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他是我們公司的25歲的程序員

他是我們公司的25歲的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3-01-18 11:52:34

❶ 25歲程序員1年內被3家公司辭退,我卻毫無猶豫的錄用了他

企業與員工的問題,跳槽或是辭退的問題,一直是我們非常關注的話題。 以前在一家公司遇到過這樣的應聘者,一名25歲的程序員一年內被辭退了3次,而面試的最後結果是我錄用了他。

大四的時候室友們都找到了實習工作,有的實習工資800元,有的1800元,也有的能拿到3500元到4500元。小猿想著都快畢業了,也該賺點生活費了,也出去找工作。因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屢次受挫,後來在一家軟體外包公司的面試中,部門主管問了一句「可以馬上上班嗎?」他回「可以。」,部門主管就讓人事部立刻辦理手續了,這是即刻上班的節奏嗎,小猿愣住了!

還在懵圈的小猿跟著HR小姐姐走到辦公工位,主管就告訴他明早出差,7:30到機場。就這樣開始了內蒙出差的第一份工作,一去就是4個月沒回過家。

項目做完,主管問小猿「這次出差有收獲嗎?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小猿回復「沒有。」主管沒有再回信息,第二天到公司後小猿收到HR的辭退通知書,原因是學習能力差,主動性差。小猿的第一份工作就此結束了。(4個多月)

後來小猿跟朋友聊到此事,朋友們都認為是公司項目做完了不需要人,公司找的借口而已,於是小猿立志不再去外包公司工作。你認為小猿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辭退的嗎?

小猿問題: 主要問題是小猿回復容易給人造成誤會,很不明確,回復的沒有,是指沒有收獲還是沒有遇到困難。作為領導,看到這樣的回復,有的人會追問,有的人不會多問就直接作出判斷。所以造成主管誤會,認為他回答的是沒有收獲,也許主管也有點疑惑,但是也沒有等到小猿進一步的說明。

公司問題: 倉促入職,沒有進行新員工入職培訓,沒有員工與主管溝通了解的過程,出差期間沒有對員工進行關懷和了解,HR得到主觀反饋後沒有與員工溝通核實情況直接辭退;也可以看出該公司入離職流程不夠完善,也不夠重視員工關系管理等問題,甚至可以反射出該公司的企業文化氛圍。(有限信息下的主觀分析)當然,不排除小猿朋友猜測,有的外包公司會做完項目就走,但是一般簽訂合同也會按照項目時間簽訂,不用經濟補償。

小猿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50人左右的中小企業,入職時聽hr和同事都說公司老闆很nice,在公共辦公區的入口第一個位置是老闆的。第一個月一切都很好,直到公司老闆出差回到公司的一周後,hr告訴他,因不符合公司企業文化,要勸退他。這次小猿更懵了,不符合企業文化!

後來主管幫忙打聽到,是因為他每天早上見到老闆從來沒有說過早上好。小猿每天進入公司都會路過老闆的工位,也看到大家都會給老闆說「早上好」,自己也猶豫過要不要跟老闆打招呼,但想到從來沒有和老闆說過話,老闆應該都不認識他吧,加上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主動搭訕,誰曾想卻因為差了這句「早上好」被辭退了。(1個多月)

小猿問題: 不懂職場基本禮儀,不知道的事情沒有主動溝通或請教別人,造成誤解。

公司問題: 沒有進行結合企業文化特色,以及員工性格特點進行職場禮儀培訓,直接主管或引導人沒有進行員工引導,熟悉環境和人員,也同樣存在發現問題後沒有給員工改進的機會,直接勸退。很多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大部分受老闆影響,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老闆文化,有的企業甚至表面和善,實則一言堂,平時都很和善,可是一旦有人有什麼事情讓老闆不滿的時候就直接要求HR讓其走人。這個時候HR是聽之任之,還是建立完善的機制,想辦法按照流程制度辦事,並能說服老闆三思而後行,體現職業價值觀,能力和情商的時候了。

ps:辭退和勸退是有是否需要經濟補償區別的。

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小猿在面試時特意問了HR,老闆會和大家一起辦公嗎?HR小姐姐露出甜甜的微笑告訴他不會,並表示她都很少見到老闆。

小猿高高興興的入職了,由於前兩次經驗教訓,內向的小猿,見到老闆和領導都會打招呼,領導在群里發信息,總會很快回復「收到」,但性格內向的他與同事基本上沒有工作外的交流。慢慢的大家就開始說他愛拍馬屁,不適合單純的程序員環境,開始受到排擠。

在轉正的時候小猿也與HR小姐姐溝通過這個問題,HR小姐姐告訴他「清者自清,問心無愧就行。」他想也是,日久見人心吧。為了與大家打成一片,他嘗試主動跟其他同事聊天,正好公司也有一個比較八卦和愛聊的同事,便跟他慢慢熟悉了起來。用小猿的話說,有時候可能是運氣問題吧,那個外向熱心的同事第一次跟他講他們主管壞話就被部門主管聽個正著,結果那個八卦外向熱心老員工被降級,他被辭退。(3個月)

