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程序員純靠技術能一直生存下去嗎
作為一名IT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大數據、機器學習方向的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程序員完全可以靠技術來不斷延長自己的職業生命周期,目前IT行業內也有大量的「70後」程序員一直奮斗在技術研發的第一線。
對於程序員來說,如果想一直從事程序開發工作,需要面臨三大問題,其一是軟體開發技術更新速度較快;其二是軟體開發工作壓力較大;其三是軟體開發崗位升級難度較大,要想解決這三大問題,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手段:
第一:重視基礎知識結構。 程序員的基礎知識結構往往能夠決定程序員的成長空間,基礎知識結構越扎實則上升空間就越大,職業生命周期也會越長。基礎知識涵蓋兩大塊內容,一部分是數學和物理知識,另一部分是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演算法設計等內容。從應用級程序員向研發級程序員過渡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數學基礎是否扎實,而研發級程序員的職業生命周期要遠長於應用級程序員。
第二:重視自主學習。 不論從事應用級開發崗位還是研發級開發崗位,自主學習對於程序員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很多程序員就是由於不注重自主學習而導致知識結構逐漸陳舊,最終被行業淘汰。自主學習一方面要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圍繞當前工作內容。
第三:注重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隨著程序員年齡的增長,資源整合能力將對於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程序員的資源整合能力包括技術整合能力、方案整合能力和研發資源整合能力。當然,如果再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源整合能力,那麼會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從我過往多年的生涯案例來看,我覺得程序員是否可以一直生存下去,關鍵在於:「技術是否精湛」。
一般來說,技術除非你是非常稀缺,大部分到了一定階段,都會面臨天花板,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提升慢慢下降,就很難占據技術的前沿,28法則的存在,大約8成程序員需要謀求新的出路。
一般來說,會分為兩條路徑:
1.橫向路徑:
技術領域看似專業性很強,但是一部分泛泛之輩,小部分某一個技術領域非常精湛,那麼需要深耕,多年打磨,成為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專家。
2.縱向路徑:
還有一部分程序員,本身對於程序非常倦怠,無法繼續下去,那麼縱向領域尋求突破,打個比方,你在某一方面才藝很強,攝影,營養學,演講等,但是區別主業本身,可以從縱向裡面慢慢打磨,成為你的核心技能,實現新的發展。
所以是否可以生存下去,完全取決你的選擇,當你有一技傍身,那麼才可以擁有全新的未來。
首先靠技術肯定是可以的,因為無論什麼公司都會需要一個經驗豐富,技術鼎力的一線程序員,但是這個有兩個限制,一是這種程序員的職位需求不會太多,二是這種程序員在某個技術領域必須非常厲害,而且在某一個領域大牛的基礎上,要有跟進其他新技術的能力,因為這種級別的程序員,公司不可能白白養著你,跨組協調,跨項目協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如果技術不在某一個領域達到大牛級別,且這個技術領域要有比較強的生命力,也就是說它的技術前景要比較好,否則想靠技術生存一輩子,還是比較危險的。選定好技術領域,然後耐心學習,很多技術人員本身是對技術痴迷的一類,所以這一類人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他們學習新技術,深化領域技術的主觀能動性一般是很強的。相信真正愛技術的人,即使他不靠技術生活一輩子,也會一輩子暢游在技術的海洋中。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但因人而異。
如果基本功扎實,個人又對技術的提升有著狂熱的追求,善於鑽研,對新技術不抵觸,學習能力很強的話,可以一直靠技術生存下去。可以一直戰斗在研發的第一線。這只是本職工作。
另外,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能力去做些兼職工作。比如接些外包的項目做做也是蠻不錯的!
還有,比如現在很多內容平台上可以發布一些文章,甚至付費課程。生存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果你足夠牛叉,還可以組建團隊做技術VC。
其實靠技術不是能不能生存的問題,而是能活得多好的問題!
