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知乎的粉絲叫啥
1.知乎的粉絲構成是:以高知、中產、白領、程序員等人群構成,粉絲素質高,經濟實力強,有較強的購買力度,且對於產品具有分辨力,要求品質,對價錢敏感度小。
2.一般知乎的粉絲叫知友。
Ⅱ 知乎熱議:程序員的悲哀是什麼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很意思的問題,「 程序員的悲哀是什麼? 」
很多人會以為程序員「 脫發、加班、壓力大、上班摸魚 」等標簽是悲哀,而實際上這只是大眾對此的刻板映像,並不是程序員真正的悲哀
畢竟這些標簽在其他行業也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對於程序員群體來說,這些標簽被互聯網放大了所以顯得格外的悲哀
但實際上的程序員的悲哀卻來自我們程序員這個群體的內在通病
只關注技術的實現,不關注業務邏輯
大部分程序員在學習技術的時候,只會在乎技術的實現,而不去考慮更多的業務邏輯
經常出現的畫面就是:
也正因為如此有了產品經理這個冤家,國外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對於商業業務的推進,而國內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對於產品細節的把控
因此,程序員的發揮能力進一步被局限,工作日常就是等著產品和設計給出流程圖,按照圖紙去步步執行
這樣不僅禁錮了自己對業務的思考和成長,而且等項目做砸了,第一個背鍋的可能就是程序員
只關注技術的分享,不關注商業邏輯
開源精神是程序員所推崇的,各個項目託管網站、學習資料、視頻的分享造就了一大幫跨行進入互聯網的程序員
要是沒有現在那麼多開源的技術,估計市場上有一大半的程序員得下崗
但是也正因為程序員的開源精神,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湧入,畢竟環化材生只需要拿出發一篇SCI的精力,就能成為個初級程序員,加入程序員的面試大軍
造成的結果就是初級人才越來越多,越來越內卷,最後35歲提前退休,卷王脫穎而出
讓一個看起來高技術的職業人才通通成為了前期英雄,只要到第二年校招,就會發現自己很大概率被倒掛了
以為職業發展都是線性增長
溫水煮青蛙在各個行業可能都有,但是別的行業可能是溫水慢慢的蒸,但對於程序員這個行業水溫還沒上去來著,就有人拿著網兜把帶走了
一行曾經見過,做項目前老闆發獎金鼓勵你把技術完成,但是項目完成上線後,為了節約成本就開了大部分程序員,留下少量的員工來進行維護
作為前期英雄的程序員,年輕點還好,趕緊去找下一份工作,但是年紀大了一點就難受了
這就是因為很多人按照慣性認為程序員的職業發展是線性模型,以後會越來越好,但很大情況下對於程序員來說職業發展是拋物線的,先增長後下降
如果沒有預案准備,未來將會非常難受,當然做到一半提前轉崗的不在此列
與其溫水煮青蛙,不如主動的規劃未來,那具體怎麼做呢?
就算說程序員35歲退休,那也是針對初級程序員,技術專家的生命周期要長的多
畢竟工資增長靠工齡是不可持續的,能持續支撐工資增長的就是技術的不斷精進了
不僅懂技術,而且還得更深層次的底層邏輯,才能再日常核心問題上發揮出自己的價值,這樣就算優化也很難優化到自己身上
一直在技術圈子裡很容易形成信息繭房,就像現在的各類演算法推薦的流媒體,只推薦你感興趣的內容,對你有幫助但不感興趣的內容卻離你越來越遠了
同時跟電腦打交道久了,就更不想跟人進行交流了,越陷在信息繭房之中
所以還得多離開你的電腦桌,與人交流
只有不斷的邁開腿,張開嘴,你將會發現,未來很多機會都是在與人交流中的碰撞摩擦出來的
為什麼轉行做程序員?那還不是因為工資高嘛
如果要提前規劃未來的話,最好還是多嘗試去了解兼職和副業,知道錢除了從工資里來,還能怎麼來
至少賺1塊錢也是好的,因為很多個項目都是從1塊錢開始,然後不斷滾雪球變大
只有副業開始不斷有收益,那什麼35歲危機、提前退休等危機全都不用考慮
程序員悲哀也都將會煙消雲散了
書籍的好處就在於權威和體系健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你可以只看視頻或者聽某個人講課,但等你學完之後,你覺得你掌握了,這時候建議還是得去看一下書籍,看權威技術書籍也是每個程序員必經之路。
安裝 Python 環境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Python常用的開發軟體也都整理在這了,給大家節省了很多時間。
光學理論是沒用的,要學會跟著一起敲,要動手實操,才能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如果你不知道你該做什麼,可以查看下面的實戰案例。
我們學習Python必然是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這些面試題是來自阿里、騰訊、位元組等一線互聯網大廠最新的面試資料,並且有阿里大佬給出了權威的解答,刷完這一套面試資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需要資料的小夥伴請私信我哦!
