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資料庫性能優化有哪些措施
1、調整數據結構的設計。這一部分在開發信息系統之前完成,程序員需要考慮是否使用ORACLE資料庫的分區功能,對於經常訪問的資料庫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等。
2、調整應用程序結構設計。這一部分也是在開發信息系統之前完成,程序員在這一步需要考慮應用程序使用什麼樣的體系結構,是使用傳統的Client/Server兩層體系結構,還是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層體系結構。不同的應用程序體系結構要求的資料庫資源是不同的。
3、調整資料庫SQL語句。應用程序的執行最終將歸結為資料庫中的SQL語句執行,因此SQL語句的執行效率最終決定了ORACLE資料庫的性能。ORACLE公司推薦使用ORACLE語句優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鎖管理器(row-level manager)來調整優化SQL語句。
4、調整伺服器內存分配。內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優化配置的,資料庫管理員可以根據資料庫運行狀況調整資料庫系統全局區(SGA區)的數據緩沖區、日誌緩沖區和共享池的大小;還可以調整程序全局區(PGA區)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SGA區不是越大越好,SGA區過大會佔用操作系統使用的內存而引起虛擬內存的頁面交換,這樣反而會降低系統。
5、調整硬碟I/O,這一步是在信息系統開發之前完成的。資料庫管理員可以將組成同一個表空間的數據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碟上,做到硬碟之間I/O負載均衡。
6、調整操作系統參數,例如:運行在UNIX操作系統上的ORACLE資料庫,可以調整UNIX數據緩沖池的大小,每個進程所能使用的內存大小等參數。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1)程序員性能調優公式擴展閱讀
資料庫,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截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資料庫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儲存在一起、能為多個用戶共享、具有盡可能小的冗餘度的特點、是與應用程序彼此獨立的數據集合。
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B. 資料庫查詢性能優化方式有哪些
1、1、調整數據結構的設計。這一部分在開發信息系統之前完成,程序員需要考慮是否使用ORACLE資料庫的分區功能,對於經常訪問的資料庫表是否需要建立索引等。
2、2、調整應用程序結構設計。這一部分也是在開發信息系統之前完成,程序員在這一步需要考慮應用程序使用什麼樣的體系結構,是使用傳統的Client/Server兩層體系結構,還是使用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層體系結構。不同的應用程序體系結構要求的資料庫資源是不同的。
3、3、調整資料庫SQL語句。應用程序的執行最終將歸結為資料庫中的SQL語句執行,因此SQL語句的執行效率最終決定了ORACLE資料庫的性能。ORACLE公司推薦使用ORACLE語句優化器(Oracle Optimizer)和行鎖管理器(row-level manager)來調整優化SQL語句。
4、4、調整伺服器內存分配。內存分配是在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優化配置的,資料庫管理員可以根據資料庫運行狀況調整資料庫系統全局區(SGA區)的數據緩沖區、日誌緩沖區和共享池的大小;還可以調整程序全局區(PGA區)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SGA區不是越大越好,SGA區過大會佔用操作系統使用的內存而引起虛擬內存的頁面交換,這樣反而會降低系統。
5、5、調整硬碟I/O,這一步是在信息系統開發之前完成的。資料庫管理員可以將組成同一個表空間的數據文件放在不同的硬碟上,做到硬碟之間I/O負載均衡。
6、6、調整操作系統參數,例如:運行在UNIX操作系統上的ORACLE資料庫,可以調整UNIX數據緩沖池的大小,每個進程所能使用的內存大小等參數。
