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職場中,程序員在35歲後絕大多數都會被淘汰嗎
的確如此。因為中年程序員,無論是從精力還是腦力上來說,都不如年輕人了。
『貳』 周鴻禕談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越老越吃香,現實真的是如此嗎
周鴻禕說,35歲以上的程序員是越老越吃香的,並不是說真到35歲就會被淘汰,這個話是對的,但是也不對。因為它只適用於部分程序員群體,比如說已經到了那種中層管理者的,他不再是繼承寫代碼的那種程序員,確實是越老越吃香。
所以說35歲是一個分界線,因為基層程序員加班的突發情況是無法控制的,就算給錢很多人長期加班的身體也受不了,也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年輕的時候還挺得住到35歲以上,真就挺不住了。是想每天早上8點上班干到晚上10:00 11:00,中間可能休息一兩個小時,那身體也扛不住啊,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35歲以上基本上又都成家立業了,又照顧家庭,很多時候就算有事情也不能及時趕到公司。
『叄』 程序員35歲後就淘汰,為啥不是越老越香
程序員這份工作並不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個職業。因為自己了解和從事過這個行業,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深刻地體會。
程序員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高收入的背後往往有著非常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年齡上的問題,讓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臨轉業或者是選擇第二職業的考慮。
其實從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行業以及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也肯定會出現大齡程序員,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專業人才和技術上的沉澱才是老程序未來的發展優勢,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
『肆』 周鴻禕談: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他對這一話題的觀點是什麼
周鴻禕談: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他對這一話題的觀點是什麼首先是程序員會越老越吃香,其次就是程序員自身的競爭力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構建起來的,再者就是程序員是未來世界的架構師,另外就是程序員的薪資總體是比較高的如果那天離職了可以選擇自信創業或者做一些相關的工作,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周鴻禕談: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他對這一話題的觀點是什麼。
一、程序員會越老越吃香
首先就是程序員會越老越吃香 ,對於程序員而言他們是屬於越老越吃香的行業整體就是因為他們的經驗隨著工作的經歷正在積累這樣子對於公司的一些網路安全產生了利好的作用。
程序員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伍』 「程序員35歲被淘汰」已經22歲了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焦慮文,又提到了 程序員35歲被淘汰 的說法,雖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測試,但也很難不被這個焦慮 浪潮 影響。有識之士也寫文章批駁這種觀點,也指出了散播焦慮的某些機構和個人,但是依然沒有任何削弱的跡象。
我心生疑問:這種觀點從何來?
然後就有了這篇非常不嚴謹的互聯網考古文章,通過搜索引擎(互聯網記憶) 探索 這種言論的起源,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PS:我的能力已經很難找到2000年之前的互聯網記憶了。
起源時間
經過一番摸索,終於將時間鎖定在2000年,來源是CSDN這個古老的網站論壇模塊。
35歲以後不做程序員做什麼?
這是我能找到最早的資料了,看底下回帖內容的話,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這個說法已經有一定市場了。底下回帖內容有一部分還是能值得一看:
Noble 2000-12-15
做編碼員,35歲是太大了。
做程序員,35歲還年輕著呢。
要搞清楚,不是說會編寫點程序就是程序員了。
breath 2000-11-26
如果你熱愛編程序,願意看到自己半輩子沒瞎忙(就是說有人喜歡、許多人用你開發的軟體)
那麼35歲正是開花結果的好年齡
如果你只願意跳來跳去,做些爛東西賺錢
那麼35歲才轉行有點晚
另外我也找到了幾篇同一時期的帖子:
35歲後我們怎麼辦?
