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經理該如何跟程序員溝通
產品經理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特別喜歡會問一個問題,如果開發人員以無時間為理由拒絕你的需求怎麼辦?工作中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行業內也流行著一些圖片來調侃產品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兩者的關系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之所以這么說有兩個理由,相愛是因為兩者要互利合作,把老闆交給的任務完成,而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讓工作進展的更順利。相殺是因為這兩個職業又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產品經理的需求間接決定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有些技術人員確實對產品經理比較反感。
我也看過一些關於產品與技術如何溝通的文章。這篇文章我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一些小技巧,可以當做是保持良好關系的潤滑劑。
1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技術與產品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在分析之前,先設一個前提,每個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有其標准,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人,所以我一直都相信開發人員並不會無故找理由拖延項目周期。反過來,如果開發人員因為品性而偷懶或者說是耍心眼不幹活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個人主觀因素太大。
第一種情況是產品經理的需求與開發人員手頭的項目撞期了,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來調整開發排期。碰到這種事,有些領導也總是期望產品經理靠著自己的方法解決。但是除了跟上級領導申請調整優先順序,沒有別的好辦法。一個客觀事實,公司在多個項目中確實有優先順序之分,雖然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看重但是在別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第二個原因是開發人員是按照公司意願辦事,說嚴重點你總不希望別人因為你的事情跟領導鬧僵,搞砸自己的飯碗吧。
第二種情況技術人員並不認同產品經理的觀點,雖然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但是在工作中會碰到有些技術對產品特別關心,如果產品經理的做法自己不認同的話會提出質疑。如果質疑的人是技術老大,產品經理往往會更被動。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很正常,想辦法說服技術人員。
除了搬出之前做的產品分析和用戶調研外,我在工作中總結了一點經驗,平時可以多跟技術聊聊天,增進彼此了解,觀察他們經常上使用的產品,在溝通說服他們的過程中,可以拿他們經常用的產品舉例,這樣的話他們本身對那個產品更熟悉,自然也更好理解。另外,在跟技術講解產品的時候也要適當的畫餅,描繪一下產品上線成功後的美好未來,這會帶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
產品經理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這利於給開發人員留個好印象。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兩點,一是想好產品規劃的原由,避免被技術的同學問住。技術人員也特別討厭產品經理說「某某產品就是這么做的,我們按照他們的做就行了」這樣的話;二是寫好產品文檔,在產品文檔中避免有遺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比較復雜的功能,一定要解釋清楚,因為技術人員會遵照著產品文檔進行開發,所以說如果有疏漏的地方會增加溝通成本,如果文檔寫錯了,造成開發出來的產品功能不符合預期就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了。
為了提高文檔的可讀性,我們也可以多使用圖文、流程圖的表現形式,如果只是乾巴巴的一個word文檔,幾千個文字,看起來確實很枯燥。