實際上,上述資料庫優化措施之間是相互聯系的。ORACLE資料庫性能惡化表現基本上都是用戶響應時間比較長,需要用戶長時間的等待。但性能惡化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是多個因素共同造成了性能惡化的結果,這就需要資料庫管理員有比較全面的計算機知識,能夠敏感地察覺到影響資料庫性能的主要原因所在。另外,良好的資料庫管理工具對於優化資料庫性能也是很重要的。
ORACLE資料庫性能優化工具
常用的資料庫性能優化工具有:
1、1、ORACLE資料庫在線數據字典,ORACLE在線數據字典能夠反映出ORACLE動態運行情況,對於調整資料庫性能是很有幫助的。
2、2、操作系統工具,例如UNIX操作系統的vmstat,iostat等命令可以查看到系統系統級內存和硬碟I/O的使用情況,這些工具對於管理員弄清出系統瓶頸出現在什麼地方有時候很有用。
3、3、SQL語言跟蹤工具(SQL TRACE FACILITY),SQL語言跟蹤工具可以記錄SQL語句的執行情況,管理員可以使用虛擬表來調整實例,使用SQL語句跟蹤文件調整應用程序性能。SQL語言跟蹤工具將結果輸出成一個操作系統的文件,管理員可以使用TKPROF工具查看這些文件。
4、4、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OEM),這是一個圖形的用戶管理界面,用戶可以使用它方便地進行資料庫管理而不必記住復雜的ORACLE資料庫管理的命令。
5、5、EXPLAIN PLAN——SQL語言優化命令,使用這個命令可以幫助程序員寫出高效的SQL語言。
ORACLE資料庫的系統性能評估
信息系統的類型不同,需要關注的資料庫參數也是不同的。資料庫管理員需要根據自己的信息系統的類型著重考慮不同的資料庫參數。
1、1、在線事務處理信息系統(OLTP),這種類型的信息系統一般需要有大量的Insert、Update操作,典型的系統包括民航機票發售系統、銀行儲蓄系統等。OLTP系統需要保證資料庫的並發性、可靠性和最終用戶的速度,這類系統使用的ORACLE資料庫需要主要考慮下述參數:
l l 資料庫回滾段是否足夠?
l l 是否需要建立ORACLE資料庫索引、聚集、散列?
l l 系統全局區(SGA)大小是否足夠?
l l SQL語句是否高效?
2、2、數據倉庫系統(Data Warehousing),這種信息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從ORACLE的海量數據中進行查詢,得到數據之間的某些規律。資料庫管理員需要為這種類型的ORACLE資料庫著重考慮下述參數:
l l 是否採用B*-索引或者bitmap索引?
l l 是否採用並行SQL查詢以提高查詢效率?
l l 是否採用PL/SQL函數編寫存儲過程?
l l 有必要的話,需要建立並行資料庫提高資料庫的查詢效率
SQL語句的調整原則
SQL語言是一種靈活的語言,相同的功能可以使用不同的語句來實現,但是語句的執行效率是很不相同的。程序員可以使用EXPLAIN PLAN語句來比較各種實現方案,並選出最優的實現方案。總得來講,程序員寫SQL語句需要滿足考慮如下規則:
1、1、盡量使用索引。試比較下面兩條SQL語句:
語句A:SELECT dname, deptno FROM dept WHERE deptno NOT IN
(SELECT deptno FROM emp);
語句B:SELECT dname, deptno FROM dept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deptno FROM emp WHERE dept.deptno = emp.deptno);
這兩條查詢語句實現的結果是相同的,但是執行語句A的時候,ORACLE會對整個emp表進行掃描,沒有使用建立在emp表上的deptno索引,執行語句B的時候,由於在子查詢中使用了聯合查詢,ORACLE只是對emp表進行的部分數據掃描,並利用了deptno列的索引,所以語句B的效率要比語句A的效率高一些。
2、2、選擇聯合查詢的聯合次序。考慮下面的例子:
SELECT stuff FROM taba a, tabb b, tabc c
WHERE a.acol between :alow and :ahigh
AND b.bcol between :blow and :bhigh
AND c.ccol between :clow and :chigh
AND a.key1 = b.key1
AMD a.key2 = c.key2;
這個SQL例子中,程序員首先需要選擇要查詢的主表,因為主表要進行整個表數據的掃描,所以主表應該數據量最小,所以例子中表A的acol列的范圍應該比表B和表C相應列的范圍小。
3、3、在子查詢中慎重使用IN或者NOT IN語句,使用where (NOT) exists的效果要好的多。
4、4、慎重使用視圖的聯合查詢,尤其是比較復雜的視圖之間的聯合查詢。一般對視圖的查詢最好都分解為對數據表的直接查詢效果要好一些。
5、5、可以在參數文件中設置SHARED_POOL_RESERVED_SIZE參數,這個參數在SGA共享池中保留一個連續的內存空間,連續的內存空間有益於存放大的SQL程序包。
