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亮劍》中的張大彪在後半部電視劇沒出現
根據劇中線索分析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因為後面劇情以李雲龍個人的感情線和進修等劇情為主,與張大彪無關,所以沒出現。二是有可能在金門戰役中犧牲了。
不過以上兩種都是推測和假設,張大彪這個人物本身就是電視劇改編加入的人物,沒有原著里的結局安排,所以具體原因只有導演知道了。
當然這種說法只是假設,由於電視劇的後半部里基本上就沒有張大彪的什麼戲了,主要都是李雲龍,畢竟李雲龍才是一號男主。只是沒有明確交代張大彪最後怎麼樣了,去了那裡。因為張大彪在前半部電視劇里比較突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很多人都很關注張大彪到底去了哪裡。
這最主要的原因,張大彪是電視劇改編新增加的人物,沒有原著里的人物結局安排,加上《亮劍》篇幅有限,來不及對每個人物的結局逐一交代,其實在整個《亮劍》中,沒有交代的人物太多了,張大彪只不過是其中之一,只是因為他在前半部電視劇里比較顯眼,所以這樣莫名其妙消失,總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總想能夠問個明白。
2. 在《亮劍》電視劇中,日軍投降時明明是夏季,張大彪卻穿著棉衣受降這是為什麼
我認為從宣布投降到各個地區都投降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最晚的受降有的都拖到了冬季,穿棉衣是正常的。
楚雲飛和李雲龍的爭執大家都記得,張大彪在受降之前,繳了國軍的械,是穿著國軍的服裝前去日本軍營受降,雙方都想將日軍的武器裝備占為己有,所以,在接受投降的時候,就拖延了時間,在之後的受降中,李雲龍不僅把日軍部隊繳械了,還把楚雲飛的受降部隊一塊也繳了械。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3. 為什麼《亮劍》中的張大彪在後半部電視劇沒出現
在《亮劍》中張大彪可以說是李雲龍收下的一員虎將也是一員愛將。說是愛將一點都不須誇,在《亮劍》開始的時候,李雲龍因不服從命令進行反突圍,結果被撤了新一團長的職務去做被服廠廠長。後來因為獨立團孔傑,被日本特種部隊偷襲打了敗仗,上級命令李雲龍擔任獨立團團長。而李雲龍給旅長提的為一個條件就是吧張大彪,從新一團調到獨立團任一營長。
在李雲龍帶領獨立團參加了「百團大戰」中,李雲龍消滅了日軍第一軍的一個「軍官觀摩團」後,日軍進行了瘋狂的反撲。在突圍過程中,張大彪因腿部受傷而深陷重圍,李雲龍在已經沖出包圍圈的情況下,毅然帶領部隊沖回去,把張大彪背了出來。可見李雲龍對張大彪的愛戴和重視。
說張大彪是一員虎將一點都不是虛的。李雲龍很厲害吧,張大彪為了能吃上肉兩個回合就把李雲龍摔趴下。在「消滅日軍觀摩團」的戰斗中,張大彪一把大刀片兒幹掉兩名手持日本軍刀得軍官。張大彪是很能打,他從晉西北的抗日戰爭一直打到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在李雲龍負傷之後又帶領部隊從淮海戰場打過長江,再從長江一直打到福建。張大彪的職務也隨著戰績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從最初的營長到團參謀長,再到「淮海現役」中的師參謀長。李雲龍負傷後有暫代師長,也算得上我軍的中高級指揮官了。
《亮劍》的後十集張大彪再也沒有出現,我完全是出於劇情的需要。因為張大彪是一個純粹的軍事行人物。而在劇情得後半段,主要描寫李雲龍的感情故事和解放後的個人履歷。如果再有張大彪的出現不免會有這「畫蛇添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的。可惜的是在《亮劍》原著中,張大彪在福建攻打金門島的現役中,被國民黨的榴彈擊中不幸犧牲,真為這位戰功卓著的英雄而惋惜!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看《亮劍》第五回。