但,如果上面的優勢在你身上不存在,那就另當別論了。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技術人員到一定年齡該轉管理等等。我的觀點是看個人特點再做決定,比如你很健談,善於交際。可以轉做銷售,一個懂技術的銷售該有多麼牛叉?如果你思維縝密,表達清晰。可以轉做售前,一個懂技術的售前該有多麼牛叉?
總之,你懂技術,轉做什麼都牛叉
『貳』 程序員加班如此瘋狂,都有哪些原因
程序員加班是程序員,工作中很常見的一個情況。為什麼要加班呢?顧名思義就是工作沒完成,或者是工作任務量太大,他沒有辦法在規定的時間裡面做完,所以他就只能瘋狂地加班來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才能不被上司批評。
第三個原因就是因為程序員的日常比較繁瑣。因為我們都知道程序員這個工作對於工作人員本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管是她知識領域的專業性,還是她實際操作的技巧性,都是有著嚴格要求的。所以說這個崗位上面的人才還是比較稀缺的,工作的人數比較少,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的任務也比較重。
『叄』 編程技術人員是不是都是很牛逼
不見得都是牛逼的。
但牛逼不牛逼 有多個維度衡量
例如 BUG率,代碼風格,解決問題的能力。
『肆』 阿里巴巴的程序員技術是不是都很牛
你好,在例如阿里巴巴這樣的bat互聯網大廠的程序員,做到架構師的職級一般都可以到年薪百萬,具體如下。
1、阿里工程師崗位職級
阿里巴巴集團採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
一套體系是專家路線【P序列=技術崗】,程序員、工程師,某一個專業領域的人才,一共分為14級,從P1到P14,目前校招最低從P4開始。
一套體系是M路線,即管理者路線【M序列=管理崗】,從M1到M10。
阿里P8架構師作為阿里的「IT架構靈魂人物」的角色,他們不僅做著架構師的本職工作,還同時做程序開發,寫核心代碼的工作。另外,架構師依舊是技術高手,編程能力依然是一流的。
但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互聯網大廠們對於普通java開發人才需求逐年銳減,而對互聯網架構師人才的需求招聘量已經上升到50%,因此薪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想學習互聯網架構師的同學來說,北大青鳥、課工場等優秀品牌都是不錯的選擇。課程根據招聘需求制定,包含全部分布式微服務技術,對標阿里P8級別架構師。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伍』 為什麼有些程序員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呢
實不難理解,程序員對於知識的汲取是帶有非常渴望的需求,大部分程序員對於技術都是熱忠的,否則也不能在程序員裡面混上幾年。但程序員對於自己周圍的其他程序員卻表現出自負的特點。 我覺得一個程序員自信是必須的,自信的背後是豐富知識作為底氣,但自負確是沒有必要。 我確實發現周圍有些這樣的程序員,他們一般都是已經有些工作經驗的老程序員了,或者不算老;至少還不夠成熟。他們對許多知識都了解,但卻發現他們對自己稱為「了解」的東西了解的是那麼的少。至少不夠深入,具體談的時候就發現很多東西他並不了解。但他們卻自我感覺良好的說自己經驗豐富。 前面已經說了我認為的程序員的特點,那麼我想應該是自負阻擋了這些人前進的腳步。當一個學生從畢業到工作,經歷過許多項目之後也變成了老程序員,而有新的學生加入,這些老程序員的經驗足以在這些新軍面前自豪了;或許或許有些人就停止了前進。 當然,這些只是我的猜想。僅僅從我個人看到的一些東西去理解。這也是我迷惑很久的問題。 希望有朋友來一起討論!
