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程序員後來都怎樣了

程序員後來都怎樣了

發布時間:2024-06-14 06:21:47

1.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都什麼出路啊

現在似乎流行販賣焦慮,還沒到40歲呢,就在擔心40歲以後的事兒了。其實除了醫生和老師,不少行業都有「青春飯」之說。比如記者(年紀大了跑不動了)、旅遊(年紀大了跑不動了)、主持人(年紀大了不好看了)、銷售、演員……等等,乍一看都很有道理。
不得不說,程序員需要青春、體力,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青春飯」這一說,我完全不同意。
35歲之後,你可能身為人夫、人父,同時還有老人要照顧。技術行業不斷變化、更新,隨著年齡增長,你的編程靈活性會下降,接受新技術的能力確實不如年輕人,這些都可能發生,都很正常。
但如果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35歲的時候,你已經擁有10年的行業從業經驗,無論是在IT行業繼續發展,還是像李開復一樣進行投資,轉戰其他行業,都有很多選擇。
在行業內,那時的你可以管理崗位,或者轉做軟體構架師、軟體項目經理或新程序員指導人。但還有一些涉及硬體底層匯編、C語言、驅動程序、協議等和計算機底層相關人員可以繼續深入的開發,不受年齡限制,而且越老越有經驗,
轉戰其他行業,試想比如投資,懂技術的你,看投資項目的時候,能看懂項目技術的實力、是否解決行業痛點,是不是會天生比其他人有「護城河」?
當然,也一定會有概率,有一部分人被時代所淘汰,或者沒有青春的時候那麼「吃香」,這種情況就是這部分人,像流水線上的工人,完全沒有思考和成長,隨時可能會被替代,但這種情況每個行業都有,我反而認為,程序員行業會是概率很低的。
有沒有「青春飯」這個概念,關鍵在於,你是不是在吃「青春"這碗飯!只要你從現在開始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自然有路一直給你走下去。

2.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都什麼出路啊

現在程序員到了40歲以後可以考慮:做管理、創業、成為技術大拿、成為行業專家,詳細介紹如下:

1、做管理:

在40歲之後,程序員中的一部分人選擇做了管理,自己畢竟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對於人才和事務的管理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2、創業:

有一些人不滿足於給別人打工,自己剛好也攢到了一些錢,於是就選擇了自己創業。在40歲之前可能也積累了一部分的人脈,也學習了相關的財務知識和公司管理理念,這個時候出來創業是一件比較明智的抉擇。

3、成為技術大拿:

其實,做一輩子程序員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重要的是,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程序員,也就是說要成為技術大拿,能夠解決普通程序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4、成為行業專家:

行業專業是一個公司不可缺小的角色,他們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都了如指掌。行業專家一般並不是從外部招聘的一個只懂業務,不懂技術的人員。而是從程序員經過多年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

注意事項:

1、首先創業必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不要一頭霧水的去創業,這樣反而會容易失敗,所以做自己比較懂行的才是最正確的。

2、想要成為行業專家要能夠在單位有一種創新的精神,在學習業務的同時,還應該有一種善於在學習的基礎上創新的能力。

3. 程序員過了35歲該怎麼辦那些過了35歲的程序員都去做什麼工作了

人生理學和智能的最高點是20歲~30歲這個年齡段。程序員的工作任務重,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過30歲,身體就漸漸地走下坡了,邏輯思維也不如以前活躍了。程序猿領域變化太快了,新生事物五花八門,新技術應用也見效快,因此程序猿年紀上來後,思維固化,循規蹈矩是很致命性的。年紀所帶來的難題,讓程序猿難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連續加班,壓力太大,人體承受不起,家庭的影響,分散化了耗費上工作中的時間精力。針對企業而言,新手程序猿接受新事物快,邏輯思維更加靈活,

如果有機會能夠轉為計劃方案類或構架類工作中,例如售前服務或架構設計師。多總結,靜下來,將自己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一下,把有用的知識沉澱下來,從這當中得到什麼是本人擅長的,把他產生成自己的長處;進一步學習,這個年紀,雖然某些方面不如年青人,但自學能力應該很強了,35歲以前你已經積攢了非常大一筆工作經驗,針對新技術應用的認知也應當更快,應該比年青人更具備優點,俗話說得好,人這一輩子,學無止境,僅有不斷地學習,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保證無可取代。

4. 程序員30歲真的是坎其實,過了30歲,還能更上一層樓!

