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程序員算不算農民工
程序員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軟體行業最底層的民工,都算。你的戶口是非本市戶口,就算農民工。雖然,你比他官大,但他是本市戶口,本地人,你而不是,你就是農民工。是不是農民工不是換職業能改變,其實就是本市和外地的關系,外地人到城市工作,而沒有本城市戶口,就是農民工,你如果通過什麼方法而有本市戶口,那就不算農民工。
Ⅱ 為什麼程序員被喻為「IT農民工」
因為程序員加班很多,跟農民工一樣沒日沒夜的工作。而且寫代碼就是敲英文,一個一個的敲,跟農民工砌牆,一塊磚頭一塊磚頭的壘起來是一樣的
Ⅲ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
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40多歲的年齡,面臨上有老下有小,而自身能力卻頗有江郎才盡的感覺,心力憔悴,焦慮之情油然而生。45歲程序員求職有多艱辛,下面一起了解。
當今社會,線上求職已經非常普遍了,各類招聘網站層出不窮,比如有多少人被某招聘網站「找工作跟老闆談」的魔性廣告詞洗腦了,但是去國務院網站發求職信息的還是頭一次見。
這篇求職留言一發出,文字中些許悲涼而又真實的訴求,瞬間戳中了無數人的內心,彷彿說的就是自己。
作為一名也是JAVA方向的互聯網從業者,表示深有感觸,周圍超過40歲以上的同事,基本都是部門負責人或者高層,真正還在一線做開發或者當個小領導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同事A今年剛滿40,育有一兒一女,從進入公司到現在有七年了,級別一直沒調整,晉升雖然很困難,實際原因卻是他自己放棄了,和每一任上級都打過招呼說自己不願意往上走,訴求是做好本職工作,時間上能夠照顧家庭即可,所幸是老員工,且性格不爭不搶,也是為數不多相安無事到今日的大齡員工。
同事B據說45以上了,目前是個leader,雖然大家都叫哥,實際上喊聲叔叔也不為過,從傳統軟體公司跳槽到互聯網,被冠以架構師職位,功勞自然不少,但最多的還是苦勞,你能想像一個45歲的程序員,和其他剛畢業甚至不到25歲的小年輕一起加班的場景嗎,而且總是加班到凌晨,周末隨時待命,我想他也有危機感,怕哪天拼不動了,就在一次次人事調整中被洗出去了。
公司內網每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今年被新入職的畢業生又倒掛了多少,又有多少人痛罵公司的不公平。
殊不知你們入職那年也倒掛了多少人,只是當自己也變成了前浪,體會到那些不甘心罷了。
自程序員被官方認證為農民工後,青春飯的標簽也貼得死死的了,每逢校招季實習生進來時,老員工都不禁感嘆到:新同學都這么卷了嗎,啥時候把我們給捲走了,拼不過這些小年輕啊。
程序員過了35歲沒有出路了嗎?還是有的。
有人傍上了老闆大腿,這部分人在職場是幸運的。
畢竟混到最後拼的還是人脈,大老闆挪窩時,手下一幫小弟烏泱泱地跟著過去,大有「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的氣勢,加上程序員還算是外人看來的高薪行業,大佬吃肉小弟喝湯也是夠的。
樹倒猢猻散是沒錯,但只要大樹還沒倒,是可以繼續依附下去的,況且大佬給力時,財務自由也不是夢想。
還有些人家庭背景好,來干程序員屬於下基層體驗生活的。
這類人要麼家裡有十幾套房,要麼拿著辛辛苦苦賺來的20萬和爸媽給的480萬買套房的,這些人本來就不靠這點工資掙錢,脫離這行也就無所謂了。
也有仍然喜歡這行,並且願意繼續幹下去的,靠家裡走動走動關系,調到清閑的研究所等機構,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對於大部分沒錢沒勢的,上有老下有小多張嘴巴等飯吃的來說,選擇提早面試留條後路的多些。
程序員不是想像的那種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人,干太久反而接觸的面就窄了,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懂敲代碼」也不為過,所以在沒人帶沒人教的情況下,轉行是很困難的,不如提前找個小公司占個負責人的坑位,說不定還能多撐幾年。
當然,憑自己能力找到出路的也不少。
之前帶的一個同學腦子很活,在大學時就各種鼓搗新技術,也懂得怎麼將技術變現,增加我們說的「被動收入」,可能也用不上創業這種高大上的名詞,但是一年能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早幾年就辭了工作自己搞事情去了,一度也讓不少員工羨慕的不行。
現在網路這么發達,搞短視頻、自媒體、電商也是不錯的,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說了這么多例子,其實也是嘗試多舉幾條路,朝九晚六是大部分職場人的夢想,不過也別真把這個當歸宿,人還是不能太安逸,要打破舒適圈。
空閑時間還是要發展下自己的興趣愛好,找找能變現的途徑,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有危機感,保持有競爭力的狀態,這樣才不至於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被末位淘汰或者優化掉。