小猿問題: 因為過去踩過的坑,總結反思後想避免再次掉入,卻又掉進了另一個坑。同樣是缺乏職場知識的表現。

公司問題: 當HR得到反饋後,應該幫助員工改善在員工中的形象,不管是通過團建活動增進了解,找到共同興趣,或是組織聚餐等,應該用實際行動幫助其他人了解到員工,而不是僅僅一句話。部門主管沒有及時察覺到團隊問題,改善團隊氛圍,增進團隊了解和凝聚力。

大多數中小企業來,都沒有給新員工做職場方面的培訓,特別是現在一些科技企業,他們本身企業內理科生居多,氛圍也相對簡單,所以容易忽視這個問題。而理科生在大多數事情上都是邏輯思維很強,但涉及與人溝通交流和情感方面相對沒那麼能應付,給人感覺是為人處世上面會稍微差一點。其實只要他們多用一點時間和心思在上面,可能會比文科生更懂得所謂的「套路」和職場規則。

浙江女士發帖稱:老闆通過微信交代工作,由於自己回復了一個「嗯」字,結果被老闆批評:「聊天不要回復『嗯』,這是基本禮儀」也引起了熱議,網友也是分為兩類聲音:有人認為嗯本身並沒有不禮貌的意思,只是當今網友強加的特定含義,老闆有點小題大做;也有人覺得老闆批評教育得對,在職場中應該注意相應的禮儀。

對於這件事情,我個人看到的側重點是領導想聽到的是一些具體安排內容,僅一個嗯字略顯不夠用心,後面領導一長段的信息表示曾經說過不要僅回嗯字的話,由此可見,也許不只是想表達禮儀問題,更是對待一份工作的用心程度。更何況對於銷售崗位來說,商務禮儀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商務溝通,還是對上對下的溝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跟你對話的人,現在喜歡講產品思維,我認為也很有借鑒性,首先你的知道對方的需求,根據需求對症下葯。不同領導喜歡的溝通方式不一樣,北方和南方的商務禮儀和生活習慣也有所差異,最重要的是給對方喜歡的方式。以上所講的故事當中,提到最多的是職場禮儀,職場規則,員工培訓,企業文化等詞彙,也提到了每件事的發生,員工自身和企業自身都存在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自省,而不是去找別人的原因,即使是客觀原因也要想辦法改善或避免。

我一直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就是培養一批真正具備人力資源職業價值觀的HR(或者說自己先成為這一類HR,影響和帶動更多HR做到真正職業化),讓企業更重視員工利益,讓員工更努力為自己為企業奮斗,而這不是建立一個共同目標就能完成的。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熱議話題,關於「某省提出頻繁跳槽將影響徵信記錄」,如此單方面的做法能起到什麼作用和意義?又如何去規范企業隨意開除員工的現象呢?

可能大家也很好奇,面對頻繁離職的小猿,我為什麼會讓他來面試?為什麼會錄用他?

因為我們當初招聘的是應屆畢業生,他願意以應屆畢業生的待遇和心態從頭開始;然後聽他講述了以上故事,也可分析出不全然是他的問題。沒有誰天生是職場高手,誰還沒有自己的缺點呢,應該給予努力的人更多機會!

從企業角度來講,用實習生的工資招聘一個有工作經驗的人算是節約了人力成本,而表象的風險性在於該員工可能不穩定;針對員工所述,我相信我們公司在這些方面做得還比較好,在實習期期間也會重點關注這些問題。如果引導他把這些經歷經驗快速轉化,或許他會比其他同期實習生進步更快。這就是那時我們公司給員工的真實感受,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看了就想去入職的公司》

很多時候人生真的也需要機遇和平台,遇到一個好的公司也能助力自己更快成長,兩年後小猿已經成為部門主管了。公司都想要穩定的員工,員工也想要穩定發展的公司。 那 么如何在面試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發展的公司呢?又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而不被坑呢?下一篇文章再會~

❷ 初中學歷的成年人想做程序員,可否

基本上是不行的。不是誇張,就是現實情況,現在你去投簡歷,企業第一眼看的就是你的學歷,學歷不夠,簡歷門檻都過不去,更不用說後面的面試什麼的了。
一般來說,IT行業技術型崗位的學歷要求最低是大專,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低學歷的人沒有,只不過少之又少,幾千人可能才有那麼一個?你覺得自己是那千分之一或者是那萬分之一嗎?就算是吧,你確定自己又能遇上幾個伯樂呢?大部分人的前程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在這個努力裡面,學歷或多或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在很多人都想做程序員,覺得是個高薪且有發展的崗位,但是呢但是呢,首先咱們需要先滿足學歷要求呀,學歷要求不滿足,那基本上就是投遞不了公司的,更別說發展什麼的了,如果你真想走這條路,還是先提升一下自己的學歷,之後再考慮具體崗位,但是如果只有初中學歷的話,基本上是沒戲的。

