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老了怎麼辦
很多人都是說程序猿是吃青春飯的,上了年紀的程序猿將會面臨著腦力或者體力不支的問題,導致一些老程序猿不再被公司重用或者重視,甚至面臨失業的危險。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其實程序猿老了未必就沒有用了,很多老程序還是大用用武之地的。
Ⅱ 「程序員35歲被淘汰」已經22歲了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焦慮文,又提到了 程序員35歲被淘汰 的說法,雖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測試,但也很難不被這個焦慮 浪潮 影響。有識之士也寫文章批駁這種觀點,也指出了散播焦慮的某些機構和個人,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削弱的跡象。
我心生疑問:這種觀點從何來?
然後就有了這篇非常不嚴謹的互聯網考古文章,通過搜索引擎(互聯網記憶) 探索 這種言論的起源,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PS:我的能力已經很難找到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記憶了。
起源時間
經過一番摸索,終於將時間鎖定在2000年,來源是CSDN這個古老的網站論壇模塊。
35歲以後不做程序員做什麼?
這是我能找到最早的資料了,看底下回帖內容的話,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這個說法已經有一定市場了。底下回帖內容有一部分還是能值得一看:
Noble 2000-12-15
做編碼員,35歲是太大了。
做程序員,35歲還年輕著呢。
要搞清楚,不是說會編寫點程序就是程序員了。
breath 2000-11-26
如果你熱愛編程序,願意看到自己半輩子沒瞎忙(就是說有人喜歡、許多人用你開發的軟體)
那麼35歲正是開花結果的好年齡
如果你只願意跳來跳去,做些爛東西賺錢
那麼35歲才轉行有點晚
另外我也找到了幾篇同一時期的帖子:
35歲後我們怎麼辦?
公開報道
我找到了一篇2001年新浪網,文化教育模塊一篇報道,題目是《盛產導致過剩 北京IT人才去留兩彷徨》,時間2001/07/17,其中分析IT人才產生去留量彷徨情緒這種現象的原因:
• 北京產業優勢明顯,都不願意離開
• 人才過剩,大量計算機畢業生擠在北京
• 互聯網裁員潮陰影揮之不去
• 彼時互聯網太玩命
報道末尾這么寫:
從同一時期相關報道中的案例發現,20年前的大學生(其中不乏國內211名校畢業生)已經開始焦慮職業生涯35歲瓶頸了。
從退休到淘汰
在2000 ~ 2001年相對早起的資料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 上世紀末那會兒,曾有「做IT,35歲就可以退休」的說法 ,就是說程序員從24 ~ 25歲開始,奮斗(玩命)10年,然後就可以退休了。由於我沒有找到任何2000年的資料,所以無法查證,但熟悉互聯網 歷史 的人應該能明白這其中的變故。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年的 歷史 最高點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個股市市值蒸發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斷崖式下跌甚至關門歇業,一大批程序員失業轉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聯網公司苟延殘喘活到了2004年。
早期精華文章
在搜索這些信息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2004 ~ 2005年的關於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公開的報道。後來一直到2007 ~ 2008年,在我搜相關信息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資料大量引用了下面這段話:
國內一個很著名企業老闆曾經說過:在IT行業超過35歲的技術人員將被淘汰,所以不要35歲後的技術人員。導致整個業界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行業都在排斥年齡超過35歲的人員,也導致很多工程師為自己35歲以後的前途發愁而轉行。因為很多人都認為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而軟體開發就是吃青春飯,過了35歲就沒用了。
以我菜雞的能力,沒有找到這位著名企業老闆相關資料,但是這段話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最終文章來源是天涯論壇,文章樓主:wcyht234 時間:2007-07-01 22:28:00。作者通過自身經驗,分析國內外一些案例,然後分析了這種思想的來源等等,總體是非常正面的。文末作者總結分享給大家: 所以大家千萬別被別人誤導了,要看清 歷史 的發展規律。注重持久和執著地發展。
這篇文章不僅有現狀剖析,也有時代高度的觀察,又不乏人生思考。其中從國內IT行業發展、利益分配、價值取向等方面給後來的IT從業者或者有意向從事IT行業的人提供參考,給出了建議。
這里不得不再引用作者的一段話:
當然了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眼花繚亂。今天java ,明天。點NET,J2EE,JSP;確實需要強的學習能力,年齡大了自然學習能力下降。年輕人當然腦子活,富有創意。但是聰明不能代替經驗,並且多數情況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僅僅依據此就認為否定了經驗和思維能力。
30歲還是35歲
在搜索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過程中,居然找到了程序員30歲以後能做什麼的靈魂之問,最早追溯到2004年天涯論壇的一篇帖子:
30歲過後,是繼續從事IT技術呢,還是堅決改行?
