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MySQL的備份與還原,非常規備份,全量備份,增量備份
1:官方百萬級別的測試資料庫:
官方測試資料庫github網址:https://github.com/datacharmer/test_db
2:自己創建簡單測試資料庫:
快速隨機生成測試語言的網站:https://generatedata.com/
選擇sql和想生成的欄位,點擊生成Generate!生成即可。
在MySQL輸入生成的語句即可。
3:測試備份還原時用到的命令
刪庫跑路測試(先備份好)
還原後查詢庫的表數據是否完整。
採用復制整個數據存放目錄
1:查看資料庫數據存放位置
有兩種方法:
1):在資料庫中用命令 show variables like 'datadir' 查看
2):在配置文件中查看,配置了 datadir 目錄的可查看。沒有配置的默認為 /var/lib/mysql/ 位置
linux中查看配置文件
2:復制目錄或者目錄下某個資料庫名
3:還原時直接復制文件夾到資料庫目錄即可
mysqlmp又可叫做全量備份。
參數 --databases 同 -B ,單獨一個庫,也可省略。
1、備份命令mysqlmp格式
格式:mysqlmp -h主機名 -P埠 -u用戶名 -p密碼 database 資料庫名 > 文件名.sql
備份testDatabase資料庫
2、備份MySQL資料庫為帶刪除表的格式
備份MySQL資料庫為帶刪除表的格式,能夠讓該備份覆蓋已有資料庫而不需要手動刪除原有資料庫。
3、直接將MySQL資料庫壓縮備份
備份並壓縮
4、備份MySQL資料庫某個(些)表
備份testDatabase中的myTable表,不需要用參數 --databases 或者 -B
5、同時備份多個MySQL資料庫
同時備份testDatabase和 employees兩個庫
6、備份伺服器上所有資料庫
參數 --all-databases 同 -A
7、還原MySQL資料庫的命令
1) 不指定數據名還原,默認生成原資料庫名稱,還原所有資料庫。
2) 指定數據名還原,還原指定單個資料庫,需在資料庫種預先創建一個testDatabase名稱。
3) 還原壓縮的MySQL資料庫
4) 進入資料庫用source導入
增量備份是針對於資料庫的bin-log日誌進行備份的,增量備份是在全量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的。增量備份主要是靠mysql記錄的bin-log日誌。
1:查看是否開啟bin-log日誌
進入mysql輸入命令可查看。
顯示如下為開啟狀態,日誌文件在/var/lib/mysql/以binlog.00001的格式保存。
如未開啟,需要在配置文件種配置
2:查看目前使用的bin-log日誌文件
進入mysql查看命令。
顯示如下,目前使用的是binlog.000022文件,所有操作都記錄在此文件。
查看當前testDatabase的表myTable數據如下,
3:刷新日誌,使用新的日誌文件(備份)
在命令端執行命令
日誌文件從 binlog.000022 變為 binlog.000023
這時相當與已經備份成功,備份文件即為上次的binlog.000022日誌文件。
4:刪除數量,從日誌還原數據
1) 刪除ABC行
查詢以及沒有ABC行列。
2) 恢復數據ABC行
退出mysql,在命令端用mysqlbinlog命令恢復到binlog.000022日誌狀態。
進入資料庫再次查看數據,ABC已經恢復。
增量備份完成。
『貳』 mysql 備份命令在什麼地方執行
常用備份命令:mysqlmp -u root -p密碼 dbname 表名 >路徑加文件名(最好是個不存在的文件)
例如:mysqlmp -uroot -p test t_enum >test.txt
你也可以不指定表名,備某個庫下的所有表,只要把表名去掉就可以 ,也可以備全庫,例如:
mysqlmp -uroot -p --all-databases >test.txt
還有一種是通過binlog文件做備份,因為是二進制文件,所以要通過mysqlbinlog 來查看文件內容
如果是myisam引擎,你也可以直接移植數據文件。
『叄』 db2 v9備份 恢復到v11
一、備份(backup)資料庫:1、離線全備份:
1)、首先確保沒有用戶使用DB2:
db2 list applications for db sample
2)、停掉資料庫並重新啟動,以便斷掉所有連接:
db2stop force
