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期在電腦前工作會得什麼病
整天坐在椅子上面對著電腦,手在滑鼠和鍵盤之間勤奮地往來,視線固定在屏幕上,對這些辦公室職員來說,不可缺少的東西--電腦,很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健康,尤其是設計師、程序員等離開電腦就不能工作的人。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吧! 悄然而至 在某銀行工作的金先生,今年32歲,最近眼睛覺得很不舒服,好像有什麼東西進到眼睛裡,醒來時會流出眼淚,有一種火辣辣的感覺…。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為VDT綜合征---一種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疾病。另外一位朴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幾年,今年36歲,從去年8月份開始出現脖子和肩膀疼痛,疼得連胳膊都沒法兒動,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為頸肩腕障礙。 現如今公司、學校、甚至於幼兒園的孩子都能熟練地使用電腦,因此由電腦引發各種疾病症狀的人也越來越多。比如:VDT綜合征、頸肩腕障礙等。這些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是:長時間以固定的姿勢在電腦前勤奮的工作。 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是電腦屏幕的縮寫,所以VDT綜合征是指由於長時間注視電腦屏幕引起的眼睛功能障礙,還包括因此原因引起的各種症狀,也就是說包括所有面對屏幕使用鍵盤、滑鼠、列印機等工作引起的疾病,其中頸肩腕障礙是因使用鍵盤和滑鼠過度,引起的手腕、胳膊、肩膀等部位疼痛的一種綜合征。 VDT綜合征的症狀包括眼睛疲勞、頭痛、肚脹、脖子·肩膀·胳膊疼痛,其中電腦輻射和微細的X線引起眼睛和脖子的症狀,比如眼睛疲勞、短暫性近視等。如果姿勢不良長時間使用鍵盤,手腕承受的壓力較大,會引起腕管綜合征。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使用電腦的人,極有可能使已存在的疾病惡化。 如果VDT綜合征的初期症狀發生6個月或1年以上時,會導致視力減退、慢性疲勞、偶爾還會誘發感冒症狀,嚴重時導致孕婦流產。 轉動你的眼球吧現在必需整天盯著屏幕、敲擊鍵盤才能拿到工資的人越來越多,可是這種新興的生活和工作工具----電腦,在給我們帶來高效工作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產品,那就是由於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引起的視疲勞等新型職業病。 長時間注視屏幕的人,光線的刺激和輻射引起眼睛的緊張、乾燥、疼痛等症狀,再加上不良姿勢,會導致眼睛疲勞、工作能力降低。雖然不至於導致永久性的視力障礙,但由於自己的努力工作而得了病,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你正在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聰明的方法除了更換工作外,就是改善工作環境。 首先電腦屏幕放置時不要朝向窗戶,室內的光線不要反射至電腦屏幕,理想的屏幕亮度應比周圍高3~4倍,屏幕應低於視線。 下面介紹幾種緩解眼肌緊張的方法:讓眼球向上、下、內、外四個方向隨意轉動,用力閉眼後,再用力睜大眼睛,皺眉頭然後放鬆,把嘴隨便歪向一側等運動也可以緩解眼睛的疲勞。此外,每隔一小時看外邊或遠處、用稍涼的濕布按摩眼皮等方法都可以緩解眼睛的疲勞。 鍵盤和滑鼠-----陷阱 屏幕只刺激眼睛,可是鍵盤和滑鼠會引起手腕、胳膊、肩膀、脖子等多處的疼痛,這是因為單純而機械的動作會引起相應部位肌肉和筋膜的過度疲勞。偶爾還會並發炎症,嚴重時還會導致肌無力。國外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每天使用鍵盤和滑鼠5小時以上的人比使用時間在5小時以下的人發病率高12倍。 我們身體的肌肉在不停地收縮和舒張,不良的姿勢或受力過度時,會導致營養肌肉的血液循環障礙,血液量減少,這時小的肌膜會受損,然後破壞的細胞向外擴散引起炎症,所以會感到疼痛。 因此當症狀嚴重時不要強迫自己工作,有些人在治療過程中還繼續工作,這樣往往只會延長治療的時間。 