❸ 作為一個程序員 有什麼好的兼職

作為一個快十年經驗的程序員,給你些建議:
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個最重要!
2、干貨,你要找兼職的地方,要看一下自己的關注點在哪兒,如果是有單就接,那麼可以在網上發個需求,,或許有人會找你做眾包(比較累);如果是想一邊賺錢一邊提高自己的能力,那就要去一些垂直類的網站(垂直類就職專門做程序員兼職的意思),以前是同事給我介紹私活乾乾,最近手頭, 上發了簡歷幹了5天活,賺了小兩萬,你可以去看。這個是時薪計價的,你干幾小時,給你幾小時的錢,還不錯。
3、別的不太清楚,要朋友推薦了;

❹ 25歲程序員是什麼梗

程序員的梗是一個看起來年紀比較大,頭發也沒多少的中老年人其實是個20出頭的程序員

❺ 華為工程師猝死,36歲,22月無休,又一程序員猝死

【多維計劃 1月7號快報】 這兩天看到一個帖子,挺難受的。 36歲的 華為 工程師,在 肯亞 過勞死 。

事發時,他在開車,突然覺得 頭痛 想要休息,把車停下來後,整個人就失去了意識,然後開始嘔吐。

送到最近的醫院,拚命搶救仍於事無補。

優秀的工程師撒手人寰,留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的妻子。

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22個月都沒有休假回家。

即便是節假日,也要為了保障業務全天留在客戶處值守。

直到離世,還剩餘33天的年假,但他再也沒有機會用了。

出事前10天,他領到了海外十年獎牌。

出事前一周,曾發微信給妻子說,可能挺不了了。

出事前2天,仍在在通宵工作。

妻子的文字如泣如訴,看著這些無比揪心:

華為永遠不缺少這樣的熱血男兒,舍小家為大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今在非洲的各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家喻戶曉,是 中國製造 的驕傲與自豪。

可是,我的小家,從此破碎了。

八歲和三歲半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保護他們的爸爸。

我再也等不到那個和我白頭偕老的愛人,年邁的婆婆白發人送黑發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華為 的Slogan里寫:

偉大背後,皆是苦難。

這苦難里,有民族的苦難,也有集體的苦難。

可個人的苦難,又有誰能來為其買單?

這些年,我們好像經常看到類似的新聞。

大疆 無人機 25歲程序員, 哈工大 剛剛畢業的碩士,同學眼裡的精英, 猝死 家中。

26歲的醫生加班猝死,他的朋友圈裡寫著:黑+白+黑,下班啦,活著真好。

無比心酸,無比諷刺。

44歲春雨醫生 創始人 兼CEO,因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36歲御泥坊原董事長 吳立君 ,因長期辛勞,突發腦部靜脈 血栓 去世。

猝死,早就不是小概率事件。

甚至成了很多高薪白領的標配,成了無數年輕人心頭的刺。

網上有個段子說,那些比你優秀還比你拚命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有人答:比我先死了。

聽起來好笑,細想扎心。

大公司,高薪職員,企業高管,通常名校畢業,年薪十萬百萬甚至千萬,可是然後呢?

沒有倒下之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倒霉的人,忍忍就過去了。

沒有倒下之前,每個人都覺得還能堅持就堅持一下,一想到賬戶里的存款,就又多熬了幾個大夜。

可是倒下以後,一切將毫無意義。

我一個學通信的同學,TOP5高材生,TOP3碩士,最後卻留在老家,拿著幾千塊的工資。

很多人說,你這也太大材小用了!

去深圳發展,年薪百萬不成問題,幹嘛非要留在小城市。

他說,因為我想多活幾年。

有人覺得他沒出息,我卻覺得他夠真實。

何止通信行業?

搞設計的,搞 營銷 的,做銷售的,做 新媒體 ,搞咨詢的,做審計的,醫護人員,還有創業的小老闆等等等。

熬夜通宵,哪個不是家常便飯?

哪個不是壓力大到,早早上床依然睡不著?

哪個不是一邊拿著保溫杯,一邊對著電腦?

多少公司,把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多少人有苦難言,即便累到禿頂,還是要保住飯碗,繼續拼。

領導說,沒人逼你啊,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這是真話。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那些,想要掙錢,想要拼事業,寧願透支 健康 也要擠破頭,進大公司拚命的人。

這個世界也從來不缺那些,內心充滿激情與熱血,在理想與榮耀面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但對於我們這些絕大多數的平凡人來說,拿命換錢,實在不值得。

公司是一個龐大的機器,越是大公司好公司,越是如此。

而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顆螺絲。生銹了,重新打磨潤滑,再被擰上去,接著用。

壞了,就被拆掉,立刻被替換上新的,但機器的運轉絕不會停。

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缺了你不行的。

今天你猝死了,你離職了,你甩手不幹了,公司一切還會照常繼續。

對於公司來說,你隨時可以拋棄,但對於家庭來說,你卻是無可代替。

去年有一個刷屏視頻叫: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

程序員凌晨四點關燈,早餐店凌晨四點開燈。

白領24小時開機,

醫生根本無暇看 手機 。

辛苦時你喜歡說沒事兒,面對家人又因為工作必須說「有事兒先掛了」。

有人因為太忙滴水不沾,有人因為客戶必須一飲而盡。

有人無法安睡,因為要讓別人酣睡。

習慣了在工作的地方生活,也習慣了在生活的地方工作。

你總說忙完就去 旅行 ,卻把電腦塞進了行李。

這是一個獎勵拼搏的時代,我們不舍晝夜不辭辛苦。

我們用40年,走完了別人幾百年走完的路。

他們說,庸碌沒有未來,拼搏就不白費。致敬每一個你,成就奮斗的自己和奮斗的中國!

