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分區表命令

分區表命令

發布時間:2023-04-30 22:24:17

A. 設置分區類型的分區代號

使用fdisk命令進行硬碟分區:
1、以root用戶登錄到系統字元界面下,輸入fdisk命令,把要進行分區的硬碟設備文件作為參數。
2、利用子命令m,列出所有可使用的子命令。輸入子命令p,顯示已有的分區表。輸入子命令n,創建擴展分區。輸入子命令n,在擴展分區上創建新的分區。輸入l,選擇創建邏輯分區。輸入心分區的起始扇區號,回車使用默認值。輸入心分區的大小。
3、再次利用子命令n創建另一個邏輯分區,將硬碟所有剩餘空間都分配給它。輸入子命令p,顯示分區表,查看新創建好的分區。
4、輸入子命令l,顯示所有的分區類型的代號。輸入子命令t,設置分區的類型。輸入要設置分區類型的分區代號,其中fat32為b,linux為83。
5、輸入子命令p,查看設置結果。輸入子命令w,把設置寫入硬碟分區表,退出fdisk並重新啟動系統。

B. 怎樣對磁碟進行分區

現在我們用Fdisk對磁碟進行劃分:
1、運行fdisk /dev/sdd
[root@rhcl5 ~]# fdisk /dev/sdd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Command (m for help):
2、我們按m列出命令列表:(中文是我知道的一些注釋,其他的不能確定就沒注)
Command (m for help): m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設置或取消可引導標志。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刪除一個分區。在實際刪除一個分區前,需要選擇分區號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列舉出已知的分區類型
m print this menu 顯示可以使用的fdisk命令
n add a new partition 增加一個新分區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列舉出當前分區表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不保存退出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允許改分區系統ID。還需要分區號和所需分區類型的ID
;可以根據已知分區類型使用l命令來查找他們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驗證當前分區表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寫入修改結果並退出fdisk在執行這條命令之前,沒有任何
修改結果被寫到分區表上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3、首先我們增加一個新分區:按n鍵----à會詢問我們常見主分區(1-4)還是擴展分區
(pri~ ; extended),我們先創建一個主分區:按p ;選擇磁碟編號(1-4),按1(sdd1);第一個
柱面從什麼開始,我們按照默認1,直接回車;最後一個柱面(在這里我們可以選擇柱面、磁碟空間大小
(MB)、磁碟空間大小(KB)指定單位的該分區大小),我們選擇100M: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Partition number (1-4): 1
First cylinder (1-261,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61, default 261): +100M
4、然後我們建立擴展分區:還是選擇n;選擇擴展分區還是主分區(1-4),這里我們選擇擴展
分區,按e;選擇磁碟編號(1-4),因為1是主分區,我們擴展分區用2;一下按照默認,將剩下的全部
劃分為擴展分區: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e
Partition number (1-4): 2
First cylinder (14-261, default 14):
Using default value 14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4-261, default 261):
Using default value 261

Command (m for help):
5、將擴展分區劃分為邏輯分區:全部擴展分區劃分成一個邏輯分區。選擇n;然後選擇l(邏輯
分區);然後默認就劃分好了。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5 or over)
p primary partition (1-4)
l
First cylinder (14-261, default 14):
Using default value 14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4-261, default 261):
Using default value 261

Command (m for help):

6、檢查下我們磁碟劃分情況:p選項: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d: 2147 MB, 2147483648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d1 1 13 104391 83 Linux
/dev/sdd2 14 261 1992060 5 Extended
/dev/sdd5 14 261 1992028+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7、保存修改,退出:按w。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root@rhcl5 ~]#
8、查看下磁碟情況:還沒有過載上。我們需要將他們格式化後然後掛載才可以用df命令查
看。
[root@rhcl5 ~]# df -Th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ext3 13G 1.5G 11G 13% /
tmpfs tmpfs 233M 0 233M 0% /dev/shm
/dev/sdc2 ext3 2.1G 68M 1.9G 4% /ghost
/dev/sda2 ext3 2.0G 36M 1.9G 2% /home
/dev/sdc1 ext3 5.7G 140M 5.3G 3% /opt
9、好,我們現在將/dev/sdd1 /dev/sdd5格式化,然後掛載到我們的系統中。分別執行紅色
行中的命令。然後mount到預定的目錄中就行了,我這里將他們分別掛載到/mnt/sdb1,/mnt/sdd5
[root@rhcl5 ~]# mkfs.ext3 /dev/sdd1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1024 (log=0)
Fragment size=1024 (log=0)
26104 inodes, 104388 blocks
5219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1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67371008
13 block groups
8192 blocks per group, 8192 fragments per group
2008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8193, 24577, 40961, 57345, 73729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4096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26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root@rhcl5 ~]# mkfs.ext3 /dev/sdd5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249344 inodes, 498007 blocks
24900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11705088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15584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9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root@rhcl5 ~]#mkdir /mnt/sdd1
[root@rhcl5 ~]#mkdir /mnt/sdd5
[root@rhcl5 ~]#mount /dev/sdd1 /mnt/sdd1
[root@rhcl5 ~]#mount /dev/sdd5 /mnt/sdd5
10、現在我們再查看下:
[root@rhcl5 ~]# df -Th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1 ext3 13G 1.5G 11G 13% /
tmpfs tmpfs 233M 0 233M 0% /dev/shm
/dev/sdc2 ext3 2.1G 68M 1.9G 4% /ghost
/dev/sda2 ext3 2.0G 36M 1.9G 2% /home
/dev/sdc1 ext3 5.7G 140M 5.3G 3% /opt
/dev/sdd1 ext3 99M 5.6M 89M 6% /mnt/sdd1
/dev/sdd5 ext3 1.9G 35M 1.8G 2% /mnt/sdd5
11、好了,硬碟格式化掛載成功,KO。

