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作的時候,我也會開小差
最近,幾個好朋友在群里閑聊天,說說自己的近況,說著說著,我們談論到工作這件事上,看看誰的工作是最多的,而且最忙,沒有時間休息,說白了就是比慘么!
程序員A,「你試沒試過連續半個月凌晨1-2點下班!」
程序員B,「我們現在是997,沒有休息」
國企C,「啊,我是5點下班,風雨無阻」
我,「??????」
到了我之後,我忽然間發現沒辦法接這個問題,因為當時我想說,我也經常加班,每天最早來,每天最晚走,不過仔細一想,確實也沒有那麼忙,我不禁想反問到,「你們真的有那麼忙么?」
半年前,我剛做PM的時候,基本上天天8點上班,22點下班,一個多月下來,原本不算太多的白頭發,一下子增加了好多,精神狀態明顯不良,60KG的我,只剩56KG,那個時候我很忙么,確實非常忙,十多個小時下來,基本上有8個小時是對著電腦一動不動的。那個時候,最期盼的就是中午休息,和晚上吃飯,因為這個時間我可以啥也不幹;最嚴重的的一次,做設計和邏輯說明的時候,做到心裡崩潰,心裡堵的厲害,不得已跑出去,休息了半個小時,回來後,基本處於腦子不轉的情況,那晚開會的內容,我都已經不知道了。
不過我真的如上面說的那樣么,其實也沒有,每工作1小時左右的時候,我都會散散步,溜達一圈,如果工作時間長了,我會繞著樓層走一走;當需要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可能不在工位上,而是來到公用區域(有沙發、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坐著寫一些思考內容,這么算下來一天,我能坐著的時間也就6個小時左右,甚至更少。而那剩餘的4-6個小時,是我開小差的時間。
那有人會說,你明明能在正常下班內做完,為什麼還要加班來做工作呢?我想說的是,白天能夠做的事很有限,也很容易走神,在晚上則更有利於思考。白天總是會被瑣碎的事情所打擾,時間利用率大大的不足,因此會將一部分工作放在下班之後做。而大多數的情況下,日常的工作是可以在白天做的完的,留下下班時間,是為了做的更好,寫一些文檔留存,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自身的提高。
(實際是沒有女朋友)
說到白天,前一段時間也不怎麼加班了,原因是這個階段的工作比較輕松,同樣的工作量時間卻充裕了很多,因此白天開小差的時間也變多了。原本一個白天,可能會查詢2個小時左右的資料,現在可能到3個小時左右,而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瞎看,但產出依然沒有落下,實際應該產出更多。
開小差是一種工作態度,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狀態,保持工作效率和工作產出。累了的時候,開會兒小差,休息一下,喝杯水,吃個零食,走一走,和同事閑聊一下,目的是放鬆一下精力,活動一下筋骨,防止得結石這種坑人東西,但實際上我基本上沒看到什麼人能做的到,我還算是一個身體力行的人。
當然,開小差也不能太長時間,因為長時間散漫就會影響思維,再次工作的時候,會丟失了原本的節奏、靈感。有些日子,我開小差一度能占據70%的工作時間,說白了,就是啥也沒干,因為那個時候需要想事情,想著想著就跑偏了,結果自己也沒怎麼意識到,時間就浪費掉了。
最後在說一說,為什麼要學會開小差。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准確是給別人打工,如果你給你10天,你5天就能完成,那麼下次,這個工作時間就會縮減到5天,如果你還能3天完成,那麼工作時間還會縮減到3天,乃至2天,總有一天你會做不下去的,因此必須要給自己掌握一個「度」,這個時間要包括把工作完成的時間、將工作做得更好的時間。如果每天僅僅是為了完成工作,那麼對個人是絕對沒有提升,所以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把工作做得更好。
現實的結果是,基本上沒有人能做到這個份上。
話題有回到最初的問題上,經過我們細致的討論,發現程序員開發時間可能僅僅占據50%的工作時間,然後等著別人的問題反饋,然後再進行工作,而後期反饋僅僅占據剩餘時間的20%,也就是說你有30%的時間是啥也不幹的,僅此而已。
實際上,我們都在工作中開小差!