6、6、ORACLE公司提供的DBMS_SHARED_POOL程序可以幫助程序員將某些經常使用的存儲過程「釘」在SQL區中而不被換出內存,程序員對於經常使用並且佔用內存很多的存儲過程「釘」到內存中有利於提高最終用戶的響應時間。
CPU參數的調整
CPU是伺服器的一項重要資源,伺服器良好的工作狀態是在工作高峰時CPU的使用率在90%以上。如果空閑時間CPU使用率就在90%以上,說明伺服器缺乏CPU資源,如果工作高峰時CPU使用率仍然很低,說明伺服器CPU資源還比較富餘。
使用操作相同命令可以看到CPU的使用情況,一般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可以使用sar –u命令查看CPU的使用率,NT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可以使用NT的性能管理器來查看CPU的使用率。
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通過查看v$sysstat數據字典中「CPU used by this session」統計項得知ORACLE資料庫使用的CPU時間,查看「OS User level CPU time」統計項得知操作系統用戶態下的CPU時間,查看「OS System call CPU time」統計項得知操作系統系統態下的CPU時間,操作系統總的CPU時間就是用戶態和系統態時間之和,如果ORACLE資料庫使用的CPU時間占操作系統總的CPU時間90%以上,說明伺服器CPU基本上被ORACLE資料庫使用著,這是合理,反之,說明伺服器CPU被其它程序佔用過多,ORACLE資料庫無法得到更多的CPU時間。
資料庫管理員還可以通過查看v$sesstat數據字典來獲得當前連接ORACLE資料庫各個會話佔用的CPU時間,從而得知什麼會話耗用伺服器CPU比較多。
出現CPU資源不足的情況是很多的:SQL語句的重解析、低效率的SQL語句、鎖沖突都會引起CPU資源不足。
1、資料庫管理員可以執行下述語句來查看SQL語句的解析情況:
SELECT *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parse time cpu', 'parse time elapsed', 'parse count (hard)');
這里parse time cpu是系統服務時間,parse time elapsed是響應時間,用戶等待時間
waite time = parse time elapsed – parse time cpu
由此可以得到用戶SQL語句平均解析等待時間=waite time / parse count。這個平均等待時間應該接近於0,如果平均解析等待時間過長,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通過下述語句
SELECT SQL_TEXT, PARSE_CALLS, EXECUTIONS FROM V$SQLAREA
ORDER BY PARSE_CALLS;
來發現是什麼SQL語句解析效率比較低。程序員可以優化這些語句,或者增加ORACLE參數SESSION_CACHED_CURSORS的值。
2、資料庫管理員還可以通過下述語句:
SELECT BUFFER_GETS, EXECUTIONS, SQL_TEXT FROM V$SQLAREA;
查看低效率的SQL語句,優化這些語句也有助於提高CPU的利用率。
3、3、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通過v$system_event數據字典中的「latch free」統計項查看ORACLE資料庫的沖突情況,如果沒有沖突的話,latch free查詢出來沒有結果。如果沖突太大的話,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降低spin_count參數值,來消除高的CPU使用率。
內存參數的調整
內存參數的調整主要是指ORACLE資料庫的系統全局區(SGA)的調整。SGA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共享池、數據緩沖區、日誌緩沖區。
1、 1、 共享池由兩部分構成:共享SQL區和數據字典緩沖區,共享SQL區是存放用戶SQL命令的區域,數據字典緩沖區存放資料庫運行的動態信息。資料庫管理員通過執行下述語句:
select (sum(pins - reloads)) / sum(pins) "Lib Cache" from v$librarycache;
來查看共享SQL區的使用率。這個使用率應該在90%以上,否則需要增加共享池的大小。資料庫管理員還可以執行下述語句:
select (sum(gets - getmisses - usage - fixed)) / sum(gets) "Row Cache" from v$rowcache;