為了預防使用鍵盤和滑鼠引起的手腕、肩膀等部位的疼痛,工作間歇休息時要活動活動。每15分鍾做一次,只需1分鍾的簡單活動就行,偶爾可以做一做體操。其實最好的方法是休息,美國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吸煙者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低,這是因為吸煙的人為了抽煙,經常可以暫停工作,而且還可以活動手腕。 良好的姿勢也是預防這些職業病的必需條件,即擺正脖子和背部,胳膊肘要保持直角。 不要學烏龜使用電腦時個別人需要注意一件事情-----不要變成烏龜脖子! 長期使用電腦的人中,有一些人已經不知不覺地變成了烏龜脖子,具體表現為頭部越伸越向前,即烏龜脖子綜合征。烏龜脖子綜合征是從眼睛注視電腦屏幕開始的,頭部越伸越向前,如果經常使用這種姿勢,頸椎上部承受的壓力會變大,脖子後部的肌肉和韌帶會變鬆弛,所以不得不保持肌肉緊張的狀態。診斷烏龜脖子綜合征的方法很簡單,只要讓鄰座的同事看看自己注視電腦時的姿勢就可以知道是否屬於此綜合征。人體直立,分別從兩耳正中間開始垂直向下畫一條假想的直線,如果此直線通過肩膀正中間表明您很正常,若假想線偏前1公分表明有患烏龜脖子綜合征的可能,超過2公分表明已經患了烏龜脖子綜合征。預防烏龜脖子綜合征,從病因開始。首先把電腦屏幕調成與自己視線一樣高的水平,這是因為如果屏幕較低,眼睛往下看會使脖子後部所受的壓力增強。另一種方法是糾正自己的姿勢。雖然這是造成此病的根本原因,但往往在工作過程中形成的壞習慣不太容易糾正。駝背的姿勢會使頭部前傾,所以看電腦時應該保持肩部後展、挺胸的姿勢,這種姿勢可能開始時很累,可是久了就會適應。另外一種是堅持做伸展運動,30分鍾或1小時一次簡單地活動,像海綿似的機體遭受壓力時組織液會有滲出,轉動脖子以及按摩等方法可以使機體飽滿、組織液順暢地流動,保持體液的平衡。伸展運動的方法是:★ 頭部盡量向左或向右扭轉至最大角度10秒種★用手輕輕地將頭部下壓★頭部上仰,下巴向前伸10秒鍾。專家說,"電腦族上班前和下班後10分鍾內應做伸展運動。肌力弱的人容易發生手腕、脖子等部位疼痛的症狀,所以平時要多進行游泳、健身等運動,如果不方便運動要在家裡做俯卧撐、仰卧起坐等運動,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參考資料 http://www.39.net/disease/jbzt/ye/70282.html
㈡ 頸肩綜合症的介紹
頸肩綜合征,乃是頸部、肩部,以至臂肘的肌筋並聯發生酸軟、痹痛、乏力感,及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的病症。本症多於肩周炎基礎上累及演進形成,好發於中老年人,以女性的發病率較高。尚缺乏特效治療,故病程遷延,是臨床常見的難治病之一。
㈢ 頸椎病都要做哪些檢查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我從影像科的角度談談頸椎病要做什麼影像檢查。
頸椎病是什麼? 頸椎病,專業術語又稱為頸椎綜合征,是由於頸椎骨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症、頸神經根綜合征、增生性頸椎炎的總稱,是一種以各種原因引起的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有很多,比較復雜。可以表現為肩頸部疼痛、雙手無力、手麻、頭暈頭痛甚至嘔吐等症狀。出現的症狀跟病變的發病部位,嚴重程度有關。
頸椎病的檢查包括臨床的物理檢查和輔助檢查。當出現以上症狀的一點或者多點時,最好去神經內科就診。臨床醫生會再次詢問出現症狀的情況,然後做初步的查體,看看有沒有頸椎病的表現,這是物理檢查。
輔助檢查最多的就是影像檢查,包括頸椎正側、雙斜、張口位和過伸過屈位,這也叫頸椎全套,可以只拍其中一些,但是頸椎正側位是必須要拍的,這是看頸椎最基礎的檢查,可以觀察到頸椎的形態、生理曲度,有無骨質增生、椎間隙有無變窄、寰樞關節有無脫位、椎間孔情況等等。
另外說明一下拍頸椎X光,看不到頸椎間盤,所以更看不到椎間盤有沒有突出了。X光只能看到頸椎的基本形態,增生情況。
第二個就頸椎間盤CT,可以看到骨質有沒有增生,椎間盤有無突出,但是對於脊髓的受壓情況,觀察不如磁共振。
這是一個今天過來做CT椎間盤的患者的CT片子,33歲,懷疑頸椎病,做了CT發現多個椎間盤突出,並且有一個突出非常嚴重。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有可能出現高位截癱。
第三個是磁共振,頸椎間盤磁共振掃描,比前兩者都貴,但是可以觀察到頸椎間盤有無突出,對神經根和脊髓的觀察是最清楚的,但是對於頸椎骨質的觀察沒有前兩個好。