公開報道
我找到了一篇2001年新浪網,文化教育模塊一篇報道,題目是《盛產導致過剩 北京IT人才去留兩彷徨》,時間2001/07/17,其中分析IT人才產生去留量彷徨情緒這種現象的原因:
• 北京產業優勢明顯,都不願意離開
• 人才過剩,大量計算機畢業生擠在北京
• 互聯網裁員潮陰影揮之不去
• 彼時互聯網太玩命
報道末尾這么寫:
從同一時期相關報道中的案例發現,20年前的大學生(其中不乏國內211名校畢業生)已經開始焦慮職業生涯35歲瓶頸了。
從退休到淘汰
在2000 ~ 2001年相對早起的資料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 上世紀末那會兒,曾有「做IT,35歲就可以退休」的說法 ,就是說程序員從24 ~ 25歲開始,奮斗(玩命)10年,然後就可以退休了。由於我沒有找到任何2000年的資料,所以無法查證,但熟悉互聯網 歷史 的人應該能明白這其中的變故。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年的 歷史 最高點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個股市市值蒸發了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斷崖式下跌甚至關門歇業,一大批程序員失業轉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聯網公司苟延殘喘活到了2004年。
早期精華文章
在搜索這些信息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2004 ~ 2005年的關於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公開的報道。後來一直到2007 ~ 2008年,在我搜相關信息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資料大量引用了下面這段話:
國內一個很著名企業老闆曾經說過:在IT行業超過35歲的技術人員將被淘汰,所以不要35歲後的技術人員。導致整個業界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行業都在排斥年齡超過35歲的人員,也導致很多工程師為自己35歲以後的前途發愁而轉行。因為很多人都認為IT行業是年輕人的行業,而軟體開發就是吃青春飯,過了35歲就沒用了。
以我菜雞的能力,沒有找到這位著名企業老闆相關資料,但是這段話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最終文章來源是天涯論壇,文章樓主:wcyht234 時間:2007-07-01 22:28:00。作者通過自身經驗,分析國內外一些案例,然後分析了這種思想的來源等等,總體是非常正面的。文末作者總結分享給大家: 所以大家千萬別被別人誤導了,要看清 歷史 的發展規律。注重持久和執著地發展。
這篇文章不僅有現狀剖析,也有時代高度的觀察,又不乏人生思考。其中從國內IT行業發展、利益分配、價值取向等方面給後來的IT從業者或者有意向從事IT行業的人提供參考,給出了建議。
這里不得不再引用作者的一段話:
當然了IT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眼花繚亂。今天JAVA ,明天。點NET,J2EE,JSP;確實需要強的學習能力,年齡大了自然學習能力下降。年輕人當然腦子活,富有創意。但是聰明不能代替經驗,並且多數情況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僅僅依據此就認為否定了經驗和思維能力。
30歲還是35歲
在搜索程序員35歲職業瓶頸過程中,居然找到了程序員30歲以後能做什麼的靈魂之問,最早追溯到2004年天涯論壇的一篇帖子:
30歲過後,是繼續從事IT技術呢,還是堅決改行?
最晚的說法是2017年手機網易的一篇文章:
IT行業吃的是不是青春飯
還附帶了一篇標題黨的文章,日期不明,雖然看不懂但是我大為震撼:
30歲,程序員心中永遠的痛
這里還找到一篇30歲是不是IT人職業黃燈的文章摘要:
在你覺得30歲後IT人的路會越走越寬還是越來越窄的調查中,只有2%的人認為30歲以後大部分人難以適應 社會 ;10%的人覺得難說,有的人很難改變思維方式了;13%的人認為:只有少數精英可以有更好的發展;而45%的人認為不一定,因人而異;還有30%的人肯定是越做越寬,可以多方嘗試。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並不覺得30歲以後是IT人在職場中的黃燈。
一篇神奇的文章
在我搜到關於程序員年齡導致的職業瓶頸時候,大多數作者都是秉持想歐美發達國家學習的觀點,很多編程大佬超過40歲甚至50歲還在編程一線工作,很多著名的語言、系統、框架都來源於大佬們的 35歲以後退休生活 。但有一篇文章是在雞立鶴群,讓我無法忽視。
【搜狐IT評論】41歲的老張,計算機軟體專業本科畢業,具有10多年軟體開發的工作經驗。他一開始對自己的跳槽充滿信心。然而,每當他將自己精心策劃的求職簡歷向用人單位呈上時,人家指指「應聘者須35歲以下」的應聘條件,便將老張的簡歷給退回來了。
41歲工作十幾年,就當15年,也就是26歲進入IT行業,這篇文章2007年,老張應該是1992年進入IT行業。我腦容量有限,想像不到這么早進入行業十幾年的從業者還在人才市場投簡歷是何種場景。
老張還從有些招聘人員的眼中解讀出這樣的信息:「都四十多歲了,還在干基層的開發工作,業務一定不精。」最終,老張帶著挫敗的情緒和失望走出了IT人才招聘市場。
