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服務架構是什麼
微服務架構是一項在雲中部署應用和服務的新技術。
大部分圍繞微服務的爭論都集中在容器或其他技術是否能很好的實施微服務,而紅帽說API應該是重點。
微服務架構相關介紹:
微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並通過「輕量級設備與HTTP型API進行溝通」。關鍵在於該服務可以在自己的程序中運行。通過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將服務公開與微服務架構(在現有系統中分布一個API)區分開來。
在服務公開中,許多服務都可以被內部獨立進程所限制。如果其中任何一個服務需要增加某種功能,那麼就必須縮小進程范圍。在微服務架構中,只需要在特定的某種服務中增加所需功能,而不影響整體進程的架構。
微服務不需要像普通服務那樣成為一種獨立的功能或者獨立的資源。定義中稱,微服務是需要與業務能力相匹配,這種說法完全正確。不幸的是,仍然意味著,如果能力模型粒度的設計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就必須付出很多代價。
如果你閱讀了Fowler的整篇文章,你會發現,其中的指導建議是非常實用的。在決定將所有組件組合到一起時,開發人員需要非常確信這些組件都會有所改變,並且規模也會發生變化。服務粒度越粗,就越難以符合規定原則。
服務粒度越細,就越能夠靈活地降低變化和負載所帶來的影響。然而,利弊之間的權衡過程是非常復雜的,我們要在配置和資金模型的基礎上考慮到基礎設施的成本問題。
⑵ 軟體架構入門-分層架構、事件驅動、微服務架構和雲原生架構
軟體架構(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軟體的基本結構。
合適的架構是軟體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軟體公司通常有專門的架構師職位(architect),只有資深程序員才可以擔任。
O'Reilly 出版過一本免費的小冊子《Software Architecture Patterns》(PDF), 介紹了五種最常見的軟體架構,是非常好的入門讀物。
軟體架構就是軟體的基本結構。架構的本質是管理復雜性。 如果你覺得架構不重要,可能是你做的事情不夠復雜,或者是你沒有管理好復雜性。架構模式雖多,經過抽象沉澱之後,也就那麼幾種:
1. 分層架構(比較傳統的單體架構)
2. 事件驅動架構 (一般適用於應用局部場景,用來實現非同步解耦)
3. 微核架構(又稱插件架構,開發難度較高,一般用來做工具軟體開發,如Eclipse,不太適合分布式業務場景)
4. 微服務架構(當前比較流行的服務化架構,解決單體架構面臨的問題,適合敏捷開發,快速迭代)
5. 雲架構(現在的說法是雲原生架構-Cloud Native,基於Docker、Kubernetes、Service Mesh 雲原生架構)
在原文的基礎上,我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小幅調整。
分層架構( layered architecture )是最常見的軟體架構,也是事實上的標准架構。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麼架構,那就用它。
這種架構將軟體分成若干個水平層,每一層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層的細節。層與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雖然沒有明確約定,軟體一定要分成多少層,但是四層的結構最常見。
有的軟體在邏輯層(business)和持久層(persistence)之間,加了一個服務層(service),提供不同業務邏輯需要的一些通用介面。
用戶的請求將依次通過這四層的處理,不能跳過其中任何一層。
優點
缺點
事件(event)是狀態發生變化時,軟體發出的通知。
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通過事件進行通信的軟體架構。它分成四個部分。
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architecture)核心組件:
對於簡單的項目,事件隊列、分發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為一體,整個軟體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處理器兩部分。
優點
缺點
事件驅動架構在通信產品中應用得也非常廣泛,典型的如狀態機處理。 事件驅動架構不適於做頂層架構,但適合做局部實現,幾乎遍布在通信軟體的各個角落。
微核架構(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稱為"插件架構"(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軟體的內核相對較小,主要功能和業務邏輯都通過插件實現。
內核(core)通常只包含系統運行的最小功能。插件則是互相獨立的,插件之間的通信,應該減少到最低,避免出現互相依賴的問題。
優點
缺點
微核架構的設計和開發難度較高,這就註定它在企業產品中用得不多,雖然它的優點還不少。
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縮寫 SOA)的升級。