每個行業都有悲哀,雖然程序員的悲哀被放大了,但仍然是最有潛力的崗位
無論未來轉崗、還是創業,技術能力都會成為buff為自己服務
加油,打工人~
Ⅲ 做程序員的話 ,能達到中產階級嗎
當然可以了,程序員可以說是是典型中產階級職業。
首先,他們收入高,是城鎮就業人口中行業平均薪資最高的群體;
其次,他們的平均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
最後,他們還很講究生活品質。
,程序員群體在輕奢品(比如歐米茄等名表),以及像沃爾沃、賓士這種舒適、安全、高品質汽車品牌的消費比例更高,這些都是典型的「中產LOGO」。
其實,程序員就是典型的有大城市特權的職業。為什麼這么說?接下來我們從工作機會、薪酬和流動性這三個角度來分析。
工作機會
對於中國的程序員們來說,現在活躍在全球各大交易所的278家IT服務上市公司就是這個行業招聘最大的蓄水池。那麼這些公司都在哪呢?
我們將這些公司在地理上的分布作了個分析:
我們看到,中國僅僅有13個城市擁有3家以上的IT服務上市公司,一個北京就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
北京的IT服務上市公司多達101家,包括網路、網易、愛奇藝、微博、58同城、汽車之家、陌陌、新浪、搜狗、新氧、易車、世紀互聯,等等。
第二梯隊是上海、深圳和杭州,這三個城市的IT服務上市公司的數目分別是37、26、20。注意,上海雖然數量稍微比深圳和杭州多一些,但一旦考慮到企業質量,杭州和深圳就馬上反超了,所以依然屬於第二梯隊。
再接下來是成都、廣州、南京等5個城市組成的第三梯隊,每個城市有大約5~10家IT服務上市公司。
換句話說,一線和次一線,有著程序員難以割捨的巨大的工作機會。其實全球來看都是這樣:美國活躍的318家IT服務公司,35%(113家)集中在加州的聖荷西和舊金山,英國113家IT服務公司,幾乎一半(49家)都在倫敦。
薪酬
2019年上半年程序員薪資的完整城市圖譜——一個清晰的趨勢就是,人口集聚程度越高的城市,程序員的學歷和工作經驗的溢價越高。
比如說,北京本科學歷程序員的月工資平均為1.8萬元,而中專學歷就下降到8000元,而在濰坊、濟寧這些城市,本科與中專學歷程序員的月平均工資的差異僅為1000元。
再比如說,北京和杭州,5~7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與有1年工作經驗的程序員相比,月平均工資差異最少1萬元,而在綿陽、哈爾濱和海口這些城市,這個差距只有1000元。
再比如說,一個本科剛畢業的最普通的程序員,在人口規模1000萬以上的大城市工作,跟在500萬以下的小城市工作,起薪能差6000元;10年之後,在大城市工作的平均年薪能達到45萬,而在小城市只有13萬。而且大城市機會多,稍微冒尖點就能達到百萬級。
流動性
市場大,工作機會多,自然意味著流動性大。而且,一個深圳或北京的程序員,要回長沙、成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但反過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更何況,大城市IT服務公司多,其中還有很多都是全球化的公司,跨國流動也多。像印度IT服務業的興起就是因為美國大量IT從業者的迴流。
換句話說,像程序員這樣的職業,以北京為代表的大城市就是「特權城市」。
當然,程序員並不是特例,還有一些行業(職業)適合待在大城市。
Ⅳ 程序員前景好嗎 知乎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對軟體人才的需求已達80萬,並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
所以,程序員還是很吃香的,如果想學習的話,可以去一家專業的學校學習。
Ⅳ 程序員怎麼提高自己的開發水平 知乎
自己研究啊,找點小項目來搞搞,搞著搞著你就對技術知道的多了,自己的技術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比如,自己寫個WebServer,寫完以後你就知道,從單線程響應http請求,到多線程響應;從只支持html,到支持圖片、音頻啥的,慢慢的,你就能體會server的基本原理;
再比如,自己寫個網路爬蟲,爬點天氣預報數據、新聞啥的,從單線程爬,到多線程爬,從每隔一段時間爬,到每天定時定點爬,從爬不需要登錄的,到爬需要登錄認證的,完事後,啥是多線程、線程池、怎麼模擬登錄,你還能不明白?