所以三種檢查對於頸椎病各自有優勢。有時候懷疑頸椎病需要做其中一個,兩個,或者有可能三個都要做,由臨床醫生根據病情去判斷。
再說一點就是,很多頸椎病朋友因為頭暈頭痛就診,首先要排除顱腦的病變,也就是顱腦最危險的情況,才去考慮頸椎病可能,所以很多要做一個頭顱CT檢查。
如何預防頸椎病?1.避免久坐,長時間久坐的職業,可以適時起來走動一下,本人也屬於久坐的職業哈,有時候忙著,一坐就一上午。
2.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這個有點難度,現在低頭族越來越多,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看到有人低頭玩手機。
3.夏天時少讓空調直接對著頭頸部吹。
4.選擇合適的枕頭,睡眠時要頸部處於放鬆狀態。
5.晨起或者空餘時間可以做下頸椎的保健運動,緩慢屈、伸、左右側屈及旋轉頸部的運動。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以頸部不適,頭暈等血管壓迫症狀,上肢末梢麻木、步態改變等脊髓、神經症狀,或是頸部活動異響等關節失穩的症狀。頸椎病可以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性頸椎病以及混合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主要以頸部上下,包括枕部、肩胛部疼痛不適,肌肉僵硬等局限體征為主,故又稱之為局部頸椎病。因此要做的檢查有:1、常規的查體(頸部壓痛、肌肉廣泛緊張、僵硬)。2、頸部正側位平片。3、根據症狀輕重也可加做頸部CT。
神經根型頸椎病,顧名思義,是以神經性症狀為主的頸椎病,主要包括了根性疼痛,也就是肢體疼痛、麻木、肌力減弱、腱反射異常的范圍與頸椎受累的階段分出的脊神經分布區相一致。需要做的檢查有:1、常規查體,注意疼痛、麻木、肌力異常相對應的節段。2、壓頸試驗,脊神經牽拉試驗(一般結果為陽性)。3、頸部X片及CT。
脊髓型頸椎病,該型的發病常有外傷史或落枕史。由於脊髓的病變,症狀以肢體麻木、發沉逐步發展為行走困難,雙足踩棉花樣感覺,嚴重者可引起大小便困難,並伴有肢體皮膚的感覺異常、軀乾的知覺障礙以及肢體肌力異常,肌痙攣、反射亢進等。該型的查體需要特別細致:1、詳細的查體,注意辨別肢體麻木、疼痛的范圍,皮膚感覺異常的左右差距,是否出現痙攣、亢進。2、頸椎側位X線片。3、頸椎CT(明確受壓的大小和方向)。4、頸椎MRI(確認脊髓受病變的節段)。
椎動脈性頸椎病,由於椎動脈、相關神經的受壓,導致了以眩暈、頭疼、猝倒、視力減退、感覺障礙為主的的症狀。需要的檢查檢查:1、常規查體。2、旋頸試驗陽性。3、頸椎X片。4、椎動脈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減影椎動脈造影(DSA),MRA可以提示椎動脈扭曲和狹窄的程度,對診斷意義重大。
混合型頸椎病病情較為復雜,症狀常常為幾類頸椎病的復合出現,需要多方面檢查、診斷。
總結來說,頸椎病需根據症狀和病情,弄清楚具體的分型後做相對應的的檢查。
本期答主:向益 醫學碩士
首先我們要明確頸椎病的概念。頸椎病指的是,由於頸椎椎間盤組織發生退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包括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導致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發展一般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椎間盤退變期,第二骨刺形成期,第三損害期。
確診頸椎病,我們要搞清楚兩個問題,是不是頸椎病,是什麼類型的頸椎病。
第一,是不是頸椎病。首先是具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包括頸項疼痛伴手臂麻木、下肢無力、頭痛、頭暈、耳鳴、視物不清、乏力、猝倒等),其次是影像學檢查顯示椎間盤、椎體和椎間關節變性、退變、增生,並且臨床症狀應該與影象學檢查結果相對應。要注意的是,如果僅僅影象學檢查有異常而臨床無症狀是不能診斷為頸椎病的。
放射學檢查診斷標准:頸椎生理彎曲消失或反向成角;椎體變形;椎間隙狹窄,椎體退行性變;椎間關節松動;椎管矢狀徑 10 12mm,Pavlov比值 0.75。
CT掃描:頸椎橫斷切層顯示椎間盤變性、突出、骨贅形成。
MRI成像:從構成頸椎椎管、脊髓、椎間盤不同信號顯示作出判斷。
第二,是什麼類型的頸椎病。臨床根據受累及部位不同分為頸局部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型和其他型。具體要結合出現的臨床表現結合檢查結果加以判斷。