『陸』 程序員工作壓力大,身體也垮,為什麼還這么多人想做程序員
一、興趣使然
興趣會是你辛苦工作的一針強心劑,如果從事的職業就是你自己熱愛的領域,那想必即使辛苦你也會感到是苦中作樂、樂在其中吧。跟心中美好的理想相比,辛苦便也算不上什麼了。套用金庸的名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這里應該說「那些確是極辛苦的,可是我心中喜歡」。
二、性格偏內向
不太會在商場里打交道、陪客戶、談生意等等,更沒有有錢有勢的親戚朋友幫忙,程序員是一個很典型的純粹靠自己技術和能力吃飯的工作,當然如果一個程序員提高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會有很好的發展,比如終極目標之一的CTO或類似職位。
三、收入可觀
工資相對於常見的大多數職業來說偏高,基本做個兩年左右月薪至少10K起步,甚至很多應屆生也可以拿到月薪10K+的水平。
四、對學歷沒有過於苛刻的要求
是如果技術夠好、工作態度認真負責的話,可以放寬學歷是本科的硬性要求。
五、市場需求大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嚮往,互聯網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地遍地生花,同時互聯網行業需要大量的程序員去搭系統、寫代碼,所以導致了供需不平衡,導致了程序員特別是優秀的程序員缺口比較大,互聯網行業的程序員薪水一路飛漲。
程序員這項工作根基於計算機產業。計算機產業的特點就是爆炸式的增長,技術以不可想像的速度迭代。對於公司而言,要跟上發展速度,必須不斷的推陳出新,不能有一絲懈怠;對於程序員而言,也要時刻保持專注,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和理念。所以要想時刻保持競爭力,辛苦磨礪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不僅是程序員,其他行業亦是如此。
『柒』 程序員是一種高智商高技術的工種 為什麼好多人不覺得牛逼反而覺得程序員傻呢
程序員離系統分析員的水平還有差距,不過有些程序員學得很精的,可能沒有機會把自己所長發揮出來,被人理解為程序工人,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捌』 程序員是年輕人的職業,對此現象你怎麼看
很多人都覺得程序員是年輕人的職業,年齡大了當不了程序員。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程序員和年齡有關,但是也並不依賴年齡。
程序員確實更適合年輕人程序員這個職業對於年輕人來說確實更適合。年輕人有干勁,有活力,思維快,能快速應對各種問題。
反觀年齡大的人,體力下降,思維反應遲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斷降低,很多都跟不上技術的更新速度。
我現在每天基本要出去2次,每次爬9層樓梯,然後打4次水。然後晚上回家簡單吃完飯就要出去跑步鍛煉身體,否則整個人都感覺暈乎乎的。
在這里還是建議各位程序員朋友多注意鍛煉身體,這真不是鬧著玩的,只有身體好才能繼續在這個行業打拚!
『玖』 程序員:感覺做硬體的真的厲害,年齡越大越吃香,軟體是吃青春飯
職場中,有個職業是軟體工程師,還有個職業是硬體工程師。最近,有個程序員感慨:感覺做硬體的是真的厲害,年齡越大越吃香,而做軟體的就是吃青春飯。
聽同事講了他做的電源模塊的電路設計、一大堆計算公式、實驗調試過程,感覺做硬體真的厲害,要戰勝很多不穩定因素,書上的公式很多都是理論,要做出可靠的硬體產品必須靠大量的經驗和努力。但是他西電畢業工作6年,薪資只有18k,現在應屆渣本只要會寫java、python,年薪25萬都嫌低。
我是一個有著5年工作經驗的架構師,關於web前端,自己有做材料的整合,一個完整學習web前端的路線,學習材料和工具。能夠進我的群51615,6028收取,免費送給大家。希望你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下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這兩種職業呢?先來看看同行怎麼說:
1,我就是硬體相關專業的,當時瞧不上做軟體的,覺得沒技術含量,門檻低,後來一不小心做了軟體,發現等到了35歲以後,可替代性很強,反而做硬體技術積累很重要,年齡越大越吃香。做軟體就掙那幾年的快錢,吃青春飯。
2,感覺和做硬體比,互聯網真的不算技術,只要砸錢進去,淘寶京東很容易做出來,但是沒有技術很牛的。真不明白為什麼在真正做技術的反而收入這么少,亂吹牛的互聯網掙錢那麼多,而且天天自稱「做技術」
3,我以前是做電源方面軟硬體的,現在做演算法開發,不過周末還在一家電源公司兼職幫他們開發,實話說不管是軟體硬體開發道理是相同的。但是,軟體最大的好處在於復現容易些,而硬體經常需要花很多時間解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例如zookeeper的分布式選舉演算法其實跟多模塊電源利用二極體鉗位均流電路實現的主模塊選擇就很像。