趁著還有力氣,不如放開步子,大膽往前走,再長的路也不在話下,而停滯不前,再短的路也難以到達,與諸君共勉。
最近,一位程序員的帖文《我精通各種技術體系,因已45歲求職難》引起廣泛熱議。一位45歲的程序員網民在中國政 府網留言,「我是一名軟體開發人員,今年45歲,精通各種技術體系……而我辭職回家半年後再回來尋找工作機會的時候,卻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卻在網路上引發了廣大的議論。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界嶺,這個年齡之後的職場人逐漸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變得人人自危,觸發了中年人的焦慮。前幾年聽說華為這樣的公司都已經開始考慮淘汰掉35歲以後的技術人員,如果在這個年齡之前還不能晉升到管理崗位,那就面臨著被淘汰掉,多麼殘酷的事實呀,或許自然界的優勝劣汰就是這樣的規則吧。
一不小心自己也已是40多歲的年齡,面臨上有老下有小,而自身能力卻頗有江郎才盡的感覺,心力憔悴,焦慮之情油然而生。以前總說自己焦慮了,只是想著給外人說說而已,沒有想到當時的.一語成讖,現在的自己也開始了間接性的焦慮。
多少個晚上在睡夢中驚醒,看著四周漆黑一團,而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睡不著,也不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就那麼靜靜的躺著,消耗著時間,靜待天亮,感覺自己好生的無聊。
下午去和朋友聊天,閑聊中,朋友問我疫情期間,業務應該沒有什麼影響吧,畢竟我們做的是互聯網行業,不比實體經濟競爭那麼殘酷。聽完他的話,我面露苦笑,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他。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互聯網行業,而且現在也是互聯網最好的時代,想著一切應該都是最好的發展機遇。可是誰又曾想過我們所面臨的困境呢!是的,疫情加劇了互聯網的應用,但是也促進了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前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本地化的公司,甚至遠點就是西安的同行,可是現在不同了,我們面臨的競爭對手已然成了華為、阿里、騰訊、網路這樣的技術公司,甚至以前不太注重小型軟體開發的移動、電信和聯通這樣的運營商也進來了。拼技術、資源和人脈,我們都被他們無情的碾壓,多次面對同樣的客戶,我們被無情的掃地出門。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是小公司,沒有他們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小公司的生存就是火中取栗,為了那麼點生存空間,無數次的嘗試,希望能有所轉機,有所突破。
其實,誰的生存都不容易,並不是說45歲以後的人。誠然,發貼的人是精通各種技術體系,也明白其構架,可是互聯網行業就是一個知識迭代更新最為迅速的行業,你一天不學習新知識,你可能就落後於別人;你敢一個月不了解新知識,那麼你可能就落後了這個行業。這不是危言聳聽,是真實的存在。要不然會有那麼多的IT技術人員早早的禿頂,甚至突然猝死。我以前做過技術,是了解這個行業的現實狀態,所以我是有發言權的,並不是憑空臆想。
解決中年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我們還年輕的時間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對自己及時做好安排,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個「千里之外」就是以後的生活。我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的「預」同樣是計劃、安排。好多人在中年時候感覺到工作不好找,各種理由和借口,其實這更大程度上是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對自己的人生好好規劃,所以才導致了在遇到突發事件之後,感覺到茫然無措。
為了避免中年危機,我們就應該在尚年輕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統籌規劃,比如說從生到死大概的花費是多少,養育兒女、父母養老、孩子教育等等,把這個全部加起來就是我們奮斗的長期目標,然後再把這個分攤到每一年,就是我們每年要努力的短期目標。有了人生的目標,就有了奮斗的動力,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生活其實靜下心來想想,不也就是這樣!如果不求大富大貴,那麼我們就力求小富即安,這也應該是一種活著的態度吧!
