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程序員可以轉為產品經理嗎
當然可以!從程序員到產品人員的轉型,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像騰訊馬化騰、360周鴻禕、微信張小龍他們都是由程序員做起,然後開創自已的產品和事業的,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而且,一個技術人員能夠轉型成優秀的產品人,一定是有「知道技術能做什麼」的自信 ,還有「我要把它做出來」的決心。
程序員轉型產品人員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多年的程序員工作經驗,對軟體技術和軟體實現方案的判斷,可以規避那些天馬行空的產品想法,工作更有成效。
第二,程序員一般都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有利於對復雜的產品進行精細的需求分析,將產品打造成精品。
第三,程序員一般都具有快速學習能力,保持對計算機相關行業動態和技術革新的觀察與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培養對行業與技術的洞察力。
② 程序員好轉產品經理嗎
本人10年開發培訓經驗,期間經歷了Java,Android,H5,大數據,PHP等多個不同的方向的開發,也做過軟體培訓公司的金牌講師,很有興趣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咱們先了解一下產品經理與程序員的區別,通俗的說,程序員就是寫代碼的,負責一個軟體產品的實現,舉個栗子,程序員可以說是工地上壘磚砌房子的農民工。
而產品經理是幹嘛的呢?不要覺得帶個經理的名字就是領導,當然產品經理在程序員面前確實有發號命令的權利。產品經理就是根據客戶或者公司自己的規劃想法,把這個想法轉換成對應的產品模型,也就是說產品經理類似於工地上一棟樓的設計師,產品到底該有哪些功能,該怎麼規劃,一般都是產品經理設計的。
那麼程序員轉產品經理怎麼樣呢?我覺得完全沒問題啊。就好比一個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壘牆工人,他蓋的樓多了,後來你讓他設計一個新的大樓出來,雖然可能細節上不足,但是憑借他之前的經驗,還是可以實現的。再比如說,一個經驗豐富的演員,之前都是聽從於導演的命令去演戲,後來他自己經驗豐富了,要轉型做導演,也是容易的啊,」演而優則導「,這樣的例子很多的。
程序員轉產品經理,其實優勢也很多。目前很多的產品經理並不懂開發,設計的產品功能其實在實現的時候,可能根本就完不成,也就是產品經理會存在"瞎設計,瞎指揮"的問題。但是換成一個開發經驗豐富的程序員去設計產品,什麼功能可以實現,該怎麼實現,他心裡一清二楚,設計出來的產品反而更容易實現。
如果想學習Java,可以關注我,獲取全套免費學習教程。
好轉。
一個好的程序員能頂兩個好產品經理。
一個不好的程序員,能頂一個半產品經理。
知道現在全棧程序員多恐怖么?
前面能和客戶談需求、畫原型
回來能出高保真、交互圖
設計文檔、數據字典更是不在話下
還能寫代碼
還能做測試
還能寫用戶手冊
還能,還能開發票
一個產品經理頂多做他工作的30%。
但程序員很多轉產品經理,心理關不好過。
程序員習慣性去用自己的能力判斷一個特性能不能做,而不是如何描述。需要角色轉換。
程序員習慣性判斷一個特性如何去實現,而不是去判斷用戶是否需要這個特性
程序員習慣去挑戰有難度的需求,而不是用戶真的需要的需求。
程序員喜歡和代碼打交道,但和人打交道要復雜很多
③ 程序員轉做產品經理,對於轉行謀職產品經理難度大嗎
難度是比較大的,不同的職位有不同的事業規劃,想要做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必須要有著非常不錯的溝通能力。
④ 為何大多數程序猿會轉行做產品經理的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⑤ 幹了一年的程序員,想轉行做產品經理可行嗎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可不是真的像那本書講講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千萬不要隨隨便便和別人說,我轉行做產品經理了,沒那麼簡單,除非公司是你們自己加開的或者你天賦異稟,你就是傳說中的天才產品經理。
奶爸現在是產品經理,最早現實做了三年 研發,後來有機會做需求分析師和業務型的項目經理,慢慢對業務和用戶體驗有了感覺,再後來又做來幾年售前顧問才慢慢開始轉向產品。
幹了一年的程序猿想轉產品經理,很難一步到位,建議還是小步快跑、分布實施,先從需求或者產品助理開始做。
產品經理最需要的三個核心能力,業務、技術和用戶體驗,我稱它為產品經理的三板斧。作為程序猿有一些技術基礎挺好的,將來和研發同事溝通是你的強項。溝通起來更有同理心,更有利於把一個好的點子通過需求手段落地。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程序員出身的產品經理有個很大的毛病,最開始的時候,看到一個需求或者一個問題,總想一步到位到研發,實際上就少了需求分析、方案設計的過程,而這個能力恰好是一個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
除了技術之外,就需要好好鍛煉你的業務敏感度,增加你的用戶體驗設計能力,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因為業務的差異性和產品的用戶體驗要求不一致,所以導致在傳統行業的做得非常好的產品經理,到了互聯網行業,做一個C端的互聯網產品,就很難做的好,就像隔了一座山。
學過PMP其實對做產品經理而言幫助甚微,項目經理的角色是正確的做事,而產品經理的角色是做正確的事,一個偏重執行,一個偏重策劃。不過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產品經理也需要管控產品的發布進度和發布質量,所以對PMP中提到的一些進度計劃和質量管控的手段還是可以用到。
當然,通過參加一些產品經理的培訓作為跨入這個崗位的敲門磚,我是認可的,你可以學到一些理論方法和基本的工具技能,但真要在這個行業深耕,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還是需要通過實戰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的思考,迭代自己的認知,才算真的轉行做了產品經理。
⑥ 「碼農」轉型產品經理
技能:需求分析、產品設計、項目跟進
內功:邏輯判斷、數據分析、溝通、個人管理等。
從0起步,實現從「碼農」轉型為產品經理,實現從產品門外漢——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主管這個過渡,從最開始只負責一個功能,到可以接手APP+後台兩條產品線的規劃工作,並能夠帶領一個產品團隊。
每個工作崗位的成長必經過「痛並快樂」的蛻變。同時解決以下問題:
如何利用工具來評估產品的工作進度?
