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何大多數程序猿會轉行做產品經理的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產品經理這個工作對之前的工作經歷或者學歷沒有太高的要求,再加上這兩種工作有聯系,作為程序員了解產品的屬性或者性質,程序員的溝通能力很強,所以可以好好的勝任產品經理這個工作。
⑵ 程序員如何轉型產品經理需要哪些逆天「裝備」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於契機
其實我覺得這不是契機的問題,是基因的問題,一個真正適合做程序員的人是不會考慮轉型的,在職業發展上,程序員比產品經理的路線更清晰,投入與產出比更穩定,而產品經理,說實話,是個很看臉的職業,這個職業的路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什麼我會轉型,因為我本就不適合做程序員,我無法滿足於翻來覆去就是Copy&Paste的工作,對於技術也沒有狂熱的追求,當然,我十分討厭加班,確切的說是無休止,非計劃性,帶有潛規則性質的加班。
你或許會問,既然不適合,你為什麼要選擇程序員這個職業呢?說實話,在沒做之前,我真的不知道我不適合。
回到正題,我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下轉型的產品經理呢,頗有些黃袍加身的感覺。人是有慣性的,放棄既有的優勢,去投入一個看似美好,卻很可能是刀山火海的職業,是一次危險的賭博。
沒有親身體驗產品經理,只能說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而已,所以始終帶著不確定性,而當時公司規模急劇擴大,中層管理青黃不接,沒有產品經理的情況下,BOSS考慮到空降人員可能水土不服的問題,希望從內部發展可靠的同志,於是對我進行了先進性教育,我思前想後,就是那句「我發現你對產品很有感覺」,讓我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念頭,決絕的點了點頭。
2.關於准備
說實話,沒有準備,也沒辦法准備,因為你面臨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崗位。就想你看別人玩游戲,和自己親自玩游戲,是完全不同的感覺。別人無比嫻熟的操作和風騷的走位使你拍案叫絕,但是你真正自己去玩的時候才發現,APM不夠啊,意識跟不上。
怎麼准備,看攻略,好吧,那些寫攻略的人往往討論的是在一個對方站樁的情況下,你怎麼來乾死它,卻沒討論,如果對方後退了一下,或者忽然又一個敵人出現了,你該怎麼面對。在實際的工作中,你面臨的是各種意想不到,千奇百怪的局面,想通過攻略來解決是完全不現實的。
3.關於有用
我覺得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換位思考,以前做程序員的時候,我只需要考慮我怎麼來實現,我的時間夠不夠,項目什麼時候上線,有了任何問題,我可以等待,我可以扯皮,我也可以作壁上觀。但是作為一個產品的負責人(視公司崗位職責的不同,或許有很大出路),我就像一個管家婆一樣,必須時刻注意到哪裡可能出現炸彈,每天更多的時間不是在執行,而是在觀察,思考,應變中度過。
我不再擁有一個可供我自由分配的八個小時,我的上一秒可能在思考問題,下一秒就會有人過來找我,碎片時間變的很多,就連上廁所,都會有電話進來,你隨時保持著戰斗狀態,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這個時候再去看程序員這個崗位,你發現,原來是這個樣子的,但因為我也混過,我自然知道程序員的心態,這是我的最大優勢,我能夠和程序員很好的溝通,並能理解他們在別的策劃轉為產品經理的童鞋那裡難以理解的問題,所以我這邊的研發進度往往保障的很好。
我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像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方案的問題,計劃制定的問題,人員本身的問題,處處都會產生蝴蝶效應,我總是在不安中小心翼翼的防微杜漸或亡羊補牢。
但我發現,即便我付出了再多的努力,項目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走向失敗,這個時候檢討是沒有意義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為什麼我說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看臉,是因為這個職業看起來能決定任何東西,又發現自己決定不了最關鍵的問題,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以前總被我嗤之以鼻,我發現,有些時候,我真的很有共鳴。(作者:Robert Struggle)
⑶ 程序員可以轉為產品經理嗎
當然可以!從程序員到產品人員的轉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像騰訊馬化騰、360周鴻禕、微信張小龍他們都是由程序員做起,然後開創自已的產品和事業的,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而且,一個技術人員能夠轉型成優秀的產品人,一定是有「知道技術能做什麼」的自信 ,還有「我要把它做出來」的決心。
程序員轉型產品人員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多年的程序員工作經驗,對軟體技術和軟體實現方案的判斷,可以規避那些天馬行空的產品想法,工作更有成效。
第二,程序員一般都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對復雜的產品進行精細的需求分析,將產品打造成精品。
第三,程序員一般都具有快速學習能力,保持對計算機相關行業動態和技術革新的觀察與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培養對行業與技術的洞察力。
⑷ 程序員轉做產品經理,對於轉行謀職產品經理難度大嗎
難度是比較大的,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事業規劃,想要做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必須要有著非常不錯的溝通能力。
⑸ 如何從一個程序員轉變為產品經理
1. 人人不一定都能做產品。
2. 看你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范圍。
3. 除了程序,視覺、交互、性能、運營、開發、項目管理、用戶需求及分析等你是否經歷過或感興趣。
4. 你對新產品、新技術是否感興趣?你是否從第三條所說的那些方面分析過一個產品。
5. 程序員沒什麼不好,做產品也沒什麼好,不要加個經理就盲目崇拜,技術實力永遠是你的核心競爭力,PM不一定比Coder更適合你。
⑹ 幹了一年的程序員,想轉行做產品經理可行嗎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可不是真的像那本書講講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和別人說,我轉行做產品經理了,沒那麼簡單,除非公司是你們自己加開的或者你天賦異稟,你就是傳說中的天才產品經理。
奶爸現在是產品經理,最早現實做了三年 研發,後來有機會做需求分析師和業務型的項目經理,慢慢對業務和用戶體驗有了感覺,再後來又做來幾年售前顧問才慢慢開始轉向產品。
幹了一年的程序猿想轉產品經理,很難一步到位,建議還是小步快跑、分布實施,先從需求或者產品助理開始做。
產品經理最需要的三個核心能力,業務、技術和用戶體驗,我稱它為產品經理的三板斧。作為程序猿有一些技術基礎挺好的,將來和研發同事溝通是你的強項。溝通起來更有同理心,更有利於把一個好的點子通過需求手段落地。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程序員出身的產品經理有個很大的毛病,最開始的時候,看到一個需求或者一個問題,總想一步到位到研發,實際上就少了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的過程,而這個能力恰好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
除了技術之外,就需要好好鍛煉你的業務敏感度,增加你的用戶體驗設計能力,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因為業務的差異性和產品的用戶體驗要求不一致,所以導致在傳統行業的做得非常好的產品經理,到了互聯網行業,做一個C端的互聯網產品,就很難做的好,就像隔了一座山。
學過PMP其實對做產品經理而言幫助甚微,項目經理的角色是正確的做事,而產品經理的角色是做正確的事,一個偏重執行,一個偏重策劃。不過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產品經理也需要管控產品的發布進度和發布質量,所以對PMP中提到的一些進度計劃和質量管控的手段還是可以用到。
當然,通過參加一些產品經理的培訓作為跨入這個崗位的敲門磚,我是認可的,你可以學到一些理論方法和基本的工具技能,但真要在這個行業深耕,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還是需要通過實戰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的思考,迭代自己的認知,才算真的轉行做了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