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軟體開發多年,上機寫代碼這種考查模式在國外用的比較多,很多國內的公司也在學習這種方式,這種方式能直接看出寫代碼的能力,但對上機做編程題目這種事情很多成熟的程序員覺得是一種侮辱,有一些程序員看到有筆試直接就選擇走人了,這些東西在面試之前應該有溝通,事情不會變得這么被動,因為對於很多有能力的程序員,能夠請到面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能力越強脾氣越大。
直接上機做編程測試能力的公司不是很多,從事軟體開發十幾年主要經歷了四家公司,面試的時候主要靠面談為主,因為編程行業能力的高低通過交談就能了解差不多,只需要根據簡歷上寫的項目進行細節溝通,如果真的做過幾句話就能看出大概的水平,所以很多公司壓根不搞什麼筆試或者上機寫代碼的事情,編程這個職業主要靠時間的積累,並且在積累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慢慢提高自己的認知。
一個程序員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對於初學者來講首先是學習好一門編程語言,開始學習階段覺得編程語言就是天了,好像是學會了編程語言就能做任何的東西了,隨著編程語法的學習完畢就開始嘗試做一些題目,結果發現距離語法真的非常遙遠,所以有很多的初學者有一種感概明明在課堂什麼都明白了,結果到真正自己實踐的時候什麼都想不起來,這是初學者必然的經歷,編程本身就是一種不斷磨練編程思想的過程,編程語言屬於在輔助類基礎技能,沒有輔助就不會寫代碼,編程設計思想再牛也不可能實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作用,編程思想裡麵包含著仙姑經驗的積累。
很多人覺得很奇怪有些公司也不進行面試也不讓上機寫代碼,就是通過不到一個小時的閑聊就能把一個人的水平能力和工資水平給定位下來,通過面試就能檢測出編程思想以及編程基礎,編程基礎類的考察只需要問幾個簡單的語法問題就能做個大概的檢測,編程思想就是完全的編程意識以及編程經驗的積累,所以一些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明確寫著就相關開發經驗的人優先,企業招聘的目的就是希望要的人在短時間內能夠上崗直接切入到項目開發中去,整體來看是不是需要上機寫代碼測試完全看每個公司的技術文化了。
有些技術類的公司對於程序員的基本功要求特別嚴格,有個同事在第一家技術公司的時候,部門技術經理特別關注程序員的基本語法,只要是簡單的代碼語法錯誤,就能到部門的黑板通報,開始實施階段很多人上了黑板,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去的人越來越少了,同事說到自己上了兩次黑板都是因為在使用指針的時候沒有初始化導致,到今天還是記憶尤新,如果在技術生涯的初期能夠經歷過這種企業是一個技術人的幸運了,越是嚴格要求的領導或者公司越是有利於技術人員 的成長,至於在面試的時候要不要上機這個就看每個公司的技術文化了,一般注重代碼基礎的領導會引領這個事情,希望能幫到你。
這是一個正常的流程,我覺得有時候還是有必要的考驗一下面試者的。
以前這種面試實際上是很平常的,但是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這樣的面試很反感,大概率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人更多的是在搬代碼,並且搬的很成功,而真正注意寫代碼的人反而越來越少。
筆試和上機編程好不好?
我覺得挺好的,這樣可以刷下去很多劃水的人,有的人,寫代碼的能力並不強,但是搬代碼的技術一流,隨著技術越來越晚上,一些解決各種bug的網站越來越流行,現在更多的畢業生為了高工資,變成了搬代碼的人,他們能解決問題嗎?能,但是是他們自己的解決的嗎?不是,更多的是他們通過搜索的手段,問度娘,問谷歌,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雖然問題解決了,但是等遇到一個需要創新開發的時候,他們就完了,基本上沒有了自我的思維。
筆試和上機可以有效的防止這類人進入公司,實際上也是一種不錯的手段。
這樣的公司多不多?