每一個服務就是一個獨立的部署單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這些單元都是分布式的,互相解耦,通過遠程通信協議(比如REST、SOAP)聯系。
微服務架構分成三種實現模式。
現在開源的微服務框架比較多,如常用的有Spring Cloud、Dubbo、ServiceComb等等。
優點
缺點
雲架構(cloud architecture,現在的說法是雲原生-Cloud Native)主要解決擴展性和並發的問題,是最容易擴展的架構。
它的高擴展性,主要原因是可以基於雲上計算資源彈性伸縮。然後,業務處理能力封裝成一個個處理單元(prcessing unit)。訪問量增加,就新建處理單元(Docker容器);訪問量減少,就關閉處理單元(Docker容器)。由於沒有中央資料庫,所以擴展性的最大瓶頸消失了。由於每個處理單元的數據都獨立分庫。
這個模式主要分成兩部分:處理單元(processing unit)和虛擬中間件(virtualized middleware)。
虛擬中間件又包含四個組件:
隨著Docker、Kubernetes等容器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上述關於雲架構描述有點陳舊了。當前最新的雲原生架構,以Docker+Kubernetes為核心,尤其是容器編排Kubernetes 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准。
雲原生架構圖的主要特徵:
主要目標:
1. 讓開發人員聚焦業務邏輯的實現,其他交給容器雲平台來完成;
2. 支持業務系統的快速迭代,支撐業務的快速變化和發展;
3. 構建以共享服務體系為核心的業務中台;
下面是我針對某新零售企業設計的雲原生架構圖,以雲和微服務架構為基礎構建雲原生應用,這里雲可以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等。
以上是從不同的視角,對架構進行了分類。實際應用中,各種架構並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據業務環境和業務訴求,對各種架構進行綜合和嫁接。每種架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優點不必多說,缺點則幾乎都是通過工具工程(比如自動化發布工具、自動化測試等等)能力的方法來規避,工具工程對軟體架構非常重要。
⑶ 什麼是微服務
微(micro)就是指體積小,服務(service)區別於系統,服務於一個或者一組相對較小且獨立的功能單元,是用戶可以感知最小功能集。微服務是一種分布式系統解決方案架構。將單個應用程序作為一組小型服務,每個服務程序都在自己的進程中運行,並與輕量級機制進行通信。服務圍繞業務功能構建。可以通過全自動部署機器獨立部署。可以用不同的編程語言編寫,使用不同的數據存儲技術,並盡量不採用集中式管理。我在黑馬程序員社區學到的,社區有很多學習視頻,路線圖什麼的,感覺對學習編程的小夥伴很有用,想學習的可以看一下。謝謝你對我們的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有所作用,歡迎追問,再次表示感謝!
⑷ 微服務架構是什麼現在國內能落地嗎
微服務與SOA架構
微服務
維基上對其定義為:一種軟體開發技術-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架構樣式的一種變體,它提倡將單一應用程序劃分成一組小的服務,服務之間互相協調、互相配合,為用戶提供最終價值。每個服務運行在其獨立的進程中,服務與服務間採用輕量級的通信機制互相溝通(通常是基於HTTP的RESTful API)。每個服務都圍繞著具體業務進行構建,並且能夠獨立地部署到生產環境、類生產環境等。另外,應盡量避免統一的、集中式的服務管理機制,對具體的一個服務而言,應根據上下文,選擇合適的語言、工具對其進行構建。
微服務概念的由來是怎麼樣的呢,參考維基網路英文版,簡單梳理後的微服務出現的 歷史 :
順便說一句,這幾個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名字可能陌生,但是擺出他們的作品,相信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Martin Flower是《重構》、《UML 精粹》的作者;Robert Martin,人稱 Bob 大叔,敏捷專家,《代碼整潔之道》、《架構整潔之道》的作者。 既然微服務是SOA架構的一種變體,那麼,談微服務,SOA就是一個跨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SOA
SOA的全稱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翻譯是「面向服務架構」,1996年,由Gartner公司最早提出SOA概念。它的誕生是有其 歷史 背景的。
同時,基於這樣的背景,Gartner公司提出了SOA的概念,並且還給了一個預言,它預言在2008年,SOA會成為一種最流行的、且佔有絕對優勢的軟體工程實踐辦法。
SOA架構很多時候,我們認為SOA已經消失在江湖,實際上並非如此,許多傳統行業,比如物流、倉儲行業的系統都是採用SOA架構來構建的。
對於SOA,從圖中可以看到,它的每一項業務功能都是一個服務,都需要對外提供服務的能力,來完成企業所需的各項業務功能,也就意味著它具有對外提供開放的能力,這些能力無需定製化就可以實現。為什麼無需定製化呢,核心就在於ESB。