db2start
3)、執行備份命令:(使用TSM作為備份的介質)
db2 backup db sample use tsm
備份成功,將會返回一個時間戳。
4)、檢查備份成功:
db2 list history backup all for sample 可以看到多了這個備份的紀錄。
db2atl query 命令也可以看到返回值。
5)、備註:
首先對主節點(catalog表空間在的節點)執行備份命令,再對另外的節點也做這個操作。
2、 在線備份:
1)、首先打開一下支持在線備份的資料庫配置參數: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userexit on 啟用用戶出口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logretain on 啟用歸檔日誌
db2 update db cfg for sample using trackmod on 啟用增量備份功能
(需要各個Node都分別做設置)
開啟這些參數後,資料庫處於backup pending狀態,要求做資料庫的離線全備份。做一下離線全備份,參考上面的命令。
2)、在線備份命令如下: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use tsm
備份成功,返回一個時間戳。
3)、同樣可以用db2atl 和db2 list history察看備份紀錄。
4)、備註:
同樣,對每個節點都做這個操作。
3、 在線增量備份
1)、在開啟了必須的三個參數的情況下,做增量備份: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incremental use tsm
備份成功,返回一個時間戳。
2)、同樣可以用db2atl 和db2 list history察看備份紀錄。
3)、還有一種delta的備份:
db2 backup db sample online incremental delta use tsm
這兩種備份的區別,類似Oracle Exports的Incremental和Cumulative方式,db2的incremental對應oracle的cumulative方式,而db2的delta方式則對應oracle的incremental方式。
4)、備註:
同樣,對每個節點都做這個操作。
二、恢復(RESTORE)資料庫:
1、新建資料庫:
在一般管理工具, 創建資料庫(別名要和原來的資料庫別名一致)。
2、恢復資料庫:
1):斷開連接:將網路斷開,切斷所有的客戶連接,如果不行,先重啟。(如果有客戶端連接到DB2伺服器,恢復不行的,包括控制中心)
2):恢復離線備份。
3、恢復在線備份:
1)、恢復。恢復命令為:db2 restore database DBName from C:Temp taken at 20090622164642
2)、前滾。前滾命令為:db2 rollforward db DBName to end of logs(或者:控制中心->所有資料庫->dbname ->右鍵->前滾)
3)、停止前滾。停止前滾命令為:db2 rollforward db DBName stop(或者:控制中心->所有資料庫->dbname ->右鍵->停止前滾)
『肆』 Linux如何備份文件夾常用命令有哪些
linux備份文件夾的命令是什麼?在Linux操作系統中,可用於備份文件夾的命令有兩個:cp命令、mp命令,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兩個命令,希望能夠給你們帶來幫助。
1、mp命令
Linux mp命令用於備份文件系統。
mp為備份工具程序,可將目錄或整個文件系統備份至指定的設備,或備份成一個大文件。
語法:
mp[-cnu][-0123456789][-b
<區塊大小>][-B<區塊數目>][-d<密度>][-f<設備名稱>][-h<層級>][-s<磁帶長度>][-T<日期>][目錄或文件系統]或mp[-wW]
參數:
-0123456789 備份的層級
-b<區塊大小> 指定區塊的大小,單位為KB
-B<區塊數目> 指定備份卷冊的區塊數目
-c 修改備份磁帶預設的密度與容量
-d<密度> 設置磁帶的密度,單位為BPI
-f<設備名稱> 指定備份設備
-h<層級> 當備份層級等於或大於指定的層級時,將不備份用戶標示為nomp的文件
-n 當備份工作需要管理員介入時,向所有operator群組中的使用者發出通知
