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晚年張學良說不抵抗命令

晚年張學良說不抵抗命令

發布時間:2023-01-10 22:54:40

A. 張學良發布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那些

關於「不抵抗政策」,最接近事變的指示,是9月6日張學良致電東北軍方及東三省政務委員會:「現在日方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健。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當萬分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屬切實遵照注意為要。」③

不難看出,「不抵抗」實際上是事變前南京與張學良方面的「共識」。該「共識」之基礎,乃是認為日本政府有能力控制日本軍方,使沖突不致擴大。

故而,事變前夕,宋子文已與重光葵商定,將於9月20日同赴東北,對中日懸案做通盤商討。此前之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也已打開僵局,結案似已指日可待。

如南京之所料,日本外務省確曾阻撓過事變。在獲悉「關東少壯軍官圖迫中國軍隊使其沖突」之密報後,外相幣原喜重郎曾電訓駐奉天總領事,命其取締企圖尋事之浪人,時為9月5日。

電報稱:「近來關東軍坂垣大佐,在貴處儲備相當豐厚之資金,策動國粹會浪人,製造中日事變。聞將……在九月中旬作具體之行動。希對浪人,切實取締。」④但這種阻撓未能發生實際效果,南京顯然錯估了日本政府對軍方的約束能力。

(1)晚年張學良說不抵抗命令擴展閱讀

張學良晚年對「不抵抗政策」的講述,何以呈現出一種「反復無常」——所謂「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乃是事實;「九一八事變,我輕信了老蔣,成了萬人唾罵的不抵抗將軍」,亦非無因,南京方面確實高估了日本政府對軍方的制約能力;

而張對唐德剛稱:放棄錦州,與蔣無關,「那個時候,蔣公根本就不負責任,他不負這責任,我也根本沒有向他請示的必要」,也是事實。今人重新審視「不抵抗」,須深切體察當日內政之蕪雜,而不能僅將目光聚焦於蔣、張二人。

B.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因為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張學良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否認不抵抗與蔣介石有關,而事實上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雖然不是出自蔣介石之手,但是卻是得到了蔣介石的默許的,因為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並沒有給張學良實質性的懲罰,而且不抵抗政策恰恰與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謀而合。

張學良在1990年和1992年接受采訪的時候明確的說自己不抵抗與蔣介石沒有什麼關系,九一八事變下了不抵抗命令的是自己,當時是張學良要求自己的軍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九一八發生的時候,張學良正在北京養病,張學良自稱對當時的形勢做出了錯誤的估計,張學良認為日本人發出挑釁,是想要開戰。

C. 「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為何要發布「不抵抗命令」

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多年來都流傳說:是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後來又把不抵抗的責任都歸到張學良頭上。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現在史學界正在對此進行澄清。這里專門介紹張學良晚年對此問題的說法。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
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中央政府。他是在獲得自由的情況下談這一問題的。
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采訪張學良時,張學良說:「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
但日本廣播協會的采訪錄認為:「關於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極力證明並非蔣介石的責任,考慮到他現在所處的立場,不得不做如是說。」意指張學良身居台灣,出於處境,不能不這樣說,上述不能代表張的真實思想。
其實不然,張學良從來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性格。一般來說,他不大會屈從於形勢,言不由衷。特別是到了1990年,不僅蔣介石早已逝去,蔣經國亦已辭世,他已基本上獲得自由。是年6月1日,台灣政要張群等人和張學良的親友在台北圓山飯店公開為張九十歲生日慶壽,或可視作張學良獲得自由的一個標志。日本廣播協會采訪他是在這之後。沒過多久,他即赴美訪游。假如說,蔣氏父子,尤其是蔣介石在世時,他談歷史問題還有所顧忌的話,這時他應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為如此,他這時才主動邀請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教授「為他的回憶錄捉刀」。1991年張學良赴美在紐約期間,他又主動要求與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留學生座談抗日戰爭歷史,由此引發了哥大口述歷史處與張學良合作,記錄他口述歷史的工作。
張學良說:此事與蔣介石無關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8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張學良不止一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問題,他都是這樣說的。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如是說,即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樣是這樣講的。有文章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給張學良10餘件電報函件,令其不抵抗。張學良的部下王卓如、閻寶航建議他將這些電報妥為保存。後來張氏夫人於鳳至讓張學良赴歐考察時,特地保存在倫敦匯豐銀行保險櫃中。因為有這些函電,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夫人於鳳至即以此威脅,使國民中央政府和蔣介石不敢加害張學良。但有的學者指出:閻寶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陸,也寫過有關張學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將不抵抗命令原件存於匯豐銀行這樣的大事。據為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自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變」,對蘇、日關系,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就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手中,是扯談。於鳳至不是那種人。」張學良說:是我的責任,不能諉過他人
著名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應張學良之邀,為他錄載他的口述歷史。唐記載了張學良回答他詢問「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問題的一段談話。張學良與唐德剛談話記錄中,對「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張學良說:「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沖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他解釋當時他為什麼下令不抵抗:因為過去對日本的挑釁,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時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東北那麼大的事情,我沒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沒想到日本敢那麼樣來(指用武力侵佔整個東北——引者注),我對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報也不夠,我作為一個封疆大吏,我要負這個責任。」張學良說明:「這就是我給你的解釋。不抵抗,不能把這個諉過於中央。」
唐德剛教授笑著感慨道:「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都說蔣公打電報給你,說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於不顧。又說你拿著個皮包,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詢地問張學良。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
張學良自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這是對「不抵抗主義」責任最有力的澄清。

