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頭發的程序員,會影響工作和求職嗎
只要形象正直,看起來干凈利落,談吐有風度,對自己有自信,長發短發影響倒不是很大。我面試前端的時候經常被叫先生,因為我是超短發。面試官發現叫錯後一般會道歉,哈哈一笑帶過就好。暫時沒有因為外貌或穿衣打扮被拒的經歷,看重的還是你會不會幹活,畢竟我們程序員大部分時間還是呆在辦公室面對電腦,接待客戶拿需求那些就讓我們可愛的產品經理去吧。
不會,我們公司有個程序猿辮子還要長點,入職的時候都是穿拖鞋去的,老闆頭發比我還長。無所謂……這個真無所謂,可能國企會在乎這個,正常的互聯網企業不存在的,特別是游戲公司,說真的,你要弄得特陽光,或者西裝革履的,反而有點格格不入,至少我誠實的說,我可能會有點偏見,可能算「反向」歧視吧,當然我這個心態也不太好,最好怎麼穿怎麼打扮都行。「穿得越隨意越牛」,這話明說出來就很傻逼,但我們很多人心裡隱隱就是這么想的。當然,你要是特別隨性,最好有相應的實力,不然就真有點傻逼了。按你舒服的來吧,要是公司接受不了,你自己待著也難受,早晚因為「價值觀不符」開除。
⑵ 世界最著名的黑客
李納斯·托沃茲(Linus Torvalds)
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序員、黑客。Linux內核的發明人及該計劃的合作者。托瓦茲利用個人時間及器材創造出了這套當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統內核之一。使自由軟體從產業思想運動演變成為市場商業運動,從此改變了軟體產業,乃至IT產業的面貌。
查德·斯托曼
個人簡介:
圈內頭銜:無 (毫不隱藏!)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工作。當時他是哈佛大學的一名本科生。後來,斯托曼創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打破了軟體是私有財產的概念。
第一次接觸計算機:1969年在IBM 紐約科學中心,時值16歲。
自己獨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紀 80年代, 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繼續在其中的一個辦公室工作。在那裡他創造了一個新的操作系統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縮寫。
鮮為人知的事實:曾獲得麥克阿瑟基金24萬美元天才獎。
五短身材,不修邊幅,過肩長發,連鬢鬍子,時髦的半袖沙灘上裝,一副披頭士的打扮。看起來象現代都市裡的野人。 如果他將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頂圓形寬邊帽子,有如繪畫作品中環繞聖像頭上的光環。一眨眼的功夫,他又變成聖經中的耶穌基督的樣子,散發著先知般的威嚴和力量。野人與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軟體的精神領袖理查德·斯托爾曼的雙重屬性:他既是當今專有(私有)商業軟體領域野蠻的顛覆者,又是無數程序員和用戶心目中神聖的自由之神。
在他的理論下,用戶彼此拷貝軟體不但不是"盜版",而是體現了人類天性的互助美德。對斯托爾曼來說,自由是根本,用戶可自由共享軟體成果,隨便拷貝和修改代碼。他說:"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說:'只要你保證不拷貝給其他人用的話,我就把這些寶貝拷貝給你。'其實,這樣的人才是魔鬼;而誘人當魔鬼的,則是賣高價軟體的人。"可以斷定,進入世紀末,軟體業發生的最大變革就是自由軟體的全面復興。在自由軟體的浪潮下,軟體業的商業模式將脫胎換骨,從賣程序代碼為中心,轉化為以服務為中心。
作為今天的一名電腦用戶,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為他復制一份受版權保護的程序,你不應當拒絕,合作精神比版權更重要。而且,這種合作不應只在地下進行,每個人都應該以此為榮,公開自己的誠實生活,對所有私有軟體說"不"。
你應該可以公開、自由地與其他軟體使用者合作,你有權了解軟體的工作原理,並將其傳授給你的學生,當軟體發生問題時你完全可以僱用你所喜愛的程序員對它進行修改。你理應得到自由的軟體。"
有人說,斯托爾曼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偉大,軟體寫得最多的程序設計師。但是,斯托爾曼真正的力量,還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賞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約翰·德拉浦
圈內頭銜: Cap'n Crunch(嘎吱上尉)
主要成就:發現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長"牌的)麥片盒裡作為獎品的哨子(向電話話筒吹聲)可以免費打(長途)電話。Cap'n Crunch 給幾代黑客引入了"盜用電話線路"打(長途)電話的輝煌思想。
第一次接觸計算機:青少年時期,試圖使投幣式公用電話確信得到他的硬幣和接通他的電話。
自己獨特的工具: 嘎吱嘎吱船長牌的麥片盒裡的玩具口哨,能夠產生2600 赫茲的音調,這是(讓電話系統)開啟一個(電話)呼出的藍匣子(用這種裝置侵入電話系統),用戶就也可以免費地打(長途)電話。 (隨後的奧斯卡梅耶韋納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獲得電話飛客們的青睞)
