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命令與征服至今所有的版本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系列
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1995年)
資料片: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1996年)
特別版:Command & Conquer Gold
命令與征服金版(1996年)
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命令與征服:最後倖存者
命令與征服系列中最失敗的產品,只支持在線游戲模式,上市三個月Westwood就停止了對它的技術支持
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Sun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1999年)
資料片: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Sun:Firestorm
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2000年)
另外還有一個FPS版的命令與征服:
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命令與征服:叛逆者(2002年)
算是命令與征服的外傳吧!
Commnad&Conquer:Tiberium Wars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2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系列
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1996年)
資料片: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Counterstrike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反擊(又名:危機任務,1997年)
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The Aftermath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餘波(又名:突發事變,1997年)
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2000年)
資料片: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尤里復仇(2001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令與征服將軍系列
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命令與征服:將軍(2003年)
資料片:Command & Conquer:Generals:Zero Hour
命令與征服:將軍:零點行動(又名絕命時刻)(2003年)
Ⅱ 命令與征服一共有幾種版本
命令與征服是老牌的即時戰略游戲,首先分為三個系列。 分別是: 【命令與征服 將軍 】系列 【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戒】系列 【命令與征服 】系列 系列之後就是各個小型版本 如凱恩之怒呀 紅警什麼的 接下來詳細點: (粗體為原版游戲,普通字體為資料片) 1.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的黎明(Command & Conquer:Tiberian Dawn)》 (Aug.31 1995) 2.《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Command & Conquer:The Covert Operations)》 (April.30 1996) 3.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Oct.31 1996) 4.《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Counterstrike)》 (Mar.31 1997) 5.《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Aftermath)》 (Sept.30 1997) 6. 《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Command & Conquer:Sole Survivor)》 (Nov.30 1997) 7. 《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Command & Conquer 2:Tiberian Sun)》 (Aug.24 1999) 8.《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Command & Conquer 2 Tiberian Sun:Firestorm)》 (Mar.8 2000) 9.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2)》 (Oct.21 2000) 10.《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2:Yuri's Revenge)》 (Oct.10 2001) 11. 《命令與征服:叛逆者(Command & Conquer:Renegade)》 (Feb.25 2002) 12. 《命令與征服:將軍(Command & Conquer:Generals)》 (Feb.10 2003) 13.《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Zero Hour)》 (Sept.22 2003) 14.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Command & Conquer 3:Tiberian Wars)》 (Mar.26 2007) 15.《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Command & Conquer:Kane's wrath)》 (Mar.24 2008) 16.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Command & Conquer:Red Alert 3)》 (Oct.28 2008) 17.《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 3:Uprising)》 (Mar.16 2009) 18. 《命令與征服4 [1] :泰伯利亞黃昏(Command & Conquer 4:Tiberian Twilight)》 (Mar.16 2010) 註:其中《命令與征服:將軍》和《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屬於將軍系列; 其中《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屬於紅色警報系列; 其餘的均為泰伯利亞系列(即:命令與征服正傳)。 另:命令與征服有一些未成功開發的游戲,如《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黃昏》、《命令與征服:統一體》、《命令與征服:叛逆者2》、《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等。 《命令與征服:塔西佗的預言》是愚人節謊言。
Ⅲ 命令與征服各個版本區別
註:這是我原創的答案,別看字多就以為我復制粘貼。
命令與征服1 DOS版:
採用320X240的低解析度,畫面相當粗糙,但卻是系列的始祖。在那個年代,大家戰得如痴如醉。
命令與征服1 DOS版資料片——隱秘行動:
在原版的基礎上,增加了10個難度頗高的特別的任務關卡。
命令與征服1 黃金版:
就是WIN95版,運行在WIN95系統下,採用1024X768的高解析度,重製了兵種製造圖標,游戲內容基本是換湯不換葯。
命令與征服2:
本以為這游戲可以勝過星際爭霸,奪回即時戰略游戲老大的地位,結果我對它非常失望,游戲節奏緩慢,各種類似的人形戰斗機械感覺很不好。不過以此圖形引擎改良的紅色警戒2倒是獲得了成功,至今還有人在玩!
