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駐銷售員過年一般放多長時間假
七天。
由於駐外銷售人員實際需要,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實現公司對駐外銷售人員的有效管理,利於銷售任務的完成,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及人文關懷,特對駐外銷售
員工休假做出如下規定:
1、駐外銷售人員公休假,原則上每月5天(3天工作日+周六、周日,不包含往返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2、休假界定:指離開自身所屬銷售區域以外的省
市 ,以釘釘考勤報告為准(公司有其他工作安排除外)。
3、休假程序:銷售人員在不影響正常工作進度的基礎上,提前兩天通過郵件向分管領導提出休假申請,經分管領導同意後方可離開工作崗位,否則視為曠工,
按《員工手冊》考勤規定執行:業務助理、銷售經理和區域經理由副總經理審批,大區總監和副總經理由總經理審批。
4、當月可分段使用,不作跨月累計,可申請兩個月公休假一同使用。
2. 過年了, 有什麼適合程序員的春聯嗎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照神州百業興,這是一副比較適合程序員的對聯,讓程序員覺得自己的事業前途無量,非常有勵志的感覺。
3. 外國人過年嗎好奇像我們一樣的春節比如他們有啥節日
外國人也過年,就跟中國人也過聖誕節一樣
隨著世界文化融合的加快,—些西方節日如今越來越受到不少中國人的青睞。與此同時,中國春節也正以它獨特的魅力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些土生土長丶從未到過中國的外國人,是如何在他們的國土上歡度中國最為傳統的佳節的呢?
美國人:愛湊熱鬧
在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里,隨著華僑丶華裔人數日漸增多和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對春節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感興趣。
近年來,每逢農歷新年,上至總統丶下至華人聚居較多地區的地方民選官員,都會利用不同的場合向華人致以新年的祝福,對為美國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華裔表示敬意。繼紐約州在幾年前將農歷春節定為公共假日後,加利福尼亞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華裔議員們也正在准備提出將春節定為當地公共假日的提案。華人社區甚至出現了爭取使農歷新年早日成為美國全國性法定假日的呼聲。
愛湊熱鬧的美國人喜歡看遊行丶放焰火,自然也不會放過春節這個機會。大多數過春節的美國人都想沾沾中國文化的喜氣兒,找個機會品嘗中國美食。還有一種情況值得關註:目前每年有數千個美國家庭從中國領養孤兒,為了讓這些來自中國的孩子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化,這些家庭成為對春節最有興趣的群體之一。每當農歷新年到來時,他們都在家裡布置中國特色的裝飾,如中國結丶紅燈籠丶春聯等,許多家長還給自己和孩子置備了專門在新春期間穿的中式服裝,對華人社區舉辦的各種新春慶祝活動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衷。
英國人:「恭喜發財」
春節期間,英國的大街上會增添許多Chinese New Year(中國春節)的東西。非中餐館也會添置幾道「Special Meal Deal for Chinese New Year」(專為中國春節准備的菜餚),英國大報推出「中國周」教人學漢語。英國也處處洋溢著歡慶春節的氣氛,以倫敦為例: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3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不是華人)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齊聲高呼「恭喜發財」,當時的場面令所有華人都感到無比驕傲。舞龍舞獅丶爆竹煙花丶盛裝巡遊丶文藝表演等歡慶活動令人目不暇接。兩個廣場上還有文藝演出和煙火表演。倫敦警方將相關街區全部變成步行街,持續一整天的慶祝活動盛況空前。
這一天倫敦簡直是中國化了,樂滋滋的孩子們手裡拿著撥浪鼓和氣球豬;喜歡中國美食的男男女女擠在唐人街共進中餐;在市中心,年輕人紛紛用相機丶手機丶攝像機留住舞龍舞獅表演的倩影;有些英國人乾脆穿上了中國的唐裝……倫敦儼然成了一座中國城。此前,倫敦已舉行過兩次春節彩燈遊行。去年有10萬人參加了這一活動,其鮮明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使遊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春節為什麼在倫敦的影響如此之大?據統計,倫敦有8萬多華人,其中6300多名留學生,他們為中國文化在倫敦落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礎支持。據倫敦投資局資料顯示:英國是歐洲接受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而中國對英投資中約三分之一在倫敦。近5年到倫敦的中國人每年遞增45%,消費遞增 66%。因此,中國的春節受到了英國政府的格外重視。英國的主流社會積極參與和各地傳播的中國文化及英國民眾的高度熱情,使得近幾年中國春節的喜慶氣氛在英國迅速蔓延開來。