1943年出生於美國鄉村的德拉浦,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反叛性格,這樣的性格決定了日後他那特立獨行的駭客面目。不過盡管他的個性孤辟,但是他卻擁有了一個異常發達的大腦,這使他常常可以比別人更快地獲得新的知識。上世紀60年代初期,德拉浦開始接觸到計算機這個新生的事物,盡管當時的計算機還只是個龐大、繁雜、呆板的傢伙,但是這已經足以令德拉浦迷戀得如痴如醉了。
1968年正在服兵役的德拉浦參加了著名的越南戰爭,由於他與眾不同的性格及糟糕的表現,他在越南戰場僅執行一次任務後就被美國空軍體面地開除。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使他及時地從越南戰場上返回了美國,使他能夠繼續投身到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之中。
回到國內之後他很快就陷入到了一個深淵之中,這就是對當時的電話系統瘋狂地鑽研。當時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實現了一項被稱為"長途直撥"(DDD,Direct Long Distance Dialing)的革命性的新設想。DDD允許用戶不經幫助就能在家庭電話機上撥打一組數字來連接遙遠的城市或大陸,一連串快速的、可聽見的音調向系統發出交換信息和費用信息,從而可以自動產生連接而無需接線員的介入。德拉浦對此表現出來了極大的興趣,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場革命或者運動都需要一個理論家,需要一份綱領性的文獻,起到真正的"畫龍點睛"的神效。除了架構極具思辯力和邏輯性的理論體系,更需要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嚮往,為同行者的士氣傳遞極具煽動性的烈焰。目前,這場正在顛覆軟體業傳統商業模式的自由軟體運動也不例外。自由軟體精神領袖當然是理查德·斯托爾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脫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爾曼缺乏著書立作的能力。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脫穎而出,擔當了這個角色。如今,他已經成為開放源代碼運動(脫胎於自由軟體運動)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論家,不可動搖。
在自由軟體啟蒙階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筆呼嘯而出,其核心著作被業界成為"五部曲":《黑客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鍋爐》(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軟體運動中的地位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而用黑客們的話說,這是"黑客藏經閣"的第一個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正好就是黑客文化發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爾曼發動自由軟體運動的大本營。但雷蒙德從小就跟隨父母在世界各地東奔西走,13歲之前已經忘掉了兩種語言。1971年,他回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76年起開始接觸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個開放源代碼軟體項目。雷蒙德不是光說不練的筆桿子,他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曾經為EMACS編輯器作出貢獻。雷蒙德還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編輯了《新黑客字典》。從此對黑客文化著迷,成為黑客部落的歷史學家和黑客文化的學者,1996年寫成了《黑客道簡史》。他開始把自己定位於人類學家:"人類學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及整個社會,研究人類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隨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人類如何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等。我考慮最多的是有關計算機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於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們的高超技術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縮寫,ESR作為黑客代號。
雷蒙管理著30多個開源軟體以及10多個主要的FAQ。他還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還曾經為EMACS編輯器的發展作出貢獻。雷蒙還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對開放源代碼運動影響很大,這亦即是著名的林納斯定律。
