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清華大學副教授程序員

清華大學副教授程序員

發布時間:2024-02-29 08:14:35

『壹』 目前中國頂級優秀的程序員都有誰

delphij,如果代碼進Linux內核的水平就符合條件,delphij肯定是一個,雖然他寫FreeBSD的,因為我一直覺得FreeBSD代碼比Linux優雅。當然華人里應該不止他一個。不一一列舉了。提到求伯君,怎麼可以沒有CCED的作者朱崇君。不需要多解釋(記得中學時候讀過一本《C語言進階訣竅》,封面一句話讓我著迷,大致意思是:「為什麼有的人學了C語言可以寫出CCED這樣的好程序」。不知道TCPL得日子裡,成功邁出譚爺爺的書就靠它了)。Richard Stallman 我覺得是世界的,跨越國界的,也曾經到過中國,地球人有幾個軟體能不受GNU影響的。求伯君,別說你不知道。回憶坐在386前敲著五筆,用著全匯編寫的WPS(全國都盜版,如果按版權收費,怕財富早就超過微軟了),今天我都還在用WPS,感慨萬千。個人覺得他比,比爾蓋茨牛多了。

『貳』 清華退學博士王垠後來干什麼去了

清華退學博士王垠後來成為了職業軟體工程師。

2012年,以一篇文章《對博士學位說永別》再次退學,至此王垠分別於2005年、2008年、2012年分別從清華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退學。他認為他的「博士生涯」已經幫助他找到了比博士學位更重要的東西 。

2012年結束在Google的實習後發表《王垠:我和Google的故事》。

2012年冬季,加入Coverity,職業軟體工程師。

2013年03月發表《談「P=NP?」》 ,並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存在的,它根本不需要解決。」

2013年11月發表《What's wrong with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Functional Programming》(《面向對象編程和函數式編程的問題出在哪裡》),痛斥對象編程和函數編程弊端。

2014年02月發表《程序員的心理疾病》,認為程序員群體存在心理疾患。

『叄』 你希望未來丈夫的職業是程序員好還是大學教授

我希望未來丈夫他的職業是一名大學老師,因為當一名程序員是非常辛苦的,每天要加班到很晚,而且很費腦力而作為一名大學老師,相對來說會比程序員更加輕松,而且當一名大學老師的話更有一種文化氛圍,所以我希望未來丈夫是一名大學老師。

『肆』 學程序員哪個學校好

學程序員的學校有北京大學。
1、對項目經理負責,負責軟體項目的詳細設計、編碼和內部測試的組織實施,對小型軟體項目兼任系統分析工作,完成分配項目的實施和技術支持工作。2、協助項目經理和相關人員同客戶進行溝通,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3、參與需求調研、項目可行性分析、技術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4、熟悉並熟練掌握交付軟體部開發的軟體項目的相關軟體技術。5、負責向項目經理及時反饋軟體開發中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建議。

『伍』 [高性能計算的三大研究領域]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研究內容

科學計算、海量信息處理與檢索以及正在普及的多核個人計算機是高性能計算的主要研究領域,由於領域的不同,對於高性能計算各自都有不同的研究重點。 美國宇航局(NASA)是超級計算機最大的用戶之一