後續:
我們在開機啟動想要讓他自動掛載,我們可以修改/etc/fstab文件,在裡面填入這些東
西:
/dev/sdd1 /mnt/sdd1 ext3 defaults 0 2
/dev/sdd5 /mnt/sdd5 ext3 defaults 0 2
以後就可以自動載入了

C. 【學了就忘Linux文件系統管理】— 10.parted命令分區(二)

命令: print [devices|free|list,all|NUMBER] :使用 print 命令可以查看分區表信息,包括硬碟參數,硬碟大小,扇區大小,分區表類型和分區信息。

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 sdb 硬碟大小是21,5GB,文件系統是 msdos ( msdos 文件系統是windows下的文件系統,在 parted 命令交互中就是表示MBR分區表)。

把硬碟由MBR分區表,改成GPT分區表,使用的命令如下:

mklabel,mktable LABEL-TYPE :創建新的磁碟卷標(分區表)。

(如果要由GPT分區表改成MBR分區表,命令為 mklabel msdos )

我們在查看一下當前硬碟分區表情況

可以看到分區表已經變成GPT分區表,並且之前硬碟的分區信息已經沒有了。

之後 quit 退出 parted 命令交互,執行 reboot 命令重啟計算機。

重啟完計算機才能執行之後的操作。(不重啟後續操作是無法完成的)

因為修改過了分區表,所以 /dev/sdb 硬碟中的所有數據都消失了,所以我們可以重新對這塊硬碟分區了。

執行 parted 命令,進入硬碟分區。

執行分區命令,對硬碟進行分區,命令如下:

mkpart PART-TYPE [FS-TYPE] START END :創建一個分區。

查看硬碟的分區情況

已顯示剛剛創建好的分區disk1。因為沒有格式化,所以 File system:文件系統類型 是空著的。

分區分完了,我們還需要對分區進行格式化。不過我們已經知道如果使用 parted 交互命令格式化的話,只能格式化成 ext2 文件系統。我們這里是要演示下 parted 命令的格式化方法。

parted 交互命令的格式化命令為 mkfs ,命令如下:

mkfs NUMBER FS-TYPE :在分區上建立文件系統。

再查看硬碟的分區情況

退出

上圖提示你,如果需要讓分區自動掛載,需要手動修改 etc/fstab 文件。

如果要把硬碟格式化成 ext4 文件系統,需要執行 mkfs 命令,重新對硬碟進行格式化。(注意不是 parted 交互命令中的 mkfs 命令,而是系統命令 mkfs )!

執行 [root@localhost ~] # mkfs -t ext4 /dev/sdb1

將 sdb1 分區格式化為 ext4 文件系統之後,就可以進行分區的掛載了。如下圖:

如果你需要開機自動掛載,手動修改 etc/fstab 文件即可。

parted 命令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可以調整分區的大小(windows中也可以實現,不過需要轉換成動態磁碟,要不就需要依賴第三方工具,如硬碟分區魔術師)。起始Linux中LVM和RAID是可以支持分區調整的,不過這兩種方法也可以看成是動態磁碟方法。使用 parted 命令調整分區大小要更加簡單。

刪除分區前提,要先把分區的自動掛載在 /etc/fstab 文件刪除,然後用 umount 卸載掉分區的掛載。在執行 parted 命令的刪除分區命令。

rm NUMBER :刪除分區。

D. fdisk 命令分區操作中,創建新分區的子命令是

分區工具fdisk用法介紹

fdisk命令的英文全稱是「Partition table manipulator for Linux」,即作為磁碟的分區工具。進行硬碟分區從實質上說就是對硬碟的一種格式化,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分區就好比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大方框,而格式化好比在方框里打上格子。fdisk命令

語法格式:fdisk [參數]

fdisk命令參數介紹
p、列印分區表。
n、新建一個新分區。
d、刪除一個分區。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區寫進分區表,保存並退出。

E. dos下修復分區表的命令是什麼

1、點擊電腦左下角「開始」菜單。


2、點擊運行,在彈出的菜單輸入「cmd",回車。

閱讀全文

與分區表命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線通信的幾個密鑰演算法 瀏覽:644
王者榮耀app數據修復在哪裡 瀏覽:429
基於單片機飲水機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 瀏覽:455
c中委託被編譯後的結構 瀏覽:152
飛燕app怎麼注銷賬號 瀏覽:895
cad命令縮小 瀏覽:154
linux發展史 瀏覽:629
伺服器選用什麼CPU比較好 瀏覽:334
明星怎麼宣傳安卓 瀏覽:953
8255晶元編程 瀏覽:65
java文件bat運行 瀏覽:747
java常見筆試 瀏覽:529
360程序員模式 瀏覽:363
AQS演算法的查詢樹構造 瀏覽:329
小豬微信營銷源碼 瀏覽:12
阿里雲伺服器能連接列印機嗎 瀏覽:175
命令行參考 瀏覽:281
怎麼初步認識編程 瀏覽:208
為什麼程序員都喜歡谷歌 瀏覽:891
壓縮性骨拆能自愈嗎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