感人嗎?感人。

雞血嗎?雞血。

但講真,仔細品品,卻感到心理不適。

我們這個時代,精英累到猝死,藍領累到猝死,普通人依然累到猝死。

與其贊揚中國人到底有多拼,不如問問中國人為什麼活得這么不要命。

我們高喊,中國人好棒好牛好優秀,就好像中國人根本不需要睡覺,中國人根本沒有一家老小。

拼搏與奮斗是偉大的精神,但用透支身體去拼搏,倡導那些用命換錢的故事,是否有些畸形?

最近我發現,越來越多人開始默認,加班是最正常的事。

不加班的人,反而顯得不正常,甚至有人背後嘲笑你,是不是太懶太不努力了。

紀錄片 《過勞死—你不知道的日本社會的另一面》中說:

在日本,社會的普遍價值觀認為,加班是有能力的表現。

如果一家的丈夫每天早早的就回了家,會被周圍人所詬病,被認為是沒能力,不受公司的重用。

但在公司呢?

你沒日沒夜加班,也許只會換來領導的一句:怎麼這么沒效率!這么不會安排時間呢!

你說氣不氣!

過勞死這個詞,最早源於日本。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極度繁榮,卻有無數青壯年,因為長時間加班,過度 疲勞 導致死亡。

而現在,據2016年 央視 報道顯示,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

成功超越了日本,成為 過勞死 第一大國!

整體的成就萬眾矚目,個體的犧牲於事無補。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似乎人人如此。

惜命又焦慮,生活往往身不由己。

道理都懂,但實際行動卻矛盾重重。

前一陣子寫稿子,手頭特別多活,都是又難又急的那種。

經常是早上醒來看手機,一堆留言,上午給選題下午初稿,晚上給選題半夜發表的那種。

還經常是盤點總結類的大稿子,搜集資料就得幾小時。

礙於面子,還是接了下來。

電腦前奮筆疾書一天,腦子不停轉,交稿關機,想好好歇一下,發現呼吸困難。

心臟 突突,頭也迷糊,明顯勞心用腦過度,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一刻我想,說啥也不能這么寫了,誰都想掙錢,但身體不允許,實在拼不起。

新年放假三天,各種 新媒體 群里的人都沒休息。

一個個都在加班熬夜,趕稿子追熱點,一邊自嘲一邊苦熬,彷彿節假日從來不存在。

像我這種靈活自主的工作,連軸轉兩天就感覺累的快要 猝死 。

更別提那些,在崗位上頂著領導的壓力,憋氣委屈,還得沒日沒夜幹活的人。

可是,生活不該本末倒置。

我統計了一下,2018我掙的錢主要用來幹嘛,結果觸目驚心。

月薪過萬有什麼用?去趟醫院就沒了。

捨不得買新衣服新 手機 ,捨不得奢侈,卻在買保養品上無比大方。

各種 保健按摩 ,幾千幾千的花都不心疼。

放棄健康掙到的錢,最後為了 健康 都花沒了。

試問自己,錢掙得不少,幸福感卻很少,折騰一遭,到底是圖啥呢?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輛奔跑在時代高速上的列車。

超載負荷,全員加速。

然而也許今天你還能在高速上飛馳,明天自檢依然能通過,沒有人質疑你的運行能力和加速度。

只有在突然報廢的那一刻,我們才會明白自己已經頂著危險,行走了多久。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不斷打拚,這是美好又 正能量 的事兒。

但凡事最忌過猶不及,活著是對得起世界,更要對得起自己。

如果有機會,去問問那些百歲老人,去問問那些 癌症 病人,你會明白到底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總是喊著,不敢倒下,因為身後空無一人。

卻沒有想過,若有天真的倒下,你的愛人,孩子,父母要如何面對失去。

新的一年,希望你拼一點,也希望你淡然一點。

希望你多掙一點,但更希望你多愛自己一點。

2019,其實沒有什麼宏圖大願。

因為始終明白,這世界比掙錢更重要的,是活著。

❻ IT程序員有沒有年齡限制,年紀大了是不是就做不了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立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在國內,過了35歲,對編程還有熱情的程序員真心不多了。編程就像登山一樣,越往上爬人越少。35歲之後,除了轉管理,仍堅持寫代碼的都是這個行業的中堅力量,必將大有可為。

因為,編程不是青春飯,技術才是硬通貨。

編程絕對是一門技術活,程序員是一門「手藝人」。甚至可以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歲,你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不合格的程序才會喜歡速成、好大喜功。(酷殼-陳皓:編程能力與編程年齡)

首先,數據說話:來看看編程水平和年齡關系的兩張圖。
美國學者對 Stack http://Overflow.com上的用戶進行了數據挖掘,製作了這樣兩張圖:
(Patrick Morrison & Emerson Murphy-Hill |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

