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令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公司團隊活動是什麼
上周公司剛組織過,感覺還行,去的懷柔那邊。講道理與其團建不如一人發幾百獎金,不過那天給我們發了一大盒栗子還挺甜的,公司一共20來個人,一輛大巴就坐下了。程序員坐我旁邊老跟我說話,空調大巴沒窗戶一路暈車,真雞兒想打他,剛到地方就開始下雨,安頓下來以後冒著雨在植物園里找食材,程序找到一隻雞,我們兩個客服只有幾根胡蘿卜,果然你充了錢所以變強了吧!把找到的食材分了分自己動手燒火做飯,男生一直生不起火,後來是老闆上去點的,那鍋我們加了好多鹽,吃飽喝足去看鹿,不得不說不愧是家養動物,比起鹿他們更像豬,不怕人也不理人,光腳踩在鹿肚皮上像踩胖子前男友,晚上還是老闆打車送我們回去的,不用和死宅坐一起真是感謝你啊,臨走給我們一人裝了一盒核桃,今天還剩倆,沒有栗子好吃。
Ⅱ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
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程序員是一種技術方面的職業,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種各樣的人才,所以程序員在社會發展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程序員覺得多年的工作經驗也不好找工作,下面我分享程序員多年工作經驗找工作真的有用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從p2p公司出來高薪低能的,有準備了大量面經來蒙題的,還有被拒後忿忿不平發郵件來討論的??甚至有答題不順拿面試官泄憤的。
通過面試者寥寥無幾,而通過者基本都拿到了offer。最近招聘工作告一段落,終於可以坐下來回顧這半年多來的面試,總結一些經驗教訓出來了。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進行的是社招,校招的情況會有所不同,因此不在此系列文章中討論。
為什麼要求「N年工作經驗」?
你有沒有發現,各大招聘平台在發布職位時,工作年限都只有這幾個檔:1年以內、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
一個人無論在哪個領域:
達到「入門」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一年;達到「熟練」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三年;達到「精通」的級別最多隻需要七年。
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犯錯來進步。當一個人犯過大量的錯誤後,就具備了成為大牛的潛質,當然前提是他願意並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反省並成長。
遺憾的是,現今的課堂教育根本不給學生任何犯錯誤的機會,更不包容犯錯誤的學生。因此學生們無法在學校得到足夠的成長,只能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來進行。
開始工作的第一年乃至前三年,是犯錯誤的時間。之所以招聘時要求N年工作經驗,是希望篩選出那些已經犯過足夠多錯誤的.人。
因此建議各位準備踏入職場的同學們,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更多地考慮公司是否有容錯的機制和環境,這基本決定了你未來成長曲線的起始角度,薪資待遇絕對絕對應該放在最後來考慮。當然了,在這方面大公司是上上之選。
工作經驗年限和工資成正比嗎?
我曾面試過一些5年甚至更長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結果往往不理想。很多人甚至不如剛工作一兩年的年輕人。基礎不扎實,思路不清晰,缺乏優化意識,沒有閱讀習慣……而且,基本都自恃甚高。
有不少程序員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下面這樣子的:
while (true) {
while (n--) {
做項目();
團建活動();
漲工資();
拿年終獎();
}
跳槽() && 漲工資();
}
他們覺得,工資應該而且必須隨著工作經驗年限的增長而不斷提升。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混淆了結果和目標。
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工資增長是個人能力提升後必然的結果。我們應該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升個人能力上,而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更高的工資去不斷跳槽。
工作時間久了就可以帶團隊嗎?
還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工作的資歷久了,就可以開始走管理路線了,不用關心具體實現和技術細節了。於是我問他們一些團隊管理的問題,比較典型的是這樣的:
問:你如何幫助團隊成員提升能力?
答:從豆瓣上收集整理一些書單給他們。
問:你如何保證項目如期完成?
