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t界5大女神程序員 和張功一樣漂亮的還有誰
1、小米張功
小米張功和雷軍的一張單位合照,引來大量吃瓜群眾的圍觀。她在微博上的介紹也很簡單「IT民工……苦逼碼農,前端開發。」
小米張功看上去給人一種很清純的形象。
2、語希范
結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手機」團隊研製工程師之一,由於超高的顏值,被稱為新一代「度娘」。
3、趙潔瓊
哈爾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能專業本科結業後,變成人人網的前端工程師。
一組名為《這世界唯一的你》的相冊在人人網走紅,裡面數百張照片都是同一個女孩。
趙潔瓊清麗脫俗,不施粉黛的姿容,深深地撩動了不少宅男的心弦。
4、360三娘
360三娘平時短發凌亂、黑框眼鏡。為了360年會,戴上了假發,精心化妝,妝後卻直接逆襲成女神模樣。看來程序員男同胞們還是好好珍惜身邊的女程序員。
5、清宵
雲棲社區首批女技術博主――阿里雲資深研發工程師「清宵(花名)」
清宵作為「飛天」技術部的資深開發工程師,負責阿里雲雲存儲的功能開發與穩定性,每天要面對數萬行代碼。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清宵堅持清晨慢跑。
在工作之外,讀書與旅行都是清宵的最愛。
她曾表示,「我將讀書看成是一種修行,堅持每天讀書1-2小時,我的書大多數是技術書籍,是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
⑵ 網路工程師好聽花名
網路工程師好聽花名可以叫碼農。
軟體工程師英文是Software Engineer,他是一個認證考試,具體地說是從事軟體職業的人員的一種職業能力的認證,通過它說明具備了工程師的資格。軟體工程師是從事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的人員的統稱。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軟體設計人員、軟體架構人員、軟體工程管理人員、程序員等一系列崗位,工作內容都與軟體開發生產相關。軟體工程師的技術要求是比較全面的,除了最基礎的編程語言(C語言/C++/JAVA等)、資料庫技術等,還有諸多如JAVA 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術。此外,關於網路工程和軟體測試的其他技術也要有所涉獵。
花名 :舊時戶口冊上的人名;泛指一個單位的人員登記或分類登記的人名戰士花名冊。
⑶ 阿里低調程序員蔡景現:靠著寫代碼登上了胡潤富豪榜
人們對程序員的印象總是刻板而單一 "格子衫、雙肩包、禿頂、人傻錢多" ,他們熬夜加班是常態,透支生命換取高薪,是猝死的高危人群。難道程序員就沒有未來嗎?還真不是。 有一位程序員,靠著寫代碼登上了3年前的胡潤富豪榜。
蔡景現,花名多隆,1976年出生,1991年進入蒼南中學,理科表現尤為出色,在數學競賽中多次獲獎, 大學期間多隆更是瘋狂的研究計算機、編寫代碼, 在互聯網知識方面越發精進。
許是天賦使然,對理科和計算機的極大興趣為多隆冥冥之中選擇好了一條路。
千禧年,多隆加入阿里巴巴,那時阿里巴巴旗下還沒有淘寶、支付寶等產品,阿里巴巴自身也只是個初創公司, 這個"掃地僧"多隆就這么寫了3年代碼,日子平靜而安穩。
轉折發生在2003年,馬雲和多隆說要做一個秘密項目,多隆沒做他想,看著密密麻麻的全英文合同, 只是問道"是不是還是寫代碼?"得到肯定回復後直接簽了自己的名字。
這個秘密項目,就是後來的淘寶。 這個項目改變了中國的互聯網格局, 將神秘的東方古國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多隆是淘寶的第一個程序員,不光是資歷長,各種令人費解的程序問題,到多隆這解決起來就是手到擒來。
多隆曾有一個同事遇到了伺服器無故崩潰的問題,自己抓耳撓腮想了好幾天始終沒有解決,於是前來請教多隆, 多隆三分鍾後就告訴了對方bug所在。 據說但凡有事找多隆,他總是隨叫隨到,沒有絲毫架子,態度和藹。
不僅解決問題是一把好手,多隆自己編寫程序更是不在話下。 常規來講需要一個團隊做的事情,多隆一個人就能搞定,而且完成的又快又好。
在阿里人眼裡,多隆已然封神,他簡直不像個凡人,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以一敵百,而且能力過硬。
多隆的能力常人難以望其項背,但他也沒有因此恃才傲物、居功自傲,而是每天該做什麼做什麼, 搗鼓電腦、寫代碼,低調的像個再普通不過的程序員, 可他過手的都是上億的大項目。