從原著的角度出發,更深入。
在原著小說中,張大彪是獨立團二連連長。
這位張大彪是一個崇尚冷兵器的軍人,他原來宋哲元的29軍就是因為刀法有過人之處,在戰斗中勇猛異常,才由士兵升為軍官的。
當年在喜峰口一戰,張大彪就憑一己之力砍了四個鬼子,被升為了排長。
後來因為29軍南撤時,張大彪開了小差,要回老家安頓母親。
誰知他的老家遭了鬼子,他的家鄉一帶都被鬼子燒了,他的老母親也被燒死了。
張大彪親手埋葬了母親之後,就一跺腳投奔了八路軍。
從此之後,張大彪一見到鬼子就眼睛發紅。
對於李雲龍來說,張大彪非常和他的胃口。
李雲龍崇尚的那套:亮劍精神與狹路相逢勇者勝,也是張大彪送推崇的。
張大彪非常地佩服李雲龍,視李雲龍為知己。
李雲龍也非常器重張大彪,視張大彪為左膀右臂。
張大彪大刀功夫一流。
李雲龍率領一個營與日本關東軍拼刺刀的那段,張大彪的大刀功夫就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後李雲龍部能夠險勝,這與張大彪的厲害與勇猛是分不開的。
如果缺少了張大彪這樣的大刀高手,這場戰斗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要知道這場戰斗,獨立團戰死了358人,僅存了三十多人。
在電視劇中,張大彪的形象角色被加深加強了。
當李雲龍被山本一木的特工隊偷襲成功,損兵折將後,李雲龍氣不過,立刻讓通信班將分散出去的各連排歸隊。
張大彪聽到這個消息後,就連戰場都不打掃了,物資和俘虜都不要了,直接歸隊。
這可見張大彪無論多成氣候,他都是唯李雲龍馬首是瞻的。
張大彪在李雲龍的心中那就是指哪打哪的得力戰將。
李雲龍在得到魏和尚被黑雲寨的土匪殺了之後,氣得吐血,誓死要為魏和尚報仇。
孔捷前來勸說李雲龍不要這樣做,因為黑雲寨已經決定全體參加八路軍了。
但是李雲龍可不吃這一套,孔捷就危險李雲龍:你敢動我,你試試……
李雲龍可不管這一套,他直接命令一營長張大彪把孔捷等人的槍下了,再關起來。
張大彪只服李雲龍。
如果是換了其他人,可能還要思考一下,到底能不能執行這個命令。
但張大彪可是一個愣頭青,他可管不了那麼多,他只認李雲龍,他最佩服李雲龍,對於李雲龍的命令他都是不打折扣地堅決執行。
對於他來說,孔捷不就是一個新二團的團長,就算是來了天王老子,他也一樣敢收拾。
於是在他的一聲令下,幾個戰士就把孔捷給綁了。
張大彪已經被升為了團參謀長。
李雲龍因為這次的義氣被總部狠狠處罰,連降兩級,成了獨立團營長。
在電視劇中,他被分配到了原來張大彪所在的一營。
但是張大彪見到李雲龍還是團長,團長的叫,絕不改口。
從這里開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都沒有了張大彪的消息了。
推算一:張大彪跟著部隊到了福建。
張大彪作為李雲龍師的高級指揮員,到了戰場的後期,正面上戰場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所以可以推算在李雲龍受傷之後,李雲龍的部隊被編入了三野A兵團,張大彪就隨著大部隊到了福建。
推算二:張大彪留在了中原野戰軍。
在淮海戰役開始前,李雲龍屬於中原野戰軍,後來華野的粟裕將軍想方設法要了李雲龍的那個團。
於是李雲龍就被編入了華野的十一縱。
很可能張大彪由於能力突出,被強行留在了中原野戰軍。
推算三:張大彪犧牲了。
攻入金門的第一梯隊是李雲龍師的C兵團,團長是邢團長,參謀長是董大海。
而此時李雲龍師的副師長是於長江,參謀長是蘇公權,並沒有張大彪的名字。
有可能張大彪就是C團的副團長。
推算四:張大彪一直活著。
如果張大彪一直活著,那麼到了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應該是大校軍銜。
真心的希望,張大彪一直都在。
但是以張大彪的性情,如果他在的話,不會任由李雲龍後來發生的事情。