最晚的說法是2017年手機網易的一篇文章:
IT行業吃的是不是青春飯
還附帶了一篇標題黨的文章,日期不明,雖然看不懂但是我大為震撼:
30歲,程序員心中永遠的痛
這里還找到一篇30歲是不是IT人職業黃燈的文章摘要:
在你覺得30歲後IT人的路會越走越寬還是越來越窄的調查中,只有2%的人認為30歲以後大部分人難以適應 社會 ;10%的人覺得難說,有的人很難改變思維方式了;13%的人認為:只有少數精英可以有更好的發展;而45%的人認為不一定,因人而異;還有30%的人肯定是越做越寬,可以多方嘗試。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並不覺得30歲以後是IT人在職場中的黃燈。
一篇神奇的文章
在我搜到關於程序員年齡導致的職業瓶頸時候,大多數作者都是秉持想歐美發達國家學習的觀點,很多編程大佬超過40歲甚至50歲還在編程一線工作,很多著名的語言、系統、框架都來源於大佬們的 35歲以後退休生活 。但有一篇文章是在雞立鶴群,讓我無法忽視。
【搜狐IT評論】41歲的老張,計算機軟體專業本科畢業,具有10多年軟體開發的工作經驗。他一開始對自己的跳槽充滿信心。然而,每當他將自己精心策劃的求職簡歷向用人單位呈上時,人家指指「應聘者須35歲以下」的應聘條件,便將老張的簡歷給退回來了。
41歲工作十幾年,就當15年,也就是26歲進入IT行業,這篇文章2007年,老張應該是1992年進入IT行業。我腦容量有限,想像不到這么早進入行業十幾年的從業者還在人才市場投簡歷是何種場景。
老張還從有些招聘人員的眼中解讀出這樣的信息:「都四十多歲了,還在干基層的開發工作,業務一定不精。」最終,老張帶著挫敗的情緒和失望走出了IT人才招聘市場。
老張從眼神中都能解讀出來這么多,用現在的話來說,腦補能力可見一斑啊,乾脆改行做編劇當個作家也不錯。
其實不唯老張,就是在國外,許多40多歲的人都說,在信息技術行業年齡歧視極為普遍,他們為此感到焦慮和憤怒。
據悉,英國一個擁有30年的信息技術行業工作經驗,從事過編程、高層管理等工作的人,49歲時想尋找一份新工作。結果在接下來整整一年的時間里,都沒有一家職業中介給他回復。後來他做了一個試驗,將簡歷上的年齡改為30歲,3天內就接到了5個電話。
作者對2007年的國外IT行業了解不少,19歲進入IT行業,30年工作經驗,一年沒有接到電話,改成了30歲,3天接到5個電話。這怕不是老張的英國影分身吧,真就是30歲,30年工作經驗了。不知道打電話的是不是HR。
針對國內外IT業的年齡歧視問題,專家指出,由於軟體開發行業的特殊性,經驗是貶值而不是增值的。
專家說得對,我無話可說了。
互聯網的惡意
按照年份翻看互聯網關於程序員35歲的記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里明顯感覺到17年往後,越來越多關於程序員能不能幹到35歲的討論,印象中應該有很多是販賣焦慮的,但是仔細閱讀當時能搜到的文章,都是先拋出令人焦慮的現實(片面的),然後引出話題,然後多方討論說明這個命題不成立。
我想到一個新聞傳播學上的知識點,大概跟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類似。即使這是個偽命題,但是經過互聯網媒體的輪番轟炸證偽,人們腦海中會逐漸覺得這是個真命題。
例如:
• 今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不比Java流行。
• 明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執行效率不比Java高。
• 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語法不比Java簡潔。
• 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開發效率不比Java快。
• 大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工作收入不比Java多。
• ……
過一段時間,我腦子中就會形成一個觀點:Groovy很牛逼,甚至某些方面比Java更強。
當然這樣的話題能夠製造很多用戶互動,吸引更多流量,他們本意可能不是在販賣焦慮,現在看這些實際上販賣焦慮的人,他們實際都在賣課。
本來想收集一些互聯網對程序員的惡意,等收集完素材又覺得不太合適,大家看本章標題意會一下就好了。
Have Fun ~ Tester !
