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從當了程序員後作息時間是哪樣的
早上6.40起床,坐地鐵加走路一個小時到公司,8.30-12.00,中午吃飯,下午6點下班出去吃飯,7點加班到8.30,回家10點左右,11.30睡覺,一周6天,一月4周,如此反復。
2. 你知道的程序員一般都是怎麼「曬娃」的
我就是程序員,2001年大學畢業,寫程序至今,我下班回家帶孩子,周末也帶孩子,我老婆沒上班,專職帶孩子,我在家的時候我兒子根本不看我老婆一眼。我每天去上班,我家娃都要抱著我的腿不放,我周末在家帶娃,我老婆出門,我兒子一點都不關心。
3.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活出自己的人生版本
原本我們不一樣,後來我們都一樣。
同事穎姐把剛剛讀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送到了國外,初為人母的我很不解:
這么小小年紀的女孩,
隻身一人出國,
穎姐真的捨得嗎?
穎姐說,當年她大學想要學習播音主持,而父母和班主任聯手扼殺了她的興趣,甚至篡改了她的高考志願。
畢業後,她又被逼婚催育,接受著大眾認為'正確的'、'應該的'普世人生。
所以,當女兒還在襁褓時,她就暗自告訴自己:
要不停奮斗,
要給孩子爭取我這輩子沒有的東西,
讓她接受最人性的教育,
讓她從小知道個體是什麼,自由是什麼,
做一個真誠、快樂、順應自己內心的人。
'我希望她將來不管是喜歡小鮮肉還是高曉松,都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因為大眾的審美;
我希望她將來不管是喜歡車厘子還是大白梨,完全是因為自己更愛吃哪個,而不是因為哪個更貴!'
因為自己曾經被規劃和改寫了人生,所以穎姐從小就格外注意女兒的教育。
開放式的教育和朋友式的溝通,讓她的女兒從小就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和才情。
然而,漸漸到了入學年齡,穎姐發現,一己之力很難與社會大環境相抗衡:
女兒一上學,就被要求背誦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試卷上的考題,標准答案錯一個字都不給分;
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接踵而來,應接不暇......
穎姐曾經一樣一樣為女兒披荊斬棘避開的'枷鎖',因為大環境不得不一件一件的穿回去!
直到有一年教師節,她為女兒的班主任例行准備了自製的賀卡。
女兒嫌棄的說別的同學都送老師購物卡和現金紅包時,穎姐表面波瀾不驚,心裡卻盪起漣漪。
正是這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
讓穎姐做出了艱難的抉擇。
在與女兒溝通並得到女兒的首肯後,她把朝夕相處的女兒送到了萬里之外。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要把孩子送出去?
因為我們從小沒有自我。
我們希望孩子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限量版人生!
我們幾千年來的文化,都不懂得對個體價值的尊重。
我們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努力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努力迎合父母、朋友、大眾的價值觀。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
都把人生過成了'標准答案'。
這讓我想到近來很火的一個詞——'標配人生'。
多少歲之前,應該買房買車;
多少歲之前,應該結婚生子;
多少歲之前,應該當上主管,提前退休財務自由;
…………
彷彿套用了這個模具,即使不是人生贏家,也至少標准圓滿。
為了過上這樣的“標配”生活,
很多人把生活過成了競技場。
一旦規定時間完不成目標,達不到'標配',我們就會被逼婚、被催育、被挑剔、被干涉、被左右......
父母、同學、朋友都在用'標配'來綁定和衡量自己,
為了迫切成為大家眼裡的'標准件',
我們把自己活成了曾經最不喜歡的樣子。
我的一個讀者小白,28歲。
她說當她看見同學和同事們都紛紛結婚曬娃,而她還孑然一身時,她感到無比的挫敗和壓力,焦慮到失眠。
每到休息日,相親是她唯一的“娛樂活動”,平日里也不錯過任何可以和單身男士交往的機會,“恨嫁”兩個字寫滿了她緊鎖的眉頭。
因為她媽媽時常教育她:
作為一個女人,
就應該在30歲之前結婚生子,
然後相夫教子,
這樣的生活才是女人的'標配'。
而我的同學阿海,因為成績優秀,畢業就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公司。
他個人也非常努力和爭氣,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從一個小小的程序員晉升為項目主管。
但是因為父母無業,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需要贍養父母,為父母在老家蓋房、就醫、養老......
而他的積蓄,始終離買房都差了一些。
因為沒有房子,如今30多歲的阿海,依然單身。
女朋友倒是談了幾個,可一到談婚論嫁,對方父母都因為他沒有婚房,而拼了老命拆散。
阿海曾經不無深意的`說:
“前人教育男人應先立業,後成家,而今時代不同了,要先成家,才有心思立業啊!”
而那個曾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阿海,如今接私活,拿回扣,甚至開順風車,只是為了:
多攢點錢,
早點在北京買房結婚。
似乎從來沒有一個問題,能讓中國人達到空前的統一,那就是: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
不是你有學識,有才情,有夢想,
而是你是否'有房有車'、'結婚生子'!
如果連這兩項“標配”都沒有達到,
人生,談何成功?!
生活中,一開始我們並不一樣,但最後我們都活成了別人的復製品、高仿品、盜版!
我們匆忙趕路,埋首前行,從不曾停下來問一問自己的心:
這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為什麼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標准配件”?
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過得還是“盜版”的人生?
楊絳先生說: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沒錯,從來就沒有無比正確的人生,只有值得一過的人生。
不給孩子設定'標配',
不給自己設定'標配',
不去羨慕別人的'標配',
不去嘲諷別人的'非標配',
不過'盜版'人生。
這是生活的能力,也是最起碼的生活智慧。
最近朋友圈有一段話很火,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有人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著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松。你沒有落後,你也沒有領先。在你自己的時區里,一切安排都准時。
就像李欣頻的那句:
'要活出自己的人生版本,獨特的,好到都不想跟別人交換!”
人生是一條單行線,我們只需對自己負責!
在我們自己的生命里,
誰都沒有權力干涉我們的生活!
除了我們自己!
4. 寫代碼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情,你認為程序員在40歲之後還會有精力嗎
程序員是一個耗費腦力和體力的職業。這個職業的黃金期在二三十歲左右,而越過40歲的程序員基本在市場上就不容易找工作了,不僅僅是精力跟不上的原因,還有其他諸如可塑性,職業發展等問題。
程序員需要良好的身體以及思維程序員被人習慣的稱之為“碼農”,是一個腦力和體力都有要求的工作。
一般的IT公司深夜加班是很正常的,有時候項目趕進度都會通宵。而這個時候自己的身體素質以及思維就需要跟上這種過度工作的節奏。
40歲一般都是一個IT公司的管理崗位了,而如果這個時候仍然是繼續寫代碼,顯然是混的不怎麼滴的,當然不排除技術大牛。
不過對於大多數的程序員來說,技術大牛還是很遙遠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不至於到了40歲以後仍然需要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樣競爭一份寫代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