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路由選擇中RIP中的跳數是指什麼
跳數是指從源端到達目的端所經的路由器的個數,RIP接受的最長距離是15跳。
RIP協議基於距離矢量演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數」(即metric)來衡量到達目標地址的路由距離。這種協議的路由器只關心自己周圍的世界,只與自己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范圍限制在15跳(15度)之內,再遠,它就不關心了。
RIP應用於OSI網路七層模型的應用層。各廠家定義的管理距離(AD,即優先順序)如下:華為定義的優先順序是100,思科定義的優先順序是120。
(1)跳數命令擴展閱讀
局限性——
1、協議中規定,一條有效的路由信息的度量(metric)不能超過15,這就使得該協議不能應用於很大型的網路,應該說正是由於設計者考慮到該協議只適合於小型網路所以才進行了這一限制。對於metric為16的目標網路來說,即認為其不可到達。
2、該路由協議應用到實際中時,很容易出現「計數到無窮大」的現象,這使得路由收斂很慢,在網路拓撲結構變化以後需要很長時間路由信息才能穩定下來。
3、該協議以跳數,即報文經過的路由器個數為衡量標准,並以此來選擇路由,這一措施欠合理性,因為沒有考慮網路延時、可靠性、線路負荷等因素對傳輸質量和速度的影響。
② tracert命令怎麼用
Tracert是路由的跟蹤實用程序,用於確定IP數據報訪問目標所採取的路徑,我們在上網的時候,需要追蹤本機到指定網址經過哪些路由器,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到Tracert命令。那麼Win10系統Tracert命令如何使用?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系統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
1、在CMD命令提示符下使用tracert命令,打開CMD 可以WIN+R 然後在運行中輸入CMD 確定;
2、在命令行中輸入「tracert 」並在後面加入一個IP地址,可以查詢從本機到該IP地址所在的電腦要經過的路由器及其IP地址。下圖中後面的IP地址為同一個路由器下的區域網中的另一個電腦的IP地址。
3、從左到右的5條信息分別代表了「生存時間」(每途經一個路由器結點自增1)、「三次發送的ICMP包返回時間」(共計3個,單位為毫秒ms)和「途經路由器的IP地址」(如果有主機名,還會包含主機名)。
4、也可以輸入「tracert 」後面接一個網址,DNS解析會自動將其轉換為IP地址並探查出途經的路由器信息。如這回在後面輸入了網路經驗的URL地址,可以發現共查詢到10條信息,其中帶有星號(*)的信息表示該次ICMP包返回時間超時。
5、如果在「tracert」命令後添加一個不存在的IP地址,tracert程序則會報錯。如下圖所示。
6、在「tracert」命令與IP地址或URL地址中間輸入「-d」,可以不將IP地址解析到主機名稱。從下圖可以看出,添加了「-d」後將不顯示出「PC-helei」字樣,即不顯示主機名稱。
7、在「tracert」命令與IP地址或URL地址中間輸入「-h」,並在之後添加一個數字,可以指定本次tracert程序搜索的最大跳數。如下圖中加入「 -h 5 」後,搜索只在路由器間跳轉5次,就無條件結束了。
8、在「tracert」命令與IP地址或URL地址中間輸入「-w」,並在之後添加一個數字,可以指定tracert為每次回復所指定的毫秒數。
9、另外,tracert中還有如「-j」、「-r」、「-s」、「-4」、「-6」等命令,其用法都可以在命令行中輸入命令「tracert」直接查到,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以上就是tracert命令詳解詳解了,不管是還是Win8 或Win10都是可以通用的哦。
③ linux系統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詳解
Linux系統中traceroute命令可以追蹤到網路數據包的路由途徑。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linux系統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詳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Linux系統中traceroute命令使用詳解
1.命令格式:
traceroute[參數][主機]
2.命令功能:
traceroute 指令讓你追蹤網路數據包的路由途徑,預設數據包大小是40 Bytes, 用戶可另行設置。
具體參數格式:traceroute [-dFlnrvx] [-f<存活數值>] [-g<網關>][-i<網路界面>][-m<存活數值>][-p<通信埠>][-s<來源地址>][-t<服務類型>][-w<超時秒數>][主機名稱或IP地址][數據包大小]
3.命令參數
-d使用socket 層級的排錯功能
-f設置第一個檢測數據包的存活數值TTL的大小
-F設置勿離段位----我也不知道啥是勿離段位,查了下沒查到什麼信息^^
-g設置來源路由網關,最多可設置8個
-i使用指定的網路界面送出數據包
-I使用ICMP回應取代UDP資料信息
-m設置檢測數據包的最大存活數值TTL 的大小
-n直接使用IP地址而非主機名稱
-p設置UDP傳輸協議的通信埠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將數據包送到遠端主機上