看到ESB的功能,是不是覺得它的功能有點似曾相識?是的,它就是微服務所需要的基礎服務。
微服務架構簡而言之,微服務架構風格 ,是一種 將單個應用程序開發為一組小服務 的方法,每個小服務都 在自己的進程中運行並與輕量級機制(通常是 HTTP 資源 API)進行通信 。 這些服務是圍繞業務能力構建的,並且 可以通過全自動部署機制獨立部署 。 這些服務的集中管理最少,可以用不同的編程語言編寫並使用不同的數據存儲技術。
上面一段話是Martin Fowler關於微服務架構論文中的核心片段,從上述片段中,我們提煉出微服務架構的核心有三點:
其一是「 小服務 」,將應用拆分為一組小服務;
其二是「 在自己的進程中運行並與輕量級機制(通常是 HTTP 資源 API)進行通信 」,微服務是由獨立進程且進程之間通過輕量級機制進行通信;
其三是「 可以通過全自動部署機制獨立部署 」,也就是說每個微服務可以快速獨立部署。
其實這已經非常精確、精準的描述出了微服務的基本特徵。完全可以作為在微服務架構實踐中落地的三個參考依據與檢驗標准。
微服務與SOA對比對比維度
微服務
SOA
舉例
技術本質
Smart endpoints and mb pipes
Smart pipes and mb endpoints
應用場景
互聯網行業
傳統行業或企業內部
SOA,企業OA;微服務,電商平台
服務粒度
細
較粗
服務通信
標准化,輕量級
重量級
SOA,ESB;微服務,HTTP,RCP
服務交付
快速
較慢
微服務,服務小容易升級;SOA功能集中,較難升級
最初的應用都是單體架構,所謂單體架構就是將一系列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個大的應用中,比如傳統行業一般整個財務就做一個系統,將費用管理、賬務管理、薪資結算等等都集中在一起,這種架構的局限性非常明顯,不適合大規模項目的建設。
隨著軟體架構的發展,出現SOA架構,SOA將單體架構做了拆分,拆分成粗粒度的服務,同時將部分公共功能獨立出來形成ESB,它的優點是
但是由於SOA架構需要一個統一的通信交互(ESB), 導致了介面開發增加工作量。
更進一步發展,微服務架構出現,對服務進一步的拆分,拆分成更細粒度的服務;進一步提供了架構選擇的多樣性,微服務架構主要優點是
正是因為微服務將服務拆分的更小,它同樣也帶來了一些挑戰,比如多服務運維難度增大、服務通信成本變高、數據一致性保持更難、性能監控要求提升等等。
所以業務在選擇架構的時候,應從多方面考量選擇更合適的架構。
順便說一句,這里的架構演化是指整個架構的發展 歷史 ,並不是說你的服務就一定要經過這個演化過程,只是更多的架構模式提供更多的選擇。我們在做架構演進的時候,更多的是將單體應用演進到SOA架構或者演進到微服務架構。
面向中小企業的微服務產品提供自動應答菜單、微網站生成與管理、微信CRM系統服務、微信公眾平台客服服務等綜合性的運營管理標准化服務,是多功能的微信運營管理平台。
微信管家是將企業微信公眾賬號通過技術平台接入、運營管理等方式,幫助企業向微信用戶提供更完備服務信息、用戶互動體驗、營銷效果等企業應用解決方案。
為企業客戶提供基於微信平台的客戶服務、產品推介、互動營銷、市場調查、產品訂單等運營與系統功能
你好,很開心收到邀請來回答你的問題。
除了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三大熱門技術之外,Java被稱為「編程開發的靈魂」,而微服務架構作為以Java為基礎的高階技能,同樣不可忽視。
按照傳統的軟體開發模式,在開發項目時,通常我們會把項目創造成一個龐然大物,這個龐然大物包括一系列的小模塊,比如「用戶模塊、訂單模塊、商品模塊、支付模塊」,一旦有模塊掉了鏈子,整個項目都將Game Over!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將一個大項目拆分成許多獨立的小項目,每一個獨立的小項目被稱為服務。服務之間通過介面互相訪問。即使某些服務掛掉,也不會影響其它服務的運行。這種項目架構稱為微服務架構。
微服架構是整個互聯網的框架核心,掌控了整個互聯網的主心骨,一個好的架構就能搭建一個完美的互聯網平台。因此,具有微服專業能力的架構師人才備受重視。
今年上半年,獵聘發布了《獵聘 2019 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在分領域熱招數據統計中,架構師平均達到驚人的 4.28 萬元,成為熱門領域崗位薪資之最。
微服務架構系統靈活性,健壯性,擴展性好,特別適合需求變化迅速的場景。但系統復雜度高,部署,管理難度大。微服務除了開發期框架之外,還有需要一系列的運行期中間件支撐,如API網關,服務注冊中心,統一配置中心等。 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吧,東軟有一支團隊在做,他們網站是 https://platform.neusoft.com/
國內商業級RestCloud微服務架構1、作為企業API調用的統一出口和許可權認證中心2、作為輕量級的企業級服務匯流排替換企業原有的ESB系統3、實現所有API介面的標准化、可視化、統一化管控4、作為微服務架構的核心API網關,集成到企業微服務架構中5、作為企業與供應鏈及合作夥伴的能力輸出介面構建OpenAPI門戶6、作為企業調用第三方API(京東、淘寶)等的統一API接入平台7、打通企業內部業務系統與外部業務系統之間的通道8、實現企業已有RestAPI、WebService、Dubbo、Kafka、MQTT等介面的注冊和協議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