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程序員過35歲就找不到工作了是真的嗎好害怕
過了35歲後,程序員真的是一個沒前途的工作了嗎?
很多過了不惑之年仍活躍於這個領域的精英
無論你相信與否,在這個領域仍有很多成功的程序員早已過了不惑之年。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是行業內的最好的精英。
還記得你第一次寫代碼的時候嗎?那種難以抗拒的興奮和激動——不斷變化的技術,充滿挑戰的工作……
這個行業讓你看到了活力,無時無刻都有最新、最前沿的想法和不斷涌現的機會!
你說你不如年輕人敏捷了,不如他們聰明了,都不是!只是因為他們就和當年的你一樣,面對機會、學習、哪怕在這個過程中犯錯,都毫不猶豫,前赴後繼。那樣的熱情,那樣的激情澎湃充滿了夢想!
想起來了是嗎?
你要做的只是找回你當年的感覺!
2.創新需要暫時拋開已有經驗
有一句編碼格言是這樣說的:有時增加代碼並不能更好地改進軟體,刪除代碼才可以。人生亦是如此,特別是程序員的人生。這句話中蘊含的哲理遠遠超過你的想像。任何一個阻止你去「刪除你人生代碼」的因素——無論是一個你早該放棄的舊程序,或一個陳舊老套的想法——都阻礙了你的進步。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程序員,我們的工具包里充滿了作為我們技能基礎的那些「經過檢驗而可靠的」技術。但這是福亦是禍。
舉個例子,我們自己編寫解析常式有時候要比提前導入預先寫好的編碼包更快。這往往是因為在開始碼程序之前,我們想要檢查確保這個編碼包里沒有錯誤。但是我們的本能其實是很不合時宜的。我們本應該輸入開放源代碼包並進行檢驗。如果結果是編碼包中有錯誤,應該盡力解決這個問題直到完善,可重復使用的代碼勝過重塑。
大多數時候,「經過檢驗而可靠的」經驗是創新的敵人。唯一能讓你進步的方法,只有「對你已知的經驗持懷疑態度」。只有當你嘗試了新的方式,並對它進行檢驗才能知道它是否有效,這時候你再決定如何做。
通常情況下,這種方法會花費你大量的時間,很有可能最後還是會回歸到原有的習慣。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自己將新的創意添加到工具包中,並逐一發現哪些技術是有價值的,值得保留的。做出這些選擇是最重要的,直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幸運的是,你有幾十年的經驗,有著比大多數人更好的直覺。只是不要讓偏見堵塞你的靈感源泉。
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那一年,你二十齣頭,耳機里的音樂隔絕了外部世界的一切,你面前只有發著微光的電腦屏幕,那些代碼是你如今的全世界,凌亂一地的可樂罐,披薩盒裡還剩下一塊,凌晨三四點,有些餓了你吃掉了最後一塊披薩,接著肝,睡眠是什麼?管他的呢……
時光一晃,你已經老去,可不能再這樣折騰自己了。你的體重、你的肌肉、你的視力……別不把醫生的話當回事,去減肥、去鍛煉、早點睡!運動和規律的生活方式會讓你越來越有精神。你是比年輕人有更多的挑戰,但只有照顧好你自己,擁有充足的精氣神,才能去迎接這些挑戰,越戰越勇啊!
總結
程序開發最好的地方就是它只和你的激情和學習能力有關,那些數以千計上了年紀卻依舊傑出的程序員的職業生涯就是最佳證明。如果你沒有這些特質,那麼開發對你來說是無論在任何年齡都做不好的職業。但只要你有激情和能力,就無需掣肘於年齡,哪怕你四五十歲,甚至六十歲也都不算晚。
⑵ 減肥應用軟體一定靠譜嗎
哈哈哈,這個問題,有點哭笑不得。
小編作為一名資深的偏肥胖人士,事實上,也是曾飽含血與淚的下載過所謂的減肥軟體的。
不過由於沒能長時間的堅持,迄今為止任然未能成功瘦成一道閃電~
不過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足夠堅持,小編覺得減肥軟體還是靠譜的。
市面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減肥軟體,
一個好的減肥軟體,必定會有大量的健康數據以及指標作為基礎和背景。
畢竟若是要減肥,普通人很難去判斷每日需要消耗的卡路里要多少,也無法記住每一種食物中究竟是含有多少熱量,在這個「不知道」的前提下,因此便很難去規劃好自己如果更科學的去減肥。
而恰好這些有數據作為基礎的減肥軟體,可以給到你具有參考性的數值從而更好的去規劃和進行各項運動。
此外,某些減肥軟體現在也具有類似「社區」功能(相信以後基本上每一款減肥軟體都會有),
很多胖哥胖姐聚集一起,不僅一起運動,也分享減肥之路的歷程。
小編覺著,如果同用一款軟體的人能夠減肥成功,那為啥我們不行嘞?