最近,一位程序員的帖文《我精通各種技術體系,因已45歲求職難》引起廣泛熱議。化名Mary的網友自稱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卻因為年齡原因發現連個面試機會都很難得到,更別提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了。這件事讓廣大網友不禁聯想起職場「35歲現象」,也就是目前很多企業崗位年齡大多限制在35歲以下。
作為走在發展前端的互聯網大廠來說,35歲就成為了所謂的「中年」員工,成為企業優化裁減的首要群體。互聯網科技等行業發展迅猛,產品升級換代快,迫切需要30歲以下充滿熱情的「後浪一代」作為主力軍,這是企業盈利需求,也順應信息化時代潮流。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人的價值」不應單純以「年齡」作為區分,這未免「一刀切」,年輕有年輕的好,年老也有其自身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豐富、心智成熟情緒穩定、責任心強等優勢,企業用人應以能否為企業真正所用,能否在大有可為的時代發揮作用,展現作為為選用標准,而不是以年齡劃線「一刀切」。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讓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作為市場和企業來說,應具備容才的雅量、用才的氣魄、愛才的情懷,樹立正確用人觀,廣納賢良、育才造士,讓更多類似Mary的就業者發揮自身價值,做可為之事成有為之人,創造一番新天地,為大有可為、爭先進位的大好時代增光添彩。
Ⅳ 作為一個軟體開發人員(程序員),說白了就是IT行業的農民工,你累嗎夠了嗎
做開發就是這樣的,工作枯燥加班,碼農,而且職業壽命還很短,以後還要面臨轉行,不如做測試啊。
Ⅳ 你認為程序員與農民工誰更辛苦
以建築工人為例加以說明,農民工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只有常年待在工地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夏天風吹日曬,冬天寒風凜冽。吃得差,住得差,遇到不靠譜的包工頭,有時連工錢都要不到。
工資沒有保障還這么辛苦,那為什麼他們不改行做別的呢?了解這一行的才知道,這其中是有幾點原因的!
改行窮三年
有句話叫改行窮三年,只要改行,往往以前的經驗都用不上,最重要的是改行前期幾乎是零收入。農民工能接受半年,甚至一兩年沒有收入嗎?不能!他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幾口都指望著他每個月的工資。一旦沒有收入,吃住能成問題,這種情況下,誰敢隨意去改行?
年齡不適合改行
如果不談經濟問題,很多農民工也會顧及年紀大了,接受能力差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轉行之後,很可能被比你年紀小很多的人斥責,這種情況你能受得了嗎?很多農民工就是這樣,在工程行業做了20多年,想改行,可是一看,除了干建築,別的什麼都不會,沒辦法,他們只得繼續前行……
其他行業也不樂觀
事實上,每個行業都有不容易的地方。做生意有做生意的難處,創業有創業的艱辛。很多行業只是表面上看起來美好,但事實是,你不踏進去根本無法知道那個行業的真實面貌!所以,也許你離開了建築行業,又會進入一個更差的行業!
Ⅵ 人社部官宣,程序員列入新生代農民工,IT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現在一些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特別是IT行業,這幾年非常的火爆,而且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如果大家對這個行業特別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在大學的時候了解一下,然後等畢業了之後再找一個正規的公司進行實習。小編個人認為IT行業是大學裡面比較火爆的專業,並且要求的分數也特別的高。在前幾年程序員非常的厲害,而且薪水和待遇都特別的好。人社部官宣,程序員列入新生代農民工,IT行業的前景如何?
