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程序員四十歲以後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適合我回答。我是99年畢業的計算機系本科生,所以同學基本上都是40歲上下做it的人士。我就撿著幾個年輕時做過程序員的同學例子給你們說說,看看這些程序員40歲以後幹啥去了。
同學A,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善溝通有親和力,後來逐漸脫離技術崗,做項目經理,售前,現在負責對外投資。
同學B,2000年去了某大公司H做開發,因為天賦好,技術崗位一路上升,做到中層領導職位,後來看好某新技術,毅然離職創業任ceo,堅持寫代碼至今。如今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寫代碼,一邊組織小樂隊吹拉彈唱,等著風口到來好起飛。
同學C,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現在自己組建軟體開發公司做老闆,時不常的還會弄弄代碼啥的。
同學D,進入對日外包行業做程序員被外派日本,後來定居日本,目前仍然是做維護代碼工作。
同學E,進入通訊領域做程序員,在換過多家公司之後,依然以資深專家身份玩弄著代碼,並以此為樂。
同學F,經歷了北漂創業,身體健康亮紅燈後,再次回到軟體外包行業打工。如今作為資深程序員堅持在代碼第一線,還經常加班。
同學G,畢業之後不久就炒了公司,做了軟體開發個體戶。從共享軟體到如今的APP開發,總能弄出名堂在排行榜中佔有一席之地。十幾年如一日,一邊瀟灑生活,一邊弄弄代碼保持排行名次。現在生活無憂,不停生孩子玩兒。
同學H,畢業後進了某大公司Z,做程序員。如今在Z司的下屬公司做某項目負責人。
所以說,各個行業呢,都是有深度的,不僅僅是寫代碼那麼簡單。只要你願意做下去,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會幫到你。
軟體開發,或者說程序員工作,說到底就是一種工作。跟其他工作一樣,都是用來養家糊口的。喜歡呢,就做得開心些;不喜歡呢,早點轉行也好,或者繼續靠這個賺錢同時,培養點其他愛好也好,都行。
㈡ 40歲以上的程序員都干什麼去了
現在的程序員,年輕的有時十幾歲,大約十八九左右就開始做程序員,我覺得40多歲以上的程序員應該是腦筋浪費比較嚴重,心理壓力也很大,而且面對現在競爭的壓力很大,現在最具有競爭優勢的就是20多歲的程序員,程序員的工作量都是很長時間,而且非常費腦費眼的工作,對以上的程序員,應該選擇放棄這份工作,從事一些簡單的工作。
㈢ 40歲的程序員堅持下去的還多嗎不堅持還可以做什麼
很少會有程序員在40歲的時候依然在工作,因為很多公司本身就不會招聘40歲的程序員,所以很多人會考慮在40歲之前轉型。
在多數情況下,即便有一名程序員想在40歲的時候工作,因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負擔,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重新轉行。在20多歲的時候,因為程序員本身沒有結婚生子,所以程序員可以通過大量加班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收入回報。但當一個程序員30歲以後,因為程序員本身的精力有限,所以30歲以後的程序員就會被陸續淘汰。
總的來說,因為程序員本身就是一種比較吃青春飯的工作,所以程序員在40歲之前需要面臨專業的選擇,這也是擺在很多程序員面前的最大難題。
㈣ 程序員40歲以後出路是什麼
程序員40歲以後出路是跳槽到國企或事業單位。
說句實在話,程序員雖然在外人看來是一個高薪的工作,但其中的苦楚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高壓的工作環境,不斷更新的行業知識所需要具備的超強學習能力等等,這些都讓不少程序員們其實很少就開始了自己的打算。
我見過一些30歲左右的程序員就已經在為自己謀後路了,比如有不少人就會選擇回去考公務員、事業編或者是讓家人幫忙找個國企的單位做事。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很有誘惑力,相比之前做程序員所受的「摧殘」,那真的會是期待的「養老」生活。
其他出路
創業也是不少程序員們會考慮的一個方向,畢竟他們從事的工作是相對來說門檻比較高的崗位,如果再加上啟動資金以及能夠結識到一些寫程序比較厲害的程序員或者是有著天馬行空想法的產品經理,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其實是可行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一款移動有聲閱讀應用——懶人聽書,它能提供免費聽書、聽電台、聽新聞等有聲數字收聽服務,目前市值好幾億。
㈤ 快40歲的程序員了,不知道以後該怎麼辦!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只有國內程序員才要趁年輕,年紀大了受歧視,國外程序員想干多老就多老。近期有一個統計:2000年的時候,大公司程序員的平均年齡大概是在36歲,而2018年這個數字下降到29歲,Facebook的員工平均年齡更是低於29歲。這說明從統計數字看,國外程序員的平均年紀也是在下降的。
普遍來講,所有程序員面對的中年危機是一樣的。這不,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國外程序員在Hacker News上發了一則帖子,咨詢一些關於人生職場的建議。
很多程序員紛紛建言獻策,討論非常激烈。雖說每個人都是獨立不同的個體,但仍有一些基本經驗,對程序員群體有通用性的借鑒意義。
重視身心健康,這是第一位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你病了或離開了,會對整個家庭造成巨大的打擊。