程序員干到30歲,好不容易從碼奴混到了白領,卻再也干不動了,還時時面臨失業的危險。30歲,是一個程序員傷不起的年齡。明天,何去何從?

在官場上,曾經有一個59歲現象,就是官員們會在59歲時,會使勁撈上一把。很明顯嘛,權力過期作廢,再不撈就要退休了,沒有機會了。

在程序員的圈子裡,也有一個30歲現象。當然,如果你有鐵飯碗,比如在國企或政府機關,那你是無法理解底層勞動人民的感受的。同時也要恭喜你成為體制內的一員,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無憂。

30歲現象人人都明白,但要給出一個定義並不容易。列舉幾個表現,也許你會覺得心有戚戚焉。

面臨職業瓶頸,程序寫不動,上升又困難。

薪水較高,加班變少,後浪追前浪,面臨失業壓力;生活壓力劇增,不敢跳槽;

招聘程序員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下成為行業潛規則,跳槽困難。

30 歲現象和59歲現象貌似不搭邊,其實都出於同樣的原因:價值貶值。 官員老爺在任就像皇帝,一旦退休,就成為了平民百姓,貶值那是自然的。而程序員也一樣, 所謂三十而立,一旦到了30歲左右,由於面臨結婚生子,一方面需要高薪撫養家庭,另一方面卻無法像以前那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性價比急劇下降;與此同時, 大批廉價的新手湧入,他們往往還使用最新的技術,老一輩程序員只能慢慢的靠邊站了。

30歲現象產生,只能程序員自身身上找原因。

當然我們也可以產業、從社會、從政府、從制度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發現不足,這些分析未必沒有道理,但是肯定沒有用,因為我們無法改變。所謂「 命苦不能怪政府,命背不能怪社會」 ,從外部找原因,只會讓我們滿腹牢騷,整天覺得自己生不逢時,苦悶不堪。

從自身找原因,試著問自己幾個問題:「為什麼我的性價比以下降?老闆為什麼要請我,給我高工資呢?一個人有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你也許可以列出很長很長的答案,但我想應該都可以濃縮為一句話:「一個的價值是由他的不可替代性決定的」。不可替代性可以理解為,為了替代你老闆需要付出的代價。

因為你的可替代性高,所以性價比下降。反之,因為你不可替代性高,所以老闆會給你開高工資。不是這樣的嗎?

有一則小故事:

技師退休時告誡自己的徒弟:「少說話,多做事。」

十年後徒弟也成了技師,他找到師傅,苦著臉說:「師傅,我一直都按您的教導做,只知埋頭苦幹,可那些比我技術差的都升職了、加薪了,我還是拿著過去的工資。」

師傅想了想,說:「你請一次假吧。如果一盞燈一直亮著,那就沒人會注意到它……」

徒弟恍然大悟,真的請了一星期假,等他回去上班時,廠長找到他說要給他加薪。原來,在他請假時,廠長發現,工廠已經離不開他了。

徒弟很高興,以後他時不時就請幾天假,每次請假後廠長都會給他加薪。一天徒弟請假後准備去上班,廠長卻告訴他:「你不用來上班了。」

徒弟苦惱地去找師傅,師傅說:「那天我的話還沒說完呢。一盞燈偶爾可以熄滅一次,可如果它總是熄滅,性質就不一樣了,因為沒人會需要一盞時亮時熄的燈。」

故事中,因為徒弟的不可替代,所以廠長給他加薪;後來因為有其它的燈亮了,他被替代了,廠長不需要他了,所以被炒了魷魚。

所以我們 歸根到底還是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否則,一旦老闆覺得用較低的代價就可以替代你,那麼你就面臨可能失業的危險了。

那程序員到了30歲,怎樣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我們打算做一輩子程序員嗎?敢問路在何方?