1、年齡分布圖
可見,程序員年紀呈正態分布,高點在25歲左右,但是中點在29歲左右。

2、能力和年齡分布圖
程序員的能力=總聲望 / 活躍時間

令人驚訝的是,程序員的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所以說,程序員吃的不是青春飯。只有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碼農」,才是吃青春飯的人。然後,再舉個栗子,看看這個酷酷的矽谷

Frank Jernigan
2001年,我加入了Google的工程師隊伍,那一年,我55歲。沒錯,在Google的四年時光,我一直都是那裡年齡最大的程序員。

我做了什麼?我不是團隊領導,也不是經理,我只是一個單純的程序員——和一群平均年齡小我25歲的同事一起工作。我的年齡貌似從來都不是問題,我感覺自己只是團隊的一員,同時我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上了年紀並不意味著落後,除非你脫節。為了不和潮流脫節,我從不曾停止學習。1975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用的是打孔卡片和大型伺服器,用Fortran 和 PL/1 語言編程。20世紀80年代,我對OOP(面向對象編程)產生了興趣。我學習了所有和它相關的東西,並且撰寫了題為《使用面向對象編程的設計方法論》的碩士論文——現在應該被埋在波士頓大學的協議棧裡面吧。

在用Lisp語言編程十年之後,1990年我開始學習使用新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C++。僅僅幾年之後,網路大爆炸出現,我又進入了網路開發領域,開始使用HTML/javaScript等新技術。學習,不斷的是學習,是我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中實現轉變的關鍵。

我觀察到很多和我年紀一樣的程序員轉入了管理崗位,或者爬上領導崗位,或者完全轉行到和編程無關的新領域。在我早期的大多數工作中,我的經理都會注意到我是一個有天賦的編程員,然後不怎怎的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應該成為一名經理。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我可能會接受這樣的提升,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討厭當經理。我喜歡軟體開發——這就是我想從事的事情。當我的經理走到我的辦公室,看見我在專注編程的時候對我說:「你為什麼在編程?你現在是一名經理了!」一切都很清楚了

❼ 我今年25歲,在國內做程序員,目前工資12k稅前,想出國留學,然後可以的話就移民。 想去澳大利亞或

網路教育大專文憑是否有正規的畢業證?是否能開具成績單?如果說都有的話可以跟具體學校申請試一下,因為不同的學校對於這種成人教育文憑的認可度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學校認可你大專的學歷,那麼你可以直接申請本科課程或是大一文憑課程+大二大三本科的offer一起發給你,上面會寫清楚入讀文憑和本科的條件。一般來說都是文憑成績達到多少或者合格即可升入本科,不會要求提供高中畢業證。

如果沒法申請預科或本科的話,那麼可以考慮TAFE課程,就是職業教育課程,這個課程要求完成高二或同等學歷。

因為每個學校的要求不一樣,所以沒辦法明確的告訴你澳洲或紐西蘭的學校都認不認可你的網路大專文憑,但是你申請時肯定是要提供畢業證和成績單的。所以如果能提供的話,那麼最好是多申請幾個學校試一下。

❽ 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嗎,可以干到多少歲

作為一個技術老兵,在技術行業內混了十幾年了,明顯能感覺到目前國內軟體開發工作,在某些行業就是吃青春飯般的存在,尤其是表現在互聯網公司,而且公司越大加班的瘋狂程度越強,互聯網公司更加喜歡招收一些年輕人畢竟工資相對低一點,沖勁還足最關鍵能不惜體力的加班,國內互聯網公司大部分做的事情跑馬圈地,應用級的開發居多,所以難度不是很高,有了2,3年的工作經驗就可以跟著做了,誰的執行力強能夠加班更加被公司所喜愛,很多老程序員在互聯網公司體驗幾年基本上就回歸傳統軟體企業了。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時候發現年齡超過35歲就開始有意設置門檻了,畢竟這個年齡段的程序員人生閱歷也比較豐富,對於職場上的一些事情也摸得比較透徹,說的不好聽就是職場的老油條了,公司出個什麼政策這幫人看到比較徹底,不容易忽悠,年輕點的更加容易被接受,所以說成是吃青春飯的職業有點誇張,但一定程度上也能說得過去,國外40多歲繼續做研發的環境要不國內還是好很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找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約,現在過40多歲如果還在寫代碼肯定被周圍的人議論了,都這么大了也沒混上個管理職位之類,現在這個年齡段還在一線寫代碼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基本上屬於公司頂樑柱存在,絕大部分做著技術管理,並沒有完全脫離技術崗位,遇到難點還是上陣去解決問題。

老程序員如何在技術生涯找好自己的方向點?