啥也別說了,一起下載然後我們一起瘦下來吧!
今天就先介紹到這里,更多關於APP的問題,歡迎找大A交流,公眾號ID:APP集結號!覺得有一點收獲就請別吝嗇你的贊哈!
⑶ pascal問題求解
215錯誤為算術上溢錯誤,也就是f(n)已超出你定義整數的最大值了。你把統計次數的量定義乘浮點吧。
以下是遞歸程序(算到25步還行,再大就費時了):
{$m,65520,0,655360}
var
n:integer;
sum:longint;
procerenext(x0,x,n:integer);
begin
if(n=0)and(x=x0)thenbegininc(sum);exit;end
elseifn>0thenbegin
casexof
1:beginnext(x0,x+1,n-1);next(x0,x+2,n-1);end;
2:beginnext(x0,x+1,n-1);next(x0,x-1,n-1);end;
3:beginnext(x0,x-1,n-1);next(x0,x-2,n-1);end;
end;
end;
end;
begin
n:=25;
sum:=0;
next(1,1,n);
writeln(sum);
end.
由此可知f(n)=f(n-2)*2+f(n-1)----這一推論是正確的!!!
⑷ 每天晚上不吃飯, 一個月大約能瘦多少啊
看個人體質,可以去試試看看。
減肥屬於以減少人體過度的脂肪、體重為目的的行為方式。指運用葯物、飲食、運動、、食用-快纖瘦、中醫經絡,心理療法來達到減少身體脂肪堆積的一種現象,設法糾正肥胖者異常反應造成的不當行為,即用行為科學分析肥胖者攝食行為的特徵和運動類型,以此為基礎,合理修正導致肥胖的行動。
所有減肥方法均是直接或間接圍繞熱量為中心,有效指標為減少熱量,健康指標為保護基礎代謝,持續指標為食慾控制中的飽腹感和滿足感。
⑸ 減肥真的可以成功嗎
減肥真的會成功的,如果你體形偏胖,如果你有時間,如果你肯付出努力,真的會成功的。首先,你要明確自己真的想改變自己,你要時刻記著,我要變成苗條的身姿,我要穿上漂亮的衣服,所以我付出的努力全是為了我自己。然後,你要抽出一段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最好這段時間沒有什麼學習工作的壓力,可以專心用於減肥,這點很重要,因為減肥不僅僅消耗的是脂肪,更磨練意志。然後,接下來你需要堅定信心,堅持運動減肥,不要用那些亂七八糟的減肥產品,運動減肥,不僅會幫你減輕體重,更會幫你建立挺拔的身姿,一定要堅持,最少一個月,合理飲食,決不多吃,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時,運動要以持續的有氧運動為主,一月候,你會發現,不僅自己變瘦了,而且,飯量也會減小。至於例子,我可以告訴你,我大學時,同宿舍的三個同學都手下來了,最胖的一個,160斤,原始體重,最後減到128斤,另外兩個,130斤左右,最後都變成了100斤左右,其中一個變得非常漂亮,她從一個以前只剪寸頭的假小子,變成一個大眼美女。而我自己,也從110多斤(最多時116)變成100斤。所以,堅持最終要,意志最終要,我們不是一定為了美,而是我們應該爭取自己應得的美麗。
⑹ 為什麼安卓國產APP的體積越來越大
我是做android的,我給大家說說原因吧。Android軟體大主要是以下幾方面造成的。 1 Android界面功能的實現難度。Android相對於apple在某些方面實現起來很困難。比如Android的廣告推送。蘋果有自己的伺服器可以用,而谷歌的伺服器卻不能用。咋辦,於是有了n 種辦法,有的人會用第三方比如網路。但更多的公司會自己實現。廣告推送是與盈利掛鉤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一個廣告推送就會讓app 多產生七八個類,幾百行甚至幾千行代碼。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這個功能太重要了,以至於每一個Android APP都會有。而這個功能因為需要推送,所以這個功能需要後台24小時運行。這導致無數個pushService在後台運行,他們佔用內存,佔用cpu 有的甚至索要許可權進行電話錄制,復制個人信息。 2 android 界面相對於蘋果而言,實現有點困難。這種困難從Android出生的那一刻就存在了。一個界面就有一個activity,而n 個界面就有n 個activity。n個activity裡面因為某種原因造成代碼冗餘。