努力終將有回報,踏踏實實不爭不搶,但該屬於多隆的一分也不會少。6年前阿里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在上市前最後的招股書中,多隆赫然在列,得知此事, 多隆的反應是"讓我當入股?可我只會寫代碼啊。"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彭蕾對此評價道,多隆作為公司最早期的員工,伴隨著公司一同成長,與公司文化完全契合,專業方面帶頭攻堅,個人魅力也鼓舞了許許多多的阿里人, 不論從各方面來看,多隆這個合夥人都是實至名歸。
彭蕾這番話,可以說是對多隆的至高評價,這並非上下級之間的鼓勵,而是身為同事,由衷對多隆的認可。
多隆成為合夥人之後, 是擁有提名權利的董事,對董事會成員的新增、更換都擁有表決權, 可他依然行事非常低調,網上關於他的資料少之又少,更別說接受什麼外界采訪,幾乎找不到。
在阿里內部,多隆更是如"掃地僧"般的低調存在,什麼時候看見他都是在敲代碼,生活的就像一個普通人,完全不像億萬富豪。
曾經有一位阿里人采訪多隆,問他如何成為技術大牛,多隆回答在他看來,沒有所謂的大牛, 都是遇到問題想辦法查資料把它弄懂、弄會,只要肯花時間和力氣,自然就能會了。 很多情況沒有捷徑,就看你肯不肯花時間。
這一番懇切的言辭道出了成功的真諦,從浙江溫州縣城走出來的多隆甚至不覺得自己多麼成功,在他看來他就是寫代碼,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順水推舟的做到了這個高度,他本不是奔著這個目標來的。
多隆曾給同事們提過一個建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繞開問題的本身;多做事情,不會吃虧,即使不是你的事情。"短短的一句話,其中的深意不可小覷, 一是積極解決問題,二是勇於承擔責任。
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多隆的人格特質,這並不是一個呆頭呆腦程序員偶然成功的故事,而是一個踏實肯干,找到人生使命並肯苦心鑽研的人應有的光明未來。
阿里巴巴的技術崗位分為14個等級, 分別是從P1-P14,多隆目前位於P11,對應的管理級別為副總裁。
可別小看這P11,阿里巴巴P6的高級工程師,可以去大部分公司擔任部門技術總監,年薪在30萬-40萬左右,P7可以去很多公司當技術負責人,年薪在50萬-60萬左右。
至於多隆所在的P11已經是大部分工程師一生也難以到達的高度了,多隆也正因此, 在3年前就以26億身價登上胡潤富豪榜,當時他年僅41歲。 隨著時間的變化,多隆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如今說他身價30億,一點也不為過。
生活中總會有很多不期而遇的幸運,有人的幸運是收到一筆突如其來的財富;有人的幸運是邂逅一段幸福甜蜜的戀情;也有的人如多隆這般, 在年輕時就找到了自己值得奮斗一生的興趣和使命。
有的人可能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不想去做,拋開拖延、自製力差等原因,認真思考一下,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的興趣和使命所在。
回想你在玩 游戲 的時候,你是因為自律而去按時按點玩 游戲 嗎?並不是,你是因為喜歡,才去玩 游戲 ,這個道理放在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 如果要靠強迫自己才能完成任務,不如將視野放寬,尋找和 探索 一些人生新的可能性。
心之所向,無力抵抗,願你也能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像多隆一樣,找到值得奮斗終身的使命。
文/亦言
⑷ 大齡程序員都做什麼去了
1、老宋,45歲,國企養老
老宋是76年生人,算起來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是人們口中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老宋雖然有點油膩,但是並不猥瑣,也不蒼老,他那頭並不茂密但足以「照顧大局」的烏黑頭發很難令人將他與「大齡程序員」聯系在一塊。
作為一個程序員,老宋是無比幸運的。
首先,他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時,正趕上中國互聯網飛速發展,他見證了中國IT事業的輝煌時期,雖然這飛速發展和輝煌令他在年輕的時候付出了很多時間和體力上的代價,但是顯然他也享受了因此而帶來的紅利——錢。