㈡ 2022年阿里巴巴程序員幾點下班
阿里巴巴正常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中午12點,下午一點到晚上八點。作為一個軟體公司,接到一個工程,每天上班8小時,或者無償加班至晚上12點,是正常的。
㈢ 程序員上班時間是怎樣的(行內人回答)
大部分都是需要加班的,整體平均下來,可以算作是晚上8點下班吧。
周末能不能休息與公司項目有關系。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想做程序員這一職業,是一定要做好加班准備。
㈣ 程序員這個職業好不好
好與不好是相對的,程序員也是分行業和方向的,總體上來說,程序員比較累,比較枯燥,經常加班(沒加班費),項目上線前通宵也是常事,互聯網公司22點以後下班的也是常事,薪資在年輕的時候漲的比較快,年輕的時候比較好找工作,40以後就不好找工作了,還有就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技術。
㈤ 大佬們的作息時間表:自律能給你想要的人生
小楊本科畢業後順利入職深圳一家不錯的企業,然後就開始了每天擠早高峰地鐵里去上班,晚上一身疲憊回到出租屋,想玩會手機放鬆一下,卻總是不知不覺就凌晨兩三點了。更加不知不覺的是一晃兩年多過去了,之前的讀研的同學們已經紛紛畢業並拿到大廠高薪offer,或之前工作不如自己的同學也跳槽大廠工資翻了幾倍。
小楊有些恍惚,這兩年多自己都做了什麼,日復一日重復的工作,空餘時間完全被游戲和手機吞噬。面對家裡催婚和大城市的壓力,小楊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卻拿著手機想要逃離。
時間像是魔法師,它能給那些珍惜時間的人想要的人生,也能摧毀荒廢時間的人曾經的驕傲。
胡潤研究院曾調研500多名身家過億的富豪們的作息時間,發現這些大佬們平均睡眠時間為6.6個小時,並且日程規劃極其嚴格。真的是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勤奮努力,大佬們也都是熬出來的。
曾經一張萬達董事長王健林的行程單刷爆了朋友圈,四點起床健身到五點,一天兩趟飛機,晚上七點多仍到辦公室。
蘋果現任CEO庫克,他每天早上3:45起床,4:30處理郵件,5點開始健身,上班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從來沒有休過年假。
網路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堅持每天五點多就起來做事,一天時間安排為20%休息時間、25%業余時間、55%工作時間。
創造企鵝帝國騰訊的馬化騰也是個工作狂,騰訊的員工說他是個「郵件狂人」,凌晨一兩點給他發的郵件,都能及時得到回復。
馬雲說:「我起床比較晚,因為有了阿里巴巴的這么多員工,我每天就不用做具體的事情。但是我可能散步洗澡做夢廁所都在想事情,我去西湖,看著我是在鍛煉,其實我的腦子一直沒有停過。因為這是一個責任,也是一個熱愛。」
陸奇被稱為打工皇帝,從普通程序員一路晉升到「矽谷地位最高的華人高管」,網傳過他的作息時間表如下:
每天3點起床,先查郵件,回復郵件。
4點跑步,跑上5公里。
5點至6點,就到辦公室上班。
7點前,處理完所有郵件。
8點前,做好當天工作計劃。
9點前,和姍姍來遲的老外開晨會。
22點下班,學習一個小時。
23點上床休息。
在各大公司有這樣一個傳說:每天睡4小時的人,年薪基本是400萬以上,以此為基礎,多睡1小時,薪水就要除以4。
當然睡眠時間因人而異,真正的自律並不是一味地犧牲睡眠時間,追求工作時長。大佬們的自律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規律,並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
網上曾有一段話總結人不快樂的原因,大致是:你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假期里跟朋友聊天,她說,窩在沙發看著視頻卻很焦慮,而打開書本時卻很心安。
真的是這樣的,自律能帶來安全感,尤其是當你的堅持與努力讓自己的人生逐漸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時,那種滿足感是窩在沙發里看劇體會不到的快樂。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說:「自由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自律來的。只有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
你要相信 自律與不自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而自律的關鍵是執行。
有個網路詞是「積極廢人」,指的是那些很愛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的人,這類人心態上積極向上,行動上卻宛如廢人,並且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你可能也列了像大佬一樣的日程清單,卻在第二天清晨一遍遍關了鬧鍾睡到快要遲到;或者是想要減掉肚子上的贅肉,卻忍不住買了一杯奶茶並要了微糖,以減少罪惡感;或者是想要學習英語並買了課程,只上了一節課後就沒再堅持。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如果你也想要變得自律,卻缺少一點堅持的毅力,那麼不妨想一下三年或五年後的人生 ,如果那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出國交流機會,你會不會因為現在放棄學英語而錯失悔恨;如果那時候你相中一件特別漂亮的裙子,你會不會遺憾因為沒有做好體型管理而穿不下。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勤奮自律,並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你要相信你也可以,想要翹臀馬甲線、想要升職加薪、想要站在頒獎台上落落大方、想要……那麼為了想要的未來,現在行動起來吧, 相信自律能給你想要的未來 。