作為一個過來人、一個資深程序員,我覺得有幾個方向可以選擇:

(1)成為技術大拿

其實,做一輩子程序員並沒有什麼問題,重要的是,你必須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程序員,也就是說,你要成為技術大拿,能夠解決普通程序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技術大拿有兩個版本:

一 是程序員加強版。 你仍然是一個程序員,但你是一個很牛的程序員,憑借多年的積累,你在知識廣度和深度方面均已不是等閑之輩。從匯編到java,你樣樣精 通。你在意數據結構和演算法,對系統的優化有獨到見解,對設計模式如 數家珍,你還有完備的工具箱和自己的專用類庫。其實,加強版程序員有非常獨特的價值,可 惜的是,在現實中卻很少見,因為對任何一個公司而言,人才總是很稀缺的。老闆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怎麼會對你這種技術大牛視而不見呢,在你還沒有成為真正的 大拿之前,早已經被任命為系統架構師、項目經理或者更高的職位了。因此,你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悠閑的做自己的大拿,往往是不可能的。

二 是程序員升級版。 雖然你的內在仍然是一個程序員,但你的職位已經升級了,你成為了系統分析師或系統架構師。這是非常自然和現實的選擇。程序員與系統分析師 或架構師之間並有鴻溝,只需一步而已,你就可以從崎嶇山路駛向寬闊的大馬路。但這一步卻並不容易,需要幾年時間不斷思考、學習、實踐,才能化蛹成蝶。

(2)成為行業專家

行業專家也是一個公司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了如指掌。行業專家一般並不是從外部招聘的一個只懂業務、不懂技術的超人,而往 往是從程序員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作為從程序員成長起來的行業專家,你往往還肩負系統分析師之職。在公司里,對業務有一般了解的人很多, 但專 家級別的往往很少,為了後30年的職業生涯,你必須成為專家。

(3)朝管理方向發展

向管理方向發展的第一步,一般是被任命為項目經理。在大部分IT公司里, 項目經理是最小的管理崗位了,可能你不會覺得有太多驚喜,工資也沒有大的提升,但這個轉變,可以說會成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

不 要小看了項目經理。有人說, 項目經理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也人有人說,21世紀是項目管理的世紀。 事實上,從人類有組織以來,就一直有項目管理,以前的項目 經理可能是部落首領,一次集體打獵、一次攻城拔寨,都可以視為一個項目。項目管理的知識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登月計劃的實施,小至家庭聚會 的組織,都離不開項目管理。

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不僅需要高智商,還需要高情商。可以不誇張的說,如果你能勝任項目管理,你就可以勝任戰術層的所有管理崗位,甚至你有家庭生活質量,也會提高到新層次。

然而,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需要一定的天分,有些人無師自通,有些人卻永遠也學不會。程序員屬於高智商人群,情商卻往往存在不足,這註定了只有少數程序員能夠成長為項目經理,成為優秀的項目經理,則非常稀少了。

如果你覺得這幾方面都不合適,那你還有幾條出路:

一是塌塌實實混日子。

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拿老實的工資,這種員工公司也是非常需要的,一般不會遭遇炒魷魚的命運;

二是轉行或者創業。

因 為這個行業已經不再適合你,已經沒有更大的發展前途,只能轉行。如果可以轉行,未必是壞事,也許在新的環境中,可以激發出更強的能量,創造出一番事業來。 至於創業,那就更具有挑戰性了,建議你在創業之前,已經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試想,如果轉不動一個項目,如何能轉動一個公司?

