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世界 1.8版命令方塊指令使用指南 命令方塊怎麼用
以下文段來自維基(節選)
命令方塊可以通過選取方塊鍵或各種命令,比如/give @p minecraft:command_block獲得。
就像其他的方塊一樣,命令方塊能夠存儲NBT數據,使用選取方塊 + ctrl會復制命令方塊內的命令和設置。這允許它被放置在別的地方時無須重新輸入裡面的數據。
命令方塊不在創造模式物品欄中,不能在生存模式中或非管理員身份破壞,不能被點燃,有和基岩一樣的爆炸抗性。命令方塊不能被活塞推動。
命令方塊可以被紅石信號所開啟。此項沒有許可權限制,可以被一些通常情況不能使用命令的玩家執行一個特定的命令(比如,允許所有人通過/give獲得一件特定的物品,而不能讓他們用/give獲得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
命令方塊會擁有方向(facing),決定哪個連鎖方塊會受到感應,哪個「條件制約」模式的命令方塊執行命令會受其控制。
設置 編輯
命令方塊GUI
要輸入或修改命令,對命令方塊點擊使用鍵以打開命令方塊GUI(圖形用戶界面)。GUI只會在玩家處於創造模式, 擁有相關許可權才會打開。在單機游戲里,作弊必須開啟使得可以編輯命令方塊。在多人游戲中,只能由創造模式中的管理員所編輯。為了使命令方塊能工作,以下在server.properties的配置必須設置為:
enable-command-block必須為true
op-permission-level必須為2及以上(默認為4)
控制台命令
命令可被輸入到第一個文本框。命令方塊的命令長度限定在32,500個字元以內,但這個文本框一次只能顯示其中的一小段。自從1.9,按Tab ↹可以補全命令且循環代入可選項。
命令方塊內的命令不需要加斜杠前綴(/),就像在聊天框使用時的那樣,不過加了也依舊能用。
在控制台命令文本框下是一些如何使用目標選擇器的小提示。
上一個輸出
下方的文本框顯示上一個命令的輸出(成功或是失敗)。這里的文本無法編輯。
文本框右邊的按鈕設置上一個輸出是顯示還是隱藏。它設置輸出將隱藏時為O(默認),將顯示時為X。當世界中有很多命令方塊,尤其是電路高速運轉時,不顯示輸出可以減少內存使用以處理很多請求。
脈沖/循環/連鎖
點擊「脈沖/連鎖/循環」按鈕可更改命令方塊類型。默認為「脈沖」,但非默認類型的命令方塊也能被放置。
⑵ 黑猩猩從小和嬰兒一起長大,它認為自己是人類,後來它怎麼樣了
在國外海斯夫婦曾經養育過一隻黑猩猩,並為它取名維基,為了驗證後天的教育能對黑猩猩起多大影響,也為了驗證人類和黑猩猩的差距,他們把維基和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養在一起,並給他們同樣的教育。
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黑猩猩雖然很多方面沒有表現出和人類一樣的智慧,但當它們在人類世界中生活得久了,它們也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作人類看待。
由於它們的行為和人類行為差距過大,而且對人類產生了一定的威脅,以至於人們給了它們教育,讓它們學著向人類世界靠攏,然而由於它們身上的野性未盡,人類又殘忍地把它們推向了原來的世界。
此時的它們,既無法回到人類世界,又無法重新融入自己原來的族群,以至於很多接受過人類教育的黑猩猩,最終都抑鬱而終得早亡。
或許沒有人類,它們能比這樣的結局更好吧。
⑶ 一陣一陣地( )填動詞
不定式:(0)+做的,用一個名詞,形容詞,副詞的特點
否定:.不+(到)辦_(1)通式:不定式通式行動表示和動詞動作同時發生或出現動詞的動作
例如後:.
