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程序員前景怎麼樣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火熱發展,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軟體編程薪資待遇一直比較高,而且剛過完年,京東,阿里又要招聘相關從業人員,而且凡是進入這個行業的開發人員工資都是水漲船高,有個幾年年的工作經驗的反而會更好找工作,薪資會越來越高
編程算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職業了,長期以來都是供不應求的,而且從這么多年看來,需求量始終不減,工資一直都是比較高的,即使之後學編程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是屬於前20%的,何愁應聘時工資會降低呢
從個人角度來看,編程從現在以及隨後幾十年間都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行業,除非到了市場非常飽和,程序員遍地都是的情況,但目前顯然不是,去任何一個公司招聘人員上看,互聯網行業都算是比較火爆的行業,招錄程序員的不在少數,工資比一般水平要高很多,即使像文科出身的,都想要在業余時間學編程,但可惜自學難度太高,又沒有系統的時間去報班學習,實在是一大遺憾
那麼,我們來聊聊編程難嗎?
很多時候,做的事情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只是我們把他想難了,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要學好一個技術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掌握一萬小時定律,其實這個觀點說對也對,說錯也對,怎麼講呢?一萬小時定律是需要成為專家級別的人語言奮斗的時間,而真正學習一門技術,如果只是入門,其實僅僅只需要二十小時,如果每天花兩小時來建議,那麼入門也就十天就可以搞定,編程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入門,其實真的在我看來找准方法,十天半個月足夠了,當然如果說要找到工作,那估計要四個月到半個月的每天學習努力
怎麼學習?
重視基礎,這個不是喊口號,很多人學習編程眼高手低,覺得自己能看懂,能隨便寫點東西就算學會了,問了一些基礎東西一問三不知,還不服氣說會編程就好,要懂那些做什麼,這是最大的錯誤,基礎很重要,例如,你不知道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特點,你如何去做方法的封裝?如何去做類的繼承和如何能明白別人寫這段代碼的時候為什麼要這么處理?這些都是基礎能告訴你的
編程是個手腦並用的活,光看懂明白是沒有用的,如果不用手去敲一下代碼永遠不知道自己會飯什麼錯,我曾經因為一個空指針問題排查了一個小時,也因為一個地方沒寫分號找了半天,這些都不是看書就能得來的經驗,在我煩了這些錯誤之後我會總結,記下來,作為我自己的經驗,然後下次再遇到就知道自己曾經在這里犯錯了,就會小心不在犯錯
2. 幹了十年的程序員,公司突然倒閉了,我該何去何從
公司並不是只有一家,只不過你習慣了之後不想改變。但是現在並不是以你的意願為主,所以只能當只跳出溫水的青蛙。
當然了,如果你想要換工作那麼會稍微難點。但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所以在這個時候就要找到自己優點和興趣的結合點。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工作的。
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上面呆了那麼多年,這就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青蛙已經習慣了這個環境,所以當把青蛙拉出來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但是其實沒有那麼恐怖,只要自己好好的想想,總是有出路的。
3. 程序員到底能幹到多少歲35歲真的是程序員的分水嶺嗎
我個人認為程序員可以干到退休;35歲的確是大部分程序員的分水嶺。
總的來說,只要你身體允許,程序員干到多少歲都可以。至於分水嶺問題,只有在大公司才有,中小公司沒有35歲分水嶺這一說法。
4. 男子辭去10年的程序員工作,全職在家炒股搶茅台,搶茅台究竟有多賺錢
男子持續10年程序員的工作,全職在家炒股搶茅台。搶茅台當然非常的賺錢。一瓶茅台如果原價搶到的話,轉手賣出去將近就可以翻一倍的價錢。少說也有1000塊錢左右。你想一想一瓶茅台就能賺1000塊錢,那麼10瓶茅台的話,一天就可以賺1萬塊錢。而這樣的利潤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渴求的。而搶茅台主要在家用一些機器或者是自己動手搶就可以了,如果是專職搶茅台根本就不用上班,完完全全可以幫助自己走上一條致富之路。
在家只需要一部手機,甚至一台電腦,像這種10年的程序員,隨便去編輯一個搶茅台的軟體,那麼他們在相同的時間內領先別人的速度就不止一點半點了。他只需要在電腦上編輯一個程序,之後在茅台發售的一瞬間進去搶購成功的概率高達80%以上,而他的一天的利潤就可以高達上千,那麼對於他而言還工作幹嘛,當然是在家全職搶茅台。