其次,老宋畢業後因為所學專業留在了北京,那個時代的步伐是緩慢的,日子是木心筆下「從前慢」的日子。老宋談了個女朋友,然後結了婚,他們並沒有為婚房大費周折,買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兩人的收入,輕輕鬆鬆地交了首付,甚至在幾年後提前還清了貸款。面對之後瘋狂大漲的房價,老宋不止一次地對身邊的同事吐槽當時應該把那筆錢用來買二房,而不是去還款。
最後,當互聯網人的就業環境迎來「996」和「中年危機」的時候,老宋選擇了適時地抽身而退,他為自己找好了出路——進入了一家大央企的信息部門。
因為他的年齡和資歷,那家企業給了不錯的職級和薪水福利。那裡沒有太大的壓力,也沒有寫不完的代碼。雖然上升空間有限,一路能看到頭,但老宋並不介懷,他常對新來的小年輕說:「像我這個年紀了,還折騰啥,圖個穩定,干到退休得了。」
2、張駿,33歲,轉行做產品經理
中國IT界的警戒年紀是35歲,從這個標准來看,張駿還沒達到報警的年齡,他尚能搬兩年的磚。然而,他在去年放棄了搬磚。
事情的起因在於在別的公司因為疫情業務受損的情況下,而張駿所在的公司因為業務的特殊性反而大大受益,招聘新人的速度趕不上業務增長的速度,張駿和同事們的活一下子多了起來。
張駿在這家公司幹了好幾年了,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氛圍好,加班比較少,薪資與付出成正比。可是現在面對突然增多的工作量,張駿不得不加班處理,而養成了不加班習慣的他對於突然到來的加班是比較排斥的,他還要下班回家發展他的業余愛好呢。
公司老總敏銳地察覺到了張駿的變化,在公司規模急劇擴大、中層管理青黃不接,產品經理缺乏的情況下,老總找到了張駿,希望他能夠站到產品經理的崗位上,用他潛在的、尚待挖掘的潛力替公司效力。
張駿最後答應了老總的請求絕不是和老總的考慮一樣——招人進來熟悉業務需要時間,團隊磨合需要時間,從內部發展人員是不二之選。而是因為老總的一句承諾:做產品經理不需要加班,幹完活就能走。
就這樣,張駿從一名技術人員轉型做了管理人員。然而他仍然沒能逃脫加班的宿命,因為他不錯的表現,年底拿了一筆豐厚的獎金。
3、喬哥,35歲,小公司做CTO
在大公司的程序員都有花名,彼此之間見面打招呼就喊對方的花名,「你好,風清揚!」、「你好,黃蓉!」小型互聯網公司就沒有這樣的文化,如果是平級,往往直呼其名(三個字的名字去掉姓更顯親切),對於上級,則是姓+哥/姐,「王哥早上好!」、「柳姐下午好!」
喬哥就是這樣的一個「哥」。
喬哥今年35歲,上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張江一家頗具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搬磚,是一個說不上小、但也不算大的領導,有一個自己的團隊,他是leader,大家親切地喚他「喬哥」。大家接受著喬哥安排給他們的工作任務,按時向喬哥匯報完成情況,有了解決不了的bug也要叫一聲「喬哥」,喬哥給思路或者親自上手,三下五下,問題就解決了。
去年年初,喬哥因為疫情被困在了老家,他的一個老鄉兼校友三番兩次地登門拜訪,不為敘舊,只為請喬哥加入自己的創業公司,大有「三顧茅廬」之像。
他的老鄉,一個集冒險精神和演講口才於一體的男人,與喬哥相識在大學的老鄉會上,並在畢業後保持著聯系。老鄉前幾年辭職出來創業,他曾不止一次地找到過喬哥,希望他能加入他創業的行列,都被喬哥婉拒了。那時忙著加班、拿著高薪的喬哥實在不願意冒險辭掉工作從零做起。
而這次,老鄉成功說服了喬哥。他先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喬哥的劣勢:喬哥已經是三十幾歲的年紀,這在互聯網行業,並不是個安全的年紀,即使不用擔心被裁,也該為自己的出路著想。他再故作謙虛地指出現在自己好歹做出點成績,總算有臉請喬哥去坐鎮。
喬哥總算答應了老鄉的請求,但他堅持說自己之所以答應絕不是因為這兩個理由,而是那天在老家那間門朝著南邊開著的老屋裡,老鄉灌了他太多的酒,不勝酒力的他被投射進來的陽光晃得睜不開眼,腦一熱,就答應了老鄉的請求。為此,第二天酒醒之後,喬哥差點和老婆吵了起來,他花了好長的時間才說服老婆接受了他的決定。
喬哥做了新公司的技術負責人,老鄉說將來公司做大了就是CTO,底下得管著好幾百號人,喬哥說他在畫餅。
喬哥更忙了,忙著設計架構、技術選型、招聘員工、指導新人,甚至還要和老總兼老鄉去見客戶,他真是忙得團團轉,比「996」還要忙,但喬哥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有盼頭。
⑸ 求一些軟體公司辦公室隔間的花名。
建議用一些帶的名字,希望可以給你啟發!