於是有了fragment,但是fragment在深度嵌套時會有許多難度而最典型的難度就是傳值,頁面跳轉。這一下字增加了其復雜度。因為要實現會產生很多冗餘代碼。 3 軟體升級。相對於蘋果,Android的升級十分的頻繁。Java程序最大的特點是可重用性,特別適合二次開發。絕大部分的程序員,在軟體升級時,是不會去刪除那些不用的代碼的。為了兼容老版本,就更不行了。這導致產生龐大的廢代碼。 4 界面布局文件。界面布局的碎片十分的多,而這些碎片和Java代碼是相關的。一個app 頁面越多,產生的垃圾布局文件越多。好多公司為了追求速度和程序的可閱讀性,是不會主動去刪過時的代碼和布局文件。 5 圖片,圖標。APP的代碼體積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圖片造成的。圖片越多會造成APP體積極速擴張。與媒體相關的視頻, 游戲 變成巨霸就成為無可厚非的事。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Android的適配。因為Android手機碎片化嚴重,為了用戶體驗,常常需要2套以上的圖片,圖標。
安迪-比爾定律:軟體就是會越來越腫
安迪-比爾定律非常了不得,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在這條鐵則面前也得抖三抖。說安迪-比爾定律統治了摩爾定律,似乎也不過分,當然這不會是因為安迪-比爾定律的名字比較長。無論摩爾定律拔高了多少硬體性能,人們都不得不年年掏錢升級新設備,這就是安迪-比爾定律的威力所在。安迪-比爾定律具體指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
安迪-比爾定律不是定律,它是一個機遇!——by賣硬體的JS
要講安迪-比爾定律,先得提一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大家都懂,網上普遍流傳的是「晶元每18個月性能提高一倍,價格減半」,這不是原版。戈登·摩爾的原話是晶體管每24個月增加一倍,18個月是時任Intel主管的大衛·豪斯(David House)的說法。細節不要緊,大概意思基本一致。硬體的發展也的確如同摩爾定律所說,性能不斷爆發式增長。
24個月的說法擬合度更好,不過在近年的移動平台上套用18個月的說法也並無不可
然而多年過去,事情卻不對頭,這硬體是漲了,但沒感覺變快啊?三年前用電腦干什麼活,現在也是基本如此。硬體猛了,但拔高的性能只能讓晶元化身暖手寶,用來養電廠,這不坑爹么!轉頭一看,微軟Intel合體的Wintel聯盟笑而不語。
這就是安迪-比爾定律的本質。所謂安迪-比爾定律,安迪指的是Intel前CEO安迪·魯夫,比爾則是大家都知道的比爾·蓋茨。這條定律可是把這兩位IT大佬狠狠黑了一把啊。安迪-比爾定律的含義就是,安迪給啥,比爾拿啥;Intel產多猛的硬體,微軟會用越來越臃腫的系統和軟體統統吃掉增長的硬體性能。安迪-比爾定律,實質上所描述的,就是軟體臃腫化的問題。
安迪&比爾:別光看啊,快買呀
隨著功能的加入和交互的革新,軟體做得越來越大,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軟體臃腫化並不是單指軟體體積膨脹,重點是軟體增加的功能和變大的體積不成比例。安迪-比爾定律的主角是Intel和微軟,但其實在整個業界中,軟體臃腫化已是尾大不掉。無論是桌面平台還是移動平台,軟體臃腫化的跡象都隨處可見。
桌面平台&移動平台:難逃軟體臃腫化魔咒
桌面平台
近年來桌面平台軟體臃腫化最令人菊花一緊的,應該當數Windows Vista了。Windows Vista一出,Aero毛玻璃特效亮瞎了無數人的眼,笑開了無數內存賣家的顏(雖然後來很快就哭了)。而同樣的 歷史 ,也在Windows XP接過Windows 98大旗時上演過(Windows Me那破爛就不提了,Windows 2000隸屬Server系列也不提了)。無論是Vista還是XP,都帶來了大量革新,遺憾的是,帶走的老機器也不計其數。
說真的,當年期盼微軟出個Vista+內存同捆套餐的人,不止一兩個
除了操作系統外,桌面應用軟體的臃腫化也非常明顯。以IM軟體為例,多年過去,IM的主要功能沒有發生什麼大變化,還是打字語音加視頻,但QQ 2003 10M不到的體積已成絕唱。雖然新版QQ 2013五十多M的體積,看上去似乎不算誇張。但多開幾個窗口你會發現,連2G內存都喂不飽QQ。夭壽啦!1G內存都能養活Windows XP了!
