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會跟傳統技術工程師一樣,越老越吃香嗎
隨著大數據的爆發,中國IT業內環境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不僅是企業,更是從業人員轉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
中關村,被稱為中國矽谷,此間程序員比比皆是。然而一眼望去,大多數一線程序員的年齡均在20至30歲左右,40、50歲的人在這個行業內頗為罕見。相較於國外五六十歲仍奮斗在一線崗位的老程序員,國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國內四五十歲的程序員去哪兒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程序員的工作大致可劃分為兩類:開發和研發,相對應的崗位則是開發工程師和研發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直接為產品貢獻代碼,以達成產品功能為主要目的,有比較多重復性工作。而研發工程師則更注重研究工作,任務目標一般沒有前車之鑒,多數情況下要靠自身研究創新。
在國內,大多數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被稱作研發工程師,但實際情況是國內幾乎沒有研發項目,只能稱之為開發。開發程序員的工作大多是重復性勞動,容易產生疲憊感,薪資也許在工作2-5年內能達到一個峰值,但較難提升,導致很多程序員最終放棄寫代碼,轉行做了其他。
此外,程序員多處於長時間加班、熬夜和超負荷的工作狀態,而年紀大的程序員往往在體力上疏於年輕人。若想繼續在IT行業內打拚的程序員便只能追求成為更高技術水平的架構師或轉至管理層這兩方面尋求職業生涯的突破。一旦轉型失敗,也只能黯然退出這個為之奉獻青春的行業了。一個行業內沒有老員工,這其實是病態的。雷軍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96年時美國主力工程師以30、40歲為主,國內開發的主力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近20年過去,情況仍然沒有轉變。
但是越來越多的IT從業者發現,大數據技術來臨之後也許這個現象就能有所改變。
大數據時代,程序員的春天?
首先,大數據從事的是開源工作,更傾向於「研發」,能夠重新激起程序員研發程序的熱情,職業生涯有了新的追求,這意味著大數據會成為值得程序員長期奮斗不斷突破的工作;其次,由於大數據屬新興領域,專業人才比較缺乏,高端人才更是企業爭搶的對象。薪資上升容易,職業發展潛力巨大。
《華爾街日報》稱: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黃金和貨幣一樣!鑒於大數據巨大的商業價值,大數據專家在企業非常受重視,阿里巴巴集團就已設立首席數據官崗位(ChiefDataOfficer),直接向集團CEO匯報工作。
在大數據行業內生存的時間越久,其經驗也會越得到肯定,這也是大多數資深IT人士猜測大數據或將帶來50、60歲的「老」專家的原因。面對如此光明而誘人的前景,很多IT從業者試圖向大數據轉型。
隨著大數據的爆發,中國IT業內環境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不僅是企業,更是從業人員轉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遇。如果將IT人士統一比作一條船上的海員,大數據就是最大的浪潮,借浪潮之勢而為之,可成功從IT程序員轉型成為大數據專家。
世界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未來是大數據的時代,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就是數據,你所擁有的數據越多你就越有說話權,因此未來企業里最牛逼的員工應該是和數據有關的職位,比如CDO(首席數據官)、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師、數據工程師等,這些職位或將成為程序員又一個美好的出路。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這幾個職位。
CDO主要負責利用數據推進企業與社會的對話,挖掘企業海量數據中潛在的價值,並運營和管理好數據,為企業戰略、營銷和管理決策提供參考,CDO的能力不僅僅是大數據領域的范疇,他需要同時具有IT、市場營銷、運營管理等綜合素質。
「數據科學家是指運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分布式處理等技術,從大數據中提取出對業務有意義的信息,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傳達給決策者,並創造出新的數據運用服務的人才。
數據分析師能洞悉一個方程式的商業意義,他們知道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非常善於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和數據呈現。
數據工程師是能運行基本數據模型,充分了解文件系統,分布式計算與大型資料庫,他們是能提供可建模數據所需平台的人。「【以上三個職位的定義來源於互聯網】
如何轉型為大數據工程師?