答:每天開會碰進度,如果有人拖後腿就督促他,搞不定就自己上,實在不行就找PM延期。
……
工作經驗的多少,與領導力的強弱的相關度並不高。工作經驗少自然難以服眾,但一個具備多年經驗,在基層工作表現優異的工程師,也未必能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領導力是一門藝術,是需要專門學習的乃至訓練的。個人的性格在這方面會有一定的加減分,具備開朗樂觀、包容的性格的管理者會更容易開展工作。極個別的人僅憑自己的魅力就能做好管理工作,但那畢竟是個例。
新生大學社群成員有一本必讀書:《領導梯隊》,這本書相當全面地講解了如何完成從基層工作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推薦給各位準備帶團隊和想帶好團隊的朋友們。
當然,每個人最後都會晉升並停留在自己並不適合的那個位置上。
程序員小A的故事
小A大學畢業後,由於基本條件不夠沒能進BAT等大公司,只好進了一家業內的小公司。剛入職實習的那段時間里小A發奮圖強,買了好幾本豆瓣上推薦的大部頭經典,每天晚上都刻苦學習,加上前輩們點撥,很快就上了手。
不出一年,小A已經對開發組長安排的工作駕輕就熟,信手拈來。那些大部頭的書只翻了一小半,就扔下再也不看了。有時在看前輩們的代碼時,他還能挑出BUG來:「哼哼,你們也就不過如此嘛!」
業務進入了維護期,工作量不大,且缺乏挑戰性,但在每天晚上的內部DOTA局裡,小A卻和同事們殺得難分難解。於是經過無數個晚上的刻苦練習,小A成了公司DOTA最強者,每天帶著小弟們征戰天梯,不亦樂乎。
時間一天天飛逝,在越來越熟悉的業務和環境里,小A過得十分舒適和安逸。由於只需要兩三個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天的工作,他便將剩餘的上班時間用來刷朋友圈、刷微博、追逐新聞熱點、和同事閑聊……
就在小A憧憬著3年買車10年買房時,噩耗突然傳來。公司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而倒閉了。當他出來找工作時才發現,這幾年除了對原來公司的業務熟悉度外,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多少長進。雖然做了好多項目,但都不過是CRUD而已,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業務數據量不大,連分表分庫都不用。既然用不著,為啥要學啊?
小A買了幾本面經解題書,背了一堆演算法題、設計模式,想進大公司,卻發現他們要求的標准不是一個level的:解耦、可用性、服務化……這些都是神馬,能吃嗎?
屢次面試受挫後,小A只好進了一家和原來公司要求標准差不多的小公司。但是這時他對公司業務的熟悉度已經歸零,一切又重新開始……
有句話雖然很俗,卻很實在:1年工作經驗用了10年,算不算10年工作經驗?
程序員考試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解題的步驟
1、把握題意。
根據問題的描述,確定問題的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並了解演算法(程序)要達到的目的,窺測出題者的用意。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對題目的整體把握。准確的講,這一步就要知道輸入是什麼,又得到什麼樣的輸出結果。
2、快速確定演算法。
每個題目的題干都有詳細的描述,通過對描述的分析,要確定題目應該屬於哪種類型的題,用到了哪一類數據結構以及相應的演算法。有些題目可能不屬於任何數據結構,則它可能與某類演算法有關;但也有一些演算法純粹是數學方法。
3、帶著問題閱讀程序。
閱讀、分析程序結構時,如果有很多子函數,首先弄清楚各函數之間的關系和各函數的作用;如果程序較長,則應該根據演算法過程,把每個程序段與演算法的每個過程對應起來,確定相應的程序段功能。在程序中,已經定義了某些變數,則在理解程序時,首先必須理解這些變數的含義。
Ⅲ 智慧團建qnxs什麼意思
智慧團建軟體工程師。
qnxs是qnx的軟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是從事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的人員的統稱。軟體工程師包括軟體設計人員、軟體架構人員、軟體工程管理人員、程序員等一系列崗位,技術要求除了最基礎的編程語言、資料庫技術等,還有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術。
通過智慧團建將實現對團組織、團員、團幹部基本信息的動態採集,構建全團大數據,實現對團員團幹部的網路化管理,對團的組織生活的數字化記錄,對團的工作的扁平化推進,實現團組織面向社會和團員青年的信息發布、工作展示和服務供給,實時掌握團員青年需求,吸引和凝聚團員青年,實現團組織之間、團組織和團員之間、團員相互之間經常性即時工作對接和聯系交流。
Ⅳ 各大互聯網公司是如何過「1024程序員日」的呢
關愛程序員不加班的口號也被喊了出來,在這一天他們會好好休息
Ⅳ 選擇國企還是私企,對程序員有什麼影響
你好,私企壓力大工資高,國企工資低但輕松,待遇最主要的薪資和互聯網沒法比,看重錢的話和前途發展的人,建議去互聯網大廠。
1、互聯網私企程序員
在互聯網大廠做程序員,可以參與到超大用戶規模的項目中,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代碼質量要求更高,項目經驗也會更豐富,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簡單的談一下互聯網行業,那就是錢多節奏快。但是從技術上確實容易得到成長,尤其是當你維護與大促相關的系統的時候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家都懂。
至於是加班加到抽筋,拿錢拿到手軟,還是看重氛圍,幹活開心,亦或是稍微穩定,錢不多也餓不死,完全看個人是選擇魚哪一個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Ⅵ 996、987,程序員加班文化你怎麼看來這里看看幾個互聯網大佬的觀點
加班文化,是很多技術管理者繞不過去的困惑,到底應不應該加班,怎麼衡量加班的成果,怎麼加班才不會讓團隊的兄弟們反感?