人到中年,身體會出現肩頸疼痛、高血壓、脫發等不少毛病,同齡人中甚至有患有嚴重疾病的朋友。這一階段的程序員,兼顧著家庭事業的重擔,抑鬱和焦慮情緒還會不時出現。為了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建議大家糾正生活和工作中的壞習慣,養成長期跑步、游泳等運動習慣,學會自我疏解,保持開闊的心境。
多花時間陪伴家人、看看父母。而立之年,剩餘時間變得有限,注意時間都花在哪裡了、花在誰身上了,不要在瑣碎事情上浪費時間,嘗試享受生活里的點滴,盡可能多得給家人和孩子提供支持。
對於志同道合的朋友維系友誼,往往關鍵時刻你們可以為彼此提供幫助。
工作方面,建議每年都要進行職業規劃。無論是晉升管理層,還是成為特殊領域的專家,這能讓你集中精力控制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標、責任、要求、差距、成長方案,以更少的時間發現機遇。
時刻提醒自己走出舒適區,保證自己掌握的技能組合與時俱進,符合市場需求。到了40歲,你必須具有一定高度的技術視野和業務洞察力,這樣才能持續擁有競爭力和影響力。技術視野和業務洞察力不僅需要大型項目經驗的積累,還要緊跟一線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
當然,程序員的40歲不只有焦慮和危機,也有不少好處。你已經積累了很多有益經驗,對生活能更好的掌控;如果你正在考慮做些大事的話,那麼40歲剛出頭是打破常規的最佳年齡。人生如戲,到頭來總要落幕,每個技術人會圍繞自己創造一個小世界。
總之,對技術保持靈敏的嗅覺、好奇心、學習力,Keep going。
㈥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都什麼出路啊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可以考慮:做管理、創業、成為技術大拿、成為行業專家,詳細介紹如下:
1、做管理:
在40歲之後,程序員中的一部分人選擇做了管理,自己畢竟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對於人才和事務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創業:
有一些人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自己剛好也攢到了一些錢,於是就選擇了自己創業。在40歲之前可能也積累了一部分的人脈,也學習了相關的財務知識和公司管理理念,這個時候出來創業是一件比較明智的抉擇。
3、成為技術大拿:
其實,做一輩子程序員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重要的是,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程序員,也就是說要成為技術大拿,能夠解決普通程序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4、成為行業專家:
行業專業是一個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們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都了如指掌。行業專家一般並不是從外部招聘的一個只懂業務,不懂技術的人員。而是從程序員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
注意事項:
1、首先創業必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不要一頭霧水的去創業,這樣反而會容易失敗,所以做自己比較懂行的才是最正確的。
2、想要成為行業專家要能夠在單位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在學習業務的同時,還應該有一種善於在學習的基礎上創新的能力。
㈦ 如果開一家IT公司,只找40歲的程序員,升職內部挖掘,可行嗎
46歲的程序員
別被網上的信息騙了,不要老程序員的原因只有一個,年輕的便宜。
前面那個回答一堆人捧,但是裡面舉得栗子和程序員真的有關系嗎?來個新總經理,換界面,找人設計UI,那是老程序員的責任?這東西新程序員就能幹?拜託,那個是設計人員乾的,不是程序員。幸虧他們公司董事會還是明白人,第一件事是換總經理而不是換年輕的程序員。
至於新軟體,新版本,我就問一件事,你們的IDEA付費了嗎?你給每個程序員配了正版的開發環境了嗎,資料庫開發工具是正版的嗎?誰不知道新軟體挺好用,新人唯一的優勢是開始就學的新軟體,所以快捷鍵記得熟,但這跟產品真的有關系?現在還用eclipse開發的一大堆,他們不知道不好用?還不是因為不要錢。
你想全部雇40以上的,這么說吧,40以上的都是70後,8,90年代上大學,那會兒還沒擴招,你算算有幾個科班的,就算不是科班的,大學生才有多少?同班同學還在一線寫程序的確實沒多少了,但多半是因為有更好的選擇。留下的都是技術很好的,找他們很貴!不現實。
大廠有資本去找年輕的,因為他們可以用高薪留下天才級別的。小廠全靠忽悠,底薪一萬你還想找20年經驗以上的,年輕人,福報,成長,期權一頓忽悠,5000就來了,光看著獨角獸裡面的成功的,外面上百萬普通廠子熬日子的。100家初創成一家都算高回報率,沒那個福分的,沒那個天才的就算了。
前面的回答有一件是對的,就是老程序員不能太多,因為第一,你雇不起,也沒必要。一群高手反而不出貨,高手帶熟手,還有一幫填縫的才是王道。第二,沒有年輕的,年齡結構的同質化會整死你的公司。沒有成長空間,沒有競爭對手,啥部門都得死。所有公司都是金字塔,技術崗也一樣。
別聽下面一群人扯淡了。如果你真的只找40歲以上的,而且還想活下去。那麼你們就應該是內核級開發。對於這個年級的程序員,學什麼新技術都不具備性價比了。但是卡門對於程序設計,程序思維,用戶需求本質的理解,根本不是20多歲小夥子能比的。
真正的路子,是設計並開發內核級基層框架程序。只有這么一條路子。走成功了,功德無量。(你看看國外,真正的內核級大神,有多少是年輕人?)