老張從眼神中都能解讀出來這么多,用現在的話來說,腦補能力可見一斑啊,乾脆改行做編劇當個作家也不錯。
其實不唯老張,就是在國外,許多40多歲的人都說,在信息技術行業年齡歧視極為普遍,他們為此感到焦慮和憤怒。
據悉,英國一個擁有30年的信息技術行業工作經驗,從事過編程、高層管理等工作的人,49歲時想尋找一份新工作。結果在接下來整整一年的時間里,都沒有一家職業中介給他回復。後來他做了一個試驗,將簡歷上的年齡改為30歲,3天內就接到了5個電話。
作者對2007年的國外IT行業了解不少,19歲進入IT行業,30年工作經驗,一年沒有接到電話,改成了30歲,3天接到5個電話。這怕不是老張的英國影分身吧,真就是30歲,30年工作經驗了。不知道打電話的是不是HR。
針對國內外IT業的年齡歧視問題,專家指出,由於軟體開發行業的特殊性,經驗是貶值而不是增值的。
專家說得對,我無話可說了。
互聯網的惡意
按照年份翻看互聯網關於程序員35歲的記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里明顯感覺到17年往後,越來越多關於程序員能不能幹到35歲的討論,印象中應該有很多是販賣焦慮的,但是仔細閱讀當時能搜到的文章,都是先拋出令人焦慮的現實(片面的),然後引出話題,然後多方討論說明這個命題不成立。
我想到一個新聞傳播學上的知識點,大概跟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類似。即使這是個偽命題,但是經過互聯網媒體的輪番轟炸證偽,人們腦海中會逐漸覺得這是個真命題。
例如:
• 今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不比Java流行。
• 明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執行效率不比Java高。
• 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語法不比Java簡潔。
• 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開發效率不比Java快。
• 大大後天大家都在試圖證明:Groovy工作收入不比Java多。
• ……
過一段時間,我腦子中就會形成一個觀點:Groovy很牛逼,甚至某些方面比Java更強。
當然這樣的話題能夠製造很多用戶互動,吸引更多流量,他們本意可能不是在販賣焦慮,現在看這些實際上販賣焦慮的人,他們實際都在賣課。
本來想收集一些互聯網對程序員的惡意,等收集完素材又覺得不太合適,大家看本章標題意會一下就好了。
Have Fun ~ Tester !
『陸』 程序員在職場中很容易被淘汰嗎為何這么說
人類從原始社會到工業革命,再到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在和未來,我們的生活受什麼影響更大?作為程序員,你應當理解得更深刻——程序無所不在。
相信自己,你一定行!
『柒』 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看我如何擊碎這個互聯網最大的謠言
大家好,我是禿頂的碼哥!
前幾天和同事聊到一個比較尷尬的話題,程序員該如何面對35歲的這道坎?(之所以感到尷尬,是因為碼哥也即將35歲了)
「高薪」是所有人對於我們程序員的印象之一,上到航天航空,下到社區買菜,背後都離不開我們這些程序員的身影。
但在互聯網這個行業中,大都是年輕人居多,加上網上一直有程序員35歲中年危機的說法,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毒雞湯,不斷宣揚35歲中年危機的論調。
所以導致我們這些快到35歲的程序員都充滿了焦慮,每一天都在思考如何規劃自己的後半生。
那程序員真的有35歲中年危機嗎?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被優化的中年程序員呢?碼哥作為從事互聯網行業十來年的老油條,發表一些我個人的看法,不對之處還望大家幫忙指出!
為什麼程序員會有中年危機的說法?
其實主要有三點:
1、身體危機
工作壓力大,職場競爭激烈,996的工作環境,讓很多程序員隨著年齡增加身體越來越吃不消,注意力和精力都沒辦法和剛入行相比,開始慢慢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態。
作為技術出生的程序員,在年齡到達35歲之後,還會出現一個懈怠的狀態。因為到達這個年齡,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而這個時期家裡的瑣事也是最多的。可能今天是老人需要體檢,明天是孩子生病了,一大堆糟心事讓人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心無旁騖地專心研究技術。
3、失去對技術的熱情
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能覺得有厲害的技術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而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更多想法是怎麼去賺錢,慢慢對技術就失去了原有的那種高度熱情。
眾所周知,互聯網行業的技術變化是非常迅速的。而以上的三種情況,都會導致中年程序員無法更好的學習新技術,在與年輕的程序員的競爭中,自然也就慢慢失去了競爭力。
但是,年齡超過35的程序員,就真的會因此被淘汰嗎?