其實,硬體要想做好,需要很深的理論功底,尤其這種電源模塊,器件參數不對板子就炸了。出現問題也難查。搞硬體做的深都是要數學功底,普通根據廠家晶元電路圖改改,這種待遇也不會太高,往深了模電,EMC數學不好確實難搞,這些才是硬實力,而前者也會有中年危機。搞硬體產品周期長,研發成本高,導致整體待遇不高,中國又有幾個大疆華為硬體公司給的起高工資呢。
之前做通信,天線理論,高頻電路,可是不掙錢。現在做大數據雲計算,簡單還掙錢。大部分技術人員都不是改變世界的天才,所學也不過是一門手藝,能不能掙錢只和市場需求強不強有關,和手藝難不難無關。你看學基礎數學物理的,更難,可是掙得錢養活自己都不容易。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大家一起交流。
『拾』 程序員如何自己創業
30歲,對於每一個程序員來說都是尷尬的年齡,彷彿舞台上不知不覺間已經謝幕,而自己仍在獨舞;創業,對於每一個程序員來說都是曾經或者正在憧憬的夢想,可是夢想與成功之間難以逾越的距離卻也讓多少人望而卻步……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程序員如何自己創業相關 文章 。
周鴻禕談程序員創業
很多人都嚮往著有一天自己創業,程序員更是如此。如果你想創業,那麼該怎樣創業、需要有哪些准備、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等等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周鴻禕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給程序員上的創業課。
程序員創業的特別之處
關於程序員創業,我之所以願意談我的觀點,是因為我是程序員出身,也是從小公司做起來的,我自認為對待很多程序員個人包括共享軟體作者和一些小網站還是很好的。我希望和他們分享一些 經驗 和體會。
首先,我想說的是聰明人不一定能成功,很多程序員很聰明,但我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會成功。因為我看到了一些問題,而且現在太多程序員存在很多誤解。因此,我希望把我的觀點告訴程序員。或許有一些程序員能夠清醒,某個人可能因為我的某一句話有了感覺,對他以後的成長產生了幫助,這就足夠了。
要知道,程序員總是以為自己優秀所以就能成功,其實不是。中國的程序員大部分是盲目的:看看一些論壇就能夠感覺到,要麼有一群人自我感覺極端的良好,以專家自居,要麼就是一群藍領埋怨公司和社會環境不行,待遇不好。
應該說,中國程序員創業的成功率也是很低的。放眼望去,中國互聯網成功的人士有幾個是真正寫過十年軟體的。事實上,現狀和我們所能聽到的媒體宣傳的 故事 很不一樣。
很多程序員的最高理想就是寫一個共享軟體,一年可以掙幾百萬。但我希望談的不是告訴程序員如何掙錢,掙錢很容易,而是要告訴程序員如何去創業。比如雖然FlashGet的作者收入很高,衣食無憂,但從創業的角度看,它並沒有以商業公司的方式創業成功。
程序員在創業方面的欠缺
首先,我看到中國程序員的合作心態非常缺乏,我認為這是中國程序員最大的問題,當然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大家經常說這句話:態度決定一切。但事實上好程序員基本上都比較傲氣,因為程序員往往會覺得自己在做世界上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這就是驅動機器,修改一行代 碼,機器就能夠工作,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行為。這很容易會讓程序員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可以Control Everything。程序員的自信在編程上是非常需要的,但不是適合一切場合。如果我們不說這些,可能很多程序員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仍然認為 自己是King of the World。
事實上,程序員的能力只是控制了一個機器。但創業僅僅具備了和機器打交道這一種能力是絕 對不夠的,他還需要和合作夥伴、競爭對手、投資人、員工甚至整個社會環境打交道。很多程序員因為已經習慣了和機器打交道,不善於也不願意 其它 的工作。很多程序員會內心認為“營銷不是很簡單嘛,市場很簡單啊,管理也很簡單啊,”我認為這種心態是非常害人的。
程序員還是一個很固執的人群,他覺得自己是機器的統帥,因此不會靈活,不會妥協。我當時也喜歡寫程序,但我知道如果自己沉迷於寫程序,肯定沒戲,所以是逼著自己改變角色。
優秀的程序員不要自負
