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bash下運行man dd 或者 dd --help.
以下請參考:
linux創建文件命令:dd命令
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語法:
CODE:[Copy to clipboard]dd 〔選項〕
QUOTE:
if =輸入文件(或設備名稱)。
of =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 = bytes 一次讀取bytes位元組,即讀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skip = blocks 跳過讀入緩沖區開頭的ibs*blocks塊。
obs = bytes 一次寫入bytes位元組,即寫 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bs = 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沖區的位元組數(等於設置obs和obs)。
cbs = bytes 一次轉換bytes位元組。
count = 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s塊。
conv = ASCII 把EBCDIC碼轉換為ASCII碼。
conv = ebcdic 把ASCII碼轉換為EBCDIC碼。
conv = ibm 把ASCII碼轉換為alternate EBCDIC碼。
conv = blick 把變動位轉換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們轉換成變動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寫變為大寫。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寫變為小寫。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換每一對輸入位元組。
conv =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處理。
conv = sync 把每個輸入記錄的大小都調到ibs的大小(用ibs填充)。
fdformat命令
低級格式化軟盤。
實例:
創建一個100M的空文件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以上是linux創建文件命令:dd的用法。
2. Linux dd 命令怎麼用具體例子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將硬碟a克隆到硬碟b:
ddif=/dev/sf=/dev/sdbbs=4M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的速度會比較慢,但是是有原因的,因為有用的和無用的數據都要復制。
——答案來自<xisai>Linux界大牛老師
3. 安卓Linux環境下的dd命令使用總結
dd :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注意:指定數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元結尾,則游擾乘以相應的數字: b=512 ; c=1 ; k=1024 ; w=2
參數注釋:
4、備份與恢復MBR
·備份文件開始的512個位元組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dd if=/system/xbin/busybox of=/data/local/tmp/bb count=1 bs=512
· count=1 指僅拷貝一個塊; bs=512 指塊大小為512個位元組
·恢復:
#dd if=/data/local/tmp/bb of=/data/local/tmp/bbb
·將備份的MBR信息寫到磁碟開始部分
/dev/null ,外號叫無底洞,你可以向它輸出任何數據,它通吃,並且不會撐著!
/dev/zero ,是一個輸入設備,你可你用它來初始化文件。該設備無窮盡地提供 0 ,沖升可散磨老以使用任何你需要的數目——設備提供的要多的多。他可以用於向設備或文件寫入字元串 0 。
/dev/null ——它是空設備,也稱為位桶( bit bucket )。任何寫入它的輸出都會被拋棄。如果不想讓消息以標准輸出顯示或寫入文件,那麼可以將消息重定向到位桶。
4. dd命令的DD命令的解釋。
1.if=文件名: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即指定源文件。<if=inputfile>3.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bs=bytes:同時設置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4.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沖區大小。5.skip=blocks: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6.seek=blocks: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7.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位元組數。8.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ebcdic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notrunc:不截短輸出文件sync:將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5. 如何使用linux下dd命令將我正在使用的系統(ubuntu)拷貝至CF卡上
推薦不要用dd,因為dd的原理導致這樣基本不可能成功。
可以把你的存儲卡格式化成ext4(當然別的文件系統格式也可以,不過經過測試,目前還是ext4最合適),然後將所有的文件復制到目的地(記得不要把目標自己復制過去),再寫入引導(推薦對目的地重安引導器)
假如你的系統在同一個磁盤分區內,CF卡是/dev/sdb,掛載在/mnt,那麼可以直接
sudocp-a-x//mnt
這樣就完成復制了。(假如不是單一分區,可以考慮自行分別復制目錄,跳過/mnt。或者用rsync的exclude)
然後安裝引導器,以grub2為例,假設目的地是mbr系統,執行
sudogrub-install--boot-directory=/mnt/boot/dev/sdb
sudogrub-mkconfig-o/mnt/boot/grub/grub.cfg
然後應該就可以了。
6. 在Linux下如何用DD命令,把系統復制到一塊新的硬碟上
dd if=/dev/sda of=/dev/sdb
if= 你的原有系統盤
of=你新掛載的盤
7. dd命令能拷貝目錄或者分區嗎
DD命令可以實現拷貝分區。
1、設置BIOS從光碟啟動,進入SUSE系統,這個系統一個微型的linux系統,能夠支持reiserfs文件系統。
2、對新添加的磁碟進行分區,劃分成一個邏輯分區。
3、把這個分區格式化為reiserfs文件系統。
4、把這個分區掛載到mnt目錄下,然後用DD命令進行磁碟分區的對拷。
說明:
DD命令指示linux下的一個命令,要藉助與linux操作系統進行實現,所以要用一個能夠在光碟或者U盤里運行的系統來操作,而且這個系統要支持reiserfs文件系統,要不就沒辦法把reiserfs文件系統的分區掛載到目錄下進行對拷。速度測試的在20M/s—50M/s之間。
8. 什麼是dd文件
件直接寫到硬碟上(或指定分區)
dd命令是LINUX下的磁碟讀寫常用命令.