1.盡早向技術管理方向轉移

越是拖到最後完成轉型形式越是被動,管理是一種學問,不像是玩技術你把自己管理好久萬事大吉了,技術類的管理如果在技術能力到位的情況下可以,以技術服人這樣無形之中減少了管理的阻力,更加容易讓底下的人信服,平時多補一些管理方面的基礎。如果有轉的想法今早實施,做什麼事情都要趁早。

2.將技術進行到底

技術類在職場上的分支有兩個主項,一個是管理方向,可以沿著這個路線一直做到副總或者更高的級別;還有一個技術專家方向,對別的事情不感興趣就想著一輩子能研究點技術,也沒有什麼大的追求,在很多公司專門設置某個項目的技術專家稱號,職位基本上和技術經理持平,算是同一個級別,同樣是拿著這個級別的薪水。

技術職位如果技術足夠強,可以考慮直接在這個方向一直走向去,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於高級的技術專家永遠都是持開放的程度,金字塔上層的技術人才畢竟是少數,但也是技術領域一直欠缺的,如果喜歡技術並且乾的還不錯就可以考慮在這個方向上一直堅持到底。

3.轉行做別的職業,闖出另一番天地

很多程序員中間轉行挑戰別的行業,只要能把一個職業做好一定能夠把別的方向給弄好,嘗試新的天地未嘗不是一個方向,新的方向新的起點新的挑戰,可能帶來的是新的收獲。

作為一個程序員也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心頭,能做的就是拚命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擔心年齡大了淘汰,只能是繼續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

希望能幫到你。

很多人都說程序員這個行業就是吃青春飯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呢,難道程序員真的感到30歲就要退休了嗎,或者必須轉行嗎?程序員難道不就是敲代碼嗎,難道年紀大了敲代碼就不能敲不動了嗎?不是都說程序員靠經驗嗎,經驗越豐富,不就是技術越豐富嗎?作為過來人,今天索性沒啥事,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吧。

首先、先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吧。

第一個 就是很多人在這個行業干久了,從大學畢業到30歲至少也得6,7年了吧,行業做久了很多人自己也會感到厭煩,也想換換新的行業,嘗試一下新的崗位,當然轉行有風險,所以很多人轉行都是轉比較靠近的,比如做運維、做產品、做教育、當然走管理路線也是,這些都是比較輕松好轉的行業,基本風險不大。

第二個 就是很多做開發公司加班比較多,晚上下班回家比較晚,陪老婆孩子沒時間,況且加班熬夜身體吃不消,搞不好把身體搞垮了,而且大部分程序員都是懶得運動,健身的人,作息時間不規律,最後30歲的人居然熬成了快60歲的大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程序員就是禿頂(這里我要澄清一下不適所有程序員都是禿頂呀,至少我還完好的保留著頭發),在這里不得不替這些人傷心3秒鍾。最後連娶老婆都去不到,還有很多連說話都說不通的人,表達能力已經到達到了原始 社會 。

第三個 就是很多那種在公司混日子,技術能力差一點的,以為公司就是可以養老的人,技術干不過別人,工資不見長,可以說非常佛系的,在這個行業混了個6,7年,終於待不下去了,壓力大呀,老婆孩子一家人的希望呀,最後選擇了轉行,最後離開的原因竟然是公司不需要這種人了,但是我們想想哪怕是爭一口氣也不會混到這么差呀。

其實呢,不是說程序員真的就是考吃青春飯,30歲之後就必須的轉行,想想原因還是在這些人自己身上,年輕不願意拼實力,不願意積累點能量,真正有技術的人,想想公司能放走嘛、高薪難道還差嗎,除非那公司真的做的有點過分,虧待功臣,卸磨殺驢呢,自己不爭氣在前,怎能怪別人呢。

當然加班、熬夜這些都是存在,但是其他行業也不好做,那些高管,有錢的職業經理人,哪一位不辛苦呢,而且其他行業也是一樣,老闆雖然壓榨,但是真正想要福利好的,除非公務員,不然工資很低,所謂功高者後祿,這個不會假。

另外當然也有很多願意嘗試新行業的人,願意挑戰,嘗試新的開始這也有很多。總的來說,程序員真的是不是吃青春飯呢,不能一概論之,有經驗,有能力的人,高薪,誰願意走。

絕大多數程序員確實是吃年輕飯。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承認,等你到40歲之後就知道了。

這里有個界定,從事研發的排除在外,從事開發的包括在內。要注意研發和開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一般研究所,研究生院中的程序員多叫工程師,這類人是越老越值錢。年紀大經驗越多,能力扎實,對做研發突破苦難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

而開發不同,開發更多是面相年輕人來做的,你開發一款軟體給60歲的老大爺們,且不說你開發的好不好,老大爺他也不會用。

一般從事開發的程序員在35-45歲時是個分水嶺,能力強,有水平能熬到領導層,或者能獨當一面,那麼就留下來。如果不能基本就被淘汰了。而這部分留下來的人只是少數。

為什麼程序員要年輕化?第一,上面說過,開發主要針對的用戶是年輕人,那麼只有年輕的程序員才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愛好什麼。讓一名60歲的老程序員寫一個 游戲 ,能火起來的概率不大。第二,年輕人無牽掛,肯吃苦,能加班熬夜,工資待遇又相對低。上了年紀的程序員家裡有老婆孩子需要管,還有父母需要照顧,也沒有了年輕時干勁,思想也漸漸和 社會 主流脫鉤,並且工資還極高。這個時候如果這個老程序員不能為企業創收,那麼辭退一名老程序員,省下的薪水可以在招好幾個大學畢業生。

有些話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無能人的借口,看看各大企業裁員的年齡段就知道了。

只有碼農,靠蠻力,用體力而不是用腦力的程序員才是吃青春飯的人!

