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抵抗是誰下的命令
是張學良下的命令不抵抗。
北伐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意圖獨霸,削弱其他軍人兵力,因此,於1930年5月,爆發了中原大戰,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決意聯軍,合取蔣介石。聯、蔣雙方經過激烈戰斗,死傷慘重,蔣軍戰勢危機,被聯軍包圍,蔣介石面臨生命危險,向張學良求救。
9月18日,張學良宣布反對內戰,支持蔣介石,希望各方立刻停戰。張學良的建議被聯軍拒絕後,張學良於兩日後率東北軍幾萬人入山海關,蔣張合力,聯軍潰敗。
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張學良收編接管西北軍,並入主燕京,進軍華北,勢力大增,中原大戰結束。蔣介石從此後對中國的影響力,對各地軍閥的控制能力大增。
中原大戰和萬寶山事件發生以後,全球經濟大恐慌的環境下,剛從內戰中恢復的華北、東北的統一的中國國家主權和日本的南滿鐵路的特權,沖突的可能性升高。
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力避沖突,以公理為周旋」。
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要求其率領的東北軍力避沖突、退守錦州,日軍很快便佔領了東三省全境。
東北軍之所以不抵抗,一方面是因為東北軍與日軍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況且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東北軍的主力剛剛結束了中原大戰,停留在關內,後來又有部隊調入關內去剿滅石友三叛變,關外處於軍事空虛狀態。東北軍內部也有很強大的降日派,在抗日的問題上會選擇倒戈。
另外,中國方面也不可能支援東北抗戰,故此,東北軍抵抗與否,結果都是一樣的,東北必丟無疑。
東北軍不抵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學良作為地方軍閥,不願損耗自己的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中國政壇,非嫡系只能以擁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則關內亦無其立足之地。所以他嚴格命令軍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給日本人挑起戰端的借口。
九一八事發當時,張學良親自下令不抵抗,而蔣介石遲至9月19日到達南昌後,晚上九點至十點才從上海方面得知「事變」的消息。張學良事後自己也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
(1)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下達了什麼命令擴展閱讀:
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此時,日本侵華日亟,中國分離主義愈加猖獗,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反蔣反日等口號、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1935年4月,蔣介石為了削弱張學良的軍力,命令張學良圍剿紅軍,卻遭到挫折,逐漸對蔣的調遣有所反感。
1936年4月,張學良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為中共中央所採納,與紅軍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這時,葉劍英又攜帶雙方停戰計劃及毛澤東的約書來到西安,張學良拿出巨額私款,贈送紅軍做冬季衣食補給費用。共產黨也在西安設立了辦事處。
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共同逼蔣聯共抗日,造成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最終得和平解決,而國民政府提前終止對共產分離主義的剿滅戰,建立了中國抗日形式上的統一戰線。
㈡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做了什麼事情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下的第一個命令是不要擴大事端,對於日本人的挑釁必須忍耐。結果是日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後用了兩天時間就佔領了長春,10月份日本人佔領錦州。次年二月日軍徹底佔領東北,東北全境淪陷。東北淪陷得這么快,從表面上看張學良似乎要負最大的責任,但實際上真正要為東北淪陷負責的應該是蔣介石。
隨著近年來有關於九一八的軍事文件的解密,我們對於九一八事變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其實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前,蔣介石就發過電文給張學良,要求張學良避免和日本人發生矛盾。而後事變發生後,蔣介石下令全國各地禁止出現激烈的反日運動。而張學良在事變發生之後,曾經發過電文要在關外的東北軍進行自衛,抵抗日軍侵略,並且將關內的東北軍調到錦州進行防禦,“不抵抗”這頂帽子應該戴在蔣介石頭上才對。
㈢ 「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為何要發布「不抵抗命令」
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多年來都流傳說:是蔣介石下令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後來又把不抵抗的責任都歸到張學良頭上。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現在史學界正在對此進行澄清。這里專門介紹張學良晚年對此問題的說法。
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
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中央政府。他是在獲得自由的情況下談這一問題的。
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采訪張學良時,張學良說:「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國民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
但日本廣播協會的采訪錄認為:「關於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極力證明並非蔣介石的責任,考慮到他現在所處的立場,不得不做如是說。」意指張學良身居台灣,出於處境,不能不這樣說,上述不能代表張的真實思想。
其實不然,張學良從來是好漢做事好漢當的性格。一般來說,他不大會屈從於形勢,言不由衷。特別是到了1990年,不僅蔣介石早已逝去,蔣經國亦已辭世,他已基本上獲得自由。是年6月1日,台灣政要張群等人和張學良的親友在台北圓山飯店公開為張九十歲生日慶壽,或可視作張學良獲得自由的一個標志。日本廣播協會采訪他是在這之後。沒過多久,他即赴美訪游。假如說,蔣氏父子,尤其是蔣介石在世時,他談歷史問題還有所顧忌的話,這時他應是可以直言了。也正因為如此,他這時才主動邀請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教授「為他的回憶錄捉刀」。1991年張學良赴美在紐約期間,他又主動要求與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留學生座談抗日戰爭歷史,由此引發了哥大口述歷史處與張學良合作,記錄他口述歷史的工作。