我很高興見到你
他似乎知道很多
我們打算拜訪他想成為一名藝術家
患者要求進行操作,在上一次維基,老師命令(2)為類做
的工作:不定式由下式行動來表示同時發生了動詞的動作,如:
假裝努力工作的男孩
他似乎看在他的房間比索(3)完美:完美的不定式所表示的動作發生在動詞的動作之前,比如:BR>我後悔已經說了謊
⑷ 我的世界1.10.2命令方塊怎麼獲得
摘自維基網路:
獲取
命令方塊可以通過選取方塊鍵或各種命令,比如/give@p minecraft:command_block <amount>獲得。
命令方塊不在創造模式物品欄中,不能在生存模式中或非管理員身份破壞,不能被點燃,有和基岩一樣的爆炸抗性。命令方塊不能被活塞推動。
詳細內容:http://minecraft-zh.gamepedia.com/命令方塊
⑸ 請高手幫我查查IP為222.69.60.100是哪個網吧
IP地址,簡單地說,就是[wiki]電[/wiki]腦在網上的地址(門牌號碼)。對於一些[wiki]網路[/wiki][wiki]新[/wiki]手來說,這是個陌生的東西,在這里我們就談談如何查找IP地址。
一、找本地IP地址
1.DOS命令[wiki]法[/wiki]
首先打開一個[wiki]Windows 98[/wiki]的DOS命令窗口,在C:\Windows下鍵入DOS命令ipconfig,這時你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你的IP地址了(我這里的IP地址是:61.128.139.24)。
2.[wiki]軟體[/wiki]查找法
(1)F_IP
這是一個網路[wiki]工具[/wiki],可以查到本地IP,也可以查到遠程IP(主要用於查[wiki]聊天室[/wiki]里的IP)。先說查本地IP,運行F_IP,在選項框里,可以看到兩行字:
這兩句的含義我們將在本文第三[wiki]節[/wiki]里詳細講解,這里只要知[wiki]道[/wiki]「http://」後面的4組數字就是本地IP地址(169.754.94.741)。
(2)《追捕》
打開《追捕》,點擊右邊第4個按扭「本地地址」,在最上面的欄里就顯示出你的地址了。是不是很容易?
(3)IP[wiki]hacker[/wiki]
這個軟體也很不錯,雙擊一下IPhacker的圖標,在右上角就可以看到本地IP地址(上面寫[wiki]明[/wiki]「我的IP地址」)。
二、查區域網內的IP地址
這里介紹一個很好的軟體〈網路[wiki]刺[/wiki]客II》,用《網路[wiki]刺客[/wiki]II》來查區域網內的IP地址,只能用「方便」來形容。先打開《網路刺客II》,進入主界面,選擇工具箱菜單下的「IP<->主機名」,出現一個對話框,在輸入IP
或[wiki]域名[/wiki]下面的框中寫入對方的主機名(我們這里假設對方的主機名為6),點擊轉換成IP,對方的IP出來了,是169.754.94.741。
三、查[wiki]互聯網[/wiki]上的IP地址
1.通過OICQ查找對方IP
在互聯網上[wiki]人[/wiki]與人接觸,最常用的就是OICQ了。那麼如何才能查到我們好友的IP地址呢?具體方法是:我們先在網上下載FolkOicq。下載後得到一個ZIP的壓縮包,用Winzip解出後將主文件(OICQ.exe)復制到OICQ的安裝目錄下(在之前最好是備份一下原來的OICQ.exe,防止以後出錯不能恢復)。然後運行OICQ,點一個在線用戶,你會[wiki]發現[/wiki]在OICQ號下面有IP地
址了(如圖3)。對方的IP是202.107.38.86,後面的4003是對方與你聊天的端[wiki]口號[/wiki]。有了IP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哪裡的了,去下載一個IPSEEK吧,要最新版的。在手工查詢里輸入對方的IP,再點一下搜索,看到了吧。不
過當別人通過代理[wiki]伺服器[/wiki]上OICQ,我們就沒法查了。
2.查聊天室IP
我們將使用上文介紹的F_IP軟體。要注意,必須是支持WEB的聊天室才可以使用,也就是說,你可以在聊天室貼自己主頁上的[wiki]圖片[/wiki],你才能使用這個功能。
打開F_IP,看到「Http」選項,裡面有兩句Html語句,第一條是,如果你所在的聊天室也是用這條命令貼圖,那麼你就可以在聊天室里向對方發送這句話,1分[wiki]鍾[/wiki]之內就會在文本框中顯出對方的IP。
3.查伺服器IP地址
想查伺服器IP也很容易,如你想查[url]www.163.net[/url]的IP,只要在DOS窗口下打入DOS命令「ping [url]www.163.net[/url]」,就可以看到IP了。
4.通過防[wiki]火[/wiki]牆查IP地址
這種方法是筆者自己想出來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設置[wiki]防火牆[/wiki]的[wiki]安全[/wiki]級別來查對方的IP。具體方法是,我們先安裝《天網防火牆》,因為《天網防火牆》的安全級別默認就很高,所以安裝好後不用再設置了。要查對方的IP,先得與對方[wiki]電腦[/wiki]連接,我們可以通過發文件的方法來連接對方電腦(什麼文件都可以)。發文件就用我們常用的OICQ,文件發送時我們看到防火牆開始報警,雙擊任務欄上的《天網防火牆》圖標,對方電腦的IP地址就顯示出來了。這種方法雖然有點復雜,不過可以查到對方真實的IP地址。