移動平台
在移動平台上,軟體臃腫化甚至要比桌面平台更嚴重。先來看看以優化效果拔群聞名的蘋果,iOS4的體積600M不到,而iOS7體積已經達到了1G多。至於所佔資源嘛,瞧著當年行雲流水iPhone 4被卡哭的樣子,大家應該心裡有數。而iPhone 4有什麼功能是必須用iOS7才能實現?Siri?Touch ID?高速連拍?對不起,舊機型的標配是舊功能,以及卡頓。
很多新功能都是新設備專屬,功能增加和軟體的增肥完全不成比例
再來看看以硬體食量聞名的安卓,要不是安卓卡在了32位的瓶頸,恐怕在今年已經把RAM堆到4G了吧?8核+4G RAM,光是論名頭,很多PC都沒這么誇張,然而這是否就能喂飽安卓?還得打個問號。再加之安卓App受到的限制比iOS平台來得少,開發者們簡直像是狂歡一樣,拚命往裡面添油加醋。安卓App變得重口而滯胃,實在吃不消啊。
吃吧吃吧,越吃肥得越誇張,最後也許動都動不了
可以說,無論是iOS平台還是安卓平台,無論是移動平台還是桌面平台,軟體臃腫化現象都非常普遍。通脹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現象,軟體臃腫化似乎也在消費電子發展史上,充當了類似角色。為何安迪-比爾定律屢試不爽?軟體臃腫化真的不能避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軟體增肥的緣由。
增肥的食糧:軟體臃腫化三大緣由
硬體需求進化:好鋼用在刀刃上,刀刃同樣要好鋼
前面提到,隨著技術進步和用戶需求的發展,軟體增肥,本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想要馬兒跑,哪能讓馬兒不吃草。拿最直觀的界面來說,早年的計算機只能夠顯示最基本的字母,如英文字母以及日文的假名等等,要顯示各種漢字,還得增加字型檔容量;到了圖形界面年代,從16色到256色到32位色,每一步進化都需要更先進的硬體鋪路。想要用馬車把人拉到火星上,未免也太魔法了點。
雖然系統仍保留高效的命令行,但恐怕最令人流連忘返的,還是圖形界面的各種吃資源特效
十年前PC可以輕松解碼DVD,對1080p的藍光碟一籌莫展,而現在的手機都能放4K視頻了;十年前手機可以聽歌拍照,但和現在將隨身聽卡片機打得掉一地牙的手機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在未來,3D、全息以及沉浸式體驗將會給人們帶來另一番新天地。理所當然,這片天地必須要用更強勁的硬體才能撐得起。
軟體功能過剩:好鋼用在刀刃上,刀背也來分杯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種軟體突然變得很喜歡把奇怪的東西塞進自己裡面。一個好好的聊天軟體,突然就多出了新聞瀏覽安全殺毒等功能;一個好好的瀏覽器,突然就多出了安全殺毒社交聊天等功能;一個好好的殺毒軟體,突然就多出了社交聊天新聞瀏覽等功能。平時裝三個軟體可以得到三種功能,現在裝三個軟體得到九種功能,什麼你說都是功能重復的?我聽不到。總之就是一片頂三片,療效特好,專治電腦性能過高!
你告訴我,這是一個聊天軟體?