所以張大彪活著,只是我們的美好願望。
《亮劍》中李雲龍麾下有四大虎將,孫德勝、魏大勇、段鵬、張大彪,四人命運各不相同,孫德勝、魏大勇、段鵬三人都有結局,而張大彪卻下落不明。
孫德勝
孫德身原來是國軍石友三的部下,後來石友三投敵當了漢奸,而孫德勝不想當漢奸便棄石友三而去投到了李雲龍的麾下,而李雲龍因為戰場抗命被上級撤職,新一團由丁偉接管,後來孔捷因為防守的失誤造成部隊出現了重大傷亡被撤了職,李雲龍頂了上去,而李雲龍剛得了一個連的騎兵正缺騎兵訓教官,李雲龍知道新一團孫德勝當過騎兵用五挺機槍將孫德勝換了回來,後來在日軍掃盪中,孫德勝引來日軍騎兵聯隊,給了李雲龍突圍的時間,然而孫德勝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魏大勇
魏大勇綽號花和尚,原先也是國軍,在忻口戰役中受傷被日軍俘虜,後來從日軍戰俘營中逃了出來,被去獨立團任政委的趙剛給救了,魏大勇為了感謝趙剛救命之恩一直保護著趙剛,後來做了李雲龍的警衛員,在一次送信途中被土匪打了黑槍犧牲。
段鵬
段鵬原本是個小販,後來被李雲龍說服當了八路,魏大勇死後段鵬成為了李雲龍的警衛員,後來李雲龍將其分了出去,當了偵察連長了。一直活到最後。
張大彪
張大彪原本是李雲龍的老部下,李雲龍被撤職,重新再上任李雲龍把張大彪拉到了自己身邊,一直陪李雲龍到解放戰爭,後來李雲龍和楚雲飛雙雙負傷後,張大彪就消失了。
也就是題目中要講的為何張大彪後半部分沒有再出現過了?
對於張大彪的去向,最多的是金門戰死論,但是這個並不成立金門戰死的最高的是團長,而張大彪解放戰爭的時候已經是師參謀長了。
所以對於張大彪的去向有三種:
①戰死
不是金門戰死,而是解放戰爭中戰死,李雲龍負傷後,李雲龍的而是在張大彪的帶領下繼續戰斗,而不幸張大彪中槍身亡。
②編入其他部隊
李雲龍負傷戰斗還在繼續,二師群龍無首,被編入其他部隊當中,就比如說李雲龍C海防軍軍長,但段鵬卻是C軍B團參謀長,部隊不一樣了。
③原著中沒有交代
電視劇中還有了擴展,原著中只寫到了打黑雲寨,之後張大彪就沒有出現出,而電視劇拍到了解放戰爭,估計是不想留下遺憾吧。至於後面為什麼不拍了,估計是實在沒啥劇情了。
提起張大彪,看過《亮劍》的朋友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李雲龍手下最得力的干將,但是有不少朋友發現,在前半部戲份很重的張大彪,到了後半部分幾乎沒有了,並且電視劇也沒有交代,這是為什麼?
在電視劇中,張大彪本來是歸屬於西北軍舊部二十九軍大刀隊的一個排長,後來陰差陽錯的加入了八路軍,並且成為了李雲龍的下屬,隨後猶豫在戰爭中立功不少,被李雲龍一步一步提升到營長。成為李雲龍最得力的助手。雖然張大彪這個角色很經典,給人的印象很深刻,但是其實在《亮劍》原著小說中卻沒有這個人物,此人完全是電視劇改編出來的,並且是吧原著中好幾個配角的戲份都集中了他身上的,所以這就使得編劇不好亂編他的結局,所以就隱而不寫,這是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亮劍》之所以精彩,就是在於前半段的戰爭戲份很精彩,引人入勝,而到了後半段,多是李雲龍與田雨的愛情戲份比較多,因為李雲龍戰爭中受傷,被送入醫院療養,隨後發生了與護士田雨的愛情故事,隨後又是到南京進修,這完全沒有張大彪的發揮空間,所以也就沒有讓他出現,這也是原因之一。
其實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張大彪不是男一號,而且亮劍本身也就三十集,篇幅有限,在三十集中介紹李雲龍的一生本來就捉襟見肘了,並且期間穿插著介紹了好多人,這就導致劇情十分緊湊了,並且可能在編劇與導演的最初設想中,張大彪本身就是一個非重要配角的設定,所以無法一一顧及到這么多配角的結局,所以最後才導致張大彪不見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張大彪在後來的金門島戰役中不幸犧牲,亮劍的後半段自然就沒有了張大彪的戲份。