㈥ 各位程序員,大家一般上下班的時間是多少
這個要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而言了,我們的就是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六點。傳說程序員經常加班,那也是在有項目需要加班的前提之下,不單單是程序員,各行業都這樣。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㈦ 程序員一般的上班時間是幾點到幾點
一般情況下是正常上班時間,中東部地區上午8點到下午17點半。
有任務時,會工作到深夜,甚至連續加班加點。
㈧ 凌晨兩點下班的 一般都是什麼工作
夜總會,酒吧,大排檔,馬路維修工的,長途車司機,醫生護士等等都要下半夜2點左右下班
㈨ 你知道程序員的作息時間是什麼樣的嗎
我以前公司研發部門的程序員作息是:9:00-18:00正常上下班的時間,有些程序員會加班到晚上8點。
㈩ 「996」或成為互聯網行業潛規則,絕大多數沒有加班費
「996」或成為互聯網行業潛規則,絕大多數沒有加班費
當前互聯網行業景氣度進入低谷,從事互聯網的人待遇是怎樣的呢?下面我為你詳細的介紹。
當前互聯網行業景氣度進入低谷。在經濟形勢不好導致企業經營情況下滑之後,企業要做的就是開源節流,勒緊褲腰帶過冬。直接裁員並不好聽,利用"996"、"10、10、6"等用不支出額外成本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讓受不了的低競爭力員工自己走人,卻是個"辦法"。
在58公司996工作制之後,近日,網路上頻繁出現互聯網公司鼓勵員工加班,甚至自願放棄帶薪年假,春節、國慶節等法定節假日隨叫隨到等爆料。事實上,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互聯網公司鼓勵員工加班、甚至強迫員工加班已成慣例,尤其在創業公司連續工作的情況更加普遍。分析人士認為,互聯網公司加班多或是行業不景氣的體現。
事件
58同城"996"制度遭聲討
上周,58同城被爆出實行全員"996"工作制度,CEO姚勁波受到員工聲討。"996"工作制是指員工的工作時間為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6天班。據稱,58公司要求員工實行996工作制,不能請假,並且沒有任何補貼和加班費。此外,公司下發該項通知並沒有郵件正式通知,而是人力部門口頭通知。58回應稱,996是常規性動員,原因是9、10月業務流量大。與員工所稱的強制性不同,58方面表示996並非強制。
隨後,來自濟南浪潮集團內部的"奮進者申請書"又引發了熱議。該奮進者計劃要求員工必須自願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自願放棄所有帶薪年假,自願進行非指令性加班。不僅如此,"奮進者"還要在春節、國慶等節假日無條件加班,隨叫隨到。這項"996"加強版再度引發了對於互聯網從業者工作制度的討論。
現狀
加班是互聯網行業"潛規則"
事實上,"996"的說法並非58公司首創。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互聯網公司的部分部門實行該工作制。據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互聯網行業,員工普遍一天工作時間在10小時左右,軟體開發等核心部門加班最為嚴重,"996"或者"10、10、6"是家常便飯,遇到新項目上線、系統更新等狀況,幾乎全部泡在公司。非核心的職能部門情況稍好,然而能夠做到"准點下班"的也寥寥無幾。
在調查中,包括網路、阿里巴巴、騰訊、京東、360、小米、滴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多位員工都表示"經常加班"。一位員工稱,公司規定10點上班6點下班,但真正6點能下班的時候寥寥無幾,也並沒有聽說過"加班費"這項福利。
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軟體工程師表示,軟體工程師幾乎是互聯網公司最為核心的職位,也是最為忙碌的職位。自己先後在多個互聯網公司工作,幾乎一致執行996或類似的工作政策,有時是公司要求,但大多數時候是壓力太大、工作任務多所致,"事情太多做不完,不加班就完不成績效"。
還有的稱公司氛圍也很重要,一些互聯網公司鼓勵全員加班。"記得剛入職,每天6點一過下班就我跑得快,結果領導找我談了三次話!說我溜得太快,就算沒事在公司學點東西也行……自那之後我再也沒敢7點之前下過班"。可見,在互聯網公司加班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
追訪
創業公司加班是"365天"的常態
在調查中北青報記者發現,大型互聯網公司加班最嚴重的是研發部門,其他職能部門的情況則好很多,例如市場、運營、公關等,是一種脈沖式的工作狀態,只有在做項目等特殊情況時才有比較嚴重的加班。但是在創業公司或一些較小的互聯網公司,加班則是一種"365天、全員式的"常態。