法國人:由衷喜愛
近幾年,隨著中法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與頻繁,法國人對中國春節越來越熟知,毫不誇張地說,春節已經悄然走進了很多法國人的家庭,春節習俗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到春節前夕,法國的大街小巷都裝飾一新,彩旗飛揚,不僅華人聚居區,就連巴黎市政廣場也會掛上大紅燈籠,滿眼都是喜氣洋洋的大紅色。迎春賀新的節日氣氛相當濃郁。
而家樂福等法國知名連鎖超市都會在春節前夕開辟專櫃銷售中國食品,水餃自然是當之無愧的暢銷冠軍。中餐館也會在此時迎來一年一度的訂餐高峰。「法國人喜歡跟著中國人過年,除夕晚上餐館一定滿座,甚至要提前訂座。」巴黎中產階級聚集的15區的中餐館老闆葉先生如是說。
法國人歡度春節的種種做法,已不僅僅是出於對東方文化的好奇或是單純的湊熱鬧,而是緣於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乃至熱愛與推崇。在去年春節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給旅居法國及歐洲的全體華僑丶華裔的春節賀詞中有這樣一句:「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傳統新年。」「我們」這個簡單的單詞,卻無疑體現出了希拉克總統這位眾所周知的「中國通」對春節丶對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認同感。法國其他政要,包括現任總統薩科齊也都說過類似的話。
德國人:青睞賀卡
相對於法國人對中國春節的高度接納,德國人在這一點上,則體現出了他們民族性格中節制謹慎的一面。對東方文化丶中國春節,他們所持有的是一種好奇但又審慎的態度。比較奇特的是,德國的青少年對中國春節反而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家長也樂觀其成,甚至帶有某種鼓勵與支持。
近幾年來,每逢春節到來之際,德國街頭都會出現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柏林的商場內,春節前夕總會醒目地擺出五顏六色的中德文賀年卡。其中有一種賀卡因設計新穎美觀深受德國顧客的青睞。賀卡封面左上角印著「平安」兩個金色的正楷中文大字,左下角為花體「吉祥如意,萬事順利」,正中間則是用中文楷書寫成的西方人名的中文譯名。打開賀卡,左面一頁是一隻飛舞的鳳凰,右面是封面名字的德文解釋,如Christine這個德文名字的中文意思是一個美麗丶善於思考丶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女子。最下邊是用德文寫的孔子的話:「父母在,不遠游。」賀卡背面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的圖案。
春節前夕,很多德國人爭相購買此類賀卡,或送給朋友以示祝福,或個人收藏。德國的青少年也喜歡互贈此類賀卡,彰顯個性。
另外,中國春節還出現在德國小學生的教科書中。在小學四年級的英文課本里,專門有一課介紹中國春節,按照教學進度安排,正好趕在春節到來之前講授。老師的課程設置也頗為有趣,在對中國春節進行介紹後,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印有十二生肖丶「恭喜發財」和生肖年表的問題單,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加深對中國春節的認識。
4. 身為程序員,過年回家最怕被問到什麼問題
工資多少?攢了多少錢?工作多少年?你們哪裡房價多少?買房了沒?買車了沒?結婚了沒?這幾個問題基本就把你的信息大廳的差不多了
5.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
現在國內程序員幾乎成為了加班的代名詞,但歐美的程序員瘋狂加班的相對比較少,對於這一點倒是有這種感受,之前曾經外企工作過一段時間對這種有類似的感受,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曾經和美國總部的程序員一起合作做一個項目,由於項目的周期趕得很緊,周末去加班,結果需要配合的美國程序員的加班申請沒有被批准下來,只好在自家院子里修柵欄種菜,這種情況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項目趕得緊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情,而且默認是不存在什麼加班費之類 ,項目緊急狀態下也會默認自動加班。
由於當時入行不到兩年,非常不理解,還去找項目負責人說到這個事情,最後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其實這也反映了中國和美國上的差異,在國內做程序員拿的工資比普通的工種還是要多很多,但在美國這種差異不是很大,主要是各行業整體來講已經比較成熟,即使環衛工作也算正式的工作,各種保險也是正常給上著,整體來講不同職業的收入差異不像國內的那麼大,在歐美正式的工作加班就需要支付加班費,一般情況下不提倡通過加班來完成任務。
就本質而言中國的軟體行業相比歐美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迎頭趕上的階段加班加點也算是正常事件,再加上國內互聯網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也是難得在互聯網領域趕超歐美的一個好機會,又把程序員加班的氣氛帶動了一番。
為什麼歐美程序員加班比國內程序員少一些?