1997年以後,雷蒙成為了開放源代碼運動的主要理論家,以及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他還擔任了開放源代碼運動對媒體、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並曾經到過六大洲的15個國家進行演說。他的話經常被主流媒體所引用,並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認為,1998年Mozilla的發布主要歸功於他。大多數黑客和主流觀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將開放源代碼的理念成功地帶到了華爾街。但是也有批評他的聲音:有一些黑客認為他利用這些機會為自己打廣告,而他對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軟體基金會的理想主義所進行的批評,以及所採取的更務實、更符合市場口味的線路,也曾經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對立。
雷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對科幻小說十分感興趣,是一名出色的業餘音樂家,還是空手道黑帶選手。他堅持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中關於公民持槍械的自由,並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對,但他自己卻十分喜歡和人爭辯該議題。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場革命或者運動都需要一個理論家,需要一份綱領性的文獻,起到真正的"畫龍點睛"的神效。除了架構極具思辯力和邏輯性的理論體系,更需要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嚮往,為同行者的士氣傳遞極具煽動性的烈焰。目前,這場正在顛覆軟體業傳統商業模式的自由軟體運動也不例外。自由軟體精神領袖當然是理查德·斯托爾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脫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爾曼缺乏著書立作的能力。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脫穎而出,擔當了這個角色。如今,他已經成為開放源代碼運動(脫胎於自由軟體運動)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論家,不可動搖。
在自由軟體啟蒙階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筆呼嘯而出,其核心著作被業界成為"五部曲":《黑客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鍋爐》(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軟體運動中的地位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而用黑客們的話說,這是"黑客藏經閣"的第一個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正好就是黑客文化發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爾曼發動自由軟體運動的大本營。但雷蒙德從小就跟隨父母在世界各地東奔西走,13歲之前已經忘掉了兩種語言。1971年,他回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76年起開始接觸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個開放源代碼軟體項目。雷蒙德不是光說不練的筆桿子,他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曾經為EMACS編輯器作出貢獻。雷蒙德還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編輯了《新黑客字典》。從此對黑客文化著迷,成為黑客部落的歷史學家和黑客文化的學者,1996年寫成了《黑客道簡史》。他開始把自己定位於人類學家:"人類學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及整個社會,研究人類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隨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人類如何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等。我考慮最多的是有關計算機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於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們的高超技術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縮寫,ESR作為黑客代號。