一、齋、堂、館、軒、樓、閣、屋、室、廬、庵。
二、書齋的名字體現了主人的理想和願望。我國歷代文人雅士都很講究書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願。
三、舉例:
葛亮:茅廬
王維:輞川山莊。
懷素:唐代的書法家,編植芭蕉,住"綠天庵"。
陸游:南宋人"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學老齋。
毛晉:明朝人,藏書之本,汲古閣。
張溥:明代人,文學家,七焚庵。
黃宗羲:清朝人,史學家,惜字齋。
蒲松齡:閑談,聊齋。
聞一多:暑假兩月返鄉,依舊苦讀。二月廬。
王力:語言學家,龍蟲並雕齋,雕龍雕蟲。
毛澤東:中南海,菊香書屋。
⑹ 知乎上那個程序員winter是誰
winter,網名,互聯網愛好者,人稱知乎大神,回答過大量問題,以答題為樂,大量闡述過對程序的見解
他的名言: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他一天的生活:早上9點左右起床,簡單洗漱穿衣服大便,走路10分鍾去公司。在公司工作到中午12點,去吃飯,如果是食堂、KFC或者必勝客,就點最貴的套餐,如果是高級的那種,就多點些主食。
下午開開會,寫寫代碼,處理下緊急問題,批下流程什麼的,差不多就到晚上了,6點以後去食堂吃飯的話,會有13元補助,所以我一般6點之前去,爭取在6點之前買完,在一群死屌絲的復雜的目光注視下,對師傅說,不用等了,直接刷吧。
吃完飯7點多回座位,有時候玩兩把三國殺,或者打幾回桌上足球或者乒乓,多數時候,可以開始高效率地寫代碼了,這段時間會比較輕松,可以把白天落下的進度補一補,也可以寫點自己喜歡的東西。視心情和工作量,搞到9點到1點不等的時間,回到家,根據時間早晚玩會游戲/看會電子書/上網吹水之後睡覺。
⑺ 阿里有多少傳奇程序員
其實,阿里巴巴不乏技術大牛,而且整個阿里巴巴帝國擁有2.5萬名工程師和科學家。
阿里巴巴的技術大牛一般也都是比較低調的,網上也很少爆料他們的情況。
下面w3cschool就帶小夥伴們了解一下阿里巴巴的5大技術大牛。
1、多隆—蔡景現
蔡景現可是名震江湖的「阿里巴巴30合夥人」之一。為人低調,不喜交際,因此在阿里巴巴里有少林掃地神僧的稱號。
從03年到07年,淘寶搜索引擎就是他一個人在寫,一個人在維護,如文件系統 tfs、key-value 系統 tair,cache、搜索、通訊框架等。
比如文件系統,有時候需要一個項目組,但是他就是一個人有時候就完成了。
所以,有人常說,多隆一個人做事相當於一個團隊。
2、阿里雲—吳翰清
15歲,從湖南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在他23歲的那一年,加入阿里雲,成為阿里巴巴最年輕的高級技術專家。
32歲吳翰清,被《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評選為2017年度全球35位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吳翰清可以說是開了掛的天才技術人員。
3、林昊,花名畢玄
他是中國OSGi第一人,創辦了中國OSGi網站,出過相關書籍。他又是淘寶網的系統架構工程師,維護萬台伺服器。
他曾經有一句話非常霸氣:「在國內,能與淘寶網相提並論的網站還沒看到。」
4、行癲—張建峰
近期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達摩院首任院長就是張建峰。
他在2004年加入淘寶,擔任首席架構師,此後一直在淘寶工作,是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之一。
5、吳詠銘:東邪
吳詠銘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他是中國比較早期的程序員,加入當時的中國黃頁。
在1997年,和馬雲一起在北京做外經貿部的網站,那時候的網站還是他一個人搞
⑻ 阿里巴巴初創時十八羅漢,如今誰去誰依然堅守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題為「教師節快樂」的公開信宣布:一他將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由現任集團CEO張勇接任。時隔一年,隨著「9.10」教師節的再次臨近,馬雲將在當天宣布「退休」,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回顧阿里巴巴這一路走來的軌跡,雖然沒有經歷40大盜攔腰搶劫般的命運,但從其自創立之初就加入的十八位創始人身上,我們並不難看出人與公司、人與人之間的交織如何影響著他們命運的走向。