對於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來說信任尤為重要,如果開發對產品經理缺乏了信任,結果就是你的話開發人員不會再聽了,每個需求他們需要經過你的領導確認後才會去做。獲取對方信任的一個很重要前提就是說話算數,當技術人員詢問你某一個問題時如果自己沒想清楚,可以先暫時別回答,考慮清楚後再說。要是隨口一說,過後又讓開發人員修改,不僅會造成開發人員返工,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即便文檔寫的再完善,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也難免需要當面溝通。項目跟進,需要產品經理極大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一個項目立項後,公司通常會把參與人員列為一個小組,產品人員需要根據開發排期跟進開發進展,避免開發出來的產品與預期不符,驗收產品功能是否與產品期望一致。這個過程產品人員的工作往往會比較繁瑣,也會比較忙,當然也會鍛煉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
3
說一下行業內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該不該懂技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無論是從個人知識量還是從是否有利工作的角度講肯定是懂技術要更好,而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大的熱議,可能是由於很多產品經理不懂技術,但是又沒有興趣學習,所以心底一直會糾結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特別是你做項目比較多的時候,會發現懂點技術跟技術人員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技術人員也很願意跟你交流技術實現的一些想法,而不會說「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這樣的話。
產品經理懂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益處是當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時,自己就能評估出技術實現的可行性,對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的需求自己就可以跟業務部門商量優化方案。而不必每個功能都去詢問技術,無形中也減少了技術的麻煩。
不過我跟很多人的觀點也一樣,產品經理對技術的了解不需要太精通,說到這我還得慶幸自己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雖然學的不好,但對於現在的工作還是非常有益處的。不過我在工作中也會碰到技術人員偶爾說了一個名詞自己不理解的,這時候兩種辦法,要麼主動問一下,要麼自己去網上查,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好。
畢竟術業有專攻,雖然我們希望知識越多越好,但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況且技術知識也在更新迭代,他們使用的框架也會變化,技術的語言也有很多,如HTML、Java、PHP等,你不可能全都精通。
4
最後說點工作中會遇到的個人主觀因素。
當產品經理跟其他部門提需求或是溝通確認的時候也不排除其他同事有未及時回復的情況,為了確保項目上線也為了爭取資源,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人員更加主動一些,所以產品經理有時候還需要臉皮厚一點。
當提交一個需求給開發部門制定排期,你會發現他們都會把時間定的很充足。也許你會因此對其他同事有看法,但其實在工作中都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太緊張,而且還要考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例如請假的情況。當然也不能把時間定的太長,那樣老闆該不開心了,所以最好是產品經理根據上線時間與開發人員定一個時間結點,讓開發人員在這個時間點前完成即可。
⑵ 根據做項目的多少判斷程序員的水準合理嗎為什麼呢
根據做項目的多少判斷程序員的水準合理嗎?為什麼呢?程序員的水平,不是通過語言或外部表現就能看到的,不是看有多少技術,參與了多少項目,他會寫多少博客,而是看他在實際業務場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面對一些特殊復雜的問題,或在高強度和高壓工作條件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能夠編寫滿足需求的代碼不再是評判程序員的標准。
一個經驗豐富的程序員能夠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在復雜條件下找到核心問題,通過深入分析找到問題的原因,並迅速處理。經過及時的回顧和總結,減少出現類似問題的概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湧向程序員的軌道,競爭越來越激烈,新技術層出不窮,更新和迭代速度很快,程序員使用的語言、框架和模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如果你不主動學習,你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在日常工作中,程序員往往希望將業務、產品、運營,甚至老闆作為對接交換需求和技術項目來連接和配合內部交換等,而流暢的溝通可以使事情推得更加順暢高效,溝通或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導致項目啟動時出現相反的情況(不要相信,這種事情真的發生過)。判斷一個程序員的水平,核心是他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堅實的基礎支撐,要綜合代碼質量、項目經驗、框架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而不僅僅是一個方面。
