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沙中學成為隔離點是省的命令嘛
是省的命手帆令。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金沙中學在7月10日下午,接到上級部門通知畢兆雹,設立猜畝金沙中學為隔離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Ⅱ 日耳曼尼庫斯簡介
日耳曼尼庫斯(公元前 15 年 - 公元 19 年)是羅馬帝國的一名指揮官,在提比略皇帝統治下享有盛譽。他在羅馬 帝國的地位是獨特而重要的。他與老阿格里皮娜(奧古斯都的孫女)的婚姻將皇室的朱利安和克勞迪安分支聯系在一起。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成為了羅馬最受歡迎的家庭。他的死引發了一些令人討厭的政治,導致他的妻子和他們的大兒子被流放,以及他們的第二個兒子的死亡。然而,由於他的聲望和軍事生涯,接下來的兩個皇帝,卡里古拉和克勞狄斯,他們倆都沒有自己的軍事資格,不斷地喚起他的名字和他們與他的關系,作為他們與軍隊的代理人。
日耳曼人的早期大友生活
Germanicus Julius Caesar於公元前 15 年出生於奧古斯都的妻子Livia的兒子Nero Claudius Drusus (Drusus the Elder)與她的第一次婚姻,以及奧古斯都的妹妹 Octavia 的女兒 Antonia Minor 與馬克安東尼的婚姻. 日耳曼尼庫斯這個名字是在他死後授予他父親的,以紀念他在日耳曼尼亞的勝利。
到公元前 4 年,奧古斯都迫切需要安排在他死後繼續執政。他以前的嘗試,收養他的侄子馬塞勒斯和後來的孫子蓋烏斯和盧修斯,都因他們的英年早逝而失敗。奧古斯都隨後收養了他的繼子提比略和已故蓋烏斯和盧修斯的弟弟波斯圖姆斯· 阿格里帕。皇帝隨後讓提比略收養日耳曼尼庫斯以進一步確保繼承權,做基盡管提比略有一個自己的兒子尼祿克勞迪烏斯德魯蘇斯(小德魯蘇斯),他比日耳曼尼庫斯小幾歲。
奧古斯都在公元 4 年的部分計劃包括日耳曼尼庫斯與老阿格里賓娜結婚。除了將她朱利安血統的聲望帶到克勞迪安家族之外,阿格里賓娜證明了她非常肥沃,在接下來的十四年裡生下了日耳曼尼庫斯的九個孩子,其中六個在他們的父親身後倖存下來。
日耳曼尼庫斯於公元 12 年在羅馬擔任執政官,鞏固了自己作為執政官第二順位繼承人的地位。
作為皇室青年,日耳曼尼庫斯在羅馬軍政舞台上的事業發展迅速。他被允許在公元 7 年 20 歲時擔任財政部長,比帝國職位允許的最低年齡提前了四年。然後,他在公元 12 年直接前往領事館。在他的軍事職責中,他的妻子阿格里皮娜,一位偉大將軍的女兒,總是在他身邊。他的孩子也成為皇室重要的公關資源。除了與 Germanicus 和 Agripinna 一起旅行外,只要有機會,孩子們就會與 Augustus 和 Germanicus 一起展出。
日耳曼尼庫斯在公元 7 年至 9 年期間在提比略的領導下在多瑙河邊境擔任下屬指揮部。當他的三個軍團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被阿米尼烏斯領導的日耳曼部落聯盟困住並屠殺時,提比略隨後被轉移到萊茵河邊境,以應對降臨在普布利烏斯·昆克提利烏斯·瓦魯斯身上的災難。日耳曼尼庫斯於公元 11 年在德國加入提比略,並於公元 12 年離開羅馬擔任執政官,鞏固了自己作為第二順位繼承人的地位。波斯圖穆斯·阿格里帕(Postumus Aggrpa)與提比略(Tiberius)一起成為了君主的繼承人,與此同時,他失寵並被放逐。
萊茵軍團的叛變
奧古斯都於公元 14 年去世,緊隨其後的是 Postumus Agrippa。羅馬帝國的穩定性經受了第一次皇權轉移的考驗。日耳曼尼庫斯擔任總督的多瑙河和德國邊境爆發純仿謹了兵變。在這一點上,日耳曼尼庫斯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領袖——比提比略更受歡迎,而且對於羅馬軍團來說,對戰地指揮官的忠誠是理所當然的。日耳曼尼庫斯與奧古斯都的關系也很有幫助,他的公關策略讓他的小兒子蓋烏斯穿得像個小士兵(這為蓋烏斯贏得了綽號 Caligula,或「小靴子」),這讓日耳曼尼庫斯和他的家人更加受人喜愛。西方的軍團提出向日耳曼尼庫斯宣誓為他們的新皇帝,而不是向提比略。