雷蒙管理著30多個開源軟體以及10多個主要的FAQ。他還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還曾經為EMACS編輯器的發展作出貢獻。雷蒙還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對開放源代碼運動影響很大,這亦即是著名的林納斯定律。
1997年以後,雷蒙成為了開放源代碼運動的主要理論家,以及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他還擔任了開放源代碼運動對媒體、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並曾經到過六大洲的15個國家進行演說。他的話經常被主流媒體所引用,並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認為,1998年Mozilla的發布主要歸功於他。大多數黑客和主流觀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將開放源代碼的理念成功地帶到了華爾街。但是也有批評他的聲音:有一些黑客認為他利用這些機會為自己打廣告,而他對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軟體基金會的理想主義所進行的批評,以及所採取的更務實、更符合市場口味的線路,也曾經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對立。
雷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對科幻小說十分感興趣,是一名出色的業餘音樂家,還是空手道黑帶選手。他堅持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中關於公民持槍械的自由,並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對,但他自己卻十分喜歡和人爭辯該議題。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場革命或者運動都需要一個理論家,需要一份綱領性的文獻,起到真正的"畫龍點睛"的神效。除了架構極具思辯力和邏輯性的理論體系,更需要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嚮往,為同行者的士氣傳遞極具煽動性的烈焰。目前,這場正在顛覆軟體業傳統商業模式的自由軟體運動也不例外。自由軟體精神領袖當然是理查德·斯托爾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脫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爾曼缺乏著書立作的能力。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脫穎而出,擔當了這個角色。如今,他已經成為開放源代碼運動(脫胎於自由軟體運動)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論家,不可動搖。
在自由軟體啟蒙階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筆呼嘯而出,其核心著作被業界成為"五部曲":《黑客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鍋爐》(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軟體運動中的地位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而用黑客們的話說,這是"黑客藏經閣"的第一個收藏。
1957年,雷蒙德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正好就是黑客文化發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爾曼發動自由軟體運動的大本營。但雷蒙德從小就跟隨父母在世界各地東奔西走,13歲之前已經忘掉了兩種語言。1971年,他回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76年起開始接觸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個開放源代碼軟體項目。雷蒙德不是光說不練的筆桿子,他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曾經為EMACS編輯器作出貢獻。雷蒙德還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1990年,他編輯了《新黑客字典》。從此對黑客文化著迷,成為黑客部落的歷史學家和黑客文化的學者,1996年寫成了《黑客道簡史》。他開始把自己定位於人類學家:"人類學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及整個社會,研究人類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隨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人類如何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等。我考慮最多的是有關計算機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於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們的高超技術和程序。"
