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看待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是古今中外少有爭議的一句話,尤其是在軍人圈子裡。因為戰場局面千變萬化,上一級更能掌控全局、著眼未來,下級堅定的執行全局任務是沒有商量的。尤其是「兵者,詭道也」,即使是上級下令投降,下級也需要服從,因為上級很有可能是在策劃計謀。
其實,「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是存在例外情況的,古今中外都有類似的例子。首先《孫子兵法》里就講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就是在外作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受上級命令約束。
古往今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非常多,但所有前提都建立在勝利的基礎之上,如果「不受君命」而且沒有取得勝利,那違令者一定會很慘。宋代岳飛曾經被趙構12道金牌召回,前11道金牌岳飛都拒絕了,如果岳王爺最後能夠贏回二帝或許還能挽回一切,而最後如果完成不了這個目標,結局是註定的。
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在上級命令必然違背良知的情況下發生的,因為軍人首先也是一個人。
1992年兩德統一後,幾位曾經射殺過越境柏林牆市民的士兵接受審判,辯護的理由是自己執行的是上級命令。但是法庭認為,執行命令可以,可是否進行准確射擊的權力仍然在士兵手中。柏林法庭最終判決:開槍射殺人的士兵判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釋。
主審法官發表了一段經典名言:「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暴政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這個東西。當法律和良知沖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准則,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應該早在決定做圍牆衛兵之前就知道,即使東德國家法也不能抵觸那最高的良知原則。」
西點軍校將「拒絕執行不合理命令」寫入了道德課程。
不過盡管如此,各國在執行過程中都難免會出現標準的不統一。畢竟有時候立場不同,良知和善惡的判定是會出現差異的。
2. 為什麼軍人肯對命令絕對服從
是的,服從命令是軍人的第一天職。。因為面對戰爭,某些犧牲是必須的,比如一次戰斗,很可能需要某一個連強行頂住一個團的進攻,給其他部隊完成包圍創造時間空間,這對於整個部隊來說,是個很好的戰術,但對於那個連來說,是自殺任務。如果沒有平時的絕對服從思想的影響,那個連隊就可能拒絕執行任務,整個戰術思想就無法完成。。。
軍隊的領導有權利作出某個決策去命令某個士兵去執行必死的任務,但他同時要對這個決策負責,如果決策失敗,則可能會被更高層的處罰,比如2戰時,不管是蘇聯還是德國,一場大戰的失敗,士兵不會被處罰,而指揮的軍官則有可能被槍斃。
3. 為什麼軍人要服從命令
1.命令與服從——軍人間的忠誠 軍事命令是最典型的一種軍事行為,一般是指軍隊的首長或上級在一般或個別情況下,以書面、口頭或其他方式,下達一個指示,並要求其部屬服從其意志從事某一個具體明確的行為。各國軍法都規定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在人性尊嚴日趨得以尊重和保障的現代,命令與服從之間卻隱含著深刻的軍人倫理,即軍人間的忠誠,這種忠誠是雙向的,是相互的,而不是單維的,既體現為首長或上級對部屬或下級的誠信與責任,也體現為後者對前者的忠勇與信賴。換句話來說,雙方皆應把對方看做理性的、有獨立人格的軍人,這同時構成現代軍事法的倫理基礎。
4. 為什麼部隊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部隊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這是古今中外、概莫例外、不可改變的規矩。
先說中國古代,騎兵用旗語統一指揮左右進退,令旗指到哪裡就必須沖向哪裡,令其指揮那一部分上,那一部分就必須向前沖,否則格殺勿論。
再說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侵略中國時的武士道精神,其核心本質也是服從命令聽指揮,日本軍官指揮刀一舉「突斯Geiger」,鬼子兵也不敢不從。
在中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是因為部隊的主要職能是對外保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主權,對內維護社會穩定,履行該項職能必須統一軍令,統一目標,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才能運籌帷幄,統籌兼顧、顧全大局、不辱使命。。。因為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打仗,不管是戰略部署,還是戰略方向,都必須全軍各兵種協調配合,上下高度一致,才能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為部隊的主要裝備越來越走向機械化、電子化、信息化,如果說傳統的槍炮彈葯戰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那麼現代的機械化、信息化、電子戰,則更加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否則,政令不一,令出多門,必然導致內部混亂甚至自傷自殘。。。。還因為部隊負有搶險救災任務,也需要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有條不紊,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政出多門,更不能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