-s<磁帶長度> 備份磁帶的長度,單位為英尺
-T<日期> 指定開始備份的時間與日期
-u 備份完畢後,在/etc/mpdates中記錄備份的文件系統,層級,日期與時間等
-w 與-W類似,但僅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
-W 顯示需要備份的文件及其最後一次備份的層級,時間與日期。
2、cp命令
Linux cp命令主要用於復制文件或目錄。
語法:
①cp [options] source dest
②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參數:
-a 此選項通常在復制目錄時使用,它保留鏈接、文件屬性,並復制目錄下的所有內容,其作用等於dpR參數組合
-d 復制時保留鏈接,這里所說的鏈接相當於Windows系統中的快捷方式
-f 覆蓋已經存在的目標文件而不給出提示
-i 與-f選項相反,在覆蓋目標文件之前給出提示,要求用戶確認是否覆蓋,回答y時目標文件將被覆蓋
-p 除復制文件的內容外,還把修改時間和訪問許可權也復制到新文件中
-r 若給出的源文件是一個目錄文件,此時將復制該目錄下所有的子目錄和文件
-l 不復制文件,只是生成鏈接文件。
『伍』 Linux下數據備份命令scp、rsync和後台運行
scp和rsync 均可實現文件的復制,但相比較,scp佔用系統資源較小,rsync速度較快。當小文件眾多時,rsync會導致硬碟I/O非常高,而scp基本不影響系統正常使用。可根據需要這倆選其一實現文件復制。
scp 是secure 的縮寫,scp是Linux系統下基於ssh登錄進行安全的遠程文件拷貝命令。
可以實現本地文件復制到遠程伺服器,也可以將遠程文件復制到本地。
rsync 是remote sync的縮寫。使用rsync備份數據時,不會直接覆蓋以前的數據(如果數據已經存在),而是先判斷已存在的數據和新數據的差異(默認規則是文件大小或修改時間有差異),只有數據不相同時才會把不相同的部分覆蓋。在僅作增量數據的時比scp靈活。
一般CentOS默認安裝rsync,若使用 rsync -v 提示找不到命令,可使用 yum install -y rsync 安裝。
單個冒號和雙冒號的區別 :使用rsync在遠程傳輸數據前,是需要進行登陸認證的,這個過程可使用ssh協議也可以使用rsync協議完成。單冒號(:)使用的是ssh協議;雙冒號(::)使用的是rsync協議。
默認情況下,rsync只確保源文件的所有內容(明確排除的文件除外)都復制到目標目錄。它不會使兩個目錄保持不同,並且不會刪除文件。如果要使目標目錄成為源目錄的鏡像副本,則使用--delete選項。可刪除只存在目標目錄,不存在於源目錄的文件。
增量備份算是一個經常使用的場景了。兩台伺服器之間進行文件定期備份,無需所有文件都一遍,僅復制有變動的文件。
具體做法是,第一次同步是全量備份,所有文件在基準目錄裡面同步一份。以後每一次同步都是增量備份,只同步源目錄與基準目錄之間有變動的部分,將這部分保存在一個新的目標目錄。這個新的目標目錄之中,也是包含所有文件,但實際上,只有那些變動過的文件是存在於該目錄,其他沒有變動的文件都是指向基準目錄文件的硬鏈接。
--link-dest 參數用來指定同步時的基準目錄。
上面命令中, --link-dest 參數指定基準目錄 /compare/path ,然後源目錄 /source/path 跟基準目錄進行比較,找出變動的文件,將它們拷貝到目標目錄 /target/path 。那些沒變動的文件則會生成硬鏈接。這個命令的第一次備份時是全量備份,後面就都是增量備份了。
一般伺服器之間復制文件都比較大,為防止誤操作,最好在後台運行。但因為需要和遠程伺服器之間的ssh通訊多是需要密碼的,所以不能直接使用nohup 放置於後台。無論是scp還是rsync都可操作如下:
後台和前台任務的切換
scp不支持斷點續傳,掛起scp進程可能導致數據缺失。傾向於使用rsync。
如果有其他任務需要使用nohup後台運行,但執行時卻忘記了使用nohup,也可參照此方法進行設置。
參考:1. Linux之scp命令及後台運行scp
『陸』 linux怎麼備份系統
首先切換到root用戶下,執行sudo su
並執行cd / 切到跟路徑下,再按下面執行操作
執行命令df -h
查看分區磁碟情況,一些沒有作用的分區可以不用備份的。比如說mnt,一般都是掛載的光碟機文件,還有media等。
使用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data --exclude=/datafile /