來, 聽大佬說
啟贇金融的技術團隊規模近100人,當前實施996的工作時長。我個人工作時長除了和團隊一起996之外,還會有非坐班時間的支持工作,比如融資支持,商戶談判支持和戰略討論,實際工作時長遠超996。
支撐員工接受高強度的工作時長無外乎是工作內容的高度認可,有溫度的管理氛圍,高度協同的工作同事,當然還有合理的物質回報。
長期加班必須在工作產出的有效性上,判斷自己的工作內容和研發項目是否符合能夠有效提高公司的銷售業績,能夠有效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能夠符合公司未來戰略布局,符合度的高低和工作產出的有效性成正比。重復勞動和返工對一線員工影響很大,這塊需要技術負責人來把控,保證技術團隊接收到的需求是正確的。
任何工作投入和產出都是成正比的,加班實際上是一種時間投入,內外培訓和員工分享同樣是投入,是在效率提升上的投入,在身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合理提高時間上的投入,肯定在產出上會有正反饋。當然有個前提是加班要建立在工作需要上,提高工作的有效產出上。更重要的是,讓員工建立主人翁意識,認為是公司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為自己的事業而奮斗,很多抱怨和不解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同時,公司後勤要跟上,比如下午茶,加班水果等體貼式福利還是要到位,讓馬跑,還要讓馬吃草。
我目前剛剛離開WeWork加入今日頭條。之前在WeWork時的團隊分散在亞洲各地包括澳大利亞,規模在50人。可以在家完成工作, 生病可以MC。
我自己沒有固定工作時長,也沒有特定的休息日,畢竟作為亞洲和美國的樞紐,我是單點鏈接, 累計時長應該在50小時一周,如果加上因為工作需要的應酬和洽談,應該在60小時左右。
工程團隊由於沒有特別可以量化的指標(KPI),所以我們都是OKR驅動的,而OKR是自上而下的傳輸,為了達到公司的短期/中期目的而努力,所以這個作息只適用於工程團隊,我們的銷售等團隊的工作時間也會比工程團隊多一些。
我覺得加班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是必須的,比如release出問題了,比如吃雞要一個月上線等。可是加班不應該上升到一種文化,更不能宣傳這種奉獻,因為我們都清楚IC的權利是沒有保障的,而公司的利益是有明確的保障的。
我們都知道,有流水線程序員(code monkey),有程序員(engineer)。我不否認,流水線必然會戰勝小手工作坊,可是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流水線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部件都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當AI升起,流水線程序員肯定是會被直接淘汰的,我希望我們能發現和培養出更多的程序員,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一些對我們這個技術產業增值的事情。
愛因互動目前屬於較早期的創業公司,技術團隊只有30人左右。我們不實行996也不實行987,而是五天工作制,彈性上下班時間,全公司實行,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是這樣。2017年全年離職率為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一家慢悠悠的養老型公司,相反,雖然我們沒有實施996,但無論是夜晚還是周末,大家熱情高漲加班沖刺的情況比比皆是。作為一家高速增長的創業企業,事情多,期限緊是常態,碰到事情做不完的時候必然需要依靠加班。但我們不把延長上班時間作為工作進度的保障,而是依賴頻繁公開的進度溝通,依賴對交付物的質量要求,使得團隊成員無論是否加班,都把產出作為首要目的,避免「為了加班而加班」的情況出現。
軟體開發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工作,為了提高產出,相比於簡單粗暴的延長工作時長,我們更傾向於把精力放在增強技術平台、完善工作流程、打造學習型企業文化上,以及更重要的,精挑細選有足夠強的自驅力,能融入到團隊文化中的人上。
「我們認為用在辦公室出現的時間長短來評價一個工程師的產出是缺乏邏輯的。需要加班的場景,一定是因為有事情需要在限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只要事情完成了,大家應該充分享受閑暇的時光。」