查看數據字典緩沖區的使用率,這個使用率也應該在90%以上,否則需要增加共享池的大小。
2、 2、 數據緩沖區。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通過下述語句:
SELECT name, 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db block gets', 'consistent gets','physical reads');
來查看資料庫數據緩沖區的使用情況。查詢出來的結果可以計算出來數據緩沖區的使用命中率=1 - ( physical reads / (db block gets + consistent gets) )。
這個命中率應該在90%以上,否則需要增加數據緩沖區的大小。
3、 3、 日誌緩沖區。資料庫管理員可以通過執行下述語句:
select name,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redo entries','redo log space requests');查看日誌緩沖區的使用情況。查詢出的結果可以計算出日誌緩沖區的申請失敗率:
申請失敗率=requests/entries,申請失敗率應該接近於0,否則說明日誌緩沖區開設太小,需要增加ORACLE資料庫的日誌緩沖區。
C. 程序員需要懂的一些伺服器性能名詞
QPS、TPS、PV、UV、GMV、IP、RPS等各種名詞,外行看起來很牛X,
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詢數。每秒能夠響應的查詢次數。
QPS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伺服器在規定時間內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標准,在網際網路上,作為域名系統伺服器的機器的性能經常用每秒查詢率來衡量。每秒的響應請求數,也即是最大吞吐能力。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的縮寫,每秒處理的事務數目。一個事務是指一個客戶機向伺服器發送請求然後伺服器做出反應的過程。客戶機在發送請求時開始計時,收到伺服器響應後結束計時,以此來計算使用的時間和完成的事務個數,最終利用這些信息作出的評估分。
TPS 的過程包括:客戶端請求服務端、服務端內部處理、服務端返回客戶端。
例如,訪問一個 Index 頁面會請求伺服器 3 次,包括一次 html,一次 css,一次 js,那麼訪問這一個頁面就會產生一個「T」,產生三個「Q」。
page view即頁面瀏覽量,通常是衡量一個網路新聞頻道或網站甚至一條網路新聞的主要指標。戶每一次對網站中的每個頁面訪問均被記錄 1 次。用戶對同一頁面的多次刷新,訪問量累計。
根據這個特性,刷網站的 PV 就很好刷了。
與 PV 相關的還有 RV ,即重復訪問者數量(repeat visitors)。
訪問數(Unique Visitor)指獨立訪客訪問數,統計1天內訪問某站點的用戶數(以 cookie 為依據),一台電腦終端為一個訪客。
Internet Protocol獨立 IP 數,是指 1 天內多少個獨立的 IP 瀏覽了頁面,即統計不同的 IP 瀏覽用戶數量。同一 IP 不管訪問了幾個頁面,獨立 IP 數均為 1;不同的 IP 瀏覽頁面,計數會加 1。IP 是基於用戶廣域網 IP 地址來區分不同的訪問者的,所以,多個用戶(多個區域網 IP)在同一個路由器(同一個廣域網 IP)內上網,可能被記錄為一個獨立 IP 訪問者。如果用戶不斷更換 IP,則有可能被多次統計。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的簡稱。只要是訂單,不管消費者是否付款、賣家是否發貨、是否退貨,都可放進 GMV 。
代表吞吐率,即 Requests Per Second 的縮寫。吞吐率是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的量化描述,單位是 reqs/s,指的是某個並發用戶數下單位時間內處理的請求數。
某個並發用戶數下單位時間內能處理的最大的請求數,稱之為最大吞吐率。
D. tomcat有哪些性能調優方法
Tomcat性能調優方案
一、操作系統調優
對於操作系統優化來說,是盡可能的增大可使用的內存容量、提高CPU的頻率,保證文件系統的讀寫速率等。經過壓力測試驗證,在並發連接很多的情況下,CPU的處理能力越強,系統運行速度越快。。
【適用場景】 任何項目。
二、java虛擬機調優
應該選擇SUN的JVM,在滿足項目需要的前提下,盡量選用版本較高的JVM,一般來說高版本產品在速度和效率上比低版本會有改進。
JDK1.4比JDK1.3性能提高了近10%-20%,JDK1.5比JDK1.4性能提高25%-75%。