張學良說:此事與蔣介石無關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8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
張學良不止一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問題,他都是這樣說的。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如是說,即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樣是這樣講的。有文章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給張學良10餘件電報函件,令其不抵抗。張學良的部下王卓如、閻寶航建議他將這些電報妥為保存。後來張氏夫人於鳳至讓張學良赴歐考察時,特地保存在倫敦匯豐銀行保險櫃中。因為有這些函電,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夫人於鳳至即以此威脅,使國民中央政府和蔣介石不敢加害張學良。但有的學者指出:閻寶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陸,也寫過有關張學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將不抵抗命令原件存於匯豐銀行這樣的大事。據為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記錄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自疚,告訴筆者: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變」,對蘇、日關系,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就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手中,是扯談。於鳳至不是那種人。」張學良說:是我的責任,不能諉過他人
著名華人歷史學者唐德剛應張學良之邀,為他錄載他的口述歷史。唐記載了張學良回答他詢問「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問題的一段談話。張學良與唐德剛談話記錄中,對「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張學良說:「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沖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他解釋當時他為什麼下令不抵抗:因為過去對日本的挑釁,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時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東北那麼大的事情,我沒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沒想到日本敢那麼樣來(指用武力侵佔整個東北——引者注),我對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報也不夠,我作為一個封疆大吏,我要負這個責任。」張學良說明:「這就是我給你的解釋。不抵抗,不能把這個諉過於中央。」
唐德剛教授笑著感慨道:「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都說蔣公打電報給你,說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於不顧。又說你拿著個皮包,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唐教授探詢地問張學良。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
張學良自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這是對「不抵抗主義」責任最有力的澄清。
㈣ 「918事變」是誰下的不抵抗命令
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中央政府。他是在獲得自由的情況下談這一問題的。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侵略強烈地震動了中國社會。
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㈤ 「918事變」是誰下的不抵抗命令
是張學良下的命令。
九一八事變(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這次事變是日本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㈥ 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達的
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命令是張學良下達的。
1931年9月18日晚22時20分左右,日軍一個小分隊在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一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制服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日軍隨後開始襲擊東北軍北大營。
張學良在《雜憶隨感漫錄》(圖為手稿)中講道:約在十點卅分許,來人報告沈陽有長途電話,榮參謀長請我說話······榮對我說:有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集結活動。
張學良凌晨一時即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召開緊急會議。張表示:「我們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證明我軍對他們的進攻,都未予以還擊,更無由我方炸壞柳河溝路軌之理,以免兵連禍結,波及全國。」
㈦ 918事變不抵抗命令誰下的來點權威的回答!
張學良受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次日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日軍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至9月19目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1931年9月21日,日軍第2師主力佔領吉林。1931年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931年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佔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931年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1931年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