他以他姓名的縮寫,ESR作為黑客代號。
雷蒙管理著30多個開源軟體以及10多個主要的FAQ。他還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編程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還曾經為EMACS編輯器的發展作出貢獻。雷蒙還是Fetchmail程序的作者。
雷蒙的名言,「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對開放源代碼運動影響很大,這亦即是著名的林納斯定律。
1997年以後,雷蒙成為了開放源代碼運動的主要理論家,以及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他還擔任了開放源代碼運動對媒體、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並曾經到過六大洲的15個國家進行演說。他的話經常被主流媒體所引用,並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
雷蒙的策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認為,1998年Mozilla的發布主要歸功於他。大多數黑客和主流觀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將開放源代碼的理念成功地帶到了華爾街。但是也有批評他的聲音:有一些黑客認為他利用這些機會為自己打廣告,而他對理查德·斯托曼和自由軟體基金會的理想主義所進行的批評,以及所採取的更務實、更符合市場口味的線路,也曾經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對立。
雷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對科幻小說十分感興趣,是一名出色的業餘音樂家,還是空手道黑帶選手。他堅持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中關於公民持槍械的自由,並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對,但他自己卻十分喜歡和人爭辯該議題。
⑶ 世界第一黑客
凱文·米特尼克 不解釋
凱文·米特尼克被稱為世界上「頭號電腦黑客」。這位「著名人物」在2012年時49歲。其實他的技術也許並不是黑客中最好的,甚至相當多的黑客們都反感他,認為他是只會用攻擊、不懂技術的攻擊狂,但是其黑客經歷的傳奇性足以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也使得所有網路安全人員丟盡面子。 凱文米特尼克
在米特尼克很小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母親生活,從小就形成了孤僻倔強的性格。70年代末期,米特尼克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迷上了無線電技術,並且很快成為了這方面的高手。後來他很快對社區「小學生俱樂部」里的一台電腦著了迷,並在此處學到了高超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直到有一天,老師們發現他用本校的計算機闖入其它學校的網路系統,他因此不得不退學了。美國的一些社區里提供電腦網路服務,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區網路中,家庭電腦不僅和企業、大學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門相通。當然這些電腦領地之門都會有密碼的。這時,一個異乎尋常的大膽的計劃在米特尼克腦中形成了。此後,他以遠遠超出其年齡的耐心和毅力,試圖破解美國高級軍事密碼。不久,只有15歲的米特闖入了「北美空中防護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主機同時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然後又悄然無息的溜了出來。這成為了黑客歷史上一次經典之作。 在成功闖入「北美空中防護指揮系統」之後,米特尼克又把目標轉向了其它的網站。不久之後,他又進入了美國著名的「太平洋電話公司」的通信網路系統。他更改了這家公司的電腦用戶,包括一些知名人士的號碼和通訊地址。結果,太平洋公司不得不作出賠償。太平洋電腦公司開始以為電腦出現了故障,經過相當長時間,發現電腦本身毫無問題,這使他們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系統被入侵了。 這時的米特尼克已經對太平洋公司沒有什麼興趣了。他開始著手攻擊聯邦調查局的網路系統,不久就成功的進入其中。一次米特尼克發現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一名「黑客「,便翻開看,結果令他大吃一驚——這個「黑客」是他自己。後來,米特尼克就對他們不屑一顧起來,正因如此,一次意外,米特尼克被捕了。由於當時網路犯罪很新鮮,法律也沒有先例,法院只有將米特尼克關進了「少年犯管所」。於是米特尼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網路犯罪而入獄的人。但是沒多久,米特尼克就被保釋出來了。他當然不可能改掉以前的壞毛病。脆弱的網路系統對他具有巨大的挑戰。他把攻擊目標轉向大公司。在很短的時間里,他接連進入了美國5家大公司的網路,不斷破壞其網路系統,並造成這些公司的巨額損失。