這兩天,我收到幾封程序員的來信。有一封信中大意說“我是個如此優秀的程序員,為什麼我就不能成功呢,請你指點。這里有我的blog地址,看完你就 會了解我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的希望別人幫忙,就要把情況真實的說出來,而不是上來就說自己很優秀,這種語言就會讓別人覺得很不舒服,不是很好的交流 方式。我還真看了那個blog,但看完之後,覺得這個程序員就是一個空想狂。
可以說,很多程序員實際上是優秀帶來了自負,這種自負使得其不要說創業,可能在在公司中工作也會遇到問題。所以,我甚至認為程序員在創業方面遇到的困難比其它類型的人員更大。如果程序員希望主導一個創業,可能首先就要逼自己不是一個程序員。
程序員應持開放心態,尋求團隊合作
程序員首先要學會和別人合作。提到這點,很多程序員都會說“我正在帶著其他程序員寫程序啊,我會合作啊。”但這種合作是片面的,我所談的不僅僅是程序員和程序員之間的合作,而是包括了程序員和其它各種角色之間的合作。程序員相親,他們的語言比較能夠容易理解。但作為一個程序員,你能不能商業人員、銷售人員很好的合作呢。
我這些年還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程序員動不動就把目標定為比爾·蓋茨。其實,比爾蓋茨不應該成為程序員崇拜的目標對象,這會讓程序員迷失方向,因為微軟另外一個創始人保羅·艾倫才是真正的程序員。再看其它一些例子,Google的第20名 程序員都可以獲得五億美元。Adobe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是一個精通技術,一個對商業精通,這樣的搭配才能夠更好的成功。因此,對於很多程序員來說,一定要找准真正的榜樣,不要被外界的故事迷惑了頭腦。如果剖開一些故事的外表,你會發現國外很多成功的程序員,背後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商業感覺的人或者一個團隊。
程序員的商業感覺其實並 不是很好。即便有商業感覺,其實這只是一個靈感,一個創意,但要要做成、做大還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市場、運營,這些對於程序員是不可想像的。程序員要明 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找到一個可以彌補自己缺陷的合作團隊才是出路。加入一個創業團隊,可能個人佔10%,但因為更容易成功,而且團隊可以做100分 的事情。而如果只是一個人做,很可能就失敗了。
這方面,國外的程序員對自己的長短比較清楚。在矽谷,很多程序員技術上都很牛,但他們 都非常知道自己只是在技術這個領域水平比較高,出了這個領域,自己什麼都不是。正因為有了這種心態,他們特別懂得與人合作。我認為國外的程序員已經普遍意 識到了這點,他們很願意成為創業團隊中的一員而並非自己創業。
因此,程序員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精英人物,要承認自己在編程方面是優秀的,但永遠有人比自己更優秀,對於其它的領域,很可能自己很無知。要知道,其實程序員的選擇其實是最少的,因此抱有開放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程序員與創業要求還有哪些差距
我認為現在的很多程序員經驗過於不足,他沒有認真踏實做過很多工作就奢談創業。如果一個程序員沒有在編程方面深入過,沒有積累,也就是半瓶子醋。這 樣的程序員我接觸過很多,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讓人感覺又愛又恨。我認為程序員既然要憑借自己的技術,那就一定要踏實,要能夠實現任何創意。
但現在一些程序員自己沒有商業意識,卻又很自負,不相信別人,不理解的事情就不做。我遇到過很多程序員,他們對公司做什麼方向都質疑。他 們希望自己先想清楚,可是一想就浪費了很長時間。很多程序員就可悲在這里,積累的不多,看不到方向,但他也不相信自己的公司和老闆,這是一個悖論,需要程 序員深刻反省。要知道,每個公司都有懂商業的人。
就這樣,一些程序員極端自負,另外有一些程序員碰了很多釘子之後,感覺很自卑,於是便認為國內軟體業不行,最後 出國 或者打工,很少有程序員能對自己能做公正的評價。
國內環境是否造成程序員浮躁的因素
我以前沒有仔細考慮過這點。但我想,不管怎樣,程序員需要先從自身找問題,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了。我承認一個現實:程序員生存狀態並不是很好,但程序員很多報怨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值和自身的缺陷產生的反差。
首先,產品沒有大小,只有市場的大小。很多人總是覺得這也小,那也看不上。認為公司做的產品很無聊,要做就要像某些人宣揚的那樣:做游戲一定要 做3D引擎,好像只有這樣才夠牛。這其實就是一種浮躁。很多程序員寫軟體總是很多bug,基礎知識也不牢固,沒有參加幾個項目,沒有寫過十萬行代碼,就奢 談做大項目,這有價值嗎?