5.利用BBS和WEB論壇查找IP地址
筆者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人在BBS裡面留言威脅別人,網管則通過BBS里的IP記錄功能查到了對方。可見BBS或WEN論壇是有查訪問者IP功能的,你可以邀請網友到某個論壇或BBS里留言(要是開放記錄IP功能的論壇),完成後你再進入,就可以看到對方留言時的IP了。
6.區域[wiki]掃描[/wiki]查IP地址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查一個IP區域中的可用IP地址,在對方電腦與你無法連接時可用此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首先要知道對方電腦在哪個IP區里。例如,現在要查我朋友的IP,他的電腦IP地址在61.147.200.1~
61.147.200.255這個區域里,從網上下載《月[wiki]光[/wiki]搜索》,打開《月光搜索》,在起始地址里輸入61.147.200.1,結束地址里輸入61.147.200.255,點擊
「開始搜索」。1分鍾後在《月光搜索》的文本框內會顯示出許多查找到的IP地址和與其對應的用戶名(機名)、工作組/域名。我們可以通過所查找到的[wiki]信息[/wiki]來判斷朋友的IP是多少。很多用戶的機器名就是自已的名字或名
字的拼音縮寫,所以很好判斷。這種方法的成功率不是很高,不過用以上的方法都不行的時候,可以試試這個。
說了這么多查IP的方法,只是讓大家去掌握一些小[wiki]知識[/wiki],而不是讓大家去搞破壞。如果有不明[wiki]白[/wiki]或有不對的地方,希望來信一起研究。
⑹ TWiki主要是幹嘛的
0 前言:關於TWiki
--------------------------------------------------------------------------------
關於Wiki,大家肯定聽說了不少,TWiki只是Wiki的一種實現形式。不過在眾多的wiki版本中,TWiki聲名遠揚,按照twiki.org的解釋是,一個靈活、強大、簡單的企業級共同協作平台。目前著名的網路公司Yahoo內部的平台就是使用的TWiki, 另外Motorola 和SAP 等國際大公司都在使用TWiki,這也是我為什麼選擇TWiki的原因。
TWiki的文檔很多,也很細致,不過剛開始看還有些不習慣,文檔中所以的WikiName都加上了鏈接,有時候經常點來點去就不知道自己點到哪裡去了。目前關於TWiki的中文文檔是少之又少,關於TWiki安裝文檔,更是鳳毛麟角。當然安裝TWiki並不是什麼難事,不過,許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1 安裝流程
--------------------------------------------------------------------------------
下載TWiki . TWiki的官方網站是twiki.org,其下載頁面是:Download the Package,目前的版本是2004年9月分release的。下載其安裝包:TWiki20040902.tar.gz
配置setlib.cfg . 解開壓縮包後,在twiki/bin目錄下,你會發現setlib.cfg文件,裡面唯一需要修改的是:$twikiLibPath ,把他改成twiki/lib的絕對路徑。如:$twikiLibPath=/home/winter/twiki/lib 。
配置TWiki.cfg .這是最重要的配置,主要包括:
$defaultUrlHost. 預設的主機url路徑。用url的形式賦值,如:$scriptUrlPath="http://www.stlchina.org";
$scriptUrlPath . 腳本所在的url路徑。相對於$defaultUrlHost的,因此只要寫後一部分就行了。如$scriptUrlPath = "/twiki/bin";
$dispScriptUrlPath . 腳本的實際顯示路徑。默認都會是: $dispScriptUrlPath = $scriptUrlPath;
$dispViewPath . 用於顯示網頁腳本的url路徑,相對於$dispScriptUrlPath, 預設是$dispViewPath = "/view" 不用修改。
$pubUrlPath . 用來保存附件的url路徑。默認是$pubUrlPath = "/twiki/pub";
$pubDir 用來保存附件的絕對路徑。 注意,這個路徑需要是twiki/pub所在本機的絕對路徑。如$pubDir = "/home/winter/twiki/pub" .如果使用的是虛擬主機,這個路徑就很麻煩了。參看關於虛擬主機
$templateDir 用來保存模板的絕對路徑。同上,需要本機的絕對路徑。如:$templateDir ="/home/winter/twiki/templates";
$dataDir .保存數據的目錄。需要絕對路徑。如:$dataDir = "/home/wende/twiki/data";