日耳曼尼庫斯拒絕接受他們的效忠誓言,但仍然需要做出一些嘗試來幫助士兵平息叛亂並保持他們的青睞。由於敵人攻擊的威脅,日耳曼尼庫斯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他試圖通過威脅自殺來讓他們安靜下來,但事實證明這是無效的,因為一些士兵實際上提供了他們的劍讓他用來刺傷自己。重新集結後,他的解決方案是偽造提比略的一封信,給士兵們所要求的一切。向軍團付款是解決叛亂和增加日耳曼尼庫斯在他們中的知名度的最快方式。他試圖通過威脅自殺來讓他們安靜下來,但事實證明這是無效的,因為一些士兵實際上提供了他們的劍讓他用來刺傷自己。重新集結後,他的解決方案是偽造提比略的一封信,給士兵們所要求的一切。向軍團付款是解決叛亂和增加日耳曼尼庫斯在他們中的知名度的最快方式。他試圖通過威脅自殺來讓他們安靜下來,但事實證明這是無效的,因為一些士兵實際上提供了他們的劍讓他用來刺傷自己。重新集結後,他的解決方案是偽造提比略的一封信,給士兵們所要求的一切。向軍團付款是解決叛亂和增加日耳曼尼庫斯在他們中的知名度的最快方式。
然後提比略的使者從羅馬趕來,士兵們很快就明白這封信是偽造的。他們將日耳曼尼庫斯拖下床,並威脅與他在一起的妻子和兒子卡利古拉。根據塔西佗的說法,日耳曼尼庫斯含淚呼籲他的手下讓他送走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當阿格里皮娜和卡利古拉准備離開營地時,他對他的部隊的講話比他的任何其他行動都更有影響力。
日耳曼尼庫斯敦促他的士兵表現出他們的歉意,從而成功地結束了叛亂。士兵們為自己感到羞恥,准備親自懲罰和處決叛亂領袖。日耳曼尼庫斯始終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將此事留給了士兵。他沒有干預,既沒有下達命令,也沒有承擔責任。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讓那些頭目受到懲罰,而不會引起對自己的任何怨恨。他讓士兵們自覺自律,並保持雙手清潔,避免任何不愉快。然而,在幕後,日耳曼尼庫斯命令他的將軍奧魯斯·卡西納·西弗勒斯從兩個仍然敵對的軍團中召集一些值得信賴的人,並讓他們在帳篷里殺死毫無戒心的起義領袖。日耳曼尼庫斯也在叛亂結束後,
日耳曼尼庫斯渡過萊茵河
Gernanicus 足夠精明,他意識到無所事事在叛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轉移他的士兵並恢復韋魯斯軍團丟失的標准,日耳曼尼庫斯率領 12,000名羅馬軍團以及輔助部隊和騎兵分隊穿越萊茵河。公元 15 年,他突然突襲查蒂人。在這場戰爭中,提比略下令取得勝利在他身上,並讓日耳曼尼庫斯成為奧古斯都一個新的牧師學院的成員。由於他正處於戰爭之中,日耳曼尼庫斯不得不推遲返回羅馬,以實現承諾的勝利。他讓查蒂人措手不及,屠殺了他們並拒絕談判和平。他不忘外交,將德國領導人塞格斯特斯及其同胞從阿米尼烏斯的圍攻中解救出來,阿米尼烏斯征服了韋魯斯和他的軍團,從而贏得了塞格斯特斯和提比略的感激。
公元 16 年,東方動亂。日耳曼尼庫斯建造了一支由一千艘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其目標是萊茵河三角洲。他的父親德魯蘇斯是第一個在德國海域航行的羅馬人。現在兒子平安無事地航行到了祖德海。回程因暴風雨嚴重損壞船隻而受損。安全抵達陸地的日耳曼尼庫斯派出船隻營救倖存者。然後他們又回到了冬季宿舍。提比略的緊急信件等待著他們,命令他最終返回羅馬,為他下令的勝利而戰。於是日耳曼尼庫斯以風雲人物的身份回到羅馬。日耳曼尼庫斯的勝利於公元 17 年 5 月 26 日舉行,他的五個活著的孩子與他一起參加 *** ,宣揚了羅馬長期穩定未來的承諾。
Maius IMPERIUM(至高無上的權力)
公元 18 年,日耳曼尼庫斯再次被任命為執政官,這一次他與皇帝分享了這一榮譽,這是為預定繼承人保留的榮譽。提比略賦予他maius imperium——亞得里亞海以東地區的最高權力,這一命令不僅在地理上不受限制,而且取代了該地區所有總督的權力。之所以需要這種權力,是因為羅馬在小亞細亞領土內的權力斗爭,以及賦予日耳曼尼庫斯一個與其預定繼承人身份相稱的責任的必要性。日耳曼尼庫斯在東地中海進行了一次盛大的旅行,接近了他在敘利亞帝國省安提阿的新基地。,停在亞克興、雅典和古特洛伊遺址。