謝謝大家,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頸椎病的檢查包括物理檢查和輔助檢查,物理檢查要經醫生檢查明確有無頸椎病的症狀,包括局部是否有壓痛點、頸椎活動范圍及一些頸椎試驗檢查。此外,為了定位診斷或鑒別診斷,對感覺、運動、反射等神經系統方面的檢查,有時也酌情予以選擇。例如:手部和上肢的感覺障礙分布區,與受累頸椎椎節定位有直接關系。運動檢查,主要是進行肌張力、肌力、步態等方面的檢查。
輔助檢查有 X 線檢查,磁共振成像,CT,還有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等。另外,為了鑒別診斷,可根據需要進行腦脊液檢查、肌電圖、腦血流圖等檢查。
常規的輔助檢查,主要為 X 線檢查,可拍攝頸椎正位、側位、斜位平片等。(1)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等先天性異常;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2)側位:觀察頸椎曲度的改變 、骨贅 、椎間隙變窄、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項韌帶鈣化等。(3)斜位: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正常 40 歲以上的男性,45 歲以上的女性約有 90% 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骨刺可能是頸椎失穩及老化的表現,故有 X 線平片的改變如頸椎變直及骨刺出現,不一定伴有臨床症狀,也不能輕易診斷為頸椎病。
CT 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MRI 對於顯示椎管佔位及壓迫,顯示脊髓信號,判斷預後有更好的效果。
頸椎病的診斷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臨床症狀體征,結合影像學檢查,同時排除相關疾病,才能夠診斷,有時候症狀不典型容易漏診及誤診。切不可主觀臆斷自行診斷,以免耽誤治療。
近些年來,頸椎病這一慢性疾病的病發在生活中日益常見,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而言,還無法根治頸椎病疾病。那麼對於頸椎病患者而言,為了更好控制其病情的發展,此時又應當要進行哪些檢查好呢?
目前來講,頸椎病患者所需要進行的檢查包括了物理檢查和輔助檢查,一般情況下,物理檢查應當要經醫生檢查後,才能最終明確有無頸椎病的症狀的存在,較為常見的包括有機體的局部是否有壓痛點的存在、患者機體頸椎的活動范圍及一些必要的頸椎試驗檢查。
此外,為了更好進行定位診斷或鑒別診斷,還應當要結合患者機體的實際情況,對其感覺、運動和反射等神經系統方面的檢查,進行酌情選擇。所謂的運動檢查,主要指的是對患者肌張力、肌力和步態等方面進行的檢查。
輔助檢查主要就是影像學檢查,包括有X線檢查,磁共振成像,CT檢查等項目。此外,為了更好鑒別和診斷患者的疾病,此時還可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進行腦脊液檢查、肌電圖和腦血流圖等檢查。以最常見的X線檢查為例,此時可拍攝患者頸椎的正位、側位和斜位平片等。
為什麼要不同方位進行檢查,其是有不同的目的的。正位的切片主要是觀察患者有無寰樞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等先天性異常情況的存在。此外,觀察患者的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情況的存在,有無頸肋,其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的異常情況。側位的切片則是觀察患者頸椎曲度發生的改變、椎間隙變窄以及項韌帶鈣化等。而藉助斜位的切片,還可以較好觀察患者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頸椎病是因為頸椎退變導致的血管、神經根、脊髓等受刺激或壓迫引起的臨床綜合症。臨床檢查要根據症狀類型考慮選擇,以頭暈頭疼為主最好拍x線片(正位、側位以及過伸過屈側位片),以頸肩上肢疼為主的拍雙斜位片,如以下肢無力為主直接做MRI。