命令與征服2 烈火風暴:
是2代的資料片,只聽說過,沒玩過。無非是多點兵種。
命令與征服3:
游戲3D化了,可以說趕上了時代的潮流,但我對3D RTS興趣很一般。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
3代的資料片。
命令與征服4:
沒玩過。
命令與征服 將軍:
試玩了一下淺嘗輒止。
命令與征服 變節者:
這是個以命令與征服初代兵種為藍本設計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老玩家懷舊一下還不錯。
有人把紅警系列也算到命令與征服里,其實兩者實不相干。
Ⅳ 命令與征服有幾部
1995 - 命令與征服
1996 - 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
1996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
1997 - 命令與征服:黃金版
1997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特種反擊
1997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餘波
1997 - 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
1999 -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
2000 - 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之日:烈火風暴
2000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
2001 - 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尤里的復仇
2002 - 命令與征服:叛逆者
2003 - 命令與征服:將軍
2003 - 命令與征服:將軍:絕命時刻
2006 - 命令與征服:十年版
2007 -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日
2008 -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
Ⅳ 命令與征服的 所有版本
命令與征服》系列PC版本(共計15部):
《命令與征服1:泰伯利亞的黎明》
《命令與征服1:隱秘行動》
《紅色警報1》
《紅色警報1:反戈一擊》
《紅色警報1:劫後餘生》
《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
《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
《命令與征服2:烈火風暴》
《紅色警報2》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
《命令與征服:叛逆者》
《將軍》
《將軍:絕命時刻》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
《命令與征服》系列TV版本(共計7部):
《命令與征服1》N64版本
《命令與征服1》PS版本
《命令與征服》SS版本
《紅色警報1》PS版本
《紅色警報1:復仇》PS版本
《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X360版本
《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X360版本
《命令與征服》系列其他版本和典藏版(共計12部,不包括廉價版、單獨游戲的豪華版、包含命令與征服的EA游戲合集)
《命令與征服1》黃金版(Command & Conquer Gold Edition)
《命令與征服》統帥版(Command & Conquer The Domination Pack)
《命令與征服》收藏合集(Command & Conquer Collection)
《紅色警報:武器庫》(Red Alert:Arsenal)
《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火力》(Command & Conquer: Tiberian Sun Firepower)
《命令與征服:世界大戰》(Command & Conquer: Worldwide Warfare)