有一次在敘利亞,日耳曼尼庫斯與格奈烏斯·卡爾普尼烏斯·皮索發生沖突,當日耳曼尼庫斯獲得權力時,提比略任命他為該省的省長。日耳曼尼庫斯和皮索,以及他們的妻子,都認為對方超出了他的管轄范圍。日耳曼尼庫斯履行了提比略的命令,在該地區展示羅馬人的存在並解決內部事務。在亞美尼亞,他加冕了盟友阿爾塔克西亞斯,並任命了新卡帕多西亞省的第一位羅馬總督。
日耳曼尼庫斯於公元 19 年離開小亞細亞前往埃及。雖然這次旅行是為了響應該地區飢荒的報道而安排的,但它包括參觀其著名的古代遺址。日耳曼尼庫斯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通過降低糧食價格並親自打開糧庫的大門,使自己在當地人中更受歡迎。不幸的是,他通過降低糧價犯了干涉皇室規定的錯誤,因此受到了皇帝的斥責。埃及是帝國的糧倉,實際上是帝國的私人領地。通過這樣做,他也趕上了提比略。
當日耳曼尼庫斯在夏末回到敘利亞時,他發現皮索已經取消了他所做的所有安排。日耳曼尼庫斯放棄了與皮索的友誼(友誼),並將他逐出公司。皮索還聲稱,日耳曼尼庫斯從他的崗位和該省命令他。皮索放棄了他的命令,去了一個離海岸的小島,這樣他就可以在有機會的時候回來。日耳曼尼庫斯從埃及回來後不久就病倒了。他懷疑皮索通過在他的房子里放置黑魔法物品來詛咒他,並且正在毒害他。
日耳曼人之死
日耳曼尼庫斯於公元 19 年 10 月 10 日在安提阿去世。古代文獻記載了日耳曼尼庫斯屍體上的毒痕,例如瘀傷和嘴巴起白沫。悼詞將他與同年去世的亞歷山大相提並論。他在敘利亞的助手任命 Gnaeus Sentius Saturninus 填補 Piso 放棄的職位。皮索試圖通過聲稱日耳曼尼庫斯非法迫使他離開該省,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強大到足以阻止日耳曼尼庫斯企圖對提比略發動政變的人,來恢復他以前的州長職位。皮索帶著自己的軍隊重新進入敘利亞。他的重新入境很容易遭到反擊,他被送回羅馬以叛國罪受審。日耳曼尼庫斯死了,甚至可能殉道了,他仍然是羅馬政治中的一股強大力量。
日耳曼尼庫斯在他充滿希望的職業生涯中去世,使他無法成為皇帝。然而,他仍然影響著接下來的五十年歷史,不僅來自他在世時建立的聲譽,還來自他作為一位皇帝(卡利古拉)的父親、另一位皇帝(克勞迪烏斯)的兄弟和祖父的角色。第三個(尼祿)。
Ⅲ 尚泰的人物生平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年)七月初八日,尚泰生於琉球國首里城御內原,他是尚育王與王妃向元貞之次子,童名思次良金,名乘朝憲。他的長兄尚濬在尚泰出生第二年就以十三歲的壽命夭折了,有一弟名尚弼。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十七日,尚育王薨,琉球依例派向大模(摩文仁按司朝健)前往「御國元」(祖國)——薩摩請求尚泰襲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四月十一日完成使命返回琉球。 同年五月初八日,尚泰即位,以琉球國中山王世子之名義視事。那時他才六歲,故由浦添王子尚元魯攝政(四年後改由大里王子尚惇出任攝政)。咸豐七年(1857年)二月十三日,尚泰元服,意味著他可以處理政事。 咸豐八年(1858年)十一月十九日,尚泰迎娶前三司官章鴻勛(佐久真親方正孟)之女章氏為妃。 尚泰時期的琉球處於內憂外患的深重危機之中,琉球國財政困難、自然災害頻仍,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艦隊不時出現於琉球海面,令琉球人感到嚴重不安。咸豐三年(1853年),美國馬休·佩里提督率領艦隊叩關琉球,次年強迫琉球簽訂了《琉美修好條約》,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從此琉球打開國門。咸豐五年(1855年),格冉提督(Guerlain)率領法國艦隊至琉球,以武力脅迫琉球簽訂《琉法修好條約》。咸豐九年(1859年),昉·卡佩萊爾提督(van Kappeler)率荷蘭艦隊至琉球,簽訂《琉蘭修好條約》。在此期間,精通多種西方語言的向永功(牧志親雲上朝忠)受到重用,並不斷被提拔。