張大彪可以說是亮劍里除了李雲龍最有血性的一個人,每當獨立團有攻堅戰的時候,那指定是張大彪領的頭,他最具影響力的幾句口號就是:「突擊隊,沖啊!」、「我張大彪別的不敢保證,突擊隊這幾十號人沒有人會活著退出戰斗」、「咱今天教教鬼子怎麼做人,不敬祖宗還行」、「全體上刺刀,准備進攻」,而他最具標志的就是突擊之前甩帽子,這些行為在戰場上是能夠起到非常大的激勵作用。
抗戰時期,張大彪的一營往往都是李雲龍團的突擊營,不管是什麼任務張大彪都是打頭陣,這一方面體現出了李雲龍對張大彪的器重,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張大彪作戰非常的勇猛,後來也逐漸做到了團參謀長、師參謀長的職務,可謂是因材施用、平步青雲。
細解一下張大彪這個人,我們不難發現,論武力,獨立團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包括李雲龍,當然了,和尚和段鵬這兩位高手和張大彪對比誰的武藝高強那最後的結果只有天知道;論作戰勇猛程度,可以這樣說,獨立團里除了團長李雲龍,幾乎是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張大彪的;論戰術素養,先撇開團級幹部不說,張大彪可能是營一級幹部里戰術素養最高的,看過亮劍的都應該知道李雲龍的很多主意都是取自張大彪之手,他往往都會有一些奇思妙想,腦袋瓜子非常靈敏,也是靠腦子來打仗的指揮官,而張大彪比起很多的團級幹部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怎麼樣,張大彪都會毫無保留的執行李雲龍的命令,這一項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李雲龍當師長的時候就曾經對張大彪說過,你有兩個優點:一是作戰從不含糊,二是堅決服從命令。否則的話,我早把你踢跑了,怎麼可能會讓你留下當我的參謀長,做夢吧。
總的來說,張大彪是一個有勇有謀、作戰素質極高、堅決執行命令的優秀指揮官,這樣的指揮官是很多領導最最喜歡的。
有什麼需要指正的歡迎評論哦!
原著里貌似是犧牲在金門了,李雲龍的部隊到了福建,剛好趕上解放,就駐扎在了這里,然後是金門戰役,小說里李雲龍的C團全軍覆沒,張大彪可能在其中,不過這里有一個BUG是,張是師參謀長,沒理由跟一個團作戰啊,他也沒犯什麼錯誤,沒理由去當團長啊。
電視劇里沒有出場,是因為和劇情無關了。建國以後的劇情,主要是軍事學院學習、李雲龍和田雨的婚姻生活、李雲龍和趙剛的幾次見面談話、最後的授銜,這些都和張大彪沒什麼關系,所以沒必要出場。非要強行解釋,那就是張大彪調到其他單位去了,李雲龍是C軍,趙剛在L軍,張大彪可能離得遠。
《亮劍》原著中張大彪的結局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因為按原著所寫,張大彪是在1949年10月爆發的金門戰役中犧牲。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全國人民都在歡慶,但是他卻犧牲在戰場上。而且按原著講,李雲龍的老對手楚雲飛就駐守在金門,所以張大彪很有可能是折損在了楚雲飛的手裡。
《亮劍》除了戰爭片段好看之外,裡面出現的人物也讓人記憶猶新,就比如李雲龍的得力助手張大彪,就很受觀眾喜愛。
張大彪原來是西北軍29軍大刀隊的一個排長,後來機遇巧合之下碰上了李雲龍,就開始跟著李雲龍干。最開始張大彪只是一個營長,但是因為作戰勇猛,很受李雲龍重視。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張大彪帶來的兵最多,而且攻打平安縣城時,張大彪其實才是一線指揮官。除此之外,在戰爭中張大彪曾多次幫助李雲龍脫險,所以張大彪在李雲龍心中是很有分量的。
在解放戰爭爆發後,李雲龍升任2師師長,張大彪作為李雲龍的得力助手,也被提拔為師參謀長。按理說,這么一個人物應該鏡頭不會少,但是為什麼在《亮劍》後期,張大彪就再沒有出境了呢?