選擇你的存儲模式 . TWiki使用的是文本資料庫,TWiki會保存所有的變化。了解unix和linux的朋友都知道diff命令,還有類似的ci co rcs等命令。TWiki就是使用這些命令來實現其不同的版本管理。如果你能控制你的網站伺服器,例如,你有root許可權。你可以設置$ storeTopicImpl = "RcsWrap"; 但是,如果你是虛擬主機用戶,你還是選擇$storeTopicImpl = "RcsLite";後者會100%使用perl來完成所有的文檔存儲和版本管理功能。如果你選擇後者,你最好把所有在twiki/bin目錄下的文件增加一個後綴名,然後在你的TWiki.cfg文件中設置:$scriptSuffix = ".pl";
測試你的配置 . 使用bin目錄下的testenv腳本來測試你的環境。如果你發現有紅色的warning,那就是還有一些問題。不過不要緊,一切都可以解決。如果是路徑問題,你可以查查實際的路徑是否確實存在。如果你是使用虛擬主機用戶,那麼只要你選擇了RcsLite方式,這些路徑問題的warning,你基本可以忽略。
2 設置用戶訪問許可權.
--------------------------------------------------------------------------------
Wiki本來是講究自由、協作和信任。因此在安裝後,任何人都有許可權訪問、修改所有的文章。但是在網路上,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希望有用戶認證。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把twiki/bin目錄下的.htaccess.txt改名為.htaccess .了解apache配置的人肯定知道這是干什麼:)
設置
AuthUserFile /home/winter/twiki/data/.htpasswd
AuthName 'twiki'
AuthType Basic
其中AuthUserFile 是twiki/data/.htpasswd的絕對路徑。
出錯頁面設置:
ErrorDocument 401 http://www.stlchina.org/twiki/bin/oops.pl/TWiki/TWikiRegistration?template=oopsauth
這時需要把注冊頁面換成帶輸入密碼的注冊頁面: 在twiki/data/TWiki/下有TWikiRegistration.txt和TWikiRegistrationPub.txt, 用後者把前者覆蓋(cp TWikiRegistrationPub.txt TWikiRegistration.txt)
你現在測試每個頁面的'Edit',你會發現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如果你按照這個方式改了,發現還不行的話,那就是伺服器的設置有一些問題。我在安裝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51.net的G型服務,開始少裝了幾個安全認證的包)
3 TWiki中文顯示設置
--------------------------------------------------------------------------------
Wiki默認是不支持中文的,其編碼為:en_US.ISO-8858-1 ,如果你用Edit編輯了某個頁面,在其中輸入了中文,然後提交,顯示一切正常。但是你再次點'Edit'的時候,你會發現中文部分變成了亂碼 #98A3 #E2F3 等。要讓TWiki顯示中文,操作如下:
TWiki.cfg 文件中,設置: $useLocale =1 (默認是 0)
$siteLocale = "cn_CN.GB2312"; 這樣Twiki就會支持GB2312。
重新打開一個頁面,看看頁面源碼,應該在meta裡面有: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4 在虛擬主機(Web hosting)上安裝TWiki的注意事項
--------------------------------------------------------------------------------
對於虛擬主機用戶來說,安裝TWiki確實是很麻煩的事情。一般只有ftp許可權,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本地修改,然後上傳,經過測試,再修改,再上傳。對於ftp鏈接,本來就不是很穩定,使其操作就更加麻煩。
對於虛擬主機用戶來說,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得到public所在主機的絕對路徑。我是用的是虎翼網的G 型服務,按照他們網站和業務員的解釋說,我的ftp的public目錄就是在機器的/home/username/public目錄。經過我測試,並非如此,而是這樣:/home/user/ap1/username/public_html .當然不同的用戶路徑模式有可能不一樣。但是如果你是使用的虛擬主機,你需要得到絕對路徑。我當時是使用PHP測試得到的。
選擇$storeTopicImpl = "RcsLite"來存儲文章和進行版本管理。因為虛擬主機用戶一般都很難知道ci co diff等命令的實際路徑,如果選擇RcsWrap方式,可能會在網頁存儲的時候遇到到一個明顯的錯誤:
During save of file TestTopic1? an error was found by the version control system.