爬到天氣預報,那你還不寫個小android/ios/html5程序,把天氣呈現出來,從只呈現一個城市的,到呈現可以選城市的,從沒有動畫的,到有動畫的...什麼sqlite、自定義控制項、handler、ajax、webservice你還會不熟?
我就這么乾的,我不是程序猿,這只是我的愛好,但學習讓我挺快樂。
Ⅵ 深圳大廠程序員自述,自己37歲年薪百萬,他們的壓力有多大
看到了相應的文章之後,大家發現他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他們每天都會思考很多的東西,同時還想讓自己的職業規劃更加清晰。因為學歷不夠,所以在工作的時候,他們也格外的認真,甚至還會出現通宵加班的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也會變得非常焦慮。
對於程序員來說,想要拿到更高的工資,大家就要去學習一些更新的技術。因為互聯網也在不斷的更新,所以每個人的大腦也要不斷的進步。這樣的話才能夠適應該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讓大家找到更合適的工作。想要進入大廠,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很多人也在提高自己的學歷,他們也想要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樣的話才能夠讓自己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去應對接下來的變化。
Ⅶ 程序員往哪個方向發展比較好 知乎
取決於職業興趣和自身能力。
程序員的大體方向分為4個,
有管理的興趣,可以走技術管理路線;
只對技術有興趣,向高級程序員或者架構師發展;
對程序員不感興趣,可以試試產品經理方向或者系統工程師方向;
如果對IT業不感興趣,找其它行業合夥做事。
非粘貼,希望有幫助。
Ⅷ 程序員的前景怎麼樣 作為外行自學轉入編程行業的難度有多大 在知乎看到一句話:未來人人都是程序員
從我最近看到的這些文章來分析,所謂人人都是程序員這是一個夢想,就像共產主義一樣,是一個夢想,至於何時能實現那就不好說了!簡單分析一下,要學習編程隨時隨地都可以,因為法律並沒有規定誰誰誰不能學習代碼,所以說入門低就是這樣咯,隨便買本書兩個視頻就能學習!但是真正要學好學會那就不一樣了,首先至少要有一定英文水平,其次數學運算,再次就是邏輯思維,也就是說你至少高中以上的文化,而且英語和數學水平至少有模有樣才行,最後就是興趣了,因為整過過程非常枯燥無味,並且每天都要專研,而且不僅僅是看書或者看視頻,還得跟著敲代碼,還得自己思考判斷,而且每年的技術更新都不一樣,要不斷學習等等等等,總之沒有一定的興趣和毅力最好不要浪費時間!
Ⅸ 知乎上有個非常火的話題,如何看待月入5萬的人,活得像月薪五千
知乎上有個非常火的話題,如何看待月入5萬的人,活得像月薪五千?點贊最高的這樣回答:
當我超過月薪三萬的時候,我開始高估自己的消費水平,以為可以像詩人一樣,過那種只有午後和咖啡的生活。
養一隻貓,養一隻狗,帶著心愛的女人,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到兩個月,半年的積蓄一無所有。
於是我開始慌了,不得不和幾家甲方簽下賣身契,整個下班時間都在無休止地工作,加班、熬夜、趕稿,馬不停蹄,不知道太陽是什麼顏色,不知道冬天是什麼形狀。
月薪5萬,卻依然活得像乞丐、像條狗!
北京白領時會理深有體會:
也是月薪5萬,北京一套房子,商業貸款190萬,每月還貸1萬元,還30年;
沈陽的房子,貸款40萬,每月需還3500元,還20年;
寶馬一輛,19萬,每月還5000元。
表面上她是風光無限的中產,北京有房,開寶馬上班,可背後卻苦逼得連自己都快撐不下去了。
在麥當勞排一小時的隊,只為了買一個漢堡;
在路邊和收費員罵半天,只為了少交兩塊錢的停車費;
熬到十點再去買菜,只為買斤7.8折的排骨。
「你能體會我每一天睜開眼,就想到身上還背著幾百萬貸款,每個月不賺到5萬元都覺得過不踏實的生活嗎?」
2
一天,一個朋友問她,你有什麼愛好嗎?
時會理一下子就愣住了,腦海一片空白,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淪落為一部沒有感情、沒有興趣、沒有快樂的賺錢機器,對周末的一切沒有熱情,只好尷尬地回答:
我的愛好是賺錢!