西方列強勢力進入琉球之後,琉球官員就對待西方國家的態度產生分歧並互相攻擊,暗潮湧動的政局矛盾集中爆發於咸豐九年(1859年)的牧志恩河事件,在這次政治風暴中,日帳主取向永功、物奉行向汝霖(恩河迅孫慧親方朝恆)、三司官馬克承(小祿親方良忠)等大批琉球官員受到牽連。 尚泰是琉球歷代國王中冊封時間拖延最久的一個,到了他即位第十九個年頭的同治五年(1866年)才獲得宗主國中國清朝的冊封。這是因為當時中琉兩國都不具備進行冊封的條件。冊封儀式對琉球國來說是靡費巨凱段大的盛典,而當時琉球的財政非常困難,史載「近年以來,公費接踵,國課極乏,將來冊封之需難以調備」 ,加上歐美國家頻頻叩關,到了咸豐六年(1856年)六月才決定於四年後遣使請封。 於是琉球開始增加百姓賦稅,並號召富民捐款。就在琉球緊鑼密鼓准備冊封之時,正是清朝與太平天國交戰正酣之際,外加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這時冊封琉球國王顯然不現實,於是琉球國又將請封時間推後四年。但是琉球國的財政狀況仍不容樂觀,除了增加賦稅之外只能依靠富民捐款,並繼續推遲冊封。據《球陽》等史料記載,其時共收到捐款416萬貫,至少有17人因向王府捐款而獲賜家譜,列入士族。
准備得差不多了以後,琉球國於同治三年(1864年)以東國興(津波古親方政正)、毛發榮(屋嘉比親雲上)為進貢兼請封使,出使中國。但由於中國局勢未穩,東國興一行到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十八日才抵達北京。清政府乃任命翰林院檢討趙新、翰林院編修於光甲為正副冊封使;另一方面,琉球國任命鄭秉衡(真榮里親方)為接封大夫,前往福州迎接冊封使。琉球國還將薩摩監視琉球的「在番奉行」官吏全部隱匿於浦添城間村,薩摩船隻通通從那霸港轉移到北部運天港,避免薩琉關系暴露,這也是沿襲琉球兩百多年來迎接中國冊封使的慣例。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二日,趙新、於新甲率人數達434名的冊封使團登陸琉球那霸,還是琉球國世子的尚泰率百官前往迎恩亭恭迎。七月二十日,冊封使前往崇元寺諭祭尚育王,八月二十七日,在首里城百浦添舉行冊封大典,宣讀清朝皇帝的詔書,封尚泰為琉球國中山王。十一月十日,冊封使一行回國。 這也是琉球歷史上最後一次冊封。 此時的日本正陷入幕末的劇變期之中,琉球的「御國元」薩摩藩為了應付薩英戰爭、征伐長州、戊辰戰爭等一系列戰畝答亂,大肆擴充軍備,迫使琉球國捲入。薩摩原本在咸豐二年(1852年)應琉球請求而中止貢糖制度,卻在8年後予以恢復,徵收琉球在過去8年間所應貢的75萬斤糖,5年後又徵收22萬斤糖。而後薩摩欲派人去琉球搜集硝土,琉球王府表示反對,向在番奉行提出由琉球人搜集再獻上,得到批准;接著,薩摩又要求琉球將製造槍炮用的銅金屬材料無償獻給它,此外還在琉球境內頒布了「文替令」。薩摩接二連三的榨取令本來已十分凋敝的琉球經濟混亂達到極點,不僅王府財政極度窘迫,百姓也窮困潦倒。薩摩藩為了懷柔琉球,「開恩」蠲免琉球於同治七年(1868年)所應繳的貢米。 但對琉球來說僅是杯水車薪而已。
不久後,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政府建立,日本進入了明治維新的新時期。琉球國在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收到了明治天皇改年號「慶應」為「明治」的詔書,這是日本中央政府的詔令首次直接傳達琉球,但並未引起琉球方面足夠重視。 隨後薩摩等4藩提出奉還版籍,到同治十年(1871年)時,明治政府推出廢藩置縣之舉,琉球的「御國元」薩摩藩一夜間變成明治政府的鹿兒島縣。這時琉球方面才真正感受到了變動,尚泰於當年九月召集百官會議,商討如何應對時代劇變。商議的結果是爭取維持琉球為薩摩附庸的現狀,避免被明治政府直接統治,同時還幻想向明治政府請求歸還琉球在慶長琉球之役時割讓給薩摩的奄美群島。 而日本內部也在圍繞如何處置琉球展開議論,大藏大輔井上馨主張直接吞並琉球,左院(明治初年的立法咨詢機構)則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應將琉球看作日清兩屬,但強調要將琉球隸屬日本的事實明確化。 明治政府最終採納了外務卿副島種臣的「封尚泰藩王,列華族,遏其外交」 的建議,著手展開吞並琉球國的進程。 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鹿兒島縣派奈良幸五郎、伊地知壯之丞來琉球,正式向琉球王府通報薩摩藩改為鹿兒島縣,並宣布豁免琉球拖欠薩摩的一切債務,他們在給三司官的信中說琉球國體不予變革,僅勸告實行內政改革,同時又大談琉球的祖先是日本人源為朝,與日本同文同種,而中國皇帝卻是滿洲蠻夷,非孔孟所許,又渲染英國的野心,暗示琉球及早有並入日本的自覺。 