Ⅲ 22屆畢業生科班菜鳥程序員,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
編碼對一些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碼農大部分都要加班,是常態,別光看程序猿工資高的光鮮,有時候找工作,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結合你的特點和興趣,去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做,才是重要的。
要想好編程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有些人初衷只是因為編程薪資較好。但背後是程序員沒日沒夜的加班測試,頭發掉一大把,眼圈常年黑著,壓力大的不行。如果自己還沒明白職業光鮮背後的真實生活,僅僅憑借一點點興趣。那好好說,題主即使應聘到了程序員工作也堅持不了多久。在找工作中,一定要在興趣,現實,技能做到合適的折中。沒有精英的能力,就別羨慕精英的工作和生活。你糾結的原因在於,能力沒多少,想的卻很多。好好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Ⅳ 22 副為程序員定製的對聯,總有一副適合你流淚
相親版
上聯:捋順紅橙黃綠,不得美人
下聯:遠離世紀佳緣,方得始終
橫批:欣欣向蓉
年度版
上聯:說南道北,幾個變數難取名
下聯:思前想後,一行注釋上頭條
橫批:窮逼 VIP
生活版
上聯:上班寫 JavaScript 處處 $ 高亮
下聯:回家擼 php 行行 new 對象
橫批:見碼眼開
苦逼版
上聯:資料庫異常屢屢 500
下聯:瀏覽器崩潰句句 400
橫批:刪庫跑路
辛酸版
上聯:敲一夜代碼,流下兩三行淚水,掏空四肢五體,六杯咖啡七桶泡麵,還有八個測試九層審批,可謂十分艱難;
下聯:經十年苦讀,面過九八家公司,漸忘七情六慾,五年相親四個對象,乃知三番加班兩次約會,新年一鳴驚人。
橫批:誰能懂我
祈福版
上聯:文檔注釋一應俱全
下聯:脊柱腰椎早日康復
橫批:鞠躬盡瘁
生活版
上聯:西瓜包子帶一斤三個
下聯:大米白面少二十四克
橫批:1024
新手程序員
上聯:燙燙屯屯碼三天
下聯:紅紅火火過大年
橫批:!@#$%^&*()
高級程序員
上聯:坐北朝南一個需求滿足東西
下聯:思前想後幾行代碼安撫中央
橫批:一代鍵客
學生版
上聯:讀碼上萬行
下聯:下鍵如有神
橫批:運鼠帷幄
送產品版(和平版)
上聯:談業務定需求必能安內攘外
下聯:促穩定尋發展才好升職加薪
橫批:團結一致
送產品版(開戰版)
上聯:去他大爺,十個需求,九處修改,八個扯淡,七番六次急忙上線
下聯:改你媽逼,五日凌晨,四點加班,三里燈火,兩排一個猝倒桌前
橫批:你行你來
老闆送程序員版
上聯:百個功能願你一氣呵成
下聯:明年年終獎你十月工資
橫批:畫餅充飢
樓下大媽送程序員
上聯:少賺錢多說話,否則死得早
下聯:別加班勤陪聊,不會戴綠帽
橫批:人艱不拆
前端版
上聯:微博知乎占頭條誰與爭鋒
下聯:桌面移動待前端一統江湖
橫批:瞬息萬變
後台版
上聯:存數據訂介面如探囊取物
下聯:鎖非同步釋內存似手到擒來
橫批:後方安定
夢想版
上聯:抬頭不見八阿哥
下聯:低頭迎娶白富美
橫批:人生巔峰
形象版
上聯:格子衣,牛仔褲,眼戴八網路
下聯:文化衫,運動鞋,背跨雙肩包
橫批:員媛猿
來自社區
感謝 Growth 群里的群友
上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代碼
下聯:十兆九千八百七行行行見bug
橫批:生不如死
機房版
上聯:上拜圖靈只佑服務可用
下聯:下跪關公但求永不宕機
橫批:風調碼順
代碼內嵌版
上聯:1011001010101101110
下聯:0100110101010010001
橫批:1010
Phodal 版
上聯:待我代碼編成
下聯:娶你為妻可好
橫批:攢錢買房
Ⅳ 如何看待7月22日成都天府軟體園程序員跳樓
現在類似程序員這樣的白領工作壓力很大,容易得抑鬱症。應該多做心理疏導,避免悲劇的發生。
Ⅵ 程序員的最佳年齡是多少
來得及!