1、程序員中年危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仔細想一下,國內的互聯網發展才20多年,而我們國內第一批程序員群體,大都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到了中年危機這個論調最高峰的2010年,這群人正好30歲左右,那時候的說法是程序員到了30歲就會被淘汰。
結果這批程序員30歲的時候,並沒有被淘汰,反而還有不少人的事業達到了小高峰,於是,程序員30歲會被淘汰的論調又改成了35歲。
2、最早那批程序員現在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過去這十幾年,是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而且全國富豪榜前十的,大多數都是互聯網企業,身處互聯網的從業人員,都吃到了時代的紅利,也賺了不少錢,這些實現財富自由後,不再繼續做程序員了,但這都屬於他們的主動選擇,而不是被淘汰。
3、真的有35歲被淘汰的程序員嗎?
雖然近幾年也有些互聯網大廠遇到財務危機,有裁員的情況發生,但是被裁員的大多數並不是以年齡來篩選的,更多的是會把入職不到一年的新人給裁了,因為這樣才是把企業損失降低到最低的做法。
所以, 程序員35歲的中年危機確實發生過,但並不是普遍現象。
那我們就可以不用擔心中年危機,只需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就行了嗎?
當然不行, 在大型資本機器裡面當螺絲釘的人,是最容易被代替和淘汰的。
想要保證自己職業生涯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就必須做好面對危機的相應准備。
要做些什麼准備呢?
1、必須要對學習保持熱情
互聯網技術的更新非常迅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己的技術保持在行業前端的高水平。
2、一定要讓自己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
身體是一切的本源,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我們什麼都幹不了,什麼都干不好。合理的鍛煉,是最提高身體素質最好的方式,而身體素質加強,也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和更好的恢復體力和精力。所以,只有身體好,才能精力充沛,才能讓工作和學習更高效率。
如果你有擔心自己35歲危機的想法,那不妨先思考自己是否在35歲之前已經做好了應對的准備?
如果做好了,那你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如果你害怕,那說明你做得並不夠好。未雨綢繆,是任何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需要做的。
1、技術永遠是程序員的核心主導力
在公司的項目開發中,可以多思考思考,自己是否對產品邏輯完全了解,對項目所涉及的技術是否全部吃透,甚至是否深知技術原理和特點。
2、晉升管理崗位
如果喜歡專注技術,不希望精力分散,那就可以走技術專家的路線。如果是喜歡和他人協作、關注業務、能帶領團隊、不願意被某個細分的技術領域局限的話,可以去做些管理工作。
3、堅持技術的積累
在你35歲之前,沒有放縱自己,並且一直堅持技術的積累,那即使你到了35歲的時候,依然還是滿懷自信,以你的能力,到哪裡都是無所畏懼的。
最後
我是一枚已經禿頂的程序員,也是一顆在資本機器下有些自我思想的螺絲釘。工作中之餘最大的興趣,就是分享一些程序員的經驗之談,如果通過我的分享,讓你感到有所幫助,還希望不吝一鍵三連!
另外非常感謝大家能夠閱讀本篇文章,碼哥也准備了一份禮物,給大家可以私信我白嫖!
『捌』 程序員35歲左右被淘汰是普遍現象嗎,大齡程序員該「何去何從」
程序員是可以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因為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做的也是相當不錯。
『玖』 為什麼程序員會有35歲左右就要被淘汰的說法呢
之所以程序員會有35歲左右就要被淘汰的說法,首先,有很多程序員並沒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最終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淘汰。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程序員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進行技術開發。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程序員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進行技術開發。我們說年輕人可以加班,因為他們沒有老婆孩子需要照顧,他們可以通宵加班,因為他們的精力允許他們這么做。可是35歲的中年人有家人,身體也不如年輕人,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相比。如果你要他們去加班通宵進行技術開發,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局限性,所以很多35歲左右的人沒有新的技術,沒有工作成果,公司自然就會淘汰。
以上就是程序員35歲就要被淘汰的說法的來源。
『拾』 為什麼會存在程序員35歲之後淘汰的說法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這是因為很多程序員在35歲以後會面臨工作與生活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會在這個年齡段被淘汰。
嚴格意義上講,不僅對於程序員的工作如此,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會面臨一定的年齡危機。特別是當一個人的年齡到達30歲以後,因為這個人本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就會發生轉變,很多人也會選擇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生活上,所以很多員工需要面臨工作的選擇,有些員工也會被職場所淘汰。我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夠不斷成長,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能夠逐漸升職為管理層,所以很多基層員工不得不面臨重新擇業的選擇。
在此之後,有些程序員會選擇到別的行業工作,有些人則會選擇進一步回歸基礎工作。雖然他們的工資待遇比以前變得少很多,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我個人覺得很多普通人的工作確實是出賣時間的工作,所以我們的勞動價值會變得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