就在琉球為保全國體而慶幸時,同年六月,鹿兒島縣又派人來催促琉球派慶賀使到東京祝賀明治政府建立。此時琉球仍未察覺日本的真實意圖,以為仍像過去「上江戶」一樣。於是任命尚健(伊江王子朝直)為慶賀正使、向有恆(宜野灣親方朝保)為慶賀副使,向維新(喜屋武親雲上朝扶)為贊議官,率團出使日本。這次慶賀使團與過去「上江戶」使團有諸多變化,如日本派人去琉球接使團上蒸汽船並做好周到安排、琉球使臣沒有像過去穿明朝官服而是穿本國常服、拜謁日本天皇而非幕府將軍等。但最大的震動是在謁見天皇之時。在謁見前,日本外務省把琉球賀表中的「琉球國中山王尚泰「強行修改為「琉球尚泰」,將干支紀年「壬申」改為「明治五年壬申」,還去掉了「伊江王子尚健」中的「王子」二字。九月十四日,尚健等正式謁見明治天皇,沒想到日本方面卻突然宣讀了天皇冊封尚泰為琉球藩王的詔書,內容是:
朕膺上天之景命,紹萬世一系之帝祚,奄有四海,君臨八荒。今琉球近在南服,氣類相同,言文無殊,世世為薩摩之附庸。而爾尚泰能致勤誠,宜予顯爵,升為琉球藩王,敘列華族。咨爾尚泰,其重藩屏之任,立眾庶之上,切體朕意,永輔皇室,欽哉!
聽到這封詔書時,尚健等人如夢初醒,據說正使尚健胸中狂亂,不知是接受還是辭謝;就連以親日著稱的副使向有恆也為之一驚。 但最後琉球使臣還是接受了這道詔書,從此琉球成為了日本的一個藩,並開啟了日本吞並琉球的第一步。在日本期間,尚健等曾提出歸還奄美群島的請求,但明治政府的外務卿副島種臣以經商議後才能決定的言辭來敷衍。 接著,副島開始處理琉球藩的債務問題,雖然琉球拖欠薩摩藩的債務已被豁免,但仍有摺合20多萬日元的欠款,主要是薩摩琉球館向日本商人所借的銀兩。明治政府本欲幫其還債,但琉球使臣堅持要自己還債,於是明治政府以大藏省為擔保,從剛成立的東京國立銀行以極低利息向琉球貸款20萬元。 同年十二月琉球使臣離開東京經過鹿兒島時,還清了琉球館的債務。與此同時,琉球事務收歸日本外務省管轄,伊地知貞馨(即伊地知壯之丞)被派駐琉球,過去薩摩藩設在琉球的在番奉行所被撤廢,為那霸士族所壟斷的大和橫目、別當、側用聞等職務也一並革除,大量那霸士族失業,琉球處分首先沖擊了那霸。 當時,琉球將自己定位為兩屬之國,即唐土為父、日本為母,因此雖然遭日本「處分」為琉球藩而有所不滿,但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琉球更注重自己與中國的關系是否受影響。同治十年(1871年)十一月,發生八瑤灣事件,琉球國宮古島向首里王府的進貢船漂流到台灣,船上人員66人中有54人被台灣原住民殺害,剩下12名倖存者被中國清政府接到福州,並護送到琉球。日本得知後,以此事向清政府交涉,聲稱事發地為無主番地,將興兵問罪,而其真實目的則是要取得將琉球收入囊中的名分。琉球方面知道日本要出兵後,極為驚恐,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致函在番奉行,稱「清國斷不會置之不理,已有奏文上奏朝廷,觀其結果,或申飭強暴者,或以禮部咨文詢查之……敬希轉圜,停止征討」。 當時又有中國船隻漂到八重山群島,琉球主張自己解決,與派駐琉球的日本外務省官員伊地知貞馨發生意見對立,次年外務省命令琉球交出與美、法、荷的條約,又發生糾紛。尚泰派馬兼才等前往東京請願,日本決定暫不採取過激方針,於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由外務大丞花房義質和伊地知貞馨兩人以外務卿副島種臣覺書的名義保證「若非抗衡朝廷,或因殘暴之舉而使庶民離散,固不作廢藩處置,國體政體如舊,與支那之通交亦可一如既往」。
日本不顧琉球的勸阻,仍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悍然出兵台灣,又令琉球為八瑤灣事件中的遇害者舉行祭奠儀式,琉球官員東國興以舉行祭奠儀式可能會「釀成國難」為由,請日本收回成命。 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中日北京專約訂立,清政府確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並賠償給日本55萬兩白銀,其中10萬兩給遇難琉球人,日本就此取得了領有琉球的名分。