那麼,程序員如何轉型成為優秀的大數據工程師呢?廣州中星信息老師認為,主要是從兩者所要求的能力上來分析。首先,大數據工程師是需要有計算機編碼能力的,因為面對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你要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需要設計演算法與編寫程序去實現,而程序員最牛的能力就是編寫簡潔高效的代碼,去實現人們許許多多美妙的夢想,編碼能力越強的程序員越有可能成為優秀的大數據工程師。
其次,大數據工程師需要統計學與應用數學相關的能力背景,數據挖掘與分析是需要設計數據模型和演算法的,應該說程序員是有這個基礎的,我見過最牛逼的程序員一般都不是科班出來的,通常是數學專業,因此提高演算法設計能力是程序員轉型大數據工程師的關鍵因素。
第三,大數據工程師需要具備某一行業的業務知識,大數據的挖掘與分析最終都要服務於市場,並對產品的銷售與企業的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那才是有價值的大數據分析,因此大數據是不能脫離市場的,它必須與某一行業的應用想結合起來才容易產生更大的價值,通常程序員都是在做某一行業的軟體,經過多年的學習與磨練,對某一行業的業務知識是有積累的,因此從來這一點上來看,程序員是很容易過渡到大數據工程師的。
當然,以上都只是粗略的分析,真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數據工程師,程序員還需要更多的學習與努力。
在美國,大數據工程師平均年薪達17.5萬美元,在中國頂尖的互聯網公司里,大數據工程師的薪酬比同級別的其他職位高出30%以上。DT時代來得太突然了,國內發展勢頭很猛,而大數據相關的人才卻非常地有限,在未來若干年內都會是供不應求的狀況。
B. 程序員一過35歲就面臨失業的風險哪些程序員是年齡越大越吃香呢
現在程序員這個崗位其實在職業生命周期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沒有確切說明程序員如果超過35歲會失業,這種說法是很片面的。而且現在很多it領域的程序員年齡會在35歲以上,這種職業生命周期的增長其實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程序員的職業生命周期比較短,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還有競爭崗位壓力非常大,並且公司還會有一些考核制度。
這樣能夠更好的去工作服務,所以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要多加學習和補充。所以作為程序員也要給顧客提供新的價值,要有所創新。要對於客戶的問題進行追問和理解,而且要根據問題去思考相關的解決方案。這也就是提供新的價值,在這種過程的時候,程序員就可以形成積累的能力。也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這種能力,這種能力也是非常終極的。
C. 程序員35歲後就淘汰,為啥不是越老越香
程序員這份工作並不是越老越吃香的一個職業。因為自己了解和從事過這個行業,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深刻地體會。
程序員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高收入的背後往往有著非常慘痛的代價,尤其是年齡上的問題,讓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臨轉業或者是選擇第二職業的考慮。
其實從整個中國互聯網的行業以及包括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也肯定會出現大齡程序員,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專業人才和技術上的沉澱才是老程序未來的發展優勢,也是整個互聯網行業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
D. 360創始人周鴻禕:程序員越老越吃香,大廠喜歡用年紀大的程序員嗎
對於程序員來說,的確是年紀越大在職場上的發展機會就越多,但是這是基於個人能力的基礎上的。職場歧視的確是存在的,年輕人尚敢趁著年輕多換幾個工作嘗試不一樣的人生,但是三十多歲的人在沒有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是萬不敢輕易辭職的。很多人覺得35歲以上的人在職場上如果還沒有穩定或做到領導層的話,那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前途了。
剛畢業的程序員心高氣傲,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被否定很難接受,也不願意修改。但是那些年紀大的程序員早已懂得老闆和甲方的喜好,就算是要修改也能更加准確,更省時間,不會浪費時間。所以在大廠里年紀稍微大一點,有一些工作經驗的程序員是很有發展空間的,但是這也要看每個人的能力大小。
E. 程序員為什麼是個青春飯而不是像醫生律師一樣越老越值錢
作為一名有近三十年編程經驗的老炮,我想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程序員確實存在著青春飯的問題,一般說來三十五歲左右,程序員的職業生涯就進入了分水嶺,要麼轉管理崗、要麼做架構師系統分析師、要麼做產品經理,總之繼續編程一般前景都不會太好。為什麼會這樣呢?看一下主流編程語言和框架的更迭周期不難看出端倪。
我們可以看到IT行業每隔10年左右老的技術就會遭到淘汰,新技術就會誕生。您大學時學的編程知識和技巧,到三十五歲時就基本上過時了,您如果繼續編程是競爭不過小鮮肉的,畢竟他們的新知識還熱乎乎的呢。這時候大部分的資深程序員基本上都靠給過去開發的系統做升級改造維持。產品周期短、技術更迭快是導致程序員吃青春飯的主要原因。
那麼程序員如何才能持續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呢?我覺得程序員雖然是腦力勞動,但事實上跟操作工差別不大。因此,抱著寫代碼不放滿腦子都是演算法和邏輯是行不通的,要注意積累行業知識和產品知識,及時轉入上游設計或管理工作,才是長久之計。
最後,說一下程序員是無法跟醫生和律師比較的,就拿醫生來說,至少要學到三十五歲才能出道當上主治大夫。您已經要下場了,人家才登台怎麼比呀?