這個是我們的招聘文案,我們也是這么做的。
我從955(偶爾還需要倒時差)的工作(4年)到創業公司955、996、987的工作(10年)都經歷過。
首先我認為,不要用「自己的認知」來看待和定義問題,對於創業公司的初創階段來說,不管是955、996、987都是種工作模式,暗扣在企業文化這個大主題下面,只是種表現形式罷了。
創業公司在初創階段,創始人的性格和工作模式會很具備代表性,所組建的核心團隊和對公司認可的初期成員也是對公司、創始人、工作模式的認同。
不能拋開客觀條件談這類開放式的話題,客觀前提條件是:創業公司(初創階段)、核心小團隊、企業文化和創始人風格、高效且高度認可的團隊成員,在超出勞動合同規定工作時間范圍以外的工作,是否界定為加班或加班文化,這一點因人而異了,畢竟每個人的三觀和認知並不相同。
我自己目前987半年了,依然不認為很辛苦或過於勞累,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雖然每天八點看似很晚,但要考慮到北京的交通問題,很多時候七點半晚高峰才退去的時間點,八點以後有選擇性的文體活動,比如說我可以保證每周2次籃球2次健身1次純娛樂放鬆,並未感覺到時間不夠或工作嚴重擠壓生活時間。只要這樣的生活模式不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家庭、朋友、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種不錯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的平衡。
二維火的技術團隊大概在400人以上,去年我們實行了大半年996,因此離職的技術人員大概有3%。
衡量技術人員績效,當然不能用工時。時間確實不重要,有質量的進度才是重要的,畢竟競爭對手有時候強大到不拚命不行,比如我們的對手是美團,融個資都比公司估值高十倍,你想想有多讓人絕望。也招不起百把個博士或架構師,只能用勤奮彌補了。
行業不一樣,客戶不一樣,戰略也就不一樣。我所處的行業很大一部份是傳統軟體,我們的客戶這些餐飲老闆,在見面第一件事不是看你的產品有多好用,而是給我們一張五六頁的紙,上面寫著幾百條功能列表,如果我們的產品覆蓋了80%,才談下一步。所以,我們對功能量有很大的要求。
任何所謂好的體驗,大數據帶來的價值,節約了多少成本帶來了多少客流,都要建立在整個產品體系的完善上。所以我們是勞動密集型企業。
996其實是一個概念,或者是一個動員,其實在具體控制上,大部份員工都是早上10點左右才到,晚上8點半左右離開,這樣就行了。還有一些基礎要做好,比如績效獎勵,晚餐宵夜零食打車,再加上項目的各種慶祝,中午休息時間加長。非996的時候多一些活動和調休,比如周五周六晚上不加班,。實施方法如果得當,996也不是萬惡的。
公司業務快速增長,才是最好的團建。最終還是要回到結果上。如果結果好,那就都好。
我們公司目前現狀是99N(N=2~4),每周平均會有兩三天的加班。在項目或業務需要的時候才會長期開啟996模式。特殊制度執行時長一般根據項目周期來。高強度情況下最多有過連續2個月的996狀態。
加班只是一種手段,沒有哪種手段是萬能而不可替代的。但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目標和自我價值,但凡能用的手段我們都應該用到極致,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加班。畢竟世間唯一公平的是時間,要追求更多,加班已經是我們能選擇的成功率較高的手段了。
對於提升團隊產出,首先是團隊的使命感培養,只有團隊有一致的目標及使命感,非常清楚「Why?What?How?」這三個經典的問句的答案,這樣的團隊一定能在相同條件下爆發出更強的戰鬥力。
其次是建立透明公開的獎懲機制,在日常工作中對典型情況及時快速的進行獎懲及團隊宣導,尤其是獎勵這塊,能極大地發揮榜樣作用,激發大家的激情和競爭意識。在肯定其工作成果的同時也要不斷的給予其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最後是做到足夠的人文關懷,盡可能去關心員工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情況,在組織有能力的情況下幫員工去解決些後顧之憂或者幫助員工來更好地履行家庭責任。當員工能平衡好身心、家庭的關系時,必定能爆發出更大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從而提升團隊產出。
你所在的團隊,工作時長是怎樣的?你對加班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呢?歡迎留言交流。