1.相比來講歐美的產業更加成熟一些,加班基本上都會配套加班費,在這中國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技術工種和別的工種的工資差異也不是那麼大,所以在歐美找一個正式的工作難度要遠高於國內,所以從公司角度效率主要在上班時間提升,加班基本意味著加班費,需要領導審批,不提倡加班。
2.國外程序員的比例不像國內這么失衡,需求量不是那麼迫切,供需關系沒有那麼緊張,而且大部分公司不提倡加班,加班支出費用比正常上班的工資要高,即使加班風氣很濃的日本,都開始對加班說不了。國內軟體行業相比發達國家在積累方面差距還很大,正是需要迎頭趕上的時期,加班加點也屬於正常現象。
行業成熟了,供需關系平衡了,有底子了加班現象自然就會減少。
去年上半年,一位同事去了德國,仍然是從事程序員的工作,然後給我們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讓我們羨慕不已。
他們一家三口過去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三四年級,去了德國一個不是很有名的城市,據說華人非常的少。工資在5千歐的樣子(估計也是剛過去的原因),不過還要交各類保險,稅後多少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位同事去了沒多久,媳婦兒就懷了二胎了,於是震撼的消息來了,他現在可以一周只去單位兩天,而且工資不變,其餘時間可以照顧媳婦兒,直到孩子出生或到一定的年齡(有點兒像我們的陪產假,不過人家的陪產假非常長)。大兒子上學自己只需要繳納一點點錢,據他說等老二出生之後,不僅沒什麼開銷,而且每月還有幾百歐的補助。
那麼歐美程序員真的不用加班么?且聽我下面的分析:
最近新東方年會的一個節目火了,歌詞用到程序員身上,也是恰到好處。
「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干不過寫PPT的」
「只會為老闆的朋友圈高歌,領導隨口一說,立刻討好跟著,項目馬上啟動不計後果」
說的太好了,我都不禁起立鼓掌了。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相比於國內動則 996,227 的超強度工作,歐美的程序員是沒有這么誇張的。但不代表歐美程序員就不加班。
本人工作隸屬一世界五百強外企,剛剛帶隊完成了一個大型的IT系統上線項目。涉及到近百人的項目團隊,其中大部分程序員、業務分析師都是老外,有幾個外部關聯的系統是從美國購買的,所有的程序員都是美國人。
我在中國,所以和美國東部有十二小時的時差,這時候無論中國或者美國的項目團隊,都得加班,否則時間上湊不到一塊兒。
要麼美國人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要麼中國人晚上6-7點繼續加班,或者反過來。當然,美國人是不怕起得早的,很多人為了早下班,寧可早上5-6點就到公司上班了,這樣可以下午4點多就下班回家接孩子或者happy,這點跟中國人相反,中國人很少願意早上5-6點就來公司上班。
就算是這樣,我們在項目非常緊張的時候,也給美國的供應商下了死命令,就是中國人在做系統切換的期間(一周),美國人方面的程序員必須按照 中國的工作時間 同步,也就是他們晚上9點到早上9點之間必須隨時待命,這對他們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加班。
美國人也沒說啥啊,錢給到位了,還是乖乖的加班了啊。
歐美的程序員,能吃苦的還是很能吃苦的,但是混子也多,一個電話就能分辨出來,對於那些一上來就推三阻四各種繞的程序員,我通常做法就是 一次容忍、二次警告、三次請你走人 。
畢竟上百人的大項目,我沒這個時間和義務來教育你如何做好你的工作。
當然,歐美畢竟還是要輕松一些,很多人給你加班一周之後把任務完成了,是說什麼都要去休假的,只是這時候如果你還非要在他休假的時候去騷擾他,他也會毫不客氣的拒絕甚至立刻投訴的。
只能說,歐美人相對守規則一些,把私人時間看得更重要一些,但不代表他們完全拒絕加班,或者說不願意加班。
希望我們國內的公司,也能多一些這樣的契約精神,不要天天搞什麼「狼性文化」,把員工都榨幹了,最後也不過是涸澤而漁罷了!