因此對性能要求較高的滾納情況推薦使用 JDK1.6。
【適用場景】 任何項目。
三、Apache集成Tomcat
Web伺服器專門處理HTTP請求,應用伺服器是通過很多協議為應用提供商業邏輯。雖然Tomcat也可以作web伺服器,但其處理靜態html的速度比不上Apache,且其作為web伺服器的功能遠不如Apache,因此把Apache和Tomcat集成起來,將html和Jsp的功能部分進行明確分工,讓Tomcat只處理Jsp部分,其他的由Apache,IIS等web伺服器去處理,由此大大提高Tomcat的運行效率。
如果一個項目中大量使用了靜態頁面、大量的圖片等,並有有較大的訪問量,推薦使用Apache集成Tomcat的方式來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Apache和Tomcat的整合有三種方式,分別是JK、http_proxy和ajp_proxy.其中JK方式是最常見的方式,JK本身有兩個版大鋒沒本分別是1和2,目前1最新版本是1.2.8,而版本2早已經廢棄了。http_proxy是利用Apache自帶的mod_proxy模塊使用代理技術來連接Tomcat。Ajp_proxy連接方式其實跟http_proxy方式一樣,都是由mod_proxy所提供的功能。只需要把配置中的http://換成ajp://,同時連接的是Tomcat的AJP Connector所在的埠。
相對於JK的連接方式,後兩種在配置上比較簡單的,靈活性方面也一點都不遜色。但就穩定性而言不像JK這樣久經考驗,所以建議採用JK的連接方式。
Apache+JK+Tomcat配置:
使用到的兩個配置文件分別是:httpd.conf和mod_jk.conf。其中httpd.conf是Apache伺服器的配置文件,用來載入JK模塊以及指定JK配置文件信息。mod_jk.conf是到Tomcat伺服器的連接定義文件。
【部署步驟】
1.安裝Apache伺服器
2.部署Tomcat
3.將mod_jk.so拷貝到moles目錄下面
4.修改httpd.conf和mod_jk.conf
【適用場景】 大量使用靜態頁面的應用系統。
四、Apache和Tomcat集群
對於並發要求很高的系統,我們需要採取負載均衡的方式來分擔Tomcat伺服器的壓力。負載均衡實現大概有四種:第一是通過DNS,但只能簡單的實現輪流分配,不能處理故障;第二是基於MS IIS,windows 2003 server本身就帶了負載均衡服務;第三是硬體方式,通過交換機功能或專門的負載均衡設備來實現;第四種是軟體的方式,通過一台負載均衡伺服器進行,上面安裝軟體。使用Apache Httpd Server做負載均衡器,Tomcat集群節點使用Tomcat就可以做到上述第四種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靈活,成本相對比較低,另外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根據應用情況和伺服器的情況做一些靈活的配置。所以推薦使用Apache+Tomcat集群來實現負載均衡。
採用Tomcat集群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伺服器的性能,可以在配置較高的伺服器上部署多個Tomcat,也可以在多台伺服器上分別部署Tomcat,Apache和Tomcat整合的方式還是JK方式。經過驗證,系統對大用戶量使用的響應方面,Apache+3Tomccat集群> Apache+2Tomcat集群 > Apache集成Tomcat > 單個Tomcat。並且採用Apache+多Tomcat集群的部署方式時,如果一個Tomcat出現宕機,系統可以繼續使用,所以在硬體系統性能足夠優越的情況下,需要盡量基扮發揮軟體的性能,可以採用增加Tomcat集群的方式。
Apache+Tomcat集群的方式使用到得配置文件有httpd.conf、mod_jk.conf、workers.properties。其中mod_jk.conf是對JK信息的配置,包括JK的路徑等,workers.properties配置文件是對Tomcat伺服器的連接定義文件。
Apache需要調整運行參數,這樣才能構建一個適合相應網路環境的web服務。其中可進行的優化配置如下:
1. 設置MPM(Multi Processing Moles多道處理模塊)。ThreadPerChild,這個參數用於設置每個進程的線程數,在Windows環境下默認值是64,最大值是1920,建議設置為100-500之間,伺服器性能高的話值大一些,反之小一些。MaxRequestPerChild表示每個子進程能夠處理的最大請求數。這個參數的值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伺服器的內存,如果內存比較大的話可以設置為很大的參數,否則設置一個較小的值,建議值是3000.