頸椎病主要的輔助檢查:1.X光檢查主要對頸椎病做大致判斷,針對骨性結構,看看有沒有錯位?有無反弓?椎體有無旋轉移位?骨質增生情況如何?椎間盤高度有無丟失?椎間孔有無狹窄?對中後期的腫瘤,結核可作初步判斷。2.CT檢查對早中期腫瘤,結核,顯示較為清晰,同時對錯位、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做定位測量,數據可信度高於X光。椎間盤突出對神經或脊髓的壓迫,顯示較為清晰,並可測量突出程度,並且根據CT值可判斷是否鈣化,此點優於核磁共振(MRl)。3.MRl對頸椎筋膜,血管,神經,椎間盤病變顯示最為清晰,尤其對以上結構的炎性病變反應定性良好,對腫瘤,結核及轉移病灶顯示清晰,數據可信度高。4.近年疼痛科採用的遠紅外熱成像,針對頸肩部的筋膜損傷,可提供一個客觀的判斷,對功能性的病變,提供參考。
頸椎病的物理檢查,主要靠專科醫生手法觸摸,可檢查錯位,反弓,旋移,局部組織結構張壓力,並可作手法矯正。近年來疼痛康復專科醫師採用康復評定技術及拉伸療法評估技術,針對頸部軟組織損傷對頸椎功能活動的限制,可輕鬆快速的鎖定某一組肌群,並通過有針對性的治療,每獲奇效!物理檢查是是儀器輔助檢查的有益補充,但絕對不能代替儀器輔助檢查。
總之,物理檢查和輔助檢查,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應用得好,相得益彰。物理檢查,運用的好,可以省卻大型設備CT和磁共振的檢查費用和檢查時間。輔助檢查可以明確是否有腫瘤,結核及定位椎間盤突出,這個是物理檢查所不能及的。
小王今年32歲,是個程序員,每天在電腦前寫代碼,至少要工作8小時,剛畢業那幾年,並沒有感覺什麼不適,可最近感覺頸部的皮膚特別木,左手指頭偶爾也覺得麻木,到醫院一檢查,發現頸椎曲度變直了,椎間盤也發生了突出,壓迫、刺激了左側的神經根。
在以前頸椎病是老年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變導致的;增生的鉤突關節、椎間孔壓迫了血管,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刺激了神經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狀。
但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有了頸椎病,癌症年輕化了,為啥頸椎病也年輕化了?大部分都是手機、電腦、平板惹得禍。長期低頭對頸椎的損傷是非常大的。
頸椎病會有什麼表現?頸椎病的症狀和頸椎病的分型關系密切:
1、神經根型(最常見的類型): 頸肩、上肢頭痛、麻木,騎車時上肢可有灼熱、針刺樣疼痛。
2、脊髓型(最嚴重的類型): 下肢無力跛行或癱瘓,上肢無力,部分患者會有肌萎縮。
3、椎動脈型: 病人大多有眩暈、頭痛症狀,記憶力減退;嚴重時會出現惡心、嘔吐及腦梗死症狀。
4、交感神經型: 煩躁、口乾失眠、多夢、頭痛,還可以心率失常、血壓不穩。
懷疑頸椎病,應該做什麼檢查?想知道做什麼檢查,就要先明白想要了解哪些內容。
頸椎病患者需要觀察頸椎的曲度、椎間隙是否狹窄,椎體、鉤突關節、椎間孔的骨性增生情況;需要了解椎間盤膨出、突出、神經根受壓情況,椎管是否狹窄,脊髓是否受壓變性、壞死。
頸椎X線,主要是了解骨性結果情況,頸椎的過伸過屈位還可以了解穩定性,CT也是觀察這些內容,但是它的輻射量卻平片的幾百倍,所以看頸椎骨質情況,可以優先選擇頸椎平片。
上面的頸椎平片和CT都不能反映椎管內脊髓的情況,而核磁卻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可以清晰的顯示脊髓形態、有無異常的信號,神經根也可以清晰的顯示出來。
所以對於懷疑頸椎病的患者,一般建議做頸椎平片、頸椎磁共振,而不建議做頸椎CT。
呼吸衛士-----頸椎病(10)
與頸椎病相關的常用檢查有頸椎雙斜位片、頸椎正側位片、頸椎或間盤CT、頸椎磁共振,如果涉及到周圍神經受損,還需要做肌電圖。 需要留意的問題是:1.目前,頸椎病的診斷有些泛濫。我猜想你想問的問題或許是"我出現了......症狀,需要做哪些檢查?是否是得了頸椎病?",而不是象前面所表述的"診斷頸椎病,需要做哪些檢查",不知這種猜想是否正確。
2.目前不少頸肩部肌肉、筋膜的運動損傷,被誤認為是頸椎病,因此即使診斷了頸椎病,也建議去運動醫學科看一看。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㈣ 程序員這個工作有哪些職業病
程序員有很多職業病,比如說頸椎病、滑鼠手、駝背、乾眼症等等。
三、皮膚乾燥是絕大部分程序員都會存在的皮膚問題,比如說青春痘、過敏等,因為程序員長期需要熬夜,而且電腦上由於靜電的影響經常會吸附很多的灰塵,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皮膚乾燥、過敏等症狀。背部問題也是常見的職業病,主要表現在駝背,因為在寫代碼的時候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且很多程序員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坐姿,這樣就會出現脊背彎曲,所以當一名程序員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職業病遠離你。