大多數程序員都認為程序員是個吃青春飯的職業,編程這個事只能幹到30歲,最多35歲吧。每每聽到這樣的言論,都讓人感到相當的無語……

有研究者用了最近5年內比較流行的技術Tag,然後用了一套比較嚴謹的演算法來查看那些所謂的「老程序員」是否在新技術上跟上不了,所謂跟不上,也就是這些老的程序員在回答這些新技術上並不活躍。所謂老,就是37歲以上的程序員。

老程序員和年輕的程序員對於一些新技術的學習來說也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項目還超過了年輕的程序員:

1、程序員技術能力上升是可以到50歲或60歲的。

2、老程序員在獲取新技術上的能力並不比年輕的程序員差。

由於如今許多的年輕程序員太浮躁了,才會說30歲是程序員的頂峰。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還沒有編程到30歲,還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程序員。所以,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年齡在40以上,並且還對技術保持熱衷的「老程序員們」,他們無一不是身懷絕技,在公司身居要職或高管,成為公司最寶貴的技術保障。

工齡超過三十年了,做了一輩子程序員,單位還在不斷招人,所以還有事情做,沒有坐冷板凳,不存在什麼危機。。

公司也很重視加班,但我早就過了干體力活的階段,領導並不管我加不加班。進度慢了領導就會說你需要人嗎。

學新技能么,還好吧,java,c語言這樣的經典可以用一輩子,重要的是有編程思維,學習並使用哪種語言很容易。

做一輩子程序員肯定是可以的,只是很多人不願意而已。可能男人野心大了些吧,編程一輩子覺得很丟臉,總想往上爬。。身為女性就沒那麼多想法,人到中年,有人願意雇我們有口飯吃就滿足了,老老實實幹活的人,老闆不會不要的,換過幾次工作,並沒有遇到年齡障礙,也沒有刻意去經營人脈,你的表現如何,別人都是默默看在眼裡的。。

回顧一下,有幾點經驗,一是不管坐哪個職位,不能丟掉編程這個技能,做了很多項目的負責人,框架自己搭,核心模塊自己寫,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項目完成有保障。。項目結束了,就要去當普通程序員,有一手過硬的編程技能,還是挺受歡迎的。二是不能總是生活在一個舒適圈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迎接新的挑戰,每次接受新的項目或任務,一定要有所突破,不能只是單純的重復。

我也算是這個行業的一位老兵了,從13年到現在也快八年了,程序員其實是挺費身體的,熬夜加班家常便飯,所以我覺得程序員是在吃青春飯,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看誰下班的晚,不管你在公司有沒有在做事情,只要你下班比其他人晚那麼你的績效就一定不會差。至於我現在的話已經沒有經常加班了,偶爾發一下版,上下班都比較規律,這就是我還在堅持的原因,程序員能幹到多少歲這全看你自己,我身邊三十多歲依然在干程序員,雖然程序員吃青春飯,但是你自己也可以選擇往中層或者其他崗位去轉,肯定不能再像初出校園那樣,不然身體遲早吃不消的,禿頭,脂肪肝,亞 健康 ,近視,腰椎間盤脫出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大家不要覺得程序員的工資就一定非常的高,這也要看地方,像重慶程序員的工資還真不如有些工種。

大多數程序員認為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工作。編程只能幹到30歲,最長可達35歲。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都讓人感到適當的無語......

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老話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篇論文《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英文版)。本文是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兩個人,他們在StackOverflow.com上對用戶進行了相關的數據挖掘。一些數據出來了。(StackOverflow.com上的數據被公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進行分析和核算,所以這篇論文的實際情況還可以。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年齡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到程序員年齡的正常分布(高點大約是25歲,但中點大約是29歲)然後,計算每個人的月營業額,這樣你就可以找到用戶的真實生動的時刻,這樣便於計算程序員的真正才能。 (總聲望/活潑時刻),我可以得到他每個月均勻得到的Reputation。我們可以看到程序員的才能從25歲開始上升,並且直到50歲才會開始下降。因此,程序員不吃青春飯的。只有碼農,依靠蠻力,使用武力而不是腦力的程序員才是吃青春飯的人。

年齡大可以跟上新技能嗎?該論文的作者使用了過去5年更受歡迎的技能標簽,然後使用更謹慎的演算法來檢查所謂的「老程序員」是否跟上新技能。所謂的跟不上,也就是說,這些老程序員並沒有積極回答這些新技能的問題。所謂的老,就是是37歲以上的程序員。

我可以看到老程序員和年輕程序員在學習一些新技能方面相似,有些甚至超過了年輕的程序員。

論文的結論是:

1、程序員技能可以升至50或60歲。

2、老程序員在獲得新技能方面並不比年輕程序員差。

結論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由於現在很多年輕程序員都太浮躁了,據說30歲是程序員的巔峰。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你沒有編程到30,你就不能成為「合格的」程序員。因此,並不是編程編到30歲就玩完了,而是編程編到30歲才剛剛入門。