聽過無數人的感慨:明明收入可以,月薪過萬,有車有房,日子卻過得心驚膽戰:不敢休息、不敢辭職、不敢放棄、不敢倒下、甚至連死都不敢……
對未來懷著無比的恐懼,總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會瞬間消失;最害怕的是生病,哪怕不是大病,都可以讓幾十年的打拚瞬間化為虛無。
原來,我們一直處於這樣一種緊綳、滿負荷的狀態,在滿負荷的壓力與債務中,滿負荷地生活、滿負荷地工作、也在滿負荷地消磨。
面對風險,絲毫沒有抵抗的能力,哪怕一根稻草,也能壓死疲憊中的駱駝!
3
中國一半以上家庭零儲蓄
去年12月10日上午,一名42歲的程序員,從樓頂一躍而下。
一個月前,他被領導談話,意思是,你被炒了!
北航本科、南開碩士,一路985名校,華為工作8年,中興工作6年,一路大公司;深圳有車有房、兩個孩子、年薪幾十萬,還有一定數量的股權。
至少在被辭之前,一路高歌猛進,是別人想要而得不到的生活,可即便如此,在危機面前,同樣是如此不堪一擊。
出事後,他的妻子說:我們的家庭支柱倒了,留下我和9歲的兒子以及2歲的女兒,四個年邁的老人茫然失措,讓我天崩地裂!!完全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怎麼辦?
哪怕年薪幾十萬,抵抗風險的能力,同樣脆弱。
他的自殺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表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明明收入可觀,可生活卻一直處於緊綳、滿負荷的狀態。有人感慨:
「人到中年的情況就是,目前的收入基本上都花在房子按揭上了,家庭花銷要掐著指頭過日子,一失業,整個世界就崩潰了。」
判斷自己的生活是否緊綳,一個最好的標准:
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是否還能正常運轉,包括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能正常還款。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的生活留有餘裕,足夠應對突然的震盪;
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的生活其實很緊綳,在高負荷的狀態下,有可能不堪一擊。
4
然而,大部分人的生活,都處於一種高負荷的狀態:
1. 零儲蓄
一位朋友是這樣描述自己生活狀態的:
每月工資一發,房貸、信用卡,就得扣掉大半,剩下的,寶寶花費多少、吃飯花費多少、老婆買衣服、化妝品花費多少,左算右算還是不夠。
曾經揮金如土,現在經常為了一塊錢吵得面紅耳赤,一到月底,就盼著工資早日發放。晚上老是睡不著,萬一生病了怎麼辦?萬一生病了怎麼辦?萬一生病了怎麼辦?家裡一分儲蓄都沒有啊!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指出,在中國儲蓄最多的10%家庭,擁有全部儲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稱之為儲蓄較多,他們佔全部的25%。
最後,剩下55%的家庭,他們的儲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說人話就是,在中國,一半以上的家庭幾乎是0儲蓄,沒有一分多餘的錢。
零儲蓄意味著什麼?
在國外,你或許可以依託健全的社保體系,不至於摔得粉身碎骨。
可在一個住房、醫療、養老、教育、失業等社保體系完全不成熟的社會里,零儲蓄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稍有危機,都可以將一個家庭壓得徹底抬不起頭來。
2. 高負債
天涯上看到一個帖子,關於負債:
「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走到今天這樣,從有車有房有20幾萬存款,到現在負債100多萬,絕望,我想自殺,可回家看到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心裡隱隱作痛!
天天接十幾個要債電話,我崩潰了,連續一個星期睡不著了,再這樣下去,不自殺也會瘋掉!
今天跟老婆說想自殺,老婆說,如果想自殺,就帶著兩個孩子一起跳樓!」
現在,負債自殺已經算不上新聞了。隨便一網路,到處都是:「80後夫妻相偎自殺,負債千萬,身上只剩70元」「大學生校園貸負債百萬,無力償還留言自殺」……
高負債,是中國家庭的生活常態。
有學者指出,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家庭的債務率翻了一倍多。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屬於高負債家庭,而這30%的家庭可能不堪一擊。
這樣的預估還算樂觀,經濟學家郎咸平更悲觀:
「在中國,99%的白領以及他們的家庭即將面臨破產。而且是必然破產!無路可逃!這件事可能是發生在未來2—10年。你可以盡量去懷疑這個數字。但它必然發生,絕非危言聳聽。」
3. 高消費
諷刺的是,明明卡里沒錢還債,卻還是忍不住要買買買,高消費驚人。
高消費有兩種,一種是被動的、不花不行,比如買房後的消費,郎咸平認識不少白領,月收入一萬多,覺得特牛逼,付了房貸,感覺還能再買一套。
高檔小區、豪華裝修,覺得身份地位提高了,消費也就要求更高:吃的貴、交通貴、學費貴、醫療費用更貴……
其實你不是真的中產了,而是「被中產」了:被中產式消費。月薪也就一兩萬,除了生活費用,基本一分不剩,很多人根本支撐不起!