現在黃牛這個行業可謂是無處不有,只要是有市場的地方,都會有黃牛,現在很多大學生也發現了這個商機,也紛紛加入了搶茅台的行列當中。掙錢是肯定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搶到。
5. 正在工作的程序員,生活狀態什麼樣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工作年限為 5-10 年成程序員佔了程序員群體的 43.4%,屬於資深程序員。剛參加工作的程序員占總體的 12%,工作 2-4年的程序員占總體的 33.1%,而工作十年以上的程序員占總體的 11.6%。
與去年的數據相比,剛工作的程序員數量顯著減少,工作兩年以上的程序員從73.4%上升到了88%。很大可能是受疫情影響,企業用人需求減少導致的。
在過去幾年與程序員這個群體的深度接觸以及交流中,發現很多程序員都對工作時間過長,導致沒有太多時間提升自己這一現狀頗有微詞。所以此次的問卷調查中,程序員客棧特意增加了關於工作時長以及學習時長的調查。
上圖是關於程序員每周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可以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共有66.9%的程序員過著理想的朝九晚五一周工作五天的工作生活,只有剩下33.1%的程序員都有不同程度的加班,這與我們日常聽到的程序員這一職業普遍加班嚴重的言論並不相符合。
在此基礎上,更是只有不到十分之一(8.6%)的程序員每周工作時長達到了996,甚至更長的工作時間。
6. 程序員的日常生活都是什麼樣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地方
其實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會覺得「程序員加班都很多」,「程序員都不愛干凈,老不洗頭」,「程序員穿的都很low」,「程序員都找不到對象」,最終得到的結論是。「程序猿的生活很枯燥」。
現在讓你們看看真實情況。
7. 阿里巴巴初創時十八羅漢,如今誰去誰依然堅守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布:一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時隔一年,隨著「9.10」教師節的再次臨近,馬雲將在當天宣布「退休」,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回顧阿里巴巴這一路走來的軌跡,雖然沒有經歷40大盜攔腰搶劫般的命運,但從其自創立之初就加入的十八位創始人身上,我們並不難看出人與公司、人與人之間的交織如何影響著他們命運的走向。
程序員中也有特例,就像十八羅漢中的吳泳銘,當時是淘寶網的核心開發人員之一,如今卻是阿里健康的董事會主席,而且還是國內知名的投資人。個中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除了前面介紹的「羅漢」們,其他創始人也都處於一個不錯的發展狀態:
戴珊,現任阿里巴巴B2B事業群業務總裁、阿里巴巴集團的法人代表;
金媛影,現任阿里學院高級專家;
韓敏,現任小微金服集團人力資源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蔣芳,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CPO);
麻長煒,淘寶網產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樓文勝,依舊在阿里集團任職,具體職位不祥。
這18個人,創業時發瘋似地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小時,累了就睡在辦公室的睡袋裡。哪怕是夜裡三四點鍾,辦公室里還會燈火通明。同時,他們也天天吵架,從早吵到晚。就這樣,在反復的協作與摩擦中、失敗與成功中、寂寞與喜悅中,他們度過了青蔥的歲月。
如白駒之過隙,那些年曾肩並肩奮斗的十八羅漢,現在全部成了業界大佬,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究竟是努力成就了命運,還是時勢造就了命運?或許,兩者皆有之。當他們站在命運的岔路口,不經意的一次選擇便決定了自己後半生的道路。
但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十八羅漢今安在」的問題倒是講完了,可十八羅漢又該何處去呢?翻了翻相關報道,我們發現如今的18羅漢雖然都還負責阿里巴巴的相關業務,比如蔡崇信、彭蕾、戴珊和蔣芳等,但是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
細究來看,阿里巴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阿里集團,另一個是螞蟻金服集團,前者的核心人物是張勇,後者是井賢棟。從馬雲一直青睞空降高管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其對外部職業經理人的推崇。從最開始通用電氣的關明生,到後來的衛哲、張勇、井賢棟、武衛、樊路遠,馬雲一直在從外部物色自己的接班張勇挑起了阿里的大梁,合夥人們終究將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阿里草創時代算是徹徹底底地過去了,未來將會是什麼時代?還能否出現農村男孩逆襲成為資本大佬?又是否會有從HR做到集團總經理的鐵娘子?
