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linux查看redis命令

linux查看redis命令

發布時間:2023-01-01 09:40:05

A. linux ps命令查看哪些ip連接了redis

用命令:netstat
-an|grep
port
能查到該埠的狀態以及連接情況,其中狀態為ESTABLISHED狀態的就是當前正常的連接狀態。

B. linux下怎麼進入redis操作

  1. 獲取redis


2.編譯安裝Redis

3.make命令執行完成後,會在src目錄下生成6個可執行文件,分別是redis-server、redis-cli、redis-benchmark、redis-check-aof、redis-check-mp、redis-sentinel。

4.執行make install安裝,或者通過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指定安裝目錄。這里默認安裝,默認將之前生成的可執行文件拷貝到/usr/local/bin目錄下

5.配置運行

6.修改配置文件

7.啟動服務

8.命令客戶端檢測鏈接

C. linux上redis怎麼動態看日誌

如果是性能日誌,使用 redis-cli 連上後執行 INFO 命令就行,查看錯誤日誌的話,使用 tail -f日誌文件路徑查看,日誌文件路徑在啟動配置文件里有設置,例如:logfile/usr/local/var/log/redis.log

D. linux 的環境搭建(二)--redis單機環境、生產環境、集群環境的搭建

一、目錄
1、工具
2、安裝tcl
3、安裝單機版redis
4、把redis設置為daemon進程,每次系統啟動,redis進程一起啟動
5、安裝redis cluster
二、工具
2.1、tcl8.6.1-src.tar.gz
2.2、ruby-2.3.1.tar.gz
2.3、redis-4.1.1.gem
2.4、redis-3.2.8.tar.gz
2.5、openssl-1.0.2r.tar.gz
三、安裝tcl(安裝redis必須先要安裝tcl)

3.1、把tcl8.6.1-src.tar.gz通過WinSCP上傳到虛擬機中的/usr/local目錄下

四、安裝單機版redis
4.1、把redis-3.2.8.tar.gz通過WinSCP上傳到虛擬機中的/usr/local目錄下

4.2、依次運行如下命令:
tar -zxvf redis-3.2.8.tar.gz 解壓文件
cd redis-3.2.8
make && make test && make install

五、把redis設置為daemon進程,每次系統啟動,redis進程一起啟動
5.1、將redis的utils目錄下的redis_init_script腳本拷貝到linux的/etc/init.d目錄中,將redis_init_script重命名為redis_6379,6379是我們希望這個redis實例監聽的埠號

5.2、修改redis_6379腳本的第6行的REDISPORT,設置為相同的埠號(默認就是6379)

protected-mode no 取消保護模式,保護模式只能127.0.0.1訪問
daemonize yes 讓redis以daemon進程運行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設置redis的pid文件位置
bind 192.168.3.110
port 6379 設置redis的監聽埠號
dir /var/redis/6379 設置持久化文件的存儲位置
logfile /var/log/redis/6379.log 設置日誌文件位置
5.6、啟動redis,依次執行:
cd /etc/init.d,
chmod 777 redis_6379,賦讀寫執行的許可權(chmod -R 777 * 是遞歸把該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和其子文件全部賦許可權)
./redis_6379 start 啟動

5.7、確認redis進程是否啟動,ps -ef | grep redis

5.8、讓redis跟隨系統啟動自動啟動

5.9、重啟系統,不手動啟動redis,直接連接redis,可以連接上,表示配置成功

此時一個單機版的redis的生產環境已經搭建好了,每次伺服器重啟,redis都會自動的啟動

六、安裝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集群,要求至少3個master,去組成一個高可用,健壯的分布式的集群,每個master都建議至少給一個slave,3個master,3個slave)
6.1、前提,我在其它機器上啟動了六個redis(安裝步驟都如下)
2.2、創建三個目錄:
mkdir -p /etc/redis-cluster 存放集群配置信息,自動生成配置
mkdir -p /var/log/redis redis日誌
mkdir -p /var/redis/7001 存放redis的rdb文件和aof文件
6.3、將redis的utils目錄下的redis_init_script腳本拷貝到linux的/etc/init.d目錄中,將redis_init_script重命名為redis_7001,7001是我們希望這個redis實例監聽的埠號,並修改redis_7001配置文件中的REDISPORT=7001
6.4、修改/etc/redis/7001.conf中的部分配置為生產環境

6.5、完成了一個redis環境的配置,依次再配置其餘五個,分別為7002、7003、7004、7005、7006,每個啟動腳本內,都修改對應的埠號

6.6、啟動6個redis實例
6.7、創建集群(需要安裝ruby、rubygems)

上述命令在部分機器上是可以直接運行完成,成功安裝的,但在部分機器上運行第三條命令時會提示ruby版本太低、openssl找不到的問題,下面依次解決這兩個問題:

6.8、再次運行gem install redis命令,報出兩個錯誤

6.9、再次運行gem install redis命令,報出一個錯誤

6.10、再次運行gem install redis命令,報出一個錯誤

6.11、再次運行gem install redis命令
[root@ceshi01 local]# gem install redis
Successfully installed redis-4.1.1
Parsing documentation for redis-4.1.1
Done installing documentation for redis after 1 seconds
WARNING: Unable to pull data from ' https://rubygems.org/' : SSL_connect returned=1 errno=0 state=error: certificate verify failed ( https://api.rubygems.org/specs.4.8.gz )
1 gem installed
運行成功

此時Redis安裝好,此三個工具也安裝好了,這時我們來做一個Redis集群測試,在一台伺服器中創建了6個Redis實例,開啟6個Redis服務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3.104:7001 192.168.3.104:7002 192.168.3.105:7003 192.168.3.105:7004 192.168.3.106:7005 192.168.3.106:7006

[root@eshop-cache02 init.d]#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3.104:7001 192.168.3.104:7002 192.168.3.105:7003 192.168.3.105:7004 192.168.3.106:7005 192.168.3.106:7006

此時一個redis集群環境就已經搭建好了,可以通過redis-trib.rb check 192.168.3.105:7003命令查看集群幾點的信息

[root@eshop-cache02 init.d]# redis-trib.rb check 192.168.3.105:7004

redis cluster的優點:讀寫分離+高可用+多master
讀寫分離:每個master都有一個slave
高可用:master宕機,slave自動被切換過去
多master:橫向擴容支持更大數據量

E. Linux安裝Redis服務

環境:centos7.9
版本:redis-6.2.6

查看gcc版本

沒有安裝的話,安裝命令如下

安裝包版本redis-6.2.6
將安裝包上傳到/opt/software目錄下

從redis的源碼目錄中復制redis.conf到redis的安裝目錄的bin目錄下

加密

搜索requirepass關鍵字,將#requirepass foobared 注釋去掉,foobared修改為密碼即可
把 daemonize no 改為 daemonize yes

將redis-cli拷貝到/usr/local/bin/下,讓redis-cli指令可以在任意目錄下直接使用

啟動命令

進入redis,進行簡單的測試

進入到/usr/lib/systemd/system/目錄

創建redis.service文件,內容如下

加入開機自啟動

一些命令

安裝配置還是比較簡單,常規夠用,需要擴展,可以後期再進行配置

F. Linux下安裝配置redis詳細教程,並配置哨兵模式

redis版本為redis-3.2.12,使用工具將安裝包上傳到data目錄。

在data目錄下創建文件夾redis,將redis安裝在此目錄。

第一步:解壓。

第二步:安裝,PREFIX=/data/redis用來設置安裝目錄。

到此,redis已經安裝完成,剩下就是配置和啟動服務。

進入redis目錄, 創建配置文件conf、日誌logs、資料庫mp、進程號pid四個目錄,用來存放對應的文件,這四個目錄也可以存放在其他文件夾,只要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一致即可,否則在啟動服務時會報錯。 其中bin目錄就是redis安裝成功後的一些命令文件。

redis服務配置一主二從,哨兵模式。注意:如果在實際開發中用不到哨兵模式,redis服務配置一主一從即可。

主Redis配置:redis_6379.conf

從Redis配置,redis_6380.conf和redis_6381.conf,與主Redis配置基本上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埠、資料庫、日誌、pid文件名稱 ,都以6380或6381為標志, 最重要的地方是建立主從關系和同步驗證。

注意: 對只使用redis服務 ,只需要在主Redis裡面配置requirepass,在從Redis裡面配置masterauth,密碼保持一致,密碼盡可能復雜,以免被攻擊破解。

注意: 對只使用redis服務 ,如果從Redis也有必要加入訪問驗證,也可以設置requirepass,而且密碼可以與主Redis密碼不同。

將配置文件放置到/data/redis/conf目錄下,然後就可以啟動服務了。

啟動服務要按照主從順序依次啟動。

查看服務啟動情況:

也可以通過查看日誌文件來確認服務是否正常啟動。

通過客戶端登錄Redis驗證數據同步情況:

主Redis登錄驗證,設置數據:

從Redis登錄,獲取數據:從Redis並沒有設置密碼,所以無需驗證就可以操作。

配置哨兵模式:

Redis Sentinel集群通常由3到5個節點組成,如果個別節點掛了,集群還可以正常運作。Sentinel負責監控Redis集群的 健康 情況。

如果主Redis掛掉,Sentinel集群會通過投票選擇一個新的主Redis。 當原來的主Redis恢復時,它會被當做新的主Redis的從Redis重新加入Redis集群。