一名互聯網創業公司負責軟體開發的員工曬出自己近5個月的下班時間:4-6月,基本12點左右下班,因為項目是外包出去的,外包團隊只能在他們下班後再來公司對接;7-8月,9點左右,這段時間產品較為穩定;8月中旬開始,每天10點後下班,因為老闆說對現在的產品非常不滿意,要求重新做一個新的產品出來,時間期限是一個月。他說,"我們實行嚴格的打卡制度,一天四次。晚上打完卡也走不了,還得繼續幹活,周末加班沒有調休也沒有加班工資。"
另一名創業公司早期合夥人表示,如果將工作當自己的事業來做,就會自願加班。他稱,"創業公司不能跟大公司比,我們一切都處於起步,也沒太多錢,必須得比別人快才行。要是每個人正點上下班,那時間耗那麼久卻拿不出產品來,這幫人誰能養得起?"他坦言,創業公司基本上是以天為單位計算開銷和收入,需要盡量節約成本,開發產品以獲取投資。不過,選擇創業公司的每個人都已經做好了准備,"是給自己奮斗,大家都心甘情願"。
釋疑
"彈性工作制"給加班找了更多借口
目前,許多互聯網公司實行"彈性工作制"。所謂彈性工作制,是指在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的前提下,員工可以自主地選擇工作的具體時間安排,以代替統一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制度,一般互聯網公司要求上夠9小時即可。但是看似人性化的制度,真的.可以給員工自由嗎?
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表示,"我所在的公司,上班時間10點左右,美其名曰彈性工作制,其實大家都不會來太晚。而下班時間基本是在9、10點,一天工作時間比要求的多出好幾個小時,但是沒有辦法。遇上我們的產品更新時候,大家更是要干好幾個通宵,周末也不休息。"他表示,加班雖然不是公司強制要求,但是按照領導給委派的任務和時間截點,如果不加班根本做不完,這樣就會影響自己的績效、甚至團隊進度,因此大家都會"被加班",工作時間是"10、10、6"。
一名互聯網公司員工認為,"美其名曰的彈性工作制實際上給加班和通宵找了更多的借口。以前要打卡,統一規定早上9點多上班,考慮到第二天要早起,領導基本上8、9點就會讓大家都回家;現在倒好了,彈性工作制不是可以晚來一會兒嘛,熬夜加班都變成了理所當然。"上述員工認為,彈性工作制下,會形成熬夜加班的惡性循環。
此外,互聯網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有打卡上下班的考勤制度,其餘的公司雖然沒有打卡的習慣,但是在考勤問題上也並非自由。
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一名老員工向北青報記者表示,公司無需打卡,但大家不會無故遲到早退,並且加班很常見,因為"工作得有結果才行"。他說"不能保證工作時間就不能保證工作量啊。天天不在公司,能有結果嗎?"他稱,雖然不用打卡,但是領導的眼光是雪亮的,員工是否努力工作,直接關繫到年終的考核。"我們公司每個團隊每年都要考核,考核中有10%的硬性指標,規定有人必須是不合格,這樣的人沒獎金、沒股票、不漲工資,如果太過分的話領導會直接讓你走人,還有誰敢不好好乾呢?"另一互聯網公司員工也表示"基本上正常上班時間,活都做不完。根本不用打卡,少加幾次班,就算放假了。"
關注
多數互聯網公司沒有加班費
互聯網行業工資高、待遇好,是許多人的共識。根據艾瑞網的統計,去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多個城市的互聯網行業員工,其平均薪資都過萬,月薪1.5萬元以上的佔25%,2萬以上的佔14%。月薪1.5萬元以上需求量最大的公司依次是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網易、360等。況且一些互聯網公司按照13-15個月的月薪發放工資,成為了許多人所羨慕的"別人家的公司"。
不過在采訪中,多數互聯網公司員工表示加班並沒有加班費。這就代表著員工每天工作10小時乃至12小時,如果其工資不變,其時薪就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減少。
例如某月薪1.5萬元的員工,按照22天工作制來說,日薪為681元,按照8小時工作制,其時薪是85元;然而按照12小時工作制,其時薪為56元。如果每周工作6天,每月工作26天,其日薪就是576元,"996"工作制下,其時薪就是48元,比正點下班的員工的85元時薪少了近一半。按照48元的時薪計算,其真實月薪為8460元,可見,互聯網公司的高薪可以說是加班加出來的。
熱點
公司"福利"變相鼓勵加班
既然絕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加班費"一說,那麼對於員工來說,加班有何好處呢?據統計,有些公司提供"餐補",如果加班到9點,公司會象徵性地給發放15元的夜宵餐補;還有的公司提供"調休",如果加班到比較晚,或者周末加了班,可以選擇一天補休。
還有的員工表示,公司以"福利"的形式變相鼓勵加班。比如將免費晚餐的時間安排到7點,這就在無形中推遲了晚餐時間、延長了下午的工作時間;還有的公司開通快車企業賬戶,在晚上9點半之後用該賬戶打車且出發地是公司,才可以享受免費打車服務,這樣有時加了一小會兒班的同事也會再多坐一會兒,撐到9點半才從公司走。這樣就變相鼓勵了員工加班。
影響
互聯網公司頻現猝死等事件
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互聯網公司員工的生存狀態堪憂。一名員工表示,"我從早上6點半起床,搭地鐵到公司要1個小時,8點半上班,晚上基本都是22點半下班趕最後一班地鐵,到家23點半,洗衣服吃飯沖涼時間除外,就算不做別的任何事,每天只能休息5個多鍾!"