一般最佳年齡在20~28 正常情況下35歲之前都沒什麼大問題
22開始學的話,1年半左右就可以設計編程了
而且等以後年紀大了也不一定要你親自去參加設計的!
Ⅶ 華為工程師猝死,36歲,22月無休,又一程序員猝死
【多維計劃 1月7號快報】 這兩天看到一個帖子,挺難受的。 36歲的 華為 工程師,在 肯亞 過勞死 。
事發時,他在開車,突然覺得 頭痛 想要休息,把車停下來後,整個人就失去了意識,然後開始嘔吐。
送到最近的醫院,拚命搶救仍於事無補。
優秀的工程師撒手人寰,留下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的妻子。
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22個月都沒有休假回家。
即便是節假日,也要為了保障業務全天留在客戶處值守。
直到離世,還剩餘33天的年假,但他再也沒有機會用了。
出事前10天,他領到了海外十年獎牌。
出事前一周,曾發微信給妻子說,可能挺不了了。
出事前2天,仍在在通宵工作。
妻子的文字如泣如訴,看著這些無比揪心:
華為永遠不缺少這樣的熱血男兒,舍小家為大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如今在非洲的各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家喻戶曉,是 中國製造 的驕傲與自豪。
可是,我的小家,從此破碎了。
八歲和三歲半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保護他們的爸爸。
我再也等不到那個和我白頭偕老的愛人,年邁的婆婆白發人送黑發人。
人生至痛,情何以堪?
華為 的Slogan里寫:
偉大背後,皆是苦難。
這苦難里,有民族的苦難,也有集體的苦難。
可個人的苦難,又有誰能來為其買單?
這些年,我們好像經常看到類似的新聞。
大疆 無人機 25歲程序員, 哈工大 剛剛畢業的碩士,同學眼裡的精英, 猝死 家中。
26歲的醫生加班猝死,他的朋友圈裡寫著:黑+白+黑,下班啦,活著真好。
無比心酸,無比諷刺。
44歲春雨醫生 創始人 兼CEO,因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36歲御泥坊原董事長 吳立君 ,因長期辛勞,突發腦部靜脈 血栓 去世。
猝死,早就不是小概率事件。
甚至成了很多高薪白領的標配,成了無數年輕人心頭的刺。
網上有個段子說,那些比你優秀還比你拚命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有人答:比我先死了。
聽起來好笑,細想扎心。
大公司,高薪職員,企業高管,通常名校畢業,年薪十萬百萬甚至千萬,可是然後呢?
沒有倒下之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會是那個倒霉的人,忍忍就過去了。
沒有倒下之前,每個人都覺得還能堅持就堅持一下,一想到賬戶里的存款,就又多熬了幾個大夜。
可是倒下以後,一切將毫無意義。
我一個學通信的同學,TOP5高材生,TOP3碩士,最後卻留在老家,拿著幾千塊的工資。
很多人說,你這也太大材小用了!