程序員中也有特例,就像十八羅漢中的吳泳銘,當時是淘寶網的核心開發人員之一,如今卻是阿里健康的董事會主席,而且還是國內知名的投資人。個中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除了前面介紹的「羅漢」們,其他創始人也都處於一個不錯的發展狀態:
戴珊,現任阿里巴巴B2B事業群業務總裁、阿里巴巴集團的法人代表;
金媛影,現任阿里學院高級專家;
韓敏,現任小微金服集團人力資源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蔣芳,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CPO);
麻長煒,淘寶網產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樓文勝,依舊在阿里集團任職,具體職位不祥。
這18個人,創業時發瘋似地工作,每天工作16到18小時,累了就睡在辦公室的睡袋裡。哪怕是夜裡三四點鍾,辦公室里還會燈火通明。同時,他們也天天吵架,從早吵到晚。就這樣,在反復的協作與摩擦中、失敗與成功中、寂寞與喜悅中,他們度過了青蔥的歲月。
如白駒之過隙,那些年曾肩並肩奮斗的十八羅漢,現在全部成了業界大佬,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究竟是努力成就了命運,還是時勢造就了命運?或許,兩者皆有之。當他們站在命運的岔路口,不經意的一次選擇便決定了自己後半生的道路。
但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十八羅漢今安在」的問題倒是講完了,可十八羅漢又該何處去呢?翻了翻相關報道,我們發現如今的18羅漢雖然都還負責阿里巴巴的相關業務,比如蔡崇信、彭蕾、戴珊和蔣芳等,但是他們都不是馬雲的接班人。
細究來看,阿里巴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阿里集團,另一個是螞蟻金服集團,前者的核心人物是張勇,後者是井賢棟。從馬雲一直青睞空降高管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其對外部職業經理人的推崇。從最開始通用電氣的關明生,到後來的衛哲、張勇、井賢棟、武衛、樊路遠,馬雲一直在從外部物色自己的接班張勇挑起了阿里的大梁,合夥人們終究將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阿里草創時代算是徹徹底底地過去了,未來將會是什麼時代?還能否出現農村男孩逆襲成為資本大佬?又是否會有從HR做到集團總經理的鐵娘子?
⑼ 為什麼在阿里巴巴、騰訊、網易這種互聯網公司需要使用花名
誰也沒想到,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第一個難題,居然是 起花名。
有什麼花名既能夠體現自己有趣的靈魂,又不會被禁止呢?其實,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尤其是近期的網易員工。
前幾天,網易發布通知:內部溝通中去掉哥、姐、總等稱呼,改用昵稱代替,先提交先得。一時間,富貴、旺財、二狗、鐵柱等十分接地氣兒的昵稱成為了網易員工的熱門選擇,甚至手慢的員工在網易系統開放申請後直接排到了1000名開外。
其實,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存在 「花名文化」, 比如阿里員工的花名、騰訊員工的英文名、京東員工互稱兄弟、網路/位元組跳動員工互稱同學等。
1.阿里巴巴
阿里對花名的規定是:所有員工在入職時必須起花名,工作中使用花名,生活中使用自己的名字,提倡「認真工作,快樂生活」。
自從被創立,阿里上下就彌漫著一種武俠文化,阿里的花名文化體現了馬雲濃厚的武俠情結,所以在前期,阿里的大部分花名都出自金庸小說。
除了花名,阿里的辦公室、會議室,就連衛生間也都有武俠風的名字,如桃花島、聚義山莊等