國內It最大的問題是許多公司的it從業者素質不高:領導自己對問題都沒徹底清楚。提需求的人沒有成本,無止境地提不靠譜的需求。碼農自己開發時也圖快,代碼極粗糙,連自己都覺得寫的是shi,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風險(不少跨專業報名培訓學校,培訓幾個月直接上崗,別指望他們懂更多)總之就是,leader很忙,產品很忙,碼農很忙,測試很忙,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我在美國做程序員第二個年頭了。在剛畢業那會,我會說,放屁!誰說美國程序員不加班,有deadline或出bug的時候都一樣都會加班。
但是後來…好吧,我發現我錯了。在我了解了996之後,好吧,我覺得美國那不叫加班
推薦你看浪潮之巔這本書,就講了上世界美國it行業的發展。
怎麼說呢,歐美的程序員肯定還是會加班的,只不過不像中國企業這么嚴重,這么普遍。
首先明確一點,歐美IT企業加班少,並不是不需要加班。歐美IT企業加班的需求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為啥程序員還是加班少呢。
第一個 原因就是工會
其實中國和美國法律都一樣,都是規定每天8小時工作制。加班需要付加班工資。
但是美國之所以企業不敢越雷池,主要是有一個逆天的工會存在。美國工會強大到誰都敢懟,美國就發生過警察工會發動警察罷工的事情。警察的僱主是政府,工會政府都敢對著干,還怕你個小小的IT企業?
所以,如果一旦加班弄到員工都不滿意,工會真心能讓你吃不了兜著走。讓你再也招不到人都不是問題。
第二 就是美國程序員工資高
如果企業實在忙,要求員工加班,那就必須付高額的加班費。這個實在是肉疼啊,一般來說企業是承受不了的。
那企業不給行不行?恐怕法院會讓你長記性,美國加州某個企業曾經就因為加班,被法院判賠償了1.7億美元。這么一來,誰敢不給加班費。
有的人問了,你不是前面說美國IT企業加班需求也是很大的,那怎麼辦。
是的,任何一個IT企業都有大量的加班需求,但歐美企業又不能強迫員工加班,於是他們想出了幾個辦法。
一 勾引員工自願加班
別笑,這是真的,你現在如果去美國矽谷,一定能看到很多程序員在加班,但是基本上都是自願。
我不是在胡說八道,歐美IT企業勾引程序員加班有很多詔
彈性上班時間
早上不要求你按時到,你自己自由安排上班時間,不知不覺就加了幾個小時班。這是很有效的勾引程序員加班的手段。
用辦公環境來勾引
我們來看一下:
微軟的辦公環境
谷歌的辦公環境
休息倉
你們以為企業給程序員弄這么好的辦公環境是為啥?谷歌甚至還給提供免費理發!這個不是企業錢多燒的,只有一個目的,勾引你加班。
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員工不自覺的就自願加了好多班。
第二 外包
如果勾引來勾引去,程序員還是不來加班呢?或者小企業,根本沒有谷歌微軟這么好的環境,怎麼辦呢?