⑶ 有哪些話一聽就知道一個程序員是個水貨
其實如果要嚴格說起來,工作經驗少於一年半的程序員基本上可以算是「假」的程序員。這里的「假」可以這樣來理解。
你的編程能力只有復制粘貼的水準
剛工作的程序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1 高校畢業;2 培訓班出身。對於第一類的人來說,在讀書期間老師和學校教的內容都是基礎內容,而且要學的內容非常的多。但學校只讓你學廣,並沒有讓學生專研一門學科。畢竟學校並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對某個方向一定感興趣,只能把基礎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自己自學。所以在校期間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實戰能力基本為零,都是像剛重生在新手村,無知茫然,這也是許多企業愛招應屆生的原因。開始工作,基本只能靠谷歌、靠網路上網找代碼,復制粘貼。這段時間就比誰找代碼能力強了。而對於培訓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不要看你在培訓期間學習了非常多的編程知識,好像做了非常多的練習,甚至還自己寫了一個實戰項目。但這些都是在短時間內,靠著培訓老師手把手帶你們寫的。你只管跟著老師走就好,不懂的問下老師就行。你根本就沒有過自己的思考,就只懂:好!今天老師叫我們寫這個代碼!我們就寫!換個角度來看,培訓機構就像富士康工廠一樣,批量製造編程機器,沒有自己的思維。
想要擺脫「假」程序員的身份,你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編程水平,讓自己有更好的能力。在工作上能靠自己的實力,去完成分配的任務。你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才能突破薪水的瓶頸,達到更高的層次。
⑷ HR怎麼通過簡歷來判斷程序員是否優秀
01.簡歷中項目的參與度、貢獻度
簡歷本身的效用信息往往非常局限,看了簡歷之後,也難以形成對候選人的初步判斷。但我們其實可以通過項目經歷上的信息,來評估候選是否完整、深入參與其中。
在候選人簡歷的項目板塊,我們可以查找是否有以下關鍵信息:本人在項目中的角色?比如後台系統開發,主導搭建了頁面框架,提高代碼質量;公共組建的提取、編寫。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比如通過自動化,讓代碼易於管理;統一的編碼規范,更有利於多人合作,降低了代碼出錯率;性能上帶來多少提升?比如單頁應用讓請求次數變少、頁面呈現更快,用戶體驗更好了。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基本上可以判斷候選人在項目中的角色,或者從解決的結果來看能基本評估出候選人在整個項目中的貢獻度。
另外一種是簡歷上的項目闡述,可以通過以下兩個例子對比:例子一:A:應用 xx 技術,解決了XXXB:應用 xx 技術,解決了XXX,出錯率降低了 0.1% 等。例子二:A:結合使用 xx,實現了 app 登錄和個人資料的自動填充B:結合使用 xx,實現了 app 登錄和個人資料的自動填充,提高了多少的轉化率我們可以直觀看出,有量化的結果的項目履歷更有說服力,也可以側面證明候選人是有深度參與到項目中,才能對數據結果有一定的了解。
02.候選人在技術社區的使用情況
很多優秀的技術人才都有分享的習慣,比如在GitHub、知乎等社區都會分享一些自己的技術經驗貼。通常來講,如果候選人有在社區發帖的習慣,確實會增色不少。比如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GitHub,大多數程序員都會有賬號,但這個只能算是真正的「圈內人」,如果是GitHub的重度用戶,其實非常亮眼的:如候選人在GitHub發布的項目經常能收獲很多follower和star,那正是其能力的體現,可以通過其貢獻的項目來評估;如果能長期堅持使用GitHub,也能說明的是這個人心態比較開放,對業界比較關注、律己、有耐心;GitHub上大多數代碼是經過長時間構思和反復修改重構,代碼質量可以很好反映其當前的Code水平,其中也可以窺見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常在技術社區發帖互動,可以說是判斷是否為優秀技術程序員的加分項,但也只能是敲門磚,不能過份強調它的重要性。
03.通過代碼筆試,直擊簡歷
要看能力最終還是應該考查編碼能力。面試官或HR其實可以通過一場在線筆試,在簡歷初篩階段來進一步判斷是否為大牛。
面試官可以設置一些耗時較短,考察具體硬技能的題目,來考察候選人的基本功,將簡歷造假的同學篩掉,在ShowMeBug筆試平台,支持不同職級、不同語言、不同維度等題目,面試官可以快速發一起一場筆試,可以節省面試官大量的時間;