-s設置本地主機送出數據包的IP地址
-t設置檢測數據包的TOS數值
-v詳細顯示指令的執行過程
-w設置等待遠端主機回報的時間
-x開啟或關閉數據包的正確性檢驗
linux系統中traceroute命令實例
實例1:traceroute 用法簡單,最常用的用法
命令:traceroutewww.google.com
說明:
記錄按序列號從1開始,每個記錄就是一跳,每跳錶示一個網關,我們看到每行有三個時間,單位是 ms,其實就是 -q 的默認參數。探測數據包向每個網關發送三個數據包後,網關響應後返回的時間;如果您用 traceroute -q 4 www.google.com, 表示向每個網關發送4個數據包
有時我們 traceroute 一台主機時,會看到有一些行是以星號表示的。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防火牆封掉了 ICMP的返回信息,所以我們得不到什麼相關的數據包返回數據。
有時我們在某一網關處延時比較長,有可能是某台網關比較阻塞,也可能是物理設備本身的原因,當然如果某台DNS出現問題時,不能解析主機名、域名時,也會有延時長的現象;您可以加 -n 參數來避免DNS 解析,以 IP格式 輸出數據。
如果在區域網中的不同網段之間,我們可以通過 traceroute 來排查問題所在,是主機的問題還是網關的問題。如果我們通過遠程來訪問某台伺服器遇到問題時,我們用到 traceroute 追蹤數據包所經過的網關,提交 IDC 服務商,也有助於解決問題;但目前看來國內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比較困難的,就是我們發現問題所在,IDC服務商也不可能幫助我們解決。
實例2:跳數設置
命令:
traceroute -m 10 www..com
實例3:只顯示IP 地址,不查主機名DNS
命令:traceroute -n www..com
實例4:探測包使用的基本UDP埠設置6888
命令:traceroute -p 6888 www..com
實例5:把探測包的個數設置為4個
命令:traceroute -q 4 www..com
實例6:繞過正常的路由表,直接發送到網路相連的主機
命令:traceroute -r www..com
實例7:把對外發探測包的等待響應時間設置為3秒
命令:traceroute -w 3 www..com
補充:linux系統中traceroute 的工作原理
traceroute 程序的設計是利用 ICMP 及IP header 的TTL(time to live)欄位(field)。首先,traceroute 送出一個 TTL 是1 的IP datagram(每次送的的是3個 40位元組的包,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包發出的時間標簽)到目的地,當路徑上的第一個路由器(router)收到這個 datagram 時,它將TTL減少 1,此時,TTL變為0了,所以該路徑會將次 datagram 丟掉,並送回一個 【ICMP time exceeded】消息,traceroute 收到這個消息後,便知道這個路由器存在於這個路徑上,接著traceroute 再送出另一個 TTL為 2 的 datagram ,發現第二個路由器,然後一直重復執行這種操作,直到某個datagram 抵達目的地。
在traceroute 送出 UDP datagram 到目的地時,它所選擇送達的 port number 是一個一般應用程序都不會用的號碼,所以當此UDP datagram到達目的地後該主機會送回一個 ICMP port unreachable 的消息,而當traceroute 收到這個消息時,便知道目的地已經到達,所以 traceroute 在 server 端也就沒有所謂的 daemon 程式。
traceroute 通過計算 ICMP TTL 到期消息設備的IP 地址並做域名解析。每次,traceroute 都列印出一系列數據,包括所經過的路由設備的域名及 IP 地址,三個包每次來回所花時間。
④ linux下tracert命令的作用
1.命令格式:
traceroute [參數] [主機]
2.命令功能:
traceroute指令讓你追蹤網路數據包的路由途徑,預設數據包大小是40Bytes,用戶可另行設置。
具體參數格式:traceroute [-dFlnrvx][-f<存活數值>][-g<網關>…][-i<網路界面>][-m<存活數值>][-p<通信埠>][-s<來源地址>][-t<服務類型>][-w<超時秒數>][主機名稱或IP地址][數據包大小] 《Linux就該這么學》 一起學習linux
3.命令參數:
-d 使用Socket層級的排錯功能。
-f 設置第一個檢測數據包的存活數值TTL的大小。
-F 設置勿離斷位。
-g 設置來源路由網關,最多可設置8個。
-i 使用指定的網路界面送出數據包。
-I 使用ICMP回應取代UDP資料信息。
-m 設置檢測數據包的最大存活數值TTL的大小。
-n 直接使用IP地址而非主機名稱。
-p 設置UDP傳輸協議的通信埠。
-r 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將數據包送到遠端主機上。
-s 設置本地主機送出數據包的IP地址。
-t 設置檢測數據包的TOS數值。
-v 詳細顯示指令的執行過程。
-w 設置等待遠端主機回報的時間。
-x 開啟或關閉數據包的正確性檢驗。
4 實例:
實例4.1 : traceroute www..com
實例4.2:跳數設置
命令:traceroute -m 10 w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