去深圳發展,年薪百萬不成問題,幹嘛非要留在小城市。
他說,因為我想多活幾年。
有人覺得他沒出息,我卻覺得他夠真實。
何止通信行業?
搞設計的,搞 營銷 的,做銷售的,做 新媒體 ,搞咨詢的,做審計的,醫護人員,還有創業的小老闆等等等。
熬夜通宵,哪個不是家常便飯?
哪個不是壓力大到,早早上床依然睡不著?
哪個不是一邊拿著保溫杯,一邊對著電腦?
多少公司,把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多少人有苦難言,即便累到禿頂,還是要保住飯碗,繼續拼。
領導說,沒人逼你啊,你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這是真話。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那些,想要掙錢,想要拼事業,寧願透支 健康 也要擠破頭,進大公司拚命的人。
這個世界也從來不缺那些,內心充滿激情與熱血,在理想與榮耀面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但對於我們這些絕大多數的平凡人來說,拿命換錢,實在不值得。
公司是一個龐大的機器,越是大公司好公司,越是如此。
而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顆螺絲。生銹了,重新打磨潤滑,再被擰上去,接著用。
壞了,就被拆掉,立刻被替換上新的,但機器的運轉絕不會停。
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缺了你不行的。
今天你猝死了,你離職了,你甩手不幹了,公司一切還會照常繼續。
對於公司來說,你隨時可以拋棄,但對於家庭來說,你卻是無可代替。
去年有一個刷屏視頻叫: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拼嗎?
程序員凌晨四點關燈,早餐店凌晨四點開燈。
白領24小時開機,
醫生根本無暇看 手機 。
辛苦時你喜歡說沒事兒,面對家人又因為工作必須說「有事兒先掛了」。
有人因為太忙滴水不沾,有人因為客戶必須一飲而盡。
有人無法安睡,因為要讓別人酣睡。
習慣了在工作的地方生活,也習慣了在生活的地方工作。
你總說忙完就去 旅行 ,卻把電腦塞進了行李。
這是一個獎勵拼搏的時代,我們不舍晝夜不辭辛苦。
我們用40年,走完了別人幾百年走完的路。
他們說,庸碌沒有未來,拼搏就不白費。致敬每一個你,成就奮斗的自己和奮斗的中國!
感人嗎?感人。
雞血嗎?雞血。
但講真,仔細品品,卻感到心理不適。
我們這個時代,精英累到猝死,藍領累到猝死,普通人依然累到猝死。
與其贊揚中國人到底有多拼,不如問問中國人為什麼活得這么不要命。
我們高喊,中國人好棒好牛好優秀,就好像中國人根本不需要睡覺,中國人根本沒有一家老小。
拼搏與奮斗是偉大的精神,但用透支身體去拼搏,倡導那些用命換錢的故事,是否有些畸形?
最近我發現,越來越多人開始默認,加班是最正常的事。
不加班的人,反而顯得不正常,甚至有人背後嘲笑你,是不是太懶太不努力了。
紀錄片 《過勞死—你不知道的日本社會的另一面》中說:
在日本,社會的普遍價值觀認為,加班是有能力的表現。
如果一家的丈夫每天早早的就回了家,會被周圍人所詬病,被認為是沒能力,不受公司的重用。
但在公司呢?
你沒日沒夜加班,也許只會換來領導的一句:怎麼這么沒效率!這么不會安排時間呢!
你說氣不氣!
過勞死這個詞,最早源於日本。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極度繁榮,卻有無數青壯年,因為長時間加班,過度 疲勞 導致死亡。
而現在,據2016年 央視 報道顯示,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
成功超越了日本,成為 過勞死 第一大國!