目前IT業界正處於從桌面端遷移到移動端、從本地遷移到雲端的劇烈轉型期,新興的應用環境層出不窮。受業界大環境的影響,專精於某一項功能的軟體變得越來越少,開發者們恨不得用一個安裝包就統治了用戶的使用環境,為前途和錢途鋪好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打鐵的也開始割麥子,煮飯的也開始負責煉鋼。想把摩爾定律拔起來的性能都物盡其用,好鋼通通用在刀刃上,各種隨系統自啟的軟體應用搖晃著一身肥肉紛紛起身抗議不答應。殺了兩三個流氓,還有無數後來人。
軟體欲求不滿:好鋼壞鋼一籮筐,管他什麼頂硬上
現在電腦的性能真的過剩嗎?對於某些開發者而言,硬體似乎沒有什麼過剩不過剩的區別。無論硬體有多高,總有人能夠寫出榨乾性能的軟體。這些軟體又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會出現粗製濫造導致的軟體臃腫化。不管硬體性能去到多高,惡劣的代碼總能夠化神奇為腐朽,這在開放程度高的平台尤為常見。前面提到安卓平台軟體臃腫化問題嚴重,就是著了這方面的魔了。安卓平台沒有嚴格的審核,也沒有細密的許可權控制系統,入門門檻低,開發者可以放開手腳干。面對完全不稀缺的資源,恐怕懂得珍惜的人不多吧。於是,一堆狂吃硬體資源的安卓App誕生了。
安卓的開發環境,太容易寫出垃圾App了
第二類是太過超前的軟體,同樣沒有考慮到當前硬體平台環境。但和第一類不同,這類軟體並不是粗製濫造,反而是經過精心設計——但看上去不像是為普通人設計的。以Windows Vista為例,筆者一直認為Vista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前提是它不是運行在2006年主流配置為單核CPU和512M RAM的PC上。
實際上,Windows 7大致就是Vista的馬甲,兩者性能速度硬體需求基本是同一水平,為何兩者口碑差距如此大,除了一些細節的不同外,大概還是因為Windows 7誕生於2009年而非2006年吧。
軟體臃腫化:真的無葯可救?
現代人的體重越來越誇張,以希望國為例,根據統計,美國的肥胖率已經接近三成。肥胖問題在美國每年可以造成約十萬至四十萬人死亡,並大幅增加醫療支出和其他 社會 成本,美帝每年需要在肥胖問題上花費1170億美元,簡直水深火熱。現在的軟體環境,和肥胖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人們不得不花大力氣喂飽軟體們貪婪的硬體需求,並直面由軟體臃腫化帶來的卡頓、停止響應、崩潰等問題,太虐心了。無論是人腦電腦,血管都被注入了時代特有的脂肪。
無論在人類 社會 還是IT業界,肥胖都已經成為了大問題
人們已經意識到了肥胖化的後果,減肥儼然已經成為了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話題。同樣,IT業界也在為解決軟體臃腫化而努力。雖然軟體臃腫化的大趨勢並沒有停止,但近年來被安迪-比爾定律折騰得吃不消,狂吃減肥葯試圖去除軟體臃腫化的案例也不少。桌面平台的減肥成功人士代表為Windows,移動平台上則是安卓。一起來圍觀下,勵志勵志。
減肥勵志案例一:微軟Windows
Windows Vista的肥胖飽受詬病,微軟顯然也知道自己的設計有點太超前了。從Windows 7開始,Windows系列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中。Windows 7是第一款比前代更省資源的Windows系統,意義重大。雖然減肥程度不算誇張,和Vista基本也是處於同一重量級,但加上I/O方面的進步,Windows 7給人的感覺要更加高效。
從Vista到Windows 7,從Windows 7到Windows 8,微軟每代都在減肥
微軟將減肥運動延續到了Windows 8這一代,Windows 8也成為了第二款比前代更省資源的Windows系統。按現在Windows往平板手機遷移的走向,Windows 9很有可能依然比前代更省資源,希望如此吧。
減肥勵志案例二:安卓4.4
安卓的臃腫相信毋庸多言了,Google也痛定思痛,這次安卓4.4在優化上下了血本。首先,Google斥巨資2300萬美元收購了法國雷恩的一家創業公司Flexycore,這是一家專注安卓優化的公司。然後在安卓4.4中,Google啟動了「Project Svelte」(瘦身計劃),系統內存需求、運算量峰值大大減少。此外,針對安卓App效率低下問題,Google不再完全依賴Dalvik虛擬機,啟動了全新的ART機制,App運行速度大幅攀升。
安卓4.4減肥成功,簡直感天動地
安卓4.4的努力效果拔群,有人將安卓4.4移植到了僅有512M RAM和單核CPU的Nexus S中,發現流暢度驚人,符合Google官方聲稱的「安卓4.4可以流暢運行於512M RAM設備」的宣傳。減肥成功的安卓4.4對於用戶來說無疑重大利好,也許安卓的硬體大戰可以暫緩一下了。
軟體臃腫無法停息:為何大家放棄治療?