而且我還發現有些程序員特別憤青,罵環境,罵老闆,其實這只能把自己的心態搞的很壞。很多人剛進公司時做的很差,雖然工資少,但他沒有想到給公司增加了很多bug,公司實際上是在給他出學費。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哪裡活幹得少錢拿的多。甚至還有人列了一些黑名 單。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程序員自己將周圍環境搞的烏煙瘴氣了。
有的程序員還非常喜歡指點江山,指點公司。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不可以,但 指責別的公司對個人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看不到,恰恰證明是自己看不到。我看到很多程序員也寫blog,技術交流的我認為非常好,但有 些人是寫評論。我是覺得程序員不要做評論家,中國不缺評論家,最缺的是實幹家。
總之,程序員一般過於自我。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世界是什麼。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努力的去客服。我的經驗就是看別人如何做的好,為什麼能夠做的好,什麼是我所不能理解。程序員要學會慢慢站在別人立場上看問題。
最後給希望創業的程序員一點建議
對程序員來說,現在要做的也很簡單,這就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要慢慢培養對產品,對商業的感覺。我的建議說出來可能有些忠言逆耳。對絕大多數程序員來 說,自己一個人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所以我認為加入一個創業的團隊可能更為合適。現在有很多初期創業的公司,也需要很多優秀的程序員加盟。如果有理想,可 以選擇加入一個團隊,也有相應的股份,這方面我可以充當一個橋梁。
看看前網路程序員是如何創業的?找合夥人已經OUT了!
“來吧,做我的CTO,給你股份,咱自己當老闆。”
因為同學的一句話,前網路研發工程師YK辭職創業。一群毛頭小子,技術能力過硬,但畢竟資源不足,經驗欠缺,不到半年,項目無疾而終。 互聯網創業 盛行的現在,一個好的技術抵得過一支團隊,更別說出身BAT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是這一樣一支技術實力超強的團隊,最終竟然也輸在了人上——過於強調技術,沒有頭腦足夠清醒的團隊成員及時制止。這也是為什麼要選背景不同、經驗不同的一群人一起創業了。曾經和YK聊過很久,項目失敗的背後是他對創業更多的思考,特別是對於那些擁有好工作的人來說,拋下一切投身創業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但如果只是給創業者打工,那還不如守著原有的工作,至少更體面、更有保障。
就在我以為他會重新安安穩穩工作的時候,卻意外的在創業大街再次見到了他。細聊起來才知道,他並非辭職重新開始創業,而是用自己擅長的技術加入到新的創業團隊中,以外部合夥人的身份幫助兩個不同方向的項目解決技術開發問題。這次來到大街,是專門和一支團隊開技術碰頭會的。
他的這個選擇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他居然理智的沒有辭職,情理之中的是他選擇了成為外部合夥人,用業余時間一邊做顧問、一邊寫代碼,實現了時間、能力價值的最大化。
其實,說到外部合夥人就不得不提智籌平台。去年3月,正是看到了毛大慶宣布 離職 但依舊擔任萬科外部合夥人的新聞後,智籌將“外部合夥”作為創業者&人才之間對接的一種新的合作關系。現在,創業者來智籌發布任務,除了能與互聯網高級人才建立長期顧問、短期兼職、駐場辦公、遠程協作等合作關系之外,也能通過部分現金+可回購股份的方式,與人才建立外部合夥關系。外部合夥人是一個沒有行政職位,但依舊為企業、團隊做貢獻的人。
對於創業團隊來說,外部合夥人解決了以下問題:
1.快速成長,度過難關。