如何保證上線時間?
如何預測項目狀態?
如何挖掘出用戶潛在的需求?
Stage1:入門期
1、新手如果什麼也不會,沒有經驗,建議多去畫原型頁面和跳轉鏈接,找找感覺,把最基礎的工具給用熟練,以後再畫原型的時候,可以手到擒來;【挑一個代表性的APP,照著全部頁面畫了個遍】
如果有一定經驗,建議把每一個細節性的操作實現了,多去做幾個,便可以發現其中交互不夠完善的地方。
2、傾聽比提意見更容易讓人接受。產品經理一般都願意說幾句,這個時期,融入團隊才是第一要素,讓別人能夠快速接受你,才能夠在日後方便開展工作。
如果上來別人就對你抱有敵意,那麼在日後的溝通中,很容易出現問題。
Stage2:高速提升期(1-3個月)
在這個時候,你將迎來自己野蠻生長的時候,在產品方面,有天賦和熱情的人,能夠表現出強烈的願望,為了一個功能,可以較真半天,實現其中每一個細節,初級產品的思維和理論框架會逐漸形成。
這個時期產品基礎必須打牢,否則在後期中,很容易出現產品細節考慮不周詳,想法多而實現不出來的現象。
工作中:
1、參與到每一個版本迭代的功能設計,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對需求理解的能力,惡補相關設計、交互知識,完善每一個功能實現的邏輯,測試產品功能,確保產品上線無誤。
2、建立公司標准統一PRD文檔模板、BUG管理模板、需求管理模板,根據模板,書寫每一份文檔,定期修改模板、完善模板,接收技術團隊反饋信息,逐步細化每一個功能點的實現說明和邏輯說明。
3、積極溝通,與項目干係人溝通產品方向的問題,確保自己的想法能夠觸達到老闆;積極和技術溝通,把邏輯上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掉,然後改各種bug。
4、(粗略)看報告、看競品、看分析、看文章,日常空閑了,便會去人人、知乎等網站查看一些別人寫的分析報告,學習新的知識,好的理念和方法都會記在本子上,一些行業報告會存在收藏夾中,幾乎每天看2個小時左右。
建議:
1、做好基本的工作——文檔、原型、溝通。要想快速的提升,加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加班,可以更好的自我學習,利用更多的時間,來填補產品方向的空白,利用加班時間,好好思考功能的設計、文檔的書寫、競品的分析等等,完善這些基礎性的工作。
2、學會理解、管理需求。明確需求是怎麼來的,清楚為什麼要做,知道怎麼實現,這是理解&實現需求的3個步驟。很多的需求我們沒法在短時間內實現,我們便要將這些需求存放起來,以待日後拿出來實現,這個時候就要將需求分類、分程度進行管理,基本一張Excel便可以解決。
Stage3:波動期(1個月)
這人有了點成果就開始膨脹,然後開始犯錯了,接著就被打回原形。開始時覺得干起什麼事來都得心應手,覺得什麼事情自己都乾的來,設計的功能也一定有人會使用,下個版本就是產品爆發的時間。
結果就是,一切如舊,沒有提升。一時間,競不知道如何是好,情緒波動很大,總覺得自己能做,但仔細一想卻終是覺得做不好,我知道這是到了瓶頸。
切勿做以下的事:
1、產品規劃完全脫離實際,跟著領導一起想入非非,設計的功能實現起來非常復雜而且困難,給技術造成很大壓力,並且多次返工,強行上線版本,bug居高不下。
2、錯誤估計技術實際開發實力,公司當前實際情況,人員情況,考慮團隊的穩定性,協作能力。
3、原型設計,交互邏輯有問題,開發結果是不符合當天階段版本。
建議:
1、時刻對自己進行審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打仗,產品經理必須要對自己的能力做清楚判斷,小步試錯,多次迭代完善,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每做一個功能的時候,多去問問自己為什麼,怎麼做最好。
2、失敗不要氣餒,回頭重整士氣。產品經理很容易影響他人的情緒(多數是懟),如果你情緒很down,那麼在交流過程中也會出現詭異的氛圍。
Stage4:沉澱期(1個月)
發現了自身很多的問題,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受到了多方的指責,用戶負面反饋急劇增多,用戶流失嚴重,很難受。
雖然明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但在關鍵時期沒有堅持產品經理的基本職責,也是失職。
工作中:
1、深入了解資源問題。了解自己能動用多少的資源,包括:時間、資金、技術、跨部門協作等等,從公司內部進行剖析,分析公司現在所處在的位置。
2、分析人員管理問題。重新招入測試人員,減輕產品負擔,與每一個成員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以及對產品的意見,然後總結原因,上報給公司領導,然後再仔細討論這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3、總結自身問題,重新規劃路線,專攻一個領域。總結4~6月份出現的種種問題,分析每一個由自身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然後制定一份半年提升表,按照月份,每個月實現其中一個計劃目標。