就在中日兩國為日本出兵台灣一事在北京唇槍舌戰時,尚泰所派的進貢使毛精長(國頭親雲上盛乘)出現在北京,令日本人甚是尷尬,愈發感到盡快撕毀承諾、斷絕中琉關系的必要。同年冬,清朝同治帝駕崩,光緒帝登基,按慣例琉球又該向中國派出慶賀使。日本實權人物大久保利通遂決定阻止琉球遣使中國,趁機斷絕中琉關系。光緒元年(1875年)六月,內務大丞松田道之(日本已在上年將琉球事務由外務省移歸內務省)出使琉球,要求琉球斷絕與中國的宗藩關系,停用清朝年號,廢福州琉球館,改用日本法律,由日本駐軍,並諭尚泰入朝謝恩。尚泰憂慮成疾,借病謝絕去東京,令攝政尚健、三司官向居謙(浦添親方朝昭)、毛有斐(池城親方安規)、毛鳳來(富川親方盛奎)與松田道之周旋。他本人致松田一封長信,其中寫道:
「本藩往昔之時,政體諸禮式不成立,諸篇不自由,隸屬皇國、支那,蒙兩國指揮,漸漸得成。藩用之物件,亦需兩國調辦。其外,不斷承蒙恩恤,皇國、支那之恩,誠難舉而盡言。兩國實為父母之國,舉藩奉戴,幾萬世不相替,篤志忠義。自今欲赴支那進貢、慶賀並請冊封,如被禁止,不啻斷絕父子之道,而忘卻累世厚恩,必至失去信義之境。每慮及此,心痛不已。」
尚泰的這段話表達了琉球國的基本立場,即希望維持中日兩屬的狀態,高舉信義的大旗,抵制日本的絕貢要求。其後三司官與松田道之展開辯論,在面臨松田以若英國進攻中國則琉球不保的威脅時,三司官強調:
「皇國於各國講究交鄰之道,本藩於支那則為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其情義之所系,至大至重,此乃無上之條理,與交鄰之情義不可同日而語。守信義,乃萬國所同好;失信義,乃萬國所共惡。全萬國同好之信義,豈非(明治)政府之盛典?且各國交際之際,應以信義處置。本藩以堅守信義為保國之要具。至於英支戰爭之事,乃未來之變故,必不可為。本藩堅信,只要不失信義,則無煩前途之憂慮。」
在談判過程中,松田道之的態度極其蠻橫,他「怒聲喝叱,極度苛責,宛如對待三尺小兒,眾官因被松田叱責,夜不能寢,晝不能休,每日從早到晚,協議囂然,胸燎肝碎,食不能咽,遂精神睏倦,身體疲敝,如醉如狂,面色悉青,唯有嘆息」。 此時琉球內部一片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汀志良次村的部分士人主張接受日本的要求,以免重蹈尚寧王的覆轍,但更多的琉球士族則強烈反對。前三司官毛允良(龜川親方盛武)聚集百官,堅決抵制日本的要求,對尚泰及攝政、三司官施加很大的壓力(這些人被稱為「龜川黨」)。 琉球政府與松田道之僵持兩個月,松田見談判一籌莫展,便中止談判,於八月十二日啟程返回日本,同時毛有斐等人也跟著去日本請願。 盡管琉球政府與松田道之全力爭辯,尚泰實際上還是部分服從了日本的要求。整裝待發的慶賀使被取消了,接貢船也無法派出,因而進貢使毛精長一行被迫滯留福州。琉球士族群情激奮,他們認為尚泰懦弱,聯名上書強調中華對琉球的恩德,呼籲尚泰堅定信念,決不接受日本要求,等待中國的救援。 又有數百人在首里城伏闕上書,稱尚健、向有恆從東京領受了封王的詔書,釀成今日之國難,宜將其明正典刑,又要求日本政府返還琉球國中山王爵位。 龜川黨人傳檄各村,引起騷動,親日派的家宅被打砸。 這樣的混亂局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整個琉球籠罩在亡國的陰影下。
光緒二年(1876年)十月二十五日(12月10日),尚泰在與三司官向居謙商議後,派姐夫向德宏(幸地親方朝常)、蔡大鼎(伊計親雲上)、林世功(名城裡之子親雲上)偷渡中國,向清廷解釋因日本強迫絕貢而無法排遣慶賀使與接貢船之事。直到這時,清政府才知道了日本對琉球的所作所為。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在日本請願的琉球官員馬兼才(與那原親方良傑)又向剛來日本的中國駐日公使何如璋、參贊黃遵憲求救。但是清政府對此反應冷淡,認為對日本只能「以情理二字相駁詰」 ,不肯採取積極措施,惟提出抗議。而日本則對清政府的抗議置若罔聞,步步為營地吞並琉球。光緒四年(1878年)十二月四日(12月27日),日本命令琉球滯日官員毛鳳來、馬兼才、向維新等通通回藩,不再受理他們的請願。同時,松田道之也出台了「琉球處分方略」,呈給內務卿伊藤博文,主張正式實行「廢藩置縣」之舉。 光緒五年(1879年)正月初四(1月25日),松田道之第二次來到琉球,責問其派向德宏去清朝求救、馬兼才等在日本長期請願不返、乞求歐美駐日使館援助等行為,並要求立即呈上遵奉誓約書(即遵奉日本斷絕中琉關系的指令)。 琉球政府認為清朝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必會出兵相救,因此抱定拒日態度,答復日本不能從命。 正月十四日(2月4日),松田憤然離開琉球,再次要求日本政府對琉球實行廢藩置縣。正月二十八日(2月18日),日本政府決定「處分」琉球,由松田道之負責。琉球亡國的命運也就降臨到尚泰頭上了。