不可行。這樣做,是要關門的節奏。一般IT公司,40歲以上的程序員數量不得超過總人數的20%,也就是說,10個人的研發公司,40歲以上員工不得超過兩個。 IT技術更新快,每五年大致一個新的技術就要出來。只有不斷地更新人員,才能保證持續創新。尤其是UI界面、外觀等有關面子的事,必須年輕人牽頭來做。
我們公司的軟體研發人員逐漸偏老。我們自己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因為工作總是能按時完成。直到有一天,從互聯網公司空降一位總經理,才有了改觀。
這一做法,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也為公司帶來好的收益。
四十歲以上程序員學習能力不足,尤其是軟體開發IDE,安裝都困難,更別談學習。四十歲以上的程序員,思維形成定勢,經驗老道,做系統大框架、軟體架構,應當沒問題。
總結:老少搭配,幹活不累。公司如果只有40歲以上的老程序員,即使能開發出一些軟體來,估計也沒有市場。在IT飛速發展的時代,誰還愛用十幾年前的老古董?
用歲數作為招聘條件,本身就是有問題的,能創造價值的,60歲又怎樣?國內之所以招年輕人,就是因為便宜,能熬夜。大部分IT行業都是低水平的程序員就夠了,有經驗歲數大的,需要幾個當主程帶一幫小徒弟,自然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局面,說到底還是大局如此,在世界上就處於低端製造業,高級人才無用武之地,更沒有哪個企業肯培養。什麼歲數大了學習慢,技術淘汰,都是扯淡。歲數大的程序員絕對比剛畢業的學生強百倍,學習能力只會更強更快。
如果領導厲害,計劃安排好。按部就班,老程序員可以表現的很好。bug也少。可如果領導無能,朝令夕改,之後讓程序員背鍋,各種加班。那對不起,上有老下有小,不待見了。
這想法太天真了。程序員分兩種,普通程序員,大神級的程序員。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生的奇才,他們要想成為大神級的程序員,那是需要用很多的項目去練手,並且不斷學習的。
所以,絕大部分的大神級的程序員都不年輕了,年輕的基本上只能是普通程序員。
普通程序員的工作,基本上都挺苦逼的,加班,熬夜,那都是家常便飯。這樣苦逼的工作,年紀稍大一點的人,身體確實扛不住。
那麼,現在就遇到了一個問題,題主想要招40歲以上的程序員,如果他是一個普通程序員,他的體力趕不上年輕人,技術也一般,毫無優勢可言。如果他是一個大神級的程序員,人家有技術優勢,你還不想給高工資,人家自然不肯來。
最後,題主就只能請一群技術平庸,年紀大的程序員,工作效率低,工資也未必比年輕人低(年紀大,工作能力不一定強,但工作經驗「豐富」,談薪資的時候就成了「加分項」),題主覺得這樣公司能做得起來嗎?