2. 關閉DNS和名字解析 HostnameLookups off
3. 打開UseCanonicalName模塊 UseCanonicalName on
4. 關閉多餘模塊 一般來說,不需要載入的模塊有,mod_include.so、mod_autoindex.so、mod_access.so、mod_auth.so.
5. 打開KeepAlive支持
KeepAlive on, KeepAliveTimeout 15 MaxKeepAliveRequests 1000
根據實際經驗,通過Apache和Tomcat集群的方式提高系統性能的效果十分明顯,這種方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硬體資源,通過多個Tomcat的處理來分擔單Tomcat時的壓力。
【部署步驟】
1.安裝Apache伺服器
2.部署Tomcat集群,即多個相同的Tomcat。
3.將mod_jk.so拷貝到moles目錄下面
4.修改httpd.conf、mod_jk.conf和workers.properties
【適用場景】 並發用戶量及在線使用用戶數量比較高的系統。
五、Tomcat自身優化
1. JVM參數調優:-Xms<size> 表示JVM初始化堆的大小,-Xmx<size>表示JVM堆的最大值。這兩個值的大小一般根據需要進行設置。當應用程序需要的內存超出堆的最大值時虛擬機就會提示內存溢出,並且導致應用服務崩潰。因此一般建議堆的最大值設置為可用內存的最大值的80%。在catalina.bat中,設置JAVA_OPTS='-Xms256m -Xmx512m',表示初始化內存為256MB,可以使用的最大內存為512MB。
2. 禁用DNS查詢
當web應用程序向要記錄客戶端的信息時,它也會記錄客戶端的IP地址或者通過域名伺服器查找機器名轉換為IP地址。DNS查詢需要佔用網路,並且包括可能從很多很遠的伺服器或者不起作用的伺服器上去獲取對應的IP的過程,這樣會消耗一定的時間。為了消除DNS查詢對性能的影響我們可以關閉DNS查詢,方式是修改server.xml文件中的enableLookups參數值:
Tomcat4
<Connector className="org.apache.coyote.tomcat4.CoyoteConnector" port="80" minProcessors="5" maxProcessors="75" enableLookups="false"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100" debug="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useURIValidationHack="false"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
Tomcat5
<Connector port="80" maxThreads="150" minSpareThreads="25" maxSpareThreads="75" enableLookups="false"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100" debug="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3. 調整線程數
通過應用程序的連接器(Connector)進行性能控制的的參數是創建的處理請求的線程數。Tomcat使用線程池加速響應速度來處理請求。在Java中線程是程序運行時的路徑,是在一個程序中與其它控制線程無關的、能夠獨立運行的代碼段。它們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間。多線程幫助程序員寫出CPU最大利用率的高效程序,使空閑時間保持最低,從而接受更多的請求。
Tomcat4中可以通過修改minProcessors和maxProcessors的值來控制線程數。這些值在安裝後就已經設定為默認值並且是足夠使用的,但是隨著站點的擴容而改大這些值。minProcessors伺服器啟動時創建的處理請求的線程數應該足夠處理一個小量的負載。也就是說,如果一天內每秒僅發生5次單擊事件,並且每個請求任務處理需要1秒鍾,那麼預先設置線程數為5就足夠了。但在你的站點訪問量較大時就需要設置更大的線程數,指定為參數maxProcessors的值。maxProcessors的值也是有上限的,應防止流量不可控制(或者惡意的服務攻擊),從而導致超出了虛擬機使用內存的大小。如果要加大並發連接數,應同時加大這兩個參數。web server允許的最大連接數還受制於操作系統的內核參數設置,通常Windows是2000個左右,Linux是1000個左右。