1988年他因非法入侵他人系統而再次入獄。由於重犯,這次他連保釋的機會都沒有了。米特被處一年徒刑,並且被禁止從事電腦網路的工作。等他出獄後,聯邦調查局又收買了米特尼克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誘使米特尼克再次攻擊網站,以便再次把他抓進去。結果——米特尼克竟上鉤了,但畢竟身手不凡,在打入了聯邦調查局的內部後,發現了他們設下的圈套,然後在追捕令發出前就逃離了。通過手中高超的技術,米特尼克在逃跑的過程中,還控制了當地的電腦系統,使得以知道關於追蹤他的一切資料。 後來,聯邦調查局請到了被稱為「美國最出色的電腦安全專家」的日裔美籍計算機專家下村勉。下村勉開始了其漫長而艱難的緝拿米特行動。他費盡周折,馬不停蹄,終於在1995年發現了米特尼克的行蹤,並通知聯邦調查局將其捉獲。1995年2月,米特尼克再次被送上法庭。在法庭上,帶著手銬的米特尼克看著第一次見面的下村勉,由衷地說:「你好呀,下村,我很欽佩你的技術。」這一次,米特尼克被處4年處徒刑。在米特尼克入獄期間,全世界黑客都聯合起來,一致要求釋放米特尼克,並通過為不斷的攻擊各大政府網站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要求。這群黑客甚至還專門制了一個名為「釋放凱文」的網站。1999年米特尼克終於獲准出獄。出獄後他便不斷地在世界各地進行網路安全方面的演講。 許多世界頂級網站,超級公司一聽到黑客這個名詞,便猶如談虎色變般的恐懼。對於黑客的存在,每個網民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喜歡黑客更喜歡做黑客,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能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然而更多的人憎恨黑客,甚至要求國家法律對那些黑客進行嚴懲。就像他一樣當2000年1月21日美國法庭宣布他假釋出獄後,幾乎當今所有依賴電腦和網路的公司、 企業都開始了膽戰心驚的生活,人們害怕他會重操舊業。 那麼此人究竟是誰呢?他就是超級黑客:凱文·米特尼克。 他是第一個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通緝的黑客,走出牢獄之後,他馬上又想插手電筒腦和互聯網。有了他,世界又不平靜了。凱文·米特尼克也許可以算得上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厲害的黑客,他的名聲盛極一時,後隨著入獄而逐漸消退。 凱文·米特尼克是一個黑客,而且是一個頂級黑客。
⑷ 為什麼一些大齡程序員會時不時的感到迷茫
親,關於你的問題,是因為懂得太多,有太多煩心事了,可以放下所有,釋放一下自己,放假一周,在開始
⑸ 程序員干不到40歲
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只有二十多年,所以最老的一批程序員也才四十多歲。因為招生的擴大化和普及化,40歲的程序員數量只有現在年輕人的十分之幾,大部分都是管理型的(少數能力和口才差的成為草根甚至被淘汰)。如果是前端、APP、大數據AI等新興領域,40歲以上的人很少。從技術和身體的角度來說,程序員55、60歲退休是沒有問題的。戰鬥力不會比30歲的人差。學習新技術可能會慢一點,但是經驗可以彌補整體效率。一般來說,稍微過時的技術開發性價比最好。研究表明,程序員的高峰期在50歲左右。參考下圖。我見過一些國外IT公司的高層,幾乎都是大鬍子老頭和中層管理人員,而且都以四五十歲為主。在一些傳統企業,主要的程序員都在四十左右。互聯網類的比較年輕,但還是比國內大。
⑹ 程序員都很宅嗎他們平時都做什麼
別人家的不知道,但是我家的就特別宅,死宅死宅的。只要屋裡有網。他可以兩三天不出去的。
他玩 游戲 特別專一,第一個是刀塔玩了9年。這又開始玩王者榮耀玩了3年。還玩一個什麼跳舞的線。
他還比較邋遢,鬍子長了,不告訴他他都不刮。最大的愛好就是個吃貨一枚。總是說冷笑話,他講的笑話不太 搞笑 。我都不笑。
給他買衣服喜歡休閑運動的棉線那種的。什麼西裝西褲皮鞋緊身褲牛仔褲等等他是一概不穿的。運動鞋。對那種大頭黃色的鞋像軍綠鞋情有獨鍾。喜歡唱歌,喜歡聲入人心。和蒙面歌王。喜歡羅大佑,張國榮。
說話是一針見血,要不就不說。不說人家是是非非。在外面吃到好吃的下次也是帶我去吃,不貪便宜。
都說處女座的人比較愛干凈,可是他我是沒看出來。拿啥丟啥,也不幹凈。總是磕磕碰碰的。
但是他的確很聰明。智商上挺聰明,但是嘴又不會說不會道的。不會說那些漂亮肉麻的話。讓他說他也不說。試過很多次了。
去我家讓他干什麼活都干,就是眼裡沒活。看不到活。他喜歡動物,就連胖蟑螂他都不打死。直接拿紙給扔出去。喜歡別人家的小孩子。不知道未來自己家的孩子會不會喜歡。
希望我的他以後好好的就可以啦,身體健 健康 康,快快樂樂的就好了。掙多少錢倒是不那麼重要了。。。能在世界上留下的也就是愛了。
程序員有宅的也有不宅的,宅不宅其實和職業無關。
宅的人一般是有一定的收入來源,社交圈子窄或者覺得社交有些吃力,喜歡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或者沉浸在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里,不太願意接觸新的環境和領域。所以這和職業無關,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做銷售的,除了上班會外出基本都是宅在家的。一般來說,銷售這個職業給我影響不可能宅的,但是認識很長時間以後發現,他確實很宅,朋友圈子基本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那麼程序員一般都在做什麼呢?