對於簡歷中的項目,其實可以設計一個非常真實的問題,比如你目前有獨立設計實現過一個完整的功能嗎?你研發的這個功能產生了什麼作用,你在項目中扮演一個什麼角色?ShowMeBug筆試支持音視頻題型,面試官可以量身設計,讓候選人更加真實的回答。
⑸ 有哪些話一聽就知道一個程序員是個水貨
有hover切換功能,不能直接換成png ,現在的官網取消了hover才換的png
首先,有些公認的水貨,比如熊節,根本就是一個文藝編輯,就不用廢話了。其次,有爭議的,比如陳皓。這貨的博客多年保持livelock狀態。什麼意思呢,就是看起來系統還是在跑,但沒有任何有用功。常年都是給入門馬農做科普的內容。這種屬於大自然的搬運工,把搜索引擎里的資料編譯一下就拿來做自己的內容。然後是比較隱藏的水貨。比如陳碩。言必讓讀者看自己的書第幾頁。但他那本書純屬基礎知識和常識列舉。看幾個man page和rfc就夠了。另外,他的書里錯誤很多,言之鑿鑿的地方其實都是掛一漏萬,把特例當公理。雲風當屬最隱蔽的水貨。都是實打實的產品,代碼,難題,分析。內容都是網路,高性能,並發,分布。但不幸的是,老子才是這方面的行家。就拿他最新那個所謂的樂觀悲觀鎖來說吧,裡面每個結論每個分析我都指出其不靠譜之處。還有其他一些水貨,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有如下顯著特徵:話題以程序科普為主。內容都是在其他它地方能輕易獲得的,缺少自己的思想。問題分析流於猜測,不能達到問題本質。輕易下結論,下過多總結陳詞。缺乏量化分析,以主觀感受和特例作為依據。如果有不服的,歡迎討論。我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給你看,他們的思想有多毛糙,基本功有多不扎實。
⑹ 如何辨別一個程序員水平的高低
1.自己介紹項目,看對項目的提煉總結能力(也是抽象能力);
2.自己印象最深的bug,可以知道大概技術深度;
3.設計模式提問,看有沒有學習方法;
4.語法基礎問題,多線,分布,安全等問題,看知識面廣度;
5.智力問題,看反應能力,分析問題思路等
上述五步基本可知是否是一個好程序猿
計科專業從事軟體開發十幾年了,主要在瀏覽器內核領域研究的比較多,最近在研究伺服器後台方向,辨別程序員水平高低主要看做出了什麼產品,如同現在的程序員主要是項目經驗,簡歷上寫的一堆項目經驗都是面試的時候主要提及的問題。經常在面試中會問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做過什麼項目;一個是在項目組中承擔什麼職務,畢竟參與過和做的多少程度是不一樣的,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細節檢測出來,問題越具體越是容易看出水準,具體的東西不是能夠編造出來的。
有很多技術公司直接不通過筆試,僅僅通過簡單的面試就確定工資水準了,最簡單的測試程序員水平的直接用筆試的方式,筆試可以把一些細節量化,盡量的細節化也是能測試出程序員基本功的,但這種基本用來測試初級程序員的,很多高級的程序員看到有筆試直接就抬腿走人了,因為有些程序員在一個方向做的時間太長了,很多基本功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筆試可能不過關,現實中很多程序員筆試不過關,面試還可以,也一樣可以做項目說的就是這類人,起碼這算是非常優秀的程序員。
有很多公司採用谷歌的方式,直接採用上機寫代碼的方式檢驗程序員水平,這種方式比較直接,但在現實中可能消耗的時間以及面試官的精力,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公司用這種方式,國外的公司用這種方式比較多,這種看基本功非常有效。通過代碼可以看到編碼習慣以及演算法的設計上,都能直接看的出來。
普通的程序員直接看項目的經驗,高級的直接看做過的產品,特別是產品主要設計人員,這就是程序員內心的自豪感,畢竟作為一個程序員起碼要有自己設計開發的產品,也算是不白做一個程序員,在程序員的職業經歷中如果能經歷過一個產品從開始設計的初稿到最後推向市場,如果是完整的經歷,將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只要經歷過一次都會對產品設計有一個比較層次的認識,這種能力需要靠直接的面試語言表達來展示出來,談下對產品的認識以及產品穩定性性能等方面的總結,能到這個層面起碼是高級軟體工程師的級別。
當然有些程序員內在的東西不是靠語言或者寫代碼看出來的,因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不僅僅是代碼能力以及框架能力,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能力
程序員的能力表面是可以直接展示出來,但很多內在需要是需要時間的磨合才能了解,人就才能見人心,而且很多優秀的程序員是培養出來的,能夠長時間在一起的隊友都是時間長了磨練出來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自認為不是一個好的面試官,因為我認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准確地衡量出來程序員水平的高低是有比較大的難度的,並且我有多次看走眼的時候,面試的時候覺得能力還不錯,但是入職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編程能力不忍直視。
工作之後接觸一段時間,我會從這么幾個方面觀察他們,以判斷技術能力的高低和發展潛力。
能不能出活兒、能不能debug