Please notify your TWiki administrator. /usr/bin/ci -q -l -m'none' -t-none -w'guest'
/home/n/a/naturemagic/public_html/data/Test/TestTopic1.txt 2>&1 1>/dev/null /usr/bin/ci:
permission denied
Go back in your browser and save your changes locally.
選擇$scriptSuffix = ".pl";默認是$scriptSuffix = ""; 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在目錄設置上的問題,所有都依賴於perl。另外需要把twiki/bin目錄下所有的腳本文件都改名成.pl的後綴。如testenv 改為testenv.pl
在twiki/bin目錄下的.htaccess文件中,也需要把相應的改成pl後綴.如:
<Files "viewauth">
require valid-user
</Files>
改成:
<Files "viewauth.pl">
require valid-user
</Files>
5 其他參考
順利的安裝會有同樣的順利,而失敗的安裝卻各有各的原因。如果你仍然有問題,選擇下列途徑:
首先選擇參考TWiki安裝向導,
對於中文TWiki的安裝,當然要參考如何安裝TWiki(中文TWiki的安裝).
對於英文比較好的朋友,可以直接到TWiki.org官方網站上去。
還有CheDong的TWiki的安裝備忘, 竹筍炒肉的TWIKI手記
--------------------------------------------------------------------------------
⑺ 何為ISA介面
作為最早的PC匯流排,ISA誕生於DIY還未開始流行的1981年,它作為IBM PC/XT電腦的系統匯流排首次出現,由於PC/XT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曾經是PC領域的統治者,所以ISA最開始被稱為PC匯流排或者PC/XT匯流排。在隨後推出的基於16-bit Intel 80286處理器的PC/AT當中,ISA也相應地被擴展到了16bit,並被稱呼為PC/AT匯流排。為了開發與IBM PC兼容的外部設備,行業內最終確立了以IBM PC匯流排規范為基礎的匯流排,也就是上文說的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業標准架構)。
電腦主板上的ISA插槽是起什麼作用?
可插接顯卡,音效卡,網卡以及所謂的多功能介面卡等擴展插卡。
對於電腦主板上的ISA插槽,已經無需再了解了,現在的主板已經取消了ISA插槽了,只有在老主板上才能找到這個介面。
⑻ 我的世界1.10.2命令方塊怎麼獲得
摘自維基網路:
獲取
命令方塊可以通過選取方塊鍵或各種命令,比如/give @p minecraft:command_block <amount>獲得。
命令方塊不在創造模式物品欄中,不能在生存模式中或非管理員身份破壞,不能被點燃,有和基岩一樣的爆炸抗性。命令方塊不能被活塞推動。
詳細內容:http://minecraft-zh.gamepedia.com/命令方塊
⑼ 我的世界手機版怎麼用顯示屏做出I LOVE YOU。
問題表述有歧義,分兩種情況討論。
1.紅石燈顯示屏
首先先擺一面1格厚的、完全由紅石燈構成的牆,在這堵牆的後面放一個個紅石塊貼在牆上,紅石塊會激活相對的紅石燈,將它激活,並且只會激活一個,如需激活更多,只需要多放幾個就行了
如題,樓主只要做一堵由紅石燈構成的牆,並在牆後用紅石塊擺一個左右鏡像的I LOVE YOU即可
2./title 命令(維基又抽只能臨時上網路)
/title 命令可以在你的設備屏幕上顯示字樣,如需達到題目的效果,請輸入以下命令並執行:/title @a title {"text":"I LOVE YOU"}
PS:可以在大括弧內添加color等屬性增加執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