從起源來看,計算機系統的原始需求來自軍事,如第一台計算機ENIAC是美國軍隊為了計算彈道而投資研製的。在隨後的30年中,計大逗算機主要應用於與國家安全相關的領域,如核武器設計、密碼破譯等。到20世紀70年代末,高性能計算機開始應用於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資本密集型工業。隨後,高性能計算機開始廣泛進入各個行業,協助進行產品設計、用戶分析等等。如醫葯公司使用高性能計算機輔助進行葯物設計,可以大大節省新葯的研發開支; 超市使用高性能計算機分析用戶消費模式,以推出恰當促銷措施等等。在這些領域,更高的計算性能就意味著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競爭優勢。在科學研究領域,數值模擬方法成為現代科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更高的計算性能就意味著更快的科學發現速度。目前,高性能計算技術已成為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就高性能的幾個最重要的應用領域進行介紹。
用高性能計算機解決科學挑戰
許多重要的科學問題非常復雜,需要功能非常強大的計算機來進行數值模擬,這些問題被視作科學上的重大挑戰,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 量子化學、統計力學和相對論物理學;
搜純2. 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
3. 計算流體力學和湍流;
4. 材料設計和超導;
5. 生物學、制葯研究、基因組序列分析、基因工程、蛋白質折疊、酶活動和細胞建模;
6. 葯物、人類骨骼和器官建模;
7. 全球天氣和環境建模。
這些重大世仿咐挑戰問題大多可以看作傳統的高性能計算應用的延伸,其特點是: 大部分是浮點密集型應用程序,並行演算法要求多個並行進程之間進行較為頻繁的通信和同步,而非簡單的多個計算用例之間的並行,因此無法使用多台規模較小的系統來替代一台大規模系統。
這些重大挑戰問題對計算能力的需求遠遠超出了現有的高性能計算機的性能。以量子化學計算為例,需要20T~100Tflops的持續計算能力才能夠對目前進行的實際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在核聚變研究領域,需要20Tflops的持續計算能力才能夠進行全規模的系統模擬。蛋白質折疊的計算需要1Tflops的持續計算速度。另一方面,重大挑戰問題對數據的存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計算生物學為例,進行蛋白質分析時需要使用的一台質譜儀每天就可以產生100GB的數據,50台質譜儀1天就可以產生5TB的數據。
目前,世界上最快IBM BlueGene/L的處理器個數為131072個,Linpack速度為280.6TFlops,達到了其峰值速度的76.5%(2005年11月數據)。但一般並行演算法要比Linpack的通信更加頻繁,訪存局部性也沒有Linpack好,這使得其並行效率相當低,通常僅能達到系統峰值速度的10%,甚至更低。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重大挑戰性的問題,需要研製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這就需要攻克系統結構、軟體工具和並行演算法等多方面的難關:

1. 能耗控制
隨著現代處理器頻率的增加,其功率也大幅度增加,最新處理器的功耗已經超過100W。這使得高性能計算系統本身的耗電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同時由於系統散發的大量熱量,必須在機房中採用大功率的空調系統才能保持系統機房的正常溫度。這兩方面的因素造成系統的整體電能消耗非常巨大,維護成本很高。分析結果表明,未來系統主要的維護成本將來自系統的電能消耗。在研製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時,必須重視系統的能耗問題。
目前有幾種方法來處理系統能耗問題,一是給處理器設定較低的工作電壓,通過並行性來獲得高性能,例如BlueGene/L處理器的工作頻率僅有700Mhz,因此單個內核的處理能力遠遠低於其他高頻率的處理器。但BlueGene/L通過大量的處理器來彌補單個處理器能力的不足,達到了較高的整體系統性能,並獲得了優化的性能/能耗比。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軟體和硬體感測器確定和預測需要使用的部件和不需要使用的部件,然後將不需要立即使用的部分通過某種措施,如降低頻率或完全關閉來減少其耗電量,從而達到降低整個系統功耗的目的。這方面的工作根據控制的粒度不同可分為晶元級、主板/BIOS級以及結點級。

