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被稱為絕對命令
善良意志的自律被康德稱為絕對命令(categocaJ imparative)。絕對命令是相對於假言命令而言的。兩者區別何在呢?假言命令以「如果……那麼」的句式表達,條件分句表示目的,結論分句表示手段。假言命令要求人們按照目的與手段的關系來行事。假言命令是以經驗為基礎的。這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和因果關系一樣,是通過經驗而被發現的;第二,條件分句表達的內容是感性的要求或慾望,結論分句則指出滿足這些慾望和要求所必須採取的行為,這種行動不是意志的自由選擇,而受感性條件所束縛,因此不是出於善良意志的道德行為。比如,「如果要有好名聲,那麼就得慷慨施捨」,這和「如果要賺錢,那麼就得做生意」一樣,都屬於假言命令;兩者引起的行為雖然不同,但慷慨施捨既然是賺取好名聲的手段,它的本性與賺錢的手段實在沒有什麼不同,沒有道德價值。
絕對命令以直言句式表達,它沒有條件句,只是命令「應該如此如此做」或「不應該如此如此做」。絕對條件是無條件的,或者說,是以自身為目的之合理要求。康德根據絕對命令的性質,推導出絕對命令的內涵。他說,一切以自身為目的之合理要求,都有這樣的普遍形式,這就是:「總是按照那些同時可以成為普遍規律的規則行事。」康德解釋說,任何行為規則都是主觀的,都是以我自己的判斷為依據的,但我的判斷同時必須符合理性的普遍要求,或者說,以行為的合理性為自身目的,我的規則同時也就成為普遍規律。這樣,絕對命令就具備了合理性(完全按照理性的規則)、普遍性(普遍的規律)和自足性(不假任何外在條件的規則),它因此是理性的自律。
㈡ 為什麼康德認為假言命令是善的
而定言命令則是指做善事的原因就是覺得這是對的事情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這是假言命令。又譯為定言命令。比如做善事是因為在做善事之後會得到嘉獎及名譽。「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這是人性的准則
㈢ 康德「絕對命令」是什麼意思
絕對命令是指德國哲學家康德用以表達普遍道德規律和最高行為原則的術語。又譯定言命令。「命令」即支配行為的理性觀念。其表述形式有假言和定言兩種。其經典表述為,除非願意自己的准則變為普遍規律,否則你不應該行動。
假言命令是有條件的﹐認為善行是達到偏好和利益的手段。定言命令則把善行本身看作目的和應該做的﹐它出自先驗的純粹理性﹐只體現為善良意志﹐與任何利益打算無關﹐因而它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3)假言命令舉例擴展閱讀
康德哲學是從知識的普遍必然性開始的,不同的是他並不懷疑普遍必然性原則存在,他認為自己要做的是為已有的科學知識尋求其可能性條件,並劃定科學知識的范圍,從而為科學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礎。為了說明這一點,康德主張「調和」經驗論和唯理論。
他一方面贊同經驗論的觀點,即世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經驗知識,離開經驗世人沒有任何知識;另一方面,也贊同唯理論對經驗論的批評:對科學知識來說僅有經驗是不夠的,它們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