㈤ 對於經常坐辦公室的人來說,該怎樣保養自己的肩頸
預防意識值得點一個贊,確實現在坐辦公室的人很易誘發頸、肩疼痛,准確點講還包含著背部疼痛,這可歸於頸肩綜合征表現,尤其好發於設計師、程序員、建築和城市規劃專業等,一定要注意。先保持身體正直,肩膀下沉遠離頭部,然後讓頭緩慢的轉向左側直至極限,保持在極限的位置進行盡量快速、幅度小的進行左右搖頭,30秒,之後再緩慢的回到最開始的位置;之後可以轉向右側進行同樣的步驟。
遠紅外線作用於人體相應部位,可以溫通經絡,提升氣血,活化細胞,改善人體微循環和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化瘀散結,消腫消炎,緩解疼痛,減輕病症,消除疲勞,肩頸肌肉處於緊張狀態長久無法休息,便會因缺氧、缺血,繼而僵硬,缺乏彈性,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群出現肩頸不適的問題,這種原本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在現代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向年輕化趨勢發展。
㈥ 長期坐在電腦前會有哪些職業病
長坐的危害: 主要有生理性和心理性兩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心疲倦」。這些病症常常被「疲勞」的假象所遮蓋,許多人覺得睡個覺就沒事,其實可能因為這樣的忽視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正確認識導致白領們感覺累的背後元兇,是及早防治職業病的最好方法。 生理職業病 生理職業病是指在工作過程中對身體以及生理機能引發的病症以及造成的損傷,8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放鬆和調整,身體會逐漸出現疲勞的症狀乃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腰酸背痛 腰背酸痛在白領族中是常見的職業病,有時酸痛可能還會延伸至下肢。腰酸背痛是因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坐姿,肌肉沒有機會伸縮所致。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坐姿不正確才會引起腰酸背痛,因為身體的歪斜如果超過了正常的脊椎弧度,就會過度拉扯到肌肉。事實上不論坐得歪斜或筆直,長久下來都會腰酸背痛。起初酸痛只是間歇性發作,但若不正視它,很可能會惡化成長期酸痛。 對症下葯: 因為工作需要而必須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要避免腰酸背痛,除了要坐得直、坐得正以外,更重要的是每兩小時就得活動一下筋骨,或者每天做15分鍾「帶氧運動」,另外每天步行8000步以上也是有效的方法,提早下車步行或走樓梯皆有益身心。 頸肩腕綜合症 你是否覺得在電腦前工作一段時間後,頸、肩部就酸痛;脖子忽然不能轉;手指和手掌斷斷續續發麻、刺痛;手掌、手腕或前臂時有脹痛的感覺,嚴重時手指和手部都虛弱無力。肩頸僵硬、酸痛和麻痹,有時酸痛還會延伸至手臂?這些都是長時間從事頻繁使用手腕和手指的工作,手腕關節因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而逐漸形成的損傷。若處於壓力環境工作,肌肉更呈現過分緊張和疼痛。 對症下葯: 電腦桌上的鍵盤和滑鼠的高度,最好低於採取坐姿時肘部的高度,最多和肘部等高,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在購買滑鼠時,應選用弧度高、接觸面寬的。使用滑鼠時應保持正確的姿勢:手臂盡量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上臂和前臂的夾角呈90度左右;手腕保持自然直勢,不要彎曲;靠臂力來移動滑鼠而不要用腕力。當然放鬆工作的心情也是重要的一步。 電腦眼病 主要表現為視覺模糊,視力下降及眼睛干澀、發癢、灼熱、疼痛和畏光等,還有的人伴有頭痛和關節痛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發眼結石乃至其它角膜病變。