能不能把開發任務按時按質量地完成,當然是最主要的衡量標准了:
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開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沒有見過的問題,有些程序員遇到問題無從下手,而優秀的程序員,自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
分析問題、流程設計的思路
有人會認為,程序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敲代碼,上班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敲代碼,其實並不是這樣:
總結問題和改進問題的能力
好的程序員,相同的問題不會犯第二次,差的程序員,總會在一個問題上栽跟頭:
我將持續分享Java開發、架構設計、程序員職業發展等方面的見解,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
不請自來,一介碼農路過,留下些看法。
程序員主要是有四種綜合能力,也就是debug 能力、 performance分析、 保護性編程和 投入產出比。
僅僅獨立完成日後必然成高手?在這里不能說一棒子打死,至少對於很多人來說,能獨立完成是沒什麼問題的,有的是因為對業務熟悉,有的是真的基礎扎實。但怎麼說呢,程序員和瀏覽器打交道是最多的,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遇到的大部分問題網路都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普通程序員 + 網路 = 超級程序員。 但很多人也沒明白具體的原理,甚至都是這個項目抄抄那個項目抄抄的,久而久之雖然解決了平時的業務,但進步的空間卻很少,甚至止步不前,寫出來的代碼也可能存在很多坑,所以,僅僅能獨立完成任務的話,離高手還有比較遠的一段距離。
如何辨別高手程序員?也就是結合我們一開始列舉的那四個能力進行判斷。不同級別的程序員,在那綜合能力面前,強弱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奔潰的或者其他性能調優問題上,即使是面對大量復雜的代碼,在信息不全的時候也會一步步的分析,抽絲剝繭縮小范圍,最終定位根本原因
,並且最終給出一個好的方案。
如何成為高手程序員?
當然還有看他摘了帽子是否禿頂這樣的笑話,就再不贅述了。
第一階段(黃金):會用編程語言實現需求,比如現在的業務系統,都會找一些會搬代碼的人來拼工作量,也就是能自己獨立基於搭好的框架實現crud常規操作。
第二階段(鉑金):除了crud,還會有一些自己踩過坑的經驗,知道如何處理一些常見問題,或者可以基於搜索引擎快速解決一些異常情況。
第三階段(鑽石):能解決一些疑難雜症和會通過debug部分源碼類庫查看到這些疑難雜症是如何引發的,並通過編碼解決這些問題,還能進行一些局部的性能優化,類似某個系統介面緩慢可以單獨去優化。
第四階段(星耀):會基於整個系統進行設計和規劃,根據業務特性選擇合適的框架,從源頭控制開發遇到問題的頻率,可以自主的搭建框架並完善機制,了解各個組件工作原理。
第五階段(王者):小說裡面總是說練武功的永遠比不過創造武功的,同樣的道理,用框架的也往往不如寫框架的,所以寫框架的這類人單獨分層。
第六階段(榮耀):其實這個階段不應該列入進來,因為這類人往往不編碼的,只是給出思想;像Hadoop這種框架就是基於人家發表的一些論文(bigdata)進行編碼實現的,這類人注重的是思想和演算法,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概念的創造和理論的支撐是這類人提出來的,這些人才是真正影響行業走向的人。
程序員的水平高低,不是靠語言或外在表現就能看出來的,不是看他會多少技術、參加過多少項目、寫了多少博客,而是看他在實際業務場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面對一些特別復雜的問題,或在高強度、高壓工作狀態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態度。
技術可以通過學習掌握,但是解決問題、定位問題的能力卻不是一蹴而就。大家可能會說,「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太寬泛了吧,可以更具象化嗎,有具體的測量方法嗎?簡單整理了以下幾點供參考。
會寫出滿足需求的代碼,早就不是評判程序員水平的標准了。代碼編寫既要滿足業務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後續的軟體維護,說得通俗些,既要自己爽,也要別人爽。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會致力於寫出更簡單、更效率、可讀性強、擴展性強的程序代碼。
程序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理解各式各樣的業務需求,所以這就需要程序員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說,邏輯思維是程序員的靈魂,因為每一行代碼都是程序員邏輯的體現。
項目著急上線,發布時出現問題?
業務高峰時段,系統宕機了?
業務催、運營催、用戶催、老闆催!
各種形態的bug,各種著急的心情,背後無數支眼睛盯得內心慌慌......