另一種是主動的,忍不住地買買買,不貴到一定程度根本滿足不了的消費欲值,加上盲目的跟風
大牌的唇膏、眼影、口紅,奢侈品牌的包包……幾乎成了女人的標配。沒有,你就是廉價品、便宜貨,作踐自己的女人,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女人,男人更不會疼你的女人……
不管有錢沒錢,一定要買。沒錢,借、開信用卡、裸貸,也得買。這是身份的象徵、女人的象徵、高貴的象徵……地鐵里,到處可見LV的包包;以及,連房都沒有,卻開著小車到處亂跑的年輕人……
最終,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倒活成了營銷者眼中的樣子。商家最喜歡的,就是不帶腦子出門的。
代價是,夜裡睡覺都會驚喜,這么多錢沒還,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5
作家毛南講過一個故事,是他朋友,在區里的某事業單位上班,還是合同工,工資不高,但單位里的陋習學了不少,愛面子,講排場。
看到別人都有車,他也買了一輛,零首付的那種,利息高得可以。
每月那丁點工資,也就夠車貸和油費,每天的生活狀態就是,開著車在路上堵一小時到單位上班,其實坐地鐵,半小時就夠了。
幾年下來,一分錢沒存到,還四處找朋友借錢。父母催生孩子,不敢生。還算有點自知之明,生下來,連奶粉都買不起。
滿負荷的生活狀態,必然帶來滿滿的危機,就看什麼時候爆發,2年,還是10年。就像你從十幾層的樓頂摔下來,沒有降落傘、沒有安全墊,結果就只有一個——頭破血流、粉身碎骨。
在危機還沒到來之前,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放下身段,沒錢就不要裝有錢,老老實實,構建你的安全氣墊。
慾望管理(延遲滿足)
哪怕你再牛逼,賺錢的能力,永遠趕不上消費的能力,這是現實。很多風險,來自你過強的消費慾望。
理財的第一步,管理你的消費慾望。
買之前,先衡量那件貨品是否真的需要,是否是緊急而必需的東西。如果你連房子都沒有,就想著買車,可能你會很慘。
40歲之前,就不要急著過標配的消費生活,你還不配!
另外,教育投入也需要量力而行。收入有限,就不要削尖腦袋往貴族學校送,害了自己,也可能害了孩子。
安全備用金
很多人喜歡拿外國說事,他們沒儲蓄,不照樣過得很好嗎?那是因為國情不同,那些儲蓄率低於中國的國家,除了確實吃不飽飯根本存不下錢的,哪個福利不比咱們好?
養老金巨額虧空4.7萬億,年輕人能不能領到退休金,還是個疑問呢!有人感慨,能活到退休就已經不錯了。所以,家庭緊急備用金很重要。
一般而言,家庭應對失業的緊急備用金,至少要能滿足3個月的固定支出。就是說如果你被炒了,三個月內,你可以衣食無憂,6—12個月更好。
很簡單的道理,身上有錢,才能不懼危機。
不要犧牲另一半的事業
輕易說我養你的男人,多半不帶腦子。
婚姻的一大作用,是抵禦風險,做全職媽媽,只會讓家庭風險大大增加,算一筆數就明白。
4個老人+2個孩子+2個大人,8個人的開支全壓在你頭上,還有房貸、車貸、教育、醫療、交通、意外等,你確定一個人承擔得起?
40歲之前,你可以透支身體,熬夜加班。40歲之後呢?
從家庭的安全系數來說,不要輕易放棄另一半的事業,哪怕工資並不高,也比做全職媽媽、全職爸爸強!
慎養二胎
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為二胎開放,不少夫妻,頂不住父母的壓力或二胎的誘惑,也就一念之間,二胎就出世了。
生二胎要花多少錢,有人計算過,0-23歲,保守估計是100萬元,還沒考慮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但大部分家庭,其實沒做好准備,原本緊巴的財務狀況,可能因為二胎,瞬間爆炸。
身邊不少朋友就是這樣,原本兩人掙錢變成一個硬扛,房貸、車貸、奶粉錢,壓得踹不過氣來,信用卡刷爆、花唄白條無限逾期,連周末都不敢出來玩。很多媽媽表示,自己偷偷哭過好多回。
對於二胎,還需謹慎再謹慎,如果備用金足夠,沒話說。如果不夠,先優化家庭的財務結構,讓你的家庭有足夠應對風險的能力,再來考慮二胎,很現實,但也很真實。
Ⅹ 程序員真實薪水平均到底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