《命令與征服:紅色侵襲》(Command & Conquer: Red Strike)
《命令與征服:戰爭劇場》(Command & Conquer: Theater of War)
《將軍》豪華版(Command & Conquer: Generals Deluxe Edition)
《命令與征服》十年版(Command & Conquer: The First Decade)
《命令與征服3》限定版合集(Command & Conquer 3 Limited Collection)
《命令與征服》傳奇典藏(Command & Conquer Saga)
Ⅵ 命令與征服1攻略
(一)有基地
這種關一般都要求全殲敵人。一開始,都有一定的資金,這也是區分本關有無基地的唯一特徵,因為有的關是讓你先尋找已建好的基地。若一開始就有一輛流動工程平台的話,選擇展開的地點是第一步,選得不合適除非是最後一關,否則無法補救。流動工程平台是基地的建造設備,對於游戲至關重要,其它設施被毀還可以重建,但若它被摧毀,就無法再擁有(最後一關例外)。因此選址時,盡量找死角,使受攻擊面最少,其它設施要象掩體似地圍在四周,但要以不妨礙己方人員調動為前提。建完能源設備後,就要建造精煉廠,讓收割機出去「掙錢」,因為剛開始時一般已配有一些人員或車輛,要用功能鍵13.派幾輛車去保護它。緊接著要建兵房並製造士兵以增加基地的防衛力量,但製造士兵的數目不要太多,兵種不能單一,火箭兵對付士兵不行,普通士兵則無法有效對付車輛。要讓士兵分別把守要道,不讓敵方火力輕易夠著,己方設施分散排列,以免被敵方坦克一塊碾死。若可以建防禦塔樓視T植物存貯量決定,可大大增強防禦能力,總之至少要留出1000。當收割機「滿載而歸」時,又多了1000,有了它就可建軍工廠了。雖然游戲中有點「錢」就可以建造設施(之後要不斷地添加),但還是充足點好,以防有變。軍工廠的建造速度極慢,這期間可以「攢」不少「錢」。記住到一千時要馬上花,因為沒有倉庫,精煉廠最多隻能存1000,多了存不進去。大多數情況下,敵軍要首先挑釁,因此建好軍工廠後要多造輕型車輛(如吉普),重型車輛(如坦克)可視敵方進攻火力強弱而定。輕型車輛雖不太經打,但架不住數量多(建造速度快),況且敵人也不是老進攻,渡過敵方進攻期,第一階段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要想馬上反攻是不可能的。如己方設施受到攻擊,要立即修復,具體做法是點擊工程菜單中的REPAIR(修復)按鈕,可出現一扳手,將此扳手移到要修復的設施上點一下即可。
和平時期的建造工作可自己掌握,請參考前文,如拆除防禦塔樓(點擊SELL按鈕,操作與修復工作一樣)以增加T植物單位;建造幾個倉庫存更多的「錢」;如果財力充裕,可多建一兩個兵房或軍工廠以加快武器的製造速度。在製造武器時,重型武器當然要放在首位,並要多製造幾個工程師和裝甲運兵車(指GDI)。工程師可以將敵方設施變為己有(有幾關必須這么干),可省不少時間和精力,但他們沒有一點戰鬥力,要用裝甲運兵車將他們護送到目的地(NOD的只好徒步了)。一輛裝甲運兵車可載五名士兵,要適當裝幾名普通士兵以便保護工程師。工程師很貴,而且對其威脅最大的就是敵軍士兵。此外,輕型車輛也不能不造,因為它們對付那些令人頭痛的敵軍士兵很有效。此時,如果附近的T植物開發已盡,收割機將到遠方的T植物生長區工作,對它的保護也要加強,一輛收割機「錢」也不少。兵力較強後,方可建通信中心,用MAP按鈕切換局部或全局地圖,這對進攻較為有用。由於「金錢」的原因,和平時期的建造過程將會較長。
開始攻擊前,先用快速車輛對未知的地區進行偵察,了解敵方的基本方位,假如實力雄厚,便可發動快攻,不能戀戰,要在敵軍基地中快速穿插移動,只要弄清敵軍基地的組成和各設施的位置即可。然後將進攻兵力集結到一個距敵軍基地較近而又較安全的地區。因為各種部隊的行動速度不一樣,往往是火力弱就快,火力強就慢,若距離較遠就發起進攻,行動中就把各部隊的距離拉大了,快的先送死,慢的也幫不上忙,發揮不了協同作戰的威力。一般是將同一種武器歸為一個部隊,集體行動,用滑鼠功能2.可很方便地完成集體調動,若不用這個功能則先要調後面的,當後面的部隊到達前面部隊地區時,再調動前面的,以保證同步行動。如果有步兵,千萬不要讓他們徒步經過T植物生長區,因為它有劇毒,從這塊地區出來不死也只剩半條命了,那可就成了「壯志末酬身先死」。注意,基地也不能不留部隊,而且不能太弱,以防攻擊不成,倒被敵軍反擊得手。