光緒五年(1879年)三月初三日(3月25日),琉球處分官松田道之率熊本鎮台分遣隊400人、警官160人、內務省官員41人抵達那霸,兩天後接管首里城。尚泰以生病為由,派王弟今歸仁王子尚弼迎接,松田當場宣布「廢藩」。琉球政府不知所措,攝政尚健率50餘名琉球士族向松田請願,希望日本和中國協商後再定奪廢藩之舉,松田拒不受理,並命令尚泰搬出王府。尚泰沒有反抗,接受日本要求,於明治十二年(1879年)3月29日晚率宮人眷屬搬出王府,移居中城王子(世子)尚典宅邸,據記載當時「士族官吏數百人圍著駕輿,婦女和眾人哀號者不知幾許,實在目不忍睹」。 4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設立沖繩縣。自尚巴志王統一三山以來,立國四百五十一年的琉球國壽終正寢,尚泰就是琉球的亡國之君。 琉球處分以後,日本要求尚泰移居東京,尚泰稱病推遲。天皇派遣敕使富小路敬直前去催促,琉球士民又不斷請願延期,最後由世子尚典先行赴東京。明治十二年(1879年)5月2日,尚典抵達東京,日本政府不但沒有批准尚泰延期的請求,反而就此把尚典留在東京。5月27日,尚泰被迫乘「東海丸」去東京,王子尚寅、尚順、王弟尚弼、王叔尚健等100餘人隨行。6月9日,尚泰抵達東京,6月17日與尚典一同謁見明治天皇,敘從三位,開始了被軟禁的生活。
此時向德宏等滯留中國的琉球人(脫清人)受尚典指令,進一步展開救國運動,呼籲清朝「復我國土,還我君王」,清政府不能不重視琉球問題。恰逢美國前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訪問中國和日本,調停琉球問題,暗示以分割方式解決。中方依美國建議,提出「三分方案」,即沖繩群島(中島)歸琉球、先島群島(南島)歸中國、奄美群島(北島)歸日本,但被日本斷然拒絕。隨即日本也提出了「兩分方案」,將先島群島割給中國,交換條件是修改《中日修好條規》,日本獲得內地通商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是為「分島改約案」。明治十三年(1880年)8月至10月,中日兩國在北京就該案展開談判,清廷表示同意,並且企圖在日本割給中國的南島恢復琉球國,希望日本能釋放尚泰。但是,日方拒絕引渡尚泰。中國駐日公使何如璋奉命詢問尚泰的意見,尚泰並不願意在南島復國。 明治十三年(1880年)11月20日,林世功自殺於北京,清政府也對分島改約案轉為反對態度。日本駐華公使宍戶璣便以中方毀約為由拒絕談判並歸國,分島改約案流產。
當時,在尚泰周圍的琉球舊官吏分為兩派,一派反對在貧瘠的南島立國,應恢復琉球全境;一派支持在南島復國,暫立他王,並認為他日如清國出現如乾隆皇帝一般的英明之主時,伐日而取琉球全境,便可中興國家。尚泰表示不喜後議,並斥責他們說:「事(指恢復全境之事)成則奉我,事不成則棄我而另立他王乎?」
明治十五年(1882年)春,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再次談判分島改約案,李鴻章有意接受,日本也作出了釋放尚泰或尚典的讓步。 此時尚泰的家令馬兼才讓毛鳳來偷渡清朝,向清政府請願恢復琉球全境,故清政府最後還是否決了這一方案。明治十六年(1883年)以後,中日之間便沒有再就琉球問題展開協商。到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不再提琉球歸屬,琉球問題這才塵埃落定。 尚泰也不再對復國抱希望了。明治十六年(1883年),日本商船株式會社創立之後,尚泰委託日本商人以日本政府支付的10%利息的公債證書20萬日元為本金入股,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他後來也成為是日本鐵道株式會社的大股東之一。