在Tomcat5對這些參數進行了調整,請看下面屬性:
maxThreads Tomcat使用線程來處理接收的每個請求。這個值表示Tomcat可創建的最大的線程數。
acceptCount 指定當所有可以使用的處理請求的線程數都被使用時,可以放到處理隊列中的請求數,超過這個數的請求將不予處理。
connnectionTimeout 網路連接超時,單位:毫秒。設置為0表示永不超時,這樣設置有隱患的。通常可設置為30000毫秒。
minSpareThreads Tomcat初始化時創建的線程數。
maxSpareThreads 一旦創建的線程超過這個值,Tomcat就會關閉不再需要的socket線程。
最好的方式是多設置幾次並且進行測試,觀察響應時間和內存使用情況。在不同的機器、操作系統或虛擬機組合的情況下可能會不同,而且並不是所有人的web站點的流量都是一樣的,因此沒有一刀切的方案來確定線程數的值。
六、APR庫使用
Tomcat中使用APR庫,其實就是在Tomcat中使用JNI的方式來讀取文件以及進行網路傳輸。可以大大提升Tomcat對靜態文件的處理性能,同時如果你使用了HTTPS方式傳輸的話,也可以提升SSL的處理性能。
一般在Windows下,可以直接下載編譯好的二進製版本的dll庫文件來使Tomcat啟用APR,一般建議拷貝庫文件tcnative-1.dll到Tomcat的bin目錄下。而在Linux下,可以直接解壓和安裝bin目錄下的tomcat_native.tar.gz文件,編譯之前要確保apr庫已經安裝。
怎麼才能判斷Tomcat是否已經啟用了APR庫呢?方法是通過看Tomcat的啟動日誌:
如果沒有啟用APR,則啟動日誌一般有這么一條: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Protocol start
如果啟用了APR,則這條日誌就會變成:
org.apache.coyote.http11.Http11AprProtocol start
tcnative-1.dll 下載地址:http://tomcat.heanet.ie/native/
調優綜述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想要Tomcat達到最優的效果,首先要爭取使得操作系統以及網路資源達到最優,並且最好使用高版本的JDK。對於有大量靜態頁面的系統,採用Apache集成Tomcat的方式,把靜態頁面交由Apache處理,動態部分交由Tomcat處理,能極大解放Tomcat的處理能力。使用ARP庫也能極大的提高Tomcat對靜態文件的處理能力。對於並發要求較高的系統,採用Apache加Tomcat集群的方式,將負載分別分擔到多個Tomcat上,能很大的提高系統的性能,充分利用硬體資源。同時需要對Tomcat自身進行優化,包括增大內存、調節並發線程數等。
E. 程序員們的三高:高並發、高性能、高可用!
高並發(High Concurrency)是互聯網分布式系統架構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過設計保證系統能夠同時並行處理很多請求。 高並發相關常用的一些指標有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吞吐量(Throughput),每秒查詢率QPS(Query Per Second),並發用戶數等。
只要增加伺服器數量,就能線性擴充系統性能。水平擴展對系統架構設計是有要求的,難點在於:如何在架構各層進行可水平擴展的設計。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來描述一個系統經過專門的設計,從而減少停工時間,而保持其服務的高度可用性(一直都能用)。
比如現在redis的高可用的集群方案有: Redis單副本,Redis多副本(主從),Redis Sentinel(哨兵),Redis Cluster,Redis自研。
F. 請求會編程的程序員幫我簡化一下公式,寫一下 注釋
我沒用過按鍵精靈,但是我用 C# 寫了一個,你參考下:
publicintretMax()
{
//定義一個數組,給數組賦值已略去
int[]arr=newint[10];
//定義一個變數,並賦值數組中第一個數