據我所致,目前來講上機編程的公司不是很多,畢竟,每個公司所使用的編程軟體不同,有的公司製作的軟體也比較具有保密性,沒辦法直接考程序員的實際能力,只能通過一些演算法測試,或者是什麼測試,來簡單的排除掉那些搬運的人。
所以上機測試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一般的公司都會選擇用筆試的方式。
我遇到過不少筆試的,上機的從來沒有遇到過。
我一個同事之前換工作的時候倒是遇到過,按他所說,這樣的測試並沒有什麼效果,畢竟測試題出得很淺,太難的問題,基本上短時間內很難解決,也不會有那麼長的面試時間。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上機面試並沒有那麼大的用途,畢竟測試不到太多的東西,還不如看他自己寫過的代碼來的更快。至於這樣的公司多不多,真沒辦法說,畢竟沒有統計過,根據我的經驗,我覺得不會太多。
筆試的我見過,但是上機的沒有過。
1.筆試可以有
這么說嘛,其實簡單的筆試的話肯定是可以的。因為筆試的話可以讓招聘者知道你大概的能力定位在什麼位置?一些邏輯編程可以測試你的邏輯能力。尤其是在it這個行業,邏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說你是一個已經有工作經驗的人。其實筆試就沒有那麼重要了。這時候看中的一般差不多就是你曾經的項目經歷。
如果說讓你做一些項目上的,比如說項目架構了這種的,你可以拒絕回答。因為我之前就有聽到過說招聘產品經理,讓他去設計一個產品的。結果這個公司就是通過一直招聘產品經理。然後讓產品經理去設計產品相關的功能,最後再把這些所有求職者的產品相關的思維組合到一起。
雖然說這總公司是很少的,但是也不排除是有隻通過這種方式來滿足產品需要的。
所以解釋的時候可以大概的寫一個思路代碼的流程,但是可以不用全部都寫。
2.上機測試
我覺得這個確切的來說是有一點過分的。像這種上機考試的話,肯定他是需要一個比較完整的項目。但是這種項目誰都不知道是他們公司需要,還是讓他僅僅是為了做測試。所以像這種事情完全可以直接拒絕。
在這里大概說明一下。 找工作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如果說是你無法接受這個公司相關的制度,或者說是相關的流程。其實你可以趁早放棄這種公司的,不然的話即使是你筆試面試都過啦,你到公司之後也會因為你自己的價值觀跟企業的文化匹配不到一起。遲早還是要辭職的,所以你要慎重考慮。
其實面試的時候筆試和機試都是it的正常流程,但是在國內被玩爛了,面試和機試過程中,會有公司內遇到的問題做為面試內容的,也許是個人也許是公司,讓你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子的都是垃圾
作為一個老程序員,關於程序員面試的話題,非常有意思,特別有的聊。其實在 IT 界面,有兩個不算公開的秘密,也就是兩個不成文的習慣或者規定吧,關於面試的。
讓老程序員做筆試題是一種侮辱
很多程序員,尤其是有經驗的程序員,去面試的時候,尤其是去小公司面試的時候,如果對方給你出了一套筆試題,很多程序員會說: 我轉頭就走,這是對我經驗水平的侮辱 。
你們是不是感覺很吃驚,還有這種道理?確實是,我有一次去一個創業公司面試,對方給我出了一套筆試題,我做完了,面試完回去跟一些同事聊筆試題的事,他們會驚訝的說:你竟然把筆試題做了?你是有經驗的程序員,不應該經過筆試的,直接面試就行,筆試是一種侮辱。那是我才發現,好多程序員都這么認為的。
但是,我感覺這是一種病態思維,你既然去面試,其實筆試也是面試的一種,你去大公司比如 BAT 這樣的公司的時候,也會有筆試,而且層層面試好幾輪,你都能忍,一些小公司給你出筆試題,你竟然受不了?公司用什麼方式來面試你,是公司的選擇和考量,當然了,面試是一種雙向選擇,如果你感覺是侮辱,當然可以選擇不面了,這是雙方面試的權利。
但是,我感覺筆試是一種正常的流程,跟有沒有經驗沒有關系。有經驗了,你筆試你確定能過么?