隨著公司員工越來越多,新員工已經無法從金庸小說里起花名,目前對花名武俠風的要求也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2.騰訊
關於花名,鵝廠的規定是:員工入職需要為自己起一個英文名,格式為英文名+姓,例如馬化騰的英文名就叫Pony Ma,張小龍的英文是Allen Zhang。
當然,即使是使用英文,不能帶數字,但是依然阻擋不了那些風騷的操作。
早在2015年,騰訊官方公眾號「騰訊」就發布了一篇《能容忍這些奇葩英文名,騰訊也是蠻拼的》自我調侃。
3.網易
在發布通知後的第三天,V2EX網路社區內有人發布了一條花名求助帖,就被猜想可能是網易員工。
熱心的網友給他們想出了很多好花名。
此外,某程序員社區網站上,早年還有人開發出了自動起花名的小程序,可謂貼心。
其實,花名文化本質上是公司為了扁平化管理,體現公司平等觀念的,京東員工互稱兄弟、網路/位元組跳動員工互稱同學也都是如此。
一般來說,花名文化有以下意義:
1.促進扁平化管理
當著總監的面稱經理「哥」,這是一件足以讓人社會性死亡的事件。
關於稱謂,許多職場人都踩過雷,有人直呼領導大名被批評不禮貌、不尊重,有人張口閉口喊「哥」或「姐」被批評太江湖、不正經。
公司上下級關系嚴格且復雜,形式主義嚴重、公司氛圍沉悶、創新能力不足等弊病就會隨之而來。
相較於傳統公司,互聯網企業一貫具有扁平化的特色,花名文化的出現剛好滿足了互聯網企業扁平化管理的需求。
按照鵝廠的規定,公司所有員工都必須使用英文名稱,這樣一來不管是上下級還是同事之間,都可以直接稱呼對方的英文名, 既方便,又不用擔心觸領導霉頭。
2.增強公司凝聚力
說花名文化是一種制度,不如說它是一種文化理念,使用花名本身就體現了人的追求,能夠讓人更容易產生歸屬感。
馬雲之所以使用風清揚,是因為他認為風清揚在《笑傲江湖》里是一位值得稱贊的老師。而張勇、邵曉峰使用的「逍遙子」、「郭靖」等花名,也是他們對於低調、堅韌的品格的追求。
花名文化還能夠讓員工快速 產生歸屬感。
一般情況下,花名將伴隨一個人在整個企業集團的職業生涯,例如在網易,即使職位發生變動,花名也不會出現改動。這種「花名終身制 」讓員工與企業文化產生了緊密的聯系。
3.營造有趣、開放的氛圍
一個人的姓名可能無法體現一個人的性格,但是花名可以。
畢竟,一旦被允許個性化,誰都不能阻擋有趣的靈魂放飛自我,許多有(sha)趣(diao)的花名也就見怪不怪了。
從某種角度來看,花名給了人們一次 重新定義自我 的機會。
在這個基礎上,像二狗、富貴這樣花名的出現就不足為奇了,人們無論是在稱呼還是在看待二狗和富貴時,自然而然會覺得有趣、搞笑,花名所有者的人設也會變得有趣了。
某知名外媒曾指出,花式的稱謂能夠幫助壓力過重的員工緩解情緒疲憊,這種個性化的稱謂在溝通過程中給員工帶來 自我肯定, 營造出了開放的工作氛圍,並促進了人際關系的和諧。
個性化往往能帶來創新能力的提高,開放的工作氛圍也能夠激發員工們的創造力。
除了以上這些意義,公司員工沒有暴露真實姓名,還能有效降低被挖牆腳的風險。
好的花名不僅有內涵,還能讓別人一眼就知道這個人性格如何。如何才能起一個好花名呢?
1.玩梗
會玩梗的人在互聯網時代很受歡迎,一般來說,這個人很有趣。
在花名中通過玩梗來展現自我是不錯的選擇,玩新梗的多關注一下當下流行的元素,准備玩老梗的也要玩出新意。
2.體現追求
把自己熱愛的人、事、物融合到花名中,工作也會充滿幸福感。
有些人把古詩詞融入到了花名中,就顯得很有深度;而有些人把自己的興趣融入到花名中,則顯得很有趣,比如王者榮耀。
3.團體化
對於一個部門或一個小團隊來說,使用統一的風格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例如植物、食物,甚至像阿里使用金庸小說里的名字一樣使用某個游戲里的名字。
根據數據顯示,在存在花名文化的互聯網企業工作的員工中,85%的人認為使用花名溝通能有效降低疲勞感。
總之,不管對公司還是對員工來說,使用花名文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具體操作起來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能盲目照搬。
首發平台:
同事的花名叫二狗哈哈哈哈哈哈哈mp.weixin.qq.com
歡迎關注小綿的公號「海綿職場圈」,以獲取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