從Windows和安卓的例子可以看出,軟體臃腫化並不是無葯可救,但為何人們往往放棄治療?我們可以來參考一下從來不會發生軟體臃腫化的 游戲 機平台。 游戲 機平台的壽命長得驚人,動不動五年以上乃至再戰十年。隨著時間的沖刷, 游戲 機上的 游戲 優化效果甚至會越來越好。06年發布的PS3至今仍可玩到GTA5、Crysis 3等最新大作(雖然效果是差了點),06年的普通PC現在還能換幾條柴?
在 游戲 機平台上,軟體索求的資源是穩定的,新 游戲 並不會比舊的更耗資源
游戲 機平台非常封閉,而且在長久的生命周期內硬體性能穩定得接近水平線。對於開發者而言,這一方面迫於嚴格的審核,必須對 游戲 成品精益求精,你不能亂來,最多也就搞搞內購;另一方面,穩定不變的硬體利於庖丁解牛,每一份性能該用在什麼地方,會越來越瞭然於胸。 游戲 機能夠在悠長的生命周期內由始至終高效發揮機能,絕緣軟體臃腫化,和其獨特的平台生態密切相關。
開發環境、平台生態更迭太快,沒法讓開發者照應到老設備
再回頭看看一年一換甚至半年一換的電腦手機,壓根沒法為開發者提供穩定不變的開發環境,軟體應用不得不尾隨進化神速的硬體平台更新;同時,就算是審核以嚴格著稱的iOS平台,苛刻程度也沒法和 游戲 機平台相比,更別提門洞大開的Windows和安卓了。微軟和Google自然坐擁能夠在時代大潮中淡定觀望,慢慢打磨代碼的人力財力,放長線釣大魚;但對於更多開發者來說,跟上平台更新的狂潮,用更多手段掌控用戶,獲取短期利益,才是更好的賺錢大法。至於軟體腫不腫……神優化又能怎樣?能發大財么?愛玩神優化的話,就讓熱心的獨立開發者自個玩兒去吧。
安迪-比爾定律仍會跟隨摩爾定律很長時間
後話
不難發現,更迭越迅速的平台,越容易發生軟體臃腫化現象。硬體狂魔安卓的應用比iOS更臃腫,移動平台比近年來放緩更新步伐的桌面平台更臃腫,五年前的PC還能頂用,五年前的智能手機已成弱智矣。不是大家不想減肥,兵荒馬亂之中,今天不拚命給自己塞點什麼,誰知道明天還有沒有機會開飯?摩爾定律作用越明顯,安迪-比爾定律的效用也就更大,不得不說這是消費電子發展的怪圈,時代的眼淚啊。
希望之草 這位朋友回答的很詳細,歸納起來就是全家桶、鏈啟動、許可權索取無度、安卓系統高度開源,以及代碼優化不到位導致的,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蘋果手機多年就是4.7英寸,5.5英寸,或者像iPhone SE 4英寸,APP適配起來更簡單,安卓的手機尺寸,屏幕解析度太奇葩,而且差距太大,所以很多APP廠商在做程序的時候,要針對所謂的自適應解析度做好幾套內容。
騰訊就是流氓。。。再搞這樣幾個軟體,手機不卡才怪。。。。
有時候我真的是不明白,你說你一個輸入法(不針對某產品),只是單純為了輸入文字方便而兒,有必要那麼大嗎?