這些都是一位合格程序員所需要面對的日常。不同的程序員,在解決問題的方法、效率、質量等方面,都各有千秋。一個經驗豐富的程序員,能夠扛住各方壓力,在復雜條件下找到核心問題,通過抽絲剝繭的分析來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並快速進行應對處理,事後及時復盤總結,減少同類問題出現的概率。
隨之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湧入程序員這個賽道,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新技術層出不窮,更新迭代快,程序員所使用的語言、框架、模式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不主動學習,你很快就會被落伍淘汰。
這種其實在面試過程中能體現出來,溝通主要是技術溝通,以及和客戶之間的溝通,所有技術都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搞定的,溝通能讓事情推進起來更加順暢,包括和產品經理之間的流暢的溝通也顯得非常重要。程序員的能力表面是可以直接展示出來,但很多內在需要是需要時間的磨合才能了解,人就才能見人心,而且很多優秀的程序員是培養出來的,能夠長時間在一起的隊友都是時間長了磨練出來的。
線上出bug了,第一時間響應、處理;
團隊項目進度緊張、人手緊缺,主動補位;
又或者,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如果只是關心自己模塊內容,對於整個項目置之不理,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隨著時間軸的拉長,你會發現,有此f技術能力不是最好的,甚至不如你的小夥伴,最後做到了技術主管或經理、甚至更高職位,這裡面除了技術實力,還有一個叫「責任心」的東西。
結束語
判斷一個程序員的水平高低,核心是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需要扎實的底層基礎來支撐,要綜合其代碼質量、項目經驗、框架能力、邏輯思維等等多方面,不能單看某一方面。
而對於1-6歲的程序員來說,想要成為一個高級程序員,變得越來越優秀,唯有持之以恆去學習、積累、實踐、修煉。
----end----
一:50歲的時候,頭發還是黑色的濃密的。
二:賺到的錢能保證家人快樂的生活。
三:當公司不要你的時候能成功轉型。
其他的例如編程經驗、寫代碼厲害啊什麼的根本不值一提。
這就是程序員的面試嘛 :-)
(1)是否能熟練使用所用編程語言的主要功能;
(2)是否知道用合適的數據結構解決問題;
(3)是否知道基本的演算法,並且用這些演算法解決問題;
(4)只看少量代碼的話,從變數命名和程序結構一般能夠判斷是否是新手;
(5)給出具體問題,能夠用程序解決,能考慮到所有的邊界條件;
(6)考慮程序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
再往高一點走,就需要
(7)面對模糊的問題能夠分析並且找到細節和具體的需求;
(8)知道利用已有的庫,架構和工具等來解決新的問題,而不是什麼都自己實現;
(9)能發現並改進已有程序中的瓶頸;
(10)對整個大項目的程序架構有很清晰的了解,知道相互之間的依賴,以及知道為什麼採用這樣就架構;
(11)給一個大的項目,能夠對整個項目的程序架構和組件進行合理的設計,考慮並行性,低延遲,大數據量等各種需求和應對方式。
帶領團隊已多年,項目數十個,對判別程序員水平的高低,我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1.代碼質量。
優質的代碼,首先是經得起考驗。靜態分析工具過一遍,無錯誤,無警告。當然警告部分需要人工重審,因為靜態分析工具不一定完全正確。過了這一關,重要的還須過測試關,少Bug或無Bug的代碼,才是好代碼。優質的代碼帶有技術氣質和藝術氣質。閱讀起來,有一種賞心悅目的快感,即工整美觀,干凈利落,又蘊含著理論常識,運用技巧,精準到位。
2.表達能力。
3.文檔能力。
文檔形式包括但不限於PPT,文字,圖表,音視頻。文檔內容包括但不限於API說明,工具手冊,項目事項,技術論述,陷阱總結,方案展示,指導手冊。文檔要求必須是滿足公司或部門的規范和格式,否則五花八門的,不利於交流和傳承。