首先肯定是在做工作上事的,程序員的工作其實很枯燥的,一直不停的編碼,不停的測試。工作任務也緊張,而且有些時候中間要是間斷了會很影響效率,所以經常性的加班,也有回家繼續完成的。還有工作量小的時候,程序員們有部分也會接一些私活貼補家用或者提升自己,私活當然不能在公司完成,所以回家也會繼續編碼。
同時也許是長時間的接觸各種代碼,我所認識的程序員中喜歡玩 游戲 的很少,只有10%的比列沒事會玩 游戲 。我問過其中一個,他的回答是:這些都是只是數據而已,偶爾放鬆還行。但是沉迷 游戲 之後,他只會想辦法掃描漏洞,因為這樣比慢慢玩提升的更快。
然後因為程序員的工作原因,會經常接觸到網路上的龐大的信息,也有很多程序員會開發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程序或網站,有的是純興趣使用,也有用來獲利使用的。也有一些會開始做一些理財產品,比如:比特幣最開始都是在程序員手中的。各中職業都有各種職業的圈子,而很多信息最開始的傳播,都是從相關職業圈子開始的。
最後,程序員們最喜歡做的事當然就是休息、陪陪家人、放鬆放鬆和做自己愛做事的啊。其實程序員不是「奇珍異獸」,平時做的也和普通一樣,上班、下班、休息。
只能說大多數都很宅,但是也有少數比較喜歡運動,就像我一樣
程序員不是宅,是忙,沒太多時間逛街看電影,因為一個程序的編寫需要很多時間,而程序的更新換代很快,一般客戶給的時間都很緊,所以程序員只能加班加點的趕,自然就沒有太多時間遊玩了。
程序員很宅,這是一個誤區。
首先,其實只是大多數人把目光注視到程序員身上了,在我認識的很多人中,有的是因為自己性格因素,喜歡安靜,所以很宅,有的是不知道出去能去哪,所以也宅,還有一些剛參加工作,家境也不是很好,囊中羞澀,不得不宅。所以喜歡宅還得看個人的內因和外部環境的外因,而不是一個職業。
接下來再說說程序員這個崗位,大家都知道程序員需要經常加班,996更是常事,所以很多時候都活在工作吃飯睡覺的死循環中拖不得身,這個應該不算宅吧。而偶爾有休息放假的時候,因為精神身體都極度疲憊,整個人都處於提不起精神的狀態,出門?太累了。
是不是每個程序員都是這樣的?並不是如此,我也認識很多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資深程序員,他們不但不宅,每兩天會去健身一次(並不是健身房,而是打球,騎單車,跳繩或其他更豐富多彩的方式),每周會和朋友吃兩到三次飯,天南海北,技術時事,無所不聊,另外至少還有一整天的親子時光。怎麼做到的?效率和合理的時間分配,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將很難獲得提升,因為你忙的連接觸新技術、新架構、新思路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談提高和提升了。
看書,看代碼,玩 游戲 ,理財。這個順序吧。
哎,程序員得罪誰了?就一個工作而已啊,什麼樣的程序員都有,基本都是正常人,程序員是一個工種,不是一種人!
說程序員很宅,這是一個誤區。程序員和教師,警察,司機等一樣,只是一個職業而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你覺得程序員很宅,可能是因為你接觸的是這樣子的,或者從別人的口中聽說是這樣子的,所以在你的心中,就給程序員打了一個比較宅的標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程序員都是這樣子的。況且,除了程序員之外,有其他行業的人,可能也會有比較宅的,也可能有不宅的,這只是每個人的習性而已,並沒有啥職業區分,也沒有啥好壞之分。
看代碼學習,看劇,練練吉他,周末看看家人爬山。一個大齡單身程序員的業餘生活
應該是比較宅的,因為平常做軟體開發的工作,一門心思在相關工作的研究上面,會讓他對人際交往活動變得麻木,不感興趣,從而不喜歡社交活動,因此會很宅
⑺ 求伯君簡介
求伯君,男,1964年11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有「中國第一程序員「之稱。2000年,求伯君當選CCTV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金山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1、求伯君履歷
1964年11月26日出生於浙江新昌縣;
198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專業,後分配到河北省徐水縣石油部物探局的一個儀器廠;
1986年,從儀器廠辭職,加盟北京四通公司;
1987年,調深圳四通公司;
1988年,加入香港金山公司,從事WPS辦公軟體的開發;