進攻時,重火力部隊以及徒步士兵等慢速部隊先行,掌握好時間後,再讓快速部隊出發。重火力部隊主要攻擊敵軍的防禦設施和重火力部隊;火力強的士兵(手榴彈、火箭士兵)要集中對付敵軍的重型車輛;普通及噴火士兵則要攻擊敵方火力強的士兵以減輕己方重火力部隊的壓力;輕型車輛負責攻擊敵方普通及噴火士兵,尤其是噴火士兵;他噴一次火,可能就使己方士兵死傷大片。作戰中,各種武器要集中使用,比如幾輛坦克一起先瞄準敵軍的一輛坦克打,擊毀後再共同攻擊另一輛,再比如讓幾名士兵共同向一個敵軍士兵射擊,敵軍士兵會很快被消滅,這樣總體效果要明顯好於各打各的。記住一點,雖然雙方兵力勢均力敵,甚至己方總體上處於劣勢,但要在局部的戰斗中擁有較大的兵力優勢,迅速將敵軍分而制之。工程師則要見勢立即在己方士兵的掩護下,直奔敵方設施,首先要去的是敵方流動工程平台,以斷其再建能力,其次是精煉廠,以斷其「財」路並將「錢」歸己所有,為總攻失敗作好一定準備(損失可以再造),再次是軍工廠,以斷其重火力的來源並可立即製造敵方的武器歸己所用(它與精煉廠的先後順序可視情況而定),正所謂是「現炒現賣」,再往下就是兵房、能源設備、倉庫等等(不能進入的是敵方的各種防禦設施和NOD神殿)。但這不是絕對,如人手夠用則建議「全面出擊」。不過,新得的設施將同樣消耗能量,如果能量儲備不足,搶幾個設施後可能就使能源緊張了,此時,搶對方的能源設備就顯得很必要(也可當即拆除已搶的設施)。總之一役下來,即使沒有勝利也有所收獲,起碼敵方的流動工程平台沒有了,派出的部隊也都「壯烈犧牲」了。所搶的設施,若有精煉廠則要馬上花掉搶來的「錢」,因為敵軍將要摧毀這些設施,沒什麼可心疼的,本來就不是我們的,若沒工程師,要摧毀敵軍所有的設施。
受攻擊的敵人將要大舉反攻,意味著己方基地將接受戰火的洗禮,熬過去就算勝利,不過一定要誓死保住流動工程平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古訓不能忘記。下幾次進攻應是沒多大問題了。
另外,游戲中有幾關是要先找到己方基地(尋找的過程很象小分隊行動,其戰術將在無基地一節中講述),而這個基地中大部分情況是沒有流動工程平台的,這就意味著,被毀的設施將不能重建,而且這些設施大多已半死不活。很明顯,就更需要注重防守。先修復設施,然後在穩固防守的前提下,開展建造活動,這種關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毅力,但總的戰術、原則和上面所講的一樣。
通過以上不難看出,總的原則是防守第一、協同作戰、求穩不求急求實不求虛。
有人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這可不能死搬硬套。二戰中的巴頓是有名的悍將,向來主張進攻、進攻、再進攻,但當他剛進駐北非時,面對強大的德軍也不得不轉入防守,後來在歐洲指揮盟軍第三軍團,由於實力雄厚,才能長驅直入。在游戲中,對方總是比你強,況且你一開始連個基地都沒有,有點基礎,可能防守都不夠,去進攻其後果可想而知,游戲畢竟是游戲,不可能有和現實中一樣多的情況。出現「蘭博」一樣的人物讓你去攻其不備或突襲得手是不可能的。
游戲中對現代戰爭的模擬較為真實,尤其是武器之間的關系較接近現實。坦克雖強,但要消滅一個步兵卻幾炮也打不死;步兵雖弱,但有火箭筒照樣可以擊毀各種車輛。游戲中的武器環環相扣,各有剋星,而不象有些游戲擁有一種火力最強的武器就天下無敵了,不信你就全拿火力最強的坦克去進攻(指正規玩法)試試。現代戰爭要求各兵種協同作戰,配備多種武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作戰的威力,在玩本游戲時則更為突出。
現實中,作戰要計劃周密。敵方的具體情況、作戰地形、部隊的集結、突破口和重點攻擊對象的選擇、兵力的分配、勝負及傷亡指數等等都要考慮。計劃得好,進攻必有收獲。你也體會到了本游戲中這一點的真實性,因此,求穩求扎實是絕對必要的。
進攻有收獲應是實質性的,擊毀敵方軍工廠而沒拿下他們的流動工程平台,敵人還可以再建一個,這種勝利就是虛的,沒有效果的。縱觀歷次戰爭,基礎設施一直是首要摧毀目標,因為它們是重建其它設施的基礎,擊毀了就沒有了,不能或很難重建,這種勝利就是實質性的,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二)無基地
一種情況是你指揮一個小分隊去執行某一任務,而另一種情況是扮演一突擊隊員(COMMANDO)隻身完成任務。首先要明確的是,這些關大都不讓你全殲敵人(戰前有交待),任務對象極為明確,針對性極強。所以,戰斗不是主要的,更需要的是戰術與計謀。對於第一種情況:先假設任務是針對某一物品或攻佔某一區域供直升機降落(包括前文提到的尋找基地)。這個小分隊往往有不同的武器,有人員、輕型車輛、重型車輛。在現代戰爭中,這種小分隊的作戰常常是由速度快且有一定攻擊力和防禦力的車輛開道,主要是遠距離警戒,而遇到勁敵時又可及時逃脫;重型車輛與人員緊隨其後。可以這么認為,開道的是「先頭部隊」,其後的是「主力部隊」。