這個問題,我應該比較有發言權,大城市呆過2年然後回了小城市,5年程序員轉行當老師。大部分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因為大部分程序員干技術,只是停留在應用層面,沒有足夠的平台,5年後很難再有質的提升。技術有了提升後,還需要有足夠大的平台才能撐的起你的薪資。我離開程序員行業的導火索是見到某公司,辭退唯一的一個45歲架構師。當然如果你可以不要求高薪,放平心態,我相信很多公司還是願意要大齡程序員的。

到35歲還在基層那基本上就是沒希望了,隨著年齡增長,思維能力不如年輕人,如果不能升上去帶團隊,那隻能一直做基層碼農。

程序員三十以後就老了,一是技術更新太快,二是經常性熬夜加班,三十以後轉管理崗,搞技術吃不消了。

❾ 根據大數據解析:程序員可以干到多少歲

開發者吃青春飯,編程這個事最多35歲,每次聽到這樣的言論都讓人覺得無語。我們先看一篇論文 《Is Programming Knowledge Related to Age》,這篇論文是兩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兩個人對StackOverflow.com上的用戶做了相關的數據挖掘得出來的一些數據。

數據全量是1694981用戶,平均年齡30.3歲。

程序員年齡最高點在25歲左右,中點是29歲左右。

計算每個人每個月的Reputation,這樣可以找到這個用戶的真正的活躍時間,這樣便於計算這個程序員的真實能力。 (總聲望/活躍時間),可以得到他平均每個月得來的Reputation。

我們來看看程序員的能力和年齡段的分布圖:

根據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程序員能力從25歲是一個上升點,到50歲才會下降。

論文的作者用五年內比較流行的技術Tag然後用了一套比較嚴謹的演算法查看所謂的年齡大的程序員是否能跟上新技術。

我們看下錶:

以上可以看到年齡並不會影響新技術的學習,甚至有些項還超過了年輕的開發者。

論文最後得出結論是程序員技術能力是可以上升到50歲到60歲了,老程序員在獲取新技術上的能力並不比程序員差。

雖然上面數據可以看出來,年齡不會成為程序員技術的絆腳石。但實際上,企業招聘更需要全面考慮,首先一般企業招聘的高級、中級、初級程序員就是有佔比的。肯定是高級程序員佔比是非常少的。

另外就是身體問題,我們知道開發是工作需要經常熬夜,動腦學習等。有些程序員到了35歲以後就會覺得身體跟年輕人拼不了,自己就找一個顧問工作退居二線了。你還能想到什麼影響?歡迎評論。

❿ 25歲,半路出家想學編程,求實在的回答

1:既然大學里學過,重新看一遍書,很容易回憶起來以前的那些知識.如果不是搞演算法,數學對編程沒太大影響,英語也只是用來看英文資料,對編程序也沒太大關系.建議先把最基礎的知識回憶起來.25歲也不晚.我有個同事,剛進公司的時候在市場部.後來轉到技術部.他那時候也差不多25歲左右,現在工作的也不錯。
2:做程序員看似收入不錯,可也不會太高,屬於撐不著,餓不死的那一類.公司裡面掙錢多的,只有一個在寫程序,他是從美國回來的博士.
3:做程序員很辛苦,我們公司的程序員需要長期出差,即使那些不出差的,也要經常加班.如果年齡比較大的話,由於家庭或精力等原因,肯定不會繼續寫程序了.何況程序員工資不高,很多人都會向管理等崗位上轉行.
4:如果你只是想寫程序,就不用學匯編/編譯原理等等那些了。直接學你感興趣的語言,數據結構一定要學好.
5:建議先學C,容易上手.並且工作上也用的到.我就是主要做C的.JAVA確實范圍太大了,曾經接觸過一點點,JSP/JAVABEAN/中間層/架構/WEBLOGIC等等那些名詞就把我搞蒙了。
6:前兩年的收入肯定不高,在學習階段不要介意收入問題.在IT行業收入是和能力成正比的。如果做的好,可以跳到外企.

哥們,你一定先考慮清楚再轉,我工作兩年,快做項目經理了,可是做技術太單一,離自己開公司的目標越來越遠.正在考慮什麼時候轉到業務部.

閱讀全文

與他是我們公司的25歲的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馬程序員路徑大全 瀏覽:1000
saas平台PHP 瀏覽:333
雲伺服器科學計算配置怎麼選 瀏覽:649
jar解壓命令 瀏覽:609
php正則問號 瀏覽:299
無線已加密不可上網是怎麼了 瀏覽:464
什麼app可以免費做手機 瀏覽:375
異性下載什麼app 瀏覽:680
51單片機程序單步視頻 瀏覽:241
家庭寬頻如何連接伺服器 瀏覽:119
汽車高壓泵解壓 瀏覽:772
上門正骨用什麼app 瀏覽:761
安卓為什麼免費使用 瀏覽:397
加密貨幣都有哪些平台 瀏覽:628
python和matlab難度 瀏覽:391
python爬蟲很難學么 瀏覽:574
小米解壓積木可以組成什麼呢 瀏覽:817
為什麼滴滴出行app還能用 瀏覽:566
怎麼升級手機android 瀏覽:926
php權威編程pdf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