2. 高性能計算軟體與演算法
大規模並行處理硬體系統僅僅為高性能計算提供了一個平台,真正的功能還要通過高性能計算軟體來完成。高性能計算軟體與演算法的主要工作可以分為3類:
(1) 提出具有較低理論復雜度或較好實際性能的串列演算法
盡管可以通過並行計算來加快運算的速度,但並行處理往往需要較大的軟體開發成本和硬體成本,因此在進行並行演算法的開發之前,必須考察是否存在可以解決問題的更好串列演算法。以整數排序問題為例,使用並行的冒泡排序演算法,其效果還不如使用串列的快速排序演算法。因此,高效的串列演算法研究是高性能演算法研究的重要課題。著名的演算法包括線性規劃問題的單純型法、FFT、快速排序、矩陣特徵值的QR演算法、快速多極演算法等。近年來在演算法方面的突破使印度學者在素數判定問題上提出了多項式復雜度演算法。
(2) 優化現有演算法
演算法只提供了理論上的性能,要在實際系統上獲得高性能,必須對演算法的實現進行優化。現代處理器大多使用多級Cache來隱藏訪存延遲,因此必須根據目標系統的Cache參數來優化演算法的訪存行為。此外,許多處理器還提供了SIMD指令,合理使用這些指令可以達到較高的性能。許多優化的數學庫,如ATLAS、Intel公司的MKL等已經為不同的體系結構,特別是Cache配置進行了特別優化,可以達到較高的執行效率,為優化演算法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3) 並行演算法與並行應用的開發
並行演算法的研究與串列演算法有聯系也有區別。優秀的串列演算法並不一定適合並行化,某些時候在串列演算法中並非最優的演算法在並行實現時卻能體現出較大的優勢。對於千萬億次計算機而言,其處理器(核)個數在10萬以上,並行應用的並行度需要達到數萬個並行進程才能有效地利用千萬億次計算機。並行演算法的三個主要優化目標是: 通信優化、負載平衡以及最大化並行區。通信優化的目標是盡量減少通信次數和通信量,減少由於處理器之間通信帶寬限制引起的性能下降。在大規模並行程序中,負載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少數負載不平衡的任務會使得整體性能急劇下降。同樣的,根據Amdahl定律,應用加速比的上限是串列區所佔比例的倒數,即應用中1%的串列區域就會使得整個應用程序的加速比不可能超過100。因此,要在數萬個並行進程的情況下取得理想的加速比給並行演算法的開發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系統可靠性與可管理性
隨著系統內結點個數的增加,系統失效的可能性也隨著增大。並行程序的特點是只要有一個並行進程失敗,整個並行程序都執行不成功。對可靠性問題的處理方法之一是設法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這包括硬體系統可靠性和軟體系統的可靠性。但目前公認的結論是: 大規模系統的故障是在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前提條件,而並非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考慮如何在系統結點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證系統服務質量不發生顯著下降。
故障監測技術和動態系統重構技術可以用來減少或消除系統失效對應用的影響,即盡快隔離出現問題的結點,使得用戶可以使用狀態正常的結點進行計算。與系統動態重構技術類似的技術還有系統動態劃分技術,主要用於向不同的用戶提供相互獨立的結點集,使得整個系統的管理和使用更加有效和安全。
但是上述技術僅能解決系統對新的應用的服務質量問題,無法保證已經執行的應用在某個計算結點出現問題後的處理。某些並行應用,如石油數據處理需要連續運行幾十天的時間,一旦某個結點出現錯誤,會使得前面的計算前功盡棄,需要從頭開始計算。並行檢查點技術主要提供應用級的容錯,即能夠自動地定期記錄並行程序的狀態(稱作檢查點),在計算過程中某個結點發生失效後,可以從所記錄的並行程序檢查點恢復執行,避免了重新執行整個程序。