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舍棄,先分析一下你的各分區大小,在看看備份的路徑分區大小夠不夠。我這里是將不用的datafile和data分區舍棄了,備份的文件名backup.tgz存放路徑是「/」路徑(因為足夠大,就索性全備了)
ps:「cvpfz」是tar的選項,意思是「創建檔案文件」、「保持許可權」(保留所有東西原來的許可權)、「使用gzip來減小文件尺寸」。
執行命令後,linux就立即開始了備份作業,備份過程截圖備份完成後有如下的一個警告提示,應該是不影響的。
我們來看看備份的最終成果吧,在「/」路徑下執行命令:ls -l
可以看到備份的文件backup.tgz了
也可以用命令df -h看看/根目錄分區的使用狀態,比未備份前少了8%,約7G左右
『柒』 (十六)Linux文件備份
1.Linux系統需要備份的數據
/root/目錄:
/home/目錄:
/var/spool/mail/目錄:
/etc/目錄:
其他目錄:
數據備份的原則: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2.安裝服務的數據
apache需要備份的數據
配置文件
網頁主目錄
日誌文件
mysql需要備份的數據
源碼包安裝的mysql:/usr/local/mysqld/data/
RPM包安裝的mysql:/var/lib/mysql/
3.備份策略
完全備份: 完全備份就是指把所有需要備份的數據全部備份,當然完全備份可以備份整塊硬碟,整個分區或某個具體的記錄(需要更大的硬碟空間和時間)
增量備份: 第一天完全備份,第二天備份當天新增數據,第三天備份當天數據,即每次都是備份新增數據,每次備份後數據要進行壓縮(需要較小的硬碟空間恢復麻煩)
差異備份: 第一天完全備份,第二天備份當天新增數據,第三天備份相比原始備份新增數據,即每次都是備份與原始數據相比的新增數據(比完全備份需要的空間小一點,比增量備份恢復容易一點)
1.mp命令
mp [選項] 備份之後的文件名 原文件或目錄
選項
-level 就是我們說的0-9十個備份級別
-f 文件名 指定備份之後的文件名
-u 備份成功之後,把備份時間記錄在/etc/mpdates文件
-v 顯示備份過程中更多的輸出信息
-j 調用bzib庫壓縮備份文件,其實就是把備份文件壓縮為.bz2格式
-W 顯示允許被mp的分區的備份等級及備份時間
備份分區實例
mp -0uj -f /root/boot.bak.bz2 /boot/ 備份命令,先執行一次完全備份,並壓縮和更新備份時間
cat /etc/mpdates 查看備份時間文件
cp install.log /boot/ 復制日誌文件到boot分區
mp -luj -f /root/boot.bak1.bz2 增量備份/boot分區,並壓縮
mp -W 查詢分區的備份時間及備份級別的
備份文件或目錄實例
mp -0j /root/etc.mp.bz2 /etc/ 完全備份/etc/目錄,只能使用0級別進行完全備份,而不再支持增量備份
注意: mp只能針對分區做增量備份,對文件或目錄不能進行增量備份
2.restore命令
restore [模式選項] [選項]
模式選項:restore命令常用的模式有一下四種,這四個模式不能混用
-C 比較備份數據和實際數據的變化
-i 進入交互模式,手工選擇需要恢復的文件
-t 查看模式,用於查看備份文件中擁有哪些數據
-r 還原模式,用於數據還原
選項
-f 指定備份文件的文件名
比較備份數據和實際數據的變化
mv /boot/vmlinuz-2.3.32--279.el6.i686 /boot/vmlinuz-2.6.32-279.el6.i686.bak
把boot目錄中內核鏡像文件改個名字
restore -C -f /root/boot.bak.bz2
restore發現內核鏡像文件丟失
查看模式
restore -t -f boot.bak.bz2
還原模式
還原boot.bak.bz2分區備份
mkdir boot.test
cd boot.test/
先還原完全備份的數據
restore -r -f /root/boot.bak.bz2
再恢復增量備份的數據
restore -r -f /root/boot.bak1.bz2
還原/etc/目錄的備份etc.mp.bz2
restore -r -f etc.mp.bz2
還原etc.mp.bz2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