intmax=arr[0];
//循環數組
for(inti=0;i<arr.Length;i++)
{
if(arr[i]>max)
max=arr[i];//循環到的數比記錄的大,那麼就把大的給他
}
returnmax;//返回數組中最大的數
}
G. 程序員都有哪些網路性能優化方法
降低用戶跳出率的方法有很多,對於軟體開發程序員來說,代碼的優化和網路優化都是很有效的方法。今天,北京IT培訓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網路優化的具體操作內容。
1Gzip壓縮
HTTP協議上的Gzip編碼是一種用來改進WEB應用程序性能的技鋒輪術,用來減少傳輸數據量大小,減少傳輸數據量大小有兩個明顯的好處:
可以減少流量消耗;
可以減少傳輸的時間。
2IP直連與HttpDns;
DNS解析的失敗率占聯網失敗中很大一種,而且次域名解析一般需要幾百毫秒。針對此,我們可以不用域名,才用IP直連省去DNS解析過程,節省這部分時間。
另外熟悉阿里雲的小夥伴肯定知道HttpDns:HttpDNS基於Http協議的域名解析,替代了基於DNS協議向運營商LocalDNS發起解析請求的傳統方式,可以避免LocalDNS造成的域名劫持和跨網訪問問題,解決域名解析異常帶來的困擾。
3圖片處理
3.1圖片下載
使用WebP格式;同樣的照片,採用WebP格式可大幅節省流量,相做基返對於JPG格式的圖片,流量能節省將近25%到35%;相對於PNG格式的圖片,流量可以節省將近80%。重要的是使用WebP之後圖片質量也沒有改變。
使用縮略圖;App中需要載入的圖片按需載入,列表中的圖片根據需要的尺寸載入合適的縮略圖即可,只有用戶查看大圖的時候才去載入原圖。不僅節省流量,同時也能節省內存!之前使用某公司的圖片存儲服務在原圖鏈接之後拼接寬高參數,根據參數的不同返回相應的圖片。
3.2圖片上傳
圖片(文件)的上傳失敗率比較高,不僅僅因為大文件,同時帶寬、時延、穩定性等因素在此場景下的影響也更加明顯;
避免整文件傳輸,採用分片傳輸純飢;
根據網路類型以及傳輸過程中的變化動態的修改分片大小;
每個分片失敗重傳的機會。
備註:圖片上傳是一項看似簡單、共性很多但實際上復雜、需要細分的工作。移動互聯網的場景和有線的場景是有很多區別的,例如移動網路的質量/帶寬經常會發生「跳變」,但有線網路卻是「漸變」。
4協議層的優化
使用新的協議,Http協議有多個版本:0.9、1.0、1.1、2等。新版本的協議經過再次的優化,例如:
Http1.1版本引入了「持久連接」,多個請求被復用,無需重建TCP連接,而TCP連接在移動互聯網的場景下成本很高,節省了時間與資源;
Http2引入了「多工」、頭信息壓縮、伺服器推送等特性。
新的版本不僅可以節省資源,同樣可以減少流量;我對Http2並沒有實際接入經驗,此處僅從原理進行分析。
H. 看完阿里程序員做JVM調優,讓我明白12K和40K的差距在哪
怎樣才能做好性能調優?
關於性能調優,我先來說說的我的感受。Java性能調優不像是學一門編程語言,無法通過直線式的思維來掌握和應用,它對於工程師的技術廣度和深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互聯網時代,一個簡單的系統就囊括了應用程序、資料庫、容器、操作系統、網路等技術,線上一旦出現性能問題,就可能要你協調多方面組件去進行優化,這就是技術廣度;而很多性能問題呢,又隱藏得很深,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代碼,也可能因為線程池的類型選擇錯誤..可歸根結底考驗的還是我們對這項技術的了解程度,這就是技術深度。
顯然,性能調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呢?
在這篇文章里,將從實戰出發,精選高頻性能問題,透過 Java 底層源碼,提煉出優化思 路和它背後的實現原理,最後形成一套「學完就能用的調優方法論」。這也是很多一線大廠 對於高級工程師的要求,希望通過這個文章幫助你快速進階。
Java調優
性能調優策略圖
設計調優
JVM調優
多線程調優
資料庫調優
Java程序優化
並行程序開發及優化
Java性能調優工具
實戰演練場
最後
這篇文章適合所有Java程序員、軟體設計師、架構師以及軟體開發愛好者,對於在一定經驗的java工程師,更能幫助突破技術瓶頸,深入Java內核開發!
希望本文能夠在工作中對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