8. 正在工作的程序員,生活狀態什麼樣
首先說一下目前日常的生活工作安排,每天7點40的鬧鍾,起來洗漱吃飯(如果起不來就不吃了,8點半差不多出門)上班。
因為距離公司比較遠在北京要橫穿半個市區才能到公司,大概10點左右刷公司卡,然後買早飯買水。
上圖是公司大門,那天去的很早(
我不喜歡喝白水,基本每天一瓶快樂水或者氣泡水。然後10:30大概正式開始工作。
上午的工作時間是到12:00整,基本上有1個多小時的時間可以專注工作,上午基本是處理昨天的任務,做當天的工作安排,小本本上列出來一天要乾的事,如果跨部門合作就盡量上午處理完,寫一下郵件之類的。
到了12:00准時去食堂吃飯,12:30吃完,我有午睡的習慣一直睡到1:30,就在工位上。(下面是一般的食堂餐食
1:30到6點整個時間段都是寫代碼的時間,目前因為人不多基本也就沒什麼管理的職責,基本上IM就能解決不用開會,所以下午可以開開心心的喝著快樂水寫自己喜歡的代碼了。
這里就要說一些題外話,因為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寫代碼的那種程序員,是真心的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的人,所以我整個下午會覺得時間飛快,一般3點多有個節點就是去上廁所或者打水,基本上就可以紋絲不動的寫到6點吃飯。
下午快樂水喝完就換枸杞養養生…
9. 工作了10年的程序員,應該選擇繼續北漂還是選擇回老家做教師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先要看你自己想要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首先,在職業的發展上分析:從這兩個選擇上,就是你的工作方向完全是兩回事。工作了10年的程序員,轉身回到老家做教師,這兩個崗位之間的關聯性非常非常地小。據此也根本看不到之前您的職業貴發和發展方向到底是什麼,兩者之間也沒有什麼關聯性。
10. 10年做到CTO 一個美國程序員的職業晉升路[1]
10年做到CTO 一個美國程序員的職業晉升路[1]
我在美國工作了十年,十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我從一名普通的程序員成長為FreeWheel的CTO。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伸出了無私的援助之手。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我想,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十年中最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小事情吧,也希望能藉此機會結識更多的'朋友。
我的職業生涯,從DoubleClick開始。進入DoubleClick,起始於一個機緣巧合,九年以後,我在離開DoubleClick時的告別信中講道:“……destiny landed me at Doub-leClick……”,指的就是這個巧合。
一個幸運蘋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 fortune cookie)
——偶入DoubleClick十年前當我准備去紐約度春假時,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DoubleClick 的一個叫John Bongiorno的獵頭打來的,我至今仍記得這個名字,因為“Bongiorno” 是義大利語“早晨好”的意思。他在網上見到了我的簡歷,希望我能到DoubleClick去面試。坦白講,我當時並沒有在找工作,我答應了他只是因為DoubleClick的總部在紐約,而我正好要去紐約玩。
在到達紐約的當天,我在紐約的朋友請我吃晚飯。你一定聽說過國外的中餐館有一個咱們在國內沒見過的習慣:餐後贈送客人幸運餅果“fortune cookie”。我的fortune cookie中的紙條上寫著:“You are offered a dream of your life time, say YES!” ,第一次見到如此好的寓意,我很高興地把紙條放到錢包里。
第二天下午去面試,見到很多人,其中兩個人給我印象深刻,一個是Vince Li ,他後來成為我最好的朋友,專注於技術上的發展,是DoubleClick最出色的架構師;另一個是John Heider,當時的工程部副總裁。我和John的談話進行得非常愉快,他在談話結束時出乎意料地對我說:“I have such a great feeling that I am going to offer you a job, right at this moment. What do you say?”我很震驚,記起了那個幸運餅果中的小紙條,就拿給他看。John爽朗地笑著,告訴我會很快收到通知書。我真的很快就接到了通知,特別的是,John還隨信寄來了一張卡片,他在親筆題名的卡片上寫道:“Diane, I wish your next fortune cookie says DoubleClick, YES!”我非常感動,沒想到他會記住我們談話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更沒想到他還為此寫了卡片。就因為這張卡片,我在畢業的當天就捲起鋪蓋到了DoubleClick. John給我上的第一課,便是如何用心去僱人。多年以後在CSDN的CTO論壇上,我曾談到“用心交人,用心僱人,用心培養人”的重要性,我的第一個老師就是John He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