很多程序員都不會選擇上機測試
還有一種就是面對上機做題的面試,很多程序員都不喜歡,其實我也不喜歡的,大部分程序員好像遇到上機面試的情況,也是選擇扭頭就走。
其實,我感覺上機測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是有條件的,那就是上機做題,可以做演算法題,這種方式我能接受。
有一次我去面試,他讓我上機做題,竟然跟我說用 Android 寫個什麼功能,什麼模塊,簡直了,這種題怎麼做?直接去實現功能模塊,寫其中的一個點,我都不熟悉需求,也不熟悉功能模塊,上來就寫,怎麼做?沒法弄。我直接就走了。
演算法題屬於比較明確的東西,上機做兩道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你問上機做題的這樣面試的公司多嗎?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不多,我工作這么多年,面試了很多公司,只遇到過兩家。
我是負責我們公司技術面試的,機試環節必不可少。題目不會很難主要是考核程序員的感覺,只有有感覺的程序員才能寫好大程序,這很關鍵。
這主要看做什麼了,我最頭疼的是拿一個構架來靠你函數命令。我都是自己寫數學模型和函數。我哪知道這個構架的函數名?
務實啊,說明人要的是能實乾的程序猿,沒什麼奇怪。面試需求很明確,要會乾的。找領導才找會說的。剛畢業面試的時候遇見過這種機試,程序猿這行算是工科,靠技術吃飯,面試動手實戰是正常的。
支持,不然很多水逼,劃水貨太多了
這樣的公司會存在
基於以下4個原因:
1 面試的人很多,不想花過多的時間去篩選。這樣做題,可以快速過濾一些濫竽充數的人
2 通過合理的上機操作,有針對性地找合適的人,匹配的人也能快速完成上機操作
3 標准,對面試者統一對待,以免主觀原因造成誤判
4 面試者的配合度,一般看到機試,有人就會直接退出。(我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直接走)
以上4個原因,都是較為正式的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行,面試官無法正確篩選簡歷,面試官無法從面試中獲取想要的信息並加以判斷。
基於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我會選擇直接走的原因,面試官能力不行,表示公司對此招聘的用功不足,該公司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重視此次招聘。即使入職,收到的待遇不會重視,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前景壓在一個不會重視你成果的公司上。
B. 你怎麼看待程序員這個職業
說到程序員
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
木訥
不怎麼說話
比較理性
不解風情
有的看起來還傻呼呼的
最重要的一點都是單身狗
然而。我作為一名程序員
我看待程序員的角度就不痛了
在我的眼裡。。
程序員。是聰明的
至少有邏輯有條理
雖然經常和產品干假
但不代表我們是蠻不講理的
因為改一次需求我們要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精力。
我接觸過的程序員基本都是內騷。有的是風騷,還有的是內外兼騷
不認識的時候感覺都很正經
但是認識後
一個比一個風趣
一個比一個幽默
程序員不會說話
一般都是一些特定場合
一般也都是指對女的
因為程序員比較少和女的接觸
所以感覺不知道怎麼和女的交流
就造成了不說話的印象
哎。。
這可不能怪我們
實在是工作中接觸的女性實在不多
程序員單身。。
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久了
感覺身邊都是結婚的
要不然也都是也對象呃呃呃無論新老員工。無論應屆還是非應屆
只能說相對單身的會多一點。但是這個現象在慢慢的減少
畢竟程序員的隊伍在慢慢壯大
好了其他不多說。。
來幾段段子,該上班了。
段子集錦
程序猿問科比:「你為什麼這么成功?」科比:「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是什麼樣子嗎?」程序猿:「知道,一般那個時候我還在寫代碼,怎麼了?」科比:「額…….」
【程序員被提bug之後的反應】1.怎麼可能;2.在我這是好的,不信你來看看;3.真是奇怪,剛剛還好好的;4.肯定是數據問題;5.你清下緩存試試;6.重啟下電腦試試;7.你裝的什麼版本的類庫(jdk)8.這誰寫的代碼;9.尼瑪怎麼還在用360安全瀏覽器; 10.用戶不會像你這么操作的。
一女同學在食堂吃飯時,一程序猿湊到旁邊,「同學,我能和你說話不,我已經一個月沒和女生說話了。
一程序員去面試,面試官問:「你畢業才兩年,這三年工作經驗是怎麼來的?!」程序員答:「加班。」
程序員的讀書歷程:x 語言入門—> x 語言應用實踐—> x 語言高階編程—> x 語言的科學與藝術—>編程之美—>編程之道—>編程之禪—>頸椎病康復指南。
人艱不催。。
C. C語言編程題沒有思路怎麼辦
C語言編程題沒有思路:先對問題進行分析,心裡大體有個演算法來解決,然後再開始一步步編寫程序,如果想不好,可以先畫畫結構圖,當然這是對編程題。對填空題就得先了解程序的用途,然後看代碼中缺少的內容了。
程序就是讀取文件到數組,再將數組進行排序,最後寫入文件。讀寫文件流程:fopen獲取文件流(根據讀寫需求,選擇參數,使用完必須調用fclose函數關閉),fscanf讀取文件內容,fseek控制文件流指針,fprintf寫入文件。選擇排序:每個循環周期選出一個最值,交換一次。
主要特點
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語言,它有著清晰的層次,可按照模塊的方式對程序進行編寫,十分有利於程序的調試,且c語言的處理和表現能力都非常的強大,依靠非常全面的運算符和多樣的數據類型,可以輕易完成各種數據結構的構建,通過指針類型更可對內存直接定址以及對硬體進行直接操作,因此既能夠用於開發系統程序,也可用於開發應用軟體。
D. 怎樣看待程序員這份工作
你印象中的程序員是什麼樣子?