除非已選好了猛攻的地方,否則兩者不能相距太近,如果碰上敵軍大規模軍團,除了速度快的有可能逃脫,其他的估計都得完蛋。但也不能相距太遠,因為未知的地區都由黑幕遮蓋,說不定走著走著就走對了路,這時必須要打了。但前面的部隊畢竟太弱,交上火後若不趕快支援,同樣前功盡棄,因此先頭部隊要走走停停,等主力部隊跟進了再開始新的行動。在行軍中如果碰上了敵人,能不打則不打,因為還不知道任務的對象在什麼地方,過早地交火,消耗實力不說,而且沒有任何價值,對今後作戰任務影響不小。萬一交上火,能走則趕快走,決不能戀戰,不打不行時,就要運用前文所說的戰術,各兵種各司其職,一擁而上,展開部隊發揮最大面積的正面火力,這樣消滅一支比己方部隊強一倍的敵軍部隊應該沒多大問題。對於要求全殲敵人的任務則不同了,全殲敵人就意味著見一個幹掉一個,不存在迴避問題。怎樣才能幹得又快而又使己方損失最小,只有一起行動一起攻擊,己方部隊無論何時何地,無論行軍還是駐留都要集中在一塊。另外,有些關的成員全是士兵但有一突擊隊員,那就讓他當先鋒,因為他行動速度快,視野開闊,可以放置定時炸彈,更主要的是對人員的攻擊力強(全是一槍滅一個),可減少己方人員不必要的傷亡,其餘士兵則要緊跟著掩護他。其它的就和前面講的差不多了。
對於單兵作戰的任務,上文已講了突擊隊員的優點,一般是有直升機與其配合,相對來說任務比較簡單。對敵方士兵要先發制人(他所持武器射程遠),而對車輛則要退避三舍。先炸毀攻擊直升機的武器設施,再掃清供其降落的地區,然後充分利用直升機的機動力迅速轉移,炸毀目標設施。
以上這些任務絕對要求速度。畢竟是小分隊,兵力有限,就象特種部隊,雖精明強干,但也打不過數倍於己的敵軍,所以速度是完成任務的關鍵,也是自我生存的前提。不過說實話,即使這樣有幾關也是比較難過的,不失敗幾次,不長點經驗很難一次性過關。有的關要迂迴到敵軍的背後,在敵人火力圈外先擊毀流動工程平台、兵房、軍工廠、防禦塔樓等武器製造和防禦設施,然後再深入虎穴,這樣敵軍少一個是一個,戰斗也就輕鬆些了。總之具體的戰法多多,玩家要深思熟慮。
Ⅶ 命令與征服 泰伯利亞系列
請問泰伯利亞系列一共有幾部?不算資料片和變節者,4部
斯大林發動超級大戰是不是紅警第一部?是
誰給個第一部紅警的下載地址 泰伯利亞系列的下載地址也要。?網路命令與征服吧里有
哪個版本才是原版?都是官方的,不是玩家製作的
Ⅷ 命令與征服:將軍是命令與征服的第幾部
不能簡單的說是第幾部
命令與征服 一共出現過3個系列
1、包括泰伯利亞系列(包括變節者[也作《叛逆者》],有些人以為變節者是獨自一個系列,但是變節者用的是C&C1的劇情)
2、紅色警戒系列(紅色警戒是本傳的前傳,紅色警戒2是在一個新的時空中發生的,與泰伯利亞系列無關)
3、將軍系列(與前兩個系列完全無關)。
其中,
1、屬於泰伯利亞系列的有:《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黎明》 、《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命令與征服:最後的倖存者》、《命令與征服2:泰伯利亞之日》、《命令與征服2 泰伯利亞之日:火焰風暴》、《命令與征服:叛逆者》、《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之戰》、《命令與征服3:凱恩之怒》、《命令與征服4:泰伯利亞黃昏》
2、屬於紅色警戒系列的有:《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反戈一擊》、《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劫後餘生》、《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2》、《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2:尤里的復仇》、《命令與征服:紅色警報3》、《命令與征服 紅色警報3:起義》
3、屬於將軍系列的有:《命令與征服:將軍》和《命令與征服 將軍:絕命時刻》
最後,回到你的問題上來,《命令與征服:將軍》應該算是將軍系列的第1部吧。。。
Ⅸ 命令與征服:隱秘行動 如何輸入秘籍
1. 在游戲中能輸入以下密技blastum:單位加強zesir:得到超級單位bigreen:加錢2.以"C&C funpark"命令進入游戲,再選NOD,就能得到5個隱藏任務.
1. 在游戲中能輸入以下密技
blastum:單位加強
zesir:得到超級單位
bigreen:加錢
2.以"C&C funpark"命令進入游戲,再選NOD,就能得到5個隱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