這種不適不僅由於長期使用電腦所造成,也是工作壓力大而感到身心疲乏的反映。據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那些盯了一天電腦屏幕、下班後不停地抱怨眼睛酸痛的工作人員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他們每天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在工作中沒有感受到什幺壓力的職員,沒有一人抱怨說眼睛因為盯視電腦而疼痛。長期佩戴隱型眼鏡也是引起眼病的「幫凶」。 對症下葯: 眼保健操不僅僅是學生的專利,既然學生時期懂得通過眼保健操放鬆眼睛,為什麼在工作中不呢?另外正確對待工作壓力,並採取適當措施緩解壓力。否則,不只是眼睛,可能身體的其它所有器官也會因此而承受壓力。 心理職業病 現代白領的腦力勞動強度比以前所有的工作都要強,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以外往往還有加班,即使下班後也會有一部分對工作「念念不忘」,長時間的腦力勞動以及壓力會導致心理疲勞,從而引起心理職業病的產生。 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復的心理刺激和惡劣情緒影響逐漸形成的,心理疲勞主要表現為厭倦、心情煩躁、注意渙散、思維遲鈍、反應遲緩,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在心理上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在精神上會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發多種心身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諸多偏頭痛、蕁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慾減退等疾病,由心理直接影響到生理。 對症下葯: 生理上的合理調節能有效改善心理職業病的狀況,而這些調節相對於問題出現後才看病就醫,往往要簡便易行得多。 1. 按生物鍾規律作息; 2. 三餐營養足量且平衡,保持旺盛精力; 3. 中葯調理,食、療兼備; 4. 主動尋求快樂,笑看人生; 5. 堅持合理運動; 6. 主動休息,未出現疲憊感時就休息; 7. 重視並認真做好工間休息,避免長時間連續工作。 參考資料:摘自健康生活指南
㈦ 程序員綜合征什麼怎樣的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年齡主要在21—50歲之間。患者主要群體為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醫務工作者、新聞工作者、計算機程序員,以及長期生活不規律的「夜貓子」等。就性別而言,女性比男性多,尤其以中、青年女性患者居多。此病如果任其發展,不予重視,還可能引發抑鬱症。這些人群除了疲勞之外,最突出的臨床症狀是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患者往往認為「疲勞不是病」,所以,一直拖到病情嚴重時,才肯去看大夫。這樣做相當危險。
㈧ 能讓自己遠離肩頸疼痛的習慣,都有哪些
現在坐辦公室的人很易誘發頸、肩疼痛,准確點講還包含著背部疼痛,這可歸於頸肩綜合征表現,尤其好發於設計師、程序員、建築和城市規劃專業等,一定要注意。先保持身體正直,肩膀下沉遠離頭部,然後讓頭緩慢的轉向左側直至極限,保持在極限的位置進行盡量快速、幅度小的進行左右搖頭,30秒,之後再緩慢的回到最開始的位置;之後可以轉向右側進行同樣的步驟。雙臂向下挺直撐地,身體和頭部向下彎曲成一個半圓形狀,雙腿分開向上伸展,小腿挨著脖子位置,腳在後腦勺的位置相交叉。脊柱放鬆:脊柱兩邊凸起的兩條肌肉是豎脊肌,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勞損。被按摩的人俯卧,按摩師雙手四指並攏,大拇指張開,掌心朝下,大拇指延脊柱兩側從尾椎向頸椎方向依次向上推擠,用一些按摩油手感會更加順滑。
肩頸僵硬,大多是因為長久的保持固定不良姿勢不動引起的。建議大家在工作間隙放下手頭事,拿出幾分鍾甚至半分鍾用瑜伽動作來舒展身體。防患於未然。需要注意的是手臂繞到前面時要盡量讓上背部飽滿,手臂繞到後面時,盡量擴展胸腔,感覺用兩塊肩胛骨去夾住一個東西,兩塊肩胛骨盡量向身體中線靠。如果氣血不暢的話,血液中的毒素堆積在肩頸,就會使肩頸硬化、疼痛。良方就是打通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