談起程序員大家最直觀的印象是穿著格子衫,就會對著電腦,常常幾個小時,經常熬夜工作敲代碼!而且程序員在大多數人的心裡都是非常好的職業,工資非常高,敲代碼的樣子也非常酷。其實,很多人都不清楚程序員具體是做什麼的,就連程序員的家人也不一定能理解,網上經常有人調侃評價程序員一點樂趣都沒有,急的人頭發都掉了。你會給父母講講你目前的工作嗎?他們是否了解你的工作?
新興行業里很多工作大家都不是特別的理解,有些人覺得程序員跟一些宅男的標簽掛鉤,父母理解程序員到底是一個也有說你是修電腦的,可能家人們會最擔心他們的對象問題,也許家人看不懂程序員的工作究竟是在做什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來從事這個行業呢?你眼中的好工作,家人眼中的好工作,我眼中的好工作,各有不同。一行行代碼是虛擬世界的基礎語言,盡管家人讀不懂,那些字元就是他們的快樂所在了。
「每天除了修改bug,就是在修改bug的路上」「寫不完的代碼和吃不完的泡麵」老一輩兒的人根本就不懂這是怎樣一個職業,在他們眼中,這就是一個高薪,這就是一個文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只不過是他們不太懂程序員每天都要幹啥。經常打電話詢問永遠離不開那一句「有沒有下班」,畢竟在家人的心中,孩子的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只希望他們能按時下班吧,按時吃飯,不要太熬夜,薪水多少不重要,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程序員我的了解也不是特別多,因為編程語言看起來太復雜了。以前感覺他們真的是好神秘,是一個賺錢特別多的崗位,特別是大廠的程序員們特別的不好進。每一項外表光鮮亮麗工作,離不開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程序員也不例外,而且比我們想像的還辛苦。其實,每一份工作都值得被尊重,他們保持著一份對工作的熱愛,我覺得作為家人應該支持他們工作才對。對此你怎麼看待程序員這份職業呢?在我看來,東方的程序員如何看待西方同行是一個有趣並且重要的問題。
通常認為東方國家(印度/中國/菲律賓)是為西方國家提供外包服務(美國和歐洲)的。
即使IT的領軍企業也是如此。他們從學院里招聘畢業生並把他們訓練成機器人。最悲哀的莫過於,他們的薪資相對其他行業而言相對較高,因此沒有人願意從這些公司離開。在印度,幾乎沒有IT公司會招聘真正有才能的人。
E. java程序員面試時被問到:如何在j2ee項目中處理高並發量訪問 該怎麼回答 請仔細看題干再回答
盡量使用緩存,包括用戶緩存,信息緩存等,多花點內存來做緩存,可以大量減少與資料庫的交互,提高性能。
F. 編程究竟難在哪
1. 難在思路的構建
你學了很多語法,很多 API,但是當給你一個實際問題,讓你通過編程實現,不是簡單地羅列 API 即可完成,而是需要你對問題進行分析,理清解決問題的邏輯,然後再通過各種演算法、數據結構和 API 等進行編程實現。
2. 做出來容易,做好難
當你解決了思路構建的難點,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你是否使用的最好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做出來容易,做好難。
寫的程序能夠解決問題且沒有 bug 是基本要求。這里的做好不是指功能正確,而是寫的程序容易理解,能夠很容易讓其他接手的程序員(水平不差)看懂為什麼這么寫。
正確是現在怎麼寫不會挖坑害將來的人,現在怎麼寫能讓別人1年後看你代碼時候不可能理解錯你現在的意圖,現在怎麼寫能在別人將來犯錯的時候提示他你錯了。
編程是給未來的未知人講故事,你無法知道將來這個人是誰,他都懂什麼,他經歷過什麼,這個系統將來已經是什麼樣子了。我們需要在這種無知,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做決定,從千萬種把這件事做出來的方法里,選出你覺得最能把這個故事給講好的那種方式,把故事寫下來。
