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軍隊下達作戰命令書面格式
賦予部隊作戰任務的指揮文書,有時也可口頭下達。是實施指揮和部隊遂行作戰任務的依據。
通常指規定作戰任務的戰役、戰斗命令。廣義的作戰命令也包括開進命令、換班命令、撤離戰場命令等。作戰命令有合同命令和個別命令。合同命令是對所屬和配屬部隊統一下達的命令。通常用於戰役、戰斗組織准備階段。
其主要內容是:敵情判斷;上級意圖和本部隊的任務,指揮員的決心;友鄰的任務,分界線和接合部保障;各部隊的編成、部署和任務;炮兵群和防空兵群、諸預備隊的編成、配置和任務;完成作戰准備的時限;指揮所開設地點和時間;代理人等。防禦作戰命令,還應有陣地編成、火力配系、工事構築、障礙物配系等內容。個別命令是只對某一部隊下達的命令。其內容僅限於該部隊的任務及其有關問題。通常用於戰役、戰斗過程中,或為不暴露整個作戰企圖時採用。作戰命令內容要求表述准確,措詞簡明扼要。由正職指揮員署名,視情況以書面、電報、圖表或口述等方式下達。(曾蘇南《中國軍事網路全書》)
『貳』 中共中央是什麼時候下達昌都戰役的命令
當張國華的部隊進到康北竹慶地區的時候,周圍的喇嘛寺忽然響起了鍾聲,一群持槍騎馬的人奔上山崗,吹起法螺,不知情的藏族群眾向解放軍開槍射擊。十八軍馬上停止了前進,晚上,那群人又圍了上來。這下可吧張國華氣壞了,便命人把那個為首的抓了過來。
戰士們一會兒就捉來一個穿紅袈裟的指揮官。一審問,原來是個假藏人,是陳立夫的親信。他供述:1949年冬天,就有一些美國人和英國人在西藏當局的便衣武裝護衛之下,來到了金沙江,企圖阻止解放軍進軍西藏。
這些人利用喇嘛寺的鍾聲蠱惑群眾與解放軍對抗。現在西藏反動派在帝國主義直接策劃下,將原有的14個代本(相當於小團),擴充為17個代本,從外國運進大批軍火、美國電台,請來英國教官調動、訓練各地藏軍。藏軍還下令各寺院念經詛咒解放軍。這些做法簡直是負隅頑抗!
張國華覺得,再不開戰就無法行軍了,他就把所遇到的情況報告了西南局。之後,西南局根據張國華的報告,向中央請示發動昌都戰役的計劃。
毛澤東主席看到報告後,為要不要發動昌都戰役思慮著。因為那個時候,中共中央仍沒有放棄和平談判的期待,但西藏遲遲不派代表來京談判,讓毛澤東覺得必須採取武力了,或許這樣才可以促使西藏當局轉變觀念。
毛澤東於1950年8月18日電詢西南局:今年如能進到昌都當然是很好的,問題是:一、甘孜到昌都一段道路很長,是否能隨軍隊的攻進速度修築通車。
二、昌都能否修建機場及是否適於空投。
三、一個師進攻昌都是否夠用,藏軍似有相當強的戰鬥力,必須准備打幾個硬仗,這方面你們有足夠估計否。我們對於以上幾點尚不清楚,請分析電告為盼。
接到電報後,西南局於20日復電毛主席稱:至昌都的公路尚待勘查,明年才能修築;飛機在昌都空投是可能的,能否修築機場尚無確切情報;藏軍的戰鬥力我們曾以兩個連同敵人一個代本打了一仗,以一個排沖垮敵人一個代本,加之藏軍在昌都地區只有五六千人,且駐地分散,不易相互支援。因此使用(十八軍)四個團又兩個營,加上玉樹方面、察隅方面少數部隊的配合,是夠用的。
在戰役組織上,採取以我之主力使用於右翼(北面),迂迴昌都以西,迫使敵軍聚昌都而殲之。
部隊准備在10月份結束昌都戰役後,昌都留3000人,主力12000人後撤甘孜准備過冬。
8月23日,毛澤東批准了這一報告。指出:如我軍能於10月佔領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求得和平解決。現我們正採取爭取西藏代表來京並使尼赫魯減少恐懼的方針。
以打促和已經成了中共中央關於解決西藏問題的重要方針。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西南軍區於8月26日正式下達《昌都戰役基本命令》,命令要求:殲滅藏軍主力於昌都及其以西之恩達、類烏齊地區,佔領昌都,打下明年進軍拉薩解放西藏之基礎。十八軍以主力一部並讓青海騎兵支隊支援,從右翼迂迴昌都以西,切斷藏軍退路;其餘各部分別從北、東、南三面向昌都攻擊前進。以雲南第十四軍之有力一部,殲滅鹽井之藏軍,策應十八軍行動。
各參戰部隊遵照西南軍區的指令,立即進行戰前准備工作。隨著雅安至甘孜段公路8月26日通車,十八軍軍長張國華、政治部主任劉振國率軍機關主要部分於次日由新津出發,9月5日抵達甘孜,與軍前指匯合,組成軍的前方指揮機關(簡稱軍指),組織實施昌都戰役。