整體的成就萬眾矚目,個體的犧牲於事無補。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似乎人人如此。
惜命又焦慮,生活往往身不由己。
道理都懂,但實際行動卻矛盾重重。
前一陣子寫稿子,手頭特別多活,都是又難又急的那種。
經常是早上醒來看手機,一堆留言,上午給選題下午初稿,晚上給選題半夜發表的那種。
還經常是盤點總結類的大稿子,搜集資料就得幾小時。
礙於面子,還是接了下來。
電腦前奮筆疾書一天,腦子不停轉,交稿關機,想好好歇一下,發現呼吸困難。
心臟 突突,頭也迷糊,明顯勞心用腦過度,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一刻我想,說啥也不能這么寫了,誰都想掙錢,但身體不允許,實在拼不起。
新年放假三天,各種 新媒體 群里的人都沒休息。
一個個都在加班熬夜,趕稿子追熱點,一邊自嘲一邊苦熬,彷彿節假日從來不存在。
像我這種靈活自主的工作,連軸轉兩天就感覺累的快要 猝死 。
更別提那些,在崗位上頂著領導的壓力,憋氣委屈,還得沒日沒夜幹活的人。
可是,生活不該本末倒置。
我統計了一下,2018我掙的錢主要用來幹嘛,結果觸目驚心。
月薪過萬有什麼用?去趟醫院就沒了。
捨不得買新衣服新 手機 ,捨不得奢侈,卻在買保養品上無比大方。
各種 保健按摩 ,幾千幾千的花都不心疼。
放棄健康掙到的錢,最後為了 健康 都花沒了。
試問自己,錢掙得不少,幸福感卻很少,折騰一遭,到底是圖啥呢?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輛奔跑在時代高速上的列車。
超載負荷,全員加速。
然而也許今天你還能在高速上飛馳,明天自檢依然能通過,沒有人質疑你的運行能力和加速度。
只有在突然報廢的那一刻,我們才會明白自己已經頂著危險,行走了多久。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為了家人為了自己,不斷打拚,這是美好又 正能量 的事兒。
但凡事最忌過猶不及,活著是對得起世界,更要對得起自己。
如果有機會,去問問那些百歲老人,去問問那些 癌症 病人,你會明白到底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很多人總是喊著,不敢倒下,因為身後空無一人。
卻沒有想過,若有天真的倒下,你的愛人,孩子,父母要如何面對失去。
新的一年,希望你拼一點,也希望你淡然一點。
希望你多掙一點,但更希望你多愛自己一點。
2019,其實沒有什麼宏圖大願。
因為始終明白,這世界比掙錢更重要的,是活著。
Ⅷ 我現在22想去學程序,當程序員
1 自學
2 找個培訓班學
3 有朋友跟著朋友學
學編程不一定從c開始學習的 需要看你的專業 基礎 喜好 想從事方向選擇 學習語言
現在 主流語言 c/c++ , java , c# , php
比如 php程序員 不會只學php就可以的 還需要 html,css,js,資料庫,mvc..... 同理 其它語言也是類似的
Ⅸ 22歲入職大廠的程序員在34歲會有多少存款
在大廠的話要看你平時的花銷了,應該一個月三四千應該是有的,三四千的話,但是也要排除一下你用掉的錢。
Ⅹ 程序員找工作有年齡要求嗎
學視頻剪輯!理由很簡單,容易學(不像其它行業學習成本高,難度大),適合短期3-4個月短期學習,而且行業缺口非常大,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自己在家裡接私單,月收入輕松過萬,兩三萬也是稀鬆平常。【點擊進入】免費「短視頻剪輯後期」學習網址: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17r-117739072
因為現在短視頻的崛起,任何企業,任何工作室或者個人都需要製作剪輯大量的短視頻來包裝品牌,發抖音,發朋友圈,發淘寶等自媒體渠道做展示。因為每天都要更新並發布新內容,所以剪輯師根本招不夠,,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輯師高薪水。
而且剪輯這個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電腦技術,也不需要美術音樂造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麼風格的片要什麼節奏,經過三四個月的培訓都可以輕松掌握。但凡有點電腦基礎會用滑鼠拖拽,會點擊圖標,會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學,沒有學不會的。但是要學好學精,就一定要找專業負責的培訓機構了,推薦這個領域的老大:王氏教育。
在「短視頻剪輯/短視頻運營/視頻特效」處理這塊,【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每個城市都是總部直營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0基礎的學生。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17r-117739072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