這個圖大概可以回答你們的疑問了
我的QQ 8個G
不管怎麼樣,我不喜歡安卓,軟體太鬧騰了!一天到晚的把通知欄占滿應用消息、很多都是垃圾廣告、我垃圾蘋果安裝了兩百多個軟體,手機清爽無打擾!好多人可能會說安卓也行!但是很多安卓軟體你禁止了一些功能後就不能用了!重要的信息接收不到了!你們可以看看我的屏幕頂部除了必要的顯示其他的都沒有!你們也可以把你們安卓屏幕截圖看看、手機是拿來用的不是接收廣告的。也沒是來折騰的,安卓機裝了兩百多個軟體的話一天到晚信息不停了!我不想黑我們中國手機,魅族我也在用,系統是好系統軟體不正經。
你可以試試從手機導照片到電腦,你會發現太多太多緩存圖片了。不是他們處理不了。只有這么大,手機才會卡。然後一個安卓手機用一倆年就卡的不行,只好換新機,他們才有銷量。人家都說蘋果好,你試試就知道是不是真的。用一倆年基本不卡。不要說什麼愛國買國產。這些商人最不愛國。真正國家有什麼事,他們為了保值第一個轉移資產。特朗普拉那麼多商人人去美國建廠就是最好的例子。有錢賺啊,美國補貼高啊,稅少啊。什麼理由都站得住。很少會說他們不愛國。而他們拓展銷路的理由盡然是讓我們因為愛國買他們的東西。可笑嗎?說愛國,我可以問心無愧。因為長這么大,只有知道我買的東西是日本產品,我會堅決不買。國產貨還是一個嬰兒。越寵越容易壞。要愛護,但是不要溺愛,那是很無腦的。
⑺ 程序員的日常生活都是什麼樣的
不喜社交,但並不是不善社交,單純覺得擼點代碼搗鼓點東西比和一幫人吃飯喝酒 KTV 更有趣。偶爾無聊空虛也會出去參與各種活動,控場無壓力。
交流技巧無非就是自黑暖場,察言觀色,這些和職業無關,和人有關。
對潮流打扮之類無感……但迫於女票的壓力,每天還是會穿戴整齊,弄弄頭發再出門。
除了在車和鍵盤之外的事情都不捨得花錢,吃蘭州拉麵都捨不得多加份肉。當然玩的車和鍵盤也沒貴到哪兒,單純喜歡。
平時基本就上班寫代碼,回家吃飯,洗碗,完了接著寫代碼,然後睡覺。但周末一般都會出門,也挺簡單,看電影,吃飯,逛街。這方面特別容易滿足。
剛畢業的時候也覺得程序員是吃青春飯,一路走來,也做了幾年管理(當然也是技術團隊)。覺得還是寫代碼更好玩,而且似乎可以一直寫下去,並沒有會被精力旺盛的新人碾壓的壓力。最近一年慢慢調整自己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代碼和技術上來。
曾經也心高氣傲,恃才傲物。現在越來越覺得吧,程序員也只是一份普通的職業,沒比別的行業好太多,當然也是好那麼一點點。大富大貴的機會其實不多,但總體上來看,還是比其他行業酷一點。是一份有可能讓你真正愛上的職業。
⑻ 每個程序員都會遇到瓶頸期,你知道哪些度過瓶頸期的好辦法
我在工作中也遇到過瓶頸期,根據我的經歷給你說說,我是怎麼度過的!工作中的瓶頸期和減肥中的瓶頸期有一個共性就是,壓力導致大心情不好。
心情的好壞對一個人的狀態影響非常大,心情好的時候加班都是輕松愉快的,心情不好的時候簡直是度秒如年。一般心情不好都是家庭瑣事,人際關系,自我施壓等導致的。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釋放壓力。我來說說釋放壓力的方法。
1、運動
運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有時間和條件就去健身房,沒時間就去小區公園或者學校的操場跑跑步。流汗的過程中,壓力就隨著汗水一並排出。就好比運動前你是一個裝滿沙子的木桶,沙子就是壓力,運動完之後沙子都流走了,身心都會放輕松。
4、親友
與親友分享自己的近況,讓他們開導自己,當你看到這里的時候,不妨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家人傾訴一下工作中的不順,眾人拾柴火焰高,朋友家人給出的意見比你自己苦苦煩惱要好的多。或是約著他們下班以後散散步,偶爾找到兩三天空閑時間出去旅旅遊,要給自己放鬆的機會。
⑼ 程序員為什麼要堅持鍛煉身體
俗話說,如果你覺得一天過得沒有意義,要麼是因為沒有看書,要麼是因為沒有運動,更可能的是因為你既沒有看書也沒有運動。
我做為一個職業程序員才一年半,而持續不斷的堅持鍛煉身體才4個月時間,也許我現在來討論這個話題尚顯得經驗不足,不過也無妨,就寫一些個人的想法吧。
堅持鍛煉身體,關鍵字分為「堅持」和「鍛煉身體」。
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是堅持去做一件在肉體上幾乎享受不到快感的事情。那麼堅持的力量來自何處?為什麼有些人堅持不了的事情,另一些人卻樂此不疲呢?