三、選擇合適的專業IT行業雖然近幾年比較火,但是大家也應該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有些女生對於這些專業並不感興趣,如果非要讓她們學的話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收獲。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大家一定要選擇自己有興趣並且合適的專業。最近幾年金融、經濟和大數據管理都特別的火爆,所以大家也可以考慮一下這幾個專業。
Ⅶ 你如何看待程序員被劃為新生代農民工這件事
現在隨著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程序員這個職業可能也是整個社會的需要,那麼現在很多人在網上調侃程序員就是新生代的農民,實際上也是誇大的一個行為。因為雖然程序員的工作是比較累的,但是也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薪資,而且做好程序員人員准備,看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才能選擇工資有多少。所以雖然說是新生代的農民工,平時也是調侃程序員的工作,太有壓力了,但是實際上很多人所承擔的工作也是因為經濟夠高,這也符合現在人們的消費水平。
三、程序員的高薪其實現在的程序員需要很大的工作,而且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程序員是非常多的。也是為了配合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那麼程序員現在的生活肯定也是要當代的消費自然而然的培訓員的工作待遇也是非常好的,也符合現在是年輕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應該正確的認識到每個職業都應該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有更好的提升。
Ⅷ 為什麼程序員叫IT農民工,工資不是挺高的嗎
在軟體開發領域,程序員就是碼農。①屬於軟體領域中底層的人,數目眾多,聽話「搬磚」而已。和其他領域的農民工所處情況類似。②大多數憑借的並不是深厚知識、強硬的技術,而是憑借著加班,辛勤勞作完成工作。③工資之所以高,除了需要一段時間培養、國內需求量大,還與一天苦幹十多個小時有關。
Ⅸ 程序員被劃為「新生代農民工」,這對程序員有何影響
原先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被稱為差等生;結果到了今天,班裡的三好學生也被稱為差等生了,真不知道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的福分,還是三好學生的福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至少可以抬高差等生的平均水平,看起來也算是功德一件。但問題是,如果程序員等於農民工的話,那農民工等於什麼?
相比較程序員而言,農民工這一群體涉及的行業廣、人數多,自然平均薪資難以和程序員的上萬月均薪資相比,其差距同樣也是巨大。
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多數農民工從事著勞動密集型工作,沒有社保等老年保障,這意味著等到農民工群體步入老年,對後代的依賴性也就更大。而程序員不同,互聯網大廠的福利好、工資待遇高,社保五險一金也齊全,相比較一般農民工,幾乎是一個天,一個地,不可同日而語。按照固有的標准來看,程序員應當屬於中產階級,而農民工則屬於貧困和一般家庭收入線。這兩個群體的巨大差異,不是一個新生代就可以區分開來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程序員如今龐大的人群,也慢慢趨於同質化、人數越來越多,就業面越來越廣,在這樣的情況下,程序員被歸為新生代農民工,倒也情有可原。可問題的關鍵是,職業應該被如此分類嗎?這會變相加劇職業歧視嗎?這與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的原則相悖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戲謔可以,但要有度;歸類可以,但要合理。差等生和優等生,都是一個班裡的學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好的必然是少的,但少的,卻不一定就是好的。
Ⅹ 程序員被納入「新生代農民工」,碼農為何會被官方定義為「新生代農民工」
01 什麼是新生代農民工「碼農」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員,因為靠寫代碼衛生,而且收入低,要長時間面對電腦,所以就自嘲為「碼農」。
我們先來看看「新生代農民工」的定義:
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
具體點來說,他們是「集中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打工人」。
所以如果單從這個描述來說的話,從事軟體和信息服務的程序員們很顯然就是「新生代農民工」中的一員。
但如果你看仔細點的話,你就會發現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條件有兩個:
1.在外地從事非農業行業;
2.農村戶口。
因此嚴格來說,標準的「碼農」前提要有「農村戶籍」,「城鎮戶口的碼農」是不屬於「新生代農民工」范疇的。
就光看這幾點,哪個跟農民工兄弟不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