編程是一種溝通,用程序跨越時空之溝通則是一門屬於程序員的特有的藝術 —— 阿萊克西斯
3. 規范性好,有良好的可擴展性
並且程序的可擴展性,規范性高,後期維護難度小。整體功能實現的過程中,各種情況考慮規范。其實學習編程和學習其他內容一樣,沒有什麼太大差別。心態放好,用對方法,你就能夠學好。重要的是學知識的人是什麼樣子,而不是學的是什麼。
在這給你一些學習編程的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1. 讓編程成為一個習慣
想要培養一項技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並成為我們的愛好。其實說白了,就是讓這個愛好成為一個習慣,一天不去做這件事情,都會覺得少了什麼。在不知不覺中,這個習慣會像滾雪球一樣積累起來。
對我來說,養成這種習慣首先就是要對「拖延症」說不。比如,你想鍛煉下自己的寫作能力時,但是沒有好看的本子,沒有好的靈感,沒有安靜的環境....總之就是找各種理由一拖再拖,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為自己設定一下,每周拿出幾天,每天拿出幾個小時,編程學習就這樣慢慢步入正軌。
2. 將每天的學習過程拆分成小塊
對待編程學習,我們沒必要像健身狂人那樣一口氣做到筋疲力盡。與其直接編程2小時,我們完全可以先做40分鍾、然後休息5分鍾,整個過程重復4次。很明顯。
G. 什麼是程序員編程中的老大難問題
上周,我發起了一個「程序員編程中的老大難問題」的投票,主要是基於最近Quora上的跟帖討論。根據大家的反響和投票結果,有一項投票遙遙領先,穩居第一——對於軟體開發人員來說,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命名(例如:給變數,類,函數和過程命名等等)。
對於這個結果,我多少有點意外,因為作為一個多年的開發人員,我不會投給這一項(我想我會投給「修改或維護別人的代碼」)。但是真正讓我驚訝的是,看起來好像不怎麼重要的命名居然排列第一,跟期待的結果實在差太遠了。下面是投票結果的分布圖。
該結果是來自Quora問答網站和更早的Ubuntu論壇跟帖的4500個開發者的投票。「如何命名」一項的選票幾乎是其它八項的投票結果的總和,哇!
的確,這些基於自我篩選的群體的投票結果是完全不科學的。但是我認為這個結果還是有一定意義的,換句話說,如何命名的確是個很棘手的問題,許多非編程人員可能會意識不到。
幾年前在StackExchange社區里對於這個話題剛好有個跟帖,為了強調這一點,我引用了一些內容是關於程序員在編程中對於命名的的痛苦和糾結。
「我確實在編程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在考慮如何命名。」
「我不得不同意命名是一門藝術。」
「如果你想要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命名的確很重要。」
我認為最後一條抓住了部分核心,解釋了命名為什麼會這么難,因為它太重要了。准確的命名可以提高代碼的可讀性,讓人容易理解,方便調試,也給以後修改和維護你的代碼的人帶來方便。一旦開始做了,很快你會發現要想出一個簡潔又准確的名字沒那麼容易。就像Jeff Atwood 所寫的:
「想出好的命名的確很難,但是有難的道理,因為好的命名需要只用一兩個單詞出表達你的根本意思。」
而且,許多人認為,正確的命名能幫你寫出好的代碼。如果不能為一個變數或者函數想出一個清晰又簡潔的名字,那可能是你的代碼有問題。那樣的話,你就得考慮重寫或者進行代碼重構了。
H. 你怎麼看待滿嘴高並發,編碼能力卻稀鬆平常的程序員
我是搬磚哥我來回答。