行業不成熟:我覺得這是主因,硬體(cpu,內存,gpu等),軟體如os,開發語言,日新月異。導致今天還很火的技術過段時間就沒有用武之地。醫療技術雖然更新迭代快,10年前的mfc,delphi已經沒多少人用了,但10年前能治病的技術現在一樣能治。
管理水平落後:國內行業高度內卷,互聯網燒錢,培訓機構鼓吹高薪,大量的人涌進it這一行。但管理水平又跟不上,資本家就通過996這種普通製造業提升產能的手段提升產能。結果就是殺雞取卵,研發的功能未必有用,研發人疲憊不堪又沒時間去思考去創新。到了35歲依舊做著增刪改查,卻比不上25歲的加班能力。
在中國,程序員行業與其他技術密集性行業一樣,老闆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只要求初出校園的年輕員工,去簡單的仿造、山寨己有的、淺顯的技術與構思,用年輕人的較強的加班能力,達到產值的最大化!這就是程序員吃青春飯的由來。
殊不知,一個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是與許多方面有關的。年輕時期的碼農,到了一定年紀,知識集累到足夠多時,正是量變到質變的最佳時期,可惜,中國的老闆,不需要。所以,青春己過,程序員生涯也己過。
題外話,中國,大的軟體企業,大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寫字樓。企業經菅成本大,職員生活成本大——主要是房價成本。這就導致絕大多數程序員為生活所追,只能放棄程序開發的高精方面研究、學習丶深造。年齡一到,一無是處,與新畢業學生水平差不多,精力再退化,競爭力自然在下降!換一種說法,似呼,程序員都是吃青春飯!!!
首先,是這兩個行業的特點決定的。醫生律師本身就很看中實踐經驗,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患者才會充分信任,同樣,經手官司多的律師,才會有更多司法經驗。而程序員所處的IT行業不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每天都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否則很快就會落伍,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把java全都搞懂了。[吐血][吐血]
其次,要區分程序員和it工程師,優秀的程序員寫幾年代碼後,可能就不再寫代碼了,轉為架構設計或者產品等等,程序員需要年輕體力好的,可是架構設計師還是需要有豐富的it經驗,對系統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所以程序員的經驗也很寶貴,畢竟沒人想當一輩子碼農[淚奔]
很多人說程序員吃青春飯是因為IT技術變化快,不像醫生們面對的人體結構永遠不變。我想說知識更新慢可以是某些職業越老越吃香的理由,但也可以不是。真正越老越吃香的是老人報團取暖,否則新人一定勝過老人。老師這個職業是有政府的保護,民辦培訓機構老師老了也未必吃香。醫生是有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各種准入限制,否則按華為研發通訊設備招一批非專業的名校畢業生強化培訓幾個月就上崗的方式來搞的話,醫生供給不要太多。其實你一個牙科醫生把你的牙科搞好就夠用了,大學5年從頭到尾學一遍很多都是浪費。律師這是個跟人干仗的行業,老頭其實是打不過年輕人的,但所有的暴力資源都掌握在老頭們手裡,自古就是如此。
其實任何行業,如果信息充分公開共享,一個新人5年時間足以達到巔峰。之所以有需要10年20年經驗的,那是這個行業里存在等級制度,信息對低級別新人進行封鎖。還有就是一些行業學習機會成本高,需要撞運氣碰到疑難案例來積累經驗,比如醫生,但醫生如果在一些病歷密集的地方,20年經驗完全可以在2年內掌握。未來隨著AI技術發展,AI診斷將超越人類水平。
雖然程序員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世界對程序員不公,但大家也不要氣餒,可以坦然面對。IT行業正是以信息開放開源共享的精神,犧牲了老程序員們的傳統建制地位,但確推動了整個行業進而是整個世界的快速前進。如果IT行業也像傳統行業這么玩信息封鎖的話,現有短短幾十年內建立的IT互聯網基礎設施怕是需要3000年甚至3萬年以上。
這個行業知識管理做得很好,新手能快速進入一個行業.