很多人都說:明明知道運動的好處多多,但就是堅持不下去。我想說的是,一切力量都來自於內心。
那些能夠堅持健身或者慢跑的人,他們通過鍛煉獲得的並不是肉體上的快樂,而是心靈的滿足,他們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滿足感與看一集美劇或是吃一頓大餐獲得的滿足感是不一樣的,這是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這樣的滿足感,可以驅動他們繼續將這件事情做下去,而且還能越做越好。滿足感還可以橫向擴張,它能夠蔓延到其他的事情上,為我們一整天的工作提供動力,為生活提供樂趣。
堅持鍛煉身體,我們不只是在身體上受益,更大的好處是養成了持之以恆的習慣。
有個笑話是:不要招惹一個減肥成功的人,對自己都能這么狠,他們什麼都幹得出來。現在的世界太浮躁,人們的功利心太強,想要的現在就要得到,卻不想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過恆心二字。特別是堅持一種見效很慢的行為,對我們內心的平和是大有助益的。
很多程序員(包括我)剛入行的時候都是躊躇滿志,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寫博客,搞開源,做小項目,但是往往無法堅持。因為每天工作了十數個小時以後,還要繼續搞技術真是一件很累心的事情。下班後刷刷微博,打打游戲,時間很容易就打發了,想做的技術卻一拖再拖。
人就是這樣,一旦開始拖延,那以後就很難再按原計劃走了,甚至越到後來越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努力,而被惰性徹底打敗。
綜上,如果能堅持鍛煉身體,培養堅持的習慣,對程序員技術上的成長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持之以恆是一種的美好品質,那麼有什麼辦法培養嗎?
除了通過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培養,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從堅持簡單的事情開始。就拿做運動來說,剛開始可以只做輕度的運動,做到額頭微汗就好,習慣以後再慢慢加大運動量,這樣一來堅持的大樹就在你的內心生根發芽了。
程序員的形象往往是羸弱或虛胖的,且不說各種程序員猝死的傳聞,或是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這些耳熟能詳的職業病,光是我們的身材就有超過職業發展速度的趨勢。鍛煉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寶寶免疫力,以後加班到天亮也不怕啦。
這幾年來人們越發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健身的話題也已經變得火熱,甚至有種全民健身的勢頭。我也是在這股熱潮下關注了不少健身方面的知識,雖然實踐成果不怎麼樣,但隱隱然有種理論家將出世的感覺了。
以我個人為例,從上大學開始,每天就有好幾個小時坐在電腦前,到讀研究生後期開始,幾乎每天有14個小時都是電腦陪我度過的。可以說,電腦滿足了我們工作、學習、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但是同時也給我們的健康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其實我一直都還算一個喜歡健身運動的人,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跟女朋友打電話啦、後來要給老婆煮早餐啦,晚上要加班等等,現在回想一下,其實只是借口)一直都沒能長期堅持下來。所以我從入行起到至今四個月前的一年半時間里,體重也還是緩慢的增加了3kg,感謝公司食堂。。。雖然比起有些同事長了10kg好很多,但也是五十笑百而已。而且長時間的工作,確實引起我肩膀頸椎不適(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我打開電腦的姿勢不對吧。。。)
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老婆回老家了,我又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單身漢,又有大把時間可以加班了,也有空閑能減減肥了。
因為我習慣晚上加班到10點左右,所以鍛煉的時間就定在了早上起床以後,大概每天20-30分鍾。而我租的房子離公司只有3km左右,所以我每天步行上下班,大概每天1w步左右,這就是我每天的運動量,其實並不大。
對於日常健身,我的觀點是保證適當運動量就好,能維持較高的代謝率,但是不會太疲累而影響工作。當然想要增肌和快速減肥的朋友就另當別論了。我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了一份健身日程表,每天按照日程表嚴格執行。
經過這四個月堅持不懈的鍛煉身體,我體重上減輕了4kg,每天的工作也更加輕松有活力。我也改變coding的方式——時而站立,時而坐正,變化多端,神鬼莫測——身體不適也大有改善。在保持激情的同時,整個人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工作之餘學習各種技術的時候不再急於求成,而是慢慢積累,持續學習。
To Be Continue...
ps:附上我近期的健身日程表:
psps:這些健身的項目是參考《囚徒健身》制定的,也給大家安利一下這本書,裡面一些運動的方法相當有啟發性。
根據《囚徒健身》的健身方法,每個健身動作可以分為三段,以俯卧撐為例:第一段,從手臂伸直的姿勢到手臂完全彎曲;第二段,保持手臂彎曲的姿勢不動;第三段,恢復到手臂伸直的姿勢。這三段要滿足2-1-2的時間,也就是第一段和第三段要勻速運動,花2s的時間完成,第二段則是保持1s的穩定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