設置連接master和slave的密碼,需要注意的是sentinel不能分別為master和slave設置不同的密碼,因此master和slave的密碼必須設置相同。也就是說主Redis和從Redis都必須設置requirepass和masterauth,而且密碼必須相同。

sentinel.conf配置信息:

將該配置文件放置到/data/redis/conf目錄下,啟動sentinel服務:

驗證sentinel是否起作用,可以手工shutdown掉主Redis。

這時從Redis想要訪問主Redis同步數據就會提示錯誤信息:

sentinel在監測到主Redis宕機之後,通過選舉,將一個從Redis選定為新的主Redis。通過查看sentinel日誌可以發現,選定6380為新的主Redis,同時將另外兩個Redis作為從Redis。

注意:選定6380為主Redis後,所有的配置文件都會被修改,主要是重新建立主從關系。

6379會新增:slaveof 127.0.0.1 6380

6380會刪掉:slaveof 127.0.0.1 6379

6381會修改:slaveof 127.0.0.1 6380

由於6379服務已經關掉,所以雖然sentinel將6379作為6380的從服務,但是沒有真正的建立。

重新啟動6379服務,這時sentinel會重建建立一次主從關系:

G. linux安裝好redis,怎麼啟動

1、首先為了方便管理,將Redis文件中的conf配置文件和常用命令移動到統一文件中。

(1)創建bin和redis.conf文件,復制代碼「mkdir -p/usr/local/redis/bin;mkdir -p/usr/local/redis/ect」;

(2)執行Linux文件移動命令,復制代碼「mv /lamp/redis-3.0.7/redis.conf /usr/local/redis/etc;cd /lamp/redis-3.0.7/src;mv mkreleasdhdr.sh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mp redis-cli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bin」;

2、執行Redis-server 命令,啟動Redis 服務。

H. linux查看redis運行狀態

systemctel status redis.service

I. linux怎麼看redis進程

/etc/sysctl.conf
添加
vm.overcommit_memory=1
刷新配置使之生效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補充介紹:
**如果內存情況比較緊張的話,需要設定內核參數:echo 1 > /proc/sys/vm/overcommit_memory
內核參數說明如下:
overcommit_memory文件指定了內核針對內存分配的策略,其值可以是0、1、2。0, 表示內核將檢查是否有足夠的可用內存供應用進程使用;如果有足夠的可用內存,內存申請允許;否則,內存申請失敗,並把錯誤返回給應用進程。1, 表示內核允許分配所有的物理內存,而不管當前的內存狀態如何。2, 表示內核允許分配超過所有物理內存和交換空間總和的內存
**編輯redis.conf配置文件(/etc/redis.conf),按需求做出適當調整,比如:daemonize yes #轉為守護進程,否則啟動時會每隔5秒輸出一行監控信息save 60 1000 #減小改變次數,其實這個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指定maxmemory 256000000 #分配256M內存
在我們成功安裝Redis後,我們直接執行redis-server即可運行Redis,此時它是按照默認配置來運行的(默認配置甚至不是後台運 行)。我們希望Redis按我們的要求運行,則我們需要修改配置文件,Redis的配置文件就是我們上面第二個cp操作的redis.conf文件,目前 它被我們拷貝到了/usr/local/redis/etc/目錄下。修改它就可以配置我們的server了。如何修改?下面是redis.conf的主 要配置參數的意義:
daemonize:是否以後台daemon方式運行
pidfile:pid文件位置
port:監聽的埠號
timeout:請求超時時間
loglevel:log信息級別
logfile:log文件位置
databases:開啟資料庫的數量
save * *:保存快照的頻率,第一個*表示多長時間,第三個*表示執行多少次寫操作。在一定時間內執行一定數量的寫操作時,自動保存快照。可設置多個條件。
rdbcompression:是否使用壓縮
dbfilename:數據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不包括目錄)
dir:數據快照的保存目錄(這個是目錄)
appendonly:是否開啟appendonlylog,開啟的話每次寫操作會記一條log,這會提高數據抗風險能力,但影響效率。
appendfsync:appendonlylog如何同步到磁碟(三個選項,分別是每次寫都強制調用fsync、每秒啟用一次fsync、不調用fsync等待系統自己同步)

J. Linux安裝NoSql資料庫:Redis

首先需要Linux相關知識,推薦Linux實戰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7411y7hF

解壓成功之後,便可以看到一個redis-6.2.5的文件夾,文件夾中有如下文件:

成功安裝如下

redis默認安裝的路徑為 /usr/loacl/bin ,進入文件夾則發現redis文件:

首先必須在 /usr/local/bin 這個目錄下,啟動redis服務。啟動服務的命令 redis-server northconfig/redis.conf

閱讀全文

與linux查看redis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4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7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2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3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2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