這種情況下,美國IT企業會把做不完的活外包給程序員工資相對低的地區,那就是中國和印度了。
中國和印度,法律對加班管的不嚴,程序員工資低,於是美國很多公司都喜歡把活交給中國和印度來干。
我們中國企業就比較慘了,沒辦法再外包了,非洲,中東這些地區根本就沒有多少IT人才。只能自己幹了,反正象徵性的給點加班費就行了,成本也不高。
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麼?個人認為這是環境決定的,現今國內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加班加點幹事情,看看有多少民營私營企業有周六的,每天能夠准時下班的就明白了。良心點兒的企業還給你算加班,有些企業就明確說一周只休息一天,想干就干不想干雙方不再見。
而國內程序員這個職業加班更甚。絕大部分的軟體、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民營私營公司,而且又得趕工期、節約成本,那就只有逼著程序員加班了。雖然看起來名為高工資,可實際上算下來單位時間的工資並不一定比早九晚五的企業高多少。每天10幾個小時,有時周六周日都在加班,這種還是常有的事不稀奇。甚至有些公司明確說明,我們給的工資較高,沒有加班費甚至也沒有換休,干就干不幹拉倒。
而這一切也源於我們的工作生活環境造成,還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是否執行到位,是否有人來監督,是否有地方去申訴。另外整體收入較低的情況下,大部分程序員為了那份收入與那個職位,也就默認被壓榨而不出聲。你出聲可以,那就另謀高就吧。特別是現在程序員供過於求,更是很多企業毫無顧忌這樣搞。企業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加班是一種很常用的手段,而且還不用付出什麼成本。
在歐美,市場及管理相對較成熟,程序員與其它行業一樣就是個普通的職位。在整體大環境下不提倡加班,有人監督有投訴地方,自己不願意加班那就不能被逼加班,否則可能被投訴被訴訟,企業會吃虧。所以在做項目計劃時,一般會按照正常工作時間進行詳細預算計劃工作量,如果真正完不成還有可能進行協商,重新預算工作量。不像我們很多企業,有時連周六周日都有可能給你計劃上工作量,完不成?要麼說你能力不行走人,要麼自己往死里加班都要完成工作量,美其名曰為了達到客戶期望一定要保證交貨期。
企業說,不願加班?那就到歐美去吧。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這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如果了解國內一線外企的工作狀態,可能就很好理解了。
一方面,外企的工作是以效率為導向的,形式化的東西非常少,硬性的規定非常少,從教育上,歐美國家就主張創造性和自主性,更加主張思維獨立和創造性思維。所以在一些矽谷的大企業中,一個普通員工也可以提出一個想法,而一旦被採納,這個項目就可以推進執行。你會發現他們的溝通效率很高,工作效率很高,信息流通性很好,而且員工所在的環境十分自由,可以以自己最舒適的狀態工作。這其實就是 以做事為目的,以效率為導向。
而中國的本土企業習慣了所謂的「管理」,從教育上培養的是應試教育,從小教導要聽大人話,要聽老師話,要聽領導話。卻很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質疑,限制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等進入了企業以後,官僚氣息嚴重,形式主義嚴重,基層員工完全沒有話語權,埋頭苦幹受累背鍋,領導一句話沒活兒也得加班。
然後就是找一群留學海外,有想法的人,帶著一群本土畢業沒想法的人做事,其實大家都很難受。
第二方面,即便有些時候工作真的做不完,你想加班,在外企也不一定加的成。加班需要申請,因為超過上班時間公司需要嚴格按照加班標准支付薪酬,而一般在國外,加班要支付的加班費非常高。
所以除非十萬火急,國外大部分企業是不可能讓員工加班的,各種法律條文保護勞動者不是開玩笑的,不遵守分分鍾告到你哭。
第三方面,有很多西方人,即便你給他高額的加班費他也不想加班。很多人說中國是最勤勞的民族不是開玩笑的,我們接受著勤勞致富的教育,也確實做著勤勞致富的事情。國內互聯網行業所謂的高工資都是以瘋狂加班為代價的,就這還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進入這個行業,估計在西方人眼中很難理解。
外國人大部分沒那麼勤勞,喜歡享受時光,這跟發達國家本身富裕是分不開的,他們的生存壓力沒那麼大,不太用擔心沒飯吃,所以窮人很多都不願意為了錢而賣命,更別提有知識有學歷的高級人才了。
動輒好幾周去海島度個假的國家人民,怎麼能理解我過有年假都沒法放的痛苦。