40歲以上的程序猿,工資少一些?????開玩笑的么?大公司不要上年紀的程序猿不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程序員不好用,而是因為三個年輕程序猿有可能完成一個40歲以上程序猿的工作,然而三個年輕的工資加起來還沒這個40歲老程序猿的多…這才是大公司想方設法裁掉老程序猿的本質。
北歐很多大神在鄉下自組非盈利導向的 科技 公司,做著喜歡的開源項目,享受著生活;而國內如果無法養活公司,是無法實現的。即使有了成熟業務模式和盈利,也要看的是需要 什麼樣的工程師,普遍地講,年齡和員工多元化才更有利公司發展,只有三五個好友自嗨的小工作室不用考慮。
除非你的需求很明確的情況下可以這么做,如果是業務場景變化多的是不行的。另外管理也是個問題,對你是個很大的挑戰和風險。
當然是不可行的,因為你的前提是不存在的。
工資不但不可能少給,而且比剛畢業的小年輕要高很多,如果畢業三年的程序員在二線城市給8000的話,40歲的你至少要給到15000,差不多是兩倍,而且很難找到人。
社會 上覺得老程序員不好找工作,是個誤解,只是管理崗位不太好找,開發崗位多的是。
㈧ 程序員四十歲要失業嗎
很多程序員在30歲開始謀劃後面的職業生涯了,和國外不一樣,目前國內的行情如果僅僅只是一線程序員,那麼35歲就到天花板了,因為這一類人的要求門檻比較低,不需要科班出生,稍微做點培訓也能入行。如果你現在是一線技術管理者(如技術leader、技術經理之類),那麼職業生涯在40歲前問題不大,雖說相比之下延遲了五年,但是終究天花板還是很快就到了。
當然這里說的是這個階段還要找工作或者跳槽的人,一般公司可能會保留一些大齡程序員(這些人都是司領久的一線核心人員),但大部分大齡程序員依舊面臨被優化的風險。所以還是盡早意識到這一點,早作打算會比較好,如果還是走技術路線,那麼架構師的職業生涯會稍顯長久些,當然這里的架構師是有真材實料的,而不是只有抬頭只會說說的。就現在市面上來看,大多數程序員還是都會選擇轉行管理類,如項目經理,也有一些行業業務不錯的轉行運營業務人員。厲害的基本還是晉升管理人員了,這部分人就不算作當下討論的一批人。程序員也可以考慮接一些其他兼職,小蜜蜂雲工作了解到程序員很多還能線上遠程辦公的,還是比較方便的,業余時間做點別的。
除了轉行之外,還有少數會選擇創業,不過這些人多少都有寫底蘊積累,要麼是資金底蘊要麼業務人脈底蘊。不過能守業下來的就更少了。程序員吃年輕飯薪酬相對高一些,當然如果願意安穩,可以主動選擇降薪去國企或事業單位,這里基本沒有裁員之類,相反的也是「窮」的很穩定,要看個人怎麼想了。
如果是程序員,那麼最好還是精通技術,不要僅僅只是吃口年輕飯混日子,畢竟還是會老的,如果自己努力一點,將來還是很有出路的,畢竟十幾年的行業積累加上自身的技術沉澱,國內各家公司都是缺少這類技術人才的,做著做著也就自然而然晉升上去了。
㈨ 寫代碼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情,你認為程序員在40歲之後還會有精力嗎
程序員是一個耗費腦力和體力的職業。這個職業的黃金期在二三十歲左右,而越過40歲的程序員基本在市場上就不容易找工作了,不僅僅是精力跟不上的原因,還有其他諸如可塑性,職業發展等問題。
程序員需要良好的身體以及思維程序員被人習慣的稱之為“碼農”,是一個腦力和體力都有要求的工作。
一般的IT公司深夜加班是很正常的,有時候項目趕進度都會通宵。而這個時候自己的身體素質以及思維就需要跟上這種過度工作的節奏。
40歲一般都是一個IT公司的管理崗位了,而如果這個時候仍然是繼續寫代碼,顯然是混的不怎麼滴的,當然不排除技術大牛。
不過對於大多數的程序員來說,技術大牛還是很遙遠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不至於到了40歲以後仍然需要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樣競爭一份寫代碼的工作。
㈩ 40歲的程序員失業了如何自救繼續找程序員的工作嗎還是應該轉行
每一個人都有中年危機,其實所謂的中年危機,大家除了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此外最重要的無疑就是關心自己在職場當中的處境如何?最怕就是失業,一旦失業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當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必須要靠經濟支柱去解決,失去的收入就意味著這座大廈就要倒塌了。
也許大家認為程序員是一個高薪而且技術含量極高的職業。但是往往我們也發現,程序員要想能夠在職業生涯當中獲得比較長久的職業年限,確實是相當困難,畢竟很多人的職業生涯都是從大學畢業開始算起,在黃金的十年發展階段,一旦面臨到了35以及40歲這樣的年齡階段,大多數的在職程序員都已經從此激流勇退。
其實任何的一個職業都有它的一個生命周期,除非自己有能力有背景能夠進入國企乃至公務行政系統,那就安枕無憂。否則大家即便是面臨著中年危機,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扛起一個中年人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