春招季節到來,我總結出了互聯網公司java程序員面試涉及到的絕大部分面試題及答案做成了文檔和架構視頻資料免費分享給大家(包括Dubbo、Redis、Netty、zookeeper、Spring cloud、分布式、高並發等架構技術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面試前的復習且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也節省大家在網上搜索資料的時間來學習,也可以點贊和關注一下以後會有更多干貨分享。

資料領取方式:加Q群:721886889 領取!

5. IT程序員的出路是什麼

先來談談《程序員》雜志,我剛接觸程序員雜志,是在大二,那時,我剛轉繫到計算機系,一來認識的人少,二來我校的機算機課程與我所期待的大相徑庭,我對程序的那股子熱情,可真是萬千抑鬱無處可泄啊。直到有一天,我經過報刊亭時,看到一份雜志的標題特別吸引眼球------《程序員》。「程序員」?我以後好像是要當這個來著,啊,終於找到組織了。我毫不猶豫的買下了那份雜志。記得那時04年的第10期,封面是一個職業人士擺著一個微笑的POSE,旁邊有一隻老虎,封面的大標題是J2SE5.0會戰.NET2.0,裡面還有一篇「程序員的田園」的文章印象比較深刻(那個叫於淵的作者,後來出了本《自己動手寫操作系統》)。不過說句實話,《程序員》雜志的內容實在不太適合大學生閱讀,一來絕大多數的在校生不可能像《程序員》面向的中高級開發者那樣有著豐富的開發經驗,能理解技術類文章的內容,二來非技術類的文章,大部分對於大學生來說,又太過於縹緲,什麼SOA、SAS、SAAS、SAP(女子美容館?)、ASP(不是那個編程的ASP噢)、敏捷、極限,看了半天,兩字,沒懂!所以,程序員雜志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只能是一些關於程序員生存現狀的調查或白描之類的文章,畢竟這和自己的未來有些關系。還有很多因為項目溝通不慎而深陷開發泥潭的故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個署名「惡魔」的大俠,他的文章總是很有趣。

《程序員》雜志的美工還是不錯的,每期雜志的設計上,都是挺下功夫的,很有自己的風格。好啦,本人水平、經驗實在有限,對程序員只能有這些膚淺的認識。總的說來,《程序員》的確是一本程序員寫給程序員看的雜志,他清晰的專業定位,對技術的深度剖析,對企業應用的前沿關注,是許多其它雜志無法企及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或許正是《程序員》的短板所在。

《程序員》外IT雜志第一類,大眾電腦類

你知道如何製作一個FLV視頻,如何把它上傳到「土豆網」嗎?你知道哪裡有在線做攝像頭大頭貼的網站嗎?你知道如何把PPT轉成SWF文件嗎?你還知道最近網民中是更喜歡用EMULE還是迅雷下東西嗎?

看到這些疑問,相信很多程序員都會露出不屑的表情------「這種東西,是大眾網民才關心的東西,我這樣的人,關注的可是更『高級的』東西。」非也、非也!

自從學了編程之後,我有意識的將自己和「普通電腦用戶」區別開來,給自己穿上了一件皇帝的虛衣,自以為在電腦和網路的世界裡,我這樣的人是高高在上的------「怎可與大眾為舞?」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何等的可笑,連網民、用戶到底期待的是什麼,又怎麼去搞有前途的應用?像BT,網路螞蟻,哪一個不是抓住了用戶的切實需求而成功的?那個「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HAO123,居然能賣到8位數人民幣,要知道,建HAO123這樣的網站,基本就不需要什麼編程知識。最近重新撿起了《電腦報》、《大眾軟體》、《計算機應用文摘》之類的雜志,發現了群眾智慧的無窮,嘿,還真挺靠譜的!又聽聞GOOGLE的開復大哥在給他的員工講「要去多了解些像芙蓉姐姐這樣的事情」,果然,英雄他所見就是那個略同啊!