按照原本的思路,YK服務的兩支團隊還陷在滿世界尋找CTO、找程序猿的泥沼中,但有了外部合夥人,更低的參與門檻吸引了更多人才願意加入,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更推動項目度過難關、快速前行。
2.滿足了人才的多樣性。
一個合夥人已經很難找了,更不用說基因不同、知識不同、經驗不同的一群人。外部合夥人大大降低了對人才的束縛,而這樣的一種合作模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才願意加入到創業中來,組建這樣一支多樣化團隊更容易。
3.更快找到,成本更低。
外部合夥人是通過股權激勵撮合到一起的一群人,利用可回購股權讓人才把創業者的事當做自己的事,目標、利益一致,做事更用心、更高效。股權支付的方式又可以降低初創的資金壓力,創業者不用支付很高的現金,也能請到非常NB的人才來解決難題。
外部合夥人極大的緩解了創業找人難的窘境,但當創業者真正去尋找外部合夥人的時候,往往又會擔心外部合夥人的時間、效率怎麼保證?水平怎麼衡量?什麼人才適合做外部合夥人?
首先,時間自由是第一標准,至少是時間可控,能夠拿出足夠精力完成任務。否則,連時間都不能自由支配的外部合夥人也太不稱職了,CEO找你開會,你卻說你在公司加班,即耽誤了創業者的時間,又降低了自己的口碑。
其次,獨擋一面的能力絕對必不可少。做得了合夥人的,都是某方面十分擅長的專業人才,那麼做的了外部合夥人的,需要更高的水平。從一開始我就強調,外部合夥人一定是高級人才,不然沒資格幫助創業者解決問題,甚至指導方向。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想做外部合夥人,一定得先有過硬的水平。
第三個標準是認可股權模式。中國基金報曾發表評論稱,未來十年,如果你與股權無緣,可能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在如今樓市低迷、股市重挫的時候,股權投資卻異軍突起,特別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勵下,全國創業氛圍濃厚,涌現了一大批優質有潛力的新興企業、互聯網企業。也許你不是土豪,沒有錢參與眾籌,而此時外部合夥人模式的出現,讓普通人也能參與,只不過是用能力和時間參與創業、解決任務,換取股權。
智籌在幫助創業團隊對接外部合夥人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實踐 總結 出了最適合做外部合夥人的群體:自由職業者、大企業主管級以上在職人才、工作室、外包團隊等等。這些人能夠站在實戰的高度,不只提供經驗分享,更能夠有針對的解決具體問題,融入到項目和團隊中。
對於很多創業小夥伴來講,找錢、找人是躲不開的兩座大山,有錢了當然可以請NB的人才加入,有人了事兒干好了錢自然不愁,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永遠都在,找到一方的突破口自然事半功倍。這時,外部合夥人就是打破這一死循環的關鍵鑰匙,只是需要創業者用開放的心態接受、嘗試,畢竟改變原有習慣肯定難受,甚至懶得嘗試。但創業原本就是不破不立的事,只有打破舊有習慣,才能接受新鮮事物,才能有更多新的收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參與創業的門檻降低,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將自己的智力換成股權,幫助推動創業的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投資。根據智籌平台的數據顯示,當 創業項目 獲得融資後,人才所持的可回購股權將會以最少3倍的價值兌現,這對於很多人來講也是不小的吸引力。外部合夥人模式,降低初創資金成本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高級人才加入到創業中來,大大激發了創業活力,無論創業還是參與創業,用起來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