功能: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過程中可以進行格式轉換。可以用該命令實現DOS下的disk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軟盤上的數據寫成硬碟的一個寄存文件,再把這個寄存文件寫入第二張軟盤上,完成disk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將硬碟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刪除掉。系統默認使用標准輸入文件和標准輸出文件。
語法:dd 〔選項〕
if =輸入文件(或設備名稱)。
of =輸出文件(或設備名稱)。
ibs = bytes 一次讀取bytes位元組,即讀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skip = blocks 跳過讀入緩沖區開頭的ibs*blocks塊。
obs = bytes 一次寫入bytes位元組,即寫入緩沖區的位元組數。
bs = bytes 同時設置讀/寫緩沖區的位元組數(等於設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轉換bytes位元組。
count=blocks 只拷貝輸入的blocks塊。
conv = ASCII 把EBCDIC碼轉換為ASCIl碼。
conv = ebcdic 把ASCIl碼轉換為EBCDIC碼。
conv = ibm 把ASCIl碼轉換為alternate EBCDIC碼。
conv = block 把變動位轉換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轉換成變動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寫轉換為大寫。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寫轉換為小寫。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換每一對輸入位元組。
conv =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處理。
conv = sync 把每個輸入記錄的大小都調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例1:要把一張軟盤的內容拷貝到另一張軟盤上,利用/tmp作為臨時存儲區。把源盤插入驅動器中,輸入下述命令:
$ dd if =/dev/fd0 of = /tmp/tmpfile
拷貝完成後,將源盤從驅動器中取出,把目標盤插入,輸入命令:
$ dd if = /tmp/tmpfile of =/dev/fd0
軟盤拷貝完成後,應該將臨時文件刪除:
$ rm /tmp/tmpfile
例2:把net.i這個文件寫入軟盤中,並設定讀/寫緩沖區的數目。
(注意:軟盤中的內容會被完全覆蓋掉)
$ dd if = net.i of = /dev/fd0 bs = 16384
例3:將文件sfile拷貝到文件 dfile中。
$ dd if=sfile of=dfile
dd命令復制硬碟
--------------------------------------------------------------------------------
1)確保原盤和目的盤幾何特性相同
2)成為超級用戶
3)在用主盤的系統中輸入touch /reconfigure,有主盤的系統需要/reconfigure文件,以便在重新啟動時發現復制盤
4)輸入init 0關閉系統
5)將復制盤連接到系統並開機
6)在OK提示符下輸入boot
7)輸入dd if=/dev/dsk/device-name of=/dev/dsk/device-name bs=blocksize (輸入文件if是主盤設備,輸入文件of是復制盤設備)
8)輸入fsck /dev/rdsk/device-name (檢測新的文件系統)
9)輸入mount /dev/rdsk/device-name /mnt 載入復制盤的root文件系統。
10)編輯復制盤上的/etc/vfstab文件,指向正確的設備名。
11)輸入umount/mnt ,卸載復制盤的root文件系統。
12)輸入init 0關閉系統。
13)輸入boot diskN -s以單用戶模式引導復制盤。
14)輸入sys-uconfig恢復配置復制盤,在該盤配置恢復後系統關閉。
15)輸入boot diskN 引導復制盤
16)提供相關的系統信息。(HOSTNAME TIMEZONE IP...)
17)系統完成,即作為超級用戶登錄驗證系統信息。
例:
#dd if=/dev/dsk/c0t0d0s2 of=/dev/dsk/c0t1d0s2 bs=100k
#fsck /dev/rdsk/c0t1d0s2
#mount /dev/rdsk/c0t1d0s2 /mnt
#cd /mnt/etc
#vi /etc/vfstab
#cd /;umount /mnt
#init 0
OK boot disk2 -s
#sys-unconfig
OK boot disk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