《程序員》外IT雜志第二類,IT、互聯網評論類

這類雜志很少涉及技術細節,但卻以「旁觀者清」的姿態出現,許多觀點一針見血,或令人恍然大悟、或令人拍案稱奇。比較偏向企業應用的,如《軟體世界》,基本就不談什麼技術細節,全都是企業啦,外包啦,SOA什麼的,不過由於不涉及一些技術細節,很多文章還都是非常通俗易讀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雜志每期的卷首語寫的特別的有品,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出現,或譏或捧,非常耐看。有比較偏向於指導高校學生如何走好職場第一步的,如《IT博客-----軟體工程師》,80後的財富新貴們、吳瑩瑩都曾上過封面。

這份雜志除了非常關注IT行業就業和創業的動向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靚點,就是情感類的文章也有不少的份量。要知道,在競爭激烈、技術味道濃郁的IT界,情感往往是被放在次要的住置,可是它往往又是人們最柔軟、最需要呵護的地方,於是,這份雜志獨樹一幟地涉及「IT人的情感世界」,自然就非常的出彩了。

《程序員》外IT雜志第三類,IT商業類

為什麼說做程序員命苦呢,看了這類雜志,你很快就豁然開朗了。程序員,說到底,就是個技術人員,就算是高級的程序員,比方說,技術主管什麼的,那還是放在企業的技術部門。技術部,對於IT企業來說,當然很重要,但是對於一個成熟的企業來說,管理部和決策部才是一個企業的心臟地帶。這決不是說程序員無法進入公司的決策層,大家隨便想想,95%的IT企業都是靠技術發家的。但是等到企業形成規模後,開始有了技術部後,程序員的地位,就由「當家人」轉成了「老闆手下的愛將」,雖然地位也不低,可是各方面的發展就受到非常大的約束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有非常多的程序員有非常好的能力、有好創意的也不在少數,但恰恰是因為進了很成熟的公司,於是他的能力只能被限定在老闆的想像力之內,他的才情自然就無處可泄了。很多程序員都和我有一樣的體會,雖然自己很喜歡編程,但給別人寫的程序,總覺得不像那麼回事;總想著要是有一天寫自己的程序,給大家來用,那才是自己想做的事。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互聯網,機會仍是不少的,一個有意識、有市場頭腦、又能把握住機遇的程序員,他想做成一件事的機率還是非常高的。關鍵,還在於意識,有時,要改變意識,多看幾本書,多看幾本雜志,會很有啟發,當然,這只是起點,要走的路還很長,但就是這第一步,邁與不邁之間,也許你的命運就完全不同了。

6.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做程序員了

作為一個在帝都混日子的程序員,經常能看到不少同事轉行。

最開始是一位年紀比較大了(快40歲,在這個行業算老了)的,回家開個小店去了。後面聊了聊,非常慶幸自己做出了辭職的決定,現在日子過得是滋潤得很。

再之後,有回老家小縣城干別的去了的。要准備好回縣城,恐怕就很難找到IT行業的工作,除非是自己干。但小縣城能幹起來的活不多,加上那裡這方面的人才也難找,也就基本認為是已經換行了。

最近,甚至身邊有剛在17年畢業後加入來的成員,都不想幹了,想要考公務員。現在究竟是一些什麼原因,導致這樣了了?

7.要創業了

不能光是說一些不好的,不想幹了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是想要自己出來單乾的。創業也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出來接單,成立公司開始為別的企業做項目。另一種是自己做產品。這兩種其實都比較好起步,特別是第一種,有活就會盈利。而且成本基本只有人力和應酬,機器大部分也都是用戶負責的。第二種則是比較賭的,要麼很成功,要麼很快燒錢結束。不管怎樣,這都是不少程序員不再願意為別人碼代碼的原因。