以上3點,是我量化判斷程序員水平的標准,僅供參考。相比水平,其實我更看重程序員的態度,執行力,時間觀念,自學力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團隊作戰能力,也可以說是程序員水平的考量吧。
謝謝大家。
⑺ 因安排不當產品無法在預期上線,領導把鍋甩給程序員怎麼懟回去
委婉一點說這不是自己的一個人問題,不要將錯誤歸結到自己一個人身上,不要總是讓無辜的人受冤枉,有問題大家可以一起解決,公司出現了問題不是一個人的錯,大家都難辭其咎,即使是領導也是有錯誤的,領導沒有起來好帶頭作用,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發生,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懟回去的方式。
領導出了錯,就應該讓他們承擔錯誤唄,即便是老員工,就更應該具備職員的基本素質,而不是逃避責任,你不應為他們背黑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犯了錯誤,我們可以互相幫助,但是拒絕背黑鍋,這樣的感覺真的很不爽。要是領導一直不改的話,就直接懟回去,不要害怕撕破臉皮,有些人就是越給臉越不要臉。
⑻ HR如何快速判斷應聘的程序員是否靠譜
招人這個事情放到如何重要的地位,其實都不為過。前趕集網CEO楊浩涌在一次開放式演講中說過,CEO要花一半精力去找人。其實在Google、Facebook、Alibaba等一些公司在招聘一個員工的時候,他們是很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一個好的人是值得花非常多的時間。你看重的人,在他身上花精力是非常值得的,他會被打動,他會感知到你確實非常在乎他,士為知己者死,好的人才覺得跟你是有共鳴的,他願意加入你這個團隊。
其實在一些中小公司,可能HR會初步篩選一些簡歷,然後給面試官進行面試。但其實很多時候,面試官面試的這位應聘者根本不靠譜(注意,我們現在說的是程序員招聘這個方向)。這樣一來其實不僅浪費面試官的時間(其實,你知道,一般能夠作為面試官的,在公司裡面其實是很忙碌的),也是在浪費面試者的時間。所以,我個人覺得,HR在招聘的時候,首先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問題來快速判斷應聘的程序員是否靠譜,通過HR的初步篩選後,面試官再和應聘者電話或者當面聊一些技術層面、邏輯思維層面以及團隊合作層面的問題,這樣就大大的增加了招聘的效率。
我個人覺得有兩點:
因為程序這個行業變化更新很快,不要說剛入行的程序員,就是工作了十年的老司機,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而看書是學習的最直接體現。
HR可以在和應聘者電話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詢問他的業余時間都是怎麼過的,如果應聘者沒有提到讀書、看書之類,我覺得多半不靠譜。當然看書並不局限於一些技術方面的書,也可以是一些非技術的書,我覺得愛看書的人,兩方面的書都會看的。
我覺得第二點非常重要,首先我想要的是,應聘者簡介、清晰、有條理的描述出他最近做完的一個項目或者產品的大的需求是什麼,他自身在整個團隊裡面充當的是什麼樣的角色,能否描述清楚他自己做的某些功能。
如果HR能夠很清晰的理解應聘者所描述的這些問題,我覺得他是靠譜的。
首先,如果作為一個非技術性的HR,能夠聽懂應聘者的解釋,我覺得應聘者溝通、理解能力是完全沒有問題。
其次,他能描述出來這個項目或者產品的大的需求是什麼,說明他不是在蠻干,也說明他並非只是關注於手頭上的事情,他還在關注整個團隊在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也體現了團隊精神。
然後,他能描述出來自己做的某個功能,說明他是真正的去實踐過和思考過,思考和實踐是作為一個靠譜程序員必備的素質。
總體上,快速判斷一個程序員是否靠譜也就是這兩點,如果這兩點都OK ,沒有問題後,我覺得HR再和應聘者約時間,再和面試官聊。
提出一點建議
就是HR先進行一輪電話面,溝通一些基本問題,從中覺察應聘者在表達、溝通、描述以及學習方面的能力。如果還行,可以和應聘者約定一個時間進行技術面,而面試官可以把時間選擇在晚上,也就是7-9點鍾,這個時候,上了一天的班,可以更好的投入到面試的上面。通過電話面,了解一下技術,以及以前的工作經歷,沒有問題的話,再約時間當面聊。
這是我能想到的,不喜可以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