程序員懂醫生或者律師嗎
醫生,律師,以及其它很多職業經驗可以積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編程序的員工,經驗只能保鮮三年,最多四年,因為信息技術發展快,更新換代快!從D0s W32 到W95 W98 再到 Wme xp W7 w8 w10,從pC端到移動端,從BAsic 到PassCaL 到 DeLphi 到 VC#.net2003 到 Vs2005 Vs2007 Vs2010。。。Vs2019,再有sQLserVer2000 2005 2008 2012 到今天2020 ,大家常用的0ffice也從97 98 2000 2003 。。。發展到2020 也就二十年間,跟不上就被淘汰!!!當然程序員工資也得到了比普通工種更高的溢價。
因為沒有知識產權保護,或者說維權成本太高,所以所有互聯網企業都學BAT,賺快錢!!!怎麼賺快錢,就是「抄」,相互抄。一窩蜂的搞外賣,一窩蜂的搞打車,一窩蜂的搞外賣。[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前期佔領市場很重要,所以996,所以要年輕的勞動力!!!真不能怪企業,沒歐美那種環境。[機智][機智][機智]
F. 周鴻禕談程序員35歲就會被淘汰:越老越吃香,現實真的是如此嗎
周鴻禕說,35歲以上的程序員是越老越吃香的,並不是說真到35歲就會被淘汰,這個話是對的,但是也不對。因為它只適用於部分程序員群體,比如說已經到了那種中層管理者的,他不再是繼承寫代碼的那種程序員,確實是越老越吃香。
所以說35歲是一個分界線,因為基層程序員加班的突發情況是無法控制的,就算給錢很多人長期加班的身體也受不了,也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年輕的時候還挺得住到35歲以上,真就挺不住了。是想每天早上8點上班干到晚上10:00 11:00,中間可能休息一兩個小時,那身體也扛不住啊,沒有辦法的事情。而且35歲以上基本上又都成家立業了,又照顧家庭,很多時候就算有事情也不能及時趕到公司。
G. 走進青年程序員:「碼農」過了35歲還有價值嗎
只要個人專業能力強即使過了35歲也非常有價值。程序員和其它工作並沒有什麼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越來越豐富,也會越來越有價值。然而,因為名企的一線程序員幾乎都要加班,這就要求他們有能夠堅持長時間工作的身體。一些企業默認為35歲以後的人體力越來越差,精力也越來越有限,他們傾向於選擇剛剛畢業的程序員,所以很多人過了35歲如果還沒有不可取代的技能都會有危機感。不僅程序員,所有職業都是如此。如果企業的工作強度很大,他們對員工的年齡可能有要求。如果個人專業能力過強,在35歲離職之後完全可以去節奏慢一些的企業就職。
可能有人認為年長代表衰老,但它也意味著新生和成長,不斷努力和學習的35歲只會越來越有價值。
H. 程序員:感覺做硬體的真的厲害,年齡越大越吃香,軟體是吃青春飯
職場中,有個職業是軟體工程師,還有個職業是硬體工程師。最近,有個程序員感慨:感覺做硬體的是真的厲害,年齡越大越吃香,而做軟體的就是吃青春飯。
聽同事講了他做的電源模塊的電路設計、一大堆計算公式、實驗調試過程,感覺做硬體真的厲害,要戰勝很多不穩定因素,書上的公式很多都是理論,要做出可靠的硬體產品必須靠大量的經驗和努力。但是他西電畢業工作6年,薪資只有18k,現在應屆渣本只要會寫java、python,年薪25萬都嫌低。
我是一個有著5年工作經驗的架構師,關於web前端,自己有做材料的整合,一個完整學習web前端的路線,學習材料和工具。能夠進我的群51615,6028收取,免費送給大家。希望你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下一個優秀的程序員!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看待這兩種職業呢?先來看看同行怎麼說:
1,我就是硬體相關專業的,當時瞧不上做軟體的,覺得沒技術含量,門檻低,後來一不小心做了軟體,發現等到了35歲以後,可替代性很強,反而做硬體技術積累很重要,年齡越大越吃香。做軟體就掙那幾年的快錢,吃青春飯。
2,感覺和做硬體比,互聯網真的不算技術,只要砸錢進去,淘寶京東很容易做出來,但是沒有技術很牛的。真不明白為什麼在真正做技術的反而收入這么少,亂吹牛的互聯網掙錢那麼多,而且天天自稱「做技術」
3,我以前是做電源方面軟硬體的,現在做演算法開發,不過周末還在一家電源公司兼職幫他們開發,實話說不管是軟體硬體開發道理是相同的。但是,軟體最大的好處在於復現容易些,而硬體經常需要花很多時間解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例如zookeeper的分布式選舉演算法其實跟多模塊電源利用二極體鉗位均流電路實現的主模塊選擇就很像。
其實,硬體要想做好,需要很深的理論功底,尤其這種電源模塊,器件參數不對板子就炸了。出現問題也難查。搞硬體做的深都是要數學功底,普通根據廠家晶元電路圖改改,這種待遇也不會太高,往深了模電,EMC數學不好確實難搞,這些才是硬實力,而前者也會有中年危機。搞硬體產品周期長,研發成本高,導致整體待遇不高,中國又有幾個大疆華為硬體公司給的起高工資呢。
之前做通信,天線理論,高頻電路,可是不掙錢。現在做大數據雲計算,簡單還掙錢。大部分技術人員都不是改變世界的天才,所學也不過是一門手藝,能不能掙錢只和市場需求強不強有關,和手藝難不難無關。你看學基礎數學物理的,更難,可是掙得錢養活自己都不容易。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