D. 張學良晚年時終於說出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張學良晚年透漏出來了關於他實施不抵抗政策的由來,並不是他沒有男人的血性,並不是他不想抵抗,而是因為他不能做無畏的犧牲,而是他不能讓日本把發動戰爭這頂帽子扣在他的身上,扣在自己的國家身上。

張學良不被世人所理解,當他老年恢復自由的時候終於說出了壓藏在自己心中不抵抗的秘密。而東北軍在日本全面侵華的時候也是英勇無敵,最終在戰場上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E. 為何張學良不做抵抗

張學良與唐德剛談話記錄中,對「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張學良立即回答:"
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采訪張學良時,張學良說: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

F.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說一下關於這個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誰下的這個長期困擾中國史學界的問題了。
以前,因為某些原因,國內都是在捧高張學良,貶低蔣介石,一直都說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得抵抗的。

蔣介石劇照
然而事情終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在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和張學良的對話中,晚年的張學良明確承認這事兒和蔣介石沒有任何關系,確確實實是自己下的不準抵抗的命令,這么多年來,蔣介石倒是一直替自己背鍋蒙受了這不白之冤了。
說清楚了誰下令不抵抗的問題,我們再來說說張學良為什麼選擇不抵抗。
其實這事兒的原因,張學良在晚年也曾經說過,根據他的說法,是他錯誤判斷了形式。他以為小日本又是和以往一樣,就是想無故挑釁借機生事,讓中方先動手從而升級事件。而中國整體國力在當時又確實不如小日本,所以為了息事寧人的他讓手下部隊盡量忍讓,不給小日本升級事件的借口。只是他沒想到,小日本這次是撕破臉皮,不顧國際規則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准備搞一場大動作,而不是他以為的小摩擦。晚年的張學良對自己當年不抵抗的命令極為痛心,他認為是他的錯誤判斷讓東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就是因為這事兒,張學良到處被人戳脊樑骨,心情長期郁結的張學良對小日本恨得牙癢癢,所以才會在36年不顧個人安危,悍然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抗日。

看到很多答主都說是張學良為人軟弱畏葸怯戰,我覺得是有點黑化張學良了,他真是這么個軟骨頭,就不會發動西安事變後還要釋放蔣介石,導致自己長達一個世紀的人生倒有一半時間是在軟禁之中度過的了。我個人認為張學良自己的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他犯不上在耄耋老年還為自己找借口推脫,不然也不會坦然承認不抵抗的命令確實是出自他口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張學良錯誤判斷形勢,把小日本蓄謀已久的大動作誤判為小摩擦,為了息事寧人,不給小日本升級事件規模的借口,才下令暫不抵抗的。

G. 9.18事變,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雖然張學良處死了東北軍元老楊宇霆與常陰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穩固,更是全盤掌控的老大了;而實際上他掌控東北軍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夠;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會有一些部隊根本不聽指揮,如果指揮沒那麼順手,這就尷尬了。

在之前的中東路事件,已經被打回原形,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不敢再貿然行動。中東路事件,是指1929年中國為收回蘇聯在中國東北鐵路的特權而發生的中蘇軍事沖突。



(7)晚年張學良說不抵抗命令擴展閱讀:

張學良判斷失誤,以為日本人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後來也證明九一八事變確實是關東軍部分軍官的私自行為,也就是所謂的「下克上」,日軍高層並沒想搞那麼大。1991年5月,張學良在紐約回憶起這段歷史。就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里演到: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

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想以後讓國聯來主持公道。

閱讀全文

與晚年張學良說不抵抗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vd光碟存儲漢子演算法 瀏覽:757
蘋果郵件無法連接伺服器地址 瀏覽:962
phpffmpeg轉碼 瀏覽:671
長沙好玩的解壓項目 瀏覽:142
專屬學情分析報告是什麼app 瀏覽:564
php工程部署 瀏覽:833
android全屏透明 瀏覽:732
阿里雲伺服器已開通怎麼辦 瀏覽:803
光遇為什麼登錄時伺服器已滿 瀏覽:301
PDF分析 瀏覽:484
h3c光纖全工半全工設置命令 瀏覽:141
公司法pdf下載 瀏覽:381
linuxmarkdown 瀏覽:350
華為手機怎麼多選文件夾 瀏覽:683
如何取消命令方塊指令 瀏覽:349
風翼app為什麼進不去了 瀏覽:778
im4java壓縮圖片 瀏覽:362
數據查詢網站源碼 瀏覽:150
伊克塞爾文檔怎麼進行加密 瀏覽:890
app轉賬是什麼 瀏覽: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