建議:
1、沉澱期是自我剖析最好的時間,主要分析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以公司或者產品為主題,仔細的分析下去(這三個問題,我第一次想得時候,竟然無法准確的回答上來,這就是對產品理解的不足)。
2、總結經驗和方法,形成體系。每次版本更新迭代的時候,產品經理都能形成一定的方法,但是一直都沒有體系,在這個時候,將自家每個版本的方法論重新整理一遍,然後分析不足之處,非常有利於思路的擴展,理論框架的完善。
3、聚焦內部的同時,逐步擴大外部視野。在內部,做產品要多關注其他人的意見,接受用戶的反饋,學會分解工作,制定優先順序,然後引領產品的導向;其次,要將視野放在外部,慢慢去了解行業的動向。
Stage5:穩步提升期(現在)
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20多個版本的迭代,產品也終於從0-1走向了正軌,這個時期,總算覺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嗯,然後回頭又被技術、運營、UI各懟一遍,一場硝煙又彌漫、相顧無言淚兩行~~~
工作中:
1、學會控制節奏。這點我放在第一位講,之前經常被各種領導帶節奏,導致加班頻繁、狀態堪憂,現在每個版本前,我都會仔細的思考一些問題,然後將我的見解說出來,以實際的角度來闡述問題(時間、范圍、成本、質量)。
即使我的意見最終不會被採納,那領導提出的需求,也需要在我正常可控的范圍內,這是我提出的要求,除非領導要強制執行。
2、開始橫向發展。主動關注產品戰略、行業觀點、業務模式,提高眼界,希望能夠從更高層次來審視產品。
這是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的一個必經過程,主要培養自己的大局意識和核心意識,領導的優勢在於經驗豐富,但產品經理可以隨著成長,更加的專業,當你在某個小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超過他時,那你便能輕松的說服他。
3、關注產品本身。這里有兩點,一是從外部關注產品,通過分析競品,分析相似產品,來提高自己對某方面功能的設計能力;
二是從內部關注產品,通過建立數據分析體系,對產品進行埋點,以數據來驅動產品的功能迭代。這兩點是我最近主要做的事情。
4、思考更多細節。APP異常情況處理、極端邏輯的判斷、交互設計、數據異常等,通過這些不斷深入細節末節的功能操作,完善產品的體驗;
其次,參與其他崗位的工作,每天定時回訪幾個用戶,與客服、運營、市場等同學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想法,雖然現在看起來對產品的優化還沒什麼作用,但對於自己思維的拓展確實有不小的提高。
⑦ 程序員轉行可以做什麼
面對著日新月異的代碼和語言,你是否感到了力不從心?稍有懈怠,就跟不上崗位需要了?身體漸漸的發福,熬夜寫代碼開始扛不住了嗎?
這個時代很殘酷也相對公平,殘酷的地方在於世界的變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於:不論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都要靠實力說話。
那些被時代拋棄的永遠都是跑得比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謂的工作十年卻只有一年工作經驗。
年輕程序員的優勢在於年輕和激情,大齡程序員的優勢在於閱歷和經驗。所以,年輕程序員不要有跨越年齡階段的焦慮,大齡程序員也不要覺得年輕人搶了自己的飯碗。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解決和面臨的問題,認清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棲身之地打怪升級,才是當務之急哦。
⑧ 程序員好轉產品經理嗎
我是做技術出身的,其實在是否轉產品這個問題上糾結了很久。因為技術崗和產品崗的思考問題唯獨差別很大。我自認為轉型需要進行系統學習。三節課P1,P2,P3的課我都聽過,說實話,比較偏基礎。適合小白科普產品知識,不適合拔高。在熟悉整個產品工作流的同時,我比較欠缺的是產品思維和產品方法論的掌握。後來,無意間了解了傳智播客的課。我就來試聽了一下。這塊的老師講的東西確實不是劃水的。有干貨!現在我已經入職一年了,薪資18K,我自己也比較滿足,並且對後期轉管理層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⑨ 程序員轉產品經理,簡歷上工作經歷的職位該怎麼寫
面試小公司,不背調的話,近一年直接寫產品,前面可以寫點開發經驗。然後做的項目就是你之前開發的項目。用產品角度闡述業務邏輯。程序轉產品是最好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