1989年,成功開發出WPS1.0,填補了我國中文字處理軟體的空白;同時,求伯君從深圳轉到珠海;
1994年,成立珠海金山電腦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8年,聯想注資,金山重組,求伯君出任副董事長兼總裁;
2000年,求伯君擔任金山股份公司董事長;
2000年底,擔任金山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2011年07月06日,正式公布其退休計劃,副董事長雷軍接任金山公司董事長;
2011年10月24日正式退休。
2、求伯君成就
1995年,獲得珠海市科技重獎特等獎。
2000年,當選CCTV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2001年,當選為2001年度中國IT十大風雲人物。
2008年,入選「2008年度中國游戲產業最具影響力人物」。
2008年,入選「中關村十大創新先鋒」。
2008年,榮獲「2008年度中國游戲行業優秀企業家」殊榮。
2009年,榮獲「2009年度中國游戲產業最具影響力人物」。
2003年12月,獲得GameSpot China 評出的「2003年度游戲新聞人物獎」。
(7)程序員的鬍子擴展閱讀
一、盤古組件失利
求伯君把盤古組件失利的原因歸納為四點:
1、盤古力量分散,沒有發揮WPS當時在字處理領域的領先優勢;
2、沒有沿用WPS這個很有號召力的名稱;
3、盤古自身不夠完善,沒有做到「所見即所得」,完全是DOS版的照搬;
4、剛剛獨立的珠海金山公司沒有銷售經驗。
盤古是香港金山被方正合並後,求伯君脫離方正,自己獨立自主做的第一個軟體。
二、求伯君給WPS的3大法寶
第一,WPS97集文字辦公、電子表格、多媒體演示和圖像處理於一體,而且安裝小巧,不佔用多大內存,不像office安裝程序需要好幾個硬碟。
第二,WPS非常緊湊,讓每一個功能鍵都發揮最大的作用,沒有一個多餘。例如F8是模擬現實,不需要滑鼠也可以操作。
第三,大打民族牌。WPS1.0積累的2000多萬的用戶群是求伯君翻盤的制勝法寶,因為對第一代網民來說,WPS已經不僅僅是一款軟體,而是一種情懷。
⑻ 你印象中的程序員
沒有情調,不懂浪漫,也許這是程序員的一面,但擁有朴實無華的愛是他們的另一面。
我個人感覺印象中的程序員就是,頭頂英年早禿,發際線英年上移(開玩笑的說),其實我朋友做程序員的就會下意識的看我的頭發,說不像啊,其實很多程序員的時毛發濃密的,並不是所有的都聰明絕頂,很多程序員的智慧是「掩蓋」著的!
在網上看到一句關於程序員的話:
我的代碼曾運行在幾千萬用戶的機器上,作為一個程序員,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滿足的呢?如果有,那就是讓這個用戶數量再擴大 10 倍。
我感覺程序員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程序員的雙手是魔術師的雙手。 他們把枯燥無味的代碼變成了豐富多彩的軟體(現在我們使用的健康碼,行程碼)。
程序不是年輕的專利,但是,他屬於年輕……
⑼ 程序員35歲以後都干什麼去了
程序員35歲沖絕以後,會繼續深入研究,轉管理道路或者投身自媒體。
計算機行業,新技術層出不窮,程序員總需要不斷的學習。技術人員分成不同的級別,你會看到P5之後,就有技術崗和管理崗的區分,你可以深挖技術,也可以走管理路線,都有相應的職級匹配。從初級程序員到資深程序員後,還可以成為架構師、技術專家等,當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相信即便在互聯網不景氣的年代,也會有一席之地。
其實國外很多程序員,年紀一大把頭發鬍子都白了,還在做技術開發的,也大有人在。國內現在大的公司也都有很好的程序員發展路線,就算是做技術的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程序員的發展
程序員轉管理也是有一定的優勢的,畢竟大家即便轉管理,基本也離不開互聯網的大圈子。技術人員在深耕某一個領域的技術及業務後,加上對運營、市場相關知識的逐步掌握,進而主導一個產品或者產品條線的工作,成為產品經理也是可以的。
程序員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不錯的,不必擔心35歲以後就完蛋了,但是要為35歲以後做准備。一個人在職場越久,岩哪只要不是不靠譜,應該能力越強,經驗越豐富閱歷多。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很多的資源、人脈,未來的發展空間應散棗姿該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