明治十七年(1884年)7月,日本政府為籠絡人心,允許尚泰回沖繩祭祖,尚泰亦發誓返鄉後決不煽動舊士族。 當年8月23日,尚泰抵達那霸,開始了為期5個月的返鄉之旅。他上岸後,琉球士民歡天喜地,雲集雀躍,又在那霸舉行盛大的篝火宴會,山海如涌,徹夜狂歡。 此時的尚泰對琉球復國持否定態度,在琉球期間,他戒諭琉球士民順從日本統治,甚至斥責前往中國求救的行為是「添亂」。 明治十八年(1885年)5月2日,尚泰獲封侯爵。
在這次返鄉之後,尚泰再未踏上故國的土地,但他的第二子尚寅、第四子尚順於明治二十年(1887年)回到琉球定居。二人試圖在琉球經營銅礦,但沒有成功。後來,尚泰在大坂設立了丸一商店,將琉球的商品販賣到日本本土,賺取大量利潤。
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尚泰當選日本貴族院議員。翌年加入東邦協會。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尚泰之子尚寅、尚順發起「公同會運動」,要求沖繩縣令一職由尚家世襲並使琉球擁有高度自主權,獲得不少士族的響應,在短時間內就收集到七萬三千多人的簽名,並向日本政府遞交《特別自治請願書》 ;而另一部分士族則依然堅持復國主張,推選向志禮(義村按司朝明)為代表,以反對公同會之事赴東京謁見尚泰,但尚泰稱病不予接見。 冊封尚泰為沖繩縣令或沖繩島司其實在中日談判琉球問題時曾作為妥協方案被日本考慮過,但這時中國已在甲午戰爭中失敗,日本在琉球完全予取予求,更沒必要顧及琉球人的意願了,所以自治請願被拒絕。明治三十年(1897年),公同會運動失敗。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8月19日,尚泰因急性黏膜炎死於東京,享年59歲。他的靈柩被「球陽丸」送回琉球,按照琉球歷代國王的習慣,葬於玉陵,靈位奉安於圓覺寺。兩年以後,尚典等琉球王族為了融入日本華族階層,開始放棄琉球的傳統,語言也從琉球語改為日本語。
Ⅳ Auto CAD選擇題解答1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C
22---D
23---D
24---C
因為有幾題出枯稿的不怎麼標准。比如23題肆敗蔽,所以可能裂州不是全對,90%對吧
Ⅳ window xp 怎樣以管理員省份運行命令符
1,點右鍵 選擇以管理員運行
2.運行cmd後,棚悶埋罩輸鏈液彎入runas /user:administrator cmd.exe 按提示輸入密碼回車,就會重新打開一個新的cmd窗口。
Ⅵ ios 8.2 內部省電命令
沒有這樣的省電命令的,只能平時用的時候,用完APP,馬上關閉,自己通過操作來省電。
Ⅶ 緊急情況下省公安廳命令縣公安局行動要告訴市公安局嗎
一切聽眾省廳的指揮,如果紀律要求不要告知的,應當執行省廳的命令。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公安部令第53號)第十二條規定:
1、下級對上級的命令必須堅決執行,並將執行情況及時報告上級。下級如果認為命令有不符合實際情況之處,可以提出建議,但在上級未改變命令時,仍需堅決執行。
2、執行中如果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原命令確實無法繼續執行而又來不及或者無法請示報告上級時,應當根據上級的基本意圖,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果斷行事,堅決完成任務,事後迅速報告上級。
3、下級接到越級下達的命令,必須堅決執行。除下達命令的機關有明確要求外,在執行的同時,應當向直接上級報告;因故不能及時報告的,應當在情況允許時迅速補報。
Ⅷ Auto CAD選擇題解答2
有幾個選項跟樓上的有些不一樣
25、A 26、 A 27、A 28、A 29、D 30、C
31、D 32、A 33、伍昌運D 34、D 35、C 36、C
37、D 38、C 39、B 40、B
第39題:ORTHO 是正交開關命迅辯令
35題:應該是DWG文件格式,DWT是圖形樣板格式
34題腔梁:我試了下B和D兩個選項好像都可以,但D要簡化一些
33題:我認為是D,A應該是命令行顯示繪圖命令,狀態欄在命令行下面
Ⅸ 廣數928TDL的G71、G76、G73指令格式是什麼。
垃圾系統,根本沒有用,老是行號報警
Ⅹ 省長可以命令一個城市進入戰備狀態嗎
不可以。
省長是地方官員,不是軍方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