從劇情的發展來看,在李雲龍負傷之後,張大彪應該升任代理師長,繼續帶著李雲龍的部隊作戰。而《亮劍》後期,對於戰爭的描寫就比較少了,所以張大彪就沒有再出現。
關於張大彪這個人,很多網友認為其才能甚至不亞於李雲龍。我們都知道,李雲龍在戰後被授予少將軍銜。其實如果張大彪能夠活下來,他興許也能拿到少將軍銜,和李雲龍平起平坐。所以原著中給出的這個結局,讓人有些不能接受。
實話就是作者寫著寫著忘了,或者說本身就是配角在後來不出現是正常的嗎,因為李雲龍的好幾個營長後來都沒出現。可能只是張大彪演技好所以人們想著他。
網上有人說張大彪於金門戰役中犧牲了,其實,小說中是段鵬作為團參謀長率部登島偵察,張大彪在小說中,確實是消失了
劇中的張大彪,原本是宋哲元第29軍大刀隊的一名排長,參加了長城喜峰口抗戰,為安置母親開了小差回了趟老家,但村民和其母都被日軍所殺,於是投靠了八路軍。
開篇第一集中,張大彪就成了李雲龍新1團1營營長,說明此人非常會打仗,技戰術也很高超,比武中干翻了2營長沈泉,伏擊日軍華北軍官觀慕團時,單挑日軍2名佐官,成了李雲龍的心腹,1營是全殲華北日軍軍官觀慕團的主力。
抗戰中末期,張大彪擔任了獨立團參謀長兼一營營長,獨立自主發展時,1營竟然擁有了小2000兵力,成了李雲龍率部攻打平安縣城的絕對主力,解放戰爭中,擔任了華野某縱隊第2師師參謀長,當然師長依然是李雲龍。在全國解放以後,小說包括電視劇中,就再沒有出現張大彪這個人物了,不知道是小說作者和編導疏忽了,還是有意不再描述,特別突出了主角李雲龍,畢竟張大彪是個配角,小說和劇中都是圍繞著主角而展開,因此張大彪莫名其妙地消失,也當在情理之中了。
打金門時犧牲,包括刑副團長,駐守金門的是楚雲飛,當老李得知大彪和老刑犧牲時候,悲痛欲絕
《亮劍》劇中,李雲龍愛將張大彪忽然於19集20分鍾之後消失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劇中人物
張大彪是從第一集開始,與李雲龍同時出場的。
在出場時,李雲龍團正與坂田聯隊在蒼雲嶺進行戰斗,在與李雲龍的對話及後續的作戰中,體現出大彪作戰勇猛,執行力強,服從指揮等諸多優秀品質,非常受李雲龍器重和喜愛。
在李雲龍被降職為被服廠廠長時,離開新一團的時候與新任團長丁偉談的唯一條件就是,將來要把大彪還給他。
當李雲龍受命調到獨立團任團長時,李雲龍提到的條件之一就是把張大彪要來。
經實踐證明,張大彪的確是個厲害的人物。
二、原著人物
亮劍劇中,張大彪出場時是獨立團一營長,後來跟隨李雲龍到獨立團任職,先後擔任一營長、團參謀長華、野二師參謀長等職。
而原著里一營長是關大山,華野二師參謀長是蘇公權。
電視劇經過改編後,把關大山與蘇公權兩人合為一體,形成了張大彪的形象。
在原著中,關大山和邢志國一起戰死在金門。
三、現實原型
張大彪這個人物的原型,有人說是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汪運祖將軍。
原因是汪運祖將軍一直在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中將手下,且王近山將軍救過他的命,與亮劍里李雲龍救過張大彪的命相符,汪將軍也一直感恩在心。並且,當王近山將軍逝世時,汪將軍在靈前哭著說「師長,是你救了我的命啊!」
張大彪這個人物的原型,還有人說是武漢軍區副司令員肖永銀將軍。
肖永銀將軍曾是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中將手下虎將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保護過老首長的子女等。
對於張大彪的結局,我們或許可以從原著中尋得一點答案,在李雲龍傷愈歸隊之後,他的部隊參加了金門戰役,然而由於太過輕敵,導致了主力部隊C團全軍覆沒,C團是當初李雲龍從晉西北帶來的老底子,張大彪自然也在其中,由此也可以推斷出,張大彪很可能在這次登島戰役中犧牲了,而跟著張大彪一起犧牲的,還有李雲龍的另外一位老部下,他就是邢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