高性能計算與海量信息處理

人類所產生的信息量以指數速度增長,如何存儲、檢索和利用這些信息為信息技術提出了重要挑戰。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信息的傳播與服務提供了新的機遇。傳統的信息服務系統以資料庫為中心,典型應用是OLTP(事務聯機處理)。而以Google為代表的海量信息檢索與處理服務是另一類重要應用,以Google集群系統為代表的系統體現了高性能計算系統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信息檢索與處理服務系統的特點與科學計算非常不同,對處理系統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 信息處理與服務應用需要頻繁訪問動態的數據結構,包含很多不可預測的分支,使得現有超標量處理器中的許多技術,如分支預測、數據預取、亂序和推測執行等功能無法很好地發揮作用,應用的指令級並行性較差。
2. 大部分信息處理與服務應用具有較好的數據並行性,可以很容易地在分布式系統上執行。以信息檢索為例,一個信息檢索請求可以被分配到多個伺服器上進行並行檢索,最後再將搜索結果統一處理返回給用戶。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的訪問是只讀的數據,並行任務之間的通信非常少,並行效率比較高。
3. 系統的性能指標一般不以單個服務請求的響應時間為量度,而更關注系統整體的吞吐率。以搜索引擎為例,信息服務系統更重視在1分鍾內能夠完成的用戶搜索次數,而對單次搜索在0.5秒內完成還是1秒內完成並不特別敏感。
4. 系統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可靠性是對服務而言的,即組成的系統必須能夠近乎不間斷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可維護性是指系統的更換與維修可以簡單快捷地完成,新更換的結點可以快捷地加入到系統中。
5. 低成本。這包括系統構建成本和總擁有成本兩部分。海量信息處理和服務所需的系統規模極為龐大,Google Cluster在2003年就達到了15000台計算機的規模。如此巨大規模的系統,需要盡可能地降低成本。
為了能夠有效滿足上述信息處理與服務系統的要求,人們對於如何高效地構建相應的服務系統也展開了研究與實踐:
1. 使用副本技術通過軟體提供可靠性
在大規模系統中,單個系統結點的失效是不可避免的。現有的通過冗餘底層硬體提高系統可靠性的方式,比如冗餘電源、RAID技術等,成本較高,性價比較差。相反,在信息服務系統中可以廣泛使用軟體提供服務級別的可靠性。主要的方法是採用副本,即將服務和數據復制到多個系統結點上,即使單個系統結點的可靠性不是很高,多個副本提供了服務所需的可靠性。另一個使用副本技術的優點在於其提高系統可靠性的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性能,即保存副本的多個系統結點可以同時向用戶提供服務。
2. 注重系統的性能/價格比
由於信息服務系統應用容易並行的特點,採用大量低端系統組合的方法比使用少量高端系統在性能價格比方面更具有優勢(此處所指的低端系統是指1~2個CPU的PC機或入門伺服器,高端系統是指大規模處理器伺服器,如HP 的Superdom伺服器、IBM的P690伺服器等)。此外,信息服務系統與用於科學計算的高性能系統面臨同樣的挑戰: 能耗問題。在大規模信息處理與服務系統中,電費成本(包括系統本身耗電和空調系統耗電)將佔有總擁有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在選用系統時,應選擇性能/能耗比較高的系統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3) 使用多內核處理器
由於信息服務程序的特點,它更適合使用多個簡單內核構成的處理器,這些簡單內核僅需要按序執行,並使用較短的流水線。由於信息服務應用的指令級並行度較差,按序執行不會造成太多的性能下降,但可以節省復雜的亂序執行單元電路,從而可以降低功耗。另一方面,較短的流水線可以降低分支預測失效的開銷。
並行計算與個人計算機
隨著半導體工藝的發展,單個晶元上能夠集成的元件個數還將在5~10年內遵循摩爾定律繼續以指數級增長。但是當前的晶元散熱技術已無法支持晶元頻率的進一步提高,而通過提高發射寬度、提高分支預測效率以及數據預取等進一步在體系結構上提高單線程執行速度的方法也逐漸失去了有效性。多內核晶元通過在一個晶元內集成多個處理器內核,採用線程級並行提高處理器性能,已成為微處理器的主要發展趨勢。IBM公司在幾年前就推出了雙內核Power晶元,Intel公司和AMD在2005年推出的雙內核晶元更是標志著多內核技術進入了普及階段。支持更多核心的處理器晶元也正在快速涌現,如Sun公司已經推出了8核的Nigeria晶元,用於面向提高吞吐率的伺服器應用; IBM則聯合索尼和東芝推出了面向娛樂應用的9內核Cell晶元。Intel公司甚至已經在計劃100內核以上的處理器。
多核處理器的出現給計算機的使用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多內核處理器的普及,成千上萬的桌面電腦將成為並行計算機。目前在桌面機上執行的應用程序大多數是單線程程序,無法有效利用多內核處理器提供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在個人電腦上利用多個處理器內核成為高性能計算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使用多任務帶來的並發性
Intel的 雙核ViiV家用電腦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ViiV電腦的典型使用模式是一個人在客廳使用ViiV電腦看電影,另一個在自己的房間里使用同一台電腦玩游戲,兩個人使用同一台電腦中的不同處理器內核,從而達到了有效發揮雙核能力的目的。但這種依靠多個用戶同時使用一台電腦的模式具有很大局限性,因為家庭成員的個數是有限的,對於4內核以上的多內核處理器,這種模式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持。
2.聚合多內核的能力,加速串列程序的執行速度
計算機科學家們正在研究一種稱作推測多線程(TLS: Thread-Level Speculation)的技術,該技術可以自動分析串列程序,推測其中能夠並行執行的部分,在多個內核上並行執行。但一旦發現並行執行的部分有沖突,就撤銷其中一個沖突線程的執行,執行補償操作並重新執行該線程。推測多線程技術的優點在於無需用戶干預就可以在多內核系統上加速現有單線程程序,其缺點在於對於性能提高的幅度有限,大約在4內核系統上僅能比在單個內核上提高性能30%,而且再增加內核數,其加速比也不會顯著增加。因此,這種方式也無法支持更多內核的處理器。
另一種有前途的技術是自動並行化技術。自動並行化技術可以在編譯時識別程序中的並行性,並將其轉化為多線程並行程序。過去的自動並行化技術主要是面向SMP系統的,但不是很成功,原因是對真實應用程序,自動並行化無法得到滿意的加速比。一個程序通過自動並行化在4 CPU的SMP系統上得到20%的加速比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4 CPU的系統通常價格是單CPU價格的10倍以上,自動並行化無法提供性能價格比上的優勢。但是對於多內核系統,如果能夠在四內核系統上通過自動並行化得到20%的加速比,應該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結果,因為這些內核是「免費」提供給用戶的,即用戶無法用四內核處理器1/4的價格購買一個單內核處理器。因此,多內核處理器在家用電腦上的普及,將大大降低人們對自動並行化效果的期望,使得自動並行化技術重新被接受和應用。
3. 並行化現有的桌面應用
既然採用多內核處理器加速串列應用無法充分利用多內核處理器的能力,那麼並行化現有的桌面應用就成為了一個重要選擇。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現有的桌面應用,對有代表性的應用進行手工並行化,這些研究試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哪些桌面應用能夠被有效並行化,哪些不能?並行化本身的難度有多大?應如何改進現有的編程模型、編程工具以及系統軟體來更好地支持應用的並行化?
研究表明,桌面系統上的大部分應用,如圖像處理、3D圖形運算、多媒體數據編碼與解碼、數據與文本挖掘、文本與媒體搜索、游戲與博弈等都可以有效地被並行化,並在多內核系統上得到有效的執行。但是,手工程序並行化的開銷仍然很大,並行程序員需要了解並行計算的有關知識,並對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等有一定了解才能寫出有效率的並行程序。並行編程模型與並行編程工具還需要提供更好的支持,以幫助並行程序員開發、調試並行程序。
今天,高性能計算技術已成為整個計算機領域的引領技術。多內核處理器的出現,使得並行計算技術將很快普及到我們的每台計算機,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計算機產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對我國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加強對高性能計算技術研究的支持,注重引導企業應用高性能計算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同時更加特別重視高性能計算技術的教育培訓工作,在高校的理工專業廣泛開設並行程序設計課程,培養更多了解和使用高性能計算技術的人才,在此次變革中實現跨越性的發展。

