進入了3D化時代
不僅如此,游戲加強了聯網對戰功能。正因為如此,關國各地的網吧在《紅色警報》的幫助下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紅色警報》的出現成就了國內網吧事業,也正是如此讓許多朋友與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筆者也是其中之一)。《紅色警報》的風靡促使Westwood後來將這款資料片獨立出來,為其開發了續作《紅色警報2》以及該作的資料片《尤里的復仇》。
不過《紅色警報2》在筆者來看,它的出現似乎並不是真的要發展這個系列,更多則是一種救贖。因為在1999年推出的《C&C》正統續作《泰伯利亞之日》並沒有將這一系列發揚光大,反而是因為一些新要素以及偏離前作主題的情節,令許多老玩家難以接受。同時,暴雪娛樂的《星際爭霸》的興起,也使得這個系列開始走向沒落。《泰伯利亞之日》開始,《C&C》開始沒落。
1999年備受玩家關注的《C&C》系列正統續作《泰伯利亞之日》推出。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游戲也引入了當時流行的許多新要素,此外,在畫面方面也繼承了資料片《紅色警報2》的假3D的系統。
Westwood在宣布製作《泰伯利亞之日》時承諾,它將是一部全新的游戲。不過,這只是一種宣傳手段。自1996年發布《命令與征服》之後,即時戰略游戲的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之前《命令與征服》採用的引擎已經不堪重負,加上《星際爭霸》的出現,使得玩家對游戲的策略性要求更高。但是《泰伯利亞之日》仍舊停止在過去的基礎上——一如既往的2D圖像,相類似的操作界面,一些新增的作戰單位。看起來《泰伯利亞之日》並不像是一部續作,更多的則是前作的資料片性質而已。因此,玩家對這款游戲的評價並不高,上市僅幾周之後銷量便停滯不前。至此,Westwood也走向沒落,最後被EA收購。
鑒於《泰伯利亞之日》的失利,EA在收購了Westwood之後對該系列重新評估,認為即時戰略游戲已經進入了3D時代。因此一款全3D的《命令與征服:將軍》閃亮出爐。《將軍》從故事情節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只能算是《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系列的續集,游戲中的軍事集團並非熟悉的NOD和GDI兩方,而是中國、美國和作為第三方全球解放組織。雖然部隊不同,但是整體結構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在游戲方式方面也吸取了其他即時戰略游戲的優點,比如戰斗中部隊會獲得經驗值,從而升級獲得自動維修能力。而作為指揮官的將軍本人也會獲得經驗值,在1級、3級和5級時會有不同的項目可供用點數購買,購買之後就能夠獲得很多新的戰術能力:呼叫地圖外的遠程炮擊,可以建造特殊的科技或單位。《將軍》使用了較多的多邊形和較高質量的材質,光影運用也相對完善——旗幟等都有動態的影子,坦克駛過塵土飛揚且會留下長長的履帶痕跡,米格戰機在天空中拖出的尾煙,一瘸一拐地走著的傷兵。
《命令與征服:將軍》的問世,表明了EA要將這個列繼續發揚下去的決心,同時也向大家宣告:命令與征服系列正式進入了3D時代。
對於許多C&C系列的忠實老玩家而言,Westwood的消失似乎就預示了C&C系列的終結。不過再被EA收購之後,C&C並沒有停止。《將軍》以及其資料片《將軍:絕命時刻》等的推出,證明了EA仍在考慮將這個系列發展下去。而《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戰爭》的發布,則讓大家又一次的企盼起來。
Ⅲ 命令與征服3"征服全球"如何打開
去游俠網下個1.01更新補丁吧,既可以更新,又可以漢化、打開全球
這是凱恩之怒
泰伯利亞之戰是沒有全球的。
http://58.251.57.206/down?cid=&t=2&fmt=-1&redirect=no
迅雷的凱恩制怒下載地址
Ⅳ 命令與征服3肯恩之怒征服全球模式
官方簡體中文版的全球征服被屏蔽了,請安裝第三方漢化包
Ⅳ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里的全球征服模式里Nod,GDI,Scrin三者哪個好用我還沒有在本作
各種陣營有各自的好處,因為軍事勝利(消滅所有敵人)比較難搞,只能用非軍事勝利,GDI是要佔領33%的領土,所以得多造基地。Scrin是建造10座巨塔,這就需要有足夠的錢。本人喜歡玩Scrin,因為創10個母艦就基本無敵(自動裁決)。玩這個模式要注意其他陣營的動作,比如nod紅色城市要用根絕人口或難民援助,gdi要在其基地范圍內造基地,外星人要毀他們的基地,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Ⅵ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的征服世界怎麼玩
一樓的打法一點含金量都沒有,讓他試試冷酷的電腦就知道那戰術不行了
補充一下,戰斗的時候千萬不要選AI演算,一定要點開即時戰斗自己打。建造攻擊部隊時一定要記得帶上一個基地車,這里有個小技巧,打仗之前記下自己部隊有哪幾種兵,分別有多少個。戰斗中無論損失多少都不要緊,占絕對優勢以後不要馬上把敵人滅掉,先把這些兵全部造出來,然後再贏。這樣最後戰況統計時就不會算你的損失。也就不用花3000塊修理部隊了。
PS剛開始的時候你多帶一點兵。。等你技術好了以後,一個部隊只要一個基地車就可以擊敗敵人的強大部隊。。。電腦開始會拿所有兵沖你,所以一開局你就造一個兵營,然後出大量炮台和步兵(敵人步兵多就出機槍塔,敵人機械化就出反坦克炮台)。頂住第一波,這時候電腦沒兵了,然後吧炮台和兵營賣掉,狂補礦場。然後輕松宰割電腦。
對於防禦戰斗(就是敵人派兵來打你基地),一般是不會輸的.只要注意每次敵人用超級武器打你基地以後一定要記得修復.上面的技巧一樣是實用的,打完以後記得把自己損失的建築造回來.
Ⅶ 命令與征服3全球戰爭怎樣過其他洲
外星人靠蟲洞和技能,其他的在港口附近傳送,或者在基地附近傳送(需要兩個洲都有基地)
Ⅷ 命令與征服3 凱恩之怒全球戰爭
重新找一個第三方漢化包安裝,官方簡體中文版沒有全球征服模式
Ⅸ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 全球征服好玩嗎
好玩的,我還記得我原來在家一直玩的,但命令與征服4更好玩
Ⅹ 命令與征服3全球戰爭 拆光對手不能勝利
呵呵,征服全球模式有兩個勝利條件的,在附圖中已經列出來了
除了消滅對手全部的基地之外,還可以有第二個條件的
如果您是GDI,只需要不停的建造基地就可以了,讓33%的領土在您的通知之下即可獲勝
如果您是Scrin,一樣建造基地,造出九座界限之塔即可勝利(界限之塔是基地升級三次後的特殊建築中建造的)
NOD只要建造了隱形塔就會使基地消失,只需要用部隊去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