7. 35歲之後的程序員,他們離職後都轉行去做了什麼

大部分都是拿點小錢去做買賣了,不是開飯店就是干一些蔬菜店,水果店之類的。

一、轉行開飯店翻車後又回到起點

我做了七年程序員,第一次轉行也是做飯店,跟人合夥,後來生意不理想就退出來了,然後又做電商運營,也賺了點錢,做了一年因為一些原因又不做了,然後又回來做移動互聯網開發,也就是小程序和APP方面,也能賺點,比上班強。

日常開店會經常有一些批發的商家過來求合作,直接送菜上門,他就嘗試了一下。嘗試的過程中就發現,這些送過來的菜品遠不如去批發市場自己買,價格相對高而且不容易賣,後面就放棄了。

8. 那些年齡大的程序員最後都去哪裡了35歲後的路在何方

年齡大的程序員要不就轉型做管理,要不就是自主創業,35歲之後可以努力讓自己做到管理層,如果有一技之長的話,完全也可以自己創業。

一、年齡大的程序員要不就轉型做管理,要不就是自主創業。

程序員35歲之前靠技術,35歲之後就得讓自己做管理了,不然的話,就很容易被年輕的程序員代替,畢竟程序員加班也是正常的,而且過了35歲的人做程序員還是非常吃力的。

所以35歲之後創業也是不失為一種出路,因為創業成功了,我們就翻身做老闆了,就算是不成功,我們大不了再去找工作就可以了。

有時候我們不要因為年齡給自己設限,因為有些事情或許做了之後,我們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35歲之後的人也可以嘗試去創業,失敗了就當給自己積累經驗了。

9. 從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後來都找到了怎樣的工作

從培訓班出來的程序員後來都找到了初級開發人員、全棧開發人員、移動應用開發人員等工作。

三、移動應用開發人員。

1、移動應用開發人員是指專門從事移動應用程序開發的人員。他們需要了好尺解多個操作系統(如iOS和Android)、面向移動設備的編程語言(如Objective-C、Swift、Java、Kotlin等)以及相關的開發工具、設計標准等。

2、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越來越普及畝橋,移動應用開發者成為相對稀缺但需求量大的人才。培訓班中通常會涉及到一些移動應用的開發和測試,使得學員有機會成為一名移動應用開發人員。



10. 大齡程序員何去何從

大齡程序員做管理、產品、創業去了。

基本上年紀很大了,還在開發一線的都是喜歡編程,喜歡技術的人。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的毛病,我相信,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歡迎的。

編程可能就是寫一些演算法,遞歸,解決一個8皇後問題,解決一個漢諾塔問題。但是涉及到軟體以及工程方面,一切都變了。而真正能夠駕馭大規模系統的人,本身,絕對不可能不精通開發和編程的。

也有網友說,「在我28歲的時候,我擔心30歲,結果到了30歲,我還是程序員,然後我又開始擔心35歲,等到了35歲,發現公司還有很多40歲的程序員,於是也就沒那麼擔心了。」與其擔心未來,不如踏實做好自己。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後來都怎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拳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國語 瀏覽:465
android面試准備 瀏覽:113
javamysqlexcel 瀏覽:664
低價雲伺服器騰訊 瀏覽:141
智能電視機怎麼加密 瀏覽:159
簡單的ssm在線學習系統源碼 瀏覽:623
放置大師源碼 瀏覽:441
馬達加斯加鞭炮解壓 瀏覽:461
釜山行1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386
廣州視頻流加密晶元 瀏覽:651
伺服器異常有什麼預兆 瀏覽:751
安卓airpodspro怎麼調降噪模式 瀏覽:102
承憲的朋友電影 瀏覽:780
農場互助源碼手機版 瀏覽:117
萬安如何使用雲伺服器ip 瀏覽:214
編程語言python入門電子書 瀏覽:401
什麼是民政生存認證app 瀏覽:633
java怎麼退出 瀏覽:903
掛接pdf 瀏覽:166
浪潮伺服器遠程修改bmc地址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