美歐不光程序員不經常加班,從管理到基層員工也都不經常加班,因為第一,人工昂貴;第二,勞動法嚴格,加班要付昂貴的加班工資,不付被舉報的話企業要被巨額罰款,所以企業方方面面都高效做事。一個產品,從設計方案開始就講究個環節的完善,實際開始製作的時候各部門要高度同步與協調。各項工作的計劃都是提前一年來安排時間表(這也是生產環節外發海外逼出來的傳統),很少有像我們這里8月開的大會7月才開始各類訂制與協調,各項制度不完善,高管大會摔話筒的事發生。領導也不會今天臨時腦袋一拍在產品里加個功能,明天再取消另一個功能,然後讓員工日趕夜趕。西方的工作看起來節奏很慢,但是實際效率很高;我們的生活工作看起來節奏快,從領導到員工都很勤奮,但是實際效率很低,一個環節可能重復做五六次。其實西方各大公司的操作才是「計劃經濟」,我們的是「野蠻的橫沖直撞經濟」。這跟整個民族的文化氣氛與勞動力訓練方式有關,也就是教育有關。東西方教育的差距,不僅僅是 科技 成果的差距,還是教育的另一個成果,勞動力素質的差距。
6. 在加拿大做程序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 工作機會概況:
總體而言,在加拿大, IT工程師的職位機會沒有中國那麼多。我曾在2014年10月從linkedin上爬了網頁做了一些分析,14年10月的某一天,整個加拿大的開發、測試等工作機會有3500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多倫多地區和大溫哥華地區, 編程語言主要是Java 和 .net, 尤其是JAVA,似乎每個公司都在用。 加拿大的中小型公司偏多,做WEB 應用、移動應用的公司很多,做底層產品的公司較少,主要是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比如Intel, AMD, IBM等,他們會用一些C++, C等語言。
2. 工作工具,技術等
似乎絕大多數的加拿大公司在都在使用敏捷,一般都是Scrum這一套,管理工具大部分都使用Jira。 我了解過好幾個web application的公司, 都是用 Spring MVC來開發產品, 工具用Eclipse的居多(這個一點樣本空間較少, 不具備很強的參考性,但感覺是這樣的)。說說測試工程師, 貌似加拿大的軟體測試工作自動化水平程度沒有國內高,很多manual testing,不過大部分工作都會要求你有自動化測試的能力, 測試主要用Java調用Selenium 介面進行WEB UI testing。
3. 工作強度
整體來說,加拿大的工作強度比國內和美國差了很多,整個國家都慢悠悠的,我感覺我在國內需要用一天的工作,這里至少要2天以上,不過完成質量還是不錯的。IT工程師一般都很少加班, 八小時工作足夠了(八小時工作時間通常包含中午吃飯時間,吃早茶和下午茶的時間)。比如我們公司,大部分人10點前到,最多到下午五點,很多人都是四點多,甚至來得很早的人三點多就下班回去了。周末加班? 從來沒聽誰說過。非工作時間上班簡直會讓他們想去死。我曾經告訴他們什麼是996,同事們問,那他們工作的意義在哪裡?
4. 辦公室氛圍
我感覺這里的普通同事關系要比國內的近,大家都很融洽,但是要說特別鐵的也不多。加拿大人通常都會很禮貌,很友好,愛開玩笑,你有問題他們都會想辦法幫助你。同事生小孩,結婚,離職等都會給大家帶好吃的來慶祝,關系好的也會湊份子錢(一般就給10加幣左右,20算是很多了).我們公司大概一千多人,算是加拿大比較大的公司了,中國人有70-80個左右,大家很團結,公司的人都非常友好,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什麼歧視或者不友好,其中有一個中國人還是VP, manager, director 大概有3-4個,team lead 一堆,我感覺10個人左右吧。過年的時候,有的老外同事還穿一身紅來公司...
5. 職業規劃
這個和國內差不多,程序員 一般就是兩條線,管理或者技術,管理的話成為manager,技術路線的話走Junior -> Senior -> Architect, 或者 繼續跳槽去其他公司,或者去美國工作。 走管理的話,英語水品要比較好,因為整天要和別人開會,計劃,扯皮等。
6. 薪資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大部分開發的薪水比美國要低,和中國的一些企業(比如BAT,華為等)相比也不是十分具有競爭力。一般的公司,初級程序員年薪約有5-7w加幣, 中級 7-9w, 高級 10- 13w加幣左右。但是在本地加幣的購買力還是強於等量人民幣,一般的吃穿都相對便宜。比如20到30刀一家三口吃頓飯沒啥問題。
7. 程序員們都過年還用加班嗎
程序員和普通員工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過年肯定都是放假的,但是如果有項目需求的話,加班的肯定還是有的。
8. c++程序員過年放幾天假
年假是根據公司的規定放的,一般公司規定至少7天,有得公司會根據工作年限增加,比如你在公司沒呆一年加幾天的規定,做程序員的,一般年假還是會放的,但不排除有得時候你所在的項目特別的緊的時候,嘿嘿,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