到了9月8日,中共西藏工委在甘孜召開擴大會議。書記張國華在會上做了4個月來的工作總結。會議做出了幾項重要決定如下:報請西南局批准,成立中共昌都工作委員會,以統一領導解放後昌都地區的工作;待昌都解放之後,選舉產生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建立昌都地區過渡性政權機關;加強對西藏地方當局包括三十九族、波密等地的爭取工作。
9月10日,西藏工委又發出了《關於昌都解放後工作要點的決定》,該決定為解放昌都以後如何開展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
就這樣,昌都戰役馬上就要打響了。
『叄』 戰役行動命令有怎樣的具體內容
根據8月8日的《戰役行動命令》,「賀關集團應破襲平遙以北同蒲線,及破壞同蒲線及汾離公路。(部署)應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阻敵向正太線增援。該集團原擬一個團在陽曲以南配合作戰,兵力較小,應加強之。如汾河可能徒涉時,該集團陽曲以南配合作戰部隊,應力求以約2個團之兵力進至榆次南北地區,直接加入劉鄧集團作戰,並歸劉鄧直接指揮之,對晉西北鹿地內各個敵之據點與交通點,應分派部隊積極破襲,相機收復若干據點。」
『肆』 陳錫聯將軍如何回憶戰役預備命令的
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三人聯名下達了《戰役行動命令》。這項命令規定,總部特務團主力集結於下良西營地區,聶集團、劉鄧集團、賀關集團和總部特務團,統由總部直接指揮,「限8月20號開始戰斗」。戰役行動命令下達以後,八路軍指戰員群情激昂,紛紛進行戰斗准備,對一些重要作戰地域,指揮員和參謀人員親自化裝去偵察。當時擔任第129師第358旅旅長的陳錫聯將軍回憶說:「我們這些旅幹部,當時都化裝去鐵路沿線偵察了地形。」
『伍』 戰役預備命令有怎樣的下達
7月22日凌晨,一束束電波飛向天空,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下達的關於大舉擊破以正太鐵路為中心的《戰役預備命令》傳到各部隊,傳到延安。延安收到這份註明「十萬火急」的電報以後,立即抄送毛澤東、王稼祥、洛甫、王明、康生、陳雲、鄧子恢、任弼時、譚啟龍和作戰局。朱德已於5月26日返抵延安,這份由他和在前方的彭德懷、左權3名八路軍主要指揮員聯合署名的電報,也同時抄送給朱德。
『陸』 9月16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聯名下達了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命令指出了什麼內容
9月16日,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參謀長聯名下達了戰役第二階段作戰命令。這項命令提出,第二階段作戰,基本目的是擴大戰果,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深入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軍據點。作戰部署和主要任務是:第120師「以截斷同蒲北段交通之目的」,主要是集結主力破擊寧武至軒崗段同蒲路。「晉察冀軍區以開展邊區西北方面工作之目的」,主要是集結主力破襲淶靈公路,奪取沫源、靈丘兩座縣城,並以有力一部在同蒲路東側配合第120師作戰。
『柒』 破襲正太路戰役預備命令的內容是什麼
這份由朱德、彭德懷、左權3人共同簽發的破襲正太路戰役預備命令,首先闡述了發動這次大破襲的理由,之後,命令要求「直接參加正太線作戰之總兵力不9於22個團(聶區10個團、129師8個團、120師4~6個團、總部炮團大部及工兵一部)」,「定於8月10日前完成偵察、器材准備、部隊調動等准備工作」,並特別囑咐:「准備未完畢以前,戰役意圖只准告知旅級首長。」命令詳盡地規定了戰役發起前的各項准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