作者簡介
陳文光
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863高性能計算機評測中心副主任。曾任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 Inc.總工程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並行計算的編程模型、並行化編譯和並行應用分析。

鏈接:高性能計算發展趨勢
隨著應用的需求與計算機技術本身的發展,近年來高性能計算的發展體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可以用「大,寬,小」來代表這三個特點:
「大」是指高性能計算系統向更大規模發展,處理器個數可達10萬個以上,主要用於解決超大規模的數值模擬問題。
「寬」是指在傳統的數值計算之外,高性能計算系統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信息處理和服務領域,為海量信息的存儲與檢索以及網路服務提供有效的保證。
「小」是指多內核CPU的出現和普及,將使得今後的每台個人計算機都成為並行計算機,如何有效地利用個人計算機的多個內核是對高性能計算技術提出的新挑戰。

『陸』 馬士兵在清華大學是什麼專業

1999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先後在IBM、澳大利亞GoldenTech工作多年,歷任程序員、Team Leader、Project Manager、CTO等職位,有過十幾個大型項目的開發經驗。曾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傳授軟體開發課程

閱讀全文

與清華大學副教授程序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ndroid電視游戲 瀏覽:670
得物app用什麼方式出售 瀏覽:783
linuxandroid模擬器下載 瀏覽:971
php類常量訪問 瀏覽:586
視頻文件壓縮工具 瀏覽:13
什麼什麼佳人app 瀏覽:6
施耐德cfc編程 瀏覽:322
如何把pdf文件轉成圖片 瀏覽:538
張劍閱讀150篇pdf 瀏覽:359
拉卡拉收款寶app叫什麼名 瀏覽:340
c4d動態解壓 瀏覽:711
多個pdf合並為一個 瀏覽:314
程序中的編譯執行 瀏覽:33
plc控制與單片機控制 瀏覽:884
如何讓安卓手機操控電腦 瀏覽:187
電腦電銷加密電話號碼破解 瀏覽:507
世界史綱pdf 瀏覽:135
湖北社保年審app叫什麼名字 瀏覽:854
邁達克雲伺服器 瀏覽:599
mfc深入淺出從mfc設計到mfc編程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