日前艾瑞咨詢聯合多個互聯網公司員工所做的睡眠質量調查顯示,51.5%超過23點才上床,平均睡眠時間為6.7小時,低於成年人睡眠時長7-8小時的標准建議;66.7%員工經常加班,38.7%員工反映壓力很大。互聯網公司員工存在嚴重睡眠問題,存在不良睡眠行為習慣,最終的結果反映到工作和生活當中,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質量不好。
據統計,互聯網企業員工每周平均加班天數為1.6天,BAT最高平均1.9天,70%員工加班到晚上9點以後;在工作壓力方面,47.9%的BAT員工認為工作壓力較大,高於其他行業38%的平均水平。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頻現員工猝死事件,關於互聯網公司"過勞死"的爭議一直存在。2005年9月18日,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猝死,年僅38歲;2011年底,久游市場總監劉俊因病去世;2012年9月,西山居一年僅25歲員工猝死於辦公室內;2014年9月1日,去哪兒宣布,年僅28歲的女員工小魯因急病搶救治療無效去世,她在幾天前暈倒在公司衛生間;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於地鐵站內突然暈倒,後經搶救無效去世。
長時間熬夜、勞動時間過長、透支身體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現狀,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聲音
過度加班的做法涉嫌違反《勞動法》
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加班現狀,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余超律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過度加班和不支付加班費的做法都涉嫌違反《勞動法》。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加班需要與勞動者協商,最多每天不能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並且加班必須要支付加班費,平日加班為工資的150%,休息日加班為工資的200%。若公司隨意延長勞動者工年時間,安排周末加班,以及不支付勞動者加班報酬,那麼就違反了《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財經觀察
"996"折射出互聯網行業不景氣
一名58員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和幾位公司員工都認為公司出台該政策事實上是變相裁員。"這么高強度的工作時間,不給補貼,還不允許請假,這不就是逼著我們自己走嗎?"他認為,如果是公司裁員的話,需要支付一定賠償,而員工自己提出離職的話,會為公司省下相應費用。另一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員工稱,互聯網公司只適合年輕人待,因為"老了就干不動了"。
上述員工表示,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早期給老員工非常優厚的福利待遇,包括每年的分紅、股票,前幾年又急速擴張,招聘了大量年輕人,這樣就造成公司中年輕人幹活多、拿錢少,中層吃老本、不幹活的情況,大量增加了公司成本;現在一些公司高層意識到這一問題,希望以類似996工作制的方式逼走一部分拿錢不幹活的中層老員工。
有分析認為,在這一現象的背後是整個互聯網行業不景氣的事實。互聯網評論家葛甲稱,"當前互聯網行業景氣度進入低谷。在經濟形勢不好導致企業經營情況下滑之後,企業要做的就是開源節流,勒緊褲腰帶過冬。直接裁員並不好聽,用不支出額外成本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讓受不了的低競爭力員工自己走人,卻是個極好的辦法。"
互聯網評論家闌夕也表示,"在一個公司裡面,非常上進的人一般不會在這個時候辭職,但是那些平時就比較懈怠的人可能就受不了要辭職,企業就能比較雞賊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用付出額外成本地來裁掉一批員工,重新整合公司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