高並發的核心原理,是網路io的事件處理機制,就細節來說,一些重要環節,比如協議的斷包組包處理,還是比較復雜的,但就大部分的面試和日常工作來說,做到切實理解reactor機制的核心,就差不多了。關於高並發,可以多看下陳碩的那本書。
關鍵問題在於如果編程能力很稀鬆,那麼問題很大,簡單說交給一個任務,或者解決一個問題,動手能力弱的話,可能會久搞不定,還容易出錯。對於開發崗位來說,現在公司不論大小,日常工作不會有特大難度或規模的開發,換句話說誰的基本功更過硬,誰的任務往往完成的又快又好。
動手能力弱有個特別簡單直接的改進方法,就是刷leetcode之類,把代碼先寫起來。不論什麼語言,先多寫,寫的多了自然不會稀鬆。
然後從簡單面向對象到最基礎的兩三個設計模式,串列到並行,結合自己的編程語言,把語言的特性逐漸吃透,過程也是和刷題一樣,寫代碼不斷加深印象。包括學一門新的編程語言也是如此。
對大多數人來說,達到編程高手都不容易,但達到合格員工完全可以的,付出夠的努力即可,好腦子不如爛筆頭。
滿嘴高並發的前提是真的要接觸過高並發系統,或者目前正在負責的就是高並發系統。
如果壓根就沒有接觸過高並發系統,或者連百萬級用戶的系統都沒負責過,就不要談高並發。因為,99%的程序員都接觸不到高並發系統。
高並發這個詞語對於我,或者說對於我的項目組一點不陌生,因為我們做的是真正的高並發系統,當 然不是那麼的「高」,算是一般高並發吧!集群的QPS在15萬左右。
高並發系統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高」的傾斜性。 根據「二八」原則,80%的請求都發生在20%的時間內 。也就是說,系統只有在20%的時間面臨高並發請求,其餘時間並非高並發請求。而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做好系統的彈性擴容伸縮。我們可以根據前置負載均衡器的QPS(SLB)、CPU等指標彈性的擴容或者收縮機器。這樣,當請求量大的時候,我們就自動擴容更多的機器來處理請求,當請求少的時候,我們就收縮機器,降低成本。
總之,高並發系統所涉及到技術是非常復雜的。 如果想侃侃而談高並發概念,必須要親身實戰過高並發業務 。通過高並發業務的實操,我們能更深的理解高並發的精髓。至於,編碼...我覺得是最底層的工作,只要思路清楚,寫代碼就是個體力活。
面試造航母,工作擰螺絲
給我第一感覺是這人可能培訓班出來的,因為培訓班天天拿這些來忽悠人,90%以上的的公司都沒什麼高並發,說這些無非顯得自己很牛逼,我對這種人都笑笑而已,同行之間都知根知底,忽悠外行吧!
高並發怎麼做?把別人寫好的框架,多配置幾個線程,內部代碼基本還是單線程處理邏輯,最多做個互斥鎖,遇到高並發就選擇非並發的伺服器或者組件來避開,然後數據分發給多線程。
現在有多少人自己寫並發的?很少了
不會高並發。
自己寫了個框架,2000一年的入門伺服器。可能也就只能頂幾百並發吧。然後拿去做了個項目,後來法律出來了,停了不做了。
不過如果從技術角度看,要15萬的並發,快速的做法就是上硬體負載均衡。然後堆伺服器,數據直接進內存資料庫,後台慢慢進關系資料庫。
畢竟我這邊就一個人,短時間要上大並發,還是用設備頂省事。
背的面試題唄。
現在招聘,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招聘,一看學歷是否符合,二看面試題背的是不是6。
至於寫普通代碼的能力,who cares ,反正進去是上螺絲。
張嘴就來高並發,一開始是由培訓班帶來的風氣,他們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吸引生源,後來慢慢的就轉變成面試內容,90%的應用開發都沒有高並發
我很少會說高並發,但是我會經常說並發編程,兩個概念。高並發涉及到的知識點太多了,不光是並發編程這一塊。而且一般公司也用不到高並發。不過並發編程就不一樣了,並發編程還是很多項